赛事报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赛事报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赛事报道

赛事报道范文1

摘 要 2015年07月,奥组委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举办权。相较于2008年的夏季奥运会,以2012年伦敦奥运会为代表的赛事推广和宣传渠道已转型为以移动终端为主流的新媒体时代,微博报道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一种快速的报道形式,极大改变了传统体育媒体在新闻传播上的不足与局限性。而冰雪项目作为我国体育起步较晚的项目,在受众群体、参与人群、宣传推广方面有较大发展空间。本文从体育新闻报道角度分析新媒体的冬奥会报道,研究新媒体报道冰雪体育的特征、方式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新媒体 冬奥会 传播报道

北京奥组委在冬奥会的申请陈述中提到“3亿人上冰雪”,其3亿人口背后,是对冰雪项目的巨大市场需求。冬奥会参赛人数的增多、转播媒体规模的加强、收看人数的增加,使冬奥会正在成为新兴的热门赛事之一。

而新媒体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利用平台阅读信息、传播信息,参与奥运、娱乐身心、满足自我需要的特色,打开了新媒体报道奥运的新模式。针对新媒体如何赢得更高点击量,更好的传播冰雪运动,更好的广告收益,如何占领奥运报道资源从而确立系统的奥运报道平台?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对此课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

一、新媒体参与报道奥运会的发展历程

(一)众微博信息的交汇

国内在2006年左右,出现许多模仿Twitter模式功能的网站,如校内网(人人网)、开心网,到2009年的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围绕着社交软件的争夺战正式展开,本文研究的新媒体也主要以新浪微博为主。进入2011年,微博在国内达到了一个高峰: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信息中心(CNNIC)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微博用户数达到2.74亿。这些上升的数据背后,包含的是微博网友的海量性和活跃性,而微博呈现信息的巨量性和汇聚性,表现在伦敦奥运会期间。

(二)与微博“零时差”共享赛事信息

在此契机下,微博以其内容的简洁性、主体的草根性、转发交流的及时性、方式的多样性,迅速以“伦敦奥运”为主题升温。以“奥运”为关键字在新浪微博进行搜索,数据显示从2012年7月10日(中国奥运代表团成立)至7月27日,新浪微博上奥运话题数量为19683918条,仅7月10日的奥运微博数量就达到315180条。根据新浪微博小秘书的官方公告显示,新浪微博在伦敦奥运会期间,与奥运相关的微博数量达到了3. 93亿条,力压Twitter,夺得全球第一,微博也正式成为了奥运会的第一交流平台。微博一类移动终端,不仅满足了主体的使用和满足心理,并广泛地传播意见和看法。同时,也随着焦点话题的弱化而迅速转移内容。

二、新媒体在冬奥会报道中的运用

(一)微博即时多样报道冬奥会

索契冬奥会期间的微博内容主旨有三点:一是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赛场资讯;二是赛事周边的花絮娱乐信息。以@新浪体育为例,在冬奥会期间共575条微博,赛场表现89条、赛事综述/快讯68条、赛前赛后分析87条,占总比例的42%;冬奥会花絮77条、兴奋剂与赛场争议11条、人物特写54条、政府官员/名人活动10条,占总比例的26%。而从关注项目比例来看,花样滑雪50条、冰壶50条、短道速滑200条、综合项目50条、自由式滑雪35条,其余项目无上20条微博的报道。数据表示,报道内容的框架虽具有多样性,但主要的议题还是是对运动员赛场表现的报道,倾向于告诉受众运动员的比赛状况、比赛过程、比赛细节等赛事信息。同时对于中国队夺金热门项目:冰壶、花滑、速滑等项目有格外热度,导致报道层次不均衡,缺少对冬奥会其他项目的报道,不利于冬奥会项目的推广和受众对冬奥会项目的深度认识。

(二)全方位多角度提供报道

索契冬奥会期间的微博内容类型可分为:纯文字、文字附加图片、视频、音乐、链接五项。通过对形式的分析可知一个体育媒体官方微博的报道框架,以@新浪体育为例,在冬奥会期间共575条微博中使用最多的形式是“文字+图片+链接”形式,共378条占总数量的66%;然后是“文字+链接”和“文字+图片”的形式,共有92条和69条;所占比例分别为16%和12%;最少的是纯文字,共28条占5% 。分析其类型可知,微博媒体善于以以多样式多类型来博文,以此来吸引粉丝的注意,当下时代被称作“读图时代”、“视频时代”,这种多种形式的文本组合正是迎合了受众对象的心理。同时嵌入外网链接,以专题报道和深度报道为主,能以微博的传播性带动外网的流量增加,同时弥补了微博只能发140字而缺少深度报道的局限。

(三)设置网络高人气话题引导舆论

新浪微博设置有相关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即用带有“##”的微博, “##”中间的内容系统设置的为话题栏目,即微博微话题。微博用户通过点击该话题内容进入该话题论坛进行讨论,同时话题也会自动整理归纳所有相关话题词的微博群,一个热门的话题可以轻松发出上万条的评论和转发,产生极具规模的传播效应。冬奥期间,@新浪体育以“李简柔'奇迹'夺冠”为话题的微博组,获得1091条评论和10109条转发,在后续报道中,@新浪体育是采取了“@”李简柔当事人微博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模式进行直播。例如“@李坚柔2014是冠军,本届中国冬奥会第一枚金牌!”等一系列的消息,均通^微博直播互动来进行,使得微博的新媒体及时时效的特性得到展现,该微博获得5634条的转发量。随后,继续着与新闻当事人的微博互动,具有强烈情感和主观态度的措辞,能让观众零距离接触冠军选手,从总体上很好的引发话题,提高网友互动讨论,引导舆论。

三、小结

微博新媒体以其传播的即时性和迅捷性,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形式传播体育资讯,丰富的微博内容,并引发受众互动讨论,进行 充分发挥“一句话交流信息”的宗旨,重新定义了未来的媒体,成为广大体育迷获得新闻消息的重要渠道,对冰雪项目的推广和冬奥会的报道有极大推动作用。同时,新媒体在传播中也暴露了类型多样但原创和深度不够的局限。新媒体丰富其传播模式,扩大粉丝群体,同时与相关网站合作,加大深度报道和全面信息报道,同时建立新媒体矩阵,利用大型赛事的体育明星、赛会官员、体育记者等多重主题相互互动,不断扩大新媒体辐射范围,以增强媒体影响力同时扩大盈利,能反哺赛事和媒体本身。

参考文献:

[1] 赵明明.伦敦奥运微博传播应用研究[D].山西大学.2013.

[2] 徐颖.新浪体育与CCTV5新浪官方微博索契冬奥会报道比较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4.

[3] 李嘉明.微博体育传播研究[D].上海大学.2014.

赛事报道范文2

摘 要 媒介事件作为一种有效的传播形式,能够应用于不同载体的传播媒介。本文从媒介事件的视角对网络媒体大型体育赛事报道中的要素和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网络媒体报道大型体育赛事的特点和不足,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 媒介事件 网络媒体 体育赛事 报道特点

媒介事件作为一种有效的传播形式,能够应用于不同形式的传播媒介。新闻媒体通过聚焦、放大、删减等编码方式,将大型体育赛事这一类真实事件媒介化,进而形成体育媒介事件。本文尝试从媒介事件的视角分析网络媒体对大型体育赛事的报道。

一、“媒介事件”的两种解释范式

“媒介事件”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界近年来频繁接触和使用的概念,可以概括为两种解释范式。

第一种范式是:真实事件媒介化(编码:聚焦、放大、删减、扭曲)媒介事件(奇观)。这种范式最具代表性的定义来自于两位国际著名的传播学家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的专著《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媒介事件需要经过精心的广告宣传和策划,需要组织者和电视台投入大量人力、技术和资源,花费几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让观众熟悉事件的行程路线、日程表及其象征符号。事件的象征价值被置于突出地位,其表现带有仪式性的崇敬,在播出之时能使巨大的观众群心驰神往,使播出处于节日的、庆典的收视状态。

第二种范式是:媒介化的动机(个人、社会组织、媒介、政府)导演事件(预编码:人为安排、表演)媒介化媒介事件(伪事件)。

本文研究网络媒体大型体育赛事的报道,属于真实事件的范畴,因此本文的分析建立在“媒介事件”第一种范式的基础之上。

二、媒介事件视角下的网络媒体大型体育赛事报道分析

(一)要素分析

媒介事件有三个要素,正如戴扬和卡茨所阐述的“电视事件有三个伙伴:事件的组织者,负责收集元素并拟定其历史意义;电视台,通过对元素的重新组合完成事件的再生产;观众,在现场和家里,对事件感兴趣”。这三个方面必须给予积极的认同并拿出相当的时间和其他投入才能使一个事件顺利成为媒介事件。在网络媒体大型体育赛事报道中,事件的组织者为大型体育赛事主办方;媒介组织为网络媒体;观众即为网民。

(二)过程分析

媒介事件的报道过程首先要求事件组织者、媒介组织和受众之间协商,接着媒介组织通过自身的大众传播平台对事件进行媒介表演呈现,之后受众接收媒体传播的事件信息,参与到事件相关的互动中来,这样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媒介事件。

1.事件组织者、媒介组织和受众之间的协商

事件组织者,即大型体育赛事主办方,通常会建立媒体运行部门,为媒体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资料和便利有效的工作环境,从而促进媒介组织和事件组织者的良好关系,形成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媒介组织,即网络媒体,充分利用其大众传播平台及时地展现体育赛事的全貌和进展,并通过选择性的报道,设置议程,将事件组织者的意图传播于受众。媒介组织为受众参与互动建立渠道,使受众加入到事件传播中来。

受众,即网民,在网络终端远距离地获得体育赛事的传播信息,同样打破日常生活规律加入到事件中来。受众选择自己关心的信息,通过互动参与感兴趣的内容。

2.体育赛事的媒介表演呈现

网络媒体通常以网络专题形式,通过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信息载体报道体育赛事。

(1)全程宣传体育赛事

在赛事的发展过程中,网络媒体凭借其信息载体的多样性和产品的丰富性,对赛事本身以及媒体报道进行宣传,以达到告知、吸引、获得受众的目的。

(2)提前告知受众相关信息

通常在大型体育赛事正式开始之前,网络媒体便开始了对赛事的报道,告知受众赛事的日程表,关注重点、象征符号等信息。

(3)重点报道仪式性事件、热点项目、热点人物

仪式性事件,如大型体育赛事的开闭幕式、火炬传递仪式、颁奖仪式,具有超越事件本身的复杂象征意义,媒体通过报道使其表演性和娱乐性得到广泛的参与和关注,使得体育盛会升华为一种文化现象。热点项目和热点人物是受众关心的重点,通过报道受众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引起受众关注,引导受众参与到赛事讨论中来,使媒介事件成为大众传播的节日。

3.受众分析

受众是媒介事件三要素之一,戴扬和卡茨所阐述的电视媒介事件的受众即“观众,在现场和家里,对事件感兴趣”。在网络媒体大型体育赛事报道中,受众即网民,在现场观看赛事或者接触网络媒介终端,对事件感兴趣。网民可以在网络专题的各级页面轻易获取互动渠道,参与到事件传播之中,通过网民评论、网络投票、微博互动、微信互动、直播讨论、竞猜活动等方式参与互动。

三、结论与建议

从媒介事件的视角来分析,网络媒体对大型体育赛事的报道有着提前告知、突出仪式性事件、选择性报道、聚焦热点事件、通过多种渠道邀请受众参与五个特点。同时存在着部分内容编排方式不够成熟、报道过度娱乐化、水平参差不齐等不足。

建议网络媒体采用专题报道大型体育赛事时,专题首页减少重复性内容,降低受众的阅读负担。把握好娱乐功能的度,过度突出娱乐功能会淡化其他功能的展现。作为原创新闻稿件的主力军,其专业素养关系到新闻报道的质量,网络媒体在选择时,应当严格把关,选择体育新闻知识扎实,社会责任感强的网络体育。

参考文献:

[1] 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2] 易剑东.大型赛事报道与媒体运行[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赛事报道范文3

除了这个“新职务”之外,冯颂义还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身份:北京长安保时捷中心总经理。出生于香港的冯颂义,在北美留学工作多年,金融专业出身的他30岁回国投身于汽车行业,2008年3月正式执掌北京长安保时捷中心总经理一职,并从今年开始兼任北京金港保时捷中心总经理的职位。

凭借其在汽车领域超过19年的工作经验,冯先生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能力,在任期4年内,将北京长安保时捷中心的销量翻了一番。因此,对于“新掌门人”冯颂义来说,让北京金港保时捷中心延续乃至超越长安保时捷中心的辉煌,成为了冯颂义“唯一”的选择。

从“中国内地第一家”到“北京最大”,冯颂义对保时捷中心的经营之道颇有感触。而良好的服务是他们始终恪守的准则。“北京长安保时捷中心成立已有十余年,是中国内地第一家保时捷中心。而三年前,我们就已经在金港汽车公园经营北京金港保时捷售后服务中心,选择开设北京金港保时捷中心也是基于我们长期以来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之上。我们在不断地完善服务内容,包括将来会开始易手车业务,以及增加汽车钣金车间。”显然,冯颂义希望北京金港保时捷中心成为北京地区最大,同时也是服务最完善的保时捷中心。

保时捷的“未来观”

事实上,保时捷中心对于客户的服务一直都是令人称道的,“我们很早就开设了机场接送服务,客户外出前,将车送来保养或维修,我们为他们提供机场接送服务。此外,我们还为需要维修的客户提供上门取车服务”。对于这位“老舵手”来说,优质的服务成为一种值得学习的经验。

工作中,冯先生推崇张弛有度的办公哲学,把动态和静态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将经典和完美带给更多的消费者。冯颂义告诉记者:“我们现在的推广活动,有三分之一是维护现有客户、与客户互动及施行客户关怀。”

“其实这种通过现有车主口碑去推广保时捷跑车文化和我们服务优越性的方式,目标会更为精确,而口碑效应带来的效果会更好。客户在选车时,除了考虑厂家的背景,品牌背后的文化外,还会注重服务的优越性。”对于高端品牌来说,客户的需求不仅仅是一台车,而是车辆背后的品牌文化及对车主的个性化表达。“在保时捷中心里,我们力求让车主感受到保时捷跑车所带来的个性化文化层次。”冯颂义如是说。

拥有一辆保时捷,拥有的不仅仅是一辆跑车。喜欢古典音乐的冯颂义认为保时捷跑车跟古典音乐一样,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这两种看似动静冲突的事物在冯颂义的生活中却得到了巧妙的结合。每一位保时捷的车主在选择保时捷跑车时也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恰如冯颂义所言:“我们也会为他们推荐时尚的生活方式,让他们享受保时捷跑车带给他们的最大限度的乐趣。”

赢在“赛道”

“跑车文化”也是冯颂义反复提到的一个词,“每一家保时捷中心都是以推广保时捷品牌和跑车文化为目标”。在冯颂义眼中,保时捷是个很经典,有内涵的品牌;同时兼有运动基因,却也不张狂。

无论是优质的服务,还是保时捷带给车主的生活方式,其实都是保时捷品牌文化的印记。2015年前,保时捷要将中国现有的40多家门店扩充到100家左右。冯颂义告诉记者:“能开更多的店,表示我们对市场的信心,以及对保时捷品牌的认可,预示着更好的机会。”

“我们的目标是推广保时捷品牌文化,这也需要我们不断去改善和完善我们的服务态度和质量,使客人意识到,他来到北京金港保时捷中心不是单纯的买车,而是得到保时捷独有的服务和品牌文化。”事实上,无论是保时捷的品牌文化,还是中国的跑车文化,目前都处于塑造和成型的关键时期,而保时捷的努力显然已经得到了公众的认可。

这个紧邻金港赛道而建的保时捷中心,似乎生来就做好了赢得赛道的准备。

法拉利 点燃赛道激情

法拉利赛道日嘉年华活动现场,在炙热烈日灼烤下的赛道上,一辆辆赛车疾驰而过,留下回旋的空气和看台上2万多名法拉利车迷经久不息的欢呼。

为“亲民”而做出的努力以及对赛道的执著,是此次嘉年华活动后法拉利留给媒体的印象。此次法拉利赛道日嘉年华活动的看台上有2万多名法拉利车迷,同时法拉利邀请了200多名车迷进入围场和P房区域。“这并不会帮助我们提升销量,但我们希望这个品牌得到更多人真正的理解。”法拉利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范艾闻告诉记者:“法拉利这个品牌从诞生起就是和赛道联系在一起的,从未改变。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提高车主的驾驶技术和赛车的参与感。”

斯柯达五年完成七倍跨越

5年的时间完成市场销量7倍的增长,这样的成绩无疑是上海大众斯柯达5周岁生日最好的礼物。7月4日,以“实力五载至真生活”为主题的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五周年盛典在上海举行。

斯柯达的跨越式发展与其优质的产品、贴心的服务、精彩的品牌活动密不可分。2007年6月,上海大众斯柯达以“三年三款战略”车型的步伐搭建起由明锐、晶锐、昊锐三大车系构成的产品架构。此外,斯柯达五次赞助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在电影《疯狂的赛车》中植入式营销、赞助歌神张学友1/2世纪巡回演唱会并邀请其代言昊锐等。

福克斯赛场内外双丰收

6月17日,2012赛季中国房车锦标赛(CTCC)第三站比赛在成都国际赛车场火热举行,主场作战的长安福特车队凭借四位车手的出色发挥,连续三年称雄成都国际赛车场。一边是新福克斯在市场上的大卖,一边是福克斯赛车在CTCC赛事中的所向披靡。对于长安福特来说,福克斯在2012年可谓是赛场内外大丰收。

值得一提的是,为长安福特摘得本赛季第二个车手冠军的选手江腾一,不仅从当初的“愣头小子”成长为CTCC的“赫赫战将”,初为人父的他还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父亲节。而去年在CTCC赛事成都站夺冠的长安福特车队老牌车手何晓乐,也是在这片赛场上欢度了一个别具意义的父亲节。看来,毗邻重庆的成都,不仅是长安福特的福地,亦是长安福特车队的荣耀之地。

LEXUS传递惊喜魅力

当别的厂家在追求极致的各种难度的赛道需求的时候,LEXUS邀请模特ToriPraver身穿比基尼泳装,根据ToriPraver的火辣身材曲线而设计赛道。当水晶还在用于制作“灰姑娘”参加舞会的鞋子,LEXUS超级跑车LFA已经身披水晶外衣亮相米兰时装周。近日,由著名设计师王培沂创作,以“纺锤形格栅”为灵感,专为LEXUS雷克萨斯全新一代ES设计的装置艺术作品亮相,LEXUS不断用惊喜的方式传递着品牌的魅力。

速读:

车轮上不仅是竞“速”的世界,还可以是竞“美”的舞台。日前,以“创‘绘’未来”为主题的起亚汽车设计大赛在充满艺术氛围的北京798艺术园区“悦·美术馆”落下帷幕,最终获奖名单揭晓,为本届大赛画上了完美的句号。30件入围作品以美感十足的车模形态在颁奖典礼现场进行了展示,为整个大赛带来了一场完美的视觉盛筵。对于起亚汽车而言,设计大赛为其带来的是具有艺术生命力的视觉盛筵;而对于参赛学生来说,此次设计大赛提供的则是一个筑梦圆梦的机会。

首届“皇冠佳人佳绩女子高尔夫邀请赛”日前在北京银泰鸿业高尔夫球场开赛。初夏时节,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尔夫佳丽们齐聚绿茵场,宛如一道缤纷靓丽的风景线,为2012年度的高尔夫赛场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该赛事将与一汽丰田“皇冠杯”北京站的比赛同步进行,更有力提升了“皇冠杯”的时尚氛围。

赛事报道范文4

为期一个月的第六届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暨第一届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Solar Decathlon China 2013,SDC 2013)在山西大同落下帷幕。此次竞赛,共有来自中国、美国、新加坡等13个国家35所大学组成的代表队进入决赛。8月11日上午,2013年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闭幕式暨颁奖仪式在太阳宫报告厅举行。闭幕式揭晓了七个单项奖和总决赛的前三名。最终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赛队、华南理工大学代表队和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赛队分获大赛冠军、亚军和季军。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司长邹逸桥、美国能源部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总监理查德金、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大同市政府代表、部分中外发起赞助商代表、部分参赛大学负责人以及大赛相关人员出席闭幕式暨颁奖仪式。

大同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俊明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国家能源局、美国能源部、北京大学及各国参赛队为本次大赛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对各赛队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他说到,过去的百年,地球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SD中国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成就,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展示了大同蓬勃向上的新形象。

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司长邹逸桥、美国能源部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总监理查德金、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在致辞中指出,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和10天的激烈竞赛,各参赛队队员用最新的科技技术与奇思妙想,为我们带来了一场高水平、高质量的国际竞赛,让我们领略了当下全球大学生的朝气活力,也让我们看到在未来新能源给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希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在全球深入人心,新能源技术在不断涌现。大力发展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是实现保护地球美好环境的重要技术手段。他们也寄语当代大学生们携手共进,为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出更大的努力。

竞赛期间,国内外许多著名专家、资深学者以及设计师、企业家在高峰论坛上发表了中肯的意见,激起了围绕可持续发展而产生的思想涟漪,给参赛的所有队员无限鼓舞和肯定。建筑规范组裁判、URBANUS公司创始人之一——著名建筑师刘晓都先生表示,各参赛队的房屋作品作为新能源科技的载体满足国家规范,同时严格遵照了大赛规定,作品在有限时间内圆满的完成体现了所有参赛队员的辛勤努力。来自北京大学的热传递及能源效率领域专家王吴教授表示,从工程技术角度看,各赛队作品水平都很高,创作形式也丰富多彩、令人惊喜。同济大学的苏运升博士认为,参赛作品都具有很大市场推广价值,尤其是前十五名的房屋,在市场推广方面的表现已经处于领先水平,不分伯仲。

此届大赛为我国首次举办的太阳能房屋国际竞赛,它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里程碑式的进步。最终,华南理工大学代表队在十个单项奖中有八项斩获前三,并取得国内代表队第一名,这是中国代表队自参加此项比赛以来所获得的最好成绩。此外,清华大学代表队、东南大学代表队等其他国内参赛队也分别揽得多个单项奖,载誉而归。

赛事报道范文5

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8月8日-24日在北京成功举行。11亿观众通过中央电视台奥运转播频道收看了奥运赛事。收视份额为48.43个百分点。相对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的平均收视份额提升了10.32个百分点。相比2008年上半年平均收视份额提升了12.74个百分点。

展现国际大台实力

奥运期间,中央电视台1、2、3、奥运、7、高清、12、奥运足球、奥运网球直播开幕式、闭幕式以及奥运赛事809场,录播1135场,覆盖了全部28个大项,直播了全部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的赛事和颁奖仪式;在报道中,贯彻“人文化制作”、“突出现场”、“国际化视野”三大报道理念,通过单边综合制作以及混合区单边点的报道。凸显“中国元素”和“第一现场”;《荣誉殿堂》、《全景奥运》、《早安,奥林匹克》等奥运栏目多视角、多种形式、多种制作方式全方位报道北京奥运盛事,赛事直播录播、奥运栏目、各类新闻、专题、宣传片播出总量达2796小时49分钟。充分利用了奥运品牌和东道国的优势,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中国观众收看奥运的需求,全方位、多渠道地实现了传播效益最大化。

中央电视台还派出5个制作团队承担北京奥运会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排球等比赛项目的公用信号制作任务。在制作中,成功应用多项新技术,按照奥运会标准,创新制作方式,共计制作比赛418场,提供公用信号737小时。

对北京奥运会的充分报道也极大地提升了中央电视台的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据统计,IBC报道中心与美国NBC等世界各大电视媒体进行素材交换超过1500分钟,国际奥委会、多个国际体育组织、NBC等多家国外电视媒体负责人访问我台IBC报道中心和新址报道中心,并接受我台专访,与我台就电视转播、赛事制作等问题进行探讨合作,对我台的奥运转播报道和公用信号制作给予高度评价。

策划先行

奥运报道方案的策划历时近三年,确立了“充分利用奥运品牌资源和东道国优势,全方位、多渠道地实现传播效益最大化”的总体报道原则,明确了“根据赛程,统筹安排赛事播出,各频道分工合理、重点明确、特色鲜明,最大限度地保证赛事,专栏节目少而精”的多频道编排原则,明确要求奥运赛事报道要“用多种制作方式最大限度地突出现场,最大限度地突出现场的中国元素。在公共信号基础上使赛事转播更加立体化”。

在组织实施报道方案过程中,建立了台奥运报道领导小组,节目、技术、行政后勤分别建立了奥运报道运行系统,体育中心从2008年初开始启动节目运行、信号制作、IBC和后勤保障四个系统。下设二十几个奥运项目组,按照职责要求设立数百个岗位。分工非常细致,每个岗位责任明确、落实到人。

奥运报道涉及节目、技术、行政后勤三大系统十几个部门,投入报道人员超过2000人,在我台奥运决策层领导下,体育频道奥运策划团队联合技术部门狠抓落实工作,落实策划方案、落实技术保障、落实岗位人员。在策划阶段的后半程逐一督察各个项目组、节目组落实方案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对新址报道中心、所有单边综合报道系统、单边报道点进行考察、测试、演练,仔细研究全部环节、关节,落实各类衔接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预案,包括系统故障、突发事件宣传口径等。

“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

“以人为本”是中央电视台奥运报道策划方案别强调的一个报道理念,体现为“最大限度满足观众收看奥运需求”、“以人物为报道主体”、“人文化制作”等。

多频道编排充分考虑中国观众的各类收视需求,保证直播观众广泛关注的奥运赛事,其中有中国队参加的项目、中国队优势夺金项目、代表国际高水平的赛事等。特别安排第七套节目作为重播频道,保证上班族的收看需求。在奥运开赛后,根据观众需求,新增第3套、第12套节目,进一步扩大转播覆盖面。加强节目预告,通过在重点时段、栏目中多频次播报重要赛事直播信息、滚动播出《赛事导视》、滚屏字幕、宣传片、央视网络预告、设立观众热线等多项举措,强化奥运赛事预告,为观众提供收视服务。

奥运新闻报道始终以人物为主体,通过人物短片、赛后采访、人物访谈以及《全景奥运》、《早安,奥林匹克》等栏目多角度挖掘奥运人物故事,再现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幕后人物经历奥运、参与奥运历程。关注、关爱人物内心感受。

大型原创演播室直播节目《荣誉殿堂》贯彻人文化制作理念,以运动员为核心,用最鲜活的元素表现奥运人物的故事性、真实性,体现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在邀请运动员和嘉宾时,不以成绩作为选择运动员的标准,参与就是荣誉。在主题的设计上,一方面重视金牌运动员的价值,力争能够邀请到冠军运动员的及时进入;另一方面,对没有获得金牌、但在成绩上有突破的运动员给予高度关注。节目组不仅邀请了陈燮霞、刘春红、廖辉等众多奥运冠军参加《荣誉殿堂》。还邀请了中国女子佩剑团体、女子射箭团体、摔跤等非金牌运动员的进入,充分体现了节目的宗旨和价值。

充分报道取得突出成绩的外国运动员以及来自体育弱国运动员的参赛情况,体现奥运会的世界性和人类共享奥运会的主题。如8月17日,菲尔普斯取得游泳第八枚金牌,奥运频道第一时间在混合区单边点进行独家连线报道,在多档栏目中展开密集报道,同时,与美国NBC交换珍贵素材,在奥运频道播出。此外,奥运频道还相继播出了菲尔普斯的赛前赛后短片。相关报道受到国际同行好评。又如对只有一个人参赛的东帝汶代表团的报道,体现了奥林匹克大家庭不分大小、强弱的报道意图。

在8月1 8日的《荣誉殿堂》节目中,节目组邀请了德国体操运动员丘索维金娜,主持人崔永元以真诚、适度的提问,讲述了丘索维金娜为给儿子筹措治疗白血病的费用,连续参加5届奥运会,并以33岁的年龄夺得本届奥运会跳马亚军的感人故事。境外运动员参加《荣誉殿堂》节目人数多、范围广、类型多样化,突出强化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中国拥抱世界”、“北京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等宣传主题。

统筹安排赛事播出

赛事报道中。体育频道发挥专业优势,根据赛程以及参赛队伍、队员分析,对我台1、2、3、奥运、7、12、高清以及奥运足球、奥运网球共计9个奥运转播频道进行了统一编排,根据各个频道的定位合理、有序地安排赛事直播、录像,落实了“最大程度保证赛事、统筹安排赛事播出”的多频道编排原则。

各赛事转播频道在使用BOB提供的国际公用电视信号基础上,充分 发挥单边综合制作、单边点的作用,在对各自侧重项目进行现场报道的同时,将相关采访、人物短片、精彩回放等节目内容放入新闻共享系统等资源平台,发挥联动优势。全景、动态地展现各国运动员在各项目中的表现,满足观众“感受更丰富的现场”的需求。同时,为提升宣传效果,在各频道及时对重要节目赛事资讯进行跨频道预告。奥运频道还利用航拍素材等优势资源,为全台各频道制作、提供奥运宣传片,覆盖各项赛事直播、新闻专题、特别节目预告和组合预告等,全面提升我台奥运报道整体品牌形象。

节目素材资源全面启动奥运“绿色通道”,优先采集、上载、编目、下载奥运相关节目资料,为节目部门提供方便、快捷的奥运素材检索、下载服务。我台设在IBC的工作区发挥前沿报道中心作用,与各国电视台建立广泛联系。收集美国NBC、英国BBC、德国ARD等16个国家和地区电视台的节目素材,并在第一时间上载到我台索贝系统,为节目部门提供丰富的奥运素材资源补充。

科技成就奥运报道

首次在奥运会转播中成功应用网络制播技术。非线编辑技术大幅度提升制作效率和节目资源的开发利用深度,但是,首次大规模应用也承担了系统安全方面的风险,为确保安全播出,体育频道联合技术系统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制定了周密的应变预案。 首次通过高清频道直播奥运会赛事。8月9日,早8:30,我台高清频道顺利直播了奥运会马术项目盛装舞步马术赛,这也是我台历史上首次通过高清频道直播奥运会赛事。奥运期间,直播了马术、女子举重、沙排、柔道、女子10米汽步枪、沙滩男子排球、游泳、女子十米气手枪、男排、女子双人3米板跳水决赛以及举重等多项奥运赛事。高清频道独有的画质优势带给观众不一样的奥运视觉感受。

首次完成实时空中直播报道。奥运期间我台奥运报道航拍小组共完成30个架次的飞行,航拍的影像素材覆盖了鸟巢、奥林匹克中心区、天安门广场地区、顺义水上赛场区、长安街等20个作业区,成功拍摄大量奥运场馆、北京名胜、现代景观等多方面影像。其中,8月9日上午,航拍飞机在奥运射击馆上空,首次完成航拍主持人王小骞与地面演播室的对接,完成实时的空中直播报道。这是我台首次成功利用数字技术完成空中传送音频信号,不仅开辟了新的电视报道形式,也体现了北京科技奥运的理念。

航拍小组在飞行时间、飞行架次、飞行区域、报道形式等多方面创下我台奥运会电视转播报道的崭新记录。大规模的单边综合制作和单边点:在7个比赛场馆设立8个单边综合制作系统。增加直播中对中国元素的表现力,弥补公用信号的不足,在38个比赛场馆设立单边点,40多组持证ENG采访组,显示出我台奥运报道“在奥运现场”和“第一时间”的优势,单边报道规模和力度创我台历届奥运报道之最。

做好报道的背后

从北京申奥成功起,北京奥运会报道就成为我们为之奋斗的一个目标,由远及近。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体育中心就开始考虑北京奥运报道的构想;2005年、2006年开始通过频道改版以及亚运会、世界杯、全运会等各类大型运动会探索、研究奥运报道主体框架;2006年底成立奥运策划组,具体谋划奥运报道;2007年,奥运决策层领导奥运策划组,把每周进行奥运策划工作列入常态工作内容,一边策划,一边进行各种奥运报道所需要的原始积累;2008年2月成立中央电视台奥运报道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全台奥运报道工作。

体育新闻系统的各个专项记者长期深入运动队跟踪拍摄训练以及日常生活,掌握中国代表团所有优势项目,对有夺牌实力、可能有突破的项目的运动员前期采访,还有训练纪实、背景介绍等,几年来积累的各种珍贵素材达到数千小时。正是体育中心长期专业素养和艰辛努力完成的素材积累工作,为我台奥运报道提供了非常深厚的素材储备。当运动员获得冠军,在直播激动人心的夺金过程和颁奖仪式之后,奥运频道能够迅速播出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前期采访、训练纪实以及背景介绍,这种电视“蒙太奇”手法,将运动员在不同时间、空间的活动和历程表现出来,实现了在第一时间“讲述金牌背后的故事”的目的,让广大观众在为金牌激动的同时,了解并感动于运动员的艰辛努力、拼搏精神和爱国奉献情怀,收获超越“金牌”本身的精神激励。经过长期发展,体育频道建立了一支超过800人的专业体育报道队伍,包括了专项记者、专业体育节目编辑、包装、信息、字幕等各类人才,实力雄厚的专业团队是奥运报道成功的重要保证。

赛事报道范文6

在省级电视台体育频道中综合实力名列前茅的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则肩负着在伦敦奥运会期间守疆御土的重任。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长期以来坚持把本土化资源用到极致,通过对中超足球联赛和CBA篮球联赛等国内优质赛事的全面转播,通过对北京国安足球队、北京首钢篮球队等京城优秀运动队的深度报道,奠定了在北京观众心中的地位,以颇具特色的差异化竞争与央视体育频道并存。

但伦敦奥运会的报道也是压在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身上的一座大山:没有赛事版权,没有强大的熟悉奥林匹克的报道团队,更没有通过奥运营销获得的雄厚的资金。但作为专业体育频道又必须有所作为,必须打好这场实力悬殊的阻击战。

其实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对奥运会并不陌生,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我们就开始派遣记者到前方参加报道,虽然人数不多,但也逐步了解了奥运会报道的规则和特点,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尤其通过北京奥运会及更多大型国际赛事的洗礼,培养出了一批擅长大型赛事采访的记者,更为重要的是明确了在奥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中,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应有的作为。

在这个基础上,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从今年年初就开始筹划,初拟了符合自身定位的伦敦奥运会报道策略。

首先是必要性,虽然奥运会期间央视多频道密集播出赛事,但观众的收视习惯还保持在体育频道,而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自己拥有一批忠实观众,我们在一个频道中集结奥运会的精华,还是会有一定的收视群体的。

其次是资源的获取,经过多方努力,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获得了两张电视持权转播商的RT证,两张E类文字记者证,两张非持权转播商的ENR证;与中国奥运会官方网站华奥星空合作,获得了中国奥运冠军访谈的专题节目《冠军面对面》的播出权;同时通过与央视体育频道的良好关系,积极争取精华赛事的播出权。

然后是节目的策划,我们的基本原则如下:作为24小时播出的体育频道,一定是以奥运赛事以及其他赛事为主,然后集中频道力量,在几个关键时间段策划出有特色、有竞争力的节目。

伦敦与北京有7个小时时差,根据这个特点,赛事的黄金时间段是在北京时间晚上11时到次日凌晨6时,那么早间时段是不可错过的,午间时段是对早间综合报道的加强,而传统的晚间黄金时间段更是我们必须极力打造的。

据此,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最终的节目编排是这样的:停播除王牌栏目《天天体育》之外的所有常规栏目,每天6:00—7:00开设早间新闻《奥运资讯》,第一时间对刚结束的全天赛事进行综合报道;中午开设了一档以频道知名主持人魏翊东亲自操刀的评论节目《奥运议起来》;晚间19:30—21:30开设大型直播竞猜类节目《步步为赢——赢在伦敦》,这是一档最具特色的差异化竞争节目;21:30—22:30保留《天天体育》,与早间新闻形成呼应,并着力塑造“主编视点”板块。加上每天两期的《冠军面对面》,形成了早中晚三个时间段的竞争格局,节目形态上也突出了新闻、评论、访谈、娱乐互动等主要样态。

谋定而后动,不打无准备之仗,在频道节目编排原则确立的情况下,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在组建前方报道团队时就有的放矢,不是盲无目的地派人,或片面追求大规模,而是严格根据后方节目需要和自身资源情况,量身定制地派出了16人的前方报道团队。

这是本届奥运会我们最值得珍惜的一个经验,也是经过多届大赛的磨练形成的共识。对于奥运会、世界杯等重大国际赛事,目前的电视公共信号制作水平日益精进,电视台需要的赛事信号都是由组委会提供的,除接收电视信号外,更多类型的节目形态都是在后方完成的。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做到像中央电视台那样播出前移,对于地方电视台来说,节目的制作重心在后方,派遣前方报道团队要适可而止。

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前方团队都是精兵强将,这是频道的一个原则:奥运会是去打仗的,不是去练兵的。由于我们的资源有限,更需要前方团队一专多能,身兼数职。前方团队分工明确,职责如下:RT证的记者能扛摄像机进赛场,这两人成为最忙碌的人,每天要奔波至少两三个赛场,突出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的现场感;ENR证的记者能去主新闻中心和奥运村,他们要拍摄主新闻中心重要的官方活动以及尽量接近核心区域的素材,成为第二重要的新闻来源;E证记者包括一个主持人,他要每天尽量多地去看比赛,以便在与家里进行新闻连线时说出更多的切身感受,同时通过手机等视频工具拍摄照片等素材,提供给北京电视台体育的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使用;其他记者兼顾中国奥委会资源、赞助商资源、伦敦媒体中心资源以及伦敦街头丰富多彩的花絮、故事等,拍摄内容多样,工作有条不紊。

最重要的是,前方拍摄素材和后方节目需要的吻合,充分体现了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本届奥运会报道全盘统筹、科学布局的理念。第一,所有拍摄的片子都是可以提供给后方两档新闻的,这保证了新闻节目的丰富性;第二,两档新闻都由前方记者和主持人通过连线进行串联,突出了现场感和权威性;第三,前方团队每天为后方的大型直播竞猜节目《步步为赢——赢在伦敦》提供至少3条视频题,成为节目一大亮点,既凸显了这档娱乐互动节目的时效性,又给前方内容多样的花絮类新闻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平台,使这些内容不再突兀,达到了前后方节目的有机融合。

经过17天的努力,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圆满完成了伦敦奥运会的报道,也基本实现了既定目标:7月28日至8月12日,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收视率比考核值提升了35%,市场份额比考核值提升了30%,在全台市场份额下降10%的情况下,基本守住了自己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