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诗歌作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诗歌作品范文1
一、题目揭示内容。
诗歌的题目,包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诗歌的类型等诸多信息。它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基本内容。例如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题“秋思”,“秋” 点明季节,思表明情感,一种思念之情,我们立刻想到思什么,谁思谁,闺中思念丈夫呢?还是身处他乡的游子思念故园呢?结合颔联 “欲作家书意万重”应是写客居洛阳之人,因见秋之凋零摇落而触动了他孤寂情怀,引发了他对故乡亲人的无限情思。再如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标题“征人怨”,直接写出这是一首边塞诗,“征人”即征夫,戍边的士兵,“怨”点明怨情。
二 、题目表露神情。
有些题目想来也很有意味,即使不读诗,也可约略看到诗人的神情。如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题目“寻隐者不遇”,题目前后两个动作“寻”与“不遇”,含蓄至极,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再如上文的《征人怨》也是这样。
三、题目展示作者的写作思路。
如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题目“望月怀远”,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而“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首联写望月,而颔联、颈联、尾联则是写相思。
四、题目揭示感情基调
诗歌作品范文2
写下这个词汇:很心酸
说出这个称呼:很悲伤
这个词汇早被定性为弱势群体的一分子
这个称呼注定他们成为社会最底层的“杰出代表”
民工在词典里解释为用体力换取报酬的群体
在我的思维中民工是农民与工人的杂交产物
他们从事城市中体力超支报酬无期的工作
他们不像农民可以春播秋收
他们也不像工人可以享受八小时工作制
他们是市场经济下的私生子
我所见到的民工一脸憨厚
嘴里叼着廉价香烟
手指的伤口处缠着胶布
衣冠不整行色匆匆地行走
或者茫然伫立在陌生的街口
他们没有文凭、上岗证、资格证
他们只有唯一的本钱??力气
在这个词汇中,我不止一次看到受伤的指头、残缺的身体,失重的生命
在这个称呼里,我真切地品味出自卑、懦弱、疼痛、孤独、忧伤、绝望、无助这些带有悲剧色彩的形容词
在这个词汇中,永远充满悲伤的含义
在这个称呼里,血、汗、泪在里面交叉,重叠,化学反应出无助的产物
你为家却远离了家
孤独地漂泊在陌生而冷漠的城市
数不清的砂石、水泥、砖头和数不清的汗水、泪水、鲜血
为城市建起数不清温馨、明亮、宽敞的新居
却没有属于自己的一根火柴头大的蜗居
民工是一个代名词,
其中包括一滴鲜血、两串泪珠、三宿失眠、四天病痛、五句恐吓、六次打骂
他们更懂得咀嚼酸、痛、累以及风雨
他们是我这支拙笔下二十一世纪的“包身工”
他们尊重法律
可法律未必尊重他们
他们充满诚信
可诚信换回的总是陷阱
一声微弱的叹息
已深入骨髓
民工这个满是心酸的词汇
这更是带有悲伤的称呼
温总理为民工讨要工钱
这是熊德明之福气
这是民工之悲哀
这说明民工讨要工钱之难
现在仍在这个词汇中行走的人们
我认为是最伟大的人、最坚强的人、最执著的人
现在仍在这个称呼里站立的人们
我认为是最无奈的人、最被动的人、最可怜的人
我用笨拙的笔写下这首卑微的诗歌
瘦小的笔尖就像孤独的蜡烛
烛照白天的痛楚、夜晚的乡愁
民工,就是一个被人看不起的职业
民工,就像一株质朴的乡下植物
在这个年代,诚信与人格贬值
我们需要的是良知、良知还是良知
我们需要的是维护民工权利的正义之剑
再次写下民工这个词汇
我,热泪涔涔
再次说出民工这个称呼
我,苦多乐少的兄弟
深入人心的是那些无助绝望的眼神
每时每刻都在惊颤
我们关注他们
就是关注我们自己身上本应发光的部分
(山西省忻州市文笔镇沙畔学校初中部(020)班 文星 指导老师:杨丽峰
)
诗歌作品范文3
关键词:含蓄;课件制作;诗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06-11727-02
1 引言
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使音乐、绘画、摄影、动画等艺术形式得以加盟到语文课堂中来,中国古典诗歌欣赏课的面貌焕然一新。但一些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没有认识到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含蓄之美,过分依赖于多媒体,诗歌欣赏课成了影视欣赏课,读诗品诗成了听乐赏画,以致于背离了教学初衷,不能有效地达到引导学生欣赏诗歌这一目标。故教师制作中国古典诗歌欣赏课件这一行为本身就应是一次诗性的再创造,这是诗歌欣赏课件制作的基本原则。
2 含蓄的内涵与审美要求
含蓄是中国古典诗歌多样化的艺术风格中最重要的一种,也是很多古代诗人创作中一种艺术追求,同样是很多中国古典诗歌作品所具备的一种风格。晚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专设“含蓄”一品,云“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坡曾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清代的叶燮在他的《原诗》中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妙,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
综上所述,含蓄体现两个方面:表现手法的隐晦,借助于暗示、影射、对比、烘托、虚实显隐、象征、比喻等,将思想感情隐藏在意象的背后,“情在意中,意在言外”;表达内容的丰富,以最简约的篇幅表现尽可能深广的内涵,从有限中见无限,“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故诗人艾青说:“含蓄是一种饱满的蕴藏”。
正因如此,品味诗歌的含蓄之美,更讲求意会而非言传,需要审美主体运用自己的艺术联想和想象,把诗中的词藻还原为一个个生动的意象,要自己入于诗中,又要诗入于己心,进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这一个过程在诗歌欣赏中是一个极重要的环节,可以诱发、推动、导向,但绝不能省略包办。〔1〕
3 诗歌欣赏课件制作的诗性原则
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素材基本可以分为三类:影画、声音及文本。借助于丰富多彩的影画、声音素材,课件制作者们以生动鲜明优美动人的画面、细腻逼真的动画效果,配以音乐与朗诵恰到好处的渲染,营造了浓郁的审美氛围。极强的感觉冲击迅速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欲望,使他们顺利形成了超越于日常态度的审美态度,倾心于客体的审美心境和把审美心理结构集中于古典诗歌的审美注意。这些都是纯文体的课件所不能做到的。〔2〕
但心理学研究表明:较之文本,影画、声音所形成的刺激更强烈,使个体的注意力指向其上;影画、声音素材更为直观形象,较之文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一旦影画、声音素材滥用,整个课件画面与声音过多过满,就会挤占学生的想象、思维及回忆的空间。如果学生会对画面产生依赖性,以画代想、以画代忆、以画代思,学生主动的审美过程成了被动的观美过程;穿插于课件中的音乐、歌曲、朗诵已带有一定的感情指向、并具有比文本更强的渲染力,可能同化学生的感情认知,限制学生多样化的感情体悟与表达。这样,在课件的越俎代庖、大包大揽之下,含蓄变成了直白,丰富变成了单一,无限变成了有限,中国古典诗歌的含蓄之美被粗暴肢解、枯燥阐释、简单传达。故而,诗歌欣赏课件制作不是一次对原作进行再现的过程,更是一次制作者深入解读、重新创作的过程,不仅要尊重诗歌欣赏的客观规律,还要遵守诗歌创作的艺术规律,是一次诗性的创造过程。
4 课件素材加工的策略
诗歌欣赏课件制作的诗性创造原则具体表现在我们对课件素材的处理策略上。常见的制作过程是:收集大量与诗歌的意境相似或相合的素材,然后结合文本、加以动画效果直接呈现出来。事实上,含蓄是不能被直接呈现的。我们要对素材进行深加工。
例如,可以对画面进行诗性的选择与处理,这是一个将画面由实向虚转化的过程。“实”是指将诗歌中的某个意象以一个意义明确的完整画面同步呈现出来,正好展示那一刻情、景、意,一览无遗,别无二解;而虚是指画面是多义性的未完成的,它与意象发生时并不同步,是那之前或者是那之后,它只是一个暗示、一个审美活动的导火索。我们要谨慎地寻找合适的图片,这些图片对于学生的想象力起到“预热”而不是阻滞的作用。如“海上生明月”一诗,若借课件展示一轮明月从波涛中涌出的奇景,学生看后会惊叹:原来是这样;但若借课件展示的只是波生涛涌明月将出前的大海,就可以诱引学生在心中构想明月伴潮而升的万千姿态了。
对于不太适合的图片,利用photoshop、flash等图片处理软件,可以对图片进行处理。如将清晰的画面转变得模糊,将完整的画面变得残缺。这种模糊应当是一种诗意的朦胧,“在水一方”的“伊人”,用一个飘渺的背影来表达要比用清晰的正面形象来表达更耐人寻味;这种残缺也应是一种诗意的缺省,“应是绿肥红瘦”一诗,无须展现风狂雨骤、落红狼籍的全程,只须展示雨后一枝浓绿数点银珠。
配合画面的实虚转化,还要讲求声音的适时加盟,朗诵的伴随可以丰富画面的意蕴,音乐的插入巧妙地拨动心弦。但声音素材的品质需要好好把握,〈〈蒹葭〉〉课件若使用曾红极一时的电视连续剧插曲〈〈在水一方〉〉,听着歌星深情演唱“有位佳人,在水一方”,那很多学生不知不觉中都将〈〈蒹葭〉〉的主题局限在爱情里了。好的声音素材激起感情的“共鸣”,而不恰当的声音素材激起的是感情的“共明”,而在“共明”之中,不同个体的审美感受被抹去了千差万别,变成了标准答案。
文本素材的使用,重在启思而不答疑,妙在引发而不集中,画出起跑线但不画出终点。多个没有终点就是没有终点,有多个终点就会有多条诗歌欣赏的行进路线。万不能在文本中出现总结性、权威性的话语。最后学生放弃并遗忘了一切审美感受,记下了所谓的正确答案。
总之,对课件素材的进行处理的关键在于把意象最关键的过程留给学生,把最自我的感情体验留给学生,把最后的结论留给学生,留下空白,就是留下想象,留下独特的无限广阔的个性化审美空间。
参考文献:
[1]江海龙.闭上眼睛读诗[J].中学语文教学,2004(1):33.
诗歌作品范文4
“艺术歌曲”是对18世纪末19世纪初整个欧洲盛行的一类抒情性歌曲的统称,意大利艺术歌曲是受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音乐题材上主要是受诗歌的影响,其用词精炼、意义深刻、细致地表现人们丰富的内心情感。《被禁止的音乐》是19世纪一首优美的意大利近代艺术歌曲,是作曲家戈斯托尔多尼创作的音乐作品。因此本作品的创作风格既有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特点,又有浪漫主义和近代音乐创作风格的特征,并含有主观自由的因素。正如尚家骧所说的:“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大量的反映了思念、爱慕、离愁、哀怨、邂逅的喜悦、失恋的痛苦、典雅的风度、高尚的情操、纯洁的友谊、甜蜜的回忆、幸福的憧憬”。这首作品强调了作者的心境与感情表达,用细腻流畅的音乐曲调和丰富的情感描述了摆脱禁欲主义人群的一些喜怒哀乐,整首作品既流畅优美,又不失含蓄与庄重。
二、作品音乐风格特征
(一)旋律声部的流畅性
旋律作为构成歌曲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我们理解和体会作品当中音乐内涵的直接载体。这首歌曲的篇幅虽然较短,但它的艺术表现力却具有独立与完整的特征,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得到作曲家在旋律上倾注了很多心血。音程以级进为主,旋律优美流畅、感情真挚细腻,其中出现一些音程的大跳,也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情感。
该作品的音乐风格优美、明朗、刚毅。大调在表达光明与激动等音乐内容上有特别的效果。此曲从结构上看分三部分,其三部分都是大调,总的基调积极向上,但中间有转调,最后又不在原调结束,表示作者虽然抱有美好积极的意念,但又非常纠结,不断经历阻挠。引子结束后的第一部分是A大调、D7到主结束,第二部分中间转调到F大调,第三部分直接转调到D大调。乐曲一开始时就以大调为主干音,属音反复出现确立了大调的统领地位,并以大调的主、属音贯穿全曲。所以此曲的主调风格是大调。此外,为了情感表达的需要,作曲家巧妙地从A大调转至F大调最后结束于D大调,推动音乐的进展,从而进行音乐的色彩对比,生动的塑造了此曲的音乐形象,深刻的表达了歌曲的情感与内涵,有着极好的艺术效果。
(二)伴奏织体的简洁性
该作品运用了一种典型的音乐织体,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成。这种织体的优点在于,它强调的是两端的声部,即低声部和高声部这两个基本的旋律线条。与此同时该作品采用了大致与旋律及其节奏同步的的伴奏织体,突出的旋律、清晰的低音和丰富的和声是该作品的伴奏特点。作品节奏平稳,旋律线条以级进为主,起伏不大。表现出一种简洁朴素、自然流畅的特点,与后来的歌剧相比体积虽小,但仍然通过调性的变化体现出较复杂多变的心理,虽然也没有气势磅礴的音乐背景。但是,简洁却不单调,作品表现出的纯朴性使人们倍感亲切、乐于接受。
三、作品分析
作品的第一部分,歌词大意为:“每天夜晚在我的阳台下面,经常听到有人把爱情来歌唱”。歌曲以叙述的形式进行,并以一个大六度开始,这样为整首作品的旋律走向做了很好的铺垫。
作品的第二部分,歌词大意为:“可爱的青年不断重复歌唱,它十分强烈激动着我的心房,十分强烈激动着我的心房”。以叙述形式继续进行,连续十六分音符的插入使第二乐句的音乐线条开始激动起来。
作品的第三部分,歌词大意为:“啊!优美的旋律令人难忘,啊!多么甜蜜令人心花怒放”。通过歌词理解这一乐句是作者对音乐热爱和追求的情感表达,也是一个连贯的大乐句需要演唱者每一个音符和每一个咬字均气息连贯的进行。
作品的第四部分,歌词大意为:“但是我的母亲却十分烦恼沮丧,我很想知道她为何禁止我欣赏”?通过旋律上的变化音和歌词大意我们不难发现第四乐句在情感表达上出现了转折。作曲家在乐句中运用的几个变化音十分巧妙地渲染了作品的音乐色彩。
作品的第五部分,歌词大意为:“她不做声,我继续听着唱,那旋律使我的心激动跳荡”。该乐句除了保持音乐的连贯性外,还要注意几个连续的变化音,更好的把握音准。
作品的第六部分,歌词大意为:“我多愿亲吻你那秀丽的黑发深情的眼睛和那鲜红的双唇,我的女神,我愿为你牺牲”。该乐句是该作品整体音乐内容上的转折,首先旋律上从先前的A大调转至D大调,接着音乐情绪的叙述开始变化,作者抒发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憧憬以及对音乐的崇尚和热爱。
作品的第七部分,歌词大意为:“我美丽的姑娘我的情人,他每晚都在我的窗下彷徨,我凝神聆听,他孤独地歌唱”。作品继续抒发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以及音乐是对爱情更好的表达方式。这样的表现手法使音乐更加细腻流畅并富有感染力,使演唱者在情绪表达上拿捏更为准确,也使听众更加容易理解作品内涵。
作品的第八部分,也是作品的最后一个乐句。歌词大意为:“我多愿亲吻你那秀丽的黑发深情的眼睛和那鲜红的双唇……”。该乐句和第六乐句形成呼应,更好地深化了作品主题。结尾的旋律呈音阶形式上行,是全曲情绪最为亢奋和激动的一句。全曲旋律连贯流畅,整体音乐结构简洁明朗。这些都是典型古典艺术歌曲的表现形式,将使听众更好地品味该作品古典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
四、结语
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一直到今天,意大利歌剧和意大利艺术歌曲有了很大的发展,历史上和今天也出现了许许多多才华横溢的作曲家,因为有了他们极具才华的创作,才诞生了一部又一部的经典作品。每一个时期的作品都有其所特有的音乐风格和鲜明的主题内容及人文思想。《被禁止的音乐》这首意大利近代艺术歌曲,音程层层级进,旋律优美流畅,词曲高度吻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音乐特征才使得这首艺术歌曲具有了它独特的艺术生命力。
诗歌作品范文5
本人是个足球迷,想自己制作一个球赛解说,我从网上下载的视频都是有原声解说的,用其他音频软件消除人声后,视频声音会变得混杂不清。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完全消除原本的解说声音并保留现场的球迷声,然后再加进去自己的解说?我手边只有一台电脑和一部智能手机可用。(题号:20151702)
解题思路
因为解说员的原声和现场声音的频率比较接近,一般来说是很难完全消除干净的。不过可以先用消除人声的软件进行一些处理,声音变得混杂一点也没关系,再将自己单独录制的清晰的解说声音加进去即可。可以将自己的解说音量略调高些,将原有的消除人声后的现场声调低点,这样混合的效果应该也不错。 ・下载MKV格式解说视频
下面的方法,解决的则是如何把视频中的声音提取出来,以及如何加入自己的解说。我们要找到视频是包含“独立解说音轨+视频画面”的文件,然后借助MKVtoolnix和MKVExtractGUI2之类的软件,分离MKV视频里的音轨并进行替换。
解题方法
对于足球迷来说,哇哈体育上(/down/soccer)就有许多MKV格式的解说视频。包含欧冠、英超、西甲等热门赛事,以及巴萨、皇马、马竞、利物浦等俱乐部的精彩赛事解说,登录上述网站后按自己的需要进行搜索,然后选择其中五星体育提供的MKV解说视频即可,这里以“2015年8月25日亚冠柏太阳神vs广州恒大比赛”视频为例(图1)。
接着将需要编辑的视频下载到桌面保存备用,启动MKVExtractGUI2,然后将下载到的MKV文件导入“Input file”中,此时可以看到该视频文件是由Track1(视频画面)、Track2(解说文件,MP3格式)和Track3(字幕文件)三部分组成的,可以选中Track2,点击“Extract”将其提取到桌面(图2)。
确定解说音频文件后,现在就可以准备自己的音频文件进行替代了。自己解说的文件借助一些录音软件,或直接使用智能手机进行录制即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录制的时间要和视频文件的长度相同,否则合成到原视频后就容易出现影音不同步。按提示将自己录音文件保存为“1.mp3”放置在桌面备用。
运行MKVToolNix GUI,在输入框右击选择“导入文件”,导入上述下载到的MKV视频文件,接着点击“Add source file”,然后将自己的录音文件1.MP3导入,同时去除原来解说文件的勾选。最后单击“开始合成”,将添加自己解说文件的视频进行重新合成即可。 ・提取解说音频文件
诗歌作品范文6
其中,曾因1989年枪击事件拉开中国当代艺术序幕的女艺术家肖鲁也以作品《什么是女权?》参展。
很多年以后,当肖鲁站在自己举枪的背影前,一定会想起1989年除夕那个遥远的上午。
1989年2月5日,农历大年三十,辞旧迎新的好日子。北京冬日的阳光打亮了中国美术馆金黄的琉璃顶,广场上五条印有红色“不许掉头”标志,让这个中国现代艺术的首次大展以决不妥协的符号开始。
11点19分,黑衣长发的肖鲁,右手握枪举至齐肩,对准自己的装置艺术《对话》“砰——砰”两枪。这两枪,让周围孵蛋、卖鱼虾、扔的艺术家黯然失色,并直接导致了展览的中断。这两枪,也让肖鲁本人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自此她从艺术界消失,沉寂多年。
2006年11月,肖鲁的作品《对话》突然惊现嘉德秋拍中国当代艺术专场。这件被称为中国当代美术史上最有影响的、装置与行为相结合的作品,以231万的高价成交,成为首个超过百万成交价的中国当代装置艺术作品;2007年9月,美国纽约苏富比秋拍,行为照片《对话》以6.7万美元成交;2009年12月,泓盛秋拍会,肖鲁的行为照片《15枪……从1989到2003》以17万元成交;2010年6月,她的《》行为照片在上海泓盛 2010春拍会上拍到了10.92万。
肖鲁回归了么?其作品还在拍卖会上拍到了不俗的价格!
当我们向肖鲁本人问及此事时,这位人生阅历颇丰的艺术家只淡淡地说了一句,“我不太关注市场,不过能拍出去总归还是高兴的。”
1962年出生的肖鲁已经不再年轻,走过巅峰,也熬过低谷,她用生命去感受、体验、做艺术的心似乎从未改变。“我是一个活在自己状态里的人”,她说,“我做的作品,只要对得起我自己。我不害怕危险,更不害怕袒露自己。”
所以当你看到她穿着白色婚纱,从黑色的棺材中站起身来时,一种无法逃避的直率与坦诚扑面而来。
“请问你,肖鲁女士,你是否愿意嫁给自己为妻,忠于自己的想法,无论海枯石烂,无论沧海桑田,永远和自己在一起。你愿意吗?大声告诉我!”
“我愿意。”
肖鲁把婚戒分别戴在自己左右手的无名指上,她的声音并不大,却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她嘴角微抿的线条,携带着一个女人的坚定与倔强。
“我现在主要在做女性主义的一些题材,最近刚做完《秃头戈女》的联合展。”肖鲁说。
“操戈动武以代
歌舞升平”
3月3日下午,《秃头戈女》的开幕式上。忘不了三个女人在那一刻的默契——肖鲁、李心沫、蓝镜一同完成了剃发行为,及腰长发落了一地,换来三人脸上饱含油光的大笑。
肖鲁说:“《秃头戈女》策展人庸现,是在德国生活多年的华裔,两三年前她回国时,《非诚勿扰》的电视征婚节目正好风靡全国。当她听到‘宁可在宝马车上哭,也不肯坐在自行车上笑’的名言时,感到中国社会极度荒诞可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大学时曾出演过的一部尤里斯库的荒诞剧《秃头歌女》。而这次展览的名字‘秃头戈女’,实际是取此谐音,隐喻中国当下各种状态同时并存、荒诞而尴尬的生存现状。女性问题和弱势群体应该得到关注。”
《秃头戈女》联展在北京798艺术区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举行,策展人为德国华裔女艺术家庸现,而德国女权代表Christa Stolle、意大利女性主义艺术家兼策展人Sandra Miranda Pattin、纽约时报撰稿人Didi Kirsten Tatlow等嘉宾的到来,则让这场女性主义题材的展览颇具国际意味。
展厅里作品并不算多,主厅是肖鲁的作品《什么是女权?》,透露出沉闷的压制和尖锐的矛盾。这是由三根三米长的槽钢焊接而成的巨大人字结构,暗示着“女权即人权”。作品旁边放置着打开的册页“什么是女权”,观众可在上面留言,写下对于女权的理解。
肖鲁还特意为此次展览创作了《恶之花》。作品取材于一个巨大的千年香樟树根,树根形状奇特,盘根错节,像一朵奇异的花,又好似女性骨盆的形状。在树根中间部位,有一个深邃的开口,就像女性的阴门。
“女阴在父权文化里总是作为丑恶,隐蔽,禁忌而存在的,但它实际上不过是自然的神奇产物,我以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命名,是要将赞美之词献给这世界所谓的丑陋与邪恶。”她说。
“我们之所以要取《秃头戈女》之名,其实是以‘秃头’的形象暗示反叛,用‘戈女’之身份寓意斗士,而以‘戈’代‘歌’,就是要以操戈动武替代歌舞升平。”她顿了顿,缓缓地说,“操戈动武才是现阶段中国女人们急需的,不能平等对话的时候,就是该有所行动。女人自己都不做,还等什么时候呢?”
女权不只是讳莫如深的笑
如果说1989年创作装置作品《对话》时,肖鲁还停留在自我意识觉醒的阶段,那2003年的《15枪……从1989到2003》则是对这段懵懂历程的决绝表态,没有与往事干杯的浪漫情怀,只有悲壮与笃定,即使已无处告别。
2006年5月,在延安举办的一次名为“计划”的艺术研讨会上,肖鲁创作了装置行为作品《》,迈出了她在女性主义道路上坚实的一步。
十二个空瓶子和一个冷藏柜,她的行为是向与会者和参观者的男性征集,并将这些放在特定的温度下冷藏,在她每月排卵期间,将所捐献的与自己进行人工受孕。
在作品方案中,她写道:
“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
生命孕育: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卵子相遇。字为精。
情感孕育: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精神奇遇,字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