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十八和谐社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十八和谐社区范文1
我办事处管辖的铁佛寺、柴库、梁邵村、段邵村、焦邵村、孝民屯六个行政村分布在安钢、电厂这两个大型企业的周围。据2004年底统计,辖区总人口15515人,耕地面积2677亩,人均耕地0.17亩,共有劳力847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力2896人,占总劳力人数的34%,有66%的劳力相对过剩。孝民屯村在1999年安钢扩建征地时整体搬迁,除部分人员招工外,有500余名劳力没有安排。再者,因近年来文秘部落市城镇框架的拉大、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公益性建设的租地以及安钢电厂扩建征地,造成我辖区各村人多地少、住房紧张的现状,所以解决辖区失地农民的出路问题和缓解农民住房紧张的状况成为我办事处建设和谐社区的重点工作。
办事处领导班子针对辖区各村这一现状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经济建设、发展辖区企业做为各项工作的中心,对剩余劳力进行自我消化。2004年度,我辖区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二期工程建设接近尾声,在北蒙办事处后黄甫村征地480亩,一期80吨炼钢转炉配套项目计划总投资1.8亿,目前已投资1.2亿元,主要用于道路、厂房和扩建,该项目计划2005年8月投产使用。铸造二厂投资100万元的技改工程,现已完工投入使用。钢城购物中心二期工程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总投资380多万元,3月份开工9月份竣工,现已投入使用。钢城房地产公司开发的燕林花园工程建设过半,规划总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1.5亿,工期预计3年,今年计划投资9600万元,实际投资5000万元。安阳市首批城中村改造试点之一铁佛寺新村二期工程10栋楼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总投资近6000万元,预计产生效益近2000万元,现正在顺利施工中,2005年5月份将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这几项工程共安排劳力2000余人,2004年度完成工业收入4399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3%;建筑业收入4771万元,占农村总收入的7%,两项收入合计占到总收入的70%。
二是进一步优化经济环境,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积极营造有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引导农民围绕安钢、电厂两个大型企业搞好服务,发展三产。扶持农民发展家庭经营,进行个体运输、商饮、服务业的开发。
2004年非公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新增个体工商户42户,达到了416户。非公有制经济完成总产值6.06亿元;利润1591万元;实交税金2747万元;安排劳动力3178人。
2004年度农民家庭经营收入17269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5205万元,商饮业收入9195万元,服务业收入273万元,第三产业收入合计占农民家庭经营总收入的85%;个体建筑收入400万元,占农民家庭总收入的2%。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办事处重要经济支柱。
三是做好辖区社保工作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增加外来收入。2004年开发就业岗位612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57人,其中“4050”人员30人,办理优惠证18人;为辖区农民提供就业信息,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年内共输出劳力101人,其中省外96人,省内5人。我辖区六个村常年在外务工人员1507人,外出劳务收入2004年达到260万元。
四是以城中村改造为契机,建设多层住宅和住宅新区,解决农民住房紧张问题。如正在建设的铁佛寺新村二期工程10栋住宅楼和一期工程形成一批农村住宅楼群,加强了柴库村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了一批农村新居,提高了农村住宅品位。这两项建设共安排住户539户,缓解了农村住房紧张的现状。同时,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力度,特别是在“创卫”迎检工作中,加强农村居民环境卫生教育,完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对农村脏乱差进行了彻底整治。
2005年,我办事处将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利用钢花路修建的大好机遇,协调郝家桥、郝家店村民小组在其两侧开发商住楼和住宅小区,计划2005年10月份动工,用十八个月时间建成,可安排住户504户;戚家庄在废弃的预制厂地块开发住宅小区,计划建10栋六层住宅楼,临殷四路两侧一层为商业门市,可安置住户336户和农民就业经商问题;南辛庄在村西开发10栋住宅楼,可安置住户480户,旧村改造成商业区,引导农民发展三产;搞好梁邵村3栋、柴库2栋住宅楼的筹备和建设;启动焦邵村和南辛庄城中村改造工程;利用安林公路环境综合整治的契机对段邵村进行城中村改造;启动107国道柴库段两侧的规划与改造工程,彻底解决农民住房紧张的状况。
在抓好以上重点工作的同时,我办事处还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
一、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为农民办实事。柴库村将投资120万元完成电网改造和全村自来水改造工程,让全村老百姓用上低价电,吃上自来水。
二、注重提高辖区农民素质,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我辖区焦邵村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对一至六年级的小学生实行费用全免,对考取中专、大专、本科的学生分别给于1000、2000、3000元的现金奖励,鼓励其他学生共同进步。版权所有
十八和谐社区范文2
在市残联和镇残联的帮助下,构造辖区残疾人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今年在主抓社区残联的带领下,今年构造社区残疾人和家属参加了、社区歌咏比赛、第十八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全国助残日、市残疾人运动会、在10月为联合法律人士残疾人送法上门活动,通过举办这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把欢乐与喜庆传递到每一个残疾人的心中,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
为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帮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活动,促进社会和谐,认真开展购买社会医疗保险调查,依法帮助名一级重度残疾人办理了参保登记手续。
二、协助解决残疾人职业康复
我们社区根据残疾人的需求提供康复训练指导、心理疏导、知识读物等。本年度我社区已经有4位残疾人在我协助下胜利就业上岗了。这一年里我们社区干部尽职尽能带动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回到康复的道路上,让有需求的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
三、领导重视、构造建造得到进一步增强
2009年的一年来,也是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的起步之年,我市残疾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残联的指导和翠竹街道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开辟创新,努力拼搏,全面完成09年度残协会各项工作任务,始终保持“以人为本”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确定各项工作任务,抓重点、攻难点、开辟进取、扎实工作,今年工作上做了以下内容:
社区残疾人协会成立3年了,我们深入辖区残疾人家中进行具体摸底调查,了解残疾人生活情况,目前辖区共有残疾人41人,(其中:肢体残疾有27人,智力残疾6人,视力残疾2人,听力残疾2人。)精神残疾4人。我们首先为他们建立了残疾人档案。制定了残疾人工作计划和制度,及时为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使残疾人生活得到保障。
四、积极做好残疾人宣传工作
做好社区残疾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社区的宣传栏宣传健康知识讲座、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康复训练的保健知识等一系列义务咨询活动。并且不定期的到残疾人家中进行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疾苦,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进行广泛宣传,提供法律援助,提高残疾人工作者和广大残疾人的法律素质。通过开展系列活动,不仅宣传了正式实施的《残疾人保障法》,也为建立平等,互助的社区氛围,维护残疾人合法权利,发展残疾人事业、构建和谐社区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及时向政府网站传送有关工作文章。
五、深入开展社区康复工作、确保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2009年我市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残疾人康复得到市、区残联重视下。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结合社区社康中心,建立社区社康中心的医生上门为残疾人巡诊康复服务,残疾人是社区内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生活在社区需要社区的关心和爱护。今年旗苑社区的康复工作更全面开展,社区首先对残疾人进行入户调查,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进行康复服务登记。为社区的残疾人上门提供每月一至二次免费接受社康医生的指导康复训练,提高残疾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残疾人巡诊康复工作进入社区,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求,是帮助残疾人恢复和补偿功能摆脱困境的重要。10月26日上午,我们和中医院医生和医护人员一起来到残疾人解树山家中免费提供上门体检,体贴和爱护倍感安慰让他们享受到政府优惠政策。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做到时刻心里想着残疾人,急残疾人所急,帮残疾人所帮,为残疾人办实事、做好事,要以务实的态度对待工作。在公正公平的基础上服务于每个残疾人,让他们都得到关心和支持。因而摆在我们面前的工作是艰难的,也是充满希望的。
六、了解残疾人需求、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问题
十八和谐社区范文3
第一条为更好地促进我区社区文化建设,加强对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充分发挥社区文化中心的功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根据中央文明办、国家文化部关于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的要求,依据《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和《青岛市社区文化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区文化中心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文明素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社区文化中心设施、设备从事危害公共利益的活动。
第三条社区文化中心的建设以政府为主导,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建设。
第四条社区文化中心的建设应纳入城区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第二章职责
第五条运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及党的基本路线、社会公德、家庭伦理、卫生健康和法律法规等教育。
第六条以“为居民服务、为社区服务”为宗旨,积极开展有益于提高居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活动,促进社区文化健康发展。
第七条对社区居民开展图书借阅、电子浏览和文化培训、辅导、讲座等文化服务,搜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文物的宣传保护工作。
第八条受区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的委托,协助监督检查当地文化市场。
第九条充分发挥社区各类人才的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第三章设施、设备
第十条社区文化中心是指由政府设立或社会力量参与设立,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文化活动的公益场所。
第十一条社区文化中心建设应遵循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方便居民、讲究实效的原则,有条件的要按照中央文明办、国家文化部提出的室内文化活动场所面积不低于150m2的要求,配套三室一场(即:图书阅览室、社区课堂或培训室、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消防设施符合标准,有防盗设备。
第十二条社区文化中心应设置标识牌,各活动室也应设置相应标识牌,各种规章制度规范上墙,明确标识各种设备的使用办法和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第十三条有计划地购置、更新、充实文娱、宣传等所需设备,逐步增加必要的现代化文体器材。
第十四条社区文化中心的设施、设备、图书属国家或集体固定资产,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侵占、挪用;其固定资产的处置,应按照《青岛市四方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青四政办发〔2005〕37号)有关规定办理,其中对文体方面固定资产的处置应先经区文化部门审查同意,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处置。违者,依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和青四政办发〔2005〕37号文件规定追究其相关责任。
第十五条依据青四政办发〔2005〕37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社区文化中心应设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明确其职责,严格实行责任制;应建立固定资产登记台账,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并对实物加贴标签,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使用合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登记制度、保管维护制度和损失赔偿制度;社区文化中心主要负责人因工作需要调离岗位时,应对本中心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编制固定资产清查登记表并签字盖章,办理资产交接手续。
第十六条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指导社区文化中心固定资产管理,对所属社区文化中心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资产的流失问题负监督责任;负责组织社区文化中心每半年及年终进行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做到账账、账实、账卡相符;除按青四政办发〔2005〕37号有关规定办理年检申报外,应同时将所属社区文化中心固定资产中的文体方面固定资产清查明细表报区文化部门备查;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固定资产检查工作。
第四章管理
第十七条社区文化中心的管理主体是所属街道办事处。
第十八条建立健全服务规范、切合实际的各种规章制度。
第十九条社区文化中心向社区居民开放服务。在坚持公益的前提下,根据社区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和承受能力,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可采取免费服务与低偿服务相结合的办法,以弥补经费不足,建立起适合本社区实际情况的良性循环的服务运行机制。
低偿服务应以必需的水、电、管理人员适当值班补贴等成本费用为限,以此测算收费标准,不得以赢利为目的。
第二十条社区文化中心开放时间要适应社区居民的需求,原则上每周不少于40小时,节假日要向居民开放。如更改开放时间,应以适当方式预先通知居民。
第二十一条社区文化中心一经成立,不得随意撤消、合并或改变其名称和性质。因行政区划的变更确需变动的,应征求区文化部门的意见,在不缩小原面积的基础上,移地配置,做到同步进行。
第五章人员
第二十二条社区文化中心主任一般应由社区居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兼任,配备专兼职人员1-3名。同时,可招募社区志愿者协助管理文化中心事务。工作人员应具备社区文化中心管理的基本业务知识和防火、防盗、防事故等方面知识,热爱文化工作,服务意识强。
第二十三条对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应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违章、失职造成不良影响或事故的,要视其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适当处罚。
第六章经费
第二十四条社区文化中心经费以政府投入、社会投入、接受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捐赠及资助等多种渠道解决。
第二十五条图书购置费和业务活动经费应逐年增加。
第二十六条经费的使用应接受街道的管理和监督。
第七章指导
第二十七条社区文化中心在业务上接受上级文化部门和街道文化中心的检查和指导。
第二十八条上级文化部门和街道文化中心应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第二十九条社区文化中心工作纳入创建“和谐社区”活动考核,同时,纳入对街道办事处文化工作的年度绩效考核。各街道必须有70%以上的社区拥有社区文化中心方可参加先进文化街道评选。
第三十条对领导重视、管理规范、文化活动丰富、社区居民参与广泛、经费有保障的社区文化中心给予表彰、命名。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各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参照此《办法》执行。
十八和谐社区范文4
一、组织残疾人参加丰富多彩活动
在市残联和镇残联的帮助下,组织辖区残疾人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今年在主抓社区残联的带领下,今年组织社区残疾人和家属参加了、社区歌咏比赛、第十八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全国助残日、市残疾人运动会、在10月为联合法律人士残疾人送法上门活动,通过举办这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把欢乐与喜庆传递到每一个残疾人的心中,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
为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帮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活动,促进社会和谐,认真开展购买社会医疗保险调查,依法帮助名一级重度残疾人办理了参保登记手续。
二、协助解决残疾人职业康复
我们社区根据残疾人的需求提供康复训练指导、心理疏导、知识读物等。本年度我社区已经有4位残疾人在我协助下成功就业上岗了。这一年里我们社区干部尽职尽能带动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回到康复的道路上,让有需求的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
三、领导重视、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XX年的一年来,也是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的起步之年,我市残疾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残联的指导和翠竹街道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xx同志xxxx的重要思想,开拓创新,努力拼搏,全面完成XX年度残协会各项工作任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确定各项工作任务,抓重点、攻难点、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今年工作上做了以下内容:
社区残疾人协会成立3年了,我们深入辖区残疾人家中进行详细摸底调查,了解残疾人生活情况,目前辖区共有残疾人41人,(其中:肢体残疾有27人,智力残疾6人,视力残疾2人,听力残疾2人。)精神残疾4人。我们首先为他们建立了残疾人档案。制定了残疾人工作计划和制度,及时为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使残疾人生活得到保障。
四、积极做好残疾人宣传工作
做好社区残疾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社区的宣传栏宣传健康知识讲座、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康复训练的保健知识等一系列义务咨询活动。并且不定期的到残疾人家中进行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疾苦,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进行广泛宣传,提供法律援助,提高残疾人工作者和广大残疾人的法律素质。通过开展系列活动,不仅宣传了正式实施的《残疾人保障法》,也为建立平等,互助的社区氛围,维护残疾人合法权利,发展残疾人事业、构建和谐社区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及时向政府的网站传送有关工作文章。
五、深入开展社区康复工作、确保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XX年我市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残疾人康复得到市、区残联重视下。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结合社区社康中心,建立社区社康中心的医生上门为残疾人巡诊康复服务,残疾人是社区内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生活在社区需要社区的关心和爱护。今年旗苑社区的康复工作更全面开展,社区首先对残疾人进行入户调查,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进行康复服务登记。为社区的残疾人上门提供每月一至二次免费接受社康医生的指导康复训练,提高残疾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残疾人巡诊康复工作进入社区,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求,是帮助残疾人恢复和补偿功能摆脱困境的重要。10月26日上午,我们和中医院医生和医护人员一起来到残疾人解树山家中免费提供上门体检,体贴和爱护倍感安慰让他们享受到政府优惠政策。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做到时刻心里想着残疾人,急残疾人所急,帮残疾人所帮,为残疾人办实事、做好事,要以务实的态度对待工作。在公正公平的基础上服务于每个残疾人,让他们都得到关心和支持。因而摆在我们面前的工作是艰难的,也是充满希望的。
六、了解残疾人需求、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问题
十八和谐社区范文5
上世纪末,七师一二三团率先在兵团各农牧团场中成立了第一个社区,积累了一些管理社区的经验。随着团场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大量连队职工向团部城镇集中,新建居民小区的管理问题又摆在了一二三团党委的面前。该如何破题?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以增强职工群众安全感为目标,围绕打造‘平安社区’,依托社区资源,深化‘和谐社区’创建工作,让职工群众拥有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一二三团政委赵丽静说。
观念在转变
规划要超前,多少年后也要顶用;投入要舍得,人、财、物力一起上;社区管理要跟上,首先要提高管理者素质
“不给将来留遗憾”是一二三团领导班子对城镇规划的共识;“规划要有超前性,突出重点搞规划、跳出现实搞规划”是他们共同的想法。该团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筹集100多万元,聘请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专家作城镇总体规划,并三次召集专门会议,邀请团领导和各部门对《一二三团城镇总规修编》进行评审,在每次的评审会上,该团团长李新昌都不厌其烦就曙光里小区的整体规划征求大家的意见。通过集思广益,一个突出园林特色,有小桥流水,高起点、高标准的蓝图规划出来了。
把图纸变成现实更不是一件易事。由于历史原因,一二三团负担较重,退休职工有4639人,在职职工仅有4215人。另外,该团处于车排子垦区的最低洼处,土地次生盐碱化严重,每年都要出资外排治盐和改造中低产田,这使得资金更为紧张。
面对困难,一二三团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城镇建设,仅2012年,就在曙光里一期新建廉租住房1012套,二期646套廉租住房也即将交工,三期580套已经开动。三期建成后曙光里小区将成为七师最大的一个小区,也是兵团最大的居民小区。
为营造更好的小区生活环境,一二三团筹集140多万元,用于曙光里小区的绿化,购买了七八年生的红皮云杉、红叶海棠等风景树木,组织全团的干部职工栽种。
今年3月27日,一二三团在曙光里小区召开了春季植树造林和环境整治现场会。当日,该团政委赵丽静跟踪检查植树质量,并下了死命令,各单位必须不折不扣保质保量完成各自责任区内的任务,不讲条件,各单位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完不成任务将进行问责。
与此同时,为了管理好社区,赵丽静先后三次带队,率社区物业、城管、基建等部门的领导到十三师、五师等地的先进团场观摩学习。
管理在创新
社区和连队联动,了解社情,吸纳民意;老党员、楼长和志愿者组成治安巡防队守护社区,为职工群众解难事、做好事
曙光里小区常住居民1012户3000余人,主要来自一二三团20个农业单位的住户,还有部分团直单位的职工。这些职工群众大都是首次住楼房,生活习惯一时很难改变,还是按照在连队居住时的生活方式,垃圾随意丢随意倒,车辆也是随意停放。
2013年1月,一二三团专门成立了曙光里社区管理机构。李新玲成为了曙光里社区主任。走马上任,她必须要尽快了解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而八连党支部书记赵雪娟这几天也正为走家入户在连队找不到人犯难呢。两人不谋而合,“联合起来走访调查”。
针对连队职工大都搬入团部的现状,从3月4日开始,社区和连队联合入户走访调查开始启动。通过走访调查,不仅建立了社区居民的详细档案,而且还对有特长和有责任心的居民进行了单独的登记造册,选出了楼长。同时,也把群众文化组织如舞蹈队、戏曲队、乐曲队成立起来;连队领导也及时把团场的政策法规宣传给职工群众。
“一个多月的联合走访调查活动,我们收集到了居民反映强烈的132个问题、建议和意见。”李新玲介绍,这些问题、建议和意见事后均得到及时处理。
管好社区,光靠社区管理机构还不行。与此同时,一支由老党员、楼长和志愿者40余人组成的小区治安巡防队正式成立。这支义务巡防队,不仅负责治安,还帮助居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调解邻里纠纷。
职工得实惠
“给多少钱也不卖。”以前咋呼着卖房子的八连农机站长周新山现在说。“我退休了以后哪都不去。”十八连的胡玉荣表示。
5月25日晚,一二三团团委和曙光里社区组织由大学生和志愿者组成的业余文艺演出队,来到该团曙光里小区进行主题为“弘扬军垦精神、展现大学生风采、共建美好家园”的大型文艺演出活动。
这种大型文艺演出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我希望像这样的文艺演出活动常到我们社区来,来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社区居民张淑芳说。
一二三团注重住宅小区的特色人文景观建设,在曙光里小区设置有健康知识宣传栏和军垦文化墙,使小区内既突出了江南特色又融入军垦文化。
为进一步改善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一二三团还筹资3000多万元兴建社区文化中心和文化广场。
“曙光里小区的配套既完善,又人性化。”八连党支部书记赵雪娟介绍,小区不仅通上了干净、环保的天然气,还配套了医疗服务、休闲健身、文化服务,子女上学入托也都很方便。
十八和谐社区范文6
摘要: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的指示精神,国家大力支持农家书屋的建设和管理,“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60 多亿,有效缓解了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村改居”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转型期问题,本文通过对主要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中情况的研究,分析“村改居”社区的问题,结合发达国家公共图书事业的经验与启示,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对其农家书屋的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 :村改居农家书屋文化建设
1 概述
1.1 研究背景
自2007 年3 月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人口计生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家书屋工作,截止2012年基本覆盖了所有行政村,进一步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但同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设与管理的任务更加艰巨。近些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化发展和户籍制度改革,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城中村”,面临着转轨变型问题。“村改居”这种把农村社区变为城镇社区、农民变为居民、社区文化需求不断外张的新型社区,如何去建设一个良性的能为社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阅读资源和更便捷的信息服务平台,就至关重要。经过这几年的不断摸索,“村改居”背景下建设“农家书屋”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针对遇到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完善“农家书屋”建设,这些正是本文所关注的。
1.2 研究意义
一方面,本文通过对我国“村改居”社区文化需求以及农家书屋建设管理过程的研究,结合对主要社区书屋的实际使用情况的调查结论,总结出目前我国“村改居”农家书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进行优化管理的具体建议。另一方面,与时俱进,农家书屋才具有持续的吸引力。鼓励人们学习科学技术,提高文化知识,摒弃传统迷信,丰富业余生活,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和财富的创造。
2 农家书屋发展概况与研究综述
2.1 发展概况
总体上来说,我国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农家书屋是一项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国家惠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全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结构性差异,建设资金供给能力的差异,使得东部发达省份优先完成这项惠民工程,而中西部和行政村数量较大的省份在农家书屋覆盖率上较落后。重视三农和城镇化问题,一方面要承认转型以来的历史机遇,改变了以往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各大城市迅速发展,并形成城市经济发展群。还要认清,城市化进程中群众需求问题,确保“村改居”社区公平享有社会福利待遇,真正做到人民当家作主。农家书屋就是围绕“生态宜居社区、兴业致富、文明和谐”的目标,积极组织开展科技培训、文化娱乐等活动,满足群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中国梦关系到每个社区、村庄。
2.2 研究综述
近年来农家书屋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学术研究方面,也体现了相关学者对此方面改革的关注。通过在中国知网(CNKI)输入“农家书屋”等关键字,共查找到2008 至2013 年间国内对农家书屋建设与管理制度改革进行了研究的期刊论文、重要会议论文、优秀硕博论文等共有2977 篇。其数量在2008 至2013 年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2 2008 至2013 年农家书屋相关论文数量表
从内容上看,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农家书屋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
首先是农家书屋发展过程中的症结。李英对农家书屋运行机制的分析中提出了8 个影响因素,包括政策稳定性、资金来源稳定性、出版物市场、农民接受程度、管理模式、管理制度、资源选购与更换、管理员。目前我国农家书屋普遍管理不规范、建设资金不足、农民阅读习惯缺乏等等问题。其次,学者纷纷为此提出建议,探索适合各基层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主张政府投入为主,并增加其他融资方式,放开农家书屋经营模式,增强自身造血能力等等。
“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具有其特殊性。这与我国改革开放30 余年,经济形势进入新常态的社会背景有关。在目前城镇化的进程中,办公楼,高速路等物质上的公共设施的建设,我们已经具备世界上非常先进的技术条件,包括高铁技术在国际领域的领先。但是在社区文化方面,我们国家的起步还是很晚的。“村改居”后,农民变成了居民,身份,生活方式有所转变,但社区文化的发展与物质条件还没有协调统一。“村改居”社区由农村社区转变而来,是一脉相承的,具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本文提出“村改居”社区具有的普遍性问题和特殊性问题,对此进行探讨及对策分析。
3 我国农家书屋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3 年8 月,主要针对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内“村改居”社区进行实地调研,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共回执200 份有效问卷,根据问卷所得数据,利用软件绘制各种图形以此分析结果为基础对以社区文化需求为切入点来对“农家书屋”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的结果可以为“村改居”背景下“农家书屋”提供必要的帮助。
3.1 群众积极性不高,缺乏专业性管理(图1、图2)
从图1、2 可以看出在200 人的调查群体中,知道并了解农家书屋的人有98 人,所占比重是49%,只是听说的人数有58 人,比重达到29%,而从未听说的人数有44人,比重达到22%。从群众阅读时间来分析,有48 人每周读书少于2 小时,占比24%,2 小时至6 小时的人数达到85 人,占比42.5%,6 小时至10 小时的人数为35 人,占比17.5%,10 小时以上的人数有32 人,占比16%。
这个数字也是客观的,是“村改居”社区和农村社区都存在的共同问题,并且符合我们的预期,说明农家书屋工程自2007 年正式启动以来,成效显著,人们在工作之余,通过阅读书籍来扩展视野的人还是很多的,一半以上的居民了解这项惠民政策。惠民政策的稳定性要求我们继续重视该项工程。受历史及经济、社会等客观条件限制,群众较低的文化水平影响了阅读积极性的提高,这就对宣传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是目前被认同的问题,需要很长时间来提升国民文化素质。其次,宣传受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宣传本身存在问题,农家书屋管理的工作者大多是村镇干
部,或者大学生村官。从本质上看,即使是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也缺乏公共管理的实战经验,有些只是在基层临时工作,未来一两年还是会调到上级工作。因此,管理者本身存在着工作积极性不高,专业管理技能缺乏的问题。这是规范管理,完善机制的切入点之一。
3.2 服务与需求未能及时对接
“村改居”社区与传统农村社区的不同在于,在农村社区的图书选购中,农业技术类图书居多,是基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带动农民科学致富的出发点。在“村改居”社区的图书选购中,由于从事传统农业的人数大大减少,许多青壮年出门务工,而留守的老人和妇女儿童所需的是生活保健,儿童文学等,这类出版物的品种和数量有限,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地群众的阅读需求,图书选购缺乏针对性。“村改居”是城镇化道路中实质性进步,不是表面上名称的变化。更深层的影响是打破了以往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的枷锁。农民身份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有一大半以上的人不从事农业生产,与城镇居民享有同样的社保待遇。在这个过渡期间,需求就随着环境发生了变化,“村改居”群众需要的一种和谐相处、互帮互助的集体精神,共同认可的社区文化,将每个人紧密联系起来,共同融入到新型的社区中。在以往的农村社区,农民通过田地里集体劳作,沟通彼此情感。而现在的“村改居”新社区大多是单元式楼房,文化活动单一,邻里之间的联系也少了许多。此时,农家书屋作为建设社区文化的载体,就要发挥其作用。
目前的管理忽略了“村改居”社区人口结构与文化需求,还停滞在农村社区的书屋管理模式中。
3.3 缺乏“村改居”社区农家书屋管理办法
社区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有一套运行良好的规章制度。农家书屋建设已经有8 个年头了,相比农家书屋建设而言,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打造“村改居”农家书屋是全国各基层单位的重任。而我国许多省份还没有专门针对“村改居”社区农家书屋的管理办法,也没有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做出解决方案,只是沿用农村社区时期的管理办法,未能与时俱进。
4 农家书屋的创新思路与建议
4.1 组建优良管理队伍
由于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大多学历、文化程度较低,或者大学生村官也对农家书屋的管理缺乏前瞻性的理念与实际经验。面对这个“村改居”社区和农村社区的共同难题,首先要坚持输入新鲜血液,鼓励发挥大学生村官在这个岗位的优势,为国家基层贡献力量,继而,更重要的是对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强专业技能和责任心。可以将周围各个社区管理人员联谊,线下交流,吸取经验。还可以由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组织人才培训,将一个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体系联系起来,由上级带动下级,并对书屋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评价,增强管理人员的公共服务意识。随着未来农家书屋越来越成为当地村庄,社区的精神文化的核心,良好的管理队伍至关重要。
4.2 提升服务品质,创建和谐社区文化
“村改居”社区农家书屋不仅仅是设立在每个社区的公共图书馆,它还应该是一个社区文化的象征。农家书屋工程就是帮助“村改居”的群众解决转变过程中的适应性问题,让社区居民充分融入到和睦互助的环境中。摆脱“农转非”带来的不适,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当地政府,农家书屋工程管理办公室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制定符合实际的活动方针,将农家书屋的服务功能多样化。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在鼓励人们阅读书籍,学到实用新型技术,掌握致富信息的同时,定期举办特色活动,将其写进规章制度,在社区内传承起来,互相交流感悟与心得,使得农家书屋在群众之间广泛宣传,营造积极的社区环境和文化氛围。许多地区已经开始往这个方向进展了,例如安徽省亳州市开展“文化助老”活动,把农家书屋办成老年人娱乐、求知、健身的“老年之家”。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正进行尝试,在省内试点“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将“农家书屋”与“新华书店便民店”、“农民绿色网吧”三合一联动发展。打造一个多位一体的文化娱乐场所,村民既可以读书上网,也可以打球下棋。把农村中的退休干部、教师等“乡贤人士”利用起来,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搞好农家书屋建设。
总而言之,这些举措都是把农家书屋建设成多元文化的载体,体现人文关怀,弘扬社区文化的表现。
4.3 完善公共事业的法律规定、增强其社会地位1846 年美国就已颁布了世界第一个图书馆法,将近200 年的立法管理,使得美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成熟。在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今天,立法需要人大的审批,才能通过。农家书屋作为一个惠民的新工程,还需漫长的时间去进步,现在初步需要的就是各地方政府“村改居”社区农家书屋规章条例的明确制定,才能指导基层群众建立和谐美好的社区文化。
因此,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征求当地人民意见,制定合理规范的法令条文,并坚持执行,做到责任分担,共同完善农家书屋的管理。
5 结语
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农家书屋工程正在起步,人们需求的信息量也日益增加,信息是人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是缩减城市与乡村差距的平台,人们对科学技术更加渴望。因此,在数字化升级改造,增补书刊,后续所需资金逐渐会增加,在地方债务危机的今天,对财政来说更需要增强财政透明度,公开预算,反腐倡廉,将资金切实用到百姓需要的实处。办好农村社区及“村改居”社区的农家书屋,才能增强公共精神和社区归属感,构建“团结互助、融洽和睦、和谐发展”的良好社区文化。有序组织工作,认真谋划,广泛宣传,全方位发动,切实提高农家书屋工程在百姓生活的重要性,发挥人民群众在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作用,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民生问题的改善。
参考文献:
[1]董明,吴宙.安徽省农家书屋建设与管理现状调查[J].理论观察,2013(12):15-117.
[2]彭昱丽,奚淼.安徽省农家书屋现状与读者需求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0):47-149.
[3]周立军.刍论农家书屋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对策与建议[J].图书馆学研究,2010(06):61-63.
[4]董明,陆爱勇.当代大学生对农家书屋建设的关注研究[J].南方论刊,2014(03):71-72.
[5]李芳.更新建设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浅谈“农家书屋”的发展与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4):91.
[6]姚秀敏,樊会.基于SWOT 分析的农家书屋发展战略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05):56-59.
[7]杨鹏星.农村文化建设新平台———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策略浅谈[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03):56-157.
[8]孙璐婧.农家书屋建设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24):193.
[9]孟艳琼.农家书屋为何门前冷落[J].黑龙江史志,2014(05):235-236.
[10]张利洁,樊兴博,李艳.受众视角下的农家书屋的调查与思考[J].图书与情报,2010(06):48-52.
[11]王仕勇.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的思考[J].出版发行研究,2012(08):36-38.
[12]赵虹,徐跃权.我国农家书屋的发展现状、问题与策略[J].2011(20):92-96.
[13]蒋福明,周晓阳“. 村改居”社区文化转型的实践探讨[J].教育文化论坛,2012(02):60-64.
[14]何少华,蒋福明“. 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的探讨[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2(04):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