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资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资管理范文1
[中图分类号] F3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032-01
全镇辖区有8个村委会,101个小组的资金以全部使用单独账户设置电算化管理,8个村委会的资产以用台账的形式管理。农村集体“三资”即资金、资产、资源,是广大农民群众长期辛勤劳动积累的成果,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是关乎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问题。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监督,是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根本途径。但是现阶段,乡镇三资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采取措施将其解决。
1 乌东德镇三资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1 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足,领导重视性差
现阶段,乌东德镇三资管理制度建设虽然比较完善,但针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还不够细化,只是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和相关规定开展工作,工作内容不具体,不详细,在实施过程中操作性不规范、不合理,导致了村镇三资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足,使集体利益和村民利益受到严重危害。在个别村、组中有长时间不报帐,特别是小组上更是这样。很多村级、小组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以前老观念,认为乡镇代管他们钱是不对的,导致了管理制度不能很好的执行。此外,乡镇领导在三资这项工作方面认识不全面,重视程度不足,使得原本作为乡镇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得不到全面的实施和发挥,乡镇的其他繁杂工作,也对乡镇三资管理产生了不小的制约。
1.2 工作开展不到位
由于思想上认知存在偏差,有不少村干部认为只要将乡镇的集体资金管理好就行了,从而忽视了对资源的管理,还有不少干部认为资源管理难度大,复杂性高,不愿意下大力气去管理,索性不管,甚至一些新上任的村干部对对村集体以前的资金、资产和资源一概不管不问,造成了村集体三资问题被隐蔽起来,给埋下了隐患。
1.3 集体资产、资源对外出售、租赁和发包十分不规范
首先,一些村干部在土地、水资源、林地、房屋设备等集体资产资源对外出售或、租赁或者发包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民主监督乏力,民主公开力度不足,村干部一人独大现象十分明显;其次,在签订相关资产和资源出租、承包合同时,存在合同要素不健全,条款不清晰,权利义务不明确和其他法定程序不规范的现象;最后,一些村干部为了一己私利,将村集体的资产和资源低价出租给个人,出租期限被无限延长,并从中收取好处,严重损害了集体和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2 乌东德镇三资管理对策分析
2.1 加强思想教育,确保管理制度能够切实执行
一方面通过召开村级两委班子大会,明确村级负责人的责任,树立做好“三资”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采取宣传标语、短信等形式宣传“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群众对“三资”管理工作的认识,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能够得到全面的执行和实施。此外,还要做好管理指导,确保“三资”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为加强村级会计人员管理,组织全镇村级会计人员参加“三资”管理工作的培训,镇三资全体人员实行包村负责制,对村级会计人员进行指导。下村走访核实资产、资源实际存在状况,监督资产、资源的使用与管理。成立以乡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在具体工作上亲自抓、亲自问。乡镇还要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全镇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并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在全镇上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2 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民主监督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一方面加强组织协调。各级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切实加强对工作的检查指导。另一方面加强培育典型。镇、村、组、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实施分类指导,总结推广典型。三是加强案件查处。坚决防止和纠正贪污、挪用、侵占集体资金,擅自处置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等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其次,加强民主监督,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有效有序开展。“三资”的使用、维护、收益分配等需纳入民主监督范围、进行公开并接受常规审计和重点审计。
2.3 强化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
建立日常监督检查、考核评价等制度,镇纪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监督,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深入各村各组进行督查和重点抽查,农村集体资金、资产监督管理工作日益规范,逐步形成责权明晰、衔接配套、运转有效的村级民主监督机制。不断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做到重视举报抓小案,坚决查办大要案,坚决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确保农村三资廉洁、高效运行。并认真开展“三资”清查工作,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各种资产资源进行全面盘点、核实,登记造册,摸清资产资源状况,全面实现村级会计委托达到高效有序进行。为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立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乔兰芳,娜迪亚・巴图尔.关于古牧地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研报告[J].新疆农业科技. 2012(03)
三资管理范文2
一、统一思想,提高对“三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村级“三资”管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健全制度、操作规范、管理民主、群众满意”是加强“三资”管理的目的和要求。近几年,尽管我镇在加强村级“三资”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来看,仍存在集体资产被贪占、挪用、挥霍浪费、随意平调或无偿占用,财务管理不民主、不公开,集体资金不代管核算、集体资产、资源被低价承包、变卖、折股等问题,有的因此引发干群关系紧张,群众上访,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对此,各社区、村要高度重视,增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二、严格制度,加强对集体资金的管理力度。
(一)村集体资金收入管理制度。凡有集体收入(指经营、发包、租赁、投资、资产处置等收入,上级补助收入、补偿资金,社会捐赠资金,“一事一议”资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等)发生时,做到应收尽收,收款当日将资金全额上缴核算中心专户储存,严禁以个人名义私自设立账户,严禁坐收坐支。凡经群众举报,工作人员核实,发现村存在坐收坐支情况的,镇核算中心立即下发书面通知,限期三日之内上缴核算中心代管,三日之内不上缴的村由分管领导约谈村负责人,对仍不上缴的村报镇党委及镇纪委处理。如发现截留、挪用资金到达5000元,时间超过3个月的,移交上级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二)村集体资金备用金制度。村级库存资金实行备用金制度,600人以下的村控制在1000元,600人以上(含600人)的村2000元,由村报帐员管理,其他多余资金全部纳入核算中心专户储存,严禁村书记、主任管钱管帐。
(三)村集体资金支出管理制度。村集体支出资金来源只有一个,即提取的村级代管金。集体资金必须纳入核算中心管理,经审批后才能使用。否则视为个人行为,不予入帐。严禁任何人借用、挪用集体资金。因办理公用事业当月无力支付的,必须进行挂帐处理,否则下月不予认可,其单据作废,加盖作废章(如:招待费),核算中心扣留。村集体支出报帐严格按照程序执行:发生支出时索要发票或单据,需附明细说明的要有附件,经办人注明支出事由并签字;一次性支出1000元以下的单据由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共同审核签字(书记主任一人兼的另由副书记或副主任签字);村民理财小组审核加盖理财专用章;报帐员整理报帐支款,一次性支出在1000元—2000元以内的单据,除上述两人签字外,必须经社区书记、核算中心分管领导签字后报帐支款;一次性支出2000元以上,除上述4人签字外,再由镇长签字报销,经核算中心严格审核方可入帐。对工程支出、零工支出及占地补偿等支出由核算中心直接兑付领款人本人手中。
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对部分支出实行上限控制管理。
1、生产性支出的管理。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电网改造、道路维修及村内排水工程、村庄环境整治、自来水改造维修、办公场所建设及固定资产形成等项目实施实行审批制度。有上述项目发生时且支出超过2000元的,由村两委班子根据村实际情况经过村民议事会讨论通过后写出申请(注明项目名称、项目金额、资金来源、村两委及议事会成员意见等)与工程预算方案,经社区报镇长审批后方可实施。
2、非生产性支出的管理。
①招待费的管理。招待费实行每月上限制,600人以下的村500元,600人以上(含600人)的村800元,厉行勤俭节约,严禁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不得月月累计入帐。招待费用发生时必须索要有效发票,并附有菜单,且须注明用餐事由。
②办公电话的管理。每村每年报电话费1200元(即书记主任一人兼840元,否则书记480元,主任360元,会计360元),报销时间为年终决算前,严禁村干部用公费购买手机。
③差旅费的管理。严禁干部私事租车,因公务需要租车的,租车费单据要说明事由。每月租车费上限200元,包括汽油费、维修费。
④办公电费的管理。村有公共办公场所的用电费用实报实销,无公共办公场所的电费实行每月40元上限控制,超支自付。
⑤报刊费的管理。村级所用报刊均由镇政府统一订阅,除此之外,原则上不订阅其他报刊。
⑥村级零工管理。村用零工时,制作用工明细表,具体内容包括:出工日期、出工事由、工日、用工金额、记工人签字、出工人签字按手印。
⑦办公用品的管理。村办公用品主要指帐簿、凭证、信笺、表册等,由县农经局统一印制。
(四)加强村级债务管理。按照国家、省、市、县各级要求,积极化解村级债务,严格控制新增债务,严格不良债务的责任追究和考核机制。各村每年搞好预、决算,量入为出,避免出现脱离实际提出高指标、寅吃卯粮搞建设的现象。村集体无公共积累,确因发展公益事业须借贷款或赊欠的,由村两委事先提出申请,经社区报镇长审批后方可实施。申请必须注明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时间、在届内还清的原则,经审批的申请及借贷赊欠单据一并入帐,并将借贷资金存入镇核算中心账户,未经审批视为经办人个人行为,村集体不予认可。村级所有债权债务应进行挂帐处理,对村级往来帐上没有的事项一律不予认可,由经办人自行负责。
三、规范程序,完善集体资产、资源的管理制度。
1、资产、资源登记台帐制度。定期进行资产、资源清查,建立村集体资产、资源台帐,做到帐物相符,确保村级资产、资源的安全。
2、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出让经营审批管理制度。集体资产、资源实行承包、租赁、出让要实行公开协商和招标投标制度,在集体资产、资源实行承包、租赁、出让经营前要事先由村写出申请经社区报镇主要领导审批,司法所负责提供合同规范文本,并监督制定。经批准实施的正式合同留镇经管站备案。
四、搞好监督,增强“三资”管理的透明性。
(一)事前监督,民主理财。各村应充分发挥理财小组作用,做到重大事项先议,再报,后批;做到报帐核算时先理后报。
(二)事中监督,严格把关。每月20日至月底为村统一报帐时间,本月收支单据应全部为本月实际发生事项,出现以前单据,一律不予入帐,由经办人自行负责。
(三)事后监督,财务公开。报帐后,由镇核算中心在每月5日以前直接到村张榜公布财务收支,接受群众监督,并保存影像资料。
五、加强审计,严肃“三资”管理工作纪律。
(一)建立审计责任追究制度,镇“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组织第三方审计机构对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进行专项审计,其中工程量在50000元以上的和涉及群众上访举报的必须审计。对审计查出侵占、挪用、私分及挥霍浪费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等问题的,要依法或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构成违纪的,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对违犯资金管理制度的,凡村集体资金不代管核算、坐收坐支的,非生产性支出超出上限的,未按要求审核签字的,将追究村书记、主任责任,同时追究社区书记、核算中心主任、核算中心分管领导相关责任,视情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三)对违反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未经审批私自对外承包、租赁、出让经营或未签订合同的,查证属实的,镇党委、纪委将严格追究村负责人责任。
三资管理范文3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 三资 科学管理
一、“三资”管理的重要意义
规范村级的“三资”管理,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抓好“三资”清理和监管工作,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农村集体“三资”的清理和监管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素是?农村集体“三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当前我国进入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中央非常重视统筹城乡发展、支持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基础作用,目前农村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是农村“三资”问题,也是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多发领域。政府和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来推进农村财务管理方面,使农村财务管理向规范化发展。从目前我国农村状况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都有明显的增多,能够促进新农村和谐稳定的发展。
二、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现存在的问题
(一)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在组织架构上“三资”管理分工不够明确,对进行“三资”管理工作的开展非常的不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管理工作,有些地方的村领导对“三资”管理工作认识得不透彻,“三资”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在人员、职能划分、编制、事务办理等问题上的管理十分混乱,农村财务管理人员不专业,业务水平不高,财务管理人员组成的队伍建设能力比较弱,再加上农村的信息渠道很闭塞,信息化能力不强,水平参差不齐,主管单位重视的,能够运用会计电算化的专用软件,如果得不到重视的,条件就差一些了,使用手工记账,这样的办公条件缺乏统一的标准,没有统一的实施进度,对我国农村三资的管理十分不利,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缺乏完善的“三资”管理制度
目前有些地方对三资产权制度的建设不重视,在农村三资管理中,资产的产权归属不明确,三资产权的管理能力十分有限,有的地方农村税管机构,变更集体经济所属资产的过程中,收取一些交易费用,致使资产权属的主体非常犹豫,不情愿办理变更,不清晰的权属关系,严重阻碍了农村的三资产权管理,给农村集体经济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
(三)对“三资”管理监督不到位
在我国大部分农村都是分散的家庭经营,这样使得村民的民主管理意识和集体观念不强,非常的薄弱,大多数村民都为了忙于生计,对集体事业不关心,对于农村“三资”缺乏群众监督力。民主管理监督起不到作用只是简单的形式。村班子内部监督力不强,有些村干部为了个人的利益钻空子,遇事自己做决定,不开会、不讨论、不研究,班子成员起不到监督的作用。各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没有纳入有关部门的审计范围之内,审计等一些外部监督力严重缺乏。
三、解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的建议和方法
(一)建立健全的三资管理制度
在农村“三资”管理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审批程序要严格,具体管理过程中的制度有:民主公开管理制度、招标投标制度、登记台账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集体资产产权变更评估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年度检查制度、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股份合作产权改革制等。制定“三资”管理监督的审批程序,村级领导班子考核是要把“三资”管理的内容和要求纳入其中。当有“三资”管理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出现时,乡镇必须责令其负责人在有限的时间内马上改正,违法违纪的要追究责任,依法赔偿,避免造成“三资”管理的混乱,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用制度来规范行为,做到有章可循。
(二)培养专业的农村“三资”管理人才
目前我国的农村财务管理人员中,有财务总负责人,财务监督小组成员、报账员、会计等。要合理的分配三资管理工作,才能使三资管理更科学、更合理、更安全,对业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公开招聘来选拔优秀的管理人才,为农村的三资工作很好的服务,加强农村会计的专业培训,提升会计的专业水平。建立会计服务岗前培训,健全继续教育制度,凡是有人员要从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工作,必须经过农村集体经济财务专业的培训,农村集体经济会计、审计等业务培训,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得到全面、整体的提升,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三资干部管理队伍,?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财务管理队伍。
(三)推进“三资”网络化管理
推进多功能信息化管理网络体系,利用网络来开展农村“三资”财务核算,建立财务的电子账簿,设置专门的“三资”管理办公室,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进行全方面的处理。建立财务信息化监管网络,在规范财务信息化的基础上。财务报账员要定季度到“三资”中心做账,“三资”财务中心要在有限的时间及时的记账,及时的归档,并按期将账目装订成册,这样方便会计档案的查阅。为了符合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实行三资网络化管理手段,并建立网络监管平台,全面实行农村财务信息化管理,电算化记账,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现代化管理水平。
四、结语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推行,有助于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本文分析研究了我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在今后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是管理工作合理化、科学化、程序化,与农村自身发展需求相结合进行合理科学的管理,进一步确保我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有效力,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证,推动新农村经济建设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三资管理范文4
关键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对策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主要物质基础,近几年,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已部分被忽视,资产、资源家底不清,产权不明,处置不当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在一年一度的农村财务审计中发现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三资”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违规发包集体资产资源 个别村组干部在山林、土地、果园、房屋设施等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时,搞暗箱操作,不进行招投标,不开“两委”会,少数人说了算,即使开了会,又擅自变更集体决定,私自延长承包期。
1.2 承包合同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保证 实际工作中,存在不签订书面合同、口说为凭、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清、权利义务不明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的现象,导致承包合同难于兑现,集体利益得不到保障。
1.3 集体资金管理不规范 现在按规定虽然每年四次财务公开,但由于制度缺失,监督不力,公开不完全、不真实的情况还存在,农民无法了解本村的财务收支情况,集体资金支配情况,使得村级财务失去有效监管。
1.4 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 个别地方以其他费用支出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
1.5 少数村财会人员素质差、责任心不强
2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认识不高 一是少数村组干部普遍存在着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少,债务多,无资产可管;村集体财务实行“双代管”后,干部无机可乘等片面认识。二是少数基层干部认为村民自治 ,不宜多管。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对村集体“三资”管理不重视,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有些村干部不熟悉法规和财务,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不听财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也是引起“三资”管理不规范的重要原因。
2.2 对农村“三资”管理监督渠道不畅 一是监督部门监督乏力;二是群众监督乏力,分散的家庭承包经营,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现在农村大部分有知识有能力的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家的村民基本上是老少病残,他们对集体的事不爱关心过问,这给某些不廉洁的干部可乘之机;三是村内班子监督不力,有的村主要干部搞一言堂,大事不开会,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四是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乏力,有的村民主理财小组不懂财务知识,没有理财能力。
3 加强集体“三资”管理的建议
3.1 重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 加强 “三资”管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只有农民家庭经济的生产发展是不全面的,还必须有较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其次村民是村集体“三资”产权所有人,对三资管理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管理权正是新农村建设中“管理民主”内容的具体体现,加强“三资”管理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
3.2 理顺农村“三资”管理职责 要创建齐抓共管的格局,财政所、经管站是三资管理的业务主管部门,要明确他们的岗位和职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当好审计员、指导员、评估员。当好审计员就是要在政府的组织下,开展审计工作,重点审计村集体财务收支的合理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一事一议资金使用的合规性以及集体资产、资源出售、承包、转让的合法性。当好指导员、评估员就是要摸清村集体资产、资源底数,对准备出售、承包、转让资产、资源的村进行业务指导,帮助村集体规范承包合同,合理评估资产、资源价格,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让集体资产资源合法、有序流转。
三资管理范文5
[关键词]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 [文I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003-01
农村集体“三资”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关乎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问题,也是破解当前农村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深化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各乡(镇)要正视问题、理清思路,着力解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中薄弱环节,严格落实执行相关制度,扎实推进“三资”管理和村监会建设,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1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集体资产和资源管理存在账目不符的现象
部分村集体没有严格按照村务制度的规定建立完善的资产清查制度,对捐赠、对口支援项目和包村支农等形成资产没有进行科学的价值评估,形成了帐外资产,若干年后可能会对村集体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得村集体资产严重流失。还有一些村集体在建工程不能做到及时结账,虽然项目工程已经建设完工,但是因为没有支付资金。施工单位不能提供相应的发票和有效的决算以及审计材料,导致不能及时结账和转账。
1.2 村集体资金管理不规范
有的村集体对本村资金收支置之不理,没有将资金收入纳入到村账的意识,村集体内支出物品或者财务不开凭证或者凭证开具不规范,没有进行详细明确的记录。对于村集体的资金没有明确其不可侵犯性,村干部存在随意挪用村集体资金的现象,账目记录不准确,不能够真实反映出村集体资金使用和运行情况。农村集体“三资”监督力度不足,村集体资金收入和支出不能对外公开,有的村集体即便是进行了财务公开,也存在公开不彻底,不透明的现象,使得农民群众村集体的收支情况不甚了解。
1.3 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
目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机制建设不完善,缺少了监督机制和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就缺乏了依据和可信度,不能对管理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村镇资产管理逐渐呈现出无人管,无力管和无法管的混乱现象,严重影响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质量和效率。
2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发展对策分析
2.1 完善制度求规范
围绕上级精神和工作实际,对“三资”管理工作制度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出台新的财政支付及三资管理办法,除继续落实好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实行单一账户、集中核算、集中档案管理、统一财务审批制度之外,重点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管理工作,建立资产、资源清查登记制度,明确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管理等制度,并由镇纪委牵头,建立资产管理巡查员制度,负责对各村(街)的资产登记、入账、出租、处置等活动进行全程监督,形成靠制度管人、按规矩办事的工作局面。
2.2 统一思想认识
县组织、纪检、农经等部门领导及时进行沟通交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就近年来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现实影响,在尽快改变不良现状、规范农村“三资”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上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合力推动农村“三资”规范化管理工作。
2.3 加强村级财务公开
严格执行村级财务镇制,要求村级取得经营性收入、财政性收入、社会捐赠的收入及其他收入必须及时存入指定设立的帐户,不得坐支,更不得设账外账;村级集体列支的所有票据必须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后,并有相关会议记录,才能报账列支,特别是对征地补偿款、棚户区项目改造资金、一事一议等专项资金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并定期向群众公布管理、使用情况,不能巧立名目套取、挪用专项资金;各村将本级财务活动情况采取月记账、季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坚决杜绝半公开、假公开等现象。
2.4 加强监督检查
加强纪检监察、财政、民政、农经等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镇政府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在经管站设立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村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在镇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坚持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群众参与、确保稳定的原则,对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及债权债务等情况,逐条逐项进行了全面自查,做到了不留死角,不存盲区。此外,镇领导小组实行包村责任制,定期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督导检查,采取随机抽查、现场督导等方式,全面掌握进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整治活动扎实开展、不走过场。同时,建立村级重大事项事前报告审批和民主决策制度,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工程项目、“一事一议”工程项目,林地、荒山、荒坡、草地的发包、土地的征用、占用补偿等村级重大事项,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民主决策。镇纪委、财政等部门定期对“三资”的使用、维护、收益分配等进行常规审计和重点审计,确保了农村“三资”管理高效、有序运行。
2.5 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
制定我镇财务人员培训计划,以财务操作为重点,对村级财务报账、发票整理、发票审核、发票审批、发票监督、报账时间、收入款项规定等各个环节及程序统一进行多层次培训。努力提高村级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严格把好村级财务关,做到按章办事,规范村级财务收支。
参考文献
三资管理范文6
本次调查主要选取河北省石家庄市、保定市、邢台市、秦皇岛市的农户作为分析样本,调查对象涉及种植户、个体经营户、教师、村干部等不同类型的农户。
在被调查的农民中,男性404人,占到67.3%,女性196人,占32.7%。这些农民年龄层次不同,平均年龄为38.6岁,其中21~30岁和41~50岁的年龄居多。年龄构成能很好的反应各年龄段的调查情况。从被调查者文化程度分布情况可以看出,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初中学历比例最高为46%,其次是高中或中专学历占21%,小学和大专及以上分别为18%和14%,未上过学的仅占1%。
此次调查中,村干部接受问卷调查的有30位,其余570名全部为在村村民,他们对保证三资管理问题在本村是否落实,宣传是否到位,村干部是否切实得到了监督等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通过性别、年龄和学历的比对,结合河北省农村的具体情况,可以看出本问卷所涉及地区人口的差异较大,涉及面较广,因此反映的问题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
二、在前期准备阶段主要表现为宣传力度不足
农村集体“三资”即:农村集体资金是指村组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农村集体资产是指村组集体投资兴建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水利、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础公益设施以及农业资产、材料物资、债权等其它资产;农村集体资源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山岭、草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
前期宣传力度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村民对“三资”含义缺乏,村民参与“三资”管理热情度低,了解“三资”清理工作的结果的积极性不够。
在调查中,了解“三资”具体含义的占9%,“听说过,但不知道具体含义”的占38%,两项合计为47%。“不了解含义”的占大多数。
村民在“三资”清理工作中的参与程度的问题,在调查中参与过清理工作为95人,占16.1%。没有参与的为495人,占83.9%。村民参与其中的人数极低。
调查发现对是否了解本村“三资”清理结果的问题,填写问卷的有595人,但是“真正了解结果”仅占20.2%,“不了解”的占73.5%。做好这些工作,必须做好宣传,同时促进下一环工作的开展。否则,就会造成恶性循环。从而影响“三资”的管理工作。
三、后期管理阶段的现状及问题
(一)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够
参与调查的594人反映出本村会计是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占52%,而大专学历的只有53人,仅占9%。初中学历的占26%,小学和其他分别为5%、8%。
根据调查发现参与过专门,正规的会计培训占总人数的44%,会计没有专门,正规的培训,对“三资”管理的标准执行会产生影响。
(二)实行联网监管未得到完全落实
在问题“‘三资’管理是否实行联网监管”的583人中,选择“否”的为500人,占到了85.8%。对于制定联网监管,是“三资”管理的高效方式,但是现实中落实的少。
(三)资产产权不清大量存在
在回答是否存在资产产权不清的现象中,回答“是”的313人,占53.3%,回答“否”的为274人,占46.7%。可见,资产产权不清还是大量存在的。
(四)资产招标存在不公开现象
在回答资源在发包时是否签订完善的书面合同问题的584人中,回答“签订,但合同不完善”334人,占57.2%,回答“口头协议”的为90人,占15.4%,选择其他的为118人,占20.2%。对合同意识薄弱,制度约束少,没有形成完善的书面合同。
(五)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问题集体收入是否有专户管理的580人中,回答“有”的为165人,占28.4%,回答“没有”的为127人,占21.9%,回答“不清楚”的为288人,占49.7%。集体收入专户管理是基本的“三资”管理制度。但是贯彻的力度仍不是很高。在问题集体收入、资产和资源的收入是否能够按时入账的587人中,回答“是”的为161人,占27.4%,回答“否”的为73人,占12.4%,回答“不清楚”的为353人,占60.1%。
四、常期监督阶段的现状及问题
(一)监督活动开展不定期
在问题“‘三资’监管活动是否定期开展”的581人中,回答“定期”110人,占18.9%,回答“不定期”为175人,占30.1%,回答“不清楚”的占296人,占50.9%。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三资”的制度明显存在贯彻不到位。
(二)监管成员培训不足
问题“‘三资’监管成员是否具备一定财务知识”的回答。“三资”监管人员对财务知识的了解,是保障他们监管是否科学、有效的基础,一定的财务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问卷调查中发现,要求具有财务知识的仅占到29%。可以说这样的监管是盲目的,不科学的。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会计的学历,参与过的专业,正规培训,以及监管者所具备的财务知识等,直接反映出河北省参与“三资”管理的主体水平有待提高。
(三)村民参与监管热情高,行动少
在问题“您认为村集体的‘三资’需要管理”回答的599人中,选择“需要”的为553人,占到92.3%,选择“不需要”的仅为46人,占7.67%。村干部如果遵纪守法,尽职尽责,他们的希望和信任也许就可以得到很好落实,但如果村干部不是想象中的那样,“三资”得到民主,高效的管理将不容乐观。
五、主要政策建议
(一)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不定期培训相关人员
以乡镇为先导,以村为单位开展学习“三资”管理的活动,使“三资”有效管理的直接受益人――村民得到实惠。并不定期的对参与“三资”管理的村干部,村会计,乡镇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不定期考核相关业务知识,逐步提高其业务水平。
(二)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三资”网络管理体系
要投入与“三资”科学管理相应的资金,完备与“三资”管理相应的设备。全面建设区(县)、街道(镇)、村三级联网三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构建网络管理体系。进一步县――县联网,在市县联网构建完成的情况下,构建河北省统一的管理平台,形成完备的网络管理体系。
(三)完善制度,疏通监督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