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神经外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神经外科范文1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2346

国内刊号:11-2050/R

邮发代号:18-56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神经外科范文2

一、神经外科麻醉的研究方法

1. 术前用药的研究

(1) 镇静药:选择镇静评分、健忘、呼吸道梗阻的发生率等参数,比较不同种类和剂量的镇静药的效果和风险。

(2) 抗酸药:以胃液的PH值、单位时间的胃液抽出量、胃动力图、胃镜图像等为参数,观察不同种类和剂量的抗酸药的临床效果。

(3) 抗胆碱药:以口干程度、唾液的分泌量、心率的变化等参数为指标,探讨抗胆碱药的效果和副作用。

(4) 超前镇痛:以术中麻醉药和术后镇痛药的用量和用药次数来判断术前给与不同种类的镇痛药的超前镇痛效果。

2. 全麻诱导和气管插管的研究

(1) 目的:保证血流动力学平稳;避免颅内压(ICP)升高;避免插管损伤等。

(2) 观察参数:血压、心率、心律、ST段、RPP、ICP、声门的显露情况、试插次数、咽喉水肿和出血等。

(3) 分组设计:镇静催眠药十肌肉松弛药+克服插管反应药;不同插管喉镜或设备;不同的插管路径;不同的年龄组;不同的病种等。

(4) 统计学处理:对于气管插管反应的数据分析,除了按时点或操作步骤进行计量统计外,对于插管后收缩压超过150mmHg的病例数量和心率超过100bpm的病例数应该计数统计,单纯的均值不能够完全反映插管插管反应预防的有效性。

3. 麻醉维持的研究

国内外对麻醉维持的研究方法较多,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维持的比较;

(2) 不同吸入麻醉药物的比较;

(3) 不同静脉麻醉药物的比较;

(4) 静吸复合麻醉的研究;

(5) 常规实施麻醉维持和用BIS等监测指导麻醉维持的比较;

(6) 非甾类抗炎药对麻醉的强化作用;

(7) 不同患者对麻醉维持方法的选择;

(8) 不同麻醉维持麻醉恢复特性的研究;

(9) 麻醉深度的研究;

(10) 自动闭环反馈调节麻醉维持;

(11) 针药复合麻醉的研究。

4. 神经外科麻醉监测的研究

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常规血压、心率、心电图、SpO2、PetCO2、体温、尿量等监测参数可以用来研究观察,在发表的论文中,一些还比较了局部脑血流(rCBF)、颅内压(ICP)、脑代谢、脑电生理等参数。在这些监测项目中:测定CBF在手术室内操作比较困难,而且无连续性;颅内压监测除了用于麻醉诱导至切开硬脑膜期间观察麻醉药物和手术操作对颅内压的影响外,一般多用于术后监测,以指导降颅压治疗;颈静脉血氧饱和度是评估脑氧代谢的金标准,但它是一种对全脑的监测,不能反映某一局部的脑氧代谢的变化。

脑电生理监测的内容包括脑电图(EEG)、诱发电位(EP)和肌电图等。神经外科手术监测的目的主要为判断麻醉深度,指导手术操作,精确切除病灶,减少手术造成的中枢损伤。

脑电图:代表大脑皮层功能自发性电活动,它是皮层神经元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总和。临床实践中常规应用脑电图的原则是诊断和术前评估癫痫患者。也可用于对比观察不同呼气末吸入麻醉药浓度对癫痫及非癫痫病人脑电图及棘波的影响,以保证癫痫源灶定位及手术切除范围的正确。

诱发电位: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s)—监测上行感觉神经传导系统的功能;运动神经诱发电位(MEPs)—监测下行运动神经传导系统的功能;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s)—通过听觉传导通路监测脑干功能状态及听神经功能;肌电图(EMG) —监测支配肌肉活动的颅神经、脊髓神经根丝以及外周神经的功能;视觉诱发电位(VEP)—监测视觉功能;功能区皮层刺激语言和运动反应-功能区定位。吸入性醚类药物浓度变化影响SEP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当吸入浓度达到1.5MAC时七氟醚对SEP影响非常明显,波形分化差,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甚至趋于消失。因此在术中监测时使用七氟醚,浓度应维持于0.5MAC至1.0MAC,并必须保持吸入浓度稳定。异丙酚120-200ug/kg/min对SEP影响小,能得到满意监测结果,适合用于术中监测。电刺激后循环的变化可用于判断疼痛或其导致应激反应的程度。电刺激具有简单、可重复、容易施行、对病人无器质性伤害等特点,是比较理想的致痛方式。电刺激的参数包括刺激频率、电流强度及刺激时间等。目前,对于这些参数尚无统一的标准。在麻醉状态下,刺激频率一般为50-200Hz,电流强度为40-80mA,刺激持续时间为5-10秒。我们的系列研究证实可以借助电刺激后循环反应了解镇痛水平。不但可以作为反馈指标调控镇痛药的靶控输注,而且可以用于研究不同镇痛药物的封顶效应。

末梢灌注指数(tip perfusion index TPI)是一项新的监测指标,它是将指脉搏血氧饱和度容积波形转化成数字为0-100的指数,即数量化的容积波。指端动脉的血容量越大,指容波的波幅越高,容积波峰下面积B越大,指数值越大;所以TPI以数字的形式反映了指端动脉血容量的相对大小,是量化的容积波。TPI无创、实时、灵敏地反映了围术期应激引起的交感张力变化,间接反映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为临床增添了一项有效的监测交感神经功能状态的手段。

5. 术后镇痛的研究

神经外科手术后适当镇痛对患者是有益处的。静脉PCA是常用的方法,选用的药物种类较多。新型的麻醉性镇痛药(曲马多、舒芬太尼、瑞芬太尼)没有显示出比传统的镇痛药(吗啡、芬太尼)更多的优越性。舒芬太尼静脉PCA时应注意输液管道内的药液被冲入诱发的呼吸抑制。皮下PCA较安全。新型静脉使用的非甾类抗炎药、经皮贴剂、鼻粘膜喷雾剂的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麻醉安全和麻醉并发症

医疗安全是近几年医院管理的重点。保证我们麻醉医疗质量和安全的主要环节包括必备的麻醉设备、充足的麻醉人员、实用的工作流程、有效的监督机制等。哪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麻醉意外,给患者造成痛苦。以下方面应特别引起重视。

1. 有严重合并症或危重患者的麻醉:应注意麻醉前讨论、术前准备、合理人员安排、必要的有创监测、良好的麻醉管理、适当的麻醉后恢复。

2. 困难气道的应急处理流程:预测、准备、人员、步骤。

3. 术中心跳停止:海绵窦区域肿瘤应注意术中出血的问题;术中对三叉神经的刺激而引起血压升高,心律减慢甚至心跳骤停。颈静脉孔区的肿瘤术中迷走神经刺激也可出现血压不稳定和心率不稳定的情况。

4. 术中急性脑膨出:术中脑压板对脑组织长时间压迫或病人不当、气道不畅、缺氧及CO2蓄积,输液逾量,麻醉药物(含肌松药)的不良反应或瘤内出血等均可造成脑水肿、脑肿胀、ICP突然增加而出现急性脑膨出,造成手术困难。此时应针对具体变化找明原因,果断处理,血气分析及CO2描计对查明原因有重要意义。控制急性脑膨出的措施包括①调整,以利静脉回流。②监测PaCO2、PaO2,纠正缺O2或CO2潴留。③改变麻醉药物,可将N2O、异氟醚等吸入麻醉药改为阿片类静脉麻醉。④使用硫喷妥钠。⑤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⑥适量纠正利尿药。⑦使用类固醇药物。⑧采取有效措施恢复脑顺应性,维持好血脑屏障。⑨必要时行脑脊液引流。

神经外科范文3

X线平片

X线平片对颅骨和脊柱病变显示较好,但自从CT和MRI广泛应用以来,目前X线平片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明显减少,术前定位时仍有使用。

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是通过往动脉血管内注入造影剂显示大脑、脊髓血流供应情况的方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是将血管造影图像经计算机处理,更加清晰地显示血管分布情况,实时成像,造影剂用量少。目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仍然是许多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应用范围:①脑、脊髓动静脉畸形;②颅内动脉瘤;③缺血性脑血管病;④了解脑肿瘤的血供情况,判断肿瘤与周边血管的相互关系。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横断面CT扫描成像是脑、脊髓检查最常用的方法。

应用范围:①颅脑损伤;②急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③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脑肿瘤、脑脓肿等;④脊柱和脊髓疾病的诊断;⑤脑CT灌注成像,如了解脑缺血病变部位的血供情况等。

螺旋CT血管造影(CTA)是一种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方法合成的无创性血管造影术,由于其无创性,在许多脑血管疾病中,可以作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前的筛查。CTA在了解血管情况的同时,还可了解血管和周围组织的关系,这是普通血管造影所无法实现的。但CTA有它的不足,如小血管的显示仍不清楚,有时有图像重建的伪影等。

另外,将造影剂通过腰穿注入蛛网膜下腔,做CT脑池造影扫描,可以帮助寻找脑脊液漏的部位。

磁共振成像(MRI)

MRI是利用核磁共振这种特殊的物理现象进行成像的一种检查方法,成像的清晰度与仪器的磁场强度有关,对人体没有X线平片或CT那样的放射线损伤。MRI在脑、脊髓的显像清晰度方面要明显优于CT,但对颅骨、脊柱等骨性结构的显像不如CT。

应用范围:①脑血管疾病;②颅脑及脊髓肿瘤;③颅内炎性病变;④先天性畸形;⑤退行性病变等。

除了常规的MRI以外,还包括: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类似于CTA的一种无创性血管造影术。磁共振弥散成像(dMRI),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早期诊断。磁共振波谱分析(MRS),用作颅内病变的定性分析,特别是一些脑肿瘤的鉴别诊断。灌注磁共振(pMRI),了解大脑的血流灌注情况。

放射性核素显像

放射性核素显像是反映病变部位血流和脑代谢的一种检查方法。

SPECT可以了解不同脑区的血流分布情况。

临床应用:①各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②癫痫病灶的确定;③脑肿瘤的定位诊断等。

PET了解脑代谢的一种检查方法。

神经外科范文4

【关键词】 神经外科; 临床实习; 教学

神经外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实习是医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教育学生如何把基本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临床实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今后的临床工作。因此,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采用何种行之有效的实习方式已被医学教育所关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新乡医学院在神经外科进行临床实习的医学本科生共计118名。

1.2 实习方式 神经外科实习轮转时间安排2周,学生在神经外科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临床实习。将每大组5~8名学生分成3小组,每小组1~3名学生。每天实习时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分散实习阶段):全体实习生参加科室早交班后,各小组学生跟随各位主管患者的教师查房,直接参与患者具体诊疗过程,观看教师如何诊治患者或随教师进行手术室观看手术,教师在诊治患者的同时展开教学,同时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第二阶段(集中实习阶段):安排1名高年资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脱产实习指导教师,集中全体学生进行典型病例学习或临床操作示范,总结分析实习中重点和难点及补充理论知识,进行临床思维和技能训练,内容包括:临床教学查房、讨论、自学答疑、临床技能示教、读片以及病历书写等。

学生全部实习完毕后与自己在内科、妇产科及儿科采用完全集中实习方式比较,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征求学生意见。要求客观真实,独立填写调查表,完毕后对表内的相关内容进行汇总统计。

2 结果

结果显示95%的学生对分散及集中相结合的实习方法满意,可以充分了解临床工作的内涵。90%的学生认为通过神经外科学新模式的学习,促进了自己临床学习兴趣,加强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掌握,增强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85%的学生认为能解决问诊和患者查体不合作的问题,增加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机会。98%的学生认为神经外科实习形式多样、灵活,与教师沟通的机会较多,教学互动良好。

3 讨论

目前,由于医疗环境的不断变化,患者常常不愿意配合教学,集中实习方式学生很难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一些神经外科特殊操作的观摩,学生与患者的接触及沟通极少,临床实践的机会少。该研究对实习方式进行适应性的更改,变完全集中轮回实习为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效果良好。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3.1 分散实习

3.1.1 准备患者 没有患者,临床实习就失去意义。因此,带教前必须熟悉病房患者情况,根据教学计划准备患者,找好典型病例。依病情将患者分三类:(1)术前平诊患者。事先要做好其思想工作,使其配合实习,否则可能使实习计划落空。(2)术前急诊患者。此类患者病情多较急、较重,生命体征不稳定,应抓紧时间救治,不能进行教学。生命体征平稳患者,如慢性硬膜下血肿、硬膜外少量血肿、脑出血等患者,能自述病情,多数可接受部分学生查体。但若安排过多学生反复检查可引起患者不适和增加痛苦。因此,采取分散教学的方法,每组学生人数少,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并利用此机会向学生提出并讲解受伤发病机制,一般可获得患者支持。(3)术后患者。此类患者多为卧床,呈被动,不能让实习生反复询问或检查,可向家属询问该患者术前的主要症状。但这些患者术前检查完善、诊断明确,是示教的理想病材。

3.1.2 强调神经外科基础理论学习 实习学生进入临床,首先通过问病史、查体、书写病历熟悉病情,同时结合相关辅助诊断资料作出诊断,写出拟诊讨论,提出初步诊治方案。实习学生每周必须上交1份完整病历,由带教老师进行分析讲评,每组学生人数少,教师可对每份病历不恰当或错误之处作相应修改,使学生通过比较,找出自己理论知识的欠缺和分析能力的不足。

3.1.3 病案讨论 颅内肿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学生通过理论课了解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在临床分散实习阶段,让学生参与问诊、检查、读CT片,然后做出初步诊断,结合临床表现让学生在自学、讨论中解疑,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分散实习,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学生与教师有较多时间接触,更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的直接交流。在实际病例中培养学生综合基础学科与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知识,从正反、纵横等方面进行多向思维。用病例教学、情景式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将临床场景带入课堂,运用多种手段去表现、展示、模拟,使之更接近临床实际,为临床工作打好基础[1]。

3.1.4 组织学生参加医疗活动 (1)重视教学查房和床边教学。每组实习学生至少安排1次主任、教授教学查房,着重复课内容,如颅脑损伤、颅内肿瘤、脑血管病等,并教学生阅读头部CT和MRI以及DS,以提问形式了解学生对大课内容的理解掌握情况,对存在的疑点、难点予以解答。在神经外科,由科主任带头抓教学工作,安排主治医师及以上的教师参与实习教学,使全科医生集体参与,重视教学工作。这样一方面能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增强了每位医生的教学意识。(2)参观手术,了解临床基本技能。实习是医学生进行临床实践的开始,学生实习外科最大愿望是能够参观手术,能亲自进行一些简单的诊疗操作。完全集中实习由于人数多,进手术室观摩手术是不可能的。采用分散实习后,教师带2~3名学生进行手术室的布局、手术仪器、医护人员的手术操作过程,在参观洗手、穿手术衣及铺无菌单等时讲解无菌技术,在手术开始时讲解切口选择,在带教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正规的外科换药,边操作边讲解,让学生提前亲身体验一个“外科医生”的角色,这种方式很受学生欢迎。

3.2 集中实习

3.2.1 掌握神经外科特点 神经外科教学与其他临床学科比较,有一些比较突出的特点。其专科性强,多数内容概念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涉及的相关神经解剖、病理生理等内容较广泛,临床病例复杂多变。学生对所学内容常感到难懂、难记、难掌握。而且,神经外科在外科教学中是非主干课程,课时安排较少,只有课堂授课和临床实习,而无临床见习课程。因此,教学份量重而课时少,理论授课多而实践机会少。这就要求教师在集中实习阶段,多角度、多层次分析一些临床问题,在把握教学大纲并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熟悉各学科知识,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其他边缘学科知识,要熟悉国内外医学发展的新趋向,把专业基础及国内外医学发展的新知识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穿插在整个备课内容中,这样可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整体观念和思路,同时也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实习生提出的教科书上没有的问题,可以进行讨论或详细回答。由于目前医学教学中存在教材滞后,第七版《外科学》中,虽然已加入一些新名词,课本受篇幅所限,以及规范化要求,很难把这些新理论、新方法表达出来。因此,在带教时充分了解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在带教中强化实用性较强的理论知识,并补充相关的神经外科领域的新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2 利用多媒体教学 学生在神经外科只有2周左右时间,实习时间短,而要学习的医学知识较多。神经外科在教学中将平时积累的颅脑损伤患者抢救资料,包括病史、检查资料、数码照片、视频剪辑等集中制作成教学多媒体课件,一方面可以弥补教学时间不足和典型病例少的限制,另一方面使神经外科的临床教学更丰富、更直观有效,图、文、声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容易接受,教学效果满意。例如,讲颅脑外伤中闭合性脑损伤机制,书本的文字叙述即使很详细,学生也难以理解。如果制作成完整连续的动画,学生可以轻松直观地了解患者脑部受伤的力学变化,使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化,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今信息时代的教育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纳入教育的目标,积极地探索信息技术与实习、教学课程整合的新思路[2]。采用动态多媒体形式,利用网络医学资源,可以免费下载很好的教学图片,制成教学幻灯片,以丰富教学内容,将神经外科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补充到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2.3 重视医德医风、人文素质教育 临床实习是学生接触临床的开始,也是学生医德医风形成的开始。医德主要是指从事医疗活动中行为人的道德。没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将来不可能成为一名好医生。实习是学生全方位由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变的开始,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实习生有重要的影响。带教老师要在临床实习中,使学生得到道德、文化、医术及心理素质训练,这种教学效果是课堂上不能达到的。在实习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无意的传递着个人的价值观和态度,有时教师自己或许没有意识到,但却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以身作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思想,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医学生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化,高度重视医学生素质教育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3]。临床上大多数脑肿瘤患者都是到了疾病的晚期才来手术的,原因很多,包括经济条件困难、畏惧手术心理等。这些临床诊疗背后的故事可以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了解一些,其目的是让医学生认识到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是医患沟通信任的基础。一名合格的医师应该学会人文沟通、人性化服务、理性化判断,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使学生真实的体会到医德与医术是医务人员的灵魂,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总之,神经外科临床实习阶段至关重要,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老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还应在带教实践中不断总结、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言红健,陈骅. 案例教学和情景式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2(1):99-100.

神经外科范文5

1.1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护理,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心理引导以及消毒铺巾等,术中注意监测生命体征以及做好相应的预见性护理,术后做好必要的出血护理、并发症护理,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护理实践进行完善,具体措施如下。

1.1.1严格按照要求实施无菌操作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减少感染发生,医护人员必须具备强烈的无菌观念,手术操作的每一个环节均应严格实施无菌操作,减少参观人员以防止出现交叉感染;术中注意使用保护膜,可有效防止冲洗液波及到无菌区;医护人员之间相互监督,根据无菌要求实施操作。

1.1.2做好术中保温措施切口感染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术中低体温。因此必须严格做好术中保温工作,在患者进入术间前0.5h将术间空调打开,设置温度为23~25℃,湿度为50%~60%;术中可采用保暖覆盖物,减少皮肤以及体表散热;利用温冲洗液,采用40℃左右生理盐水或蒸馏水进行冲洗,在传导的作用下减少散热。

1.1.3流程的细节护理神经外科手术因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因此做好手术的摆放对于手术顺利进行以及减少术后压疮发生是相当重要的。进行摆放前,首先应评估患者的身体、营养、皮肤以及手术时间,根据评估结果实施对应措施治疗,将压力伤控制在最小程度。在摆放时,坚持舒适合理,注意保护患者的耳朵以及眼睛,防止消毒液进入以及压伤发生,取侧卧位时,要注意臂丛神经受压,将软垫放于患者腋下,平铺床单,并注意保护受压部位。清点脑棉数量对于预防安全隐患的发生相当重要,因术中脑棉使用量较大,且大小不等、难免会有脑棉清点不清情况,极易诱发隐患,不利于患者术后身体早日康复。

1.2观察指标给予患者实施护理后,分析感染以及压疮发生情况,并根据我院自制调查问卷内容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主要划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护理满意率为满意率以及一般满意率之和。

1.3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3.5统计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手术均顺利安全完成,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的感染率以及压疮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作为临床一种比较常见的手术,神经外科手术承受着较大的医疗风险。临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时,其主要方法为外科手术,应用效果显著。但因手术部位的特殊性,手术实施时将一部分脑组织破坏性切断,中断相互之间的联系通道,并对脑功能进行调整,发挥其治疗精神疾病的效果。因此,在术中稍有不慎,则会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导致医患纠纷发生。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在不断提高神经外科手术水平的同时,还应做好相应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护患纠纷发生,有利于患者身体早日康复。本研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实施细节护理。细节护理是在一定环境下,将具体手术操作过程进行细化、分析、完善、延伸,促进手术技术以及服务水平的精进,保证实施高质量的手术以及护理服务。本次研究表明,研究组实施细节护理后,其压疮、感染发生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

神经外科范文6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专科护士;神经外科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47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54-02

随着神经外科医学的不断发展和手术区域的持续扩大,xu9yao的手术设备更加复杂,微创显微等技术不断更新[1],不但对手术者提出了更好的专业要求,而且更加需要先进的设备和护理专业化制度,既改善了护理水平,又得到了患者和医生的双重认可。我院设置神经外科专科护士的实践情况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现有手术室护士39名,其中主管护师15名,护师14名,护士10名。手术间共有9个。2010年3月至2010年9月共进行神经外科手术321台次,其中择期手术141台次,急诊手术181台次。对神经外交额手术室设置专科护士以后,2010年10月至1011年3月共进行手术352台次,包括择期手术190台次和急诊手术162台次。

1.2方法

1.2.1人员配置在研究相关资料[2]并与我院手术室实际情况相结合以后,我们选拔神经外科手术专科组长1名,专科护士2名和轮转组员3名。从而形成专科组金字塔形的人才团队,把组长训练成为科组的学科带头人,确保专科组健康的运行和发展。出于手术需要,各科专科组固定,专科护士1年轮换一次,护士每4个月轮换一次。

1.2.2人员职责在神经外科手术的要求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3]院里和医生一起研究并制定了相关护理制度,明确每名神经外科护士的工作任务。

1.2.2.1专科组长的职责①在护士长的指导下,确立本组护士的培养目标和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②把握专科手术的特点和发展方向,有力的支持医生完成手术任务,工作态度严肃认真,责任心强;③作为本组的学科带头人,积极主动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了解当前神经外科的最新动态,并带动本组人员进行学习;④对手术需要植入人体的物品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⑤对贵重的精密仪器定期维护和保养,做好特殊物品的领取和准备工作;⑥主动参加对一些新型手术、疑难手术和复杂手术的组织工作,确保仪器设备出于最佳状态;⑦定期进行组内业务讨论会,讨论和解决组内存在的复杂问题。

1.2.2.2神经外科专科组员职责①在组长的领导下,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②熟练恩恩配合神经外科手术的进行;③神经外科手术的基恩知识扎实,能够得心应手的使用相关手术设备和器械;④访问择期手术的患者,做好前期的手术评估和对患者的心理辅导工作,术后对患者进行意见调查并向组长报告;⑤勇于参加各种疑难手术和新型手术探索。

1.2.3护理培训对神经外科护理人员的知识培训主要通过自学和专家讲座两种形式来完成,定期由技术人员教授精密仪器的维护和保养,组织护理人员交流学习新得和工作经验,讨论在学习和工作中碰到的各类问题,并成为工作规范[4]。每2个月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

1.3效果评价手术医生和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均大幅的提高,同时用准备时间等对急诊抢救的效率进行评价。

1.4统计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写x2检验。

2效果

2.2手术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见表2。

3讨论

3.1护理质量的提高我们实行手术室神经外科专科护士制度以后,对护士经常培训、考核,使她进一步掌握了精密仪器的使用方法。在急诊中能为医生提供快捷有效的配合,为患者抢救赢得了时间,大为缩短急诊开颅手术的时间,保障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对患者的意见进行反馈,针对问题及时改进,促使护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3.2专科护士制度有力的保证了和谐的医患关系手术室护理人员可以有时间和精力接受和学习前沿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从而也提高了整体的护理水平。手术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和患者的沟通也有利于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创造更好的医疗环境。

3.3手术室神经外科专科护理师医疗护理的发展方向毫无疑问,专科护理工作是当今医疗发展的方向。在相关研究资料与我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以后,我们建立了手术室神经外科专科护士制度,对护理技术的发展气到了明显作用。手术医生和患者岁护理满意度都有了大幅度提高,是一项值得推广和借鉴的制度

参考文献

[1]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治疗现状:在不断进去中辉煌[J].医学研究,200837(8:1-2.

[2]金海,吴龙仁.我国临床护理发展趋势[J].护理管理,2008,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