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思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室内设计思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室内设计思维

室内设计思维范文1

一、学习民族文化,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在世界文化的发展中,回归传统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文化现象,艺术设计的发展也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根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我国著名的民艺学家张道一先生说过“作为一个中国人,既要为我国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而自豪,又必须努力学习以承继这个优秀的传统,不能让它在我们手中中断。”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中的造型、色彩、符号等都是我们设计取之不尽的源泉。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并不是一“承”不变的,如果这样只会是仿古与复古。创造性思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更需要借鉴传统元素,创造出新的元素。我们主张应该结合时代的需要,继承传统,超越传统,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才能使设计作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例如著名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就注重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民居”和“园林”的设计语言,使中国的地方风格与国际化语汇交融,开创了现代建筑与民族文化结合的典范。在北京中国银行的建筑与室内环境设计中,贝聿铭先生又在四季厅的大空间中融入了北京四合院的神韵,并与庭园绿化设计有机结合,使其空间设计中的文化性受到了很高的评价。

因此,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对于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多结合传统艺术讲授新的见解,如在室内设计教学中要研究本国的传统建筑与室内装饰文化元素,从传统文化的精神上去领会,不是仅仅停留在一些皮毛的模仿和照抄照搬上,而要利用和吸取传统艺术精髓进行再创造,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提炼、重构,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拓展学科领域,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丰富的知识积淀

室内设计是一个创作空间非常广的学科,对于创新设计来说,要求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知识结构十分重要。室内设计其专业性知识建构不仅是本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还应该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融合。设计师需要了解文学、戏剧、音乐等艺术形式,需要对社会人文、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新动向的关注和把握,并加以联贯和运用,利用室内设计和相关学科的这种关系进行创造和思考,可以为设计师提供不同的语言和载体来表现不同的思想主题,丰富而厚重的知识积淀,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例如室内设计的风格和流派往往是和建筑以至家具的风格和流派紧密结合,有时也以相应时期的绘画、造型艺术,甚至文学、音乐等的风格和流派为其渊源和相互影响。建筑和室内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一词及其含义,最早是起用于西班牙的文学著作中,而“风格派”则是具有鲜明特色荷兰造型艺术的一个流派。可见,建筑室内艺术除了具有与物质材料、工程技术紧密联系的特征之外,也还和文学、音乐以及绘画、雕塑等门类艺术之间相互沟通。

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建立和优化专业性知识结构,鼓励学生重视关联学科的学习,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而这种综合素质不仅仅包括设计的技艺技巧,还包括学生的文化素质、艺术修养和科学知识,引导学生通过书籍、杂志、报刊、网络等多种渠道扩展视野,丰富自己的积淀,为日后灵感的迸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构建广阔的知识背景。

三、创新教学方法,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多样性和互动性,教学应该是探讨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灌输式、传授式的教学方法在室内设计专业是不适用的,教学活动中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观念,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开放型的教学方法和互动式课堂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以下是我们在教学中训练创造性思维方面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兴趣教学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在设计教学中,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有设计创新的自觉性,就不可能迸发出智慧和灵感的火花,兴趣的产生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动力。教师通过形象直观的幻灯片、虚拟动画、图片等,对优秀的室内设计作品进行赏析,带领学生实地参观样板间,与优秀设计师交流访谈,探讨优秀设计作品的设计思维形成的过程。通过可视形象的不断熏陶,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调动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运转。

(二)启发引导法

学生刚刚接触室内设计时,由于接触面窄,眼界不够开阔,缺乏设计经验,在方案构思初期常常陷入思维困惑,教师要及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学会变换观察角度来进行设计构思,使设计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辐射,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构思方法:把握“由内到外”和“由外到内”进行构思,化不利的制约条件为有利的构思契机;从设计对象的立体形态中运用“加”与“减”的方法展开体型上的构思;运用历史的、民族的、地方的建筑形态和文化特征,对设计对象进行“历史文脉”与“文化意境”方面的构思;利用设计艺术形式美的创作规律,从艺术构图规律和构成法则来展开构思,从而引出更多的设计构思。

在方案设计和设计发展阶段,当学生思维运转受阻和判断出现偏差的时候,需要教师依靠敏锐的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在设计观念创新、设计材料创新、设计结构创新,通过对建筑空间的功能性、装饰材料的环保性、施工工艺的可行性、经济成本的适宜性,空间造型的新颖性等方面分析,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启发学生多元的创造性思维和灵感,使学生建立起创造的激情和信心,让创造性潜能得到发挥。

(三)激励教学法

“激励放飞思维”,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从教育心理学来说,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激励教学法更重视授课过程,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是对知识的思考,对更多“可能性”的想象。此方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到“多元”的可贵,“质疑”的必要和“可能性”的价值。

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信息量大,其思维潜能是巨大的,因为没有经验的框架,没有固有的风格,其想法往往出奇制胜,教师在设计课题训练过程中,要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突发奇想,大胆创意,教师不再扮演权威的角色,而只是组织者和思维激发者,把想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不可能”的构想,教师的武断评价,可能就会抑制、扼杀学生有价值的想法,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加以分析,将学生追求成就的过程视作一种成就给予肯定和鼓励,尊重不同寻常的想法,鼓励学生对设计课题提出尽可能多的构想,善于发现学生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迸发出来的每一个有价值的“信号”,适时激励,并给以正确的引导和推进,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得以延续、深化和发展。

(四)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群体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它是一种通过小型会议的组织形式,让所有参加者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想法或点子,并以此激发与会者创意及灵感,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它适合于解决需要大量的构思、创意的行业。

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充分运用学生群体的智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每个学生设计方案都上台演示、讲解,其他同学参与讨论,要求学生尽可能解放思想,无拘无束地思考问题并畅所欲言,不必顾虑自己的想法是否“离经叛道”或“荒唐可笑”。鼓励学生尽可能多而广地提出设想,以大量的设想来保证质量较高的设想的存在。学生的思维活力被激发,在自由、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展开联想,大家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获得更多的富有创意的见解,以及具有启发性的思路,学生中许多设计方案常常就是在这种热烈的讨论中走向成熟。一个人的思维总有局限性、片面性,集体讨论一方面集思广益,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讨论养成开放性思考的习惯。

四、注重设计实践,激发创造性思维潜能的发挥

室内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创造能力、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更加具体,更加生动在设计实践中应用出来。

室内设计思维范文2

关键词:仿生学;哲学思维;室内设计

仿生设计向室内设计延伸,主要是对室内的格局、色彩、材料、室内装饰品等要素模仿自然界生物体的某一形象特质,以自然界生物的发展规律和生态现象为依据而展开的室内设计活动。[1](P238~239)以达到适宜人类生活、美化生活空间,达到人居环境更优化、装饰材料更加环保的目的。比如,现代室内设计中经常加入一些植物、石头、花草、树木等自然元素,不但给室内空间增添生机活泼的气息,更会彰显视觉游动的愉悦感。使得人们随意栖身室内的某一位置都会感受到自然的错落之美,甚至催动自身生理机能的调节。视听美感与生理的兼而有之,充分诠释了室内设计引入仿生设计理念中的哲学思想。

一、仿生设计与“与人为善”

优雅的居家环境,重要的不是给别人看,而是希望通过仿生设计的理解来解释一种生活态度和习惯。随着历史的发展,环境创造了人类,而人类又不断地改造着环境,努力寻找和营造一个能与大自然深度融合,更适合人与环境和睦相处的空间。然而当下高科技与高节奏并重的社会生活,标志着人类开创了全新的社会文明,这使得建筑也随之飞速发展起来,并呈现出设计理念的国际范式化趋势。经由上述社会背景的干预,现代室内设计被推向了机械化,崇尚“机器”美。使得设计师把现代室内设计理解成为利用现代装饰材料、装饰空间的形式、比例、颜色、重组和构成的象征。这种“机械化”的设计行为不单单是设计学科发展呈低端化的根由所在,更是现代人追求更高心理需求的障碍。快节奏的社会生活,让每一个经过繁忙工作的人们回到家里,面临拥挤喧闹的街区和如同鸟笼般的单元房时,内心都充斥着矛盾。既想挣脱快节奏的工作所带来的压抑生活,又离不开繁杂的人工环境所带来的生活便利。人们逐渐向往自然,渴望住在天然绿色的环境当中,要求从“物的堆积”中解放出来。而此时人们需要的正是脱离于城市节奏,那么以自然元素作为架构的室内设计手段,真正贴合了“与人为善”的室内环境。孟子说:“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其原意是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现在,与人为善的语意拓展为以善意的行为对待他人,为他人着想,助他人之乐。室内设计引入仿生设计就体现了“与人为善”的哲学观。当大自然的元素引入室内设计领域,无论视感的强烈或是温和,都已经由自然而成相互的制约力做出了最佳的调配。只要尊重自然选择、元素应用得当,那么自然界渗透出的平和气质,也随之成为室内环境的主旋律。并且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接触更能促进人们自觉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创造人们向往自然,渴望天然绿色环境的居室。这样的室内环境可以抚平人内心的浮躁,更符合和贴近中国人的哲学理念,体现一种更强调细致、细节的主张,让每一个走进这个家的人都能自由呼吸。[2](P27)

二、仿生设计与“天人合一”

谈到人与自然的统一,随即就会想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似乎这样的话题已经在反复讨论中失去了原有的新鲜感,甚至被理解成肤浅的。然而消极探讨状态的产生不应该只是看到问题本身的局限性,作为探讨问题主体的人的认知局限也是不得不思考的矛盾面。室内仿生设计与中国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是相一致的,仿生所蕴涵的文化内涵追求的就是“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庄子•齐物论》早有论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古人把“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换句话说人要以自然为师。而室内设计的直接结果就是一个文明的服务本体的直接产物,是人为自己本身创造的“人工自然物”,它可以集中接收社会背景、哲学、美学和艺术思想,集中体现民俗文化内涵、社会和精神的内容。那么现代室内设计中,自然和谐之美的体现不能是单纯的装饰效果,从语词层面分析,“室内设计”明显区分于“室内装饰”。对于自然物形式或功用的偏重都属于背离了设计本意,设计本身是以设计师对所提取应用元素的深层理解为前提,通过判断设计成果的应用归属,进而展开设计行为对应用元素的多元化权衡。例如,人们对居室墙面的装饰有了新的追求,以往简单粉刷已经变成对美的追求和享受。所以在墙面设计上有了多种适应居者需求的仿生元素的装饰实践,中老年人的居室墙面设计成稳重大方仿古风格,青年人的居室设计成简洁、明快的现代风格,小孩的居室充满童趣、活泼的田园风格等。在设计思维中,人类的文明应该起到提升人与自然物关系层面的作用,使得人类加强对自然事物的掌控能力,从而更加紧密地贴合自然环境。这种室内与自然相结合、相一致的设计,就是哲学中的“中庸和谐”“天人合一”“宁静致远”。

三、仿生设计与简约主义

“少则得,多则惑”,这就是老子的简约主义的哲学思想的表达,六个字告诉了人们大道至简,悟在天成的大道理。其实我们认真地总结做事的成功经验,都蕴涵着复杂的事情要简单去做,简单的事情要重复去做,重复做的事情要用心去做,坚持下去就没有做不成的思想。这种哲学思想也在影响着现代室内设计走向。回顾室内设计的历史演进,“简约”贯穿整个室内设计的发展历程。简约主义的提出实际上是在20世纪80年代,但是简约主义并无关乎“简单”或是“减少”。对于这一设计观念的解读,应该是绝对的制衡功能与形式在不同应用层面的配比。但是由于多方理解的不同被解读成以功能为前提,设计形式要追随功能的设计思想。这种错误的理解观点强制了设计的本意,打破了设计活动对形式与内在功能的制衡,导致了相关的设计作品过于强调功能忽略形式,使得简约主义给世人留下了单调、呆板的负面印象。简约的设计应该是并重形式与功能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满足实际要求,并且扬弃掉不切实际的设计堆积。而这一设计理念正在沿着符合我国国情和民情需要的方向发展。在仿生设计向室内装饰延伸的时候,同样应该遵循“少则得,多则惑”的“简约”设计理念和风格。[3](P24)[4](P166)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还不平衡,一些地方还相对落后。在室内设计中,极简主义强调“经济设计”的设计模式和大众的概念是追求的目标。仿生设计延伸过程中注意室内装饰简约,是通过合理设计为人们提供合适的和愉快的生活环境。相反,奢华的设计风格不可取,不应提倡。从目前国情与个人的经济状况出发,室内设计风格的理念应该是“合理的花钱”,设计活动应该提倡使用经济、合理的设计理念为人们设计良好的生活环境。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所费多于所当费,或所得少于所可得,都是浪费”。在我看来,简约主义设计风格,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复杂方式和元素使用到室内设计中,尽量做到繁杂变得简单。所倡导的设计精致的细节,要基于“节约与经济”的原则,更多关注当下流行的时尚元素,并发展自己的独特的个性,以经济设计为主要发展方向,带给人们温暖和舒适的生活环境。简约主义在当今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针对室内设计赋予的各种意义,从语词层面上看起来似乎繁杂,却给予了设计活动更多层面的考虑。简约主义就是一种不断追求极致的设计理念,这符合人们现今快速的生活节奏与不断追求舒适、简单和高品质的生活的心理特征。现代人追求的是认真地工作、快乐地生活,所以室内设计要满足人们工作之余快乐生活的节奏,设计一个简单、纯净的生活空间来缓解工作中的压力,让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简约主义设计风格提倡的摒弃繁琐与复杂,在设计上努力追求简洁明了的设计理念正好符合人们的这一要求。相信随着信息和技术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以及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简约主义设计风格在我国室内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5](P154~155)

四、仿生设计与审美

黑格尔在著名的《美学》中指出:“美的要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内容借以出现意蕴和特性的东西。”黑格尔对内容与形式、形式美的作用作出了准确而精辟的论述。具体到室内设计,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实质就是用人们耳熟能详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谐观、生命观等美学观点在现实中的运用和体现。室内设计引入仿生设计其意义在于,利用审美规律创造新的、符合人们意愿的、保持生态形态的合理性的、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并反映其特征的新美学,其目的就是使室内装饰不仅要追求自然美,更要追求装饰的内容、形式与美的紧密结合。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人们要求从“物的堆积”中解放出来,要求室内设计更能体现美,无论是在形式感还是功能性的把握上,都应该追求完美的艺术境界。这种室内设计风格,以追求现代主义与节能环保理念为前提,创造空间本质的美。《老子》的哲学体系对“美”持有独到视角,老子认为美是一种需要自己去体会、去悟的内心感受,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任何事物不仅注重外在的美,更注重精神层面的美,这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境。而现代室内装饰引入仿生设计的理念,注重的恰恰是这种“情境”。我们追求室内设计的美,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面的、感官上直接享受的美,而更多的是追求内在的、满足感官需求与精神需求相一致的美。这种功能和形式相统一的设计,使室内设计的结果做到形式美、价值美、装饰美和时代美与人们对居室的预想、追求合拍、同步,这才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审美的完美体现。

〔参考文献〕

[1]罗明明.有关室内装饰设计的理论与实践[J].考试周刊,2009,(23).

[2]张志均.对当今商品住宅设计发展趋势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8,(9).

[3]徐刚.浅谈简约主义与简约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4).

[4]黎浩.简约主义———现代设计的风格倾向[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

室内设计思维范文3

关键词:室内设计;创新性;应用性;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057-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发展规模与水平,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优化发展对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形成创新驱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校学习内容与市场的需求存有较大差距。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在专业培养计划中仍沿用传统课程体系和课程形式。在教学中,“能力培养”基本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在考试模式上,不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判定。学生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仍然不具备起码的市场需求和专业素质,使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出现了社会需求与所学知识技能的相互脱节,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等状况。

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需要高等学校培养出在素质、能力、知识等诸多方面都适应工作需要的知识型、创兴型、应用型人才,然而,我国高等教育在这类人才培养上,还是有所缺失。因此,必须在室内设计专业教育中有针对性的施策,采用创新思维的教育模式,并建立有针对性的评价方式,培养时效人才,解决高职高专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易、就好业难的问题。创新性思维教育在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为学生提供了打破传统思想束缚,求异、求新思维的方式和方法,有利于学生以积极、灵活的心态面对新问题,应对新事物,这也正是室内设计这一时尚行业所必需具备的能力。

一、改革创新课程体系

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先夯实理论基础,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室内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就应该注重空间的创新与营造,在素描基础课程中就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法,可以设置多个空间课题,结合线描表现,面的围合等多种表现形式,训练学生对空间的创造力。在立体构成课程中,让学生着重从空间的形状、大小、材料、位置、方向等进行训练。结合多种不同的材质表现丰富的空间形式。可以通过一些专题训练,比如住宅空间的沙盘制作、展示空间的橱窗表现等,都可以通过材质、空间的变化来表现,使之与专业结合的更加紧密。

另外在后期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要加强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比如住宅空间设计、CAD、3DMAX、装饰材料与施工等课程,共同培养学生住宅空间设计的能力,这几门课程的老师要加强沟通,布置项目要一致,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在课程考核时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比如多门课程考核方案综合设计,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对评分标准进行细化。专题考试、选拔等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更强调复合能力(包括应用技能、实践能力、应用领域的革新能力等),磨练学生的临战心态,更强调自信心及开拓创业精神的训练。恰当的评价方式能够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新的教学思维方法也有利于提出更加客观的评价模式,形成有特色的实用性的教学风格。

二、强化实践性教学

在实践环节中,把真实课题引入到教学中。聘请知名设计公司等相关企业的专家教授,在专题设计课程和毕业设计课程中以企业委托的具体设计项目,来组织安排教学。使学生实际的深入到市场和施工现场,实际感受到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程序,尽快的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远比在课堂中讲授枯燥的理论知识效果要好的多,同时也缓解了校内实训室条件落后的问题。

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也要注重建立长期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学生能够直接得到设计师、一线工人师傅的指导传授,有机会面对客户,了解市场流行动向,求真务实,与企业共赢。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能够使学生活学活用,提高举一反三的应变力,适应企业更广阔的需求和市场瞬息万变的竞争局面。

三、注重开展第二课堂

课外的实践创新活动对于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专业老师引导学生参加全国的设计大赛,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等;成立艺术设计社团,举办文化艺术节,每门课程结束后挑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览,邀请知名专家进行专业讲座或参加外界举办的设计沙龙等活动,都可以使学生获得最新的设计资讯,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调动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科技创新的时代下,高校室内设计专业要体现出教学的创新性、实践性和可持续性,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出知识型、创新型、高级应用型综合人才。

室内设计思维范文4

论文关键词:室内设计 创造性思维 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室内设计是发展迅速的新兴学科。新一代设计师需要多方面的素质与知识结构,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创造性是设计活动的本质特征,在室内设计教学中以怎样的方式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对专业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

在信息科技普及的新时代背景下,室内设计成为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而又逐渐趋向大众化的专业。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快捷而多样,使得他们对学校专业教学知识的依赖性不断减少,同时传统课堂作为提供交流场所的功能也逐渐淡化;另外,面对国内市场的特点,多数从事室内设计的人员所掌握的是将客户的想法快速转化为图纸的能力,而并非推陈出新。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影响了在校学习的学生,使一些学生不重视设计的原创价值。因此,在信息泛滥和现实利益的驱使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但没有得到发挥,反而呈现萎缩状况。

当前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概括起来主要可以包括五方面内容,即专题讲座、课题调研、概念方案、设计深化、成果讲评。笔者将就整个教学课程的实际过程中不同阶段教师的指导内容和产生的问题,以及教学方法策略的调整总结如下。

一、专题讲座阶段

指导内容:学生在未进行具体设计之前,需要理论构架性较强的知识概念的铺垫。教师应精心准备与课题相关的内容,包括理论原理方法、设计技巧、实例分析等。

其中问题:由于理论课课时较短,教师往往无法对原理方法和设计技巧给予系统讲解,有的只进行概述或个别的案例介绍,而设计原理往往无法借助几幅图片和有限的案例就能表述清晰全面。学生对教师讲解内容消化少,可以从之后的修改草图中看出。

策略调整:讲座应不断贯穿在设计课程深入的各个阶段之中,进行有针对性而非泛泛的概述,通过阶段式增加理论知识的深度,使学生的设计实践与理论思维交替进行,从而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并提高运用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课程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拓展性阅读,以利于建构更全面的知识结构。

二、课题调研阶段

指导内容:教师根据课题要求提出对设计项目的整体环境、背景、功能等资料的收集和考察。

其中问题:学生的课题报告条理化不明确,往往是各种资料的堆积,或者并非根据现场调研的体验,只是通过书籍或网络已有的资料整理而成,忽略了自己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

策略调整: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设计项目安排具体而详细的调查要求,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调查内容,并通过亲身到市场中进行实际调研,提高市场分析和调查研究的基本能力。同时教师应当在课堂中给予思维方式的引导,比如,对调查研究资料进行分析与概括,抽取有效内容进行提炼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清晰概念;学会与同行切磋交流,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等,以便快速进入设计状态。

三、概念方案阶段

指导内容:学生做设计,首先拿出设计方案的构思,教师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修改设计方案。

其中问题:在此阶段学生往往是片段的灵感或者零碎的想法,有时会用书上的图片来说明自己的设计构思。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思维特点:有的学生有许多想法但不知该如何取舍;有的学生想法独特却难以表现;更多的学生则在这个阶段头脑空白,没有任何想法,很难将教师在理论课上所讲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设计行为。而教师直接在图纸上提供修改方案,很容易割断学生自己的思路,代替学生思考,造成学生的不解和茫然。

策略调整:以修改指导为主要方法的教学行为,始终处于思维向度的单边,并不利于学生建立自己的思考模式。开始的阶段学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对设计题目进行分析和理解,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教师的指点和必要的启发式引导。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双向交流应当是最为重要的,教师应当鼓励设计思路的多样性,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创造一个相互交换思想、激发灵感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将课余时间获取知识的渠道和内容带到课堂中进行交流与分享,通过头脑风暴等方式方法,使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拓宽设计思路,促使学生主动获得创意构思的源泉。

四、设计深化阶段

指导重心:在基本确立了概念方案之后,修改学生的设计草图,指导学生将设计概念、平面布局、立面及效果图表现、设计细部、材料使用等逐步完善、深化,直到最终完成。

其中问题:设计深化的草图指导过程是设计课程中花费时间最长、形式单一而又相对枯燥的教学阶段。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困难,比如,有的学生由于对课题兴趣的减弱而变得没有耐性,或者始终停留在某个阶段不能深入;有的对自己的设计思路产生怀疑,不断地改变方案,造成时间的浪费;有的学生在思路还不明确的情况下急于做表现图,等等。并且由于学生接受能力的个体差异,使设计的进度出现很大差距,很难进行统一的指导。

策略调整:还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不可能迅速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必须把设计任务分解为若干层次,有步骤地解决,必须使学生明白每一步思考的重点是什么。设计创作过程往往是比较个人化的,此时教师应当针对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找到共性与个性,并应及时介入作品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完善设计理念,学生对自己的设计一旦产生系统的理念之后,后续的深入细节的过程就会变得轻松而有意义。同时鼓励优秀学生将设计过程的构思及改动过程展示出来,以此激励其他学生将设计继续深入下去。

五、成果讲评阶段

指导内容:对学生已经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价并给出成绩。

其中问题:由于设计作业评价标准和尺度的不确定性,使得教师大多以最后的出图效果作为依据,忽视设计过程中学生的思路积累过程。设计课程的后期学生因赶作业急于交图,往往平日很用心做出的图却在最后出图阶段匆匆结束,使设计效果大打折扣。

策略调整:突破以前单一效果图的表达方式,以文本形式展现作业的全过程。教师应在课堂中组织模拟方案汇报场景,锻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使用设计层面的语言,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设计概念和设计手段。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排版、成果展现进行创造性的设计,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今后的设计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评定成绩应当适当参考平时的阶段草图成绩。

结语

创造力的培养是所有设计学科的共同特征,因此创意思维教学是室内设计教学的核心内容。面对新形势下的大学室内设计教育,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敏锐地发现各种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室内设计思维范文5

家具与陈设设计是建筑空间的再次规划和创造阶段,是室内设计的延续,是建筑空间为人类提供活动环境的重要过程,该过程使得空间不仅具备实用和观赏的功能,更有适应、创造、引领生存方式的意义。根据高等职业教育重技能、重实践的教育教学特点,不少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在新的教学改革中将原有的“家具设计”、“绿化设计”、“照明设计”等课程重组,开设了“家具与陈设”这门课程,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在室内设计过程中对室内空间合理装饰的能力。因此,在“家具与陈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传授的不是设计行为本身的技巧和规则,而是对设计思维的锻炼,使学生最终懂得如何运用思维工具进行室内家具与陈设配置设计。

设计思维是一种全面的设计方式,它不纯粹是新技术的开发,而是对流程、组织架构、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将用户带入某种体验,使其成为设计的一部分,通过提供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带来功能享受和精神慰藉。设计思维比设计技艺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设计思维始于人――从人的角度和位置,探寻渴望和需求,从中获得灵感并以此作为设计的切入点和起始点,寻求突破和创新。所以,如何运用设计思维之方法来进行家具与陈设设计成了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规律所做出的概括、间接与能动的反映。是认识的理性阶段,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以语言为物质外壳,只有借助于语言工具才能进行。基本的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室内空间家具与陈设设计的思维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家具与陈设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涵盖家具、绿化、灯具、布艺、配饰品(功能性配饰与装饰性配饰)等相关配置设计。这就必然导致在一个软装设计项目中,需要考量的因素很多,每一件物品或设备的配置都需要考虑相关的意义与合理性,或是满足功能需求,或是烘托环境气氛,或是强化室内整体设计理念……

家具与陈设设计的目的是更多地向人们展示一种氛围、一种生活方式,更多地体现主人独特的个性色彩,而非设计师的个人品味或最新的时尚潮流;设计过程中需要协调物与物、物与空间之间的关系,营造符合人的情感和功能需求的环境,并不是设计橱窗中展示的那些令人艳羡的精美物品本身。所以,设计思维的过程应该贯穿于从设计目标的给定直到空间交付消费者使用的整个过程。

对于室内空间家具与陈设设计而言,思维工具的运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于设计目标的拆分分析与归纳重组

在拿到设计项目以后,设计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根据设计目标对整个设计项目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做出适当的计划。概括地说就是要对设计目标进行仔细的分析,同时收集、调查、研究设计任务的背景资料,尽可能多地掌握各种客观因素对设计的有利或是不利的影响,进而再归纳重组,得出设计的系统化方案。如图1所示。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少学生存在设计项目目标不明确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接到任务起初,就没有对项目有一个整体的分析与归纳没有对项目进行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更谈不上整体规划设计。

2.运用思维工具需要将人的需求放在首位,从使用者的角度来感受、体会、洞察,以发现潜在的需求。

这里所谓的人的需求不是指强调功能或是以人为本的设计,而是一种全方位以人为初始目的和以人为根本的思维。设计思维依赖人的直觉能力、辨别发现的能力,构思具有功能性和情感意义的创意的能力,以及运用各种媒介而非文字或符号表达自己的能力。

在进行家具与陈设设计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人与身俱来对美的追求,另外还需探寻未被满足的需求,如自我满足的需求。王受之先生在其文献《现代设计史》中讲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选择室内陈设和装饰品来借以表达居室主人的文化内涵。一副字画、一张老照片、一件艺术品、价值上的珍宝亦或情感上的珍贵,都是使用者精神的归宿。

3.建立模型,在概念的产生、发展和测试过程中,不断自我否定。

当消费者习惯了在新技术,新造型寻找刺激的时候,家具与陈设设计也应该在空间中不断进行创新,发挥创意以吸引消费者。设计思维的模式允许不断地,反复实验,在拉锯式的发展过程中,发现新的创意、新的解决方法,意外收获也会不断出现,这便是创新、创造性的温床。当明确了目标以后,于是一路按部就班,往往找不到什么新奇的创意,难以突破性的抓住人心,让人为之心动。

4.让消费者体验,使其参与设计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提出,如果甲方要求的东西与自己的方案相去甚远怎么办?事实上,在真实项目中,也经常听到设计师们埋怨无法坚持自己的设计理念,被甲方的各种奇异想法打败,最终呈现不和谐的设计效果。

这对设计者的思维确实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设计人员应该鼓励消费者参与设计的过程,在消费者所谓“无理”、“可笑”、“不美”的建议和要求下,试着打破常规,通过聆听和沟通,升华“不合理”的要求,发现新的可行的解决办法,将共同的“拉锯”、“妥协”转化成能改善人们生活的服务。

5.小型设计团队成员共同制约方案

这是空间设计师是用思维工具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一个运作良好的家具与陈设设计团队应该有涉及空间、材料、市场采购等交叉领域的成员,使得我们不是单纯从技术或设计的层面来解决问题。分享流程,共享创意,共同探索和推进,使最终方案不断改进与实现。

设计涉及人文、技术、环境等多领域,在设计灵感的产生――想法的具体构思――方案实现过程中,三个内容不断地来回往复,往往很多问题到最后才解决。

设计思维的方法把“设计”的内容大大地扩张了,成了“大”设计。家具与陈设设计涉及物与物、物与空间的纵向关系,还涉及物与人、人与空间的动态平衡,因此,掌握设计思维的方法至关重要。

结论

室内设计思维范文6

关键词: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生态设计,发展趋势

引言建筑作为社会的物质产品,它具有能够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需求的双重作用。建筑及室内设计基本任务是合理的组织空间,运用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规则,寻求具体空间的内在的美学规律,创造人为的环境,改善人们工作生活条件。建筑及室内设计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有着广泛的内容和自身的规律。

1.合理运用建筑及室内设计诸因素

1.1 合理运用空间

使空间合理化,并给人以美的感受,这设计的基本任务。在设计中,空间的处理是主导的因素。室内设计的建筑艺术特征取决于房间的功能用途、空间构图、家具布置、设备安排以及陈设等等的精心处理。空间的形象概念不要拘泥于长期形成的审美观念,应该勇于探索在新时代新技术的发展下赋予空间新的形象,如赖特设计的哥根汉博物馆、赛尔特设计的马.德里米罗作品展览馆都采取了缓坡式的设计,空间变化丰富,打破了一般室内空间的处理手法,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当然,过分的不规则形体往往会使人感觉到不安,例如西班牙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安东尼•高迪设计的米拉公寓的手法,虽然独创新颖,但无论是外形、中庭,还是室内空间的装饰,都给人一种不安甚至恐惧的感觉。因此合理运用空间值得我们去认真探索和研究。

1.2 合理运用色彩

本身无冷暖之分,因给人的心里感觉不同而有冷暖的区别。我们的眼睛看到一种色彩时,每每发生一种联想,引入常见的冷暖色彩上去。因此在心理上便产生冷暖的感觉。色调主要分类为:暖色,冷色,中间色三种。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象征着:太阳、火焰。绿色、蓝色、黑色--为冷色,象征着:森林、大海、蓝天。灰色、紫色、白色--为中间色;冷色调的亮度越高--越偏暖,暖色调的亮度越高--越偏冷。建筑空间和室内空间的色彩直接影响人的情绪,科学的用色有利于工作,有助于健康。处理得当才能符合功能要求,取得美的效果。合理运用对比色或色调的搭配,能在建筑环境和室内环境中加强视觉的空间感,从而达到使视野扩大或缩小的作用。在设计中为了突出重点陈设,背景色调应处于从属地位。

1.3 合理运用光影

人类是融合于大自然之中的,把阳光直接引入室内,除了使人消除封闭感,而且还可使人直接享受大自然的恩惠。现代建筑及室内设计要善于利用自然采光为人类服务,这也是设计一个重要环节。自然采光利用得当能使整个空间充满生机活力而且还能起到划分功能空间改善有效空间的作用。随着照明灯具光效应的改善,人工照明已被广泛地利用起来,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如何根据实地自然采光条件和功能空间布局结构来合理安排不同类型灯具并使其达到和谐的视觉效果是我们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

1.4 合理运用材料

新材料的发展赋予了装饰丰富的物质基础,充分利用不同材料的质地特征进行合理搭配可以获得千变万化不同风格的艺术效果。但同时也要注意风格表现,使之既能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又能符合装饰艺术共性的规律,同时还要能满足功能上的需求。在材料选择上要不拘一格,打破原有固定模式去尝试运用新材料,大胆的实践创新。

2.贯彻生态设计思想

随着社会的日益繁荣,生态节能、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设计已经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从德国学者E海克尔于1886年首次提出“生态学”(Ecology)这一概念时起,迄今已经一个多世纪了。创造了高度物质文明和技术文明的现代人,又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系列富有现代特征的全球问题,并用这些问题筑成自身的困境-生态危机。因此,人类需要一种在开发自然,变革社会,推动文明的过程中经常反思,不断自我调控,使自己的行为不超越客观阈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文化-生态文化。

生态设计是上世纪 80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它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社会责任心的回归。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设计的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设计的对象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状态。它的核心有三点,第一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第二要减少有害物的排放;第三是要使被设计的对象能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在我们设计中贯彻生态设计思想可选用的基本技术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2.1 采用生态环保型装修材料

生态环保型装修材料正在逐步实现清洁生产和产品生态化,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及周围环境都不产生危害,从室内更新出的旧材料又比较容易自然降解及转换,并且可以作为再生资源加以利用,这是所有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因此装修材料的选用要首先考虑无毒气散发、无刺激性、无放射性和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材料。

2.2 诱导式建筑构造技术处理

通过诱导式建筑构造技术设计,把它的外在形式作为“部件”、“元素”融入室内设计,可以有效地利用自然通风、采光,提高室内的舒适度,满足室内的采光通风要求。通过科技手段,遵循美的法则,进行人工生态美的创造,这不仅为室内设计增加了新内容。而且也获得了良好的生态效果。

2.3 采用现代绿化技术

由于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清除甲醛、苯和空气中的细菌,形成健康的室内环境,具有生态美学方面的作用。因此扩大绿化,把绿化引进室内环境是室内生态设计的重要内容。目前发展起来的腐植土生成技术、防水处理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等都为室内绿化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室内绿化是多层次的,从技术上讲它可以建设在建筑的任何一层,也可以设在阳台和屋顶上。多层次的室内绿化,一方面补充了地面绿化的不足;另一方面,与建筑自然通风、采光的处理相结合,改善室内空间与自然的隔离状态,把自然生态延伸到室内环境。

2.4 节约常规能源技术

节约常规能源是室内生态化设计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现代科技研制出的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调光玻璃和保温墙体等新材料具有许多优越的性能,各种复合构造形式与室内设计结合,可以达到保温和采光的双重效果而大大节省能源。此外,节能型灯具和节水型部件等节能产品在室内设计中的充分运用,都能起到节约常规能源的效果。

2.5 与洁净能源技术结合

使用洁净能源既能保证使用能源的可持续性,又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最符合生态型的室内环境要求。目前,最有广泛使用前景的是太阳能利用技术,它主要是通过特定的构造和材料来利用太阳能,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太阳能设施经过精心的设计处理后,可以自然融入建筑物中,不会给室内设计带来麻烦。另外,最有发展前景的阳光温室技术、太阳能热水技术都已发展成熟,这使室内空间呈现出崭新的特点。

2.6 与现代高技术相结合

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和材料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高科技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将对采光、通风、温度和湿度等室内环境因素产生巨大的影响,有可能使室内环境设计出现一次新飞跃,为室内生态化设计提供可靠的保证。

3.中国建筑及室内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3.1人性深化这一主题。建筑的核心是人、环境和建筑,它的目标是全面提高人居环境品质,满足居住环境的健康性、自然性、环保性、亲和性和行动性,以保障人民健康,实现人文、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它的目的是一切从使用者出发,从人性出发,方便人的行为,满足人的需求。要从强化人与外界事物的联系,甚至从人的生活环境、人类社会、人的历史及未来着眼来研究,抓住设计的真正意义,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层次的需求,使使用者改善生活环境。

3.2 那个空间该是怎么样的,她就去怎么样演绎它。就像是一个导演或是演员,是什么样的角色就去怎么演。这世界是多元的,不能将固有的东西生搬硬套。一个空间要先把功能体现出来,再发挥创意,而这些创意,特别是空间方面,有地方特色是最吸引人的。比如说在广州做酒店,能做出岭南特色的感觉是相当不错的,这样别人才能更深切的体会广州风情,有到广州一游之感受。如果同样的岭南特色搬到北京等地方,与周边文化特色格格不入,就会弄巧成拙。另外,在对美追求的同时,还要考虑生态节能,环保等问题,这是作为一个设计师应当负责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