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东山晴后雪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东山晴后雪范文1
一.古典诗歌形象的内涵
古典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古典诗歌形象包括:
1.人物形象,可分为两类:①诗人形象,即诗歌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②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刻画描写的人物形象,如《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2.景物形象,是指诗歌所描写的景物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已不只是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寄托了诗人在国破家亡之后所具有的独特的生活感悟和体验。
3.意象,是“意”和“象”的融合,“意”即诗人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如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之情感的意象了。
4.意境,“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蕴理的情”;“境”是指诗人所描写的客观物象,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意境”,就是诗人典型的主观情感与鲜明的客观物象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如杜牧《泊秦淮》的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画面凄美而迷蒙,衬托出诗人凄凉哀伤之情。
二.高考诗歌形象鉴赏的命题特点
全国近5年高考诗歌形象鉴赏命题情况统计表
由此可见,高考诗歌形象鉴赏的命题具有如下特点:
1.诗歌形象鉴赏题的命制越来越受到命题者青睐,考查所占比重由2008年的11.11%上升到2012年的47.06%,上升幅度较大,比重增加的发展趋势明显。
2.由2008年、2009年对诗歌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鉴赏的考查,过渡到2010年及其以后对诗歌意象鉴赏的考查;对诗歌意象鉴赏的考查逐渐得到重视,且所占比重呈发展上升态势。
3.2012年高考,第一次出现了对诗歌意境鉴赏的考查,全部覆盖诗歌形象鉴赏的所有种类,而且对诗歌形象考查的综合程度和要求越来越高。
三.高考诗歌形象鉴赏的解题方法
高考诗歌形象鉴赏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读懂全诗,包括题目、诗句和注释,明确诗歌写了什么形象,怎样写的,为什么这么写等问题。其次,要认真阅读题干,仔细推敲,明确需要回答的问题点。第三,要尽可能结合诗歌社会背景、时代特征和诗人性格特征等,做到知人论世。第四,要紧密结合具体诗歌形象(诗句),分点答题,做到语言准确,条理清楚,答题规范。
1.人物形象
解答人物形象鉴赏题,要紧紧抓住诗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的诗句,要明确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以及人物形象描写的作用,也就是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1](2012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问题]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这是一道考查诗人自我形象的试题。答题要点:具体诗句或词语+性格特征+思想感情。通读全诗,从诗题的“最爱”,从诗中“只知”“逐胜”“忘寒”“小立”“只爱”等词语,再结合诗歌的题目和最后两句,我们不难看出诗人的性格、心境和情怀。诗人最爱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这样,我们就可以答出:诗人“只知逐胜”而不觉春寒,“小立”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例2](2012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问题]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这是一道考查诗歌主人公形象的试题。审读题干,可以明确答题要点:主要性格特征+简要分析。通读诗歌题目和注释,我们便知道,邹明府是个县令(身份),远游宁夏灵武县。细读全诗,可以知道:邹明府“三年”出任“县令”,可“马不肥”,债台高筑,只好“凭剑”偿还,“官满”卸任也只落得一车“书”,此次远游“灵武”,可“卧衣”哪里抵挡得住“林风”,每天听见军营“晓角”,连“客馆”也“未开扉”过。对此综合归纳,就可以做出如下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景物形象
东山晴后雪范文2
一、从意象切入
意象是诗词中浸染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被赋予了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意象是中国古诗词中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优秀的诗词中往往蕴含着精彩的意象。比如,月是思乡怀人的象征,菊是清高人格的写照,松是孤直傲岸的代表,尺素是书信的代称,五柳是隐者的代称,杜鹃鸟是乡思的符号,南浦、长亭是送别之所,等等。如果我们在鉴赏诗词时重视文化常识的积累,在考试时就能轻松应对。例如: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问题: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
点拨:该题直接考查对词作所表达的情感的把握,这就要求考生投入到词人所营造的境界中去,体察词人所展示的意象,体会词人所抒发的真情。《思远人》为闺人伤秋念远之词,从上片中“红叶”“黄花”“飞云”“归鸿”等晚秋意象,可以看出作者抒写的是思念远方行客的离愁。下片则写和泪研墨写信,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的情形,物与情浑然一体,可谓慧心妙语。答题时要联系全词从意象切入,准确把握词人的情感,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去考虑句子的作用。
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客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二、从细节切入
细节一般指人物细小的动作、简短的话语、细微的表情等。以抒情为主旨的诗词常常择取细节来传情达意。这些细节一旦被作者信手拈来,便会使诗词大放异彩,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诗词中的细节,进而把握诗词的精神内核。例如: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的一首。
问题: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2012年高考安徽卷)
点拨:这道题注重考查对人物形象的鉴赏,强调诗歌鉴赏依据的是文本语言,由言体情。考生要抓住诗中的细节描写进行分析,进而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品质。“只知逐胜忽忘寒”写诗人只顾追逐胜景而忘记了寒冷,“小立春风夕照间”写诗人偶尔在春风中站立、在夕阳中欣赏美景,“只爱东山晴后雪”写对东山雪景充满了喜爱。如果抓住这些细节描写,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非常热爱自然美景的诗人形象。
答案: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三、从注释切入
鉴赏古典诗词,离不开诗词后注释,注释能帮助我们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能帮助我们理解一些生僻难懂的词,甚至还暗示了诗词的内容、意境或风格。因此,诗词后的注释文字对我们理解诗词是至关重要的,是打开诗词鉴赏大门的一把金钥匙。例如:
鹧鸪天
【金】王 寂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问题: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2012年高考重庆卷)
点拨: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词作,上片写词人秋后观景,看到树叶稀疏,大雁赶在霜落之前往南飞,晓云散去后山峰清秀,夜雨之后水面宽阔。下片却说“吾老矣,久忘机” ,根据注释可知,“久忘机”说明词人的巧诈之心早已荡然无存,从中可以看出词人淡泊恬静的超然情怀。
答案:因为钓鱼是有心机之事,作者已忘机而不在钓鱼,所以说荒废了旧钓矶。
四、从题干切入
古诗词鉴赏题的题干能显示命题人的考查意图,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我们能够从中领悟到回答问题的标准。只有与命题意图相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因此,我们应该抓住题干的核心词语,理清答题的核心及要点。例如:
落 叶
修 睦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问题: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012年高考全国大纲卷)
点拨: 修睦的《落叶》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托物寄思,表达了对落叶的感慨和思考。根据题干的提示,第二联与一、三两联写落叶的角度不同,第一联从“雨过”着笔,转向“重重落叶”,“重重”言落叶之多,“红”突出其色彩之艳丽。第三联写落叶飘零,遭遇无处着落的凄惨处境。第二联则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落叶矛盾的心理状态,回想春日之际,绿叶吐翠,葱茏蓬勃,那时哪里想到会有秋风降临,让叶子飘零,惹人伤怀?第一、三两联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写落叶,而第二联转换角度,用拟人手法写落叶的“思”和“信”,从而拓宽了描写的视野。
答案: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五、从题材切入
不同的古诗词所表现的主旨虽说各异,但同一题材的诗词往往表达出相同或类似的感情,比如田园诗往往抒发喜爱山水、厌倦尘俗之情;咏史诗往往抒发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行旅诗往往表现旅途的寂寞以及对家乡或亲人的思念之情;而边塞诗一般会表达建功立业的豪情、杀敌报国的意志或归家无望的哀伤……因此,掌握了这些规律,就更容易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例如:
度破讷沙(其二)
【宋】李 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
问题: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2012年高考湖南卷)
点拨:这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根据诗中“战初归”“寒光”“铁衣”等词语和诗后注释便可推知。本诗抓住北方战场的特点,描写了唐朝军队在沙漠一带打败入侵者、初战告捷返回时的情景。全诗主要涉及两幅图景:一个是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一个是日出东南、铁衣生寒的图景。经过总结可知,全诗以一种雄健而壮美的意境,抒写了边塞将士慷慨悲壮的情怀。
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下军容的整肃,又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蕴含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六、从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切入
古诗词中常含有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如“怨”“愤”“哀”“喜”“别”等。我们在鉴赏古诗词时应该抓住并体会这些关键词,从而准确地领悟诗人的情感,有效地避免泛泛而读、想品味却又无从下手的尴尬。
初见嵩山
张 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问题: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2012年高考辽宁卷)
点拨:题目为“初见嵩山”,一个“初”字就暗含了“惊喜”与“期待”之情。第二句“赖有青山豁我怀”,一个“豁”字,就可以看出作者长途奔走,在困顿和疲惫中,全赖青山才使他的情怀“豁然开朗”,青山未露面便给了人一种亲切感。经过“千呼万唤”的层层铺垫,最后才让数峰露面,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
东山晴后雪范文3
近年来各地的未登峰计划层出不穷,无论是商业的还是民间的,只不过这些未登峰计划大都把目标定在了名气大或者难度高,抑或有高手折戟的山峰上。我们也是俗人,有时也很难免俗,毕竟处女峰对每个登山者来说都有着巨大的诱惑力,不过我们把自己未登峰的选择条件所定在那些名气不大,接近性强,适合广大山友的山峰上,毕竟很多外地来的朋友,如果3天还没有到达大本营的话,对他们无疑是一种心理摧残。
进山
经过一年多的比较,位于老家理县上孟乡白杨沟的一座标高 5203米的雪尖峰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此山峰属于技术雪山,各种技术类型的路段比较齐全,包括:冰岩、冰川、冰裂缝区、大雪坡、雪檐等。为了能顺利攀登这座未登峰,向阳曾先后于2008年3月中旬和8月底两次侦察了这座山峰,并取得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资料,2008年11月并且和成都刃脊探险的陈力、张伟去攀登了此山峰,但因天气原因没能登顶, 向阳和张伟到达了5160米处,回来以后向阳根据这些资料制定了这次攀登计划。
成都到上孟乡的路况不错,到达孟屯尼玛部落后首先清点和整理好攀登物资,打包成11个70L的大包,攀登队员只负重个人物品,按队长的计划,轻装行进保留实力,关键时刻奋勇一战。
TIPS
第一天 前期队员到达成都
第二天 准备物资购买食品
第三天 全体队员成都集合 下午到达上孟乡
第四天 出发 到达3471米大本营 (BC)
第五天 到达 3895米营地(C1)
第六天 到达 4779米营地(C2)
第七天 翻越北山脊从东北部冰川,沿东山脊登顶回C1
第八天 返回上孟乡 尼玛部落
第八天 返回成都
上孟的海拔2100多米,乘坐拖拉机走半个多小时才到达木厂沟林场,很多经典徒步穿越线路和当地采药人都是从这里出发,也是我们的起点。顺着木厂沟再走15分钟左右,左拐进入白杨沟,由于队员们平均负重才十几公斤,我们大步流星飞速向营地进军,大约20公里的路程,4个多小时后在海拔3450米左右的一处草地上建立了大本营,向南望去可以远眺雪尖峰的冰川了,可惜天气很不好,乌云密布笼罩着4000米以上高度,只能偶尔在云层散开时看到几秒钟。
晚上9点下起雨来,10点多狂风怒吼电闪雷鸣,瓢泼大雨像脸盆泼水一样倒下来,感觉跟10级以上台风的雨量似的,从来没在山区碰到这么大的暴雨,非常担心帐篷会被水柱一样的雨水直接冲垮,还好KOLON SPORT很给力坚持住了,内帐干爽如新。
半夜两点多醒来,发现雨变得稀稀拉拉了,暗喜期待雨过天晴,可是直到出发还是没有好脸色,搞得我们很郁闷。我们保持着快节奏,一段近500米海拔上升全是上坡路段,那是药农们踩出来的线路,连爬带拽花了近两个小时到达海拔3950米的药棚区。雨越下越大,我们的C1原计划是建在海拔4500米的草甸子上的,可是天气恶劣,这样勉强淋雨前进,怕大家的体力透支,向阳决定就在药棚子休息了,看天气情况再决定后面的行动。
雪尖峰陡峭的尖顶,让人望而生畏,原计划攀登线路东山脊看似难度蛮大,暴露感很强,大约平均45—60度的岩石线路,冲顶最后一段约30米达到70度,加上山脊线路上覆盖了一层冰雪增加了攀岩难度。
TIPS
向阳:藏族,孟屯人,团队领队。职业高山协作、户外高山向导,四川省登山协会注册高山协作员,尼玛部落高山协作队队长。
刘鹰:中国登协持证户外运动指导员,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会员,四川省山地救援队队员,擅长登山、攀冰、探洞等户外极限类项目。参与开辟成都第一条野外先锋攀岩线路。
郑朝辉:1999年开始自主攀登雪山,至今已有数十次5000米以上的雪山攀登经历。中国登山高级人才班(CMDI)毕业的高山向导。
陈力:四川省山地救援委员会山地救援队队员,四川大学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探险旅游;四川登山协会认证高山协作员。
张华强:四川省登山协会注册高山协作员,尼玛部落高山协作队队员。
攀登装备
公用装备:两顶大帐篷(BC用)、1顶8人高山帐(ABC用)、4顶4人高山帐、两顶3人高山帐、5顶2人高山帐;1000米6毫米路绳、400米9毫米主绳;50根雪锥、40根冰锥、6个Deadman、5把雪铲、4副技术镐、100个单快挂、50个主锁、20副快挂、1台卫星电话
登顶日
第二天上午9点还在下雨,不久雨止转阴,时而浓雾弥漫,大家商议后还是抓紧时间突击到冰川上建立C2。花半小时钻过一片杜鹃林,又花40分钟爬过乱石坡,由于雨水打湿,大石头较滑不得不四肢并用。到达海拔4700米的冰舌处,2008年向阳第一次侦察雪尖峰就是扎营于此。简短商议后继续往上,背夫们有几个没有冰爪,他们选择冰川左手岩壁线路攀登,我们取出冰爪从冰川上前进,夏季温度较高,虽然连续几天降雪,可是质地太软,浅浅的就触到下面夹杂沙石的黑冰,这种冰坡很容易滑坠,不适合新手攀登。我在较陡位置还是采用法式行走,稳稳地确保绝不滑坠。C2建在海拔4850米,顶峰近在咫尺,季节的关系现在气温较高,原定线路起步100多米岩槽落石威胁太大,向阳建议绕过东山脊,到东南主冰川上切回东山脊垭口,再按老线路突击顶峰,得到大家一致赞同。
TIPS
山峰信息
雪尖峰:海拔5203米,位于四川省北部孟屯河谷的白杨沟深处,与雪隆包相望,接近性良好,因为该峰处于雪隆包雪山西北侧,当地人都习惯称她为雪隆宝的肩膀,简称其为雪尖峰(雪肩峰)。雪尖峰的冰川发育良好,冰川不稳定,属中等技术型难度山峰,应用各种技术类型的路段齐全,包括冰岩、冰川、冰裂缝区、大雪坡、雪檐等,需熟练操作技术装备,必须设立BC、C1、C2营地。山区气候变化多端水量充沛,降雨、降雪频繁。天气周期不易掌握,冰川不是很稳定。春冬季因积雪过厚,温度较低不适合攀登,夏季适当地雨季降水较多,也不是攀登的好季节,秋季积雪少,气温较高,气候稳定适合攀登,因此本次攀登选择了初秋的9月。
天气始终没有转好,晚上还降了10厘米的雪。9月9日出发时天气突然变得更恶劣,鹅毛大雪横着飞扫,绕行到东冰川的岩石线路都覆盖上白茫茫一片,6名攀登队员全身顶级款戈尔特斯?面料的KOLON SPORT冲锋衣包裹,只露出鼻孔透气,对于肆虐的风雪熟视无睹照常冲顶,反正选择的线路没有雪崩威胁,只是增加了攀登难度。
从C2平缓地横切一段200米乱石坡到达一个10米高岩槽,脚点手点比较多难度还不大,大家陆续攀登上去。我们翻上冰川发现前方南山脊似乎有一条更合适的线路到达顶峰,而原定东山脊到达假顶后还要找路绕过去,难度不小,事实上我们真的赚到了,虽然绕了路,但南山脊线路更短只有300米左右,其中难度最大只有5.8到5.9的光滑面,两个机械塞就解决了。10点50分,终于登顶雪尖峰,顶峰是站不下一个人的小尖尖,我们是骑在顶上,一只脚在北坡一只脚在南坡,看得人心惊胆颤,互相喊了几次要小心。
东山晴后雪范文4
历时八天的华东五市素质教育考察学习,在朱局长英明领导,陶主任 白科长的精心组织下,我们圆满的完成了考察学习任务,于11月22日中午安全顺利返回中国玉都——岫岩。期间虽然历经冰天雪地,饥寒交迫,雨雪交加诸多千辛万苦。然而诸同志在领导的关心爱护下,勇气信心倍增,克服困难,破解难题,一腔热血,只为求取先进真经。
收获之丰硕,不可一一言表,只可以学海撷英。
一 南京百家湖小学 本真教育
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油然而生的是心灵碰撞,绽放出绚烂的火花。领导,老师都给孩子们以宽容和信任,由此而而产生的天真的心灵焕然出对父母,老师,亲人,邻里乡亲纯真无邪爱恋。孩子们的世界充满爱,这个世界的将来就是爱的海洋。
学校教育理念是友善教学,学生是天生的学者,教师教学方法就是交给学生自我学习。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机结合,学生不会年年如一日的闷呆在象牙塔里。课堂教学的身本教学来自于精心备课的两个环节:预习方案,基础文案。教师之间合作协作减轻负担,推陈出新,产生高质量的精品教案。高年级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合作探究诠释了新课程改革的抽象的思路。
二 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我简短的听了英语,语文,又完整的听了一节数学课,结合学术报告,有一下心得。
所谓先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上课伊始,教师直截了当展示本课的学习内容,目标任务,思考题。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尽兴自主学习,然后完成目标自测题。这种学习模式是我们想到了以前贯彻的预习进课堂,其主要目的在于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从而达到真正的肩负的目的,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所谓后教,是在先学过程中,教师的桌间亲情巡视发现的,学生自学汇报上来的共性的具有一定普遍倾向性的问题。但是对于这类问题,教师也不是一言堂,而是通过学生的互动探究,完成这些共性的问题。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学情决定教学的方式,决定教情。对症下药,只有学生学习了,才可以知道他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知识点没有学习到。
以教导学,首先要解决需要教什么的问题。先学的环节,要给学生揭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内容适当简练,目的在于充分暴露学生的疑难问题。后教的环节,根据先学所暴露出的问题,明确教的内容,教的方式。根据问题的不同,可以采取“官教兵,兵教兵”的不同的方式。提出要求,引导学生找出共性的规律性的知识,上升到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这一点在数学课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注意点:实事求是,遵循规律。
1:备课的过程讲求,“自备”,“研备”,“改备”有机结合。统一课时,统一流程,统一学习目标,统一自学指导。
2:课堂上,老师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化教师的“无为”为学生的有为。学生在课堂上淋漓尽致的展示自我学习的风采,学生真正的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完美的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教学理念
3:“三清验收”给学校教学带来生机。不给老师留下加班加点的空间,还给学生课后轻松快乐的时光,还首先是大自然的。特别的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为的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不分快慢班,优差生同桌,差生有选择座位的权利,给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创造了先决的条件。这一点是我们岫岩教育多年来不可比拟的 ,也是与我们教育理念迥然不同的,更是我们应该并且值得学习的全新的办学理念。
三 腾飞的经济发展,伟大祖国,蒸蒸日上。
有诗为证:
塞外江南万重山,千里宁城一瞬间。
北国冰封千层雪,南国江水绿如蓝。
秦淮河上观风月,京杭漕运穿梭繁。
白日纵横吴越地,夜宿把酒太湖边。
绚烂迷离黄浦江,金茂大厦冲霄汉。
会当世纪凌绝顶,俯瞰明珠方小然。
三国水浒成追忆,灵山梵宫静心凡。
大佛铜铸八十八,九龙灌浴心震撼。
西湖胜境,水光潋滟晴方好,
三潭印月,十八相送古桥断。
花港观鱼,不及玉都东山之公园。
君闻西湖之水有多深,天地造化钟神焕。
宋城千古秀,曼妙舞姿中华情。
最是江南好好风景,华夏儿女借东风。
春天故事唱神州,东方撅起出英明。
华西村民敢弄潮,西子湖畔涌群英。
太湖沉舟千古事,侧畔去远征。
长风破浪天无际,寰宇为我倾耳听。
苏绣杭丝传古韵,茶园倒影雾轻盈。
子胥韶关,欣然回首看今朝。
勾践卧薪,三千越甲已吞吴。
说不尽,中华上下五千年。
东山晴后雪范文5
高考语文卷,诗歌鉴赏一直是考生应考的难点。其实,它只是一道题。既然是一道题,就有答题模式。纵观2009-2012年的诗歌鉴赏题答题,可以看出有如下几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用双音节词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析,2012湖南卷《度破讷沙》(其二)李益,题2、请从意境赏析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又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又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分析技巧型。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有何效果?)
表现手法是指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答题模式——准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此种手法的体现;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析,2012浙江卷《未展芭蕉》钱珝和《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元好问,题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分析语言特色。这首诗语言有何特色?(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基准是,品味整首诗歌。
答题模式——用一两个双音节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用诗歌中的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炼字型。这一句(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这种题,一般选中的字词是动词或者形容词。
答题模式——解释该词在句中的意义;展开联想把该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析,2012四川卷《子规》曹伯启,题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然无奈、难以抑制的惆怅之情。
例析,2012安徽《最爱东山晴后雪》杨万里,题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的“软”“涌”二字的妙处。
答案——“软”以触觉写视觉,写出白雪映照下的夕阳红光,柔和、细腻,赋予夕阳光芒以形象的触觉,写出了夕阳的无限美好。“涌”运用比拟手法,把白雪覆盖的群山在夕阳之下闪耀光芒,在视觉上产生向自己涌动而来的动态感描绘出来,有化静为动的奇功。
一词领全诗型。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基准应该为全诗,或者结构,或者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该词在诗中结构上的作用。
例析,2012山东《吴松道中二首》晁补之,题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表达了诗人的漂泊、思乡、孤寂之情。六、情感主旨型。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答题模式——诗歌各句(相关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诗歌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诗歌抒写了什么思想感情。
例析,2012福建《望江南》李纲,题2、下阙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下阕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
评价题型。这种题,一般都是诗论引入,一语点化巧引导,方向明确。
答题思路——认真审题,深入阅读理解,结合诗歌,评论答题。
答题模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分析:紧扣评论关键词,阐明理由。
比较评价题型。比较阅读两首诗,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思路——通读诗歌,把握两首诗歌的写法以及思想内容,包括作者,背景等。找出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或者修辞手法,或者表现手法,或者思想情感等。点面结合。答案表述要有条理。
分析形象型。诗中第几句(联)描绘了怎样的事物(人物)形象?
答题模式——明确诗歌形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分析形象所寄寓的情感。
例析,2012湖北卷《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题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做简要分析。
东山晴后雪范文6
摘要:徐铉由南唐入宋,其诗作随着境遇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徐铉是贰臣,由于他的政治、学术与文学地位显赫,他不仅影响宋初贰臣的诗人群体,其诗作对宋初白体诗有很大影响。本文从“闲人”与“芳草”意象在徐铉各个时期内涵的演变,探讨他诗歌风格的变化。
关键词:闲人 芳草 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2
本文从以下四个时期分论徐铉“闲人”“芳草”意象内涵的转变。
一、富贵闲人
《宋史・徐铉传》“徐铉,字鼎臣,扬州广陵人。十岁能属文,不妄游处,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仕吴为校书郎,又仕南唐李父子,试知制诰。”
吴睿帝杨溥大和四年,年仅十六岁的徐铉早已因“写文章了得”闻名于世,再加上父亲徐延修的荫护,得以仕吴为校书郎,直宣徽北苑。吴睿帝杨溥大和四年,徐铉二十岁,做了四年校书郎的闲职,写于这一年的《早春左省寓直》“旭景鸾台上,微云象阙间。时清政事少,日永直官闲。远籁飞箫管,零冰响佩环。终军年二十,默坐叩玄关。”可以反映出来,徐铉正是春风得意的年纪,工作清闲,生活惬意。“时清政事少,日永直官闲。”正是此时生活与工作的写照。初次确定了他“闲人”的定位。
南唐李升元元年,《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二载“及唐主即位,江、淮比年丰稔,兵食有余。群臣争言‘陛下中兴,今北方多难,宜出兵恢复旧疆。’唐主曰:‘吾少长军旅,见兵之为民害深矣,不忍复言。使彼民安,则吾民亦安矣,又何求焉!’汉主遣使如唐,谋共取楚,分其地;唐主不许。”李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不对外扩张,减轻整个社会和朝廷的负担,这为朝廷官员的闲暇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二十一岁的徐铉为大齐校书郎,直门下省,试知制诰。这一职位徐铉做了六年,并在此期间与众多文人酬唱。写于二十六岁,与李建勋酬答《中书相公亭闲宴依韵》“雨霁秋光晚,亭空野兴回。沙鸥掠岸去,水上阶来。客傲风欺帻,筵香菊在杯。东山长许醉,何事忆天台。”与萧俨唱和《和萧郎中小雪日作》“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和萧郎中午日见寄》“细雨轻风采药时,褰帘几更何为。岂知泽畔纫兰客,来赴城中角黍期。多罪静思如蘖,赦书才听似含饴。谢公制胜常闲暇,愿接西州敌手棋。”“寂寥小雪闲中过”这指心境空虚,但这种空虚不是大悲大切、国破家亡无所寄托的空虚,而是因为偶尔职务过于轻松悠闲,在家休憩,又逢小雪交通不便,友人未至所造成的短暂性空虚,有的只是“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的闲愁,这是一种快乐的抱怨和诗人固有的矫情嗟叹。无论是与李建勋的共享闲宴还是与萧俨于闲暇时相互赠答,都是徐铉“闲情逸致”的体现。李升元七年,李于二月服食金丹中毒去世,李三月即位。二十七岁的徐铉拜祠部员外郎,知制诰。此时与殷崇义酬唱《和殷舍人萧员外春雪》“万里春阴乍履端,广庭风起玉尘干。梅花岭上连天白,蕙草阶前特地寒。晴去便为经岁别,兴来何惜彻宵看。此时鸳侣皆闲暇,赠答诗成禁漏残。”职位虽然转变了,但还是“闲差”。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使官员享受到充分的闲暇。社会闲所以朝廷闲,朝廷闲所以身闲,身闲所以心闲。由于整个大环境都处于安稳的状态,任职的官员也居于安逸。徐铉二十九岁时写了《秋日雨中与萧赞善访殷舍人於翰林座中作》“野出西垣步步迟,秋光如水雨如丝。铜龙楼下逢闲客,红药阶前访旧知。乱点乍滋承露处,碎声因想滴蓬时。银台钥入须归去,不惜余欢尽酒。”与文人酬唱是徐铉这段时期的主题,抒发逸致雅怀,称对方为“闲客”,实同时暗示了自己同样是“闲人”。“步步迟”也反映了内心从容,无“案牍之劳形”的困扰,身心俱闲,生活恬淡。
作于这几年间的诗作《寒食宿陈公塘上》“折花闲立久,对酒远情多。”《和司门郎中陈彦》“莫问龙山前日事,开却闲人。”《秋日卢龙村舍 》“置却人间事,闲从野老游。”赏花、饮酒、宦游、公务、访友、游玩,生活处处无一不突出徐铉的“闲人”形象。这种闲暇是社会稳步发展所带来的。处于这一时期的徐铉是无忧无虑、称心快活的,仕途通达,官务清闲,此时徐铉是个“富贵闲人”。
二、忧愁闲人与豁达闲人
南唐李保大四年,北部契丹大举入侵中原,后晋灭亡。上一年保大三年,南唐灭闵。徐铉看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作于此年的《翰林游舍人清明日入院中涂见过余明日亦入西省上直因寄游君》“榆柳开新焰,梨花发故枝。辎隘城市,圭组坐曹司。独对芝泥检,遥怜白马儿。禁林还视草,气味两相知。”“榆柳开新焰,梨花发故枝。”描写了繁花似锦,朝气蓬勃,禁林绿草茵茵,芳气袭人的美景。到了保大四年,南唐还处于国力强盛的阶段,虽然后晋被契丹灭国,但而立之年的徐铉只看到眼前的繁荣。《柳枝词十首》热烈地歌颂春天,其二“百草千花共待春,绿杨颜色最惊人。天边雨露年年在,上苑芳华岁岁新。”徐铉作于二十多岁到三十二岁的诗歌多次运用“草”的意象,而且多以芳草的形象出现在诗中。如《登甘露寺北望》“芳草远迷扬子渡,宿烟深映广陵城。”《京口江际弄水》“波澄濑石寒如玉,草接汀苹绿似烟。”《春日紫岩山期客不至》“王孙竟不至,芳草自萋萋。”《和殷舍人萧员外春雪》“梅花岭上连天白,蕙草阶前特地寒。”《春夜月》“竟夕无言亦无寐,绕阶芳草影随行。”《和王庶子寄题兄长建州廉使新亭》“水槛片云长不去,讼庭纤草转应生。”《赋得风光草际浮》“宿露依芳草,春郊古陌旁。”芳草是他心境积极向上的折射,芳草预示着蓬勃的生命力和锦绣前程。仕途畅达,生活波澜不惊,此时诗人眼中收纳的是惬意的风景,“芳草”意象频繁出现在诗中。
三十三岁时,徐铉遭遇了人生第一个晴天霹雳。殷崇义草拟军中书檄,徐铉与其弟徐锴批评其檄文引用不当,宋齐丘借此机报复徐铉,诬告徐铉及其弟泄露军中要旨。徐铉与其弟双双被贬。三十四岁,徐铉扁居泰州,满怀深情写了“怀铅昼坐紫微宫,焚香夜直明光殿。王言简静官司闲,朋好殷勤多往还。新亭风景如东洛,邙岭林泉似北山。光阴暗度杯盂里,职业未妨谈笑间。有时邀宾复携妓,造门不问都非是。酣歌叫笑惊四邻,赋笔踪横动千字。任他银箭转更筹,不怕金吾司夜吏。”深切地怀念着贬官前的闲暇日子。还以古叹今“汉皇昔幸回中道,极目牛羊卧芳草。旧宅重游尽隙荒,故人相见多衰老。”“牛羊卧芳草”是一幅安静祥和,温馨和谐、恬静安乐的画面。芳草作为映衬牛羊的背景,在作者的诗作中出现,渲染出温暖的氛围。后文还今昔对比,无奈悔恨、无助彷徨、无限思念之情满溢于字里行间,抒发了郁积在胸中的苦闷惆怅。回忆总是美好的,出现在徐铉回忆的芳草和闲人意象渗进了斑斓的想象。想象越是五彩缤纷越能映衬现实的单调乏味。回忆越灿烂越能反衬当时处境的寂寥困顿。坐贬泰州是徐铉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还有作于此年的《寄外甥苗武仲》“放逐今来涨海边,亲情多在凤台前。且将聚散为闲事,须信华枯是偶然。蝉噪疏林村倚郭,鸟飞残照水连天。此中唯欠韩康伯,共对秋风咏数篇。”“且将聚散为闲事”的“闲”字包含着经历了人生的痛苦磨难,与亲人分离天各一方,接受了现实,学会了放开与旷达,超越了先前“富贵闲人”所体悟的境界,掺杂了人生苦难的沧桑感与命运不测的幻灭感。
否极泰来,三十五岁的徐铉年初春天时接到还京的消息。复为主客员外郎,知制诰。徐铉当然是喜出望外,写了《还过东都留守周公筵上赠座客》“贾生三载在长沙,故友相思道路赊。已分终年甘寂寞,岂知今日返京华。麟符上相恩偏厚,隋苑留欢日欲斜。明旦江头倍惆怅,远山芳草映残霞。”“惆怅”是正话反说,“芳草”正是他此时好心情的投射。八月,徐铉为兵部员外郎,知制诰。三十六岁时又为祠部郎中,知制诰。
保大十一年,徐铉三十七岁,南唐大旱,车延规、傅宏利用监修楚州白水塘之便,强取民田,导致盗贼群起,楚州、常州犹为甚。关心民瘼的徐铉不可袖手旁观,自动请缨到楚州责难车延归,悉返民田。结果触怒了当权者,元宗听信谗言,认为徐铉“擅作威福”,十二月以“专杀”的罪名把他贬到舒州。在舒州待了两年,与第一次贬官相比,徐铉少了几分愤世嫉俗的恼骚,却多了几分潇洒豁达与幽默自嘲。试看作于三十九岁的《送彭秀才》“贾生去国已三年,短褐闲行皖水边。尽日野云生舍下,有时京信到门前。无人与和投湘赋,愧子来浮访戴船。满袖新诗好回去,莫随骚客醉林泉”这一“骚客闲人”的形象跃然纸上,褪去了年轻时戚戚于功名的浮躁和孤芳自赏的傲气,与平民百姓融为一体,短褐闲行,林泉醉酒。不再为利禄患得患失,以平常心对待得失成败,所以才自嘲是骚客,却没有一丝悲观失落的情绪。从仅仅关注一己命运的狭小空间中跳脱出来,进入了更广阔的境界。谪居舒州四年,徐铉再次被朝廷起用。
三、安乐闲人
元宗李中兴元年,南唐国势日衰,南唐军被后周大败,李去帝号,把江北郡县都献给后周。此年徐铉仍是中书舍人,写了《送史馆高员外使岭南》“东观时闲暇,还修喻蜀书。双旌驰县道,百越从轺车。桂蠹晨餐罢,贪泉访古初。春江多好景,莫使醉吟疏。”徐铉诗歌中多处出现“闲”,实是对朝廷的一种疏离感的反映,闲而自适,似乎还未嗅到战争的味道,缺乏足够的忧患意识,这与徐铉没有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连在一线有关,他确是为民请命,但是他在朝廷一直是以“闲人”自居,潜意识把自己排除在主流之外,自我排斥,扮演着“局外人”的角色。南唐的短暂兴盛很快过去,但是习惯了养尊处优的的人没那么快清醒地认识“履霜,坚冰至”,处在安逸环境的人还在访古寻泉,称诵美景,沉浸在歌舞升平的美梦中。
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正月,赵匡胤建宋,取代后周。一年后六月,李卒,七月,徐铉护李遗体归金陵,十一月出使岭南,写了《奉使九华山中涂遇青阳薛郎中》“故人相别动相思,此地相逢岂素期。九子峰前闲未得,五桥上坐多时。甘泉从幸余知忝,宣室徵还子未迟。且饮一杯消别恨,野花风起渐离披。”《南都遇前嘉鱼刘令言游闽岭作此与之》“我持使节经韶石,君作闲游过武夷。两地山光成独赏,隔年乡思暗相知。洪涯坛上长岑寂,孺子亭前自别离。珍重分岐一杯酒,强加餐饭数吟诗。”徐铉还是逍遥自在的闲人,置身于大自然中,与文人唱和。李煜所营造的平静祥和,游离于硝烟之外的南唐只是假象,只待时间来捅破。活在假象之下的人难有黑云压城,草木皆兵的焦躁情绪和国难临近的消极反应。
徐铉五十三岁的春天拜尚书左丞。一个月后,改工部侍郎、翰林学士。国势日衰之时,徐铉却官运亨通,平步青云。二月,与李煜及群臣游北苑,饮酒赋诗,吟咏出《北苑侍宴杂咏》组诗,其中《北苑侍宴杂咏诗水》“碧草垂低岸,东风起细波。横汾从游宴,何谢到天河。”草也是以生机勃勃的形象出现,正揭示出诗人此刻的愉悦心情。一年后,徐铉与汤悦、徐锴相互唱答,有诗《奉和宫傅相公怀旧见寄四十韵》“西掖新官同贾马,南朝兴运似开天。”“闲歌柳叶翻新曲,醉咏桃花促绮筵。少壮况逢时世好,经过宁虑岁华迁。”称现在南朝运势兴盛,国泰民安,自己恰逢好时世,有闲情逸致歌唱醉咏。“时世好”确实很讽刺,徐铉未看清历史的发展潮流,暂没察觉宋国正在酝酿的危机。围绕着李煜身边的宫廷诗人就像泡在温水中的青蛙,失去警惕的心理,安逸地等待水沸。还有《右省仆射相公垂览和诗复贻长句辄次来韵》“西院春归道思深,披衣闲听暝猿吟。铺陈政事留黄阁,偃息神机在素琴。玉柄暂时疏末座,瑶华频复惠清音。开晴便作东山约,共赏烟霞放旷心。”“闲听”猿啼,抛开政事,过着的是半仙的写意生活,城外烽烟四起,城内却波澜不惊。徐铉此时仅仅关注个人的命运与书写生活意趣。
再看作于这几年的诗歌,《和太常萧少卿近郊马上偶吟其一》“田园经雨绿分畦,飞盖闲行九里堤。拂袖清风尘不起,满川芳草路如迷。林开始觉晴天迥,潮上初惊浦岸齐。怪得仙郎诗句好,断霞残照远山西。”《奉和御制春雨》“祁祁甘雨正当春,草树精神一倍新。匀洒农郊偏长麦,缓飘花槛不惊人。密随宫仗环青辂,普逐皇恩下紫宸。霁后楼台更堪望,满园桃李间松筠。”“夹道建秋千。仙乐来天上,祥光起日边。游丝轻冉冉,芳草绿芊芊。圣制如春色,周流遍八埏。”没有半点硝烟的味道,仿佛生活在和乐安康的太平盛世。草皆“芳草”,战火将要蔓延到南唐,芳草还能长青吗?
四、落魄闲人
好景不常在,美梦终有惊醒的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四年,十月,李煜闻宋灭南汉,始觉大惧。十一月,李煜派遣其弟向宋朝进攻,去掉唐号,称江南国主。四年后的十一月二十七日,金陵被攻破,李煜跪拜投降,五十九岁的徐铉及李煜跟随宋军北行。宋太祖赵匡胤开宝九年,正月,徐铉授太子率更令。这只是一个不被重用的闲职。十一月,徐铉进入翰林学士院。这仅仅是宋朝给他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徐铉虽受到宋太祖的礼遇,但不被重视。后来才受到宋太宗的赏析,徐铉为了报恩鞠躬尽瘁编修了《说文解字》《文苑英华》《太平御览》诸书。但入宋后的诗歌,如《和陈处士在雍丘见寄》“衰薄喜多幸,退公谁与闲。高人乘兴去,相望两程间。卷箔有微雪,登楼无远山。清谈胜题赠,何日杖藜还。”《送坊州贾监军》“圣主欲东封,怜君四护戎。乡心经霸岸,诗思省豳风。旧业今成旅,朱颜已变翁。忘怀一杯酒,闲夜与谁同。”此时的心境已经转变,俨然成为一个“落魄闲人”,写不尽的沧桑与辛酸,只能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才华虽然被再次挖掘,也意识到必须尽力效忠新主,可惜时过境迁,自己不再是主人。成为受宋朝尊重的“客人”已不容易,理性告诉他只能努力扮演安分的的“客人”的角色。内心却强烈感受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漫漫闲日与谁磨的寂寞困境,这种自我疏离和自我贬斥融进了漂泊无依的凄楚和对故国旧业的无限思念。被边缘化的“闲人”唯有借谈玄、喝酒排解心中的苦闷。徐铉的心情从不畅顺,他的满腹恼骚也不敢对朝廷发,只能跟友人抱怨。
再看《吴王挽词其一》“倏忽千龄尽,冥茫万事空。青松洛阳陌,荒草建康宫。道德遗文在,兴衰自古同。受恩无补报,反袂泣途穷。”“芳草”已变成“荒草”,人如朽木,心早已被掏空,失去希望与寄托。感叹吴王的同时也是在叹息李煜与自己。表达了对故国的深深眷恋之情。“万事空”即一切可能的念想都消失。
徐铉清醒地知道为“贰臣”必须小心翼翼,谨小慎微,诗歌不能直抒胸臆,“荒草”是避嫌心态的曲折表达亦是此时的心境。
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说徐铉的《骑省集》三十卷中前二十卷是南唐时所作,后十卷是入宋后所作。入宋后的作品反映了小心翼翼的“贰臣”心态,诗作中表现为对政治的疏离,实是内心的退缩,以俘虏的身份立于宋廷,徐铉深知自己的身份,诗作更多地倾向于关注自我的内心世界。徐铉不评论政事,转向校对书目。
小结
徐铉诗歌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上面四个时期,经历富贵闲人、忧愁闲人、安乐闲人与落魄闲人的转变。入宋后,诗中的“芳草”意象转变为“荒草”意象,由此反映出心境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后晋)刘.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4]吴在庆、傅璇宗.唐五代文学编年史[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
[5]张兴武.五代十国文学编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6]彭定求.全唐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