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位公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长江水位公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长江水位公告

长江水位公告范文1

关键词:邵伯湖航道;横向流速;流量;流速;管控

中图分类号:U6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2016)02-0063-03

京杭运河邵伯湖区段航道自邵伯船闸下游引航道出口至瓦窑铺,全长10.5公里,淮河入江水道穿湖而过,在梁家港处与运河航道汇合,后一路下行,分成六条归江河道:运盐河、金湾河、太平河、凤凰河、新河、壁虎河流入长江,水情异常复杂。每年汛期都在航道内产生很大的横向流速,历史上发生过多起沉船死人等重大恶性事故,是苏北运河中对船舶航行影响较大的航段,被称为“老虎口”“鬼见愁”航道。

当淮河出现较大洪水时,金湾闸、太平闸、万福闸相继开启泄洪,受上述三闸控制的归江行洪河道除运盐河外均处于泄洪状态,其中万福闸控制的凤凰河、新河、壁虎河为泄洪的主要通道,占邵伯湖下泄洪水总量的78.5%左右。因而在湖区航道中下段产生较大的横向流速,航经此段的船舶如经验或动力不足,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本文通过对该段航道历次工程整治情况分析,并与扬州水文局多次合作开展流速场测验的结果比较分析,结合横向流速分布的特点,提出具体汛期航行管控措施,以期更好地为船舶安全航行推荐航路。

1湖区航道历次工程整治

邵伯湖的历史地位主要是由淮河决定的,直至今天,虽然建设了二河闸经淮沭新河、苏北灌溉总渠、洪泽湖入海水道等通道,但邵伯湖入江水道一直是淮河洪水下泄的主要通道,其承担的分洪量仍在80%以上。因而对邵伯湖的整治工程大多始于兴修水利。

第一次工程。1954年淮河特大洪水,引发了邵伯湖建国后的第一次工程整治。1955、1956年先后两次组织凤凰河、六闸的切滩工程和白马湖格堤,其主要目的是扩大洪水下泄的过水断面,增加泄洪流量,同时也局部改善了航道通航条件。

第二次工程。1958年京杭运河扩建工程施工,从今汪家窑口西侧开一条新运河,直通今之六圩口。将汪家窑处河口开挖成┫三汊形,航道平面与湖水水流方向呈400交角(如图所示)。在汛期不可避免地产生横流。最初的设计方案有减缓邵伯湖横向流速,改善邵伯湖航行条件的措施,后因,仅对淤积土方进行了疏浚,而未能达到设计要求。

第三次工程。2004年壁虎河口段整治工程,作为京杭运河徐扬段续建二期工程的先导段,整治航道3.13公里。工程包括向东岸拓宽原有河道断面90m,新建直立式护岸1734米、斜坡式护岸1494米,开挖水上土方94万方,疏浚水下土方51万方。整治后,壁虎河口段的航道尺度超过二级航道标准,航道线型顺畅,通航水域开阔,岸坡稳定。由于航道过水断面增加了一倍,行洪通道拓宽近2倍,在每年汛期邵伯湖泄洪季节船舶的航行安全得到了改善。

2流速场测验方案与成果

在淮河入江水道行洪时,邵伯湖汪家窑段、梁家港段两处就成为大运河航运的危险点,特别是汪家窑段壁虎河入口处。2015年7月,我们与扬州水文局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多次组织开展了邵伯湖汪家窑段、梁家港段的流速场跟踪定点测验工作。

2.1测验准备

2.1.1断面设置

本次流速场测验分梁家港和汪家窑两个小组,同步进行测量。其中,梁家港段设3个断面,分别为L11-L12(梁家港北断面)、L21-L22(梁家港中断面)、L31-L32(梁家港南断面);汪家窑段设4个断面,分别为W01-W02(铁路桥北断面)、W11-W12(铁路桥南侧断面)、W21-W22(铁路桥南中断面)、W31-W32(汪家窑断面)。

2.1.2测验导航

本次测验,梁家港段采用Leica GNSS单机导航、汪家窑采用Trimble Juno SB系列高级手持GPS结合地物导航。

2.1.3测验船只

本次测验,采用的测量船只为小型铁质挂桨机渔船。

2.1.4 ADCP安装

测验前,测量人员对ADCP进行了测试和校准。

根据声学多普勒流量测验规范(SL337-2006)要求,将ADCP支架伸出船舷约1.5m左右,以避免测量船只铁磁性对AD? CP内置罗经影响,保证流向数据正确。

2.1.5测验时间选择

由于潮流在落极时较大,故选择在低潮前1h开始测验。

2.2测验成果

2.2.1水位

7月29日,邵伯湖水位代表站(六闸(三)站)水位观测成果见表1。

2.2.2流量

测验期间,邵伯湖各断面实测流量分别为:梁家港3300 m3/s,铁路桥北1450 m3/s,铁路桥南923 m3/s,汪家窑905 m3/s。

2.2.3流速

测验期间,各断面流速、最大流速分别为:梁家港北断面0.55 m/s、1.100 m/s;梁家港中断面0.64 m/s、1.267 m/s;梁家港南断面0.60 m/s、1.027 m/s;铁路桥北断面0.76 m/s、1.421 m/ s;铁路桥中断面0.84 m/s、1.393 m/s;铁路桥南断面0.84 m/s、1.334 m/s;汪家窑断面0.59 m/s、1.397 m/s。

需要说明的是,单单的流速数据与横向流毫无关系,真正的横向流是流速在垂直于航道中心线方向上的速度分量。以汪家窑的流速数据计算,其最大横向偏流为0.87m/s,本次测验实得最大横向偏流平均为0.60m/s左右。

2.2.3.1梁家港

梁家港北、中、南断面流速分布情况见图1(图中流速=长度*100)。从图中可知,在邵伯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处流速较小,大致呈漩涡状;其他部分流速正常。由于本次测验时总流量较小,金湾闸、太平闸未开闸泄洪,L31-L32断面右侧(东部)流向明显偏向主流方向,即向西南偏向京杭运河主航道方向。

2.2.3.2铁路桥

2.2.3.2.1铁路桥北断面

铁路桥北断面流速分布情况见图2(图中流速=长度*20)。从图中可知,西侧(京杭运河方向)为主流,流速矢量明显高于东侧(新河方向)。

2.2.3.2.2铁路桥南侧断面

铁路桥南断面流速分布情况见图3(图中流速=长度*20)。从图中可知,其主流偏向西侧,与京杭运河深槽相一致。

2.2.3.2.3铁路桥南中断面

铁路桥南中断面流速分布情况见图4(图中流速=长度* 20)。从图中可知,其主流偏向西侧,与京杭运河深槽相一致(与铁路桥南侧断面相似)。

2.2.3.3汪家窑断面

汪家窑断面是京杭运河最著名的险段,测验期间,其流速分布情况见图5(图中流速=长度*20)。从图中可知,其西侧流速较小,有倒流,存在漩涡,其分水较小(按以往测量资料估计,不超过50m3/s);其东侧为主流,2/3以上流矢线偏向东南方向,九成以上的流量进入壁虎河。

3测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邵伯湖流速场测量数据为此次测量的全部整编资料,包括断面、水位、流量和流速场摘录资料。其中,流速场摘录资料分梁家港、汪家窑两个工作表,表中的放大倍数选定后,可自动生成符合CAD批量画矢量图的坐标系列(点1-点2-点2-点1),经简单转换后,可生成连续的坐标点,从而完成流速矢量图的绘制。

由上述资料,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梁家港处,即邵伯湖入江水道进入京杭运河的起点,流量最大,而流速在本次测验中并不是最大,这与我们之前的观测数据和分析不谋而合。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①2013年实施的苏皖治淮切滩工程将梁家港入口扩大了近2倍,其过水断面(1200m)已远远超过下游铁路桥处(470-480m)和壁虎河处(275m)的断面;②梁家港处入口中心线与京杭运河行洪通道成300斜交,而我们布置的测验断面则与运河中心线基本垂直。③近几年,扬州市交通运输发展,本段入江水道上兴建了三座桥梁(扬溧高速公路桥、宁启复线2座),正在建设中的连淮扬镇高铁也从此处通过,水中增加了影响过水的大型桥墩12个,其阻水和壅水作用非常明显。

梁家港泄洪流量在3500m3/s时,其最大流速为1.267m/s,铁路桥处为1.421 m/s,壁虎河口处1.397 m/s。在铁路桥上下游200M范围内,流速取得最大,但因其流向与主航道方向一致,只会改变船舶航行速度和操纵性能,一般不会迫使船舶偏离航线。而壁虎河口因其与运河航道成300左右的斜角,泄洪时产生横向流速,极易将船舶吸入壁虎河口。

2006年壁虎河口段整治工程交工以后,近几年利用ADCP等技术对该处航道水文数据进行定期监测,其泄洪期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京杭运河与壁虎河的分流比,由工程前的23.7%变化为26.2%,增大2.5个百分点,其余几条归江通道分流略有减小;②壁虎河口附近航道轴线与水流的夹角由工程前的40°左右调整为32°,在同样流量时,横向流速有所减小。

4航行管控措施

该段航道的横向流速虽然有所减小,但流速减小的幅度还没有达到预计效果。当邵伯湖泄洪流量在5000m3/s左右时,横向流速在0.7-1.0m/s之间;当流量在6000-7000m3/s,其横向流速可达0.8-1.2m/s,对船舶的安全航行还是造成严重的安全影响。

根据历年邵伯湖泄洪期间水情特点和各类船舶的操纵性能,结合《邵伯湖航段汛期水上交通管制联动方案》和笔者多年航道管理的经验,现提出如下管控措施:

当三河闸开始开闸放流,汪家窑流速在0.7 m/s以下时,由施桥和邵伯船闸分别在上下游远方调度站发放“汛期邵伯湖安全航行须知”,必须由船长阅读后再签字确认,做好记录。通过湖区航道的船舶要开通通信设备,加强值守,保持AIS、甚高频、喇叭处于开启可用状态,船长、轮机长必须亲自上岗当班。

当汪家窑横向流速为0.7-1.0 m/s时,对通航安全构成轻微影响时,应在施桥船闸、邵伯船闸远方调度站公告,通知船舶经过邵伯湖航段时沿主航道,贴右岸航行。海事、航道部门应加大现场巡航频次,梁家港、汪家窑处横流标发光。

当汪家窑横向流达1.0 -1.8m/s,对通航安全构成一般影响时,应立即“航行通告”,设立邵伯湖航段水上交通管制区,参加管制人员24h值守,组织船舶按序沿右岸通过,禁止追越、齐头并进。并控制航速,避开回流,储备足够的马力用于险段通过。各管控点现场通知船舶根据流速情况,与前船保持足够安全距离,防止前船失控后,后船无法控制。上行船队通过汪家窑口门险段后,尽可能沿东岸航行,应主动避让下行船。组织大马力拖轮和打捞船进场待命。

当汪家窑横向流速达1.8 -2.2m/s,对通航安全构成较重影响时,管制区实行单向通行,夜间(18:00-6:00)禁止一切船舶盲目通过管制区。机动船沿右岸按指令顺序通过,重载船队至少配2艘大马力拖轮,空载船队至少配一艘大马力拖轮护航通过。

当汪家窑横向流速≥2.2m/s,对通航安全构成严重影响时,邵伯湖管制区实行断航,禁止一切船舶通过。凡装运电厂用煤、防汛重点物资或单船马力500匹以上的船舶(队),经领导小组同意后,可以通过该航段。为确保安全,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①天气条件和能见度良好。②上行船舶(队)每马力拖带(顶推)驳船载货量不超过1.2吨;下行船舶(队)拖带(顶推)驳船载货量每马力不超过2.5吨。③动力不足时,应加配护航拖轮。

划定长江、扬州城区、邵伯船闸上游和高邮控制点各类船舶停泊区,海事、船闸和航道部门按《联动方案》要求加强停泊区秩序管理。鼓励船舶上游段从宝应、高邮运东和盐邵船闸,下游长江来船从泰州、口岸、引江河和芒稻船闸绕行。

宁启铁路复线桥两桥中心距仅25米,通航孔处系航道深槽,流速较大,加之桥梁主桥墩在整治后位于整个行洪通道的中间部位,对舶舶的安全航行构成威胁,因而船舶在通过铁路桥时,应提前摆正船位,加大马力,紧贴西侧主桥墩航行,以策安全。

参考文献:

长江水位公告范文2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SWOT

一、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1],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K.J安德鲁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战略决策理论。该方法依据经济实体的发展目标,通过对研究对象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作出系统分析,从中判别出研究对象内部的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外部机遇(Opportunities)和挑战(Threats),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优行动战略,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资源和优势,利用机会,规避风险,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行SWOT分析,可以明确主、客观条件,更好地发挥优点,避开不利因素,抓住当前机遇,正确面对挑战。

SWOT分析步骤如下[2]:(1)分析目标对象的环境,列出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要素;(2)确定相互关联因素组合:S-O、W-O、S-T、W-T;(3)从要素组合中找出具体解决方案,择优采用。

在应用SWOT分析法制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经济战略决策时需把握以下原则:(1)把协调资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SWOT分析的核心;(2)把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相关理念作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3)把目标区域的实际情况作为SWOT分析的根本出发点;(4)对提出的战略决策要进行检验并持续不断地改进。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SWOT分析

如前所述,SWOT分析是将目标对象的内外部环境、资源及战略能力分析进行总结,从中找出关键性因素,系统地确认行业内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等四个方面的因素。现从SWOT理论的四个角度,就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经济展开分析。

(一)优势(S)分析

1.区位优势。鄱阳湖经济区位于沿长江经济带和沿京九经济带的交汇点,是连接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毗邻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该区域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在中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2.具有良好的生态资源环境。鄱阳湖是长江的重要调节器,年均入江水量达1 450亿立方米,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水质长年保持在Ⅲ类以上,鄱阳湖水量、水质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到鄱阳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鄱阳湖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拥有丰富的鱼类、鸟类等物种资源,是全球95%以上的越冬白鹤栖息地,在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是中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在中国乃至全球生态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鄱阳湖地区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区域良好的发展为生态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江西省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省近50%的人口,创造了60%以上的经济总量,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江西省对鄱阳湖地区的开发治理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先后实施了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昌九工业走廊建设、九江沿江开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该区域生态农业发展势头良好,有机食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新型工业初具规模,初步建立了以汽车、航空及精密仪器制造、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加工、中成药和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产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等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初步形成了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构建了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体系;旅游业发展较快,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较为完善。

(二)劣势(W)分析

1.环境污染问题。鄱阳湖地区人民的资源忧患意识薄弱,少数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国家产业政策与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未建设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对工艺落后、污染严重、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生产能力没有及时处理;在农业生产上,还停留在原始的粗放型经济阶段,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使得大量有机物随水土流失和地表径流进入鄱阳湖,污染水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网收集系统不健全,生活污染没有得到有效防治。这些都造成部分地区无富余环境容量,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

2.生态破坏问题。鄱阳湖湿地资源被当做荒滩、荒地、荒水无度无序开发利用,使得湖区湿地资源萎缩,生态质量下降,湖泊生态系统日益脆弱。据调查,近二十多年来,湖区湿地一些较常见的水生、湿生、沼生植物至少减少了18种,更有一些已严重退化或消失。与此同时,土地植被退化,森林防护效益低下。随着人口的增长,森林资源的过度采伐和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毁林开垦、开矿、筑路,使鄱阳湖区森林资源持续下降,森林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林种结构不合理,用材林比重大,防护林比重小,单位面积蓄积量低。由于森林质量和林地资源流失,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的功能大大削弱,生态环境严重失衡。

3.区域竞争力问题。与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区域竞争力较弱,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不多,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力资源开发培养不足,产学研一体化作用难以发挥,生态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较为薄弱;重开发、轻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惯性依然较大,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政绩综合考评体系尚未建立,有利于促进资源整合、强化污染综合防治的宏观统筹机制仍然存在障碍。

(三)机遇(O)分析

同时,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也面临良好的机遇。

1.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国内外对可持续发展已形成广泛共识,保护生态环境是当代人类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资源节约的发展模式、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新的竞争优势;中国确立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战略思想和重大举措。

2.良好的政策环境。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深入推进,中部地区的发展条件逐渐改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所有这些,为鄱阳湖地区转变发展方式,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奠定了良好基础。

3.民众生态经济意识提高。当前民众的消费结构正在向生态型转变,对环境友好、循环经济型的需求日趋旺盛,其生态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这位鄱阳湖地区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支持。随着政府在生态意识培养的重视,民众对生态经济概念的接受以及觉悟度的提高,为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四)面临的挑战(T)分析

1.面临全球环境挑战。由于区域内外生态环境的持续变化和全球气候变暖,鄱阳湖水位变化异常,连续多年出现历史罕见低水位,鄱阳湖水体污染呈日益加重趋势,保护“一湖清水”的压力不断增大,直接威胁鄱阳湖的生态功能,同时,低水位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血吸虫滋生繁殖,威胁着湖区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

2.面临环境容量挑战。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区域建设对生态环境尚未产生明显影响,但未来一段时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能源资源需求将大幅增加,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艰巨,环境保护压力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高效利用资源、合理分配有限环境容量、实现区域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经济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3.发展生态经济资金不足,投融资渠道亟待拓宽。生态经济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性,发展生态经济的前期投入大,资金相对短缺将会制约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经济。现阶段,鄱阳湖地区正在发展环境友好新型工业体系,需要生态经济大项目、好项目作为支撑,资金需求量较大。同时,如何降低以资金需求大、回收期长为特点的生态经济项目的投资风险,也是开辟生态经济投融资渠道的重要挑战[4]。

三、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经济的战略建议

1.企业层面——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推进鄱阳湖地区企业开展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清洁生产审核和能源审计,构建企业内部的物质、能量循环体系,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使资源产出、资源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废物排放和环境管理等各项指标达到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的目标,努力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生态工业园区。加强科技的研发和推广,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要加强对节能、节水、链接、新材料和生态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的转化。降低能耗、水耗,实现废物资源化和效益最大化。用可再生资源替代自然资源,用高新技术解决新型环境污染问题以及采用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资源节约的整体技术水平。

2.产业层面——创建新型工业体系。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定位突出特色、严格准入、优化布局,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骨

干企业为依托,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节能减排降耗,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促进项目集聚、产业集群,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体系。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运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施传统产业信息化工程,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按照环境友好、集群发展的要求,重点在特种车船、装备制造、高精铜材、光伏产业等领域实现突破;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坚持全面提升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突出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航空、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二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低碳能源的开发和产业化,提高地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提高地热能、太阳能利用的经济效益;适当开发风能、生物能等其他清洁能源,缓解区内能源紧缺的严峻形势;淘汰高耗能落后装备,对拟建高耗能项目先行开展节能评估和审查,突出抓好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3.社会层面——构建循环型社会。加强生态意识教育,培育生态文化,着力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培育人们的生态文明自醒意识,倡导全社会的生态文明自觉行为,建立有利于生态文明的自律机制。发挥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公众对湿地、流域水资源水环境保护的认知水平,推进形成崇尚自然、善待万物、遵循自然规律的生态价值理念;倡导新型绿色、健康、环保、节约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氛围;培养公众生态经济意识,开展绿色政府、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医院、绿色饭店、绿色企业等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完善社会监督和信息公开机制,建立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案件举报系统,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制度,保障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强化人才支撑和就业服务。适应生态经济发展的需要,优化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结构,加快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加强职业院校和技能培训机构能力建设,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训模式,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各级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就业服务功能;引入专业人才,搭建信息平台,强化支撑体系;搭建高效完备的生态经济信息平台,在生态经济信息的搜集、宣传、建立信息库以及促进企业间交流方面发挥有效作用最终建立新型人才管理体制和机制,。

4.政府层面——加强导向,切实实施规划。政府应强化政策导向职能,通过产业政策、财税政策、投资政策以及政绩考核制度引导鄱阳湖地区生态经济的发展,形成生态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还有创新机制[6],为生态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提供服务保障,确保鄱阳湖地区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目标的顺利实施[7]。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办法,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激励湖区、老区农(渔、牧)民实施生态管理;加大中央财政对区域内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力度;加大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投入,重点安排区域内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建设;对资源综合利用、替代能源和清洁生产、节能节水、环境保护专用设备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品以及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按规定给予税收政策支持;对产生污染、大量消耗资源的项目征收相关费用或税收,达到防止过度使用的目的,减少系统内的物质投入,诱导生态经济的发展。加强金融政策支持。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按照政府引导、社会投入、市场运作模式,广泛利用项目进行融资,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投入。建立支持按照相关管理办法设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股权(产业)投资基金、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基金和行业性的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区域内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引进战略投资者,并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按规定程序和条件给予再贷款、再贴现资金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探索推进金融支持节能减排和绿色信贷的示范项目;加大对政策性险种财税支持力度;鼓励保险公司开设农业保险、环境保险和科技保险等专业保险品种;开展保险资金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试点。重点推进重大环保设施和生态工程建设,建设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园、生态工业示范园、循环经济实验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强化组织实施。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切实加强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指导和协调。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加快完善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定资源消耗综合评价制度和标准,进一步建立健全建设项目的能耗、水耗、地耗、污染排放等综合评价制度,配合国家相关指标体系的出台,建立和完善具有鄱阳湖地区特色生态经济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做好规划及相关信息的公开工作,建立规划实施情况定期公告制度,保障社会公众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8]。

参考文献:

[1]SMITH G A,CHRISTENSEN R C.Suggestions to Instructors on Policy Formulation[M].Chicago:Richard D Irwin,1951:3-4.

[2]沈安,黄志斌.中国汽车产业循环经济的SWOT定量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7,(1):58-60.

[3]国家发展改革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S],2009:12.

[4]崔培培,李慧明,崔晓莹.天津空港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SWOT分析[J].港口经济,2010,(4):9-12.

[5]王英伟,杨成江,东.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SWOT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5):154-156.

[6]谢志铭.珠三角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0,(1):27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