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冬至祭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冬至祭祖范文1
关键词:直接空冷;凝汽器;防冻
中图分类号:TU271.1 文献标识码:A
1、直空冷机组简介
火力发电厂既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又要耗用大量的水资源。在水资源缺乏的“富煤少水”地区,水是制约电力发展的主要因素。空冷机组是“富煤少水”地区或干旱地区建设火力发电厂的最佳选择。
直接空冷系统又称为空气冷却系统,即利用空气直接冷却汽轮机的排汽,空气与排汽之间通过空冷凝汽器的管束进行热交换。汽轮机低压缸排汽通过大直径的排汽管道直接排入空冷凝汽器管束,轴流风机将冷空气吸入,通过翅片管外部进行表面换热将排汽冷却为凝结水。系统主要包括空冷凝汽器 、排空系统、翅片管清洗系统。
空冷凝汽器是直接空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顺、逆流散热器、蒸汽分配管、管束下联箱、顺、逆流风机组、凝结水回水联,排汽装置。
直接空冷散热管束按照蒸汽与凝结水流动方向,可以分为顺流管束和逆流管束。
1.1 顺流管束:蒸汽流动方向和凝结水流动方向一致。汽轮机排汽中约70%~80%的乏汽在顺流管束中被冷凝成水,剩余的蒸汽在逆流管束中被冷却。
1.2 逆流管束:蒸汽流动方向和凝结水的流动方向相反。在逆流管束中因为蒸汽和凝结水的流动方向是相反的(凝结水始终被蒸汽包围)保证了凝结水尽可能不发生过冷和冻结。其中,逆流管束顶部设有抽汽系统,其作用是将系统内的空气和不凝结气体排出,避免运行过程中在空冷凝汽器内某些部位形成死区,造成冬季冻结。和湿冷机组相比,高寒地区的直接空冷机组在冬季调试及机组启停机过程中空冷凝汽器管束会发生局部冻结、损坏等事故,直接影响机组安全运行。
2.空冷凝汽器冻结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2.1 原因分析:
通过对乌苏热电公司#1直接空冷机组的调试、运行,总结空冷凝汽器冻结的主要原因有:
2.1.1 气象条件;
2.1.2 空冷凝汽器的进汽量、进汽参数:
2.1.3 空冷风机的运行方式的控制:
2.1.4 排汽参数的控制;
2.1.5 旁路系统的控制、配合。
2.2 处理方法:
乌苏热电公司#1直接空冷机组的空冷凝汽器采用单排管型扁平钢制芯管、蛇形铝合金翅片做为散热片,虽有耐冻优越性,但必须在调试及运行中加以控制,避免成片管束表面温度过低或空冷凝结水温度过低而造成管束内产生冻结的隐患。
2.2.1空冷冲洗阶段参数的控制
直接空冷机组在空冷凝汽器投运初期,为了使凝结水质达到化学回收标准,对空冷凝汽器系统都要先进行蒸汽热态冲洗,冲洗的凝结水通过临时装置排走,由于热态冲洗时,主蒸汽一般通过机组旁路系统经过减温减压后进入空冷凝汽器,因此对旁路系统的设计容量,设计参数及旁路系统控制都至关重要,根据空冷厂家要求,空冷冲洗的蒸汽量为额定蒸汽量的30%~50%为最佳,进汽温度在70~90℃,乌苏热电公司直接空冷机组设计旁路容量为35%,基本满足空冷岛的冲洗需要,通过合理调配各排风机转速,逐排逐组冲洗,在冲洗中严格控制排汽装置压力在15~35KPa之间,排汽温度在80℃左右,使该机组的空冷冲洗达到了良好效果。
在空冷冲洗阶段,空冷系统程控及自动还不能完全投入,空冷冲洗的操作大多数为手动,如果环境温度低于-3°C,空冷凝结水温度及抽空气温度尤其要加强监视,防止部分空冷管束因过冷而结冻,在这次乌苏热电空冷冲洗过程中,因为部分空冷风机不能及时投运,每列的五组空冷风机只有个别能正常投入(空冷风机震动大、油温高),给空冷冲洗带来一定困难,最后确定在机组设计许可范围内,保持排汽装置压力在较高的压力范围,控制在20KPa~40KPa之间(设计为l5KPa~35KPa),在此压力范围内,排汽温度控制在80℃左右,空冷凝结水温度也控制在80℃上下,经过多次循环冲洗,效果同样不错,另外通过严密监视空冷抽空气温度,及时了解空冷过冷程度,一般抽空气温度控制在50℃以上,根据新疆电院对空冷机组的调试经验,在空冷凝汽器投运初期,空冷进汽量偏小的情况下,空冷抽空气温度也同样能反映空冷管束的过冷程度,只要控制抽空气温度不低于50℃,空冷管束一般不会有危险。
2.2.2 直接空冷机组冬季滑参数启动要点
同滑停相比,直接空冷机组冬季的启动更加困难,由于从锅炉点火到汽轮机冲车之前,有部分蒸汽进入空冷凝汽器,且进汽量远小于空冷岛防冻要求的最小热量,所以部分蒸汽进入空冷凝汽器后就会凝结成冰。直接空冷机组冬季启动过程中,空冷凝汽器内部不结冰是不可能的,关键是要尽快使空冷凝汽器热负荷达到一定水平,才能使结冰现象得到有效控制。直接空冷机组冬季启动时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机组启动的各项操作,避免不必要的拖延。
2.2.2.1 直接空冷机组冬季启动要遵循的一些原则
2.2.2.1.1 尽量安排在白天启动;
2.2.2.1.2 为了保证启动时空冷岛的进汽量,应采用高中压缸联合启动的方式;
2.2.2.1.3 启动前,先退出部分空冷凝汽器;
2.2.2.1.4 尽早投入旁路系统锅炉点火后应尽快提高蒸汽参数,旁路投运后,要尽快增加旁路的通流量,并控制低旁减温后温度在系统允许的较高值(100-120°C),尽快增加空冷凝汽器的热负荷。
2.2.2.1.5 达到冲转参数时,应根据汽缸金属温度采用高中压联合启动的方式,用较高的升速率和最短的暖机时间,尽快定速和并网。根据汽缸温度和转子应力等条件确定尽可能高的初始暖机负荷,同时进一步增加燃烧,保证尽可能高的旁路通流量;启动初期还应适当提高背压以及使空冷凝汽器的参数在较高的允许范围内,此时不需要空冷风机参与背压调节。
2.2.2.1.6 并网带负荷后应根据机组背压情况决定启动冷却风机的时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机组并网后当运行背压接近于当时背压保护规定的对应报警值(45KP)前,应按顺序启动冷却风机先逆流后顺流,风机启动后应限制其最高转速。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冷却风机转速无限制升高后空冷凝汽器容易局部过冷而受冻,如有部分空冷凝汽器换热面积退出运行时,建议当机组背压达到25KPa后,其他风机都投入运行且转速均达到了60%风机额定转速后,才能投入退出的换热面积。投入这部分空冷凝汽器时应先开凝结水回水阀、抽真空阀开启后,才能开启进汽隔离阀阀。当所有管束温度及真空抽汽温度达到并高于35°C以上后,再根据机组背压变化情况启动对应冷却风机,以维持机组正常的运行背压。
2.2.3 正常运行中的控制:
冬季机组正常运行过程中设专人对空冷岛各排散热器下联箱及散热器管束进行就地温度实测,每班应就地实测各排散热器及联箱温度不少于两次,尤其应注意各排凝结水温度测点对侧的联箱温度。发现异常时应增加检查和测量次数,并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目前,直接空冷系统设计的温度测点较少,仅从表计监视不能及时发现空冷凝汽器散热管束受冻。但实际经验表明,当表计显示出温度异常时,空冷凝汽器内部已经发生大面积受冻。所以运行中必须加强监视、调整和就地检查。
2.2.3.1 机组运行背压:
当环境温度越低时,根据空冷凝汽器防冻要求,需要的最小热量应越大,机组负荷一定时,运行背压越高,排汽温度和排汽量越大,有利于防冻。为了保证空冷凝汽器的安全,适当提高机组机组运行背压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必须限制汽轮机在对应工况下背压保护曲线的报警值以内。
2.2.3.2 各逆流式凝汽器真空抽空气温度。
它是空冷凝汽器整体运行运行情况的反映,即使此温度比较高,也不能保证所有逆流管束的防冻安全。(注意抽真空管道及冷凝水管道温度的过冷度,正常情况下冷凝水比排汽温度约低2~3℃,抽真空温度比排气温度低5~10℃。)
2.2.3.3 加强就地检查。运行中监视的参数是反映空冷凝汽器整体运行情况,不能反映局部冻结特征,而散热管束内部结冰是逐渐形成的,加强对空冷凝汽器散热管束表面温度的实测检查,可以及时掌握空冷凝汽器内部蒸汽分配以及局部冻结的情况。低负荷情况下尽可能保持各排中风机多投、低频运行(防止在自动调节过程中造成局部过冷),尽量保持每排中各列风机的运行频率相同,在同排中绝不能出现由于某一风机频率过高造成局部过冷现象;即冬季ACC尽量在自动方式。(目前乌苏热电公司AAC自动还未调试)
2.2.3.4 凝结水收集联箱的表面实测温度。
直接空冷凝汽器采用一定的顺、逆流散热器配置,绝大多数蒸汽在顺流凝汽器中凝结成水,而逆流凝汽器仅有少量的蒸汽,以便于最大限度地回收蒸汽,而在冬季寒冷季节,当机组负荷较低时,逆流管束内部可能仅仅存在极少量的蒸汽凝结,通过实测凝结水收集联箱的表面温度便可以直观的反映出顺流凝汽器的散热效果。凝结水收集联箱是防冻工作中最关键的部位。
2.2.3.5 空冷凝汽器散热管束表面温度偏差。根据直接空冷系统散热管束散热管束的结构的特点和实际运行情况,单排管散热管束表面温差有3种情况:①配汽联箱对应的蒸汽分配管由于热力和流量分配不均造成的表面温度偏差;②对应于散热三角形两腰布置的散热管束由于热力和流量分配不均所造成的表面温度偏差;③散热器相邻管束间由于热力和流量分配不均所造成的表面温度偏差。
2.2.3.6 合理调整冷却风机组的运行方式
冬季在低负荷运行工况下,会出现空冷凝结水温度过低现象,导致所有风机全部停止或在最低转速下运转,使直接空冷系统变得更加脆弱,受大风、气候影响的程度也要加重,因而运行中应避免出现风机全停工况的发生,通过采用合理的冷却风机组轮换运行和逆流式凝汽器风机反转,可抑制自然通风对逆流式凝汽器内部蒸汽的冷却,这样也就减小了其结冰的可能性,成组轮换风机运行,可以防止空冷凝汽器管束局部过冷,现在空冷保护功能设计中都有防冻保护,一般设定为在环境温度小于-3°C,空冷凝结水温度低于35℃时,防冻保护动作,风机转速降低,直至逆流风机按一定规律逆转,以提高凝结水温度,在冬季正常运行中,防冻保护始终投入,风机按照设定的条件运转,对空冷防冻有好处,但在滑参数停机过程中,空冷进汽量减少,温度变化比较明显,保护动作变化滞后,此时更应加强空冷监视,根据负荷和空冷参数,适当退出部分空冷凝汽器。(目前ACC自动还未调试)
2.2.4 停机过程中的主要防冻手段:
冬季滑参数停机过程中,随着负荷逐渐降低,空冷进汽量也逐渐减少,为了避免空冷凝汽器内部出现大量结冰现象,满足空冷凝汽器防冻所需的最小流量,应适当提高机组在滑停过程中的背压值和旁路系统相配合来实现。
2.2.4.1 冬季滑参数停机过程中运行参数的控制
2.2.4.1.1 安排白天停机。情况允许的条件下,要尽可能安排直接空冷机组在白天进行滑参数停机。尽可能用相对高的环境气温和日照条件,有效地推迟和缓解空冷凝汽器内部结冰的进度,同时必须尽可能地减弱其内部结冰地程度,为机组启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当环境温度降到0℃以下时,在空冷凝汽器管束中就有可能出现内部结冰的现象。
2.2.4.1.2 适当提高背压。在滑参数停机过程中,应适当提高机组的运行背压,这需要降低运行冷却风机的转速或者停止部分冷却风机。直接空冷机组防冻最直接且有效的方法使机组带上较高的负荷(大于200MW),另外,在冬季运行中所有风机停止运行后,直接空冷系统会变得更加脆弱,受大风影响得程度也会加重,因此运行中应避免出现风机全停得工况。
2.2.4.1.3 退出部分空冷凝汽器。目前,在直接空冷系统中,在1、2、5、6列空冷进汽口设计有隔离阀,运行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其关闭,退出部分散热面积,达到防冻的目的,然而因隔离阀关闭不严密,会造成运行中的空冷凝汽器受冻,所以机组在冬季滑参数停机过程中,应在一定时机将其及早退出,以减轻其它运行中的空冷凝汽器因受热流量分配不均而受冻的可能性。
2.2.4.1.4 投入旁路系统增加空冷岛的进汽量。汽轮机组在冬季滑停时,应在滑停阶段达到55%~60 额定负荷后,通过锅炉降温降压,当汽缸温度达到最低时,及时打闸停机。这样有利于机组消缺后安全顺利地启动:按机组停运5~7d计,机组再次启动时的缸温一般在250~300℃之间,可以缩短暖机时间,尽快升负荷至最小防冻负荷以上,这有利于空冷凝汽器的防冻当汽轮机本体有消缺计划,需要较低的汽缸金属温度时,就需要投入旁路系统参与配合。来防止滑停过程中空冷凝汽器受冻。
随着机组的滑停,汽缸金属温度逐渐降低,当汽轮机排汽热量接近于空冷凝汽器防冻所必须的最小热流量时,可认为此时应当稳定锅炉当时的燃烧水平,保持机前参数按照滑参数停机规定的温降水平,先将高压旁路投入,投入旁路系统后,需要解决高压缸的鼓风问题,同时还要受到高压缸压比的限制,所以高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以及旁路减温减压后的温度控制应受当时高压缸排汽参数的限制,同时还应当将高压缸排汽阀 打开,使高、中压缸的金属温度进一步降低。投入旁路系统参与机组滑停时,运行操作量很大。在停机过程中应严格对汽轮机本体各参数进行监视。
2.3 入冬前的准备:
进入严冬时期,将空冷岛周边列的风机或过冷的风机单元停运,并遮盖风机口及管束外侧(提前准备防冻材料:诸如棉被、帆布等)。注意这些停运的风机一定要挂锁防误启动,它们损失的换热会由其他单元补偿(如果ACC投入了自动运行)。
3. 空冷防冻方式比较
3.1 停运列倒列运行:
操作量大,在停运列未发生冰冻时倒列运行方式安全,防冻效果良好; 在停运列已经出现冰冻现象时倒列时溶冰过程较长,运行操作量大且溶冰难度增加,容易发生个别管束冻结或变形,容易导致蒸汽隔离阀不严密。
3.2 在空冷风机室加装火炉:
污染空冷换热管束,防冻效果差,易造成换热面局部温差大,检修工作量大,维护量大。
3.3 换热面表面覆盖棉被:
防冻效果良好, 但耗用材料多,工作量大,工期较长,费用高,运行方式不灵活。
3.4 冬季逆流风机高频反转升温防冻方式
防冻效果好,操作容易掌握 ,运行方式灵活,空冷电耗相对较高。
4. 结束语
要保证直接空冷机组冬季滑参数启、停操作过程中不发生凝汽器
冬至祭祖范文2
然而回到我们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情况却没有这么好!老师为了构建和谐、团结班集体,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组织了活动,同学却并不领情,参加积极性不高,甚至一遇到集体活动就找借口请假,或者躲到没人的角落偷偷写作业。看着七零八落的学生们三五个一群的聊着天,或者吃着零食,听着音乐,对班级活动如此冷漠着实让老班们很受伤,发誓再也不组织活动了。为什么在名家那里充满无穷魅力的教育活动到了我们自己手中却成了烫手的山芋,吃力不讨好呢?
之前我也有过类似经历,但是我和我的学生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以我班参加学校的2013年春季田径运动会为例!
我将本次运动会分为5部分进行组织。
1.活动前准备。
(1)宣传发动阶段:对于这次活动,首先必须宣传到位,深入人心,让所有同学明白参与的作用和意义。本次运动会,是我们高中三年最后一次,也是班级组建以来,第一次在全校同学面前亮相!我们希望最有运动天赋的同学能够勇挑重担,务必要将班级和个人风采展示出来。
(2)报名登记阶段:经过宣传发动,同学们相互和自我推荐,班级运动健将浮出水面,纷纷报名。体育委员根据学校的相关要求调整和同学商量进行调整上报。
(3)介绍鼓励阶段。运动会前一天晚上,抽出时间召开一次微型班会(25分钟左右),对于每个运动员特长、比赛时间进行介绍,代表班级出征,自然要接受全班同学的鼓励。
2.后勤保障。
在活动中用到的东西必须提前准备。
(1)水。李嘉欣、李先政、张安妮、白晶晶、侯乃莹去赛场时每人提一壶热水,供同学和运动员饮用;王宇涛为运动员买了一箱饮料。
(2)一对一服务。集体活动是最好的教育机会,也是每位同学为班级做贡献的时候,也是沟通同学感情的最好机会。这个一对一的环节,在微型班会上,已公开招聘的方式进行,这是气氛最热烈的时候。当我问到:谁愿意为某某同学服务,在比赛过程中服务他,同学总是争先恐后。为班级出力的运动员自然能真切的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赛场上他们一定会加倍努力。【郭泽学(宋呈诚)、崔浩(朱旅营)、王子桁(张衡)、宋金园(姜凯芸)、牛凌风(聂川富)、王可娜(卫琦)、聂树杰(陶鑫杰)、成瑶(马方惠)、杨子 (吴明阳)、杜青青(范康蕊)、张超凡(张斌)、张志远(陈召迪) 】
(3)相机。偌大的赛场,活跃着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细节,关键看你又没有发现的眼光。每次活动我都会招聘3名志愿者自带相机,从不同角度去记录一个个细节,这些宝贵的资源会成为班级财富。【胡雪杨 贾济锋 苗文杰】
3.气氛营造。
(1)条幅。杨子为班级免费做了2个条幅。大家精心设计的内容是:
(2)旗子。张佳佳和郑云凤把班级准备好的旗子负责保管好,并且在有比赛时舞动起来。
(3)手拍,小喇叭。这些小器械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因为有它们小小看台也就变成了另外一个赛场,大家不再感觉无聊。
(4)啦啦队。疲惫的运动员在关键时候需要来自看台的鼓励,如果我们的声音更加团结,拧成一股,不仅极大的鼓舞了他们,也会让班级成为赛场一道靓丽的风景,会让同学感觉到集体带来的震撼。而能够把班级声音凝聚起来的人就是大家公推的啦啦队长:霍豫佳,这个平常调皮捣蛋学生使尽了浑身的力气,嗓子嘶哑了也没有放弃,着实让人看到了他另外以免。
(5)送稿件。比赛开始的前一天晚上,招聘稿件管理员开始组织同学写加油词,写好之后分门别类整理,第二天比赛一开始简单修改就直接可以送交广播站了。后来一个班同学问班长你们写稿件的速度怎么这么快啊,他们笑而不语,这就是秘密所在。
4.纪律保证。
(1)查人。纪律是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良好的出勤率又会很好的烘托氛围。因此纪律的约束是必要的。纪律委员张松梅当仁不让举起了手。
(2)运动会结束后的卫生。在共同场合中国人的习惯一直受到舆论批评,不论是国庆长假,还是比赛观后,总会一片狼藉。对于这种不文明的现象,学生们恨的咬牙切齿,这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我要求自己负责自己区域,结束后有同学专门检查照相(对着我们坐过的看台拍下一张“文明”照片)。【马梦圆、张佳佳、刘梦林、魏家华、卢艺丹、张超男】
5.同学谈感受,写总结。
一次活动结束了,在活动大家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班级精神得到很好的升华,这时候肯定有很多感受,很多话想说,一定让大家讲出来,写出来!讲出来,写出来是正能量的传递,是对班级感情的表达,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如果丧失了这样宝贵的机会,那就太遗憾了。
王可娜:最难忘的事在运动会上。我和她们三个一起在跑道上奔跑,配合的非常好。这让我多了三个好姐妹。还有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为我们呐喊加油,那些啦啦队,那些幕后工作者,哪些服务者,都是那样的负责。也许31班被其他人看做是一群疯子,但是疯子有疯子的快乐,我们一起疯,一起喊,一起敲锣打鼓,一起在脸上乱写乱画,一起在跑道上在气势上吓到其他选手....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最珍贵最难忘的回忆!
张志远:运动会是我们班的集体活动,也是最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活动,我们在一块敲鼓,一块呐喊。为了共同的荣誉而奋斗,我们就像是一家人:
男生们会提着热水,抬着饮料
我们一起拿着报纸,铺在台阶上,坐得很近,观看比赛
平时不怎么跟同学说话的她踮起脚尖贴我们班的条幅
她,拿着重要的第一棒,经过无数场比赛的她,依然坚持往前冲
他,平时在班里有些乱,可在赛场上却毫不分心,全力以赴
他,平时在班里默默无闻,跑四百米时双手挽起袖子坚定向前冲的场景仍记忆犹新
她平时笑嘻嘻的,但赛场上他脸上坚定的表情,让我看到的坚持
她平时笑嘻嘻的,可是她对待比赛如同自己的一切,生怕自己没跑好,可她却不知道自己最棒;
他,平时老在班里“添乱”,却带领我们扯着嗓子喊加油,以致嗓子哑了好几天
还有平时爱唱歌养花的胡姐,你上的“妆”的确不错……
那些苦涩,那些冲劲,那些欢呼,那些呐喊,那些拼搏,时刻回应在脑海中。
武真真: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运动会。我没想到一个班可以如此团结、如此有凝聚力。看着可娜、成瑶、金园、志远在赛场上飞奔、大家高声为她们加油时,当我看见张超凡冲刺时、当我听到我们的拉拉队长霍豫佳嘶哑的嗓音时、当我看到运动会上的坚持哥坚持跑完3000米时,我感动得无以复加:一个强大的班级、一群可爱的人。
范康蕊:犹记得,我们的运动会。我们共同努力,团结一致。还记得比赛前的一天,老班组织大家自愿分担任务,一切都进行的有条不紊。那时,我简直惊呆了,原来体育比赛的准备还可以这么进行分工,各个方面都想的那么周到。那天晚上的激励话语也是抄的天昏地暗。那一面小小的黑板写满了我们的祝福,代表了我们的殷切希望。赛场上,我们班的运动员拼了命的比赛。坐台上鼓声隆隆,加油声不绝,我们拼尽全力为他们呐喊助威。病了,却依旧坚持着,吃了药立即就去比赛,坚持中彰显了她们对班级的热爱,对班级的责任。脸上的油彩,是对她们的支持,是班级精神的体现。最后的成绩,是对她们付出的最好回报,是对班级的最好证明。勇士,真正的勇士。赛场上她们挥洒了汗水,赛后留下的是她们灿烂的微笑。
冬至祭祖范文3
【关键词】多维互动;族际政治整合;机制
【作 者】陈纪,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讲师。天津,300071
【中图分类号】C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07)03-0005-007
Many dimensionality interaction:Research on mechanism of Political Integration among Ethnic Groups
Chen ji
Abstract: Many dimensionality interaction i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of political integration.
This kind of mechanism’s basic frame are constituted of the structure,trait,means,content of interaction among government,social organization,ethnic members. It has the important function of perception,understanding,faith,tolerance,and so on. Those function promote turnaround from the nationality identity to state identity for ervery ethnic group. Therefore,building many dimensionality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political integration among ethnic groups is an important political safeguard for carrying out the harmonious coexist,together development among many ethnic groups.
Key word: many dimensionality interaction; political integration among ethnic groups; mechanism
目前,国内对族际政治整合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即使对政治整合的研究,为数不多的文献也主要体现在制度建设、政策完善、利益协调、政治参与、文化教育等静态分析上,难以在实际操作中形成有效的整合机制。西方学者对政治整合的研究是在欧洲民族国家建立过程中逐步受到学术界关注的。普遍观点认为,有三种因素影响政治整合,即“态度(attitudinal)”因素、“物质(material)”条件因素和两者共同作用。①这三种类型的影响因素具有哲学涵义,成为后来学者建构整合理论的基础,产生了一系列政治整合的理论和方法。有研究者认为,族际关系的新变化要求对我国族际政治整合模式进行调整,并在此过程中构建一套完善的族际整合机制。②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不论是民族聚居区还是散杂区地方,族际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伴随着市场经济而产生的社会分化、利益分配、文化变迁、人口流动等诸多因素使我国的族际关系在新时期呈现出新的特点,原有的族际政治整合已经不能满足族际关系发展的需要。现阶段,不断增强的民族意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民族矛盾、民族冲突、民族突发性事件等对原有族际政治整合提出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完善和改进原有族际政治整合,探索新的族际政治整合已经成为维护民族社会稳定、实现民族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西方学者的整合理论对我们研究中国的族际政治整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我国族际关系的实际特点决定了不能照搬西方理论。通过对影响我国族际关系之因素的深入了解与把握,本文将针对族际政治整合机制进行研究,它构成了族际政治整合的核心内容。鉴于此,笔者认为,多维互动是族际政治整合的一种重要机制,政府、社会组织、族员三者互动的结构、特点、方式、内容构成了这种机制的基本框架。其具有认知、理解、信任、包容等功能,这些功能促进了各族员由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转向。因此,建构族际政治整合多维互动机制是实现各族员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政治保障。
一、多维互动:族际政治整合的一种重要机制
政治整合(political integration)也译作政治一体化,根据美国学者迈伦・韦纳的研究,他认为有五种用法:国家整合、领土整合、精英群众整合和两种含义的政治整合,即可以指维护社会秩序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价值一致,是一个民族共同的神话、象征、信仰和共同参与的历史;也指一个民族为某个共同的目的组织起来的能力。③政治整合的界定因研究者关注点不同,其涵盖的内容、整合的范围也不同。收集资料表明,西方学者主要是关注城邦制国家之间、分裂国家和跨国界组织之间的政治整合,探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整合行为。本研究族际政治整合,是针对中国具体情况而言的,是把国家内部以族别身份为基础,因诸多因素影响而产生不和谐关系的多族群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社会力量统一为国家政治体系的过程,不和谐关系主要体现在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方面的实际差距上。它既是手段,也是目标,要求族群对现行国家政治体系的认同;要求以此产生的各种社会力量与国家政治体系相一致,且只能在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等范围内活动。需要说明的是,族际政治整合是一种政治行为,但不能仅理解为政治层面的整合行为,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的政治行为,这些领域的整合都具有特定的政治涵义。
现阶段,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族际关系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族员共同来完成,这三者成为族际政治整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族际关系的性质、特点、内容等。因此,我们认为,从政府、社会组织、族员之间多维度互动角度出发,研究中国的族际政治整合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种机制体现在政府、社会组织、族员三者之间互动中,具有自身的运作逻辑。政府是一个重要角色,是整个互动中的领导者、决策者,体现了国家的政策导向。然而,国家最低的政权组织,即城市的街道政府、农村的乡、镇政府,由于它们直接与族员发生面对面的互动,具有特殊的互动意义,所以,我们把基层政权组织也单独地作为一个互动角色来研究。为便于分析,我们把基层政府以上的政府称为上级政府。实际上的互动就应当包括上级政府、基层政府、社会组织和族员这四个角色。具体表现在政府内部、政府与社会组织、政府与族员之间的互动;基层政府与上级政府、基层政府与族员、各族员之间的互动;不同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与族员之间的互动。在这些互动中,每两个角色之间互动是双向的,不局限于单方面的行为。另外,不同角色互动有较高层面的互动,如政府之间的互动;也有基础性的互动,如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一般都认同基础性的互动能够为较高层面的互动发展提供便利。④也就是说,基础性互动为较高层面的政府互动提供了基础合法性,没有基础性互动,较高层面的政府互动将很难在实践中取得整合效果。在互动特点上,主要体现为互动行为上的差异。即在两个角色互动过程中,角色一方对另一方使用的互动行为与后者对前者的互动行为是不一样的,源于各角色在互动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互动的方式体现在不同的互动结构中也不同,有官方的正式互动和非官方的非正式互动。非正式互动方式所产生的互动意义,或由此互动意义所生产的功能往往是正式互动在族际政治整合中不能获得的。互动主要内容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每一方面的族际政治整合行为共同促进各族员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实现由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转向。
米德认为,互动意义是经验的核心,这种经验成为一种“共同性”和“普遍性”的行动规则。互动论主义者主张互动意义对互动行动的指导作用,认为互动意义既是互动的结果,同时也是互动产生的前提条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在政府、社会组织、族员之间的多维互动机制中,他们之间通过多次互动,互动的意义或互动行为的普遍价值规范被逐步形成,并对下次互动行为产生指导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互动意义具有政治整合功能。可见,这种多维互动机制所产生的认知、理解、信任、包容等互动意义或价值规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完成族际政治整合任务,指导族员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他们行动路线选择的重要依据。在相互认知、理解、信任、包容等基础上族员能够达成共识,促进各族员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和睦共处,实现族员对国家、社会和其他成员产生政治认同感。有研究者认为,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彼此互为主客体,相互理解、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相互改造,才能使他们之间的关系得到调整、控制和优化。⑤因此,通过对族际政治整合这种多维互动机制的设计,我们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族群关系的协调、控制和优化,是实现民族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
二、互动的结构、特点、方式、内容:族际政治整合多维互动机制的基本框架
我们所研究的族际政治整合机制主要是指由其组织结构、运作特点、方式、内容等所组成的有机统一体。角色的双向互动,以及各角色的多层面互动,在反复发生多次的情况下,将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整合机制。本节笔者尝试从互动的结构、特点、方式、内容方面设计这种机制的基本框架。
(一)结构:多维度互动
20世纪初,西方学者提出,从某种意义上,社会结构最终是由个人的行为和互动所构成和保持的。⑥这意味着社会结构是通过角色之间互动,并彼此经过调适而建构起来的。互动结构是动态的,随角色互动意义或互动规则的变化,社会结构将被完善和重新调整。族际政治整合机制同样也涉及到一种局部情景的社会结构,这种结构形成于政府、组织、族员三者互动之中,是多次互动的结果。如前所述,我们把政府内部、政府与社会组织、政府与族员之间的互动;基层政府与上级政府、基层政府与族员、各族员之间的互动;不同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与族员之间的互动分别称之为第一级互动,第二级互动和第三级互动。这种划分没有等级上的涵义,仅表示互动类别上的差异,也是便于研究的需要。
1.第一级互动
第一级互动结构主要体现在政治层面上,即,政府内部、政府与社会组织、政府与族员之间的互动,是族际政治整合机制的重要结构。无论什么时候,一个新整合努力只有被各个国家的精英赞同,结果才可能是较大的社会交流⑦。即,族际政治整合只有得到政治层面上的认可,或者说是国家的一种政治制度安排,其他几种互动结构才有可能真正发挥作用。我国有关民族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政治制度设计为族际政治整合提供了重要的政治支撑,建立新的族际政治整合机制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
2.第二级互动
民族社会基层政府的民族工作实现了族际政治整合的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政治权力与社会权力、制度安排与具体操作的连接。它一方面是有关族际政治整合的政策、法律、法规、文件等方面执行者,即基层政府与上级政府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又直接参与族际政治整合的实践活动,即基层政府与族员之间,以及由此产生的族员之间的互动。中国的族际整合的任务,大多是通过经常性的、大量的民族工作来实现的。⑧因此,基层政府与族员、族员与族员之间的互动具有重要的政治整合意义,是实现实践形态的族际政治整合的关键。
3.第三级互动
美国社会学家阿米泰・伊兹欧尼(Amitai Etzioni)在政治整合的组织理论中认为,这种组织有一个决策中心,能够在共同体中极大地影响资源和报酬的分配。⑨如果说上述第一级互动结构主要是较高层面的互动,那么不同组织之间、社会组织与族员之间的互动我们可以称之为基础层面的互动。这种组织性互动通过协调、沟通、交流、贸易、互补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资源和报酬在各族员之间分配,实施经济、文化等层面的政治整合行为。多元化时代的复杂性、多样性、局部性等特征决定了社会组织是连接国家和族员之间的重要桥梁,其纽带作用不可低估。经济、文化等领域内不同组织之间的合作,以及这些社会组织与族员之间的利益互动都为族际政治整合提供基础性支撑。它对缓解族员之间的利益分配、文化冲突、社会矛盾方面问题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二)特点:不同的互动行为
政府、社会组织与族员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族际政治整合机制的基本框架。互动论者认为,互动意义决定互动行为。不同维度的互动行为是不一样的,这是由它们在互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社会学家特纳说:“互动总是一个暂定性的过程,一个不断地验证某人对他人角色的看法的过程”。⑩族际政治整合中各互动角色,尤其是族员,在互动中将逐渐调适自己的互动行为,逐步形成对政府、社会组织、其他族员行为的了解、认知、包容、认同等。在多次互动中,少数民族族员将会淡化族别意识,增强互动角色意识,从而实现由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转向。下面所述的互动行为是一种互动结构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可能在某些结构中也会出现。但为研究方便,我们在此突出了某些互动特征与某种结构的相互关联。
1.传达、执行、交流、参与、意愿表达
在第一级互动结构中,互动行为不仅仅是政府对社会组织、族员单方面地传达、执行有关民族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定,而且也应当包括社会组织、族员与政府之间的交流、积极参与和意愿表达。它是一种双向互动。“真理”是通过反复讨论而达至的“共识”来界定。[11]各角色之间通过传达、执行、交流、参与、意愿表达等互动行为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共识才是科学的,才能真正地在实际操作中达到族际政治整合的效果。在纵向间政府内部互动中,下级政府积极参与、不回避问题、敢于说真话、说实话,以及在有关民族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或更为可行的办法是互动行为的关键所在,因为不同层级政府对族际关系的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另外,横向间政府的交流、参与、合作等互动行为对于族际政治整合经验的相互借鉴与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社会组织就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向地方政府或上级政府如实反映情况,提出对策建议也是协调族员关系、实现族员组织认同的互动行为。民族政治参与是民族共同体的成员对政治过程的介入,其主要目的是影响政府的决策和行为。[12]政治参与本身就是一种互动行为,为政府与族员之间提供了互动平台。政府与族员之间的互动也不仅仅是单向地服从政策安排,而是在政治参与过程中积极参与、表达意愿,通过多种互动行为对现行决策提出合理的建议。可以说,双向互动是族际政治整合多维互动机制的核心。
2.指导、入户、情感、照顾、凝聚
基层政府与上级政府互动同样不能是上级政府的单向行为,需要前者对后者在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安排、政策设计、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建议。同时,通过两者之间互动而形成的有关民族政策为基层政府的族际政治整合提供实际操作依据,为实践形态的族际政治整合提供指导原则和行为导向,保证基层政府的民族工作在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有研究者认为,互动主义的妙处就在于抓住了情感对互动过程的影响。[13]基层政权组织与族员之间实践形态的互动政治整合机制体现了正式权力的非正式运作。像入户工作、情感交流、优先照顾、凝聚各族员等互动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族员对基层政府、其他族员的认可,是族员对国家产生政治认同感的基础性政治行为。通过这种互动行为,有利于国家的基础合法性在族员中获得。社会自我作为互动理论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詹姆斯认为,社会自我是指“由于同他人交往而形成的个体的自我感觉”。[14]在基层政府与族员之间、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族员之间的互动中,族员形成了对基层政府和其他族员的自我感觉。这种自我感觉影响族员的社会行动,有利于国家认同之行动路线的选择。
3.学习、借鉴、合作、协调、教育
社会组织主要是指非政府组织,它们之间互动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方面,属于一种中间层次的互动整合。迈克尔・哈斯(Michael Haas)认为,政治整合可能成连续状排列,从在相邻国家之间增长的合约(低度整合)延伸到政治统一(高度整合),还有中间层次的整合。[15]高度政治整合往往是以政府为中心的结构所进行的整合,基层政府与族员族际整合则属于低度整合,中间层次整合基本上属于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行动。这里对层次的分类并不是说族际政治整合存在等级上的差异,只是为了反映不同类别的互动行为。这些政治整合行为相互作用,共同形成族际政治整合的互动网络。社会组织之间互动行为的主要特点是相互学习、借鉴、合作,为族际政治整合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社会组织与族员之间互动往往能够起到协调各种利益,缓解族员矛盾冲突,达到教育族员的效果。例如在文化组织互动过程中,“群体参与不仅可以产生文化增殖,而且可以形成社会文化意识”。[16]这种意识对教育族员,实现不同族群文化的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和谐共处具有重要意义。
(三)方式:正式互动与非正式互动
上述的三级互动结构都具有政治意义,但在互动方式的侧重点上是不同的。在族际政治整合多维互动机制中,我们把正式互动界定为官方行为,非正式互动主要指非官方行为。这两种互动方式在不同的互动结构中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第一级结构中,主要是正式互动,但也存在非正式互动,如政府官员之间私下的非正式交流。第二级中基层政府与族员之间的互动,以及第三级互动结构中社会组织之间、社会组织与族员之间的互动,主要以非正式互动的形式来完成的。
迈克尔・哈斯(Michael Haas)认为正式的政治整合需要非正式的政治活动来支持。[17]其主要含义就是指正式互动方式的政治整合需要非正式互动方式的政治整合提供支撑。非正式互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完成实践形态的经济、文化方面的整合,这些往往是正式方式的整合所不能实现的。非正式互动是正式互动的催化剂,是族际政治整合多维互动机制的有效手段。正式方式常常是非正式方式得以运行的前提条件,而后者却是前者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在国家内部族员之间非正式互动越多,越可能在实践活动中实现族员由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转向。
(四)内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
政治整合的互动至少有政治、经济、文化这几个方面的竞技场。[18]因此,我们认为,族际政治整合不能简单理解为仅为政治内容的整合,也不能理解只有政府参与的互动行为。这种政治行为应当反映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中,共同筑建族际政治整合机制。
首先,政治内容上的互动是首要条件。这主要体现在第一级互动结构中。在上下级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政府与族员之间,就有关民族政策、规定、决议等,应当在相互沟通交流、政治参与、意见表达基础上,通过多次互动而产生。政治内容上的互动必须得到国家的肯定,或者说是国家的一种政治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经济、文化内容上的互动具有意义。也就是说,如果国家政治层面不支持族际政治整合,那么无论经济和文化上的整合多么努力,也很难实现族员由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转向,也不可能有和谐的族际关系。国外的许多事例已经证明了此点。杜依奇(Deutsch)的互动主义把政治层面的“整合”界定为创造统一习惯和制度的过程。[19]即,通过政治内容上的互动,把此种互动模式进行制度化的过程,这种形成过程实质上也是族际政治整合的过程。当这种政治上互动的制度化得到国家统治者的肯定时,其他内容的互动将成为可能。
其次,经济内容上的互动有助于协调利益分配。这点首先必须要有政治上的安排,由第一级结构中的政府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互动来完成。从而为民族聚居地区和散杂区地方的少数族群提供经济支援、技术资金、政策倾斜、生产设备等,帮助他们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共同发展,缩小利益分配上存在的差距。第三级结构中的社会组织之间、社会组织与族员之间的互动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在经济合作、经济资助、技术帮助、人才提供等方面也起到协调利益分配的作用。经济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族员,特别是少数族群成员的生活状况,此点是族际政治整合最终能否成功的关键。
最后,文化内容上的互动有利于形成共识。文化内容上的互动体现在三种互动结构中。政府对不同族群文化的宣传、基层政权组织文化活动的开展、社会组织之间的文化交流、社会组织与族员之间的文化互动等等,这些为不同族群文化互动提供了一个强大的运作空间。借助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多种媒介,使少数族群了解汉族文化,同时也使汉族认识少数族群文化。在互动中达成共识:互相学习、互相吸收、互相尊重,在承认各自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实现文化和谐共处。参与活动既是社会实践过程,也是文化互动过程。[20]参与互动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各自文化互相接触的过程,为不同族群之间提供了文化交流的机会。以文化为内容的互动将能使各族员形成共识,这对缓和文化冲突,淡化民族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认知、理解、信任、包容:族际政治整合多维互动机制的功能
对族际政治整合机制的构建,目的是通过这种机制实现族际政治整合的功能。这种功能来自于互动意义的形成,而这种互动意义主要体现在互动中角色形成的角色领会。罗斯认为,角色领会意味着个体交往者在其内心深处想象接受者是如何理解交往的。[21]这种想象当成为互动行为的规则时,它将成为行动者采取何种行动路线的依据。因此,角色领会的过程也就是互动意义产生的过程,这种互动意义将会成为互动角色发生互动行为的价值规则。在族际政治整合中形成的互动意义同样也会成为族员对政府、社会组织、其他族员采取何种行为的价值规则。当这些规则一旦稳定下来,并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行动法则时,族际政治整合多维互动机制的功能也就产生了,即,互动意义相对稳定后,便形成了我们所说的机制功能。通过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族际政治整合的结构经过多次互动,形成了认知、理解、信任、包容等方面的功能。这些功能将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族员对互动角色,特别是对政府的认同,促进族员由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转向。
(一)互动机制的功能构成互动继续的条件
族际政治整合多维互动机制的功能是多次互动的结果,这些功能也将构成以后互动行为得以发生的条件。认知、理解、信任、包容等功能符合互动中各角色意愿,这种互动将成为一种期望,继续互动行动将成为可能。因为在这种互动中,族员能在很大程度上获得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利益。如果多数群体成员在群体的大多数交易中感受到利益,对群体领导和成员之间增强了信任态度,那么群体内的互动可能是“不能取消的”( irrevocable)。[22]不论是正式互动还是非正式互动,在这种多维互动过程中,实现了族员利益,特别是少数族员的利益,这为族际政治整合提供了重要保证。族际政治整合的关键是对族员认同的整合,他们是否愿意互动成为衡量这种机制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二)互动机制功能成为族员行动的社会规范
布鲁默认为,“社会客体的意义来自于社会互动,而意义则是在解释过程中获得和改变的。”[23]族际政治整合多维互动机制在认知、理解、信任、包容等功能(或互动意义)基础上也会形成一整套的惯例、规则、信念、价值观、思维方式等,它们成为族员行动的社会规范。通过这种多维互动自发形成的社会规范,能够很好地在实践中指导族员的社会行动。例如,在互动中产生信任的机制功能,不是外在因素强制的结果,而是族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多次互动产生的结果。因此,以此形成的规范将对族员社会行动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当这种信任功能发挥作用,保证了族际政治整合的有效性。正如塞缪尔・亨廷顿所言,彼此不信任和人心不齐会使社会变为一盘散沙。[24]族员一盘散沙的状态将无法形成彼此认同,更谈不上对政治制度的认同。因此,多维互动机制所生成的社会规范将成为族员进行社会活动的重要依据,这对促进族际关系的良性发展,缓解冲突,消除紧张具有重要作用。
(三)互动机制功能实现了族员对国家的认同
族际政治整合机制在不断的互动中,不同维度的互动结构采用不同的互动行为和不同的互动方式,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整合,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族员之间的关系。这种互动机制对我们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良好族际关系的形成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族际政治整合实现的过程。这种机制所具有的功能实现了族员与其他角色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并达成共识。这种基于互动意义上的共识是族际政治整合的关键,没有认知、理解、信任、包容等机制的功能实现,将很难获得政治整合的基础合法性。运用互动意义这种方法,角色就能够评估、权衡,从而形成最为合适的行动路线。[25]借助于互动意义,或者说这种机制的功能,族员能够在互动情景中进行自我界定,从而在自身与其他角色的互动中协调社会行动,达到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目的。在这种互动中,族员更愿意把自己看成是互动中的角色,从而淡化了自身的族别意识,实现了族员由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转向。
参考文献:
①Haas,M. . Paradigms of Political Integration and Unification: Applications to Korea[J].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Vol. 21,No. 1. (Apr.,1984),p.48.
②周平.中国族际政治整合模式研究[J].政治学研究,2005,(2).
③潘小娟,张辰龙主编.当代西方政治学新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463.
④Haas,M. . Paradigms of Political Integration and Unification: Applications to Korea[J].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Vol. 21,No. 1. (Apr.,1984),p.55.
⑤姚纪纲.交往的世界――当代交往理论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63-64.
⑥[美] 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2.
⑦Haas,M. . Paradigms of Political Integration and Unification: Applications to Korea[J].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Vol. 21,No. 1. (Apr.,1984),p.55.
⑧周平.中国族际政治整合模式研究[J].政治学研究,2005,(2).
⑨Amitai,E. . Political Unification[M]. New York: Holt,Rinehart,Winston.,1965,p.19.
⑩[美] 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50.
[11]转引自杨善华主编.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74.
[12]周平著.民族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73.
[13][美] 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97.
[14]James,W. . 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J]. New York: Henry Holt,vol.1,1890,pp.292-299.
[15]Haas,M. . Paradigms of Political Integration and Unification: Applications to Korea[J].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Vol. 21,No. 1. (Apr.,1984),p.54.
[16]司马云杰著.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83-284.
[17]Haas,M. . Paradigms of Political Integration and Unification: Applications to Korea[J].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Vol. 21,No. 1. (Apr.,1984),p.56.
[18]Haas,M. . Paradigms of Political Integration and Unification: Applications to Korea[J].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Vol. 21,No. 1. (Apr.,1984),p.56.
[19]Deutsch,Karl W. . Political Communiry at the lnternational Level. Garden City[M]. N.Y.: Doubleday.,1954,p. 3.
[20][美]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7.
[21]Rose,A. . Human Behavior and Social Process[M].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Press,1962,p.8.
[22]Ralph,M. ,Goldman,A. . Transactional Theory of Political Integration and Arms Control[J].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 63,No. 3. (Sep.,1969),p.725.
[23]转引自毛晓光. 20世纪符号互动论的新视野探析[J].国外社会科学,2003,(3).
冬至祭祖范文4
关键词:调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积极性
质量管理小组作为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而在我国质量管理的效果和普及都不太理想,导致管理小组活动效果不太好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多数企业员工缺乏主动参与质量管理小组的积极性。周所周知,质量管理小组是一种临时性的以任务为导向的自愿性组织,其推行的原因不仅在于管理者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质量管理小组对企业员工个人的吸引力,也就是要激发员工对质量管理参与热情,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员工内在潜质、聪明才干,为实现企业方针目标而努力。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了《人的动机理论》我们可以知道:人有五种基本需要,而且有先后次序,组成高低的层次,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会出现更高层次的需要。即(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通过综合分析,笔者认为缺乏参与质量管理小组的积极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领导重视不够:
主要表现在有的企业领导质量观念陈旧,对质量管理小组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并不真心支持和重视质量管理小组的活动,有的企业只肯定成绩突出的小组,无视效果不显著小组的努力,有的企业对小组成果一概采取不肯定、不奖励的政策,打击了员工参加质量管理小组的积极性。
(2)活动方式教条:
目前在质量管理小组的活动形式和成果编写、和评比方面存在着形式主义倾向。死板教条,一味模仿、套用,使活动缺乏创意,没有生机,背离了质量管理小组“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基本原则。
(3)活动缺乏时效性:
有些小组为了获得各级优秀成果称号,一味追求获奖荣誉,找个文笔好的,将成果用华丽辞藻编出来,不是真正通过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在原始记录的基础上,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总结整理出来的结果。还有一些企业的质量管理小组过程中,领导存在贪功现象,不能真正从工作实际出发,来发现问题,通过小组活动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质量之目的,也违背了QC小组活动之宗旨,从而使广大质量管理人员和员工产生了反感,对质量管理小组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产生怀疑,失去了兴趣。也影响了员工的参与热情,因此不愿继续参加小组活动。
(4)个人性格障碍与各种负担:
有的员工天生拘谨,性格内向,有的员工文化水平低,不希望别人发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或读写能力较差,担心他们的主意和观点水平不高,会被他人讥笑,因而采取回避的方法;有的员工可能有些不能由别人承担的个人事务,如正在参加的业务学习,照顾家庭等,没有时间参加质量管理小组;还有的企业一线工人,由于从事的工作劳动强度较大,认为工作负担过重,没有精力参加工作时间之外的质量管理活动,这也是造成质量管理小组参与活动产生消极态度的原因之一。
(5)对企业漠不关心:
每个企业总有一小部分员工不关心企业的发展,他们工作的动机就是工资和奖金,他们对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不感兴趣,他们对按照时间表工作和确切的被告知怎样做和做什么很知足,这些人缺乏自我激励,对企业中其他人的成就并不在意。
(6)缺乏激励机制:
有些质量管理小组通过活动,无论在精力和财力上都付出很多,而且小组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他们在工资、奖金、职称评定等方面得到的满足远远不能与科技研发、专利申报等同,这样也大大影响员工参与质量管理活动的积极性。
总之,员工不愿意参加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期望所有员工都参加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是不现实的,但是尽管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参加,这并不意味着企业领导可以允许自己不去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员工参与质量管理小组,管理者必须努力使每个员工都参加质量管理小组,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
如何调动参与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积极性
通过上述原因分析,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发动愿意参加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人,更主要的是推动不愿意参加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人积极投身于质量管理活动中,要达到这个目的,管理者需要了解什么原因阻碍了员工加入质量管理小组,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吸引他们参加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1)明确领导层的态度,培养优秀企业质量文化:
领导应公开表明他们的质量观念,树立企业“视质量为企业生命”的形象,强化员工“质量好企业兴、质量差企业衰”的质量忧患意识,重视并热心支持企业质量工作,关心质量管理小组的活动,宣传并及时奖励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对未取得经济效益,而取得无形效果的小组也要给予肯定,使其积极投入到下一个质量管理活动中,这样才能为质量管理小组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坚实的群众基础,来满足员工自我发展的心里需要,使员工通过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让自己的才华得以体现,使其有一种成就感并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2)不拘一格,与时俱进:
质量管理小组的活动形式和编写,和评比方面的要求从目前具体情况看,要结合实际,灵活掌握,不是只能用业余时间进行小组活动,可以根据小组活动需要改为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相结合的方式,小组成果可以改为实物对比、照片呈现、口头汇报、书面发表相结合的方式,课题活动可以突破“小”的限制,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课题,由企业配备小组成员,在工作时间内展开攻关,力求取得突破性的效果,实现企业业绩的显著改进。
(3)激发热情,取得实效:
QC小组通过活动可以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还可以从周而复始、单调乏味的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加工作乐趣,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小组活动取得成绩固然是好的,但前提是通过小组开展活动,从自己身边做起,以提高生产、提高效率、降低消耗为目的,从小组开始选择活动课题入手,扎实开展活动,才会取得实效,才会逐步建立起文明的、舒畅的工作环境,才会更加激发工作热情,为企业创造更好效益,实现良性循环。
(4)关心员工,培养员工的归属感:
对于性格内向,文化水平低,家庭有困难的员工,管理者要给予帮助,急他们之所急、解他们之所难,让员工感到企业的温暖、领导的关爱。对进修的员工,要给予必要的方便;对那些工作负担重,没有时间或精力参加小组活动;对退出或不愿参加小组活动等等现象,企业管理者要改善工作方法,合理调整工作内容,管理者应让小组成员明白:冲突不会产生建设性的效果,而只会导致工作中更多的麻烦,人们应当互相尊重,互相原谅,为共同的利益而工作,更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得益于企业的支持和理解,从而增强企业的归属感,对企业产生强烈的质量忧患意识,真心关心企业的未来,并会产生有责任寻找机会帮助企业改造质量,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责任意识。
(5)容忍失败,树立信心:
领导应在企业中建立一种鼓励创新,同时又能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这从正反两个方面的都能得到证实,说明容忍失败的重要性。要让员工明白在企业追求质量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质量管理小组都能取得丰硕的成果,因此管理者应注重培养和关心保护管理小组的自信心,及时肯定小组的努力,使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在一种宽松的氛围中进行工作,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甚至当一个质量管理小组计划没有完全成功时,所做的努力也是值得庆贺的。学习不应该做什么不是失败,不作任何事情才是真正的失败,从而树立信心。
(6)完善激励机制:
冬至祭祖范文5
在魅族16手机桌面上,点击设置图标进入。
进入设置列表菜单,点击个性化选项进入。
点击动态壁纸选项进入,继续下一步操作。
进入动态壁纸设置界面,点击右上角的在线按钮进入。
选中喜欢的壁纸。
冬至祭祖范文6
关键词动产抵押 不动产 担保债权
中图分类号:d923.2 文献 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1-057-01
一、动产抵押制度的意义
动产抵押是指抵押权人对抵押人不转移占有而担保债权之动产设定抵押权,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可以依 法律 规定的方式对设定抵押的动产折价、变卖、拍卖,以所得价金优先受偿的一种担保方式。
因为不动产位置固定、价格评估较为容易,所以不动产抵押在融资过程中一直备受债权人青睐,被称为“担保之王”。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大量企业的主要财产已由机器设备和存货等动产构成,对这些缺乏不动产的企业来说,融资成了一个难题。根据传统民法,在动产之上只可设立质押。这就产生了以下问题:在机器设备、原材料以及存货上设立质押后,由于需要移转占有,出质人正常生产过程就无法继续进行;而债权人不仅不能利用质物,还要为保管质物付出额外精力与费用,且出质人生产过程中断可能导致债权难以得到清偿。在矛盾面前动产抵押应运而生,在动产之上设立抵押,在保证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基础上缓解了抵押人融资困难,债权人则免去了质押中保管质物的麻烦,其债权实现也更有保障。
二、我国动产抵押制度的不足之处
1.动产抵押物范围过宽,可操作性不强。根据物权法规定,我国的动产抵押物包括“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可以看出我国物权法对动产抵押物范围几乎未做任何限定,只要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即可。从我国目前国情来看,对动产抵押物范围做出这样的规定显得过于宽泛,可操作性不强。
2.动产抵押设立采登记对抗主义不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在动产抵押登记效力方面,物权法采登记对抗主义。当事人未办理登记并不影响动产抵押有效性,只是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按此立法模式,动产抵押在当事人订立抵押合同后即成立,且并不要求移转抵押物占有,这就使动产抵押明显欠缺公示表征。在未登记时,由于标的物仍在抵押人掌控之中,第三人从外观看并不能得知动产上已设立抵押。如抵押人将抵押物让与善意第三人,则善意第三人取得所有权,动产抵押丧失对抗效力,这就不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
3.动产抵押的登记机关过于分散,效率低下。我国目前的动产抵押登记机关按抵押物种类的不同做了区分,相当分散。机动车抵押登记机关为公安机关 交通 管理部门的车辆管理所;船舶抵押登记机关为船籍港港务监督机构;渔业船舶抵押登记机关为船籍港渔港监督机关;民用航空器抵押登记机关为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以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的,登记机关为抵押人住所地的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其他财产抵押登记机关为抵押人所在地公证部门。在登记机关过于分散的情况下,如当事人以不同种类动产设定抵押,则必须到不同登记机关分别进行登记,会大大提高动产抵押登记成本,造成效率低下。
三、我国动产抵押制度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