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木心的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木心的诗范文1
我心目中的勇士,他是一个忘我的人,是一个会给战士们带来生命延续的人。他是谁呢?这个问号一定会在你的脑海中蹦出。让我来告诉你答案吧,他就是国际著名的加拿大外科医生——白求恩。
白求恩在我的心目中就是一个伟大的勇士,虽然他不能上战场和敌人们做生死拼搏,但是,在战斗的背后,他救死扶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他总是不顾危险,亲临前线,为生命垂危的战士们做手术,他虽然后勤工作忙碌,但是却是任劳任怨,从没有一丝抱怨过,而且很认真很仔细因此大大减少了伤病员的死亡,挽救了许多战士们的生命。
1939年春,著名的齐会战斗打响了。白求恩——这个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他不顾生命危险,来到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争分夺秒地为受伤的战士们做手术,连炮弹炸到小庙门口他也不管,还是争分夺秒、一刻不停地为战士们做手术,而且一做就是69个小时,也就是说他在手术台旁陆续工作了三天三夜。
这使我很感动,因此这更让我觉得白求恩是个忘我的勇士。24
白求恩,他是一个神圣的勇士,是一个能够给战士们生命延续的勇士,他就是我心目中的勇士。
木心的诗范文2
桃花心木需要一种本身的能力,而我们更需要一种独立自主的心。
依赖父母和老师,并不是我们的本性,但是要在父母的怀抱中度过,在一种不确定的生活中生存,我们则永远会有一颗依赖的心。
要想获得自理能力,必须经过生活的考验,拥有不确定的生活。从中深化了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对道理的理解。对于简单的物质,更会有深刻理解。
在生活中,我们总投靠父母,无论在做什么事,总是喜欢选择诉说,向父母说明困难,而不去自己动手解决。日常的杂事,也少不了父母的帮忙,不管现是用餐还是娱乐,父母的关怀和照顾总是无微不至。
学习空间里,老师又在不停的催促。帮助我们批改作业、纠正错误。他们不就像辛勤的种树人吗?朴实无华的老师,往往日夜操劳。而我们也总依赖着他,让他总有操不完的心。
木心的诗范文3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是爱的职业,从事的是爱的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这种情感与一般的人与人的爱是不同的,它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要,而是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期望。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是一种比母爱更为宽广、更深刻的爱。因为教师是受社会和人民的委托,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用之材。因此,可以说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关心,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纯洁的、普遍的、持久而高尚的情感。教师越是满怀深情地关心和热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任,越能赢得家长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越能把学生吸引到教育过程中来,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信心和力量。正如儿童教育家孙敬修所说,“教师要热爱学生,应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儿女手足,对他们的关心、热爱和责任感还应超过自己的儿女手足。有了这种感情,才能把每一个学生培育好。”教育必须在“尊重、理解、关心和信任”的基础上进行,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即“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使孩子们成为“和谐的人”、“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
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马卡连柯
教师要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这一职责,必须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自己的学识广博精深。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地指出:“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抱什么态度,对掌握业务知识抱什么态度,这也是师德问题。”因此教师要从师德的高度来认识业务水平问题,严格要求自己。
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是教师的传授。如果教师不精通业务,没有科研能力,而将旧的甚至错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那么,不仅会直接造成误人子弟的不良后果,甚至还隐藏着误国误民的巨大危险。特别是在今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肩上所承担的传授知识的任务更重了。教师只有热爱科学、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才能真正担负起向学生传播知识的重要职责。
学生能力能否得到发展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业务水平。能力是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及怎样掌握则决定于教师的教学。有些教师只满足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不注重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等,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些只会背书的书呆子。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误人子弟。我们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质量,不仅要看他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还要看他教学过程中是否注意及如何发展学生的能力。
马卡连柯在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时深有体会地说:“我非常尊重教育理论,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下去的。”因此,教师除了有精深的业务知识,还必须懂得心理学、教育学等科学理论,并自觉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怎样站、怎样坐、怎样说在教育上都不是“细微末节”,很多时候对教师工作成败具有决定意义。
――马卡连柯
卢梭曾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道德品质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模仿和学习的原型。为了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发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此,教师必须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自觉地把自己的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个人的利益和需要服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和需要;模范地遵守国家的各项政策、法令及社会公共准则,向学生展示标准的社会行为模式,做优秀的公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种纪律和规章制度,如上课、开会不迟到不早退,爱护公共财物;要注重培养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如言语文明,服饰整洁、大方,待人接物有礼有节,生活中自重自爱、作风正派,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等等,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出表率。我们要牢记马卡连柯的观点,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人师表。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马克思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假如一个学校里有这样的教师集体,在这样集体中的每一位教师看来,全校的成功占第一位,而他班上的成功占第二位,至于教师个人的成功占第三位,那么这样的集体里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关系,把个人与集体融合在一起。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教师的劳动具有集体性,就是说培养人才是一项需要多方面协作、共同努力的集体劳动。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健康的成长,是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教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教师是这许多因素中的主要力量。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影响,比起家庭、社会因素的自发影响来说,要深刻得多。首先,教师要与学校其他教师之间团结协作。其次,教师要处理好同学生家长的关系。最后,教师要团结其他社会力量,如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儿童图书馆等社会机构,与他们建立经常联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个学生身心得到充分发展。只有这样各方面精诚合作,相互帮助,才能共同担负起培养人才的重任。
木心的诗范文4
因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那些著名的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他们拥有著名的品牌、核心的技术、丰富的市场经验,但是在国内市场上的运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消费者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来培育市场,引导消费潮流。正是他们能在适应中国特色的市场中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成功。反观我们国内的本土企业,他们也是在向优秀企业学习,在学习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如TCL学习三星,他们没有一味的照搬照抄,而是进行取舍,为己所用,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我们提倡创新,但并不是绝对的否定模仿,创新与模仿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创新不是要否定模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的更远”;模仿也不是就没有创新,“成功的模仿就是一种自我创新”。
“很多创新活动是失败的,可是不创新的公司却必然灭亡”。一家企业,如果没有把创新作为基本的发展战略,那么我们可以毫不怀疑地断定,这家企业只有两个前途,一是灭亡,二是修改自己的发展战略来获得生存机会。
杰克·韦尔奇认为,一个强大的企业必须有持续增长的收益和利润,收益的增加来自于源源不断的新主意和产品创新,利润的增长则来自于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利润是收益的一部分,在收益一定条件下,企业再怎么提高劳动生产率总有一个相对的上限,即老产品的利润率在达到一定值后就不大有可能提高。所以,企业要强大也必须进行把创新作为企业的基本战略。
很多企业知道创新的重要性,但是在怎样创新方面就显得不知如何着手。创新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适时的创新。那么,创新的源泉来自于哪里呢?笔者认为创新来自于市场。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大方向,具体而言,可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在学习中创新。
有专家声称:“模仿战略将至少是中国企业在未来三到五年之内唯一的出路。”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有失偏颇的。
尽管有好多企业纷纷以世界500强的大公司作为自身的标杆,作为战略模仿的对象。比如TCL集团以三星电子为模仿对象,从其全球化战略中汲取信心;联想模仿戴尔的直销模式;夏新模仿亚洲“双S”(索尼和三星)等等。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每个企业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条件、产品特点,刻意模仿,往往成为邯郸学步的少年,最后连自己原有的步法也忘却了,得不偿失。况且,公司的成功战略是不可以模仿的,我们能够学习的仅仅是这些企业的策略,而不能拷贝这些企业的战略基因。所以我们必须在学习模仿中创新。
学习和借鉴是创新思维的源泉,但学习和借鉴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我们要做的,是吸取其精华运用于实践中,追求的是神似而非形似。《孙子兵法》在中国是妇孺皆知的兵书,日本松下、东芝等著名企业采用其计谋,成功地打入国际市场,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兵书”变成了“商书”。因此,这不是简单的“抄袭”,而是在根本思想、重大策略上借鉴已有的他人的思想。
基于模仿的创新,为赶超先进的企业带来“后发优势”。
一,是避免大量资源投入。因为技术的发明以及产业的形成,是建立在多年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之上。“拿来主义”使得追赶中的企业可以避开发明的巨大耗费。
二,是避免风险。在很大程度上,“高风险”就是对突破性技术革命追求的定义。而追赶中的企业,能够在市场走向清晰,风险减弱的条件下,利用新技术,开拓市场。在技术成型的情况下,针对市场,完善改造性的创新工作,却更有的放矢,使企业更有机会成功。
三,是后进企业的勇气。创新者总是瞻前顾后,追赶者却能神闲气定。
但是需要一再强调的是:这种后发优势只有在摆脱了单纯而被动的模仿前提下才会生效。否则,后进企业虽然紧追先进,却只能够应了柳传志生动而准确的形容:“跟在别人后面吃土。”
战后初期的日本企业,技术落后欧美20余年。跨入20世纪70年代,震撼世界的赶超奇迹却令人无法继续无视这个岛国异军突起的技术实力。这个奇迹的产生,最初也起始于大规模引进和模仿欧美技术。由政府参与规划和支持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引进,为日本企业带出来一条迅速改变技术落后局面的捷径。
战后的日本能迅速在钢铁、汽车、电子、数控机床等领域赶上甚至超过欧美,靠的并不是被动的模仿。有人说日本人“花一块钱买进技术,花三块钱进行改进创新”。购入的欧美自主技术,并没有仅仅被直接使用,而是用来肥沃了日本原本贫瘠的技术创新土壤。
模仿主要是建立在“逆向工程”的模式上。这种做法是解剖引进的产品,研究其内部结构和逻辑,在充分理解原有产品基础上,寻找改进创新的可能。这给日本企业带来有效的学习机会。而大量学习的积累,又提供了在模仿中创新的可能。周而复始,日本企业迅速在被动引进模仿中找到了主动。
今天,科技更发达,知识更丰富,思维更活跃。创新活动更需要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求新求深,不断突破。在学习中坚持创新,必须具有创新的学习精神,掌握创新的学习方法。
第二,逆向创新。路线短,实效性强。
笔者正在写作的《逆向产品创新模式》一书中,提出产品创新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逆向的创新模式。这种创新模式,一反以往实验室出产品,而后投入市场的模式,让普通的业务员作为企业的触须,了解市场的需求,而后让企业相应地做出应对和创新,因此路线短,实效性强的特点,且能大大节省成本。
产品同质化,是中国市场今天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是不少行业产品“过剩”的根本原因。产品的同质化导致营销手段的同质化,其结果往往是低价竞争、市场乏力。抵御同质化,一般解决的方法是差异化,包括品牌差异化、渠道差异化、产品差异化。品牌差异化和渠道差异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长时间的营造,而产品的差异化才是最为本质、有效而快捷的方法。一般对产品创新的理解往往是技术创新。传统观念认为“新产品是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或具备新功能、新结构、新利益的产品”,这是典型的技术导向的新产品概念。殊不知正是这种创新理念阻碍了当代企业的产品创新,甚至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社会创新速度的提升。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众多中小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创新。其实产品创新有二种方法:
一是正向的研发模式: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市场测验市场推广
二是逆向的研发模式:市场需求市场细分产品创新整合促销
第一种产品创新模式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说,它的理论基础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麦卡锡提出的4P营销理论: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
而第二种产品创新模式是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说,根据市场需要来进行创新,它的理论基础是90年代舒尔茨和劳明特提出4C营销理论:需求(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t)、沟通(Communication)。而今天中国的市场已经认可了以4C取代了4P,即:需求取代产品、成本取代价格、便利取代地点、沟通取代促销。现代营销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一切都打上了“顾客导向”的烙印,从需求导向来说,只要改变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就是新产品。有消费者判断是新产品,才是真正的新产品,即使产品的物质形态根本没只有变化亦是如此。
一家世界著名杂志总结了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产品有二类,一类是:铁丝网、针、抽水马桶、安全剃须刀、胸罩、创可贴、月经棉条、尿不湿、插拼玩具、粘贴式便条。另一类是:计算机、互联网、微处理器、传真机、复印机、空调、微波炉等。第一类所占的市场比例更大一些。
所以,我们企业的创新更大的部分需要用逆向创新的方法来解决,即以“市场需要”为出发点。“创新的源泉是到有水的地方找水,没有水的地方是创造不出水来的”。产品创新的源泉是消费者的需求,而消费者的需求不是坐在实验室里冥思苦想而是根据对市场需要的深入挖掘得出的。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有些是显性的,我们看得见,有些是隐性的,我们看不见。很多产品所以同质化,是因为厂商都盯着显性需求,忽略了隐性需求,显性需求好比浮出水面的冰山,只是冰山一角,而真正庞大的那部分却在水下,需要靠创新去挖掘。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包括显性和隐性)决定于消费者的文化习俗、生活习俗、性格特征、心理状态、潜在愿望、经济状态等。
比如较成熟的欧美市场商品总类比中国市场多出五倍以上,而它们高度同质化的产品大约只占20%,中国商品总类只有欧美市场的五分之一,而高度同质化的产品却占60%。其主要原因是企业没有深入研究消费者的潜在需要,没有将产品研发的着眼点放在细分市场上,而仅仅以模仿、跟进为主。归根到底,缺乏系统的逆向产品创新理论的指导是企业产品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合考虑,笔者认为,创新是营销的源动力,在注重市场信息,市场调研和消费者需要研究的基础上,应引入逆向创新的新思维模式的方法来系统的解决企业产品同质化的问题。
第三,突破性创新。
徐海东在《从不起眼中开始突破性创新》一文中写道:“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叫‘魔鬼存在于细节之中’。为什么细节会成为魔鬼的栖身之地呢?因为人们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经常会忽略了细节的存在,从而让魔鬼有机可乘。其实,面对于‘创新’这个在企业界里非常时髦的字眼,又何尝不是存在于细节之中。在一些人的错误观念里,创新是始于宏伟的目标、终于倍受瞩目的结果,而充耳不闻的细节反而成了制约创新的‘魔鬼’。然而,细节是创新之源,要想获得创新,就必须要明白‘不择小流方以成大海,不拒抔土方以成高山’的道理。”
这段评论可谓精辟之极。我们企业的创新,一方面要怀波涛万顷之想,一方面又要不择细流,从基础工作着手,这样才是切实可行的。
可是在国内,许多企业的领导在寻求创新时,总习惯于贪大求全,却很少有“于细微处见精神”的细心和耐心。相反,成功的企业家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谈到创新时,却说:“创新不等于高新,创新存在于企业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事实上,海尔集团在细节上创新的案例可谓数不胜数,仅公司内单以员工命名的小发明和小创造每年就有几十项之多,如“云燕镜子”、“晓玲扳手”、“启明焊枪”、“秀凤冲头”等等,并且这些创新已在企业的生产、技术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日本丰田公司的经验也证明,通过细节的创新可能实现对整个企业的持续不断的改善,从而获得巨大的成效。虽然每一个细节看上去都很小,但是这儿一个小变化,那儿一个小改进,则可以创造出完全不同的产品、工序或服务。
如果说创新是一种“质变”,那么这种“质变”只有经过了“量变”的积累,才能达到大的变革和创新。而这种量变却是简单的,让人一看就懂:原来是这样,我怎么没有想到。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企业的经营,只有重视细节,并从细节入手,才能取得有效的创新。
木心的诗范文5
“我的肝应该适合,我马上回来……”儿子在得知母亲的病情恶化后,毫不犹豫地表示要捐肝救母。
儿子的大学妈妈的苦难,命运峡谷哟大爱轮回
母亲舍命生下龙凤胎
陈雪梅和丈夫彭慧都在广州一家保险公司工作。忙碌的工作,让年过三十的陈雪梅不知不觉步入了高龄产妇之列。
1989年春节时,彭慧老看到妻子捂着嘴巴,急冲冲地跑到卫生间里呕吐,便预感有喜事发生。当他带妻子到医院里检查,陈雪梅果然怀孕了。而更让人惊喜的是,陈雪梅怀的是一对双胞胎。好消息传开后,同事和朋友们对此都羡慕不已。
随着临产期一天天接近,即将为人父母的彭慧夫妻俩更是小心翼翼,彭慧隔三差五便带妻子去医院检查,生怕出什么差错。随着胎儿渐渐成形,医生难掩惊喜地告诉彭慧:“你妻子怀的可是一对龙凤胎,各项指标都正常,只需要回家好好养胎。”
回到家后,彭慧每天更加精心地照顾着妻子,期盼着新生命的降临。夫妻俩常会坐在一起,商量着给龙凤胎取什么名字、该顺产还是剖腹产等细节问题。彭慧希望妻子能剖腹产,毕竟是双胞胎,妻子又是高龄孕妇,顺产会有一定的难度。但陈雪梅坚持要顺产,因为她听说顺产的孩子会更健康,也会和妈妈更亲近一些。就在夫妻俩为生产方式争辩时,临产征兆很快就出现了。
一天,在医院待产的陈雪梅突然感觉肚子剧烈疼痛。眼看孩子就要出生了,医生赶紧将陈雪梅送进产房。可是生孩子远没有陈雪梅想象的那样顺利,剧烈的疼痛让陈雪梅撕心裂肺地哇哇大叫,额头渗出大颗的汗珠。可是不管她怎么用力,孩子还是没能生下来。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陈雪梅陷入了难产的困境。
彭慧听到妻子在产房内传来的惨叫声,焦急地来回踱步,他从来没有如此担心和紧张过。
“如果孕妇难产严重,最后可能会殃及母子平安,还是剖腹产吧!”医生找到彭慧商量。
“剖腹产我倒没有意见,可雪梅她不愿意……”让彭慧意外的是,当妻子得知顺产可能会让孩子有生命危险后,她爽快同意剖腹产。
两个小时后,随着两个婴儿的啼哭声,彭慧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我做爸爸了。”彭慧激动得热泪盈眶,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对身边的人大声说道。
然而,当陈雪梅咬紧牙关挺过时,痛苦还远远没有结束。对于一个正常产妇来说,生完孩子后,子宫会自然收缩,可是陈雪梅生产后子宫却一直没有收缩,而且还大量出血。医院立即对她进行手术抢救,用尽各种方法,也无法遏阻子宫下段活动性出血。此时陈雪梅已经进入休克状态。
呆在产房外的彭慧,刚经历当爸爸的喜悦,此时又听到妻子大出血的消息,一时急得不知所措,他只得恳求医生全力抢救妻子的生命。医生告诉彭慧,这种情况下,为了救陈雪梅,只能切除子宫。彭慧根本没有心理准备,他没想到严重到要切除子宫的程度,可是时间不等人,为了保住妻子的性命,彭慧只得颤抖着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了字。
好在经过5个多小时的手术后,陈雪梅付出了失去子宫的代价,持续性出血得到控制。陈雪梅终于转危为安。
“雪梅,这下总算你们母子平安了,快醒来吧,孩子还等着你取名字呢……”当医生将陈雪梅从手术室转移到病房后,彭慧流着眼泪呼唤妻子。两个新生命可是妻子用沉重的代价换来的。
陈雪梅苏醒过来时,已经是当天傍晚了。
“孩子呢?我要看看他们……”妻子虚弱的声音,让守在一旁的彭慧突然回过神来,自己几个小时来竟然忘了去照顾盼望已久的孩子!这时,他赶紧让护士将两个小孩子抱到妻子面前,算是一家人第一次见面。
产后第二天,彭慧见妻子病情已稳定,才试探着和她聊起子宫被切除的残酷现实。让彭慧意外的是,妻子并没有为此而悲伤。
“切了就切了吧,反正有两个孩子了,对生活也没多大影响。”陈雪梅反而安慰起彭慧来。
有了两个新生命的陪伴,初为人母的陈雪梅感到十分幸福和自豪。看着两个孩子酣睡的可爱样子,觉得自己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陈雪梅和丈夫给儿子取名叫彭斯,女儿取名叫彭隽。希望这两个倍显洋气的名字,会让孩子们的未来不平凡。对于这两个得来不易的小生命,陈雪梅更是分外小心的呵护。而她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却少了几分照顾。
在医院住了两周后,陈雪梅回到家里调养虚弱的身体。
辛苦供出一个留学生
要独自面对两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刚开始,初为人母的陈雪梅常常手忙脚乱。从把尿到喂奶,两个孩子的哭声从没消停过。彭慧原本考虑到妻子身体虚弱,想用奶粉把两个孩子喂大。可陈雪梅说什么也不愿意,认为母乳不可替代,用母乳喂养孩子对其身体和智力都有好处。不得已,彭慧只好同意了妻子的决定。
然而,随着两个孩子渐渐长大,陈雪梅的奶水便出现了严重不足,她只得想尽办法催奶,连一些偏方也用上了。
“要不我们还是给孩子喂奶粉吧,你看那些吃奶粉长大的孩子也很健康啊!”彭慧心疼地劝妻子说。
“那怎么行,孩子是我的命根子,再难我也会把他们喂大。”后来,如陈雪梅的承诺,两个孩子一直由母乳喂养。
当彭斯和彭隽快满1岁时,陈雪梅才从噩梦般的催奶生活中走出来。想到两个孩子将来的开销很大,陈雪梅不得不将孩子交给婆婆照顾,自己则回去上班。
彭斯和妹妹都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两个孩子同在一个班级读书,会相互比较成绩,没想到正是有了这种竞争,两个孩子的成绩从一年级开始就特别好,这也让陈雪梅和丈夫工作起来更有劲了。
要好的同事总是和陈雪梅打趣说:“当妈妈有那么幸福吗?”陈雪梅会骄傲地回答:“谁让他们是我用生命换来的呢!”
眼看着两个孩子一天天长大,陈雪梅却在生活中逐渐感觉到乏力、头晕等不良征兆。同事和家人也觉得她脸色变得越来越差,像似病人一般。陈雪梅刚开始以为是自己工作太劳累而已,并没有太在意。直到一次体检,将她的生活彻底改变。
陈雪梅被查出患上了丙肝。丈夫劝她到医院好好治疗,但陈雪梅却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大碍,为了将积蓄用在孩子的教育上,她总是一拖再拖不想上医院花钱。
两个孩子都上中学了,花费自然更多了,陈雪梅更加不敢把钱花在自己的治疗上。接下来的三年里,她多次发生晕厥,但都是在医院草草治疗两天就返回公司。彭斯和妹妹都上高中了。两人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陈雪梅为了给孩子庆祝,百忙之中破例请了一天假,带他们去公园游玩。其实,她的真正目的是想摸摸两个孩子的底,这些年来忙于工作,关于孩子们的梦想、生活上遇到了什么困难等都无暇顾及。
“儿子,考上了重点高中妈妈为你高兴,但这也是关键的一步,一定要好好把握啊!” 陈雪梅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其实学习成绩我倒不担心,我一直担心你的病,总不能一直拖下去啊……”这时,陈雪梅才知道儿子早已发现自己偷偷藏在家里的诊断书。儿子还告诉她,为了不影响妹妹的学习,他一直为母亲保守这个秘密。儿子的懂事,让陈雪梅欣慰不已。
这天晚上,陈雪梅亲手为两个孩子做了一桌丰盛的晚餐,庆祝他们即将迈进高中校园。可正当全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庆祝的烛光照亮在孩子们的脸颊上时,陈雪梅的眼睛却模糊了,她突然看不清楚眼前的一切,而自己的身体也有些坐立不稳。陈雪梅慌张地摸着桌角,想镇定下来,却不小心将一个盘子摔碎了。
“妈,你怎么了?”彭斯和妹妹都着急不已。
“我没有什么,有些头晕,大家吃饭吧。”陈雪梅强忍着身体的不适说。彭慧觉得妻子的神色越来越不对劲,知道她老毛病又犯了。随后,一家人赶紧将她送往附近的医院。
这一次,彭隽也知道妈妈患严重肝炎了。陈雪梅在医院住了6天后,再次不顾医生的劝说而出院,只是开了些廉价的中草药带回家治疗。
2008年底,彭斯顺利考上了美国北科罗拉多大学会计专业。这一年彭隽也考上了广州本地的一所大学。
儿子能出国留学,全家人自然是无比高兴。但留学的费用不低,夫妻俩背负起来有些吃力。陈雪梅半是安慰半是鼓励的对丈夫说:“我们这么辛苦工作就是为了两个孩子,希望孩子将来能有所出息。要是儿子成绩不好,也就算了。现在儿子有这样好的机会,我们一定要为孩子争取,不能拖了孩子后腿啊。”看到妻子说出如此豪言壮语,彭慧也毫不退却。
好在彭斯深知父母的辛苦,在美国的留学期间,他省吃俭用,除了把精力都放在学业上,从大一开始每周末还兼职打工,贴补生活开销。为了节省机票钱,寒暑假也没舍得回国和家人团聚。
不仅如此,彭斯为了少花学费和生活费,他还想到早点修完所有的课程,提前毕业。为此,他专门报了暑期课,暑假也在为学业奋斗,被同学们戏称为“学习超人”。
可就在此时,陈雪梅再次因为肝病发作而倒下。送到医院后,她被查出患有胆结石和肝硬化。为了省钱,陈雪梅只做了胆切除手术,而顾不上已经到了晚期的肝病。
“你这病如果继续拖着,很可能会转换为肝癌、胃出血和肝昏迷。而肝昏迷次数多了,随时有可能永远也醒不过来了。”医生劝陈雪梅做肝移植手术,只有这样才能保住她的性命。
尽管病魔兵临城下,但陈雪梅拒绝做手术,原因是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家里的经济条件已容不得她做手术。何况做肝移植手术至少要花20多万元,家里根本拿不出这笔钱来。无奈,陈雪梅只好办理了病休,准备回家慢慢“调养”。
幸运的是,陈雪梅所在公司的领导知道她的病情后,在公司内部为她筹集到了16万元救命钱。手术费眼看有着落了,而此时肝源又成了陈雪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大爱轮回母子携手命运突围
医生告诉彭慧夫妇,他们也可以选择活体移植,但供体限制在直系三代以内亲属,即父母、兄妹和子女。陈雪梅首先就把儿子排除掉了,因为他可是家里的希望,不能冒险。而彭慧和妻子的血型又不配,不具备移植条件。唯一剩下的女儿彭隽知道此事后,当即跑到医院要捐肝救妈妈,无奈,医生认为她的身体太瘦小,怕肝脏功能承担不了母女俩的生命需要。
2011年4月底,彭慧经过几天的思索后,最终还是背着妻子给远在美国的儿子打了一个试探性的电话。
“孩子,你妈妈现在病情好像严重了,需要肝移植,可一直等不到合适的供体。你看什么时候回来看看她吧。”其实,话一出彭慧就后悔了,但转念想想就算是让孩子回来见她妈最后一面也好吧。
“我的肝应该适合,我马上回来……”没想到彭斯在得知母亲的病情极度恶化后,毫不犹豫地表示要捐肝救母。
提前一年多修完了大学四年课程的彭斯,顺利拿到了学位。因为成绩优异,他还获得了继续在本校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学校在了解到他需要马上回中国做手术后,同意将其学位保留一年,可以等到2012年返校继续攻读研究生。
彭斯回到了中国。在医院的病房里,彭斯见到了久别的母亲。他抱着病床上憔悴而虚弱的母亲,忍不住痛哭起来。母亲为了自己受了那么多苦,要不是为了省钱给自己出国留学,她也不会如此病重还舍不得就医啊!
彭斯迫不及待地找到医生,询问捐肝事宜。主治医生给彭斯作了详细的解释:“活体捐肝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多割一分,则容易导致捐肝者的肝脏衰竭;少割一分,肝源又在病人体内起不到作用。捐肝后的最大风险就是术后并发症。但如果恢复良好,肝脏有再生能力,很快就可以长回原样。”话毕,主治医生让彭斯仔细考虑清楚后再做决定。
“不用再考虑了,母亲的病情已经如此严重,不能再拖了,我同意捐肝!”此时的彭斯哪还顾得上手术风险,心想只要能有一丝机会,就一定要全力救治母亲。
然而,当陈雪梅得知儿子要为自己捐肝后,她却死活也不同意。
“孩子还这么年轻,把他的肝割了移植到我的体内,岂不是得不偿失吗?”陈雪梅将丈夫叫到跟前,和他理论道。
尽管陈雪梅后来得知儿子只用捐60%的肝,而且肝脏是可以再生的,到时候还能长起来。可是陈雪梅依然不同意。
就在陈雪梅和家人就儿子捐肝一事僵持时,她再次出现了肝昏迷。这次她昏迷十几个小时也没有醒过来。“已经不能再等了!”彭斯对父亲说。父子两人当即决定“先斩后奏”,趁陈雪梅昏迷之际,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了字。
当陈雪梅苏醒过来后,看到一家人忧虑的表情,只好也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了字。因为,她不想再让一家人为她担心了。随后,院方为她安排了第二天的手术。为了鼓励妈妈战胜病魔,彭斯还将自己获得学位的照片和各种荣誉奖状贴在妈妈的病房里。
陈雪梅的肝脏移植手术正式进行。
身体一向强壮健康的彭斯,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躺上手术台。手术时,因为彭斯的肝脏和胆囊是连在一起的,要切除60%的肝脏,也只能把胆囊一并切除。手术过程相当长,陈雪梅用了10个小时完成手术,而彭斯的手术整整12个小时才完成。
彭斯的手术时间怎么比妈妈还长啊!这两个小时里,急坏了彭隽和父亲。幸运的是,最终母子俩人的手术都很成功。
就在手术后的第5天,彭斯在病房里迎来了22岁的生日。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彭斯也收获了特别的生日礼物:原本重病的母亲从ICU病房转入了普通病房;医院的医护人员还专门为彭斯准备了生日蛋糕和贺卡……
收到这些意外礼物时,彭斯受宠若惊。其实他不知道,自己的行动早已感动了所有医护人员,因为在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里,亲属活体移植并不少,但多数都是长辈将器官捐给晚辈,而彭斯是第一例晚辈捐给长辈的。
不久,彭斯顺利康复出院。但陈雪梅因为是器官受捐者,还需要留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出院。
身体恢复如初的彭斯和妹妹经过商量,在母亲的病房里准备了一个简单的团圆饭。席间,陈雪梅高兴不已,直往两个孩子碗里夹菜。这也是她生病的几年里,一家人很少体味到的轻松幸福氛围。
木心的诗范文6
当前,电视台多,电视节目多,周期短,创作时间仓促,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遗憾。试想,有多少电视节目能经得住连续地上演,又有多少演员面孔经得住观众挑剔的眼睛?当然,中央级的大台可以推出规模恢宏、阵容强大、明星云集的电视节目。而省级台的电视晚会却因为诸如财力、物力、人力等种种原因的限制显得力不从心。所以,省级台要不断求新、创新,从自身的节目质量上下工夫,才能赢得更多的观众。
电视节目的鲜活源于不懈的创新与追求
连续两年,笔者执导了两台山东省纪委的党员干部廉政准则知识竞赛《齐鲁正气歌》,说到这两场知识竞赛,感想颇多。
信息化时代,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竞争,说到底是知识的竞争。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拓宽人们的视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前些年,种种类型的知识竞赛纷纷登场,一时间也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喜爱。但时间一久,那种必答、抢答、共答等一成不变的呆板形式很快失去了观众,为什么呢?知识竞赛原没有新旧之分,有的只是包装手段的陈旧和创新之分,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省、区都有其享誉一方的地方特色艺术。试想,每天让你吃一样品种的四菜一汤,你能坚持多久?电视节目、知识竞赛也是同一个道理,只有创新才有出路;只有创新,才会让观众重新回到知识竞赛的电视荧屏前。
知识竞赛由于时间所限,不可能让观众像捧读一本书一样慢慢地品味,而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更多的知识通过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方式和艺术形式呈现给观众,增强知识竞赛的趣味性、娱乐性、可看性,使之变得鲜活起来。
比如,知识竞赛的内容如果带有某种艺术性、故事性,就可采用全新的艺术包装形式将其表现出来,如场外、场内的短剧、小品,歌曲接龙、惊险的夺标答题等,观众通过节目不仅能获得不少教益,还能通过新颖的包装形式享受到艺术的魅力。在这中间,有机的串联式互动、评点、探究渊源,能够使观众获得一定的知识。如此这般,知识竞赛就能通过艺术创新和包装而变得鲜活起来,寓教于乐的目的也就可以实现了。
观众的参与是晚会的“兴奋剂”
从两场知识竞赛的成功,笔者想到了娱乐节目和综艺晚会,在注重追求内容和形式创新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观众参与和娱乐的特点,应着力寻求能够牵动人心的社会热点和焦点话题,以使观众身心投入地参与其中。当然,所谓观众参与,不是泛泛的掌声和喝彩,而是要求编导在策划整台节目的同时,根据节目的主题、风格等匠心独具地设计有关观众参与的环节,要绞尽脑汁,精心设计。既不能曲高和寡,也不能流于低俗。
新、奇、特的创意,在当今的电视节目运作中,是为许多编导所孜孜以求的。这些创意,有时会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电视节目的优劣决不仅仅取决于这些,一台成功的晚会或知识竞赛除了依赖整体艺术质量,还要捕捉观众感兴趣的热点话题,使之饶有兴趣地参与其中,上下和内外的互动、演员和观众的交流,才能使电视节目的质量跃上一个大的台阶。
充电是晚会编导的创新之本
电视艺术有别于个体艺术,是一项综合艺术。它依靠各个部门实现策划和编导的意图,作品的艺术效果,最终也是靠各个环节的综合体现而获得的。哪个环节出了毛病,都会影响到整体。这个综合艺术的特点也正是操作的难题。这在综艺节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特别要指出的是,电视录制中的镜头切换和摄像。电视是传送图像的广播、通信工具。电视画面是借形象、构图、色彩等表述思想的传媒手段,是省略了文字的诗。切换导播和摄像如果不去潜心探求,没有深厚的功力,是难以完成艺术创作的。画面造型、光影效果、景别、场景以及观赏角度的变化,都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形象。切换和摄像,必须破除陈旧、落伍的技术观念和操作习惯,不断学习、借鉴,随时“充电”,以适应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