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中秋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作文中秋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作文中秋节

小学作文中秋节范文1

哇茶几上摆满了好吃的:有香喷喷的月饼有各种新鲜的水果还有味美的烤鸡……

爷爷笑呵呵地说“我们快吃吧。”

“停!我有个节目谁能说一个关于月亮的古诗句才能吃月饼。”我歪着头说。

爷爷乐了说:“猴子捞月亮。”

“错。这是个故事名字不是古诗句。”

奶奶笑着说:“月亮像月饼。”

“这也不是古诗句。”

妈妈摇头晃脑地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错。这是歌名。”

该到爸爸了他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突然我发现爸爸拿着一本《唐诗三百首》。我说:“爸爸赖皮。这个不算。”

我要大显身手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像小鲤鱼吐泡泡一样地说。

哗——大家的手拍了起来。

我吃了一个月饼。看着他们流口水的样子就一人给了一个。

小学作文中秋节范文2

中秋节作文1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本来应该开开心心过节的我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知道为什么吗?是这样的:我的爸爸是一位军人在星期五也就是前两天他去出差了。下个星期他要是能回来就不错了。当我得知这个消息时如晴天打了一个霹雳泪水夺眶而出。

我真想对爸爸说:“爸爸您怎么能不回家过中秋呢?您中秋不回家是因为工作我不怪您。可是我想您不会忙到连电话也没空打吧?要不是我挂电话给您我看您到现在还没有往家里挂电话吧﹗”

夜幕降临隔壁的王叔叔一家都聚在一起过团圆节整个院子里欢声笑语不止。邻居热闹声、餐桌上佳肴的美味连同浓郁的酒香越墙传进我们房间。这一闹一寂的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那不争气的泪水流了下来豆大的泪珠像断了线的珍珠顺着我的脸流了下来。妈妈把我紧紧搂在怀里以示安慰可我哭得更厉害了。妈妈说:“不要哭爸爸不在家妈妈陪你过中秋。”

八点钟了月儿又明又圆照着我们孤坐的娘俩。

那月亮时而现出身时而钻进云里时而躲到建筑物的身后……

哎不知爸爸现在在干什么……

中秋节作文2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一天我非常高兴。

吃过晚饭,我和爸爸兴致勃勃地上街走走。刚走出大门,眼前全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的景象。我 们一往广场上走去,看见了水花四溅的清澈喷泉,还可以听到哗哗的流水声,它们有的似箭向上喷,有的如蛟龙喷水等,喷出的朵朵水花,让我看了心旷神恰。五光十色的灯, 照在大地上,好像白天一样亮。

接着,我跟爸爸走到了北二路旁,看到了辛苦工作的交警还在路上保护治安。川流不息的车辆来来 往往,可真是热闹极了。

回到家,我连忙跑到阳台上赏月。只见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中,宛如一个圆润亮泽的白宝石在黑夜 里站岗,非常美。我好想有一双翅膀,飞到月亮上去,在空中旅游,还可以看到美好的夜景,观察大大 的月亮,那该多好呀!

“女儿,睡觉了。”爸爸的叫声惊醒了正在遐想联翩的我。

中秋节这天我过得无比快乐。

这真是一个快乐的中秋节!

中秋节作文3

今年的中秋节,我们家里可热闹了,姑姑带着姐姐和弟弟都来我们家过中秋。中午,奶奶做了一桌 丰盛的饭菜,大家高兴的吃了个团圆饭。下午,天气适宜,我们到人民广场去钓鱼,喂鸽子,在我的努 力下,还小有收获,钓了两条小金鱼。

晚上,姑姑建议去哥伦布餐厅吃自助,那里有很多好吃的,大家吃的可饱了。夜幕慢慢降临,月亮 也露出了笑脸,我们决定到北街去赏月,街上可热闹了,到处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大家脸上都洋溢着 幸福的笑容。我们一边赏月,一边往江边走去,不远处,我看见天空中飘着很多孔明灯,姐姐告诉我那 是人们通过孔明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出于好奇,我们也买了一盏孔明灯,取了一个小火点,孔明灯就 慢慢鼓起来了,在风的带动下,升到天空中。

小学作文中秋节范文3

关键词:真实生活 真情实感 人性色彩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有兴趣,乐于表达,热爱生活,认识自我”等字眼在课标中出现的频率之高,使我越来越意识到,小学生的作文应当是他们真切生活体验的再现,是他们认识自我、展示自我的一种方式。而这一点更应该让学生自己清醒地认识到,使他们明白,作文是自己成长的记录,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见证。

一、叙述真实生活,记录“本我”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作文就是学生通过手中的笔来再现生活、描绘生活,记录生活中那个本来的“我”。如何让学生再现生活、记录“本我”?我觉得下面这几句话很有必要告诉学生:

1.“作文其实很简单”。当学生初学作文时,我们就告诉学生作文其实很简单,就像你玩的游戏一样,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它是一种交流方式,你可以通过书面的语言和老师、和他人讲讲自己的愿望,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交流你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这样写起来自然轻车熟路、头头是道,使学生消除畏惧感。

2.“朴素的语言是最好的”。一些作家对孩子作文中的语言过于优美是不赞成的,他们认为孩子在语言上“过于用功”是有意模仿的结果,写出来的东西不是自己内心的自然流露,对今后的创作没有好处。与其这样,不如让学生实实在在、朴素地写下自己的真实体验,反映自己的真实语言运用水平。雕琢是一种美,自然更是一种美。小学生写作阶段更重要的是打开学生的表达欲望,任思维自由伸展,记录一个实实在在的“本我”。

二、抒发真情实感,表达“真我”

“言为心声”,真情是作文的生命。学生要借作文,写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写出对成长真实的感受,表达“真我”。

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为自己而作,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呢?

1.放宽学生的习作内容。要尽量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让作文的内容更加个性化。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五个习作训练是写“端午节”,为了让学生写出自己对节日的独特体验,抒发自己对节日的独特情感,习作时我们在不改变习作训练目的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开放习作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写“端午节”,可以放宽到其他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根据自己对节日的了解,选择适合自己的节日来写,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对端午节没有兴趣的学生编造作文,也容易启发学生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最有意思的事物和感受,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2.抓住表达的时机。作文是表露学生喜怒哀乐的一种方式,如同画家画一幅画、音乐家创作一段曲子一样,需要在一种情景刺激下立刻完成,这就是激情。写作需要激情,情动而辞发,时过而境迁。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抓住表达的时机,让作文成为他们生活中宣泄自己情感的需要,在他们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有理要讲的时候,提起笔来。其实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今天才是最重要的。要让学生在激情飞扬时、感受最深时自由写作,养成表达“真我”的习惯。

三、闪现人性色彩,实现“超我”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部分,应该同其他学科一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闪现人性色彩,让学生在习作中提高对自己、对生命的认识,不断成长,超越自己,实现“超我”。

1.肯定习作中闪现的真、善、美。作文是学生表情达意、诉说内心的形式,是与生命的对话,是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品评。 学生在习作中表达的是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态度,是他们想像中的美好的世界。在讲评时,要充分肯定习作中闪现的真、善、美,并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文章中所流露的真、善、美的真情实感,以此来唤醒、影响更多的学生,以提高他们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的自觉性。学生在认识、体验和品评中,将提高自己对生活、对生命的认识,不断地成长。

小学作文中秋节范文4

这里所指向的节日文化,是经过精心选择和设计的作文资源,是能够让学生以“亲历者”的身份,以“建构者”的姿态共同创生的动态的生活经验。它一方面借助自然、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资源,寻找孩子能够理解和体会的人文信息,营造孩子向往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节日、不同的主题背景下,让他们充分感受、体验、想象,表达童真童趣;另一方面顺应学生们的精神需要,把准他们的兴趣脉搏,把他们的“快乐需求”迁移到作文中来,顺势利导,让作文教学的过程更多元化、趣味化、主动化、实践化,让作文教学始终洋溢着快乐,充盈着“童味”,彰显着个性。

这里所设想的系列作文,就是围绕一个大主题,分解、细化为许多个成组成批的小题目(这些小题目都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大题目的发挥),然后将它们分别写成多篇可能内容不同,可能类型不一,但都由同一主旨生发开去的系列化个性化的小篇章。它好比一棵大树生出许多枝丫,而这些“枝丫”都是对这“树干”的具体化、延伸化。写系列作文,目的是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学会全面、周密、深入、细致地思考问题,学会比较分析、归纳综合,学会探索人生、探索社会,学会解剖自我、了解自我,塑造个性,在平凡中发现真善美、体验真善美、赞扬真善美、创造真善美。

一、用节日文化开掘主题

为了更好地达成上述目标设想,必须用好节日文化的资源,精心选择和设计“作文生活”,用系列化的主题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让作文“有米可炊”,言之有物。

(1)用文化眼光挖掘节日内涵

该条主线力求通过接触并深刻了解节日丰厚的文化内涵,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名人典故、节日民俗、生活娱乐、节日文学等多方面进行作文资源的开发。

A 阅读有关节日的文学作品。借鉴古代的诗词、文学作品、神话传说,扩大阅读面,积累与节日有关的成语典故、趣联妙对、古诗词名句、谚语、歇后语等,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从诗词歌赋中得到文学的熏陶;借鉴现代的经典名作、学生习作,利用他人的间接经验加深对节日的理解和感悟。

B 了解与节日相关的人物故事。很多的节日都是与历史名人或传奇故事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屈原和端午节、嫦娥和中秋节等等,了解这些历史名人或传奇故事,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熏陶自己的品格。

C 感受节日的民俗风情。通过课内的学习和课外的调查了解一些重大的节日的由来和民间习俗,感受节日的人文魅力。可以让学生深入社会,调查社会,采访人物等等。为写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闪耀个性色彩的作文奠定基础。

(2)用场景活动体验节日情味

该条主线以活动为中心,参与一些与节日民俗相关联的简单有趣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

A 活动是对节日场景的再现。为了更好地让生活为习作表达服务,可以把节日生活的部分场景在学校范围甚至是课堂上得以再现。以学生的实践体验为主线开展系列活动,再根据活动的需要,采取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形成系列性的“主题包”,增强活动过程的趣味性,发挥活动育人的整合功能,形成习作表达的系列素材。而在整个活动体验过程中,学生的搜集信息、参观调查、设计操作、表演宣传等能力得到了提升,作文中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B 活动是基于节日的再创造。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和语文综合的提升是习作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于节日生活情境的体验,更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基于节日的活动再造和延伸。比如植树节,可以开展“我为春天照张相”的摄影活动,要求学生找新颖独特的题材拍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开拓视野,克服习惯性的思维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3)用主题探路创新节日类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基于学生的年龄小。认识浅,独立创造和自我建构的能力有限,所以要把这种埋在学生心灵深处的特别强烈的“需求”挖掘出来,需要一个探路的载体,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所以该主线侧重于从生活中的节日入手,模仿现有节日的表现形式,根据小团队的特色适度创新节日的类型,开展系列作文创新体验。

A 同一主题的节日创新。从便于教师指导和宜于学生研究的角度入手,初期的创新节日活动以同一主题为主,比如环境类、娱乐类等等。教师根据学生研究能力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研究小组,并指定组长,共同研究节日,比如由来、口号、意义,活动等等,设计出方案,甚至是具体的庆祝活动支撑。

B 自定主题的节日创新。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设想确定主题,再由学生根据主题的相同、相似、相属自组“研究小组”。这样在同一个组内,学生彼此分工合作,交流讨论以求思维碰撞、集思广益,以推动对节日进一步的深化研究。

二、物化个性体验形成作文

三个并列的活动主题中,无论是寻找古韵幽香的节日文化资源的资料式作文生活,还是营造自由开放的节日生活环境的活动式作文生活,或者是开创灵动时尚的个性节日项目的主题式作文生活,都是以创设学生良好的习作心境为主旨的。一个节日的来临,按“作前准备――感受生活――品评节日――多元评价”实现作文系列训练,激发学生个性化的表达,产生系列作文。我们最终的目的都是能够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即时的感悟,捕捉鲜活的信息,其物化的结果就是能形成系列化作文。

第一环节:确立话题,在生活中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节日来临之际,对节日话题早作思考,从节日的由来、节日的风俗、节日的遐想、节日的生活、节日的氛围、节日的人事物等多个角度确立长效的话题。在与老师、同伴、家长的交流过程中激发兴趣,训练表达。

第二环节:感受生活,在活动中学会有选择地观察。围绕着事先确立的话题,对感兴趣的方面作重点的关注,在生活中有意识地体验感悟,留意自己即时的心情,特别是培养将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能力,为习作积累第一手鲜活的资料。

第三环节:品评节日,用系列片段练笔强化基本功。从来源于生活的各种感受人手,集体交流自己的体会,品悟评价自己的收获,用系列片段练笔的形式将自己独特的体验记录下来,与更多的人分享。我们的练笔重于记叙式练笔,重于叙述描写,即记录一天中甚至是一次节日文化探究过程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人和事、景和物,在记叙的篇幅上可由短到长逐步发展。然后让学生进行心得式、感想式练笔,通过抒情、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强化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