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设计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设计教学范文1
关键词:教学环境 设计 构成要素 方法
一、教学环境设计的背景透视
(一)“设计”问题的凸显
整个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其影响所及,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还波及观念领域,在这一信息爆炸引发了社会面貌和人类观念大动荡、大改变的时代,人类有一种强烈的“失去控制”的感觉,因而在思想上和生活中对“秩序”的需要更加急迫,从而使“设计”上升到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与此同时,设计自身也正经历着“质”的变化。进入后现代,特别是伴随着“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日益暴露出的弊端,使作为“工具理性”之典型表现的设计领域,开始越来越追求“一种开放的,不可预料的和无法准确测定的抒情价值”和种种“能引起诗意反应的物品”,“设计在后工业社会中似乎可以变成过去各自单方面发展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文化之间一个基本的和必要的链条或第三要素”。换句话说,设计正努力向艺术靠拢,也同艺术一样,随着不确定的情感制造一种不确定的和时时变化的东西。
(二)“教学环境”的厘定
对“教学环境”的定义很多,有从教育目的出发的,可以称之为“取向说”,如“教学环境就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温暖而安全的班级气氛”。①有从客观前提出发,可以称之为“现实说”,如“教学环境是由课堂空间、课堂师生人际关系、课堂生活质量和课堂社会气氛等因素构成的课堂生活情境”。②也有人纯粹揭示其物质因素,或强调心理因素,或两者兼顾等等,但我们不难发现在几乎所有的定义中,其范围总限定在班级,变成了“班级教学环境”。事实上,随着教育时间由特定变为终身,教育空间由师生面对面传授增加到远程教育,课堂由教室所规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由群体形成的固定的班级概念日益淡化。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教学环境的空间在无限度地扩大,教学环境的变异性越来越大,其生成的可能性就越大。因而在下文中,笔者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的“教学环境设计方法”主要局限在“班级”加以论述。
二、教学环境设计的构成要素
教学环境设计属于设计的一种,这里按照“谁来设计”、“设计什么”、“怎样设计”来分析一下教学环境设计的问题。
首先,谁来设计?时下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那么教学环境设计是否也存在或需要学生的参与?设计是一种带有极强个体意识的行为,它不同于计划,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更是一种策略。设计的立足点是学生,其目的是使学生进入或参与到设计的环境中,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让学生共同参与设计过程,除设计过程是一种学习外,学生设计的结果则值得怀疑,教学环境设计却恰恰通过设计的结果――“教学环境”对学生思维、人格等有所影响,当然这种教学环境并非固定不变,随着师生互动,随着对学生反馈信息的不断获得,对教学环境做出不断的调整,事实上这种调整带有一定被动的成分,而设计虽需兼顾各种因素,却更多的是主观意志的反映。因此,只有教师有意设计的,同时能引起学生感应的,对教学效果有所影响的环境才是经过设计过的教学环境,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进行例题设计?一张地图、一块磁铁等在不同的教师手里就具有不同的教学功效,如有教师自上卫生课的第一天开始,就在黑板旁挂有一人体解剖图,表明重要骨骼肌肉的名称和部位,整个学期那幅图解都留在那里,不过教师从未提起它,最后期末测验,黑板上写了一道题:“列举人体各主要骨骼的名称和部位。”而黑板旁的挂图被教师取下了,全体学生异口同声提出抗议:“我们从没学过这个。”“这不是理由,”教师说,“那些知识在教室里出现好几个月了。”学生们勉强回答了以后,教师便把试卷收集起来撕得粉碎,并告诫学生:“永远记住,学习不是学人家告诉你的东西!”
其次,设计什么?设计虽然趋近于艺术,但设计不可控的、不确定的环境,并非轻而易举的事。因此,必须抓住其灵魂。教学环境的灵魂是什么?如果说其呈现方式更多的是物质形态,那么其深层的应是精神领域的。一种自由开放的氛围是构筑教学环境的灵魂。
自由、开放的氛围是培养丰富人性或使原本丰富的人性不致丧失的前提。我们一再强调教育中师生的交往,但事实上,这种交往若不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依然无法视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交往,而这种平等必须是主体间开放的且给予学生以自由空间的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处于不同的地位,教师主导着教学过程,这是一种事实上的不平等,而要使得在彼此的交往中消除这种不平等而带来的影响,必须借助各种外在条件,教学环境便是其中之一,它可以使气氛变得轻松,特别是“场依存性”者易受环境的感染,而经常忘却自己的角色,从而以一个“本真”的“我”面对他人(教师或其它学生)。
最后也是最值得关注的便是怎样设计?设计的本质在于决策、问题求解和创造。设计活动具有科学的、艺术的和技术的多重性质,因此在教学环境设计时应具有个性,富于弹性。
“具有个性”,应是教学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教学主体及其对象的不同,教学环境应有所变化,如位置的排列、教室环境布置等等。目前的中小学,都是固定座位,除了因考虑视力或人际交往方面的因素而作的每两周调一次座位(组与组的位移)外,未见有为了上不同的课而出现大规模的位置调整,教室环境布置也是一年四季都是如此,且游离于教学之外,谈不上设计,故本身构不成对学生产生影响,除了缺乏变异性外,其不同班级、年级之间几无差异。就拿班级而言,在17世纪,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时大概更多的是关注班级作为一种“大生产”组织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的价值,事实上,班级具有“内指向性”的生存目标,是其成员――学生――自身的奠基性学习的需要,在现代社会中,青少年学生的奠基性学习,尤其是“社会文化”的奠基性学习,不可能在个体独处的空间里完成,而是需要借助于群体生活的环境。③既然班级具内在指向性,其组织本身就具有个性,在教学环境设计中就应充分挖掘这一因素,同时不能忽视教师自身,教师是一个活生生的“环境”,他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个体,不能过分受教师角色的局限,而缺乏特色、风格。
“富于弹性”实是暗含着前已提及的“设计是一策略”的思想,或者也可把设计看作是一发现机制,所设计的环境更多的类似于陷阱,带有一定的诱惑性。如同走迷宫,把学生领入迷宫,至于如何走,就要看每一位学生了,利于学生的自由发挥,这便是有弹性的表现,并且通过此发现学生的某些学习方法、内容、性格等方面的特色。当然这里也离不开教师必要的点拨,这里的有弹性是教学环境设计不同于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设计的每一步骤都已安排好,是一种对教师而言确定的设计,而教学环境设计,是一种模糊的、泛化的,教师知道并明晰有这一环境存在,学生是否体验到、体验的程度如何、何时体验到等等都是不明晰的,且受到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或两者兼而有之的都不能确定和控制。
三、教学环境设计的方法
在上文“怎样设计”教学环境时已提及,但上文是从观念层面谈设计所秉承的思想:“个性”与“弹性”。在实践领域虽无法完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设计”,但借助以上思想,改善目前的教学环境,使设计能集感性与理性于一体,能关注活生生的人,从而使“设计”理念得以在实践中有所显现。
(一)室内物理环境设计
室内光线、温度、空气、声音、颜色等因素构成了室内物理环境,这些物理环境尽管是无形的,但却能深刻有力地影响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香港学者郑燕祥曾对教学环境中几种主要的物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及其理想的设计要求作过简要、系统的总结。⑥
事实上,在贫困山区,教舍大都破陋不堪,更不用说顾及其它装饰,因此其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因地区制宜,即在硬件建设上应合理、恰当、科学。
(二)班级心理环境设计
班级心理环境通常指一种氛围,即班风,除了形成正确的集体目标、集体舆论与规范、集体凝聚力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外,应注重动态的班级心理环境设计,主要方法有把握课堂的即时情境、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调整活动内容与策略等。
就课堂的即时情境而言,所谓即时情境,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偶发的一些短时存在情绪、情感状态,它是在教学内容、师生心境、精神体验、教学态度、师生交往及其它课堂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这种情景虽然短暂,但却往往能有效调节课堂气氛,影响师生的课堂表现。
就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而言,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的爱与期待,不仅可以激发起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度,有助于形成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可以达成师生在教学活动有的默契,形成课堂教学中独特的审美氛围,而这一切正是班级心理环境设计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适时调整活动内容与策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及活动过程中,各种因素都在随着活动的进行不断变化,教师要想在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中使课堂心理环境保持良好状态,应不断地从学生的情绪、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等方面捕捉各种反馈信息,这是教师必须练就的基本功。因此课堂中学生与教师都是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使学生在做作业时,教师也应随时捕捉信息,同时应准备好几套方案,以便适时调整。
(三)课堂座位编排方式的设计
合理设计和编排课堂座位,充分利用不同座位模式的特点适应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的变化,满足不同课程和不同教学活动的需要,是教学环境设计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不同的座位组合,形成不同的互动关系,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科目,灵活地加以编排甚至在此基础上,结合需要加以创新,如伞状空间、多元空间等。力求使座位编排与教学活动性质及参加人员这三者协调一致,使教学活动在相应的座位模式下获得最大效益,使学生在相应的座位模式下获得最大的自由空间(不仅有外在物理的也有内在心理的)。
(四)教学设施的设计
在实践中,设计精确合理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可大大提高教学的速度,节省教学时间,降低教学难度。例如,视听教学手段可以通过化快为慢、化动为静、化小为大等特殊技巧表现一般教学手段无法表现的事物和现象。另外,设计良好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兴趣及学习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从比较简单的教学标本、挂图乃至较为复杂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如何综合利用?特别是对于目前流行的多媒体教学,如何进行人―机配合、如何挖掘计算机的潜力等都需要教师进行合理设计,纯粹地利用多媒体缺乏情感交流不符合教育规律,一味地撇除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更是不合时宜的。当然在观念上也应把握好,手段并非越先进,教学效果就越好,而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选择,利用教学手段,目标不可本末倒置,将教学手段作为教学内容本身,或只重形式而轻内容,这更是万万要不得的。
环境影响人的发展,这是一个古老的教育命题,如果说,此处的环境未有任何倾向性的话,那么教学环境则是需要精心设计,意在向善的,其依赖于设计主体――教师的智慧和热情,我真诚地希望关于教育环境的研究能日益健全,尤其在实践领域,这种作为塑造和强化学生行为的重要力量――教育环境受到教育者的足够重视,从而能够真正花费心力用于设计中,并在设计过程及设计结果的展现中体验其间的快乐。
注释:
① Sheralyn S・Goldbeaker,Values teaching,National Edueation 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1976.
② Barry J・Fraser classroom Environment,Croom Helm Ltd,1986.
③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7月版,第278页.
④ Frederick G・knink,Designing Produ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Educational Fechnology Pub lications,Inc.1979.
环境设计教学范文2
一、现代教学发展的趋势
现代实践教学的发展存在多种不同因素,如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差异、地理位置的不同以及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都会影响教学发展。西方国家教学模式大都注重将实践带入教学,用事实来证明理论是否正确。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得到结果。我国教育虽然各大高校都在推行实践教学,尽管有所进步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学生在校期间也研习各类不同专业课程,但仍不能独自应对,究其原因是学生过分依赖教学模式,对待问题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能及时做出反应,这严重阻碍着现代教学发展。
二、分析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艺术设计教育历经了从早期工艺美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到今天大工业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课程设置从80年代引进三大构成,90年代计算机辅助设计到21世纪的多媒体设计,它们对教学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形成当前设计教育日趋完善的体系。但是这种模式缺乏培养独立自主思考创新型的人才的能力,课程设置上过于零散,教学目的性不够强。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和听———带给学生一种单向教学的感觉。目前大多数学生懒于动脑思考,对老师教授的知识照单全收,自主学习和探索精神被严重阻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低,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新和自身发展。学校的教学中教授知识过于简单,例如CAD,3DMAX和Photoshop等电脑操作软件,这些课程只是教会基本的操作技能,深层次的内容很难在课堂表现。重理论知识、轻视动手操作能力是我们设计教育的通病。没有一个好的教学设施设备,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艺术设计就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单向教育道路上。
三、如何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并制定2016年实践教学培养方案,根据培养方案要求,首先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中,主要以基础性实验课程为主,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为辅,学生刚接触环境设计专业,需要牢固的基础知识。第三学年和第四学年则主要是综合性和设计性课程为主。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技能、专业综合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发展与社会能力等各项实践能力。在教学上教师和学生要学会交流、表达和沟通;学生除了在学习上掌握必备的知识外,还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主动学习的精神。要切实将培养计划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在新形势下环境设计专业为更好地发展本学科,在改革中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认知能力。另外,要完善教学机制和体制,优质的教学条件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成果。按照学校“三三四四”实践育人体系,制定该专业教学培养计划。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选择有益的书目,设置一定的课时量,基础类课程如绘画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手绘表达能力。《素描》《设计素描》《色彩I/II》在专业画室进行,一年级共160课时;设计类课程如室内外设计表现技法,培养学生使用针管笔、马克笔、彩铅等工具进行设计构思的快速表现能力;综合性设计技能实践培养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接触各种设计课题,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知识。如环境设计拓展I、环境设计拓展II在第四学期第二阶段教学完成模拟性课程的设计,学生分成各个小组,并有1~2名教师指导该课程实践操作。学校设置毕业实习科目,让学生亲自参与设计及施工实践,增加社会经验,了解设计及施工单位对环境设计专业的能力要求,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为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实践教学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各高校更应该严格认真执行实践教学。切实贯彻执行该方案,让学生学有所成,具备在社会更好生存以及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所需的社交能力、应变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以及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并且能针对职业发展合理制定学习计划,能适应职业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乐.新形势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J].现代园艺,2014(8).
环境设计教学范文3
环境设计初步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的开端,对高年级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与从业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针对环境设计初步课程的设置,文章借鉴建筑学设计基础课程经验,提出问题并进行反思,结合环境设计专业学科特色和专业内涵,对环境设计初步课程展开论述,以期对环境设计专业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环境设计;设计初步;体验式;分组讨论
一、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背景
艺术专业教学改革在国外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20世纪初,以包豪斯为代表的设计教育体系在教学方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工作探讨形式、色彩、材料和质感,将构成主义的要素带进了基础训练,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地分析两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为工业设计教育奠定了基础。环境设计专业最初由室内设计专业演化而来,而室内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则是数十年的事。1977年,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高考;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室内设计随之步入发展正轨;1983年后,许多高校为适应社会需要设置了室内设计专业。根据教育部专业目录委员会制定的历年本专科专业目录,环境设计包括的内容很广泛,有室内装饰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建筑环境设计、城市规划等。环境艺术可分成室内环境艺术和城市环境艺术。“环境艺术设计”这一称谓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系(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将院系名称由“室内设计”改成“环境艺术设计”,但专业名称一直称为“艺术设计(环境设计)”,就是俗称的“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同时,工科类院校也设置艺术类专业,其中环境设计的基础课程至今还沿袭建筑学专业的发展模式,而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专业要求和学科的发展既区别于建筑学专业,也不同于传统美术专业,所以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改革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二、问题的提出与反思
目前大多数高校设置了环境设计专业,并且环境设计专业与院校特色专业相关(表1)。工科院校设立环境设计专业大多以土木建筑专业为特色,依托建筑学与土木为学科背景,环境设计专业最初也依照建筑学建制设置专业课程。而从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的专业背景也由建筑学、环艺、视觉传达、城市规划等专业构成。依托建筑学设置的环境设计专业有以下优势:宏观上体现了环境设计的学科定位,以建筑学为学科依托,环境设计专业被打造成更注重应用性的专业学科;中观上体现了教学的学科建设,环境设计专业学科建设以建筑学优秀的学科为支撑,其专业设置对环境设计的发展大有裨益;微观上体现了不同的学习方法,在建筑学特色专业的引领下,环境设计专业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述为基础,通过教师分析案例、讲述设计方法和学生做快题设计练习等程序安排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对环境的基础理论掌握得比较扎实,也在做实际项目的过程中锻炼了实践能力,理论和实践得到了较好的结合。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形成了一种成熟的发展模式,其毕业生拥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增强了就业核心竞争力。环境设计专业作为艺术设计的一个分支,明显具有艺术专业的一些特质,如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审美具有独特性、感性思维丰富等。环境设计专业与建筑学专业存在一些区别: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无论是心理素质还是专业能力都与工科学生具有很大差异,建筑学这类工科专业的学生更具有逻辑思维,而环境设计这类设计专业的学生多具备感性思维。建筑学作为工科专业与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要求具有很大不同之处。以环境设计专业方向为例,它一方面是理性的,必须适合工程设计的基础条件和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注重感性表达,审美、风格、形式都是社会艺术思潮的展现。而艺术设计创作有时候更加强调个体行为,强调主观认识与主观表达。
三、教学探索研究
针对环境设计专业性质与学生思维方式,笔者在环境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中尝试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体验式教学法环境设计基础课程着重引导并培养学生掌握设计师思维方式。所以,教师将实地考察、亲自体验优秀设计案例纳入环境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对即将进入环境设计行业的学生大有裨益。学生分组通过实地测绘,感受空间尺度,对设计要素进行初步了解,并在体验中认知常用景观植物。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在校园中选择基地测绘,认识非常熟悉的树木、台阶、座椅等,感受校园的空间构成与尺度感;其次带学生去西安的大雁塔广场、慈恩寺遗址公园等大型场地感受人文历史气息,让学生在认知最基本的设计要素的基础上感受深层次的设计主题式场地文化;最后学生分组交流沟通,选择尺度适中的小地块进行概念设计。教师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与创新意识。体验式教学不再局限于小空间的教室,而是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和学校,到大自然中感受尺度、氛围、景观并发现美和自我。
2.分组讨论教学法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由学生选择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对调研内容或者设计内容进行讨论,这样的集体学习方式比个体学习方式的学习效率更高,不同思想的交换可以使每位学生都得到更多的思想,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专业素质。在考察调研课程中,教师应根据调研内容如基地概况、气候、地形地貌、文化背景等给学生分配任务,让学生最后总结整理,形成调研报告。在设计内容中,小组成员分析基地现状优势与存在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前期的讨论研究,方案的前期分析研究部分也是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小组成员根据前期的研究结果提出基地存在的主要矛盾和不同的解决方法。这使学生了解到环境景观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再单一,环境设计是一门发现美、创造美的学科。
教师除了要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和分组教学法之外,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方法。环境设计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个相当成熟的体系,有很多好的方法和理论,是环境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的基础。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能收集相关的基本数据,如学生的艺术基础、艺术素质、智商、天资等。另外,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如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身心发展状况以及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的评价等,有助于教师及时获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
四、结语
在环境设计初步课程教学实践中,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应注意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输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除了传授课堂知识,还要进行体验教学与分组教学的设计,并具备极强的课堂掌控力,调动学生的专业积极性和好奇心。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体验优秀案例,并能对课堂分组讨论适时进行提纲挈领的总结,为学生进行高年级的专业课程学习乃至进入设计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岳邦瑞,段德罡.高等建筑教育.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的探索.高等建筑教育,2006(3).
环境设计教学范文4
时代变化的背景下,社会对于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呈现“多规格”“多样化”的特点,对其职业素质、职业技能水平有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现今社会对人才“高素质”“实用型”的要求,高校应立足当下,认清现状,创新教学形式。本文基于目前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供教学创新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
环境设计;教学;创新;改革
1前言
社会市场对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量随着时展逐年增长,与此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升。我国拥有1000多所开设了环境设计这一专业的高校,环境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现有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跟社会实际需求相差甚远,造成与社会脱节的情况,实践教育成了高校提升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瓶颈。所以,为了向社会输出高质量的设计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符合社会要求,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需要对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2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问题
2.1理论与实践不能相结合
环境设计是一门非常重视实践性的专业,为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需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实践部分。从实际情况分析,许多高校由于地域不同、经济情况、教学理念存在不同之处,导致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教育的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在理论教学跟实践教学脱节的情况下,只能纸上谈兵,片面地理解知识,造成实践能力差、就业困难、无法适应工作岗位。在实践学习跟毕业实习中,高校应注重对学生的跟踪指导,而不是对其不管不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改善教学的方式,将着重讲解理论而不重视实践的观念改正,增加关于专业的实践内容,在教育时,使理论跟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为社会传输真正的实践型专业人才。
2.2教师能力上的不足
目前环境专业师资中的青年教师大多从大学毕业就担任教学工作,在教学岗位上工作的时间少,在专业知识结构、教学经验、实践经验这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没有得到充分的职业技能方面的训练,培训时较少地参加设计实践,在教学压力大的情况下也较难开展科研工作。青年教师因教学经验不足导致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不能将理论跟实践相结合,侧重教材内容,仅讲解理论知识,较少地引导学生付诸实践活动,造成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不全面、知识体系的不完整、实践能力的缺失。一部分环境专业的专职教师长时间在学校任教,与社会实践脱节,教学观念落后,不能与时俱进地将行业内新的思想、知识及时地教授给学生。
2.3不合理的教学体系跟课程安排
在不同的学习时期,环境设计专业提供了设计课程、专业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这些环节,以期让学生们能够从中得到实践的机会,锻炼动手能力。但是教材内容理论性的内容多而实践性的内容较少,不同的课程之间得不到较好的融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如在专业实习时,教师带学生去材料市场认识材料,学生多数心不在焉、走马观花,导致记不清材料的名字,也不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就造成了教师单方面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情况,这样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不能满足学生对于实践学习的需求,在进行实习工作时,也很难适应工作需要。按照学习基础课程的规律,学生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进行大量的实践后才能够获得稳扎实打的专业基础[1]。因设计专业的课程门类较多,不能对症下药地根据学生特点安排课程,导致许多专业基础课缩水,不能保证课时内达到教学目的,在课程多且分散的情况下,学生容易感到极大的压力,偶有产生厌学心理,对专业技能训练非常不利。
3实现教学创新改革的途径
3.1教学应结合教学理论内容贴近实际项目
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在设计的创新能力跟创作表达能力,需学生在教师讲解流程和方法后,设计一个实践作业让学生完成方案的设计。这种传统的课堂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容转化为模拟实践。但在现实生活中,实施真正的工程项目时会有许多方面的阻碍,如:工程施工的技术、建筑材料、环境条件的限制,投资人的主观要求,气候影响以及不可抗力的因素等等。设计一个与实际工作没有密切关联的作业项目,虽说学生设计的方案花样百出,但是这些理想化的设计方案与现实生活脱节,此类作业不能让学生得到实在的技巧锻炼和能力拓展,还用去了许多精力和时间,毕业生们在进入社会的工作岗位时会发现,这些华而不实的设计方案并不能对实际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反而导致在工作上不能独立地完成设计项目。所以,要想将此类弊端消除,在教学时,需教导学生做课堂作业时联系实际的环境设计工程项目,避免闭门造车的情况,从实际出发[2]。教师可选择从校企合作的实际项目中找出合适的项目为学生设计真题,并对该项目做实例讲解,或可根据教程内容提前跟实习基地取得联系,让学生实地训练。当遇到有难度的工程项目时,教师应让学生分组开展创作,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对能力,还提升了学生团队精神。方案完成时教师应与企业工程人员一起细心点评方案,表扬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供解决方法,让学生在此类实践活动中巩固专业知识,满足其实践学习的要求。为让学生与教师在课外实践学习中取得良好的发展,高校应尽量与社会形象良好、管理严格的大企业合作,并且使学生摆正姿态,在校企合作的兼职过程中不应以经济创收为主,而是以参与实践工作内容为主,高校与企业必须订立有效的管理规范,让实习学生达到实践能力提升的教学要求。
3.2提高教师综合水平
只有在教师有效地执行教学任务跟贯彻教育理念时,才能使教学目标达成[2]。所以教师在教学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的综合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需加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让教师积极参加专业的培训,学习行业里新的知识、思想,使个人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拓展;支持教师参加实际的工程项目,通过实践内容结合教材内容作为实例的方式向学生传授自己的实践经历;教师在企业的学习中,应与社会实际情况保持同步,避免脱离实际、观念落后,分享实践经验让学生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在现今,我国高校中的青年教师因在教学岗位的实践不多,实践经验不足,课堂授课易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结合实际,为了避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环节与实践环节的部分脱节,应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目前,能够胜任理论教学又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并能够指导学生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成为了建设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师资队伍的新选择[3]。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应寻找有工程实践能力且具备建造师或室内设计师等行业资质的教师。吸收“双师型”教师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实际工程实践能力,对建设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实践动手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3.3完善教学体系,科学安排课程
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改革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使设计教育与实际接轨,适应社会需求。高校需科学地调整实践教学的体系,加大专业课程基础内容学习的比重,增加实践活动内容,减少与专业学习不相关的课程,将空余课时用于实践训练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置课程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地、科学地安排课程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4结语
在如今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环境专业设计专业的教学需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转换培养人才的思路,更新实践教学理念,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完善教学体系,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创设实践环境,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提高社会竞争力,适应工作岗位。
作者:周媛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参考文献
[1]武东风.提高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应用能力[J].现代装饰(理论),2015(9):266.
环境设计教学范文5
关键词 环境设计 启发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 趣味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Method Reform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Major
ZHANG Wenwen
(Huashang Colleg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Business Studies, Guangzhou, Guangdong 511300)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modern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environmental design major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have appeared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n the light of these problems,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his own teaching experience, put forward the heuristic teaching experience type teaching interest type teaching method is introduced into environmental design ideas of the classroom.
Key words environment design; heuristic teaching; experience teaching; interest teaching
环境设计是国内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包括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园林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主干课程,涉及到社会科学、环境科学、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随着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设计在教育教学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不对接等。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将启发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趣味式教学法引入环境设计课堂的设想。
1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指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思想指导下,采用提问、讨论、联想、设疑等教学方法,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其独立思考的一种教学方法。将启发式教学法引入环境设计专业的授课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授课方式,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从对学生“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完成了从“施教者”到“引导者”角色的转化。笔者在启发学生方面做了以下尝试:在新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将抽象、晦涩的概念理论与具体化的事物发生关系,诱导学生去联想和思考。在《中西方建筑史》授课过程中,笔者把希腊三种柱式与人体比例结合起来讲授,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希腊人选择人体比例作为柱式尺度的标准,从而使学生了解了希腊柱式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在案例分析的教学环节,笔者设置问题,启发学生多维度的思考,锻炼学生把具体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景观课程中,笔者提问:“作为未来的景观设计师,如何解决环境恶化的问题”,引起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然后从生态角度分析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这一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借鉴生态设计,做出解决环境问题的低碳设计方案。在问题讨论环节,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学生之间互相启发,进行某种意义上的头脑风暴,为解决某些设计问题提出一系列创造性的设想。在彼此思想碰撞的火花中诞生的,大部分学生能设计出相对成熟、创意较好的方案。从教学结果来看,笔者的启发式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需要求出发,引入实际的或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场景、氛围,在学生的亲历体验过程中,生成知识与经验的教学方法。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体验式教学法能使他们迅速地掌握所学知识。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不少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对尺度概念模糊不清,对数字只是概念上的认识,对某一数值在实际空间中代表多少却一头雾水。像是有些同学忽视尺度、比例,将小空间按大空间的尺度来设计,10平方米的卧室设计100平方米的豪华总统套房。根据这些情况,笔者安排了实地调研、实地考察、实地测绘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熟悉尺度的概念。特别是在《人体工程学》授课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带着尺子测量人体各部分的基本尺寸及肢体活动的尺寸,然后测量教室中桌椅、过道、讲台等尺寸,通过个体的体验,让学生对书本上的人机工程学的数值有一个明晰的记忆与理解。在《展示设计》的练习中,笔者让学生采用制作纸质模型的方式,同比例缩放某一展示空间,做出三维的立体效果,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人与设计直接对话,展示设计的空间、比例、尺度等直接融入到个人体验中,成为经验的一部分。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对于以形象思维见长的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体验式教学法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趣味式教学法
趣味式教学法是在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形式下出现的一种素质教育方法,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造力为目的,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一个枯燥的过程,而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趣味式教学法旨在“寓乐于教”,多见于幼儿、小学等儿童教育中。在90后大学生为主导的高校里,有趣的老师更受欢迎,学生们也更愿意听这些老师的课,对环境设计专业来说,适当地引入趣味式教学法是必要的。教师可以将所授课程的知识点与时下青少年关注的一些话题、身边的设计案例、漫画图片等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巧妙结合在一起进行讲授,这样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习的热情。笔者在《家居空间设计:设计为人》一章中,采用趣味式教学法,将大学生喜好的COSPLAY(角色扮演)形式引入课堂。首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家庭结构模式下的“业主”与“室内设计师”的角色。在预先设置的场景中,通过问答、观察的方式,使“设计师”了解“业主”的年龄、性格、喜好、收入、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等方面的信息,设计师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合事先准备好的原始图纸,做出草图,然后双方共同讨论,修改方案,设计出相对合理、且满足业主需求的最终方案。学生在角色扮演与后期讨论过程中,理解了“设计为人”的真正含义,并简单了解了家居空间设计的作业程序。这种COSPLAY的教学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很好地完成了这一章节的教学任务。
一个简单的教学活动中,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可能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场地等条件,把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在一起,使其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文中谈到的三种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趣味式教学法也不例外,需要配合其它传统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这样才能保证较高的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环境设计教学范文6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五法四性;开放性;优势及预期效果
目前各高校已经把实践教学改革作为教学开始之前最重要的任务,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离不开实践教学。“开放性”同样作为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法中最关键的,在实践教学中扮演着“垫脚石”的角色。此课题从“开放性”角度浅论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预期效果,对以后的实践教学提供一定有效的引导和帮助。
一、五法四性
(一)五法
在“五法四性”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法中五法以思、读、议、问和练五种方法为主线进行实践改革,思:通过思考树立分析;读:以读去了解去感知;议:以为主来合作探究;练:以问来巩固提高;问:锻炼实践能力,设疑解惑。将五种方法结合使用于实践教学改革路上,必定是良药之材。
(二)四性
“五法四性”中四性是实践教学最重要的突出点,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果必须综合突出“四性”的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先进性。开放性和先进性的结合是实践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内容中必须记集中体现的改革特点;实践性和职业性的结合是在实践教学的实践中必须突出的改革特点,四性都是以开放性为主展开实践教学改革的工作,在这个改革过程中开放性的重要性直接影响着后续的改革进行,开放性就有了“垫脚石”的作用。
二、开放性的重要性
(一)从学生角度分析开放性的重要性
依靠课堂和实验室结合起来的短暂时间实践是不能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学生才的,现实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中人才的需要了,让开放的教学方式来代替封闭的传统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与社会教学连接,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策咯等开放,促进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将课堂教学转向实践教学,让学生有基础去实践,把学生带进自然中,让他们真正的了解自然,真正拥有去改变存在问题和需要改变环境的期待,将环境装进他们的心中,为培养真正的职业性人才打好基础。
(二)从职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分析开放性的重要性
在现代化的社会建设中,开放性作为主流元素已经贯穿了众多行业,在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方式中,开放性以及逐步开始融入了,但是总体来说没有完全的融入。目前,职业性人才市场的需求标准已经将实践性人才作为录用的第一要求,企业、行业和社会都已将实践性职业人才作为人才评价的标准,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人才的需要,开放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势在必行,做好开放式的教学,满足人才的需要,让学生成为职业性人才为社会服务。
三、开放性在实践教学改革中的体现
实践是实践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环节,改革是否成功,就要看实践力度,开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有助于实践的进一步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改革所需的高校必须参照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聘请技术领域符合职业要求的教师,通过讨论等方式将改革的目的与方式系统的总结并分析。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是分析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教学内容中精选职业性人才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将其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企业及现代人才需要之间的联系,更好的了解职业性人才市场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职业性人才。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开放,其通过相互结合主要体现在学校与各界人才需求市场的交流中,将行业、企业和社会资源等引入学校,再将学校教育融入社会和人才需求市场,推进开放式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的进展。在开放式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企业和行业应该全力配合,将实践教学的宗旨做到实践中,参与到人才培养的队伍中,学校要严格要求学生,为企业和行业培养知识全面的职业性人才。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的开放不仅可以满足企业、行业和社会的要求,还可以满足学生学习的期望,提高学生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更为实践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打好了基础。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可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也实现了“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人才培养路线。
四、开放性在实践教学的优势及其预期效果
(一)优势
开放性的实践教学改革理念,可以促进教学与时代和社会紧密结合。开放性在实践教学领域的潜力是不能预知的,开放的教学内容和开放的教学策略使实践教学的基础更加巩固了,让学生拥有了更多学习和实践机会。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角度考虑,开放性对他们的帮助由课堂转向实践,开放性的课堂教会了他们知识,领略了知识的实践的功能,实践教会了他们更好的应用课堂知识,熟能生巧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是最好的方法了。只有做好课堂与实践的衔接,把开放性作为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才能逐步实现实践教学改革。
(二)预期效果
开放性在实践教学中的预期效果包括学生和人才需求两个方面。从学生角度讲,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可以让他们将实际情况与知识结合,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框架,有利于他们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与思考能力,培养自主性。从人才需求来讲,企业、行业和社会不仅需要知识渊博的人才,更需要实践能力较强的职业性人才,与学校展开开放性的合作不仅可以为自己培养具有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还可以缩短人才培养的时间,为企业、行业和社会节约了成本还提供了人才,为其竞争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优势。
五、总结
实践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各高校已经着手计划改革,“五法四性”的改革方案已经被许多高校采纳,实践教学的任务从计划开始落实,“开放性”作为“四性“之首,在教学改革中扮演的角色不容置疑,如何把时间与课堂真正的连接起来还需要学校与企业、行业和社会之间沟通协调,把“开放性”这颗“垫脚石”铺好。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不仅仅是要学好课堂,做好实践,更要把自己放到实践中去历练,构建一个知识与实践的框架,多加思考,把开放性的优势做到最好,为自己和社会培养更好的实践能力,从而体现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和优势,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作者:刘珣 王志伟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凤玲.突出教学过程的“四性”深化高职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4(14).
[2]翟晓男.高校环境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D].沈阳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