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履薄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履薄冰范文1
小辉的攻击不但会伤害到他人,也会伤害到自己。医院诊断患有狂躁症,需要通过服药来抑制情绪。有时,孩子因为服药而变得昏沉沉的,趴在桌上,也很可怜。到了五年级,事情变得更加不可收拾,他和班主任的对立情绪尤其明显,每节语文课,他都会大力地拍打课桌,从头拍到尾。班主任心力交瘁,甚至向学校表明如果这个孩子不转走自己就休病假回家的态度。
经过三方协商,孩子在升六年级的时候转走了,转去了一所全封闭式的学校。
而这学期,家长要求回来重读,学校将这个孩子分到了我的班。
一、如临大敌
得知小辉即将进入我们班后,我就行动起来了,先是与孩子之前的任课教师一一交流,询问孩子当时的状况。
通过一系列的走访,我了解到一些以前不知道的情况,那就是小辉与班主任的矛盾突出是有原因的。首先,原来的班主任是一位老教师,比较习惯请家长来校商量孩子的教育问题。由于小辉的父亲身有残疾,所以他特别不喜欢老师喊他父亲来学校。其次,当时班级调皮的学生很多,班里经常有同学丢失文具、图书之类的东西。而班主任总认为是小辉偷的,频繁地请家长来解决。小辉的父亲每次来,都得由叔叔抱上楼,而每次谈话后,对小辉都是一顿暴打,这就导致孩子更恨班主任。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当然,孩子的问题不能都归结于班主任。因为,这个孩子在性格、生活习惯、日常行为,包括身体方面也的确有很多问题。
充分“调研”之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着这个全校闻名的学生到来。
二、以诚相待
尽管内心有一种如临大敌的感觉,可表面上我还是泰然自若,并没有把他当做与众不同的学生。的确如此,随着我们接触的增多,我逐渐找到了与他沟通的方法。
首先,我发现小辉的数学很好。虽然上课经常插嘴,但数学思维能力很强;虽然字迹潦草,但不排斥写数学作业。于是,我就借此机会,经常跟他聊聊数学问题,课堂上也经常把发言的机会给他。
其次,他虽然很不注重个人卫生,但我让他去扫地和拖地时,他并不抗拒,反而略显腼腆地去拿扫把、拖把。于是,我就用打扫教室卫生的机会,让他融入同学们之间。
再次,我了解到他比较好面子,所以下课时,单独把他喊了出来,在走廊上对他提出了要求:尽量不要把纸屑扔在地上,不要随地吐痰。我认为不适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那种氛围会对他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甚至会触动他不安的情绪。办公室更加不是一个合适的场所。第一次和他交谈时,他一直没有看我,低着头左摇右晃,显得非常地局促,也没有一句回应,听完就跑掉了。但我惊奇地发现,他有了改进,虽然只是一点点。
第四,他第一次做操时很兴奋,大概是没想到我会要他和其他同学一起做操。虽然他比其他同学大一岁,长得很壮,但个子不高,排队时站在前排。很显然,他已经忘记很久了,所以完全跟不上别人的节奏。表情既兴奋又尴尬。我走近他,向他提出建议,如果觉得难看,可以先站在后面做,觉得熟练了,再回来。刚说完,他一溜小跑,站到了队伍的最后。我跟过去,不忘叮嘱了一声,站在后面不光彩,赶紧学,学会了就回去。几天后,我问他学得怎么样了,他想了想,自信地走回了队伍中。
最后,虽然我排出了值日表,但显然,小辉并没有放在心上,因为在他的思维领域中,不打扫卫生才是正常的。果然,组长汇报:小辉不拖地。当我用命令的口气说“小辉,拖地”时,他怔了一下,但立即兴奋地跑去拿拖把,然后转着圈地拖地。我看了一眼,没有规劝他好好拖,毕竟,他需要时间去改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他和其他老师发生过两次冲突,但和我这个班主任似乎相处得很好。但我自己知道,每一天我几乎都是在如履薄冰。对于一个过去有这么多缺点的学生,我不能够用统一的标尺去要求他。他需要更多时间去适应,有很多小事,我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需要他改进的地方,我会努力权衡,在什么时机,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方式提出最能够达到效果。
令人欣慰的是,他真的改变了许多:他渐渐地和别的孩子一样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他座位的周围没有了纸屑,没有了痰渍;他的作业不再少写,字迹也端正了一些;由于数学成绩优秀,在全班的数学测试中,他的成绩甚至名列前茅。
我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鉴于小辉的巨大进步,更为了激励他更好地完善自己,在学校进行评选时,我破例将他评为校“优秀少先队员”。我期待着这样一个对于他来说巨大的荣誉能够激起他的上进心,从而用更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彻底地完成蜕变。
没想到,一场风波,由此而起。
三、风波再起
作为班主任,我对孩子们的要求比较严厉,在孩子的心中具有相当的威信。在一次周记中,很多同学都写了同样的一个主题:老师不公平!小辉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很多行为仍然不合适,例如作业太潦草,课间在教室里喊叫,会在课桌上乱涂乱画,上课叠飞机、手枪,等等,这些行为如果发生在别的同学身上,您一定会严厉批评,为什么对于他的要求就格外地松?格外地包容?甚至班长都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孩子的疑惑我很理解,因为事实的确如孩子所说。但我没法向孩子解释清楚。小辉的过去我很清楚,很多老师也很清楚,但班级的孩子并不清楚。我又怎能把一个孩子过去的伤疤在众人面前揭开呢?
我找来班长,跟这个明事理的孩子聊了小辉的过去。因为我相信班长,她是能够守口如瓶的,同时,她是班级的中流砥柱,希望她能够和我一起维护班级的稳定。至于其他同学,我没有过多解释,只是重申了要看到同学的进步和改正缺点的决心,不同的学生老师会有不同的要求。
一次类似“逼宫”的事件就这样平息了下来,正当我松口气时更严重的事情发生了。
一次,班级的多媒体设备出现了故障,我们班的孩子借一班的教室上了一节课。课后,一班的班长愤怒地向我投诉:小辉在她的课桌上又刻又画。她发了一通牢骚,最后愤怒道:“我想不通,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当上校优秀少先队员,凭什么!”当时办公室有很多老师,面对学生对老师这样的指责,我既愤怒又委屈,既想据理力争,又百口莫辩。那一刻,我有一种判断失误,认为冰层变厚,奋力一跳,结果坠入刺骨冰河的感觉。
四、跨越冰河
磕磕绊绊中,我终于跨过了冰河――迎来了毕业的一天。
一年之中,我没有见过小辉爸爸一面,我们有过沟通,但没有必要请他来学校。见到他爸爸坐着轮椅,除了激化矛盾外,事实上并没有一点帮助。我从没有当着全班的面批评过小辉。因为仅有的两次冲突都是因为其他老师在课堂上严厉批评了他,他是一个极要面子的孩子,即使这样的性格不好,我也愿意为他保留尊严。他学会了如何回归到一个正常的孩子,像其他孩子一样,这很难吗?对一年前的小辉而言,这真的很难。
如履薄冰范文2
这一改革从提案伊始就争议重重,然而执政党几经易换却没有影响法案的施行。其背后的原因正是日本社保的巨大缺口让财政重建迫在眉睫。而医疗费用约占社会保障费用的1/3,且逐年上涨,而这正是造成这一巨大缺口的主因之一。
医保赤字困扰日本
在“国民皆保险”的社会保障制度下,日本医疗保险大致以三种形式覆盖全民。
首先是由协会健保、船员保险和各种共济组合组成的职工保险,其中协会健保包括以中小企业职工为对象的健康保险,和以大企业职工为对象的健保组合。其次是以农民等非正式职工为对象的国民健康保险(国保)。此外,还有以75岁以上的全体后期老龄人口,以及65岁以上74岁以下有身心障碍的前期老龄人口为对象的老龄人口医疗保险。
厚生劳动省的报告指出,2011年国民健康保险实际收支情况为3022亿日元的赤字,而健保组合在2012年的赤字为2976亿日元。由于医疗费用财源由保险金、公费和个人负担三部分构成,近年来,窗口个人负担的金额不断上涨,而伴随着保险金的增加,未参保者也在增加。在严峻的财政状况下,各保险机构都强烈要求扩大公费投入。
厚生劳动省的数据表明,由于现存医保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以及老龄化带来的人口结构变化等原因,日本医疗费用总额在近五年间,以每年1兆日元的速度持续增长,2010年已达到37兆4202亿日元,其中公费负担占38.1%。医疗费与国民收入比和GDP比分别为10.7%和7.8%,与OECD其他发达国家的平均值相比,虽然处于较低水平,但医疗费用总额中的公费负担率与英国等国家同属于最高等级。按照现状分析,预计其医疗费在2025年将达到60.4兆亿日元,其中公费负担将显著增加。
在医疗费用对公费的高依存度下,另一方面,日本的税收却处于下降趋势。由于医疗费用中公费主要来源于税收,其结果就是财政赤字的不断扩大。公共债务与GDP比已经达到两倍,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
面对这种捉襟见肘的窘况,日本政府不得不将希望放在社会保障与税制一体化改革上,以期通过消费税率的提高增加公费投入。然而相关学者的研究表明,现行5%的增税方针并不能实现财政重建。要实现基本收支平衡,必须要提高25%的消费税。同样,要解决医保赤字,光靠提高消费税可谓治标不治本。因此,学习院大学经济学系教授远藤久夫认为,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让国民正确理解到,经济不景气、少子高龄化和过剩债务的背景下,要维持全民医保的公共医疗保障极其困难,为此首先应就医保制度中负担与支付的理想状态取得一致意见。
医保制度积弊
日本人的平均寿命世界第一。这有赖于国民皆保险制度下的医保制度极具公平性,和选择医疗机构的高自由度。因此日本医保在世界上的评价相当高,然而当其政府公债成为世界最高,开始加大力度抑制医疗费上涨时,正如远藤教授所说,有必要将目光放回到医保制度本身,追本溯源,以求更好地解决医疗费上涨问题。
首先,在支付制度上,日本医疗保险的结算方式被称为诊疗报酬制。其对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进行全国统一定价。具体方式是将实施的医疗行为按照各自对应的项目打分,以每分10日元的价格来计算。其内容包括基本诊费以及特殊诊费。简单来说,诊疗报酬制是按项目收费的结算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检查越多,开药越多,医疗机构的收入也越多。医疗机构为增加检查,不断导入CT、PET、MRI等高价格的检查仪器,而患者自身也习惯了大量的检查,造成了医疗资源和费用的浪费。
另外,根据OECD2010年的数据,日本每1000人中有2.2位医师,低于OECD3.1位的平均数目,但日本平均住院日却达到了18.2天,在34个国家中排在首位,远超于OECD7.1天的平均数目。日本正陷于一种怪圈: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就面临赤字,而即使医疗质量不高只要数量够了,也能得到利益。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上述的诊疗报酬制,自由选择医疗机构的机制让日本的短期病床接收了很多需要长期疗养的患者。
在日本,无论是在大学医院还是诊所,只要是医保定点机构,个人负担的金额比例并无区别,因此患者可根据自身需要,自由选择医疗机构。
从事医疗管理工作的星多绘子认为,这种自由选择机制一旦过度,会造成对医生的选择性消费以及重复治疗,从而使国民医疗费用增加。
日本的现实是,患者为了安心,首选拥有200张病床以上的大医院,这让双向转诊制度成为一纸空谈。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诊疗报酬曾规定,对首诊时没有诊所医生开具介绍信就到大医院就诊的患者额外收取一笔费用,一般在5000日元左右,但即使如此,也没有遏制住患者到大医院就诊的意向。因此2012年日本的诊疗报酬降低了首诊报酬,通过增加“选定疗养”患者的经济负担,来减少患者到大医院的就诊人数。
虽然政府希望借诊疗报酬的改定引导患者合理流动,但厚生劳动省的数据表明,医院在最近5年间减少了338家,而每家医院的医疗费月额增加了3500万日元。这表明医院申请的诊疗报酬在增加,从中可以看出面向大医院的医疗集中化的倾向。由此可见,诊疗报酬的诱导并未起到应有作用。
医疗费用可以用“医疗量(住院日数、治疗人数)×诊疗报酬(医疗单价)”表示。梳理日本近二十年来医疗政策的流变可看出,每两年改定一次的诊疗报酬是日本抑制医疗费上涨的重要工具(见链接)。日本通过上调医疗服务价格同时降低药品价格的方式,实现诊疗报酬的负增长,从而抑制医疗费用。
然而,由于老龄人口持续增加,减少诊疗报酬并不是一个好办法。连续的医疗费抑制政策也带来了医疗崩坏。为维持应有的医疗水准,又能从根本上改变抑制医疗费上涨的政策,进一步修正筹资比例必不可少,然而前提是全体国民达成一致意见。
2010年日本医疗费的48.5%来自社会保险金,38.1%来自公费,13.4%来自个人负担(见图)。日本公费负担比重远高于OECD一般国家,其中公费的50%用于后期老龄人口医疗。从患者负担医疗费的比率来看,70岁以下6岁以上的患者负担三成,75岁以上患者负担一成医疗费。公共保险的保险金根据收入而非风险决定,这就使得年轻一代面临过重的保险金负担,影响了社会公平,也使得公费负担随着老龄化加剧而加重。另一方面,因为公费负担过高而不得不提高消费税的做法,又无形中加重了低收入者的负担。
但提高社会保险金也并非最稳妥的做法。在中小企业减薪的背景下,协会健保的平均保险金率在2012年比过去最高上升了10%,财政状况十分严峻。而健保组合的保险金率虽然低于协会健保,却强烈反对提高保险金。国保更是由于无业者和非正式职工的增加,构造上极端脆弱,并且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以低收入者为中心保险金的未缴纳率在上升,提高个人负担比例也遭到了医疗团体与患者的强烈反对。
在现有医保制度的支付与负担如何达成理想状态的问题上,日本或许还需继续上下求索。
少子老龄化雪上加霜
“在探讨医疗费与公费负担的问题时,最大的课题是对于75岁以上的后期老龄人口医疗应该如何筹资。”关西大学的林宏昭教授在《医疗与公费负担――应对少子老龄化的财源政策》一文中这样指出。
在造成日本医疗费上涨、财政严重赤字的因素之中,少子老龄化是一个避无可避的话题。
2012年厚生劳动省的统计显示,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24.1%。根据预估,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在2025年将达到3657万人,75岁以上的老年人2055年占全人口比重将超过25%。另一方面,出生率的低下带来了儿童数量的减少。2013年65岁以上老年人与年轻人已经达到了4比1的比率,可以说日本已经进入了超老龄社会。
老龄化社会带来了相比过去达到最高的社会保障费。据统计,社会保障费与国民收入比从1970年的5.8%上升到了2010年的29.6%,而老龄人口在社会保障费中所占比达到了68.1%。
为应对少子高龄化,日本在2008年以前施行“老年人保健制度”。但在 75岁以上老年人和现役人口加入同样的制度下筹集老龄人口的医疗费,现役人口和老龄人口的负担比例很难分清,要抑制医疗费的上涨也很困难。
为此,日本从2008年开始施行后期老龄人口医疗制度。将老龄人口作为独立的年龄层,纳入新的保险体系。运营主体为多个市町村加入的“广域联合”。由于老龄人口自身负担能力较小,需要其他医保层面的支援机制。其中未满75岁和75岁以上的人有所不同。65岁到74岁的“前期老龄人口”与现役人口加入同样的医疗保险,自由营业者和无业者等加入国民健康保险,大企业员工加入健保,中小企业员工加入协会健保。
企业员工离职后,很多人转入国保,使国保医疗费上涨。而健保组合和协会健保按照参加人数,支援一定的“缴纳金”,即所谓的“财政调整”机制。2013年,日本的缴纳金在2兆9000亿日元以上。
75岁以上的老年人加入“后期老龄人口医疗制度”。医疗费中除去由个人负担的部分,由公费负担五成,剩下的部分一成来自老龄人口的保险金,四成来自现役人口的支援金,支援金约为5兆8000亿日元。
与老龄人口极低的负担保险金额相对的是,2009年老龄人口的人均诊疗费是年轻人的4.7倍。
少子老龄化加重了生产年龄人口的负担,特别是财政基盘脆弱的协会健保,由于支援金的影响已经存在大幅赤字。可以说,少子老龄化已经威胁到了互相扶助下成立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存续。
为此,认为老龄人口应当提高负担比例的呼声正在日渐壮大,但究竟何时才能施行,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此外,由于国保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保险,当一个家庭中,成员先后进入后期老龄人口层时,其计算方法就会相当混乱。因此,也有学者认为,应当对后期老龄人口医疗制度按照年龄区分的做法加以修正。
少子老龄化是世界性的问题,但日本作为世界第一长寿之国,并无多少他国可借鉴的经验。
如履薄冰范文3
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政府税入必将减少。税入减少的速率如果太高,常可引发政府行为的骤变。关于大政府之命运与中央财政失稳之间关系的历史研究,可参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希克斯自认为反映了他最核心问题意识的作品――《经济史理论》。
任何一个政府都有官僚化倾向,并且很自然地要求它的各职能部门(以韦伯界定的“非人情化”的官僚之意义)尽快地“官僚”化。然而,韦伯界定的官僚化过程,以稳定的政府税入为前提。我们知道,世界充满着不确定性。导致政府税入失稳的事件,原则上不可尽数,经济周期、局部战争、自然灾害、社会转型、政治和社会心理的扰动……总之,在人类整体的演化视角下,“自由市场”机制的实质,就是以许许多多的较小风险,替代中央计划机制不可避免地承受着的、为数不多但足以让种群消亡的巨大风险。
良好的政府或“善治”(good governance)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应付“风险事件”――我将不再区分奈特意义上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在奈特看来,前者是可重复出现从而可预期的,后者是不可重复从而不可预期的)。
一般而言,社会整体心理状态的稳定性,即承受体制变革的心理能力,与情绪心理学家所说的“焦虑”(anxiety)成反比。人们对风险事件的主观敏感性越高,或者风险事件的客观规模越大,则风险事件引发的焦虑感,就越强烈,且迅速蔓延。关于焦虑引发社会及政治变革的历史研究,我建议读者翻阅美国汉学家孔飞力的名著《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该书描述了清代乾隆年间一场席卷半个中国、延续数月的恐慌,其肇因却不过是无中生有的“妖术”。
焦虑感的本质之所以不同于诸如嫉妒和希望这样的人类情感,就在于后者是有指向的,从而是容易转移的,而前者是弥散的,从而是难以消解的。
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许多足以使焦虑感蔓延至普遍程度的事件――自然的与社会的。就社会方面而言,30年的渐进式改革将我们带到一系列深层问题面前,既无法回避,又难以解决。这些深层问题导致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普遍失稳――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养老……尤其是,当我们终于意识到这些深层问题都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我们的“理性预期”便足以引发对日常生活基本安全的焦虑。
如前述,焦虑感的特征在于它的“无方向性”。因此,当我们焦虑时,我们可以哪怕毫无根据地怀疑,我们日常生活任何一个方面的可靠性,并由此推测负责提供这一可靠性的政府部门及其官员的行为动机,尽管这是无根据的推测――导致了1768年那场大恐慌的推测,也无非是风声鹤唳而已。
相关新闻:
物业税征收前提
于此时刻,我们的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中仍受计划体制思维方式主导的那些职能部门,和市场经济份额较小的那些地方的各级政府,应以古代儒家“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来治理我们的国家。
于此时刻,中央政府的一个最重要的职能部门公开声明,要征收或研究如何开征物业税,而且不预先广泛告诉民众这一税种的税负程度。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查阅物业税的历史,不难看到,这一税种的课征难度远远大于流通税和所得税。
惟其如此,当初,1696年英王威廉三世才不得不将物业税的“征税把柄”(tax handler)确定为“窗数”,导致了延续两百年之久的“窗税”(又称“玻璃税”)及由此而生的愤恨――因为它广泛地被认为是对民众接受光线和呼吸空气之权利的课税。
即便仅仅是计数每户的窗户数目,在征收过程中也还是诱发了大量的渎职及寻租行为,征税官员往往将户室墙灶的孔洞计入课征窗税的范围内。读者应想象一下,假如地方各级政府以物业税为主要财税来源,则与地方官员渎职与寻租的普遍及严重程度相适应的物业税征收过程,将会引发怎样普遍的愤恨?
尤其是在“经济敏感”时期,中国民众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受金融危机与贸易衰退的影响而降低,或预期有大幅度的降低,政府税入当然也会降低。但我们的政府绝不应在这一时期与民众争夺财富,哪怕仅仅是一项争夺财富的声明,也会引发强烈预期,得不偿失。
相关新闻:
物业税征收前提
如果地方政府可将物业税的税负,维持在物业市值的千分之几的水平之下,例如,对自住房之外的第二套住房每年征收市值的千分之五,那么,一套市值100万元的住房每年的物业税额不超过5000元。对于拥有了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而言,这是可以承受的。
但中央政府在拟定及任何一项税收政策时,必须将地方各级政府的行为特征当作政策变量加以考量。否则,中央政府的政策要么会流于形式,要么就会引发与政策初衷相反的后果。
以上所论,早已是主流经济学的教科书原理。令人惊讶的是,我们政府的决策机构,尤其是经济政策的决策机构,居然对这些基本原理置若罔闻。这就让我们联想到中国政府以往的一系列公共政策,是否应置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下重新审查其合理性?并且,在未来的十年或二十年内,中国政治的民主化进程是否应首先基于民众对各级政府财政开支的监督权?
如履薄冰范文4
王丽是个很漂亮的女孩,即使穿着朴素,也依然掩盖不住出众的气质。可是由于生活艰苦,她很少打扮自己。大学里不是没有男孩子向她示爱,可是每次她都会拿韩剧里的各种男主角来与之对比,总能在那些青涩的男孩身上找出各种不完美。
王丽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所小学任老师。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让她的社交圈子越来越窄,母亲很着急她的个人问题,开始发动周围所有的朋友亲戚为她安排各种相亲。一次相亲中,王丽认识了大自己7岁的男人崔勇。崔勇是个接管了家族生意的富二代,而且长得很像韩剧明星朴施厚,因此张丽对崔勇可谓一见钟情。
崔勇从第一次见面就看出王丽很单纯,又没有什么恋爱史,很符合自己的要求,于是两人相恋。可是相处一段时间后,崔勇发现王丽什么都好,就是太迷恋韩剧。他认为这种无伤大雅的嗜好不会影响婚姻的,因此也没在意,恋爱一年后,两人就结婚了。
王丽和崔勇结婚后就过起了二人世界。王丽也辞掉了教师工作,做了全职太太的她感觉一下子空出了大把的时间,所以她更加沉湎于韩剧了。
转眼到了两人的结婚周年纪念,为了满足韩剧迷王丽的心愿,崔勇放下繁忙的工作带着她去韩国旅游。可是到了韩国,王丽所要求观光的地方全是那些韩剧的拍摄地,甚至她还像狗仔一样,花大半天的时间蹲在韩国男星朴有天的住所楼下,只希望亲眼见一见自己的偶像。为此崔勇很愤怒,没想到自己好心好意带妻子来韩国旅游,却是陪着她等在男星楼下索要签名合影。第二天崔勇就定了机票回国,自知理亏的王丽如一只温顺的小猫一样在崔勇身边不言不语,默默流泪。看着如此惹人垂怜的王丽,崔勇的满腔怒火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当韩剧《继承者们》风靡中国后,王丽更是中毒不浅。她甚至突发奇想的要崔勇去整容成李敏镐的模样。一次崔勇在和客户谈一笔大生意的时候,王丽不停地打电话催促他来医院,说自己在那等他。不等崔勇问清楚,王丽就挂了电话,等他再打过去电话无人接听。心急如焚的崔勇以为王丽出了什么事,没等谈判进行完就匆匆赶去了医院。
到了医院一看,王丽好端端的站在那里,不由分说就把崔勇拉进了整形科。进去后崔勇才知道原是王丽给他预约了专家号,为研究他整形的事。崔勇是气不打一处来,当场头也不回地走掉了。可想而知,这笔生意自然是泡汤了,为此崔勇还被父亲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说他只顾儿女私情,连家族生意都不管了。崔勇是有苦难言,他明白所有的事都是因王丽痴迷韩所致。所以他开始禁止王丽再看韩剧,为此王丽与崔勇冷战了一个月。
如履薄冰范文5
lǚ。履,汉语常用字,最早见于先秦时代。基本含义为鞋:西装革履,引申含义为践踩,走过:履历。释义可作名词,是鞋的意思,亦可作动词,登位,实行,开始担任职务等。《诗·魏风·葛屦》等均有记载。履相关词语:安履、跋履、抱香履、禀履、步履、操履、草履虫、衬履、穿角履、赐履、麤履、蹴履、翠履、戴履等。笔顺:横折、横、撇、撇、撇、竖、撇、横、竖、横折、横、横、撇、横撇、捺。
履的相关成语:步履艰难、如履平地、削足适履、步履维艰、如履薄冰、西装革履、整冠纳履、削趾适履、涉艰履危、刖趾适履、履穿踵决、章甫荐履、戴霜履冰、纳履决踵等。
(来源:文章屋网 )
如履薄冰范文6
在群星璀璨的央视,罗京老师是一颗耀眼的“播星”,在全国人民中口碑好,形象佳。在名人如云的中国,罗京老师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明星,他在《新闻联播》中那极具磁性的声音,深深地植入了我们的内心。但是他竟然告别了我们喜欢他的观众,以48岁的英年,结束了他在尘世的责任之旅,实在惋惜。
是的,“责任”这两个字,也是一把“双刃剑”,是人的功成名就的精神支柱,也是压在人心头一座令人喘不过气来的大山。在许多名人中都用“责任”两个字写下了他闪亮的人生,也用“责任”两个字为他的身体健康埋下了致命的伏笔。
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为了生活,为了过好一点日子,都在玩命地工作,精神上处于高度紧张,身心疲惫,从来没有轻松过,使人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责任就是压力,压力无时不在。从升学、找工作、升职、经商,无不处于竞争激烈的状态,现代人都处于如履薄冰的感觉。
现在工作的人,在“责任”两个字的驱使下,都处于如履薄冰的感觉”的状态下工作,虽然有收获成就,但换来了透支身体健康。现在有的领导为了自己的“政绩”显赫,不顾部属的身体,加班加点工作,还提倡“白加黑”、“5+2”加班精神,这显然与我们以人为本思想相违背的。现代化的发展,给人提高了工作效率创造条件,为什么还要提倡加班加点工作呢?是不是这些部属工作效率低下,能力不足,导致要加班加点呢?提倡加班加点是在工作处于特别繁忙时,加班一下未必不可,但关键是不能无休止的加班加点啊!请问这些领导:你想过吗?他们是人,不是机器,人们上有老人,下有儿女,已经处于精神压力很大的状态,你有人文关爱精神吗?不要只要马儿跑的快,又要马儿不吃草啊!弓经常处于绷紧状态下总有一天要断的啊,这一点道理你难道不懂吗?人不管多忙,也要有休息时间,劳逸结合,老人家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说的的多好啊!一直在我耳边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