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诗句经典古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元宵节诗句经典古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元宵节诗句经典古诗

元宵节诗句经典古诗范文1

一、营造书香氛围,激发诵读兴趣

引导学生亲近中华经典诗文,把“经典诵读"”引入语文课堂,创设浓郁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终身受益。多年来,我坚持组织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经典诵读”,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下诵读经典,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文的语言美,且语感能力得以提高,同时,营造了语文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例如,在诵读“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诗句时,先让学生读一读,谈谈感受,再补充诗句背后的古诗,然后再读原句,三读诗句,最后配上音乐;四读古诗。此时已是余音绕梁,煞是动情,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整堂课从容大气,学生理解诗意如水融。长期这样训练,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学生受到人文的熏陶感染,厚实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并能轻松自如地学习和初步运用经典诗文。

二、提炼课文内容,与经典文化情感相通

利用经典与课文在内容上的联系,适时引入教学环节,作为课文的补充,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用心灵去感悟经典、美文的魅力。因此,教师不仅要站在课程的角度关注经典文化,还要利用经典诗文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肆意烂漫的想象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在不断地诵读和感悟中,打开思维的闸门,去领略思想之美。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把读解的主动权充分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讨论交流及对话碰撞中自行参悟。例如:《论语》中的“为人之道”、“为学之道”、“学而第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些经典诗文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给学生留下了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印象。学生也产生了用自己的视角去亲近经典记住圣人的教诲。又如,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时将自居易的《荔枝图序》抄录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比喻说明法的特点及由整体到局部的说明顺序,还可使学生了解:古人早已对荔枝不耐贮藏有真切的认识,生动的记载,体会课文引用古诗文的准确、精妙。

三、创设积累语言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

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它就像一杯茶,细细品尝入情入心,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让他们多读些经典作品、好诗,让他们多学、多背,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名言分别从深度和广度上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熟读,才能自悟其义,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下笔如有神。好文章诵读得多,就会有“感”的积淀,“知”的积累,并能灵巧的运用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在写作教学中也可引用有关诗词为写作材料,使之联系所写内容,体会意境、感情,达到借鉴、练笔之目的。例如布置学生写《郊外的景色》,练习用比喻写景状物,描写郊外的白杨、垂柳、果树等,可提供贺知章的《柳枝词》,使学生回忆、观察垂柳的情景,体会“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意境,借以描写垂柳的情态,学生通过品味经典诗文,对语言文字进行揣摩、比较、联想、猜测,而生成属于自己个性化的独特财富,就会把自己喜爱的诗句写到作文里。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陶冶学生的情操,端正品行

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寻求让经典诗文课堂成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端正品行的平台。趁儿童心性纯净时,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常常耳懦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从而潜移默化其气质。让经典诗文伴随学生人生经验的成长而如吐芬芳,绽放光明,能扶持学生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现在的学生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看到的尽是爱、智慧、希望与阳光。例如:《诗经》的每一首诗,学生在生动解读名人故事时,能从中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进而掌握美好的词汇,融通美好的事物,培养美好的情感,拥有美丽而高尚的灵魂。又如:学生学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就会深深感受到陆游这颗深深的爱国之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能让学生从小做一个爱惜粮食的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能让学生在品味经典中感受到母亲博大的爱,自行约束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从而培养学生逐步形成“仁”、“义”、“礼”、“信”的良好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

元宵节诗句经典古诗范文2

【关键词】传统优秀文化;渗透;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素质教育

几千年来,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体现,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将其进行有效利用,不仅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功能价值有提升作用,而且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传统优秀文化运用于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丰富教学资源,是符合新课程基本理念,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探索素质教育都起到较大的作用;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人文素养教育、促进思想品德教育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的需要。

下面我仅从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角度作一些思考和探索。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利用名言、警句、谚语、歌谣、故事等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恰当地运用到教学环节中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恰当地运用古诗,并配音乐引入新课,能创设愉快教学情境,并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利用图像、文本、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我和父母”时,我播放了一首古诗《游子吟》(唐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伴随着脍炙人口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听得很入迷,很是感动,同学们似乎都感同身受,兴趣大增,打破以往课堂沉闷的气氛。我借机引入了《我和父母》。并设问:这首古诗给我们的启迪是什么?学生十分活跃,迫切希望探究问题的根源,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课的学习上来,使学生主动参与新课学习,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二、在探究新课时,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渗透

1.利用名言、警句、典故,论证观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是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难度,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有些地方感到吃力,要完成这些教学内容,如果采取从观点到观点、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呆板枯燥的理论灌输,这样会陷入“满堂灌”、“一言堂”的泥潭之中。教师由浅入深,有感性到理性,利用一些学生熟悉的名言、警句、谚语、歌谣、故事等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动起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创造性思考。例如,教学“实现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时,我引用了蒲松龄的名言、警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然后,播放了典故:悬梁刺股的视频,从中不难体会出实现理想需要艰苦奋斗,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

2.把经典名句用于小结,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句》中也曾说到:“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实,讲授完新课内容,学生一般较为松弛,若此时选择一些经典名句,既有豹尾般的响荡有力,还有撞钟般的余音绕梁,这样才无愧于课堂的突出重点,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达到“言已尽,意犹存”的理想境界。例如,教学“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时,我引用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时期・刘备),“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小洞不补 ,大洞吃苦”等,让学生认清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同时,启发学生的思维,新的探索开始,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3.巧用诗句作练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如果能用诗句为载体设计一些练习题,既可抽象的理论形象具体,又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例如,学习了“生活不能没有宽容”后,我用多媒体展示了(2010年昭通市中考)“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清代礼部尚书张英的这首诗告诉人们的道理是(A)

A.生活需要宽容

B. 金无足赤,人各有别

C.人们之间应该平等相待

D.宽容他人,不利自己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

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渗透到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注重与课外相结合,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探究和体验。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通过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其主要途径:

(1)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一些优秀的历史文化读物,如:《中华上下五千年》、《三国演义》、《西游记》、《唐诗三百首》等,培养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读古典名著,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评价,写读后感。从中吸取文化的营养,认同中国文化。

(2)辩论活动等,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3)挖掘地方、民间的艺术、文化,使学生增长见识,扩大视野,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参观文化景观,如:三影塔、珠玑古巷、梅关古道、钟鼓岩;观看中秋节、元宵节等民间艺术表演等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我们珍惜、爱护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利用3月5日,学习“雷锋”活动日;“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等,深入到福利院、社区。参加劳动,体验劳动艰苦,感悟:( 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培养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关爱老人、儿童,体验孟子的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内涵,培养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

总之,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要求,渗透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不仅丰富教学资源,而且有利于实现教学“三维目标”,对探索素质教育都起到较大的作用。我们做到:①要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度地使用名言、警句、谚语、歌谣、故事等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对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启迪思维。课外,将其运用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②要“扬弃”原则。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一定要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我们要充分吸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营养,并结合新时期的特点加以发展,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让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山东省教学研究室.编著《(思想品德)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上)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2]陈方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文化传统教育的尝试》.思想政治课教学,199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