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雨说郑愁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雨说郑愁予范文1
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联想想像法。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欣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
4探究学习法。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据学生实际酌情进行。
媒体设计
录音机、教学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方案一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还记得“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诗可以娱目、娱耳、娱心。其实,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解说:此导语的设计,力求抛砖引玉。一是由学生耳濡目染的古诗句谈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暗示诗人的创作底蕴;二是明示诗歌的作用,既隐含方法,又指出了学习重点。)
二、解题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三、研习课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田圃(pǔ)禁(jìn)锢(gù)
留滞(zhì)喑(yīn)哑(yǎ)
襁(qiǎng)褓(bǎo)
(解说:准确识读生字是朗读乃至吟咏课文的前提,学生之间互相指正比教师单纯灌输效果更好。)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明确: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
(解说:此步为学生品读全诗的关键,只有完全融化到诗里,才能在高层次上获得审美感受。)
(3)播放萨克斯乐曲《春风》,请学生伴随音乐朗读全诗,仔细体味诗中的意境。然后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
明确: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
(解说:此步是在完全入境基础上的一次升华,因此应要求学生反复吟咏,一读一思,一思一得,最后达到“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义皆出于吾之心”的目的。学生的表述可形式多样,提倡借用古诗文表达,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
2具体研习。
(1)播放范读录音带(并配音乐),请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并通过联想、想像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明确:意象如:雨、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雷电、风、门窗、帘子、蓑衣、斗笠、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你们等。
画面描绘(如第五节):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孩子们嬉戏的脚印清晰可见,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发,池塘里的鱼儿活蹦乱跳,还有唱着歌谣的溪水……
(解说:准确识别意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与本诗欢快、喜悦、乐观的情调相符的画面。注意发挥学生的想像力,通过画面感知意象的特点,为解读意象做准备。)
(2)自由吟咏,请学生结合自己想像的画面,给“雨”前边加上恰当的修辞成分,并思考诗人寄予“雨”怎样的内涵。
明确:大地企盼的春雨;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
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全诗抓住“雨”这些特点,赞颂人间永恒的爱,于是“雨”成了春的脚步,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
(解说:这是在形象思维、感受诗的意境的基础上对典型意象“雨”的感悟。学生可围绕“爱”的主题畅所欲言,教师也可根据学情,适当加以提示,如参看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也可先找关键句。不可囿于固定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
(3)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
明确:如“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解说:诗重在读,只有在吟咏中才能把握诗丰富的内涵。最好能让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发表见解,教师重在方法上的指导,而不苛求结论。)
(4)齐读第七、八节,品味其中的“笑”。
明确:第七节中,诗人借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这些自然界的精灵,抓住它们生动的一刹那,抒发自己对勇敢、乐观、自信的赞美。第八节,用两句气势高昂的对仗句“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希望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将感情推向。有了爱,才会有勇敢的笑,只有勇敢地笑,才有希望,“笑”体现了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解说:选取重点段落回读,强化对文章的感悟欣赏,优化学生的情感和审美素质,重视学生的自我感受,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情知对称”的人格和智能双向发展的绿洲。)
3欣赏品味。
(1)细腻精巧的运笔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赏析:“爱心”点明“雨”之所指,而“丝缕”则形象描绘出爱之细之柔,“天地”包括田园、牧场、山峰、白云等,极言爱之广之浓,无私、博大,使人读后如沐春雨。把这样一个丰富深刻的内涵寓于形象贴切的比喻之中,境界全出。
“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赏析:捕捉孩童吃苹果这一细节,撷取内涵丰富的那份“甜”,化为“祝福的心意”,虽卒章显志,却不露声色,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含蓄美,又不乏新诗自由的风格。
(2)拟人化的艺术手法
诗人赋予“雨”人的思维和行为,她时而“温声细语”,时而欢呼雀跃,一会“探访”大地,一会“亲近”孩子,田圃、牧场、山峰、云端,到处都有她的身影,既亲切又生动,这浑身散发的灵气和展现的真情,怎不让人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解说:欣赏品味与具体研习两部分可视课堂实际穿行,教师评析要适时而作,适可而止。)
4课堂小结。
涵泳全诗,诗人郑愁予为我们送来了一位温柔可亲,却又勇敢乐观的爱的使者,我们也和那些孩子们一起,沉浸在“雨”的滋润里,意犹未尽。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作诗的知己吧!让无数珍贵的生命的花朵,带着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彩、感情的汁液,融入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不成为沙漠和荒原吧!”(邵燕祥语)
(解说:鉴赏诗歌重在朗读,贵在诗趣。以《雨说》为契机,启发激励学生阅读大量诗歌名篇,提高鉴赏能力和欣赏品味,才是最终目的。)
四、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比较两首诗在选用意象、语言风格方面的异同。
方案二
一、导语设计
听配乐诗朗读,营造诗歌氛围,先感受后读诗。
二、整体感知
学生边听边读,将自己听诗的感受说出来交流。
三、具体研习、欣赏品味
将整体感知的内容整理归类,教师分别就主题思想、艺术风格等方面提问、点拨,学生作答。
四、评价分析
教师对学生的分析鉴赏有重点地评价,应鼓励不同的见解。
五、课堂小结
从学生的研习中总结出鉴赏诗歌的方法:阅读找出意象感悟内容发掘主题。
方案三
一、导语设计
请学生背诵出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并说一说“春雨”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文中有怎样的内涵。
二、朗读全诗,整体把握
概括每小节的大意,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全诗。
三、对比阅读,鉴赏品味
学生把自己改写的散文与原诗对比阅读,说说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有怎样的特点。
四、概括诗歌特点
学生再次朗读全诗,师生共同总结诗歌艺术特点:善于借助意象表达情感,语言精练,语意含蓄等。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要像诗人那样做生活的有心人,积极观察生活,捕捉自然界细腻生动的一刹那,引发自己艺术的感悟。
【备教资料】
卡片①郑愁予其人其诗
郑愁予本人是一个运动健将,但诗中表现的却是一个多情书生;他有着极深的文学修养,但却毕业于法商学院;他身为现代派的主要干将,但他的诗歌却处处流淌着古典韵味;他的诗婉约犹如李商隐,但豪放起来酷似李白。
“因为我从小是在抗战中长大,所以我接触到中国的苦难、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这些写进诗里,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实影响我童年的和青年时代的更多的是传统的仁侠精神。”(郑愁予语)
卡片②
北峰上郑愁予
归家的路上,野百合站着
谷间,虹搁着
风吹动
一枝枝的野百合便走上软软的虹桥
便跟着我,闪着她们好看的腰
而我邻舍的顽童是太多了
星星般地抬走一个黄昏
且扶着百合当玉杯
而那新酿的露酒是凉死人的
赏析:此诗的主体意象是“野百合”。第一节一起句,便以“归家的路上,野百合站着”将“野百合”人格化。接下来,随着“虹”在山谷间的出现,随着风的吹动,“一枝枝的野百合便走上了软软的虹桥/便跟着我,闪着她们好看的腰”,这就进一步使“野百合”女性化。到了第二节,作者旁涉笔墨,写“邻舍的顽童”,写他们“星星般地抬走一个黄昏”。这一切看似闲笔,实际上却是为“野百合”的再度出现创造一种新的氛围。第一节写的是“归家的路上”作者的所见,第二节诗的客观空间则易之为“邻舍”,而在这时,“野百合”也变成了顽童们嬉戏的“玉杯”了,诗末一句“而那新酿的露酒是凉死人的”,流露出一种孩提式的劝诫口吻,使人感到善意和亲切,更使人由此洞见作者心灵的透明和纯净。
卡片③意象与意境
意象,简单地说就是沾染成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在特定情况下,都可称为“意象”,正如刘勰所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歌是以意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中世界的。
意境,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作家的思想感情与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情由景寓,景中含情,品味诗的意境,领悟诗的意境美,主要通过诗中的具体可感的形象(即意象)实现。
索引
①《台湾新诗鉴赏辞典》北岳文艺出版社
雨说郑愁予范文2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相对于古典诗歌而言的,新诗摆脱了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用白话写诗,更为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情感。鉴赏现代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在作品中的真情。
1.现代诗歌朗读的层次性
现代诗歌与古典诗词相比,在表现形式上更加自由,不受平仄、押韵、字数的限制,可以更真切地表现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同时也为朗读者的有声语言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现代诗歌有单节的,有多节的,单节诗歌有时因为篇幅长、容量大而需要划分为若干的小层次,多节的诗歌可根据情感的变化和内容的关联程度或分为几个大的部分。层次的划分有助于更细致地体会文本,也有助于在朗读中更好地把握诗歌传达的思想情感。
九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为现代诗歌和外国诗歌的学习,相对集中地让学生感知自由诗的优美。现以郑愁予的《雨说》为例,体会层次划分对现代诗歌朗读的意义。郑愁予的诗风轻美如音乐,这首《雨说》更是清新活泼,明朗而耐读,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雨生命的灵性,把绵绵的细雨化为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读来会觉得诗文如雨丝般飘入心田,沁人心脾。所以这首诗歌朗读时的整体基调是欢愉轻快的,体现出一种积极而明媚的感觉,但在其中又是有层次和有变化的,在朗读时需要细细体味。全诗共有九节,第一节写四月的大地在等候春雨的降临,第二节写雨轻轻来临,温柔而甜美,第三、四两节写春雨希望人们不要抗拒它,而要迎接它、亲近它,第五节写春雨滋润了大地和大地上的生灵,第六节写雨从远方来,是笑着长大的,第七八节写雨希望孩子们要像它一样勇敢地笑,最后一节写雨满足地安息,滋润大地,把甜蜜的果实作为送给孩子们的祝福。这首诗歌的层次感是很强的,也很易于分辨,所以教师在朗读指导中要引导学生体会每个层次传达出的不同的情感色彩,在朗读时有意识地体现出这种层次感。这首诗第一节描绘的是细雨来临之前大地干枯停滞的景象,所以在朗读时应体现出一种滞重感和满怀的期待:“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两个“等待久了”要加重语气以显现出急切感,“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小溪渐渐暗哑歌不成调子”,这几句场景的描绘更要突出一种凋敝无力之感,语气要相对沉缓,直到最后一句“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这里有一个很大的转折,春雨一来,一切都将改变,所以朗读时要用兴奋而又柔和的语气,带着一丝惊喜,体现雨的降临所带来的喜悦。第二节主要写雨的温柔和对大地上的孩子的爱,所以语气要更加柔和,像一位母亲说给婴孩的温言软语,“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这样的诗句也需要用甜蜜柔和的语气朗读出来,展现出母亲呼唤孩子时的柔情。三四节的语气要变得急切一点,雨希望大地上的孩子不要抗拒它,“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别关起你的门窗,放下你的帘子/别忙着披蓑衣,急着戴斗笠”,春雨带着满满的热情而来,它希望和大地上的孩子们亲密接触,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它的滋润,所以这两节要表现出春雨迫切的恳求,应该加快语速。春雨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去感受被洗礼过的大地,所以到了第五节,语调变得明朗起来,“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这几句诗歌充满了童真童趣,朗读时要进入情境,想象自己还是一个几岁的小孩子,伴着细雨,在田野、牧场、池塘和小溪边愉快地玩耍,所以朗读时的感觉应该是轻松的,愉悦的,欢畅的。第六节又要转为和缓的语调,雨在讲述自己从哪儿来,是怎么长大的,读时要饱含温情,第七八节是全诗的,是雨教给孩子们要勇敢地笑,这两节的感情是最热烈的,“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一系列拟人手法的运用,把一个充溢着欢声笑语的世界展现了出来,朗读中一定要把这种快乐的感觉传达出来,使听者仿佛听到了柳条儿、石狮子和小燕子的笑声。最后一节写春雨落地安息,留给孩子们甜蜜的果实,语调又缓了下来,变得较为平静,还有淡淡的感伤,但更多的还是对孩子们温柔的祝福:“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在朗读前对诗歌进行分层处理,体会每一层次体现的不同的感彩,再用最合适的语气语调来表现,会使朗读更有节奏感,更加灵动,更加引人入胜。诗歌文字本身是具有画面感的,而朗读时通过声音的张力,语气语调的变换,会使画面动起来,带给人更为立体和丰富的审美体验。
2.更高的朗读追求――诗歌朗诵
前面已经论述过朗读和朗诵的区别,朗诵是更有创造性的活动,是口语表达中最高级的艺术表现形式,因为朗诵带有表演性,所以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并不适合经常使用,但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相当的朗诵水平,在朗读教学中渗透朗诵指导,以训练学生更高的朗读能力,也给学生开拓更广阔的空间,有更高的朗读追求。现代诗歌是非常适宜作为朗诵材料的,许多经典篇目都被搬上舞台,成为人们进行朗诵艺术表演的最佳选择,所以笔者将在此谈一谈初中语文中的现代诗歌朗诵指导。
朗诵是极富创造性的语言活动,所以要追求朗诵的个性化。初中生已经具备了表达复杂多变的文学情感的基本能力,在现代诗歌的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在朗读中渗入丰富的个性体验。而提倡诗歌个性化朗读的前提是语文教师要首先解放思想,对于诗歌的解读不可僵化,禁锢学生的思想,要锻炼学生的多元解读思维,让他们明白每一首诗传达的不只是一种情感,不同的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体会,有了多元化的欣赏和解读,才能使个性化的朗诵成为可能。
江河的《星星变奏曲》是一首感情细腻的现代诗歌,写的是诗人在静谧的夜晚遥望星空,满天的星辰勾起了他内心的温情和朦胧的憧憬。江河是朦胧派的代表诗人,这是他的一首重要诗作,在诗中抒发了他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讲解朦胧诗的特色以及诗人的创作背景,但是不能过于强调所谓的诗歌主题或者深究作者每一句诗歌有怎样的隐含意义,这样会把诗歌分解得支离破碎,不利于学生的个性赏析和朗读。比如,教师教学用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这句诗歌是什么意思?书上给的参考答案为:“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本来意蕴丰富的诗句被略显生硬地解读出来,还带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如果教师仅仅是按照这两句答案来讲解,必然不会引起学生强烈的感受和共鸣,因为以学生的情感经验是不可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当时诗人的处境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到诗歌本身,把自己当成这首诗的主人,想象自己在怎样的情境下会有这样的感受,比如青春的孤独,求学之路的寂寞,家人的牺牲和重托,这些真实的情感都有可能在诗句的诵读中激发出来。教师要做的就是在引导学生的同时又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地体味和联想。当学生产生了与作者的共鸣,在朗诵时才能有真情实感,“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涌出金黄的星星/在天上的星星疲惫了的时候――升起/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只有有了真情实感,这样的诗句才能更有力量地表现出来,或许在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面“飘动的旗子”,这面旗子给他们带来鼓舞,可是旗子的内涵又各不相同,这才是诗歌朗诵应该达到的效果。只有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听众。
雨说郑愁予范文3
一、配乐读,营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配上乐曲来朗读,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这既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配乐朗读可以升华情感。悠扬的音乐让人舒畅、激昂的音乐催人奋进,悲怆的音乐让人酸楚。如我在讲授朱自清的《背影》的时候,本文主要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热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文中的出现了几次“流泪”的情景,因此我就选了大提琴曲《殇》来配乐朗诵,引导学生就着音乐慢慢的诵读,去品味生命中亲情,唤起学生对父亲的美好回忆,通过教师配乐朗读、教师指导朗读、学生配乐诵读等环节,让学生的心灵真正的走进文本,并初步明确学习的基本方向,学生才会懂得要去品味朴实无华的语言,体会深情无限的意蕴,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朗读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达到以声传情的效果。
有的文章的感情震撼人心,配乐朗读就可以起到烘托、渲染、升华的作用。如在讲述《雷电颂》的时候,我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通过开展“与屈原相遇”“与屈原同行”等活动,先引导学生听读课文朗诵,再指导学生配乐朗读,当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乐曲声在班上响起的时候,同学们朗诵的激情就起来,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使教师、学生、文本三位一体,共同去感受风雨雷电交加的浓浓黑夜,去感受屈原呼唤文明、毁灭黑暗世界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这样,既能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同时还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点。
二、分角色,做表演,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就非常适合作为分角色朗读与表演的课文。童话人物形象多样各异,对话内容多且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与心理,夸张与滑稽以及上至皇帝下至臣民的愚蠢在对话中得到充分表现。采用分角色朗读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走进童话的世界,学生能更为具体,感性地去了解众多人物形象。
首先,教师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分角色朗读指导:
1. 听朗读录音,揣摩人物心理,把握角色形象。
2. 小组内选定、分配角色,进行朗读表演。学生简短评议。
3. 讨论:听读之后,你受到什么启发和教育,有什么联想呢?
通过分角色、做表演这项活动,学生能对自己分配的人物性格有更深刻的体会,高水平的学生还能充分发挥表演天赋。参加分角色朗读的学生根据人物性格、心理以及在对话中通过语调、语气来形象地表现人物特点,尤其是扮演皇帝的同学演得绘声绘色,把同学逗得哈哈大笑。更重要的是分角色朗读能为课堂创设情境,形象教学得以更好的体现,语文课堂“活”起来了,分角色朗读的作用也就体现出来了。
三、展竞赛,活气氛,挖掘学生朗读潜能
《雨说》这首诗歌是郑愁予先生写的,诗人笔下的雨,被赋予了生命的灵性。一上课,我就出示投影:“雨说的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问学生:“你们读了这一节,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学生们提的问题,也正是我要解决的问题。
我说“大家不要急,我们今天来进行一场朗读比赛”,一听到比赛,学生马上表现得积极起来。接着我用投影就出示了四个要求:
1. 每位同学自由诵读。自由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诗歌内容,体会感情基调。
2. 读出节奏。 组内研读,将各个诗节的朗读节奏,用斜线的方式做划分。小组选择展示,师生共同讨论明确。
3. 读出情感。
4. 朗诵比赛:小组选派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自由组合诵读。各组展开竞赛。
不一会,各组的参赛选手就选好了,学生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说:“不用急,为了确保你们组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小组内再结合诗歌的情感、节奏方面等需要注意的地方,给参赛同学提出自己的建议,参赛同学在自己的小组中再做一次练兵。”他们的积极性更高了,自己“研究”完读法后,就你一言我一语给选手们辅导上了。比赛开始了,四名参赛选手站在讲台上,教室就像个竞技场。“评委”们在认真地记录每一个选手的情况。等到评议的时候,那才叫我对他们刮目相看哩,不但什么地方丢字拉字,就连语气、语调、表情也要评议一番,做到了公正公平。
比赛结束后,我再出示课前展示的问题,“刚才,很多同学对这首诗歌的内容提出了不少的问题,不知你解决了没有?”这下,课堂气氛空前高涨,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了。
事实证明,有一些浅显易懂的课文,用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朗读的兴趣,还能挖掘学生的朗读潜能。
雨说郑愁予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初中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阅读题解答,语文阅读主要包括文字处理能力和信息接收能力,本身阅读题目变化多,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个难题,阅读题的构成变化又多、我们就在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题的有效性具体的一些措施,主要论述了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一、提高初中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在实际的生活当中,人们经常需要阅读,比如,在看书籍的时候,在和别人签合约的时候等等,都要进行分析和阅读,因此,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当中,阅读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必需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预习阅读题
通常在开展一个课程之前老师都会要求学生预习,主要是为了课堂授课时师生都能顺利完成课堂任务,学生能够更好了解课堂内容,学习阅读也是如此,然而,实际中因为教师对于学生预习这块不能很好检查、导致学生预习是泛泛之谈,没有什么实际效果,这就使得学生缺少相对应的管理,从而放弃预习,但这个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一下接受不了课文内容,当教师实施教学的时候,学生就会感到迷茫,学习效果不到位,更谈不上学生自主积极地学习,因此,教师一定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课堂兴趣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教学领域已经采取多媒体设备教学,改变传统授课形式的枯燥单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创设各种情景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学习环境,在教学诗歌郑愁予的《雨说》的时候,通过教师整理多媒体图片、视频让学生感受当时诗人作诗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感受到“雨”对孩子们的关爱,这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对色彩丰富的课堂内容充满喜爱,自发的想要去深入了解课文的内涵,有利于学生们体会诗中的那份关爱,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3.根据教学目标,课型创新
施展各种各样教学方式,改变单一授课形式有利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我们可以设计单元组合课型,让学生形成小组学习,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多开展阅读活动课,给孩子们看视频教学,多给孩子们看些经典名著,扩展孩子们的思维,让他们多欣赏文人名句,丰富知识和内心洗涤,当然,根据不同课程内容改变相应教学方式,例如,类似于江河先生的《星星变奏曲》,我们可以采用朗读课型、文学欣赏课型。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艺术,阅读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可以看出阅读的重要性,不管怎么去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总之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作为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引导和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积极思考;让学生用心灵感悟作品,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读出自我。
4.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习惯,厚积才能薄发,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了无米之炊、语文教师应当在精心选择的基础上,增加课文中要求学生必须会读、会写、会用的词语的数量、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长期不断收集课内外词汇,培养学生勤摘抄、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摘抄是阅读积累的一种有效方法,持之以恒地做好这个工作,会使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的效率,做读书笔记有一点难度,我们要帮助学生先从简单的做起,如写批注、写心得、作评价等,进而学会做读书笔记、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章。
另外,教师应要求学生有朗读和背诵的好习惯,这样坚持不懈的训练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好的语感既可以增强对文章情感和技巧的感悟,又可以促使将自我的书面语和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相比照,体会到自己的不足、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
5.开展情感教学,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服务都是围绕学生,学生教得好也是老师最大的成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对象是学生,教学模式好不好。学生最有发言权,有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座谈,听取学生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反馈,听取他们的意见,再结合实际情况修改教学计划,在实施这个过程时,就需要老师和学生搞好关系,平时多关心学生,增近师生感情。
三、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起到一定的主导作用,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提升学习的有效性,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为学生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课堂任务。本文只是简要地论述了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制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因素还有很多,需要教师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从而使语文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0,07: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