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名碑荟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名碑荟萃范文1
1、成都大庙会在武侯祠博物馆,即武侯祠大街举行。
2、今天的武侯祠是一个广义的历史概念,分文物区、园林区和锦里三部分。文物区主要由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三义庙等组成,供奉着蜀汉英雄塑像。
3、钟、鼎、匾联、碑刻,文物荟萃,尤以唐代“三绝碑”,清末“攻心”联最为著名。
4、此外,“三国文化陈列”、“和畅园”、“香叶轩”、结义楼等集参观、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服务设施,环境优美,内容丰富。
(来源:文章屋网 )
名碑荟萃范文2
杭州碑林,位于杭州市劳动路65号杭州孔庙内。孔庙以大成殿为中心,正前分筑戟门、泮池和棂星门,左右两边即碑亭与碑廊。碑林荟萃了唐至清末共五百多方石碑,内容包括了帝王御笔,地方史料、名家法帖、人物刻像、水利图刻和儒学、宗教、墓志等,具有较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原是杭州孔庙旧址。碑林内共有碑、帖、墓志等500多件,荟萃了自五代到清代的五朝名家手迹的石刻。数量最多的是“南宋太学石经”,现残存86块。
走进碑林,一块高约两三米的大石碑挡住了我们的去路。石碑上的文字向游客们介绍了碑林的概况。我细细阅读,才智道这大成殿的前身是孔庙,整个碑林也是在孔庙的基础上重建的。碑林分为一殿,二院。三廊。
饶过大石碑,我眼前一亮,一个宽阔的庭院里,中间有个大花坛,百花盛开,蝴蝶飞舞。围绕着庭院的是一条长廊,靠墙立着一块块石碑,用玻璃罩着,供游人观看。
随后我们来到一个长廊,我们在那休息了一会,吃了自备的食物,还做了游戏,观赏了许多有名的书法家在石碑上刻的字,让我们大饱眼福。
一阵鸟鸣,把我从诗赋的世界上喊了回来,我缓过神来,寻声走来,来到开阔的草地上,这里有一座庄严的大成殿,我想着这大概就是大成殿了吧!在这儿,我有幸拜读了孔孟着作和我国最早关于天文记录的石碑。
东区为典型的江南园林式庭院,花香鸟语、水流潺潺,各建筑如珍珠般散落其间。水庭位于整个庭院的中心,石经阁、星象馆、文昌阁等建筑在假山池水间参差错落,曲折绵长的回廊则将它们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建筑和回廊内陈列着杭州孔庙收藏的自唐代到民国期间的各类珍贵碑石420多石,根据碑石内容可分为南宋太学石经、御书、史实、科技、法帖、绘画、儒学、宗教、墓志等9大类。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碑林。观赏了祖国文化瑰宝,增长见识,丰富知识,真是不枉此行啊!
名碑荟萃范文3
[关键词] 嵩山 宗教文化 旅游资源
宗教旅游本是以朝拜求法为目的一种专门层次的旅游活动,宗教信众进香、拜佛、朝圣活动产生了巨大的旅游市场,独特的宗教建筑、雕塑、服饰、活动氛围等也强烈吸引着许多非信众的普通游客。因此,宗教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市场前景良好的,既有广泛群众基础,又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新型专项文化旅游产品。
嵩山不仅拥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更以其丰富的文物古迹文明于世,尤其是作为全国少有的三教荟萃之地,悠久的宗教文化、丰富的宗教建筑、神秘的宗教活动,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因此,在开发中再重力打造宗教文化旅游这一品牌,对促进整个嵩山地区旅游业更深更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嵩山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特点
1、佛道儒俱全,三教荟萃;
嵩山地区宗教旅游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最让人叫绝的是佛道儒三教俱全。首先是以少林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资源;少林寺因位于嵩山少室山的丛林中而得名,被称为中国禅宗祖庭,早在北魏年间就已创建,寺中至今仍保存有众多的石刻作品、雄伟的塔林、经典的建筑、名贵的壁画等。其次是以中岳庙为代表的道教文化资源;中岳庙位于嵩山黄盖峰下,前身为秦汉时的太室祠,现庙制基本上保持着清代以后重修的规模,共占地十多万平方米,十一进院落,有400多间楼阁殿台廊等建筑。第三是以嵩阳书院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书院位于嵩山太室山峻极峰下,前身是创建于北魏年间的嵩阳寺,五代后周时改为太乙书院,宋时更名为嵩阳书院,院中生徒长达数百人,北宋名儒司马光、范仲淹、程颐兄弟等都曾在此讲学,因此名噪一时。
2、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嵩山地区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不仅在数量上丰富,在质量上也备受褒扬,众多文化对外影响深远。少林寺被尊为禅宗祖庭,而禅宗是中国化最为典型的中国佛教宗派,它所传承的“禅”“武”双修,对中国文化影响很大。禅宗提倡一种安心静虑的修行方法,直指人心,认为“平常心是道”;除修习“禅”以外,用于强身健体的“武”更是融合各大武术门派之长,形成名震海内外的少林功夫。道教中篙山为神仙洞府所在地和道士修行佳处,称其为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六洞天。嵩岳庙前的太室阙,与汉代少室山庙前的神道阙,及原汉代启母庙前的启母阙,合称为“中岳汉三阙”;庙宇中的中岳大殿是河南现存最大的寺庙殿宇;还有保存至今的“中岳嵩高灵庙之碑”等,都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嵩阳书院,建筑风格古朴雅致,端庄大方,环境幽雅,一直是重要的儒学传播圣地。书院门前的《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高大厚重,书法高超,雕刻精致,是书法艺术中的精品。它与河南睢阳的应天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并称为宋代四大书院。
3、宗教文化、自然风光组合完美;
丰富的宗教旅游资源已令人惊叹,秀美的自然风景更是添光加彩。嵩山自古就有“奥岳嵩山”和“嵩山天下奥”之称,一者奥在地形封闭,空间环境深奥,一者奥在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内涵十分深奥,因此可以说嵩山既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又有中华民族的人文艺术之美。嵩山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五世同堂”地质现象,被中外地质学家公认为天然地质博物馆和地质科学考察基地,同时也是一部华夏历史发展的史书,“三里一寺,五里一庵”,佛道儒文化荟萃。秀丽优美的自然风光与宗教文化完美组合,相得益彰。
4、美誉远扬,入选世遗。
从东周时位列中华五岳之一,唐时武则天封禅,及文人墨客遍访灵幽,高品位的宗教旅游资源,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海外,无论是宗教信徒,还是游客之间,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佛教砖塔―篙岳寺塔,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古塔建筑群―少林寺塔林,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篙阳书院,五岳道教圣地―中岳庙等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2010年8月1日审议通过,将中国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嵩阳书院、嵩岳寺在内的8处11项古建精华有了新的“护身符”,同时也标志着嵩山将有着更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二、嵩山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佛道儒三教资源开发利用极其不均衡;
虽然嵩山地区佛道儒三教荟萃,各自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遗存,但就目前开发利用的情况来看,发展的很不均衡。大多数人一听嵩山就只能反映出少林寺,一方面可以认为是以少林寺为龙头的佛教文化开发较为强势,另一方面也明显反映出道教文化和儒家文化的没落和被忽略。据调查,少林寺近几年来年均游客量都在上百万,而嵩阳书院和中岳庙两者和在一起的年接待量还不足50万人。
2、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研究不足,挖掘不深入;
文化内涵是景区的灵魂,是景区长久发展的保障。嵩山地区目前所开发的宗教旅游资源已经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少林寺佛教文化的影响,但如果满足现状,忽略资源背后更深更多的内涵,将是嵩山的一大损失。如大家所知,随着战争和政治制度的变迁,嵩山 很多的宗教文化遗存因为没落,留下的寺院残败不堪,有的已找不到踪迹。中岳庙作为祭祀中岳神的主庙,应在篙山的景点中有重要地位,对于其特殊身份应加强重视。开发子晋祠可拓展道教文化游的长度,重修该景点有一定的可行性。启母阙、太室阙等珍贵的汉阙文物也是可开发的景物,启母石可增加神话游览的内涵。崇福宫不但是名儒云集之地,也是历代著名道学方士栖身传教之所,富有儒家、道家两种文化内涵。对其复建是必要的,一方面它位于以篙阳书院为主的儒家文化核心区域,距离紧凑;另一方面作为历史上的文人聚集地,有曲水流觞等极具开发价值的有文化内涵的项目。法王寺不仅有嵩山古八景之首的“嵩门待月”景观,寺院本身也是篙山佛教文化的代表之一。
3、对宗教旅游市场的重视程度不够;
宗教旅游不仅局限于信徒的朝圣,更有着普通人群的慕名追捧。宗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本身包含着非常丰富深远的内容,无论是历史研究、哲学思想、建筑设计、艺术审美,还是服饰饮食、修行活动等都是古老文化的传承和体现,吸引着全世界不同的人群,因此可以说这是一个具大的市场,应该引起相当的重视。嵩山佛、道、儒三教文化在对立中发展,在发展中融合,共同铸造了嵩山文化的神奇与辉煌,拥有强大的市场吸引力。
4、开发的宗教文化旅游产品保守、单一。
嵩山三教荟萃,又成功入选世遗,在旅游资源上具有无可比拟的文化优势。虽然也强调要大好“文化牌”,但并没有将深厚的文化通过挖掘以达到外在完美的呈现。大量的宗教建筑、雕塑、绘画、文物等也仅停留在静态的展示上,表现在主体产品仍是风景观光型的一日游或二日游,文化旅游还未形成经常性的旅游项目,主要旅游景点游览内容少,缺乏参与性、趣味性、娱乐性,留不住客人,且重游率低。此外,没有针对旅游的六大要素(食 住 行 游 购 娱)进行配套的开发,以致旅游者不能完整地了解嵩山的文化特色,这些都不利于嵩山旅游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嵩山开发宗教文化旅游的对策
1、积极有效整合嵩山文化旅游资源;
嵩山是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山,其文化类型包括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书法石刻文化、武术文化等,这些文化对于提升其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意义重大。然而,不同的文化之间可能融合,也可能冲突,并且文化本身与实体旅游资源又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因此一方面把三教资源有效整合,融合共进;一方面把嵩山宗教文化与其他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形成合适的载体以便展现给游客。
2、努力进行宗教旅游产品创新;
嵩山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既具有宗教内涵,又具有丰富的历史、社会、文化、艺术、民俗方面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宗教旅游产品开发上应该深挖其文化内涵,走多元化、精品化道路,在加速宗教观光和宗教朝觐等传统旅游产品更新换代的同时,积极开发出一系列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的特种旅游产品,如宗教朝觐游、宗教生活体验游、宗教艺术欣赏游、宗教节庆游、宗教修学游、宗教健身游、宗教饮食文化游、宗教生态游等产品,构筑起多层次、多功能的宗教旅游产品体系。
3、重视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宗教文化本身就是内涵十分丰富的知识,要想依托宗教文化来发展嵩山旅游业,必然要求从业人员要有极高的素质,人才的培养就必不可少。一方面宗教人员不能仅局限于诵经、祈祷,部分人员也应懂得旅游管理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导游也要更加精深地了解宗教文化,更专业地为游客进行讲解,更好的弘扬博大的宗教文化。这些都有助于全面提升该宗教文化胜地的形象,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
4、重视宗教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
旅游商品是旅游行为的一个纪念,是旅游者宗教情感、审美情趣的体现。好的宗教文化旅游商品,不仅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还会扩大宗教文化的影响。因此可以根据宗教文化的特点,丰富旅游商品,吸收宗教信徒和旅游者,如讲解宗教历史、景点风物的书籍、光盘等;佛教的念珠、雕像、特色食品等;道教的“福禄寿三星”画幅、八卦型饰物等;儒家的名人作品集、书画集等。这些商品不仅是旅游纪念品,还应是联系人们宗教情感的艺术品。吸收全国各宗教旅游地旅游商品的特色,注重艺术性和文化性,精工细作,提高游客对旅游商品的兴趣,丰富嵩山旅游的内容。
四、结语
嵩山作为一座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特点突出的名山,要获得良好的发展,就要认识到目前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要有计划、有秩序地将宗教文化资源更好的挖掘、整合,努力创新旅游产品,注重宗教旅游人才的培养,并注意把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重,让嵩山的宗教文化旅游获得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参考文献:
[1] 张建忠.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J].生产力研究.2009.
[2] 陈宇.南岳衡山宗教文化旅游产业SWOT分析 .[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
[3]李妍.我国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问题探讨.[J].大众文艺.2009.
[4] 宋云飞,付其建.中岳嵩山宗教旅游开发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5] 张芳,乔宇静.河南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
名碑荟萃范文4
会昌,原本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然而,少年时代,在我的眼里,它只是个多山的地方,就连城角的四方,也被重山围困。无数的小山,一圈圈围拢过来,围成一个碧绿的圆盘。
城根北部,也有一座山峰。山不高,却很出名。那小山,有一个极好听的名字,叫“岚山”,又名“会昌山”。
八十多年前,一个晴好的日子,一代伟人乘兴登临,面对逶迤的河流,锦绣的原野,生机勃发的土地,即兴赋诗《清平乐 会昌》一首,慷慨讴歌,盛赞“风景这边独好”。
从此,这座默默无闻的小山,还有我的家乡会昌,尽皆扬名天下。
今日的会昌山,松涛苍翠,林木葱茏,词碑雄伟,古寺巍峨。这里,早已成为市民登高赏翠、修身养性的后花园和外地游客慕名游玩的新桃源。
湘江,一条充满传说的河流,那是家乡的母亲河,因八仙韩湘子而得名。会昌山麓,逆湘江而上,百里之外,有一盛景,曰:“汉仙岩”。那里山势雄奇,谷地幽深,丹崖森然,犹如鬼斧神工,浑然天成。
万丈石,壁立万仞,巍然耸立。一线天,如刀砍斧劈,从天而降。汉仙湖幽蓝深邃,碧波万顷。游人乘坐双层游艇,徜徉于蓝天碧水之间,四面青山如黛,绿树掩映,那种惬意之情,实难言表。此时,你自然会吟起一句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离汉仙岩不远处,有一座奇特的古堡――羊角水堡,那是明清时留下的一个废旧兵营,也是一处独特的客家民居。
历经百年风雨,远去鼓角争鸣。烽火狼烟,金戈铁马,已淡化成历史的记忆,但鲜明的客家风情尚未消弭。
周氏祠堂,兵署,拴马桩,贞节牌坊,城隍庙,古城门,各具特色,历历在目。鹅卵石小道,古樟,古松林,一处处,景致优雅,锁住了游客痴迷的目光和匆忙的_步。
湘水下游,离此两百里处,还有神奇幽深的狮子洞和燕子洞,洞中景象万千,景中有景,如梦如幻。
至于白云山、金莲山、盘山、肖帝岩、天星禅寺、芙蓉寨……更如天上繁星,不胜枚举。
千年古县,通关大邑,客族原乡,人文胜地。我的家乡,有着非凡的魅力,出众的容颜,骄人的气质。
岁月红尘流过,无数名人来过,他们顺着山涧古道,昂然走来,却踏着历史的浪花,又悄然远去。这片土地上,留下他们一行行深深的印迹。
人文荟萃,光芒璀璨,绵长厚重的历史,记载了客家先民的血泪和坚韧,也见证了会昌多元文明的激荡与交融。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今日的山,依旧延绵不绝,但带给客族乡亲的,不再是畏途和艰险,而是金黄的果实,无尽的矿藏,还有旖旎的风光。
纵横交错的铁路,日夜不息,将这一切源源不断地输往了外部的世界。
会昌,我可爱的家乡,今日,山更青,水更绿,风更清,风景更加迷人,乡亲的日子,也更加甜美。
名碑荟萃范文5
钱币学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基础。古钱的研究是传统金石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兴起于宋代,到清朝乾嘉以下走向高峰,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学者和藏家,清末李佐贤的《古泉汇》、杨守敬的《古泉薮》可谓其集大成者。入民国后,此风不衰,其里程碑性质的标志,是1940年中国泉币学社的成立和《泉币》杂志的创刊,使钱币学界精英翘楚,如丁福保、王荫嘉、张NFDB8)伯、郑家相、罗伯昭、戴葆庭等,一时荟萃,堪称极盛,陈铁卿先生正是在这个时候崭露头角的。
在《泉币》的时期,陈铁卿先生的文章已以见解新颖著称。他于刊物上曾引起两次热烈讨论,张武一先生曾在《陈钢(铁卿)先生与泉学》(《中国钱币》2004年第3期)文中作过介绍。到了50年代,陈铁卿先生任职于天津市文史研究馆,仍然继续工作,有一系列作品见于《文物》、《考古》。应当说,他是传说钱币学朝向现代转型的代表人物之一,而《古钱史话丛稿》正为其殿军力作。
读者可以看到,《古钱史话丛稿》全书长达百万字。原有稿本共33册,分为两批,一批藏于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计21册,即“天博本”;另一批分在陈铁卿先生子涌澄及孙明霞、明建等处,共12册,即“家存本”。这些稿本互有重复,经张武一先生悉心整理,选辑为16册,成为供出版的定本。16册书稿分作9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历代古钱著述考释辑要”,第二部分是“货币起源学说的演进”,第三部分是“货币释名”,三者构成书的导论。第四部分“益化综述”,重点辨明前人读“益化”为“宝化”以为西周货币的错误,解决钱币学史上的一大公案。第五至八部分依次论述“贝化”、“布钱”、“刀化”和“圜金”,最后以第九部分“论钱小品”结束。翻阅全书,我们不但惊叹于陈铁卿先生矢志多年的毅力,驾驭全局的识见,也应对张武一先生在整理编辑工作中所费心力表示敬意。
名碑荟萃范文6
《冀南文学报》是由我县文学爱好者自筹资金自发创办的一份民办文学报,自20XX年11月创刊至今,已经五个年头了。五年间,共出版60余期,发表各类文学作品累计120万字,先后有百余篇(首)作品被《讽刺与幽默》、《杂文报》、《诗刊》、《燕赵诗词》、《邢台日报》、《牛城晚报》、《百泉诗词》等报刊转载。文学报为月报,每期发行3000余份,面向本县城乡,并辐射周边县市。作品体裁涵盖文化简讯、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民间故事等。作者层次从古稀老人到十几岁的小学生;有机关干部,也有农民、打工仔(妹),已发展形成了近百人的创作队伍。为推出文学新人,进一步提高创作队伍整体水平,我们先后编发6期个人作品专版,举行了8次作品研讨会和写作讲座;还与一些企业和职能部门联手,5次组织文学爱好者深入交通、电力、农业等系统进行采风,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我县各领域新发展、新创举、新成就的文学作品,并在文学报隆重推出,为促进全县经济建设加油喝彩。近年来,我们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邀请周边县市知名文化人士参与文学报组织的活动,也组织骨干作者应邀参加其它县市的文化活动,借机宣传扩大文学报影响,从而,促进交流,加深了解,开阔视野。
《冀南文学报》,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成为每个文化人的精神家园,也因为这份文学报是“临西人写,写临西人”,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趣味性、娱乐性,更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快餐。她的存在,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学需求,繁荣了我县文化生活,对陶冶人们情操,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推动作用,多次受到省市文联领导的好评,赢得广大读者的交口称赞,极大提升了临西的文化品味和知名度。
值此文学报创刊五周年之际,应广大读者、作者和各界朋友的一致要求,以及省市文联的关注支持,拟编纂《冀南文学报作品选粹》(暂定名),将五年来所发表的文学作品,精选辑印成册。这样,不仅使广大读者对文学报刊发的精品佳作可以集中阅读,免去翻检之劳,便于收藏保存;对于我县创作队伍来说,既是检阅展示,又是激励表彰,而且,这也是对文学报五年风雨历程的系统全面回顾总结;更有利于文学报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往长远说,第一家民办文学报,第一册县域文学作品荟萃,对于促进我县文化繁荣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深远的里程碑意义。几年来,作为民办报纸,我们自力更生,克服了重重困难,始终秉承“以报养报,不求盈利,时刻注重社会效益,一切为了文化事业”的办报宗旨,在坚守文学本色的道路上艰难跋涉。每期报纸的经费都是从专版服务的相关单位、企业那里“化缘”筹集的,且仅收取成本费,所以经费相当拮据。经初步核算,辑印作品集需经费约12019元,恳请县领导在资金方面给予切实扶持帮助。我们相信,您的任何决策,一定会在临西文化史册上留下至关重要值得回味的一笔,数年之后,您也许会为今天明智的决策而自豪。
以上请示当否,请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