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雨季三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雨季三防范文1
XX年6月6日,一场由厂领导尽心策划,旨在检验xx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锻炼职工队伍,出现险情能快速、有效展开抢险的实战演练精彩上演。
上午8:40,一个令人震惊的电话打到xx厂调度室:“河曲县突降大雨,持续5个小时,我厂装车站塔楼处山体滑坡泥石流涌入排洪渠,导致铁路沿线排洪渠堵塞排水不畅,立即组织防洪”。 险情就是命令,副厂长张国宏当即指令:启动防汛应急预案!
“强将手下无弱兵”。8时45分,应急救援警钟响起后,接到调度指令的五个抢险小组(抢险救灾、抢险技术、物资供应、后勤保障、安全监督)队员迅速前往办公楼前集合,铁锨、沙袋等的抢险物质准备齐全,抢险车辆迅速集结。作为总指挥副厂长张国宏对抢险工作做整体部署,要求各抢险队严格按照应急预案,全力排除险情,确保xx厂安全。副厂长张国宏战前动员言辞铿锵:“演习不是演戏,越困难越能比出队伍优劣、越紧迫越能找出预案漏洞、越曲折越是对队伍身心的有效锻炼。”随即,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达应急救援命令,各抢险队整齐有序、行动统一地奔赴抢险地点展开排险行动。
8时55分,以“清理排洪渠”为主要科目的“御洪”战役正式打响,50余名职工在“防指”的安排下,间隔均匀、有条不紊地清理着200米的排洪渠,队员个个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一股紧张激烈的味道在xx厂的上空笼罩。
在整个过程中张厂部署战役言简意赅、战前动员慷慨铿锵,众队员群情豪迈,斗志昂扬。 看前顾后、通盘考虑,领导运筹帷幄;生龙活虎、以一敌十,干群奋勇争先。
雨季三防范文2
【关键词】自由;校风;德育;素养
【中图分类号】G53/5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6-0072-02
【作者简介】严必友,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南京,210001)主任,高级教师,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
呼吸费城的自由空气
从华盛顿去纽约的途中,顺道去游览著名的费城。费城的名气可能主要是因为这里有一所享誉世界的学府普林斯顿大学,以及它曾经作为美国的首都,并在此诞生了著名的《独立宣言》,由此美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费城虽然是一座工业城市,但城市的绿化和空气质量保持得非常好,城市建筑风格和色彩透出浓郁的厚重和悠闲。在保存完好的独立宫门前,矗立着华盛顿总统的铜像。透过那庄重的神情和深邃的目光,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联邦会议讨论并通过《独立宣言》的热烈场面。站在象征美国自由精神的自由钟前,嗡嗡的钟声久久回响,旁边的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振聋发聩的句子:让独立和自由的阳光照耀每一寸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走过威瑟斯伯恩大街,普林斯顿大学就在我们的眼前。这所全球顶尖大学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深厚而久远,沧桑的古木高耸云天,似乎在告诉人们普林斯顿久远而辉煌的历史。校园的长凳上坐着三三闪降难生,有的在讨论问题,有的在静静地看书。顽皮的小松鼠一会儿在树上嬉戏,一会儿在草地上追逐。校园的每一幢建筑都风格别具,堪称精品,整体布局得体大方,相映成趣。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惊奇地发现在校园里会不时出现一个图书馆。导游介绍说这正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独特之处,学校为学生尽可能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料和场所。在图书馆里,学生们尽情享受着求知探索的乐趣,讨论问题蔚然成风,思想自由放飞,精神不断丰盈。后来我们看到,图书馆也是这座城市的独特标志与风景。政府在城市建设中必须为市民建造配套的免费图书馆,市民也把去图书馆当成生活的重要内容,每天去借书或阅读的市民络绎不绝。行走在街道上,轻风拂面,满眼青翠。从海报上得知剧场正在上演《林肯》和《安娜・卡列尼娜》,剧场外聚集着不少观众。街边咖啡馆里,人们悠闲地边喝边聊。
哈佛的校门
来到波士顿,不能不去看看哈佛。几个从哈佛毕业的学生得知我的到来,已提前在学校大门口等待。红砖垛,铁栅门,拱形的门洞,又矮又窄,古旧简朴,使你怀疑这是哈佛的校门。
走进大门,迎面看到学校创始人约翰・哈佛的铜像。雕像不高,但铸造精细,神态安详,仿佛打量着从大门走进来的每一个人。1636年,年仅29岁的约翰・哈佛先生参与筹建了剑桥学院,两年后他英年早逝。临终前,他将850英镑和400册图书捐给了学院,这相当于当时政府每年拨款的两倍。哈佛的捐赠在当地引起很大反响,政府和学校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想,应该让哈佛的善举成为一种风尚。于是,他们做出了一个决定:将学校的名称由剑桥学院改为哈佛大学。也正是这个决定,使名不见经传的剑桥学院一举成名。
如今,哈佛大学每年获得的社会捐赠近400亿美元,遥遥领先于全球各大学,建造一个漂亮的学校大门应该是微不足道的,但哈佛大学没有这样做。曾做了20年校长的科南特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他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他一代一代人的质量。”
哈佛自建校以来,从这扇简朴的校门,走出了无数的政治家、科学家和文学家,其中有美国独立战争以来几乎所有的革命先驱,有7位美国总统,40位诺贝尔奖得主和30位普利策奖获得者。我国的林语堂、竺可桢、梁实秋、梁思成等一批大师也是从这里走出来的。正是在择师和育人上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哈佛大学才得以成为群英荟萃、人才辈出的第一流学府。哈佛对世界各国的求知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一份出版于1643年的早期的小册子阐明了它的存在:促进知识并使之永存后代。
感受美国的“德育”
美国的中小学对学生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从学校教育来看,在小学,每天早晨教师要带领学生面对国旗高声朗读美国国歌,或面对国旗宣读誓词。到了中学以后,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或其他大型活动,都要举行唱国歌的仪式,全体学生起立,面向国旗行注目礼,有的学生还将右手放在左胸前,意为国家在我心中,以示对国旗的尊重和对国家的爱戴。无论是几十人的小型活动,还是几百人乃至上千人的大型活动;无论是领唱国歌,还是全体朗读国歌,都声音洪亮,情绪昂扬,整个过程凝重、庄严。
在我们参观的每一所学校,都有一个庞大的家长委员会队伍。他们积极踊跃地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每人每年都有义务服务的时间数。在义务服务时,他们都会竭尽全力,以期获得学校和学生的赞美。他们的行动给学生起到了非常好的榜样作用。学校和家长委员会之间的和谐一致、巧妙分工形成了一个有序的教育环境和强有力的教育合力,这既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家长的积极性、能动性,又为学校教育和管理学生开辟了一条有效的渠道。
美国人认为“性格比知识重要”,他们认为孩子是有道德意识的,所以很重视自己孩子的道德教育。儿童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是带有规律的:一般是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从别人到自己,从片面到全面。曾任美国总统的布什强调:“学校不仅仅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加品质才是教育的目的。”美国人认识到,伦理道德和品德的教育如果失败了,将意味着整个公共教育的死亡。在道德教育过程中,中国父母鼓励孩子多去思考,美国的父母往往是鼓励孩子“付诸行动”“去做”“去试试”。他们坚信实践能缩短认知与行为的距离。道德教育重在润泽无声,重在启发引导,重在体验感悟。
雨季三防范文3
极端伤医杀医事件的频发,与政治经济、法治环境、民众文化与信仰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关。大的环境一旦形成,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医界一定要明确认识:第一、对于“医院暴力极端事件”,要准备打“持久战”,要“警钟长鸣”;第二、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大环境,但可以改变自身的“微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医院暴力以及极端恶性事件是可以预防的。
谈到预防,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套用一下“疾病三级预防”的概念进行表述。
一级预防:没事不找事
讲“一级预防”,一定要对疾病的致病因素有着深入的认识。但是,这个方面没法说太多……我们干脆跳过去,讲些结论性的东西。
首先,看病,要正儿八经给人家看。我们反复强调注意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全力避免发生医疗事故,尤其是一些低级错误。
第二,看病,要学会看病人的“家”。在这个社会转型时期,特别注意善待中低收入、特别是贫困线以下的群体。对于那些“砸锅卖铁”、卖房子来看病的病家,在使用昂贵的重大药物、重大手术等方面,一定高度谨慎。没钱的人,按照没钱的办法治;有钱的人,按照有钱的办法治。若是你把没钱的人按照有钱的办法治,那你就离死不远了。
第三,看病,要学会看病人的“人”。特别要注意观察患方有无精神心理障碍、有无对诊治的过高预期。要多给患者安慰,多与患方沟通。平日里,你对给他几个微笑,他就不好意思砍你…
上述几个方面的培训教育,大家平时接触比较多,我就不再赘述。我想针对“医院暴力极端事件”的“好发季节”和“诱发因素”重点讨论一下。
这些年处理各类医患纠纷和医院暴力事件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医院暴力冲击的整体形势是否可以预测?我曾绘制过国内医院暴力极端恶性事件的年度走势图,有波峰有波谷,就像股票的K线一样(不同之处是,医院暴力极端事件走势终年呈“高位运行”态势)。我一直坚信,这个曲线的走势是可以预测的,但还没找出特定的预测指标。不过,我认为具体的指标不在医界范围之内,而是与经济形势、重大节点等有关。
肯定有朋友会说,既然不知道预测指标,那么关注医院暴力极端恶性事件的走势有啥意义?当然有意义。目前医院暴力极端恶性事件的走势中,明确呈现出“惯性特点”或者某种程度的“破窗效应”:一旦出现恶性事件,那么后续常常接二连三地发生。所以,现在只要连续出现伤医事件,医疗机构就要意识到“好发季节”来临了,就有必要马上提升“预警级别”!
如果对近年来国内发生的医院暴力极端事件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在施暴者身上常常有着各种社会科学领域矛盾的“累加”:经济状况极差、家庭不和、社会支持不足、信仰缺失、性格缺陷等等,最后再加上慢性(重大)疾病无法治愈的痛苦。由此可见,在目前一个时期,医界有必要加大对社会科学领域知识的学习,不要傻傻地成为这些巨大矛盾的“接盘者”。换句话说,在诊疗适应症的把握上,不但要注意“病理生理适应症”,还要注意“社会科学适应症”。几十年前可以进行的某些高风险治疗模式,如今是否依然能够做?这是个问题。因为,社会支持程度、社会信仰氛围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旦出现问题,随之而来的极端事件对医院或医生个人可持续发展的打击,都是毁灭性的。
二级预防:矛盾不激化
二级预防是“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在预防极端事件方面,可以寻求“有关部门”的帮助。一旦发现医患纠纷中当事人有过激举动的倾向,可以立即报告“有关部门”。但是,真心希望他们有一颗“作为”的心。我们还是要来谈谈我们自己该怎么办。
医院暴力极端事件的“二级预防”,就是最大程度地减少暴力对抗的发生。要做到少打架、或者不打架,在已经发生的医患纠纷中识别出那些有可能拿刀来砍人的主儿,并及时进行有效干预,避免出现极端事件。
“早发现、早诊断”的核心就是“评估”。近年来国内发生的多起伤医杀医极端事件,往往被很多人描述“毫无征兆”、“防不胜防”,这样的结论让医务人员顿生恐惧。医院暴力极端事件真的是“毫无征兆”的吗?其实,单就医院暴力而言,国外早已有了较为成熟的风险评估指标:例如,患者表现激动或者不安、患者出现抵制建议治疗的行为、患者存在威胁或暴力行为史、患者的朋友或者家属出现暴力行为、有药物或酒精滥用史等等,可谓“万变不离其宗”。所以,医院暴力极端事件并非“毫无征兆”,而是我们没有充分认识。
我们重点来谈更为可怕的“极端事件”的预防,这里更是有很多“蛛丝马迹”可循。一些长期从事纠纷处置、有经验的“老医务”都知道,医闹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反而是某些闹得不太厉害、但有些偏执或行为异常的人。这些人之所以能够引起医务管理部门高度紧张,主要是因为,经过评估,经常会发现他们的精神心理状态严重扭曲,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性格缺陷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加之我们前述的“矛盾累加”,他们对社会、对未来已经产生绝望情绪,极易出现极端行为。
更为麻烦的是,当前这个时期,很多人没有信仰束缚,不懂敬畏,一旦绝望就以极端形式报复社会。我们在处理与此类人群的纠纷时,一定要特别当心,要与“医闹”区别对待。首先,确保“不刺激”原则,与此类人员沟通一定要有足够耐心,切忌言语刺激。其次,与对待“医闹”应采取的强硬态度不同,对待此类人员,要尽量灵活化解。我们要注意,对于此类人群,单纯地讲道理都白搭。化解的要点在于重建他们的生活希望,最起码不要让他们在医院彻底绝望。
所以,有时即便医疗上没有过错,也可以给予适当“补偿”。说白了,并不是所有来医院吵闹的人,我们都应该给他钱,还是要讲法治的。但是,一旦我们“诊断”出对方有某种程度的“精神障碍”时,这钱是必须得给了。我喜欢开玩笑说,在预防极端恶性事件方面,一定要相信人民币是可以治疗重症精神障碍的。给的越多,疗效越好。这个道理大家必须得想的通,在当下的无序时期,要学会感悟“舍得”。
记住,对于那些时代造成的绝望群体,我们一定不要成为压弯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三级预防:有事赶紧逃
三级预防主要是对症治疗,可以防止伤残,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
当然,在第三级的预防之中,还是要非常注重安保力量的作用。那个古今中外史无前例的“每20张床配备1名保安”的治标不治本的指示要求,虽然把医院变成了一座座“军事要塞”,但在目前来说,医疗机构确实很有必要强化“人防、物防、技防”。而对于医护人员,我们要说:逃跑。这是预防被砍的最后一招了,极为重要。
在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技巧方面,我推荐一下国内医务同道出品的《医疗工作场所防止暴力行为中国版指南》。这份有着本土特色的指南,在“逃跑”、“防御”、“抵抗”等极端暴力三级预防的各个具体方面,都有着极强的可操作性,建议同道们研读一下。在这里,我很想着重强调,我们的医务人员,在危急时刻,一定要头脑清楚,不要逞一时口舌之快、不要追求一时的“尊严”。在屠刀面前,要勇于逃跑,保命要紧。实在跑不掉,再进行顽强抵抗。我们绝对不要求大家在危险面前“保护公物”什么的:不会保护自己的人,我们根本不指望他能保护医院。
在医院内部培训的时候,我很明确告诉我们的高级知识分子们:逃跑,是对生命的爱护,是一种可贵的职业素养。
雨季三防范文4
关键词:杂散电流 预防
0 引言
杂散电流也叫漏电流。它是存在于电气网路之外(如大地、风水管、矿休和其它金属物体的杂乱无章的电流)。这种电流分布广,一旦进入雷管或爆破网路,就容易引起早爆事故。杂散电流是爆存人员最担心的一种早爆因素,杂散电流对电雷管的危险程度,主要是看其是否超过单发雷管的最小起爆电流。如果杂散电流大于雷管的最小起爆电流,就有爆炸危险。
1 杂散电流的来原
1.1 动力电气设略去或照明线路漏电 动力电气设备或照明路线的绝缘层破坏时,容易发生漏电,尤其在潮湿环境和有金属导体时,杂散电流就更大。
1.2 架线式电机车牵引网络漏电 架线式电机车的电源来自直流变电所,经配电盘输至架空裸线,通过受电弓和电动机后,由铁轨返回,当轨道接头电阻较大,轨道与巷道底板之间的过渡电阻较小的情况下,就会有大量电流流入大地,形成杂散电流。
2 杂散电流的测量
2.1 由于杂散电流是杂乱无章的,被测的两点间介质的复杂多变,如有岩石矿物,金属物件,流体等。不同介质的电阻值相差很大,因此,杂散电流的测量是十分困难的。为了准确有效地测定杂散电流,而杂散电流测定仪的工作原理与普通电表不同,不是测定电压和电阻,而是采用等效电阻线路,直接测定出电流值,而对雷管有威胁的正是杂散电流的大小。
2.2 杂散电流测定仪的工作原理:根据等效电阻受到电流作用后,两端电压降的数值,换算成杂散电流的大小,由测定仪直接读出杂散电流的数值。图中R为等效电阻,其中电阻相当于一个电雷管的电阻,用电压表或万用表的电压档测出图中A、B两点的电压降,然后按下式算出杂散电流I值:I=V/R
式中 I—杂散电流值 安培
V—被测两点间的电压降 伏
R—等效电阻,一般仪表作R=1欧姆
V—电压表
R—雷管的等效电阻
I—杂散电流
A、B—测杂端点
3 杂散电流的预防
3.1 减少杂散电流的来源
3.1.1 采用不用铁轨做回路的运输方式
3.1.2 采用绝缘道砟或疏干巷道的方法,增加铁轨与大地的过度电阻,减少牵引网路的泄露电流。
3.1.3 电源变压器中心点不接地,消除单相接地现象,不用两相一地供电制,加强电路绝缘等方法均可以减少交流漏电流。
3.2 采用防杂散电流的电爆网路 杂散电流引起早爆一般发生在接成网路后爆破线接触到杂散电流源。在电雷管与爆破线连接的地方,接入一个降低电压的元件,如氖灯、电容、互感器等。以阻止交流或直流通过,避免早爆。
3.3 采用抗杂散电流的电雷管
3.4 掌握杂散电流的特点,撤出爆区内的风水管、铁轨等金属物体,采取局部停电的方法进行爆破。
3.5 加强爆破线路的绝缘性
3.5.1 不用裸线连接,使爆破线没有机会接触杂散电流源。
3.5.2 加强接头处的绝缘。
雨季三防范文5
【关键词】抑郁症;三级预防;心理问题
三级预防作为疾病预防策略,通常运用于临床治疗中。一级预防中,针对可能致病原因进行防范;二级预防中,则是防止或者减缓疾病的发展;三级预防中,则是防控已发生的疾病[1]。笔者试图将流行病学疾病防控思路引入青少年抑郁症防治中。学校以其特殊职能在青少年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引入三级预防的思路进行心理健康防治,有助于学校发挥好自身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摆正位置,厘清角色
首先,宏观而言,学校作为学习场所,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对青少年三观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对于“失功能家庭”的学生影响更为重要。同侪对学生亦有重要影响,青少年处于发展社会互动的关键阶段,不良的同侪关系成为一种压力源,且与忧郁情绪有关[2],更遑论教师对于学生性格的塑造作用,学校在青少年心理塑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从功能看,学校易被家长与学生信任,教师拥有着教育的权威性。因此,学校也便获得了代替家长进行学生教育的“授权”,在心理教育、疏导方面占据着制高点,能够在被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教育工作。
再次,学校有专业的心理学人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各地各校要制订规划,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诸多中学配备有心理咨询室,在高校中覆盖率几乎达到了100%。由于心理健康咨询价格高昂,诸多家庭不愿承担,而学校心理咨询作为针对学生的免费服务,更能得到学生家长青睐。
最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童都有受教育权,即便罹患抑郁症,也可办理休学手续,待病情好转再行复学。那些抑郁症得到治愈并复学的学童,在回归校园之后更加需要关怀。Kovacs提出:儿童抑郁症的复发是有可能的,而且病情会随之加重,病发时间亦可能加长[3]。学校在面对这一群体时应该更加注意观察。
二、三级预防,逐级调整
笔者认为三级预防大致对应辅导、咨询、心理治疗这三个阶段,三者各有重叠,程度逐渐加深[4]。
(一)初级预防
初级预防中,学校可与辖区内社工等建立联络,为相关群体提供服务,并举办科普知识讲座,促进学生对抑郁症的认知,减少其恐惧与偏见,严防污名化。另外,也可通过团体辅导,降低发病率。团体辅导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抑郁症,对于患病或者高危人群,能够起到预警作用,防止贻误治疗时机。
初级预防在初高中阶段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初中阶段,侧重点在于帮助学生适应中学学习环境、教材、方法等,学会面对青春期的各种变化等;高中阶段,侧重点在于发挥创造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挖掘学生潜能,了解学生兴趣等[5]。
在初级预防阶段,学校可广泛挖掘资源,为学生、家长提供相应服务,提升其知能。并且要坚持如下原则:认识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是交互影响的;矫正升学主义心态,加强道德人格教育;了解青少年人格特征,沟通师生关系;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负起责任,对学生不仅要有教无类,而且要因材施教;预防重于治疗,不应该讳疾忌医,这样才能起到比较好的预防效果[6]。
(二)二级预防
对于已出现症状的学生,要及早贤āJ紫扔爰页す低ǎ了解基本情况,并提供家长辅导方法,避免学生病情恶化。其目的在于早期发现,早期介入,降低恶化可能。
对于尚未表现出症状或部分学生症状不明显这一状况,学校可以主导全校范围内的心理健康筛检,查出罹患心理疾病人群或高危人群,列入“高危人群档案库”,给予特殊关怀。同时,提升同侪、教师、家长辨识能力,以及时发现身边处于潜在抑郁症中的学生。在班级中设置心理健康委员,让其关注同学心理,把握思想动态,如发现问题,及时向教师报告。做到上下沟通,一体联动,共同防御。
对于乡村、女性、非独生、父母经济能力较低的学生群体,要格外留意其出现抑郁症的可能性。研究表明,上述群体患忧郁症可能性大大高于同侪[7]。
一旦班级中出现抑郁学生,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建立关系安抚程序,并了解学生身心状况与压力触发事件,另外在评估后,以个案管理方式告知其他教师、家长并且进行不定期心理会谈[8]。以此作为一个良好契机开展教育工作,促使广大学生正确认识忧郁症,坚决制止同侪对于抑郁同学歧视,创造良好环境。
在抑郁症治疗中,对于罹患抑郁症的学生一同进行团体治疗,效果较好,能够给彼此以信心。后期随着小组解散,抑郁症学生内心状况虽然会有反复,但整体而言,具有较好的疗愈效果[9]。
(三)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强调复健的概念,其目的在于预防自杀以及自杀身亡者周遭出现模仿行为。在此阶段,应该建立自杀危机处理与善后处置标准作业流程。
对于自杀未遂个案,要在校内公开说明与教育辅导,并注意其他高关怀群体;安排个案转介心理师进行后续心理治疗,以预防再自杀;此阶段一定要转介相关高级心理疗愈机构,不再适合留校学习。
当自杀身亡事件发生时,要处置作业流程,包含对媒体之说明,整合校内相关单位共同对抗,并且给予自杀者学生与同侪哀伤辅导。
面对自杀未遂群体,学校应利用自身的平台为学生寻找到合适的转介机构。当自杀发生后,学校要坚持信息公开,并且积极安抚家属,以此为鉴,进一步在师生群体中加强相关教育。
(四)三级预防之外,学校仍有可为
学校要加强教师智能培养,利用本校资源带动教师进行学习,使得教师既能够及时发现学生中的不正常个体,又能在面对问题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对于家长群体,学校也要进行抑郁症科普。首先,树立家长对于抑郁症的正确态度。其次,要让家长尽快发现孩子的抑郁症迹象,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研究表明:患者从有病感到向医生求助,时间间隔约为17个月,且患者年龄越大其就诊延误时间越长[10]。可见对家长的教育十分必要,要提高家长对抑郁症的判断力。再次,要让广大家长认识到抑郁症疗愈手段众多,消除学生对忧郁症的恐惧有助于其积极配合医师以及学校教师进行心理疗愈。
另外,学校要注意加强宣导,要让抑郁症学生认识到世界因多元而多彩,悦纳自己的顺境与逆境,也悦纳其他患病的同侪,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结语
抑郁症作为广泛存在于V大青少年群体中并正在蔓延的一种心理疾病,需要予以特别重视。学校作为直接教育机构,责任更重。做好三级预防工作,能够更好地从源头、过程、结果三层面对学生的抑郁症进行控制。政府要对学校加大扶持力度。学校要走出去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合作,以更好地服务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施侣元.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0-232.
[2]吴治勋,吴英璋,许文耀,等.“台湾儿童及青少年关系量表(TRICA)”之编制和心理计量特性研究[J].测验学刊,2008,55(03):535-557.
[3]Kovacs.Presentation and course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during childhoodand later years of the life span[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1996(35): 705-715.
[4]刘j辉.辅导原理与实务[M].台北:三民书局,1997:2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Z].2012.
[6]魏教哲.青少年身心发展与辅导[M].台北:千华图书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7.
[7]罗英姿,王湘,朱熊兆,等.高中生抑郁水平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03):274-277.
[8]温锦真,陈百芳,黄宜珍,等.发生校园心理危机时!第三级预防临床心理工作的实务与探究[A].2011台湾临床心理学会海报摘要[C].2011.
雨季三防范文6
关键词:业余;散打爱好者;运动损伤;预防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2-0001-01
散打作为一项防身技能,一直以来广受青少年的欢迎,在一些武术学校和开设业余散打训练的高校,很多业余爱好者参与散打训练。然而,由于其激烈的对抗性,导致参与者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运动损伤。经常的发生运动损伤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影响普通爱好者参与的积极性。了解运动损伤原因并积极加以防范对保护散打爱好者的身体健康、推动散打运动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以南宁市多所武术学校及部分高校120名业余散打爱好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据统计法进行研究。
二、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结果统计
表1 受伤性质统计
表2 受伤原因统计
(二)业余散打爱好者运动损伤原因分析
1.从表2可以看出,准备活动不充分是导致运动损伤的一大原因。练习者因为是非专业运动员,对准备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就开始正式活动,一开始即速度过快,用力过猛,很容易导致出现运动损伤,主要以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扭伤等最为常见。
2.技术动作不准确也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由于动作要领掌握不好,存在缺点或错误,而错误的动作极易违反身体结构、机能特点和运动时的生物力学原理,因而容易发生损伤,如关节扭伤,软组织挫伤等。
3.场地设备不好。业余爱好者训练的场地条件有限,所使用的护具和保护垫相当简陋,练习者常因场地问题常导致摔伤碰伤。
4.注意力不集中也是引起运动损伤的一大因素。练习者如心情不好,情绪不高,训练时思想不集中,则机体力量、精确度和协调机能会出现明显下降,必然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尤其在实战训练中,因注意力不集中而被对手打伤更是屡见不鲜。
5.身体状况不良。由于参与练习者身体情况参差不齐,同时又相对缺乏专项训练,因此部分练习者机体局部肌肉力量不足,抗打击能力不强,在对抗中易因受暴力打击或压迫而受伤,其中以软组织损伤、关机脱位、腰肌损伤等较为常见。
6.缺乏必要的运动损伤知识,不懂得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也是导致运动损伤的一大原因。业余散打爱好者多是年轻人,好胜心强,且大多数缺乏必要的预防运动损伤知识,又好表现自己,极易盲目或冒失的进行运动,不顾主客观条件的可能性,因此常导致发生运动损伤。此类损伤以肌肉拉伤、关节扭伤、软组织损伤居多。
三、预防措施
由于散打运动对抗激烈,在教学训练中无论哪个环节疏忽都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因此,业余爱好者为避免自身受到伤害,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运动损伤。
(一)思想重视,训练或比赛前做好准备活动。充分的准备活动能提高机体的兴奋性,充分调动身体运动功能,提高机体运动协调能力,能够有效避免因突然用力等原因而导致的运动损伤。
(二)准确完成技术动作,避免因为技术动作错误而出现的运动损伤。同时要遵循训练原则,注意训练的系统性、渐进性可接受性,不要随便冒失去尝试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动作或任务,以免发生意外。
(三)注意力要保持集中。练习者注意力集中,并保持一定的兴奋度,才能保持思维敏捷,促使肌肉运动神经对动作及时做出反应并正确完成技术动作,避免出现运动损伤。
(四)注意检查场地器材和护具。练习者在训练之前要对所使用的场地器材和护具等认真检查,尤其是进行实战练习前,要注意检查垫子和护具,以免遭到暴力打击而受伤或倒地时直接撞击地面或被垫子绊倒受伤。
(五)加强身体素质训练,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同时对易伤部位及相对薄弱部位要特别加强训练,提高机能,增强机体承受力和对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