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写事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一写事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一写事作文

初一写事作文范文1

1.找准作文中记叙描写的重点。

2. 在确立文章中心的基础上升华主题。

教学过程:

一、 导入题解

三国演义中有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写作时也有三个“好兄弟”,能帮我们把作文写

得更生动,他们就是作文的三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今天我们学习怎样把它们很好地用到作文当中,去写好一件事,特别是把事件中最触动自己心灵的东西写出来,实现作者与读者的心灵交换,让你的作文充满打动读者的力量。

二、 原题回放

《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最触动我心灵的是父亲“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哲理;《散步》记叙的是全家的一次散步,最触动我心灵的是家人意见不同时“我”的重要性;《冬夜的灯光》记叙的是“我”的一次出诊经历,最触动我的是出诊路上寒夜里引导“我”的灯光。写一件事,关键是把最触动自己的因素写细腻,写深刻,请你试着写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努力把触动自己的情节、细节或者感悟写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要求:写记叙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题目自拟,尽量表达写作的重点;不少于500字。

针对作文要求,很多同学选取了一件事情来写,来龙去脉基本能交代清楚,但是大部分同学的作文没有充分地表达出灵魂深处的感受,写得还不够生动细腻,更谈不上深刻,比如大家手中的这篇文章《捉蚂蚱》,选材很好,但是在记叙、描写、议论上还存在许多遗憾。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很好地修改一下这篇作文。

三、 课文领路

展示《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片段,问题设置:文章为了表现自己感悟到的人生哲

理,可以重点写爬下悬崖的过程,作者却为什么屡次强调“我”“恐惧、害怕”的心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预设答案:“我”越是恐惧害怕,下不来悬崖,对爸爸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引导领悟就越发深刻,用心理描写为下铺垫。可见,记叙描写的重点都是为表达议论做准备。

表达文章的中心,要与记叙的事情紧密结合。

比如《散步》,作者由一件小事开篇,结尾写道: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本来是背着一老一少,在作者眼里怎么变成了“整个世界”?这个结尾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虚写,用象征表现了作为中年人肩负整个家庭、整个社会的重大责任感、使命感,背着老人、背着孩子,幸福地走着。这句话很好地升华了文章主题,可谓神来之笔。

试试你会给《捉蚂蚱》这篇作文改个结尾吗?

四、达标拓展

题目好比文章的眼睛,怎样给文章起个好题目呢?既要简洁明白,又要突出中心。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用“我”感悟到的哲理当题目,而不仅仅写一次冒险脱险的经历;《冬夜的灯光》不是用“一次出诊”做题目,而是选取 最温暖“我”的心灵的“灯光”做题目,快去试试吧,给你的文章起个好题目,擦亮文章的眼睛。学生思考,修改交流。

五、小结

记一件事,找准记叙描写的重点,把这个重点写丰满了,文章自然充满打动人心的力量。

附:作文《捉蚂蚱》片断与升格

有一年秋天,我和奶奶还有杜亚琪去了田里收割玉米。

到了田野,只见到处一片金黄。这时,收割机正好到了我们的地里。奶奶去帮忙了,我闲得没事,就想到割过的地里走走。到了地里,只见有一个绿色的东西忽然从我眼前跳过,我当时很疑惑,心想:这是什么东西呢?于是,我为了能搞清心中的疑惑,开始趴到地上,进行了“地毯式”搜索。

我慢慢地移动身体,仔细地盯着地面不放,生怕放过一个生物。这时,我忽然看到了一个活动的东西,以为找到了心中的疑惑,可一看,原来是只蜘蛛啊!蜘蛛不会跳,自然不是我要找的东西啦。之后我看到了又一个绿色的东西从我眼前跳过,是蚂蚱!我高兴极了!立刻来了劲儿,一下子捉住了它。升格修改:我小心翼翼地慢慢挪动身体,微微俯下身,那个调皮的小蚂蚱神气十足故意也往前爬了一点,正当我准备出击捉住它的时候,这个小家伙却灵活地一跳,反倒把我吓了一大跳。它得意洋洋地回头“瞥”了我一眼,嘿!向我挑战呢!

初一写事作文范文2

论文摘要:读、写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就必须在读写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读中汲取营养,在写中发挥能力。当前初中学生语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着惧怕写作、写作内容贫乏等问题,而导致学生害怕写作、写作能力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学中教师、学生普遍未能真正关注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往往将阅读与写作割裂 。

语文作为一门交际性很强的学科,其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都十分重要。笔者在农村中学十余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尝试以“以读促写”的作文教学方法作为切入点,注重通过阅读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写作素材加码、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基于此,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作了以下的探索和尝试。

一、激发阅读兴趣

从“读”入手,在学生的作文领域落实新课标精神,渗透新课程理念,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作文中体验愉悦。

1.喜爱范文,熟悉范文,正是学生阅读的起始。让学生在作文园地里精心采撷,把自己喜爱的、可借鉴的作文编成集子,变为自己的作文集。一是多方面、多角度地搜集,即从报刊上裁剪下来,从学校、老师、同学那里转抄过来;二是规定一定的时间阅读、筛选,这个阅读的阶段正是学生潜入海底寻觅珍宝的过程,也是激发阅读兴趣的过程。

2.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快乐。教师应该把奖励当作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部分学生对讲故事如痴如醉,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召开故事会,让学生大量的讲故事,对讲故事的同学给予表扬或鼓励,要想在课堂上讲出生动有趣的故事,就必须在课后认真阅读,这就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大多数的同学来说,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写出的习作,挑选出几篇写得较好的加以赞赏。学生把作文写出来给同学、老师看,或贴在作文栏内展览,使其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这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

二、培养积累能力 以读促写

1.从生活中采集作文的原始材料。

整天把学生观在教室里面,学生无事可写,教师也感到无题可写。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采集素材。一是要注重学生亲自去“干”,如野炊、郊游,参加文体活动。二是要带领学生到现场去“看”,看时圆时缺的月亮,东升西落的太阳,电闪雷鸣的夏夜,白雪皑皑的大地,万木峥嵘的群山,热闹非凡的市景,安适静谧的公园,小巧玲珑的玩具……

2.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

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就可要求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分两大类积累素材。第一类专记自己的,总题目为《随记》;第二类专记他人的,总题目可编为《大海拾贝》。这类记不要求学生写完整的短文,只要记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点。定期检查、交换浏览,这小小的素材仓库里,东西积累多了,写作文时就可以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了。

3.应多读、多诵好文章。

要想作文写得好,脑中就必须储存足够数量的词汇和范文,厚积才能得心应手地薄发。有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说:“让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着是一种享受,而不看着是一种负担,一遍一遍读来入调,一遍一遍地体会观察,就是要培养学生背诵的兴趣,让他们不再感动是‘要我背诵,而是真正渴望我要背诵’。”教育专家张田若先生也多次呼吁:“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诵好文章”。

4、让学生养成要勤于思考的好习惯。阅读时要仔细思考,遇到疑难问题要思考。思考不出来就要查资料,或请教别人。只有勤于思考才能开发智力,才能有所收获。必须让学生明确这一点。

5.让学生养成通过抓文题、抓关键句来把握文章中心的好习惯。例如:读《你是我的辞典》,从剖析文题人手,理清了文章的双线结构(一条是明线:父亲以我为师,学习语言;一条是暗线:我以父亲为师,学习真正的、活生生的、强有力的语言),进而体会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在此基础上,只要教师稍加点拨,疑难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6.借助教材里优秀篇章的写作方法、技巧,大胆地进行仿写。如《杨修之死》的倒叙 ,《孟子》的类比 , 《陋室铭》的卒章显志,《爱莲说》的托物言志,《浪之歌》《天上的街市》的联想和想象,《列夫?托尔斯泰》《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描写,《江城子?密州出猎》《三峡》的雄奇豪放,《醉花阴》的深沉婉约,《孔乙己》的以大见小等都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范本。平时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关注文章的技巧、方法,并让学生学会迁移,让自己的文章有法可依。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点拨学生,教材中的那些写法、素材是可以借鉴、模仿的,这样就能开掘教材的源头活水,使得语文教学与作文练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统筹兼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几年的教学摸索,梳理课文,挖掘课文中的写作素材,一定程度上能突破作文教学中无话可说这一瓶颈问题。

7.阅读经典名篇,丰富写作素材

阅读课本中名著选段或全文,带动对课文更深入的思考。语文课本选取的大部分是文质兼美的文章,然而光凭课文中所学,学生的知识面还不够宽。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把课堂与课外阅读联系起来,如:学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要求学生去读鲁迅的《故乡》《风筝》,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要求学生阅读《荷塘月色》、《绿》等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其作用是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强学生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为写作的仓库储备材料,以达到厚积而薄发。

总之,以读促写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本任务,要求小说写出有创新的文章,就必须从小养成爱好读书的习惯,只要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积累的能力,写文章就会得心应手了。

参考资料:

[1]上海教育委员会家学研究室编.《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3]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1992年版

[4]阎银夫.《中学作文教学现状与教材建设构想》.《语文教学通讯》.1999年第6期

初一写事作文范文3

关键词:实用写作 能力 语言得体

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实用写作能力较差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弄不清实用语体与文学语体的区别,表现为“语不得体”。有近七层的学生写的实用文既不像记叙文,也不像说明文,更不像实用文。比如,让学生写调查报告,总有人还像写记叙文、散文那样,较多地使用铺排、描写、抒彩极浓的语句;二是不按实用文体的格式要求写作,想当然地去写;三是语言概括能力差,缺乏实用文语言所要求的准确性、严密性及逻辑性等最基本的特征,分析综合表达能力不足。四是因为学生对社会机构、企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等缺乏了解,在写诸如行政公文、经济、法律文书等实用文体时倍感困难。

造成学生实用文体写作能力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高中阶段忽视实用文体写作能力的培养。由于高考几乎不考实用文,因此高中阶段几乎不写实用文;二是高校教师对培养大学生实用文体写作能力重视不够。高校的大学实用写作课堂教学,大多重理论讲述,学生原本对该课程就提不起多少兴趣,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更令他们昏昏欲睡。三是学生本身不重视实用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很多人认为自己今后如果不从事行政工作,使用文体写作就没什么用处。

为此,笔者在近几年的实用文体写作课堂上,为切实提高学生实用文体写作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收到较好效果。

一是使学生弄清实用语体与文学语体的区别,变以往重视文体知识教学为加强语体的教学和训练,使学生克服“语不得体”的问题。

所谓“语言得体”就是要求在特定的交际场中,表达思想感情所运用的语言结构类型及方式要能与交际场形成完美和谐的统一。即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来有效地进行语言交流,这不仅涉及内容,而且也涉及语言本身,涉及对语言材料及其表达手段、组合方式等等恰当的选择。这就是说,要根据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不同功能,选择和运用不同的语言体系。因此,要使学生克服“语不得体”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要解决“语体”——选择和运用的语言体系存在的问题。从书面语角度来说,“语体”大致分为实用语体和文学语体两大类。实用语体和文学语体有很大差异:总体上来说,“实用语体”是适于实用文写作的语言体系,具有庄重、严谨、准确和简明等特点;文学语体,注重形象性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实用语体一般不用形象的描绘法,而文学语体不用科学的论证法。具体上看:实用语体的特点主要有:1.概念的完整性,2.判断的准确性,3.推理的严密性,4.描述的严谨性。文学语体的语言特点在于形象性、丰富性、抒情性,用生动具体、鲜明活泼、富有感彩的词语;用句上,句法多变,句序灵活,长句、短句互相转换,整句、散句互相交替;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互相渗透,等等。可见,写好实用文必须掌握二者的区别。教师应把指导学生辨别语体作为实用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指导学生多阅读范文,向优秀的实用文文章学习,在词语、句式的运用上达到恰当贴切的标准,符合实用语体的写作要求,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是培养学生迅速筛选、准确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简洁、清晰、准确的文字表达能力。

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写好消息入手,锻炼学生分析概括主要事件、提炼主题的能力,避免出现写实用文时缺乏分寸感、语言空泛、片面追求用词华美等不足。

众所周知,消息的特点是行文简洁明了。三言两语,道明情况;寥寥数笔,写出事实。不冗长、不累赘、不拖沓。写消息,要以叙述的笔触为主,少议论、描写,避免抒情;消息的结构应按照标题—导语—主体—结语的程式进行写作。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消息的过程中,要把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起来,让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写作实践落到实处。通过布置学生大量阅读报纸、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新闻,了解消息文体的特点,教师安排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写作实践,达到培养学生迅速筛选、准确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简洁、清晰、准确的文字表达能力的目的。此外,大学生写消息时的常见问题是不恰当地运用形容词,表现为学生腔:用词花俏,凭感觉,轻视实际内容,常常不由自主地在消息中抒发感情,而置自己应站在第三人的立场于不顾等等,教师应针对学生在写作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及时纠正这些问题。多做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养成学生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看待问题,对于提高他们实用文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三是编写丰富的读写教学资料,给学生提供读写素材,弥补教材例子过时的不足,解决学生“无米下锅”的困扰。

实用写作能力的培养必须依靠具体的表达实践。在校大学生写作实用文的动机不是来自工作的需要,而是来自大学培养目标的要求;写作的素材也不是来自学习、生活的积累,况且学生对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等缺乏了解,又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自然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虽可以适当地介绍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的一般常识及规则,但这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即使教师把这些东西讲得再透彻,学生没有亲自实践和亲身感受,还是不能写出准确、清晰、简明、连贯而得体的文章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编写大量的读写教学资料,给学生提供读写素材,以弥补教材的不足,解决学生“无米下锅”的困扰。还可以把调查报告缩写成消息;有的问题,可在调查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充实,形成小论文。教师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实用文体的选文或选段,让学生进行重组、改造、变形,如仿写、缩写、改写等,让他们熟悉不同实用文体的格式和语言特点,对指导学生克服“语不得体”的难题会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初一写事作文范文4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GH15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276-03

一、以“任务驱动教学”法设计应用文写作的教与学

“任务教学法”是如何应用在应用文教学中呢?下面就以事务文书模块的几种文种来讨论。目前各类书籍对于应用文种类的划分说法不一,本文就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应用文写作训练教程》为例进行讨论。本书把简历、求职信、传真稿、条据、启事、述职报告等归为事务文书类。针对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教学目标,结合任务实施的逻辑性,笔者把这些文种以时间顺序进行任务设计。

(一)课程内容构建

情境任务:毕业前的自荐材料;实习中的工作任务;转正前的述职。主要内容:简历、求职信、传真;启事、条据;述职报告。能力目标:设计简历;拟写征文启事,条据;掌握述职报告写作要领。成果展示:同学互评、小组自评、教师总评。

(二)教学模式设计

1.教学设计思路。技工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正逐步摆脱技能训练与认知发展的二元论困境,寻找一种能够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把学习者看作主动生产者的教学模式。它强调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中,凭借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完成一系列任务。应用文写作也应该淡化理论教学,让学生在练中学、学中练,理论与实践互相交叉,最终应强化应用。技校学生最关心的应该是毕业前的准备工作以及自己初进公司的适应情况。事务文书单元的几种文种学生用到的机会比较多。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须先创建真实的工作情境,巧妙设计任务目标,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带着认真的态度完成真实的教学任务。

2.任务完成过程。首先,设置情境。以××学校毕业生从求职到走上工作岗位为线索,完成自荐材料和传真稿的撰写;在深圳某公司人事部秘书的岗位上,完成日常人事工作过程中启事、条据、备忘录的撰写;当工作满一年需要转正时,完成述职报告的撰写。其次,课前准备。包括两个方面的准备。一是健全学习小组,二是收集信息准备。组织研讨,完成任务,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必备手段。小组组建是否合理、健全是完成目标任务的关键所在。分组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兴趣、学习成绩等特点,做到优势互补,利于合作。比较科学的分组方式是先通过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性格分析等测试,再结合学生的自愿原则组成班级学习小组。尽可能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建成学习小组之后,就是针对任务收集资料,成立信息库。本模块的任务设计要求学生先上网浏览、查找或通过市场调查本市有关本专业涉及的企业的信息;去本市人才交流市场实地了解招聘情况;通过去图书馆、本校各行政部门、上网等各种途径查阅、收集各种事务文书资料,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各文种的内在规律。然后是任务阶段:(1)以××学校毕业生的身份,撰写求职自荐材料;(2)以某公司人事部秘书身份撰写日常人事工作启事、条据、备忘录;(3)以某公司人事部秘书的身份,撰写工作转正的述职报告。最后,任务评估。所有任务完成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把每个阶段的任务以电子版与纸质的形式汇总,进行成果展示与汇报。根据完成任务之前拟定的规则,检验本组任务是否达标。

3.任务评价设计。任务评价从三个方面进行,在下文将详细展开说明。

(三)教学设计案例与分析

首先是第一阶段的简历设计。作为一名学生,从毕业到求职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是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设计一份合适的简历?为完成这个目标必须完成三项任务。一是课前资料的收集;二是理论知识的认知;三是设计简历。明确上述任务之后即可以此来指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教学重点:简历的设计;教学难点:许多学生在校学习时没有规划好,学校活动与社会实践几乎为零。或者是有的学校应用文课程是安排在新生入校的第一年学习,学生经历不够丰富,缺少凭据支持,最终导致简历内容不够丰富。难点解决:对于自己在校的生活与学习做个成长规划,给自己设定成长目标并对每个学期的学习与实践做个合理设计。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做好情境设置、设计好评价标准;学生课前做的准备是收集好企业招聘时的相关信息、简历的有关理论知识以及为自己做的在校几年的成长规划。明确各项任务目标之后,根据“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堂环节设计为“情境设计,提出任务”-“理论认知,分析任务”-“课堂实训,解决任务”-“成果展示,点评任务”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设置,提出任务。这一环节设置要考虑到专业性,结合学生以后毕业可能从事的职业与岗位,设计符合专业特点的情境。例如设计情境,人才市场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开设专场招聘会,某技校毕业生小李准备了多种简历,以应对不同的岗位,结果都石沉大海。为了寻找原因,小李做了一番调研,请教成功的应聘者,了解应聘单位的要求,重新拟写自己的简历,最后终于成功了。如果现在大家面临求职,该如何设计自己的简历?

第二环节:理论认知,分析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主张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主动参与、自主协作。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以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探讨完成任务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找到的资料,学习并归纳简历的适用情境、写作要点、写作格式、写作特点和写作规范,用以指导下一步的学习。最后教师要明确学生归纳的知识,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学生没有注意到的,应重点学习的又是哪一部分内容。

第三环节:课堂实训,解决任务。这一环节是整个课程的重要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再现情境,将讨论的问题逐步引向深入。学生在课前已做好准备,选好理想的企业与岗位,再结合上一环节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协作,制定简历。前面已经分析过制定简历的难点在于学生的经历、实践过于贫乏,缺少有力的凭证去支撑。这就需要先给自己的在校学习做个粗略规划,这一教学内容应该是布置学生在课前完成。这个任务完成得好坏直接关系到简历设计的成功与否。小组设计的简历结构可以一致,内容须符合个人特征。

第四环节:成果展示,点评任务。这一环节是在三个学习阶段完成之后进行。这是对学生这一阶段学习成果的分享与总结,要求学生把三个阶段完成的作业以电子档和纸质版形式在班级展示,进行互评与自评。学习评价是对学习的一种反馈与调节,在学习与教学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点评,可以了解到学生已达到的水平以及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形成理论指导,指导今后的学习。如何设计评价体系呢?一般是从三个方面,一是小组之间互评,二是个人自我点评,三是教师总评。小组互评的要素主要包括组员是否有分工合作、简历外观是否精美、模块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充实、有无突出能力和特长几个方面。对他人的评价过程也是自我学习与完善的过程,不光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倾听能力、归纳综合能力等。个人自评主要包括个人在小组中的职责履行情况、任务完成质量、个人简历设计等几个方面。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找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课后反思,自觉梳理知识,不断提高自已的学习能力。教师总评采用正面的、积极的评价方式,肯定学生优点,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提出今后应改进的地方。

同样,第二、三阶段的教学方法与第一阶段基本类似,就不一一展开。

三、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