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费收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费收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费收入范文1

    截至2004年12月,人保财险保费收入为653.26亿元,在财险市场占据65.93%的市场份额,略低于2003年时68%的市场占有率。据统计,2004年全国财险保费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1089.9亿元,同比增长25.4%。

    业内人士认为,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成为财产险业务增长的“推动器”。在非寿险业务中,一些新的服务领域如煤矿雇主责任保险、医疗事故责任保险和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险、保险正在进行试点,有望成为下一步的增长点。意外伤害险及货运险将成为财险公司新的增长点。

    但有关人士也指出,人保财险的车险保费收入在车险市场约占70%的份额,占总保费收入的比重过高,存在展业能力不足的问题。董事长也曾指出,人保财险在降低综合赔付率和综合成本率方面仍需要进行改进。为了提升经营业绩,人保财险作出“抓重放轻”、“调整业务结构,提高效益好的非车险业务比重”的决定。

    在2005年1月召开的全国分公司总经理会议上,该公司总裁表示,2005年人保财险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创利能力建设,推进业务结构调整,推进专业化经营,同时强化理赔管理并加强资金运用管理。

保费收入范文2

【关键词】 保费收入;GDP;计量分析

一、引言

保险业在我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的。自运动时期倡导依照国外创办保险以来,保险业的发展几经波折,终于在改革开放以后迈开了新的步伐。细看保险的发端,保险就发挥了分摊风险的重要职能,更是为海外贸易、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稳定提供了保障功能。为了对保险业的发展与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有一个更为明了的认识,本文以保费收入作为保险业发展的指标,以GDP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衡量标准,利用EVIEWS分析软件做进一步的探索,帮助我们正确看待保费收入与GDP之间的拉动作用。

二、理论基础

截止到2011年,与20世纪初相比,我国保费收入环比增长了30多倍。保险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其极为关注,也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对于保费收入与GDP二者的关系,主要集中于GDP对我国保费收入的拉动作用方面。(人均)GDP的增长促进了保险费收入的增长,而且这种关系非常显著。宋光辉(2002)、沈声才(2006)、李杨(2006)等都认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都是基于GDP的增长。而李想(2007)则分别对我国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与人身保险保险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最终通过实证证明,GDP对各自的影响都非常明显。至于近年来,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发展,保险收入的稳步增长,我国保费收入与GDP 又有着何种变化的关系呢?这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

三、 模型的设计与建立

(一)我国保险发展概况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成立了平安、太平洋等保险公司,并随着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入驻上海,外资保险公司不断涌入中国。民族保险公司的新建,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中国人保的垄断地位逐渐被打破。1993年,我国实现了保费收入456.87亿元,而在2011年我国实现了14339亿元的保费收入,突破了10000亿大关,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1.6倍左右,其增长势头超过了近年来我国GDP的增长速度,强劲的增长势头不可小视。不仅仅如此,国外很多机构经过对亚洲保险市场的调查,并分析得出,中国是亚洲最具发展潜力的保险市场之一。

(二) 数据的选择

自1993年以来,人保的垄断地位不断被打破,其市场份额大幅下跌,由过去的9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开始逐步下降,众多保险公司的加入分散了市场份额,在保险市场中平分秋色。鉴于此,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的数据均取自于《中国统计年鉴》,且选取了1993-2011年的相关数据。

本文选取的数据主要是描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保险的发展情况,并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因子,利用“让数据说话”的“数据驱动”的建模途径加以分析。本文首先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然后构建了自回归模型,最后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了其中的因果关系。其中,Y表示农业保险保费收入,X表示国内生产总值,同时,在运用数据的过程中,对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做了处理,取其对数,分别记为LNY、LNX。数据分析中借用了EVIEWS4.1获得相关统计数值。

四、 统计分析

(一)描述统计分析

为了使保费收入与GDP的关系更为显性化,且对数据进行对数处理不、并不会对数据之间的协整关系,于是,我们对保费收入、GDP分别取自然对数记为LNY、LNX。利用EVIEWS4绘制了时序图(图一)。

从图一中,我们能够发现,自1993-2009年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保费收入、GDP稳步上升,体现出了保险行业的稳步前进,以及我们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

(二)单位根检验

为了防止伪回归的存在,确认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真实性,从而得到正确的认识,首先我们来进行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图一告诉我们,数据存在非平稳性,而对数据做了一阶差分处理以后,LNY、LNX分别做了差分处理记为DLNY、DLNX。根据图二,我们发现,时间数据系列显示出一定的平稳性,是否真的具有平稳性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以下将采用单位根的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并判断出时间序列单整的阶。

由于水平序列显示有截距项和时间趋势,故在对原序列进行检验时选择了带有截距项和趋势项的检验方法,而对差分序列进行了只带有常数项的检验来验证。分别对LNY、LNX做了DLNY、DLNX进行检验,检验结果统计如表二所示。

由表1来看,在5%的显著水平下,我国保费收入(LNY)的统计检验值大于临界值,不能拒绝原假设,认为LNY存在单位根。随后进行地一阶差分序列检验的结果显示,统计检验值小于临界值,时间序列达到平稳,因此,LNY是一阶单整的,记作LNY~I(1)。同样的,来看看对LNX的相关检验结果。在5%的显著检验水平下,统计检验值(-2.7332)大于临界值(-3.6908),原假设成立,据此认为LNX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时间序列。经过一阶差分处理后,我们得到,LNX的统计检验值(-3.4678)小于临界值(-3.0521),由此我们得到LNX是一阶单整的,记为LNX~I(1)。

从上面的叙述中得到,LNY、LNX都是一阶单整的,满足了协整分析的前提条件。

(三)协整检验

从图一看出,我国LNY与LNX具有大致相同的增长和变化趋势,说明他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采用E-G两步法检验LNY与LNX之间的协整关系。在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下,得到回归模型。

LNY = 1.6168*LNX - 11.2558

R2=0.9504 R2=0.9475

T = 18.0442 -10.6195 DW=0.6801

从模型的结果来看,模型拟合的较好。但是DW=0.6801偏小,所以变量存在自相关。消除自相关后,回归方程为

LNY = 1.2732*LNX - 7.04998 + [AR(1)=1.1988,AR(2)=-0.4170]

(3.4163) (-1.5226) (6.9478) (-2.7443)

其中R2=0.9893,R2=0.9868,DW=2.0016,F=400.5914。协整方程通过检验。由方程得到,国内生产总值变动1个百分点,将拉动我国保费收入变动1.2个百分点,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保费收入的拉动作用显著。

进一步对残差进行检验,同样选择了ADF法。ADF检验如表三所示。结果显示,序列残差在任何水平上都是平稳的,说明LNY与LNX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表三残差单位根检验结果

(四) 格兰杰因果检验

上文所做的协整检验进一步确认了LNY与LNX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这种关系中是否就存在因果关系以及二者的因果关系的方向又如何呢?以下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进一步来验证二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因果关系的方向。检验结果整理如表四所示。

由表四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下,在滞后期为1时,可以得到我国保费收入均不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的原因;同时拒绝了国内生产总值不是保费收入变动的原因。此时,我们判断,在短期内,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是导致我国保费收入变化的重要原因。这说明,一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保险行业的进步。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从协整关系来看,我国保费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动一个百分点,将拉动我国保费收入变动1.2个百分点左右,作用明显。从格兰杰因果检验中发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对我国保费收入增长的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二) 建议

1.稳固保险业发展的经济基础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得到,我国保费收入的增长是建立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在满足了基本生理需求以后,才能有更多的收入来购买保障、投资等功能的保险产品,来满足安全上的需要。稳定的经济环境是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

2. 消除区域化差异

经济的平稳发展是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由此引起保险行业的发展也呈现了区域化。消除区域化差异,提升保险行业发展水平,势在必行。区域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尽管旨在消除我国城乡差距,国家屡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就现状来看,我国城乡二元化特征越来越明显。这也正是因为城乡保险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第二,行政区域的差异。国家先后实行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等战略,但是频繁受创,区域差异依旧是不可忽视的现实矛盾,由此也决定了保险业的发展也呈现了同样的现状。所以,政府应加大力度,消除区域发展差异,促使各区域保险业均衡发展,提升我国保险业整体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祁祥.保险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9-21.

[2] 庹国柱,王德宝.我国农业巨灾风险损失补偿机制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0(6):13-18.

[3] 肖文,谢文武.中国保险费收入增长的模型分析[J].上海金融,2000(04):27-28.

[4] 吴江呜,林宝清.我国保险需求模型的实证分析[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10):26-30.

保费收入范文3

保险行业保费收入确认与计量模式

从全球范围内看,短期保险业务保费收入确认方法主要有递延匹配式和资产负债式两种;长期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确认方法主要有保单持有人存款模式和保单持有人利益模式。而从总体上看,我国对短期与长期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采用了共通的确认与计量原则,就是权责发生制。

(1)短期保险业务保费收入确认计量模式。我国在短期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确认方法上采用了资产负债模式。在该模式下,保险人在保险责任开始时全额对应收取的保费确认为保费收入,同时保险人通过提取未到期风险准备金,达到保费收入与保险风险责任在财务报告中匹配的目的。资产负债模式分别确认保费收入与保险未到期风险准备金,两者互不关联,与短期保险业务保费收入确认的另一种模式递延匹配式有本质的区别。从保险行业特性分析,保险人通过保险合同的订立,收到保险费意味着保险人应根据保险条款提供保险保障,是不确定保险风险的开始。保险人所承担的负债应当代表保险人在该保单下的净风险,投保人缴纳的保费并不完全是该保险标的的风险价值。因此,递延匹配模式所产生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并不能完全描述保险人负债的真实状况,保险人应记录的负债不是递延的收入,而是未到期风险责任。

(2)长期保险业务保费收入确认计量模式。相对而言,我国对于传统型长期保险采用了保单持有人利益模式,具体确认方法是:在保险合同生效日保险人收到保险费后确认营业保费,营业保费加当期分保费收入,减当期分保费支出,计算出自留保费。通过提存和转回未经过保费,将收付实现制下的营业保费调整为权责发生制下的保费收入。衍生保险产品涉及风险保费的部分可按照长期保险业务保费收入的确认与计量方法进行核算。作为对长期营业保费权责发生制调整的因素,未经过保费既不含有长期保险业务预定返还利息因素,也不能考虑保险风险准备因素,将保费收入与准备金分别确认与计量方法,在会计处理过程中既照顾了保险业务的特殊需要,保持了保险负债独立确认的特点,同时又能直观地反映保费收入的权责匹配过程。

新规定对保险行业的影响

2009年12月颁布的新规定,主要是从保险混合合同分拆、重大保险风险测试和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三大方面对保险行业的会计处理进行了约束,根据规定执行前的模拟测试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保险公司执行《规定》后,净资产和净利润会有所增加。在2009年年报陆续披露的阶段,笔者从以下三方面分析执行保险行业新规定对上市公司所产生的影响。

(1)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保费收入是保险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09年新规定要求保险公司要进行保险混合合同分拆,并对保险合同准备金的计提提出新要求,同时对于以前年度的报表要进行追溯调整,这样势必会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净资产、净利润、相关准备金等重要财务指标带来影响。笔者选取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按照2009年新规定对2008年度报表数据进行追溯调整前后的部分资料为例进行比对。从其中的收入费用科目分析,可以发现按新规定追溯调整之后,中国人寿2008年度最终的利润总额上升了153.96%,净利润上升了89.13%;同时我们应该关注到中国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下降了10.12%,提取的保险责任准备金上升了13.41%,这展现了新规定下对于保费收入确认的谨慎性原则。再从其资产和负债科目分析,可以发现按照新规定进行追溯调整之后,中国人寿的寿险责任准备金计提数下降了14.65%,保户储金及投资款上升了3037.96%,净资产上升了28.69%,除此之外公司的其他资产负债科目在追溯调整前后不存在明显变化(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例外)。

(2)对企业利润的影响。通过中国人寿2009年年度报告中按新规定追溯调整2008年度相关数据前后的比较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规定执行前的模拟测试结果即绝大多数保险公司执行规定后,净利润会有所增加。同时笔者关注到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以及太平洋三家上市的保险公司已相继公布了2010年第一季度的保费收入数据,但仅有中国太保根据《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执行前与执行后分别公布了两套数据。 再看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原保险保费收入数据未经审计, 且未按照财部颁发的《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中有关保险混合合同分拆及重大保险风险测试的要求进行调整处理。因此可以从侧面得出新规定虽然增加了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增加了对保险合同准备金等相关信息的披露,也使得保险实务与会计处理更加协调,但由于保费收入本身不确定性因素的固有存在,增加了保险公司对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评价难度,尤其是像利润这种评定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

保费收入范文4

【“纳米科技”等7个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立】专家将根据《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管理规范(试行)》,采取专家组组长负责制、协作分工相结合、督促服务相结合、定期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专项的管理工作。

【一季度互联网财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0.9%】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近日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互联网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44.56亿元,同比增长30.9%。

【监管当局拟挑选五家机构作为金控集团监管试点】中国监管当局拟定挑选包括中信集团、蚂蚁金服等在内的五家机构,作为金融控股集团监管首批试点。拟定的监管试点机构还包括光大集团、招商局、苏宁集团。

保费收入范文5

追溯这些年的发展,伴随免费报成长的是传统报业越来越明显的困境,发行量减少,广告量萎缩,读者流失,这些难题是被赋予众望的免费报同样需要面对的。在相同的大背景下,免费报需要在市场定位、采编制作、广告发行等方面亮出自己的“绝技”。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并不多,也多停留在对免费报纸的描述性与认识阶段,还没有形成特定的模式和理论。

本文以上海目前的两大免费报纸《i时代报》和《五日新闻金报》为例,对其部分采编经营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并抽取2008年1月的这两种报纸各10份做了抽样分析,以此研究免费报如何准确围绕市场定位制定有效策略从而吸引受众。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对受众有清晰定位:很少看报或者从不看报的都市青年

免费报纸瞄准的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市场,他们既不是严肃报纸的读者,也不是传统小报的读者,而是那些很少读报甚至是从不读报的人。英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免费报的读者群非常有特点,他们是每天乘坐地铁上下班的职业人;他们是最有购买力的读者群;他们是18~34岁年轻而追求生活质量的人群;他们也是互联网使用程度最高的人;他们是没有时间读报的人。

上海两张免费报的受众定位与上述调查的结果比较吻合。《i时代报》在其网站上对核心读者群的归纳是:年龄多在20~35岁,年轻,有活力,见解独立,男女比例相等,拥有巨大的消费力和消费决策力,他们中大部分没有阅读传统收费日报的习惯,是正从传统媒体中流失的人群。

同样,《五日新闻金报》的网站上也有其对目标读者的定位:25~40岁的白领人群,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教育背景良好,工作积极上进,思想开放活跃,追求生活品质,消费能力较强,是社会中当之无愧的中坚群体。

类比归纳,我们不难发现,免费报目标读者群最主要的身份标签是:年轻、有活力、有消费能力,没有养成读报的习惯,尤以最后一点最为突出。

采编制作:写目标受众最爱看的新闻

作为报纸,免费报当然首先要提供新闻资讯。只是这部分资讯在采写和编辑等各个制作环节上必须受到目标读者口味爱好的指导和制约。笔者在研究中发现,报纸很薄、文章很短、内容很活是免费报纸在采编制作上的三大特点。

薄报:版面不超过48版,侧重文体新闻。和现在动辄80个版、100个版的综合性日报相比,免费报绝对属于薄报。《五日新闻金报》从2007年下半年推出至今,一直保持在24个版的固定版数上。而《i时代报》版数基本在24至48个版之间浮动,视广告、新闻数量、每天的人流量多少等诸多因素而定。

笔者抽取了涵盖2008年1月份两个轮次周一到周五的10份《i时代报》,其10天的平均版数为32.8个。

免费报虽然是薄报,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目前免费报中最流行的综合性报纸,其版面包括要闻、本地新闻、国内国际、财经、体育、文娱、专副刊等。

从架构上有两点值得一提。其一,文体新闻在这薄薄的免费报纸中占据比较显著的位置。免费报如此操作的目的也很明显,文体新闻是年轻的读者群最为热衷的新闻,这些新闻与生俱来的激烈、轻松、休闲甚至是八卦等特点正是这部分不太看报的人所渴望的。因此,免费报纸目前都习惯性地加大了文体版面的数量。

《五日新闻金报》每天出版24个版,在16个新闻版中体育占2个,文娱则多达3个,每逢周一更是额外增加两个版的一周娱乐资讯预告,而该报的本地新闻版则只有3个。此外,该报的封面还往往用文体方面的新闻图片作为主图或是报眼新闻。

进入2008年,《i时代报》也增加了文体的版面,原先由一名编辑分别制作文娱版和体育版,现在则将体育增加到了每天两个版,另外增设了一名专职编辑。

其二,财经版面开始出现在免费报纸中。国外诸多的免费报纸,包括先期的《i时代报》尽管在一些新闻板块偶有重大的财经新闻出现,但过去并没有固定版面。国外免费报办报人员认为这个群体的人不喜欢严肃认真的内容,他们花钱大方但不擅长理财。但是这种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因为免费报的读者群有明显的理财欲望,恰恰是因为他们不擅长,所以免费报更要跟进这方面的报道和指导。

《五日新闻金报》进入市场是在2007年的年中,当时中国国内的股市正处在一个攀升期,因此该报每天两个版的《海上财经》应运而生,预测大盘走势、推荐个股、重要信息披露等,阅读率很高。而《i时代报》也在2008年年初增设每天两三个版的财经证券内容,试图在这一领域赢得读者。

快餐报:文字简洁,报道短小,注重导读。免费报的内容定位基本都是快餐读物。新闻短到有时只有一段或标题,没有长篇大论,图片多,标题醒目,是典型的快餐报。

免费报在新闻采编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大量广告的限制,但是信息量是不能减少的。在这种要求下唯一的出路就是用最少的文字说清楚新闻,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多地刊登新闻。在这方面,免费报的常用手段有四点。

严格控制字数。看上去这是一个很机械的要求,但却是最有效增强信息量的办法。目前来看,免费报的头条新闻一般也就在500~700字,边栏一般在100字甚至是50字以内。《五日新闻金报》的本地新闻部负责人张昱欣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该报的记者在办报之初最先要学的正是如何写短稿,报道的字数在选题申报时就已经被控制在了一个有限的范围内。而《i时代报》的采访部主任杨柳也表示,他们的考核办法不会用字数来计量,提倡记者写短稿好稿。

鲜见连续策划报道。传递信息是免费报很明确的目的,因此在这些报纸上看不到传统报纸一连几天的策划报道,就连专题报道都难得一见。从记者抽样的《五日新闻金报》和《i时代报》20份报纸来看,没有任何的较大篇幅的策划报道或者连续报道。

选择柔和的新闻。免费报的“快餐化”除了新闻要简洁,同样追求新闻的柔软,要让读者在快速阅读时不必因为吃了生硬的“食物”而不利于“消化”,这实际上也增强了阅读的有效性。因此,免费报纸一般不太重视政治新闻,“两会”等重要事件的处理也比传统报纸轻得多。免费报的新闻大多和民生生活很贴近,同时注重资讯的可利用性,突出实用价值。这些都是免费报的读者群所爱看的。

标题必须简洁。免费报纸提倡一行题标题,也就是要求新闻的标题在一行内将事情说清楚,一方面便于读者快速浏览,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节约版面空间。

实际上免费报在快餐报的打造上强化了导读功能。办报者深知目标读者群更依赖于网络,因此在没有办法完全改变对方阅读习惯的情况下,致力于将整张报纸变成网络的资讯导读。一旦读者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还可以通过网络或者电视等其他渠道进一步了解。对于免费报而言,它的快餐报使命就算完成了。

广告:卖目标受众最需要的商品

“广告为主,内容为辅”的趋势加剧。广告是免费报最重要的经营收益来源,国外的免费报纸广告量之大足以让人产生报纸“广告为主,内容为辅”的感觉。免费报纸会推动其有效发行量上升,并继而带动广告收益增加。免费报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采取了将价格战发挥到极致的先舍后得的策略。以发行上的“舍”(免费)换取随后广告上的“得”。免费发行是手段,更快地获取广告收益才是目的。

上海的两大免费报纸中,《五日新闻金报》因为推出不满一年,广告市场培育尚未成熟,在广告占版率上尚未明显体现免费报的特点。《i时代报》的广告占版率则已经达到一个比较高的程度。笔者粗略统计了2008年1月的10份抽样《i时代报》的广告占版率,尽管最低的1月14日不足15%,但是有三天广告的占版率超过了50%,最高一天达到了71.1%。这10天的平均占版率在38.94%,接近四成。

广告迎合受众口味。免费报的内容与版面设计,最终的目的是使读者对广告产生兴趣。免费报的广告质量很高,虽然比不上知名都市报的大量工商广告,但是分类广告很少,大篇幅的彩色工商广告占据多数。最重要的一点是,报纸的内容设计中,迎合广告口味的用意是十分明显的。

笔者对抽样的20份《五日新闻金报》和《i时代报》进行了广告内容上的粗略分析,发现《i时代报》这10天内投放最多的广告内容分别是商场购物、房产汽车和数码电子,而《五日新闻金报》则是求职教育、商场购物和旅游休闲投放较多。

从这些广告涉及的内容看,都是免费报的目标读者群的消费意向所在。笔者注意到,免费报都根据这些广告内容推出了各自的专刊,以此来更好地吸纳广告。比如《五日新闻金报》的美食专刊、数码专刊,《i时代报》的汽车专刊、理财专刊等。

发行:从地铁突破进写字楼

发行是免费报最核心的环节之一。通常,免费报都会在目标读者群最密集的地方发放,又由于普遍定位于早报,因此上班通勤的地铁被当作了免费报发行的第一渠道。

《i时代报》是上海地铁运营公司特许授权的免费媒体,正如《i时代报》钮也仿总编辑所说:“我们选择的战略――以特殊销售渠道为抓手,进行价格竞争――免费。”根据《i时代报》网站上对其自身的介绍,目前其主要是在上海轨道交通1、2、3号线上发放,同时涵盖了一定的公交线路,其最看中的是目前上海地铁超高的人流量。

《五日新闻金报》虽然也在地铁外发放,但这不是它最主要的渠道。他们更看重的是写字楼这一最能直接面对目标受众的渠道。如今在淮海路、南京路、陆家嘴等上海主要商圈的300多家中高级写字楼的大堂里都可以看到《五日新闻金报》的报架。这家报纸的执行总编辑何洪斌告诉笔者,上海地铁的确客流量很大,但是免费报追求的目标读者群在这个人流中会有所稀释,选择在写字楼发放会使得发行更有效,接触到的目标读者群更多更直接。此外,一些白领经常出入的公共场所也是他们的发行渠道。

报网结合拓展增值服务

网络是免费报的重要发展平台,通过该低成本平台来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包括组建读者俱乐部,为读者提供更系统的信息服务;利用网页制作的灵活形式建立分类广告窗口等。

《五日新闻金报》和《i时代报》如今都有自己的网站,也都在组建各自的读者俱乐部,开展一些诸如免费领票看电影这样的会员活动。尽管俱乐部的活动还没有形成气候,但是毕竟正在探索。

报纸归根结底是需要盈利的,对于免费报来说,要想获取丰厚的广告收益和活动收益,最大的前提就是要吸引到足够多的、可以引起广告投放商兴趣的目标读者群。从这个意义上说,免费报比传统报业更重视如何吸引目标受众。

不过,免费报在吸引受众的同时,还不得不考虑成本的控制问题。因此,免费报必须通过减少发行费、提高新闻摘编率、控制人力成本等多种措施,争取最大的盈利空间。

总之,随着报刊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免费报日益受到业界的重视。尽管很多发行商一直怀疑免费报是不是一种可行的有利可图的商业模式,尽管为数众多的业界人士质疑其新闻的水准,但是没有人可以否认它正处于上升阶段,特别是免费报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原本不看报的年轻读者。

参考文献:

1.李莹、喻国明:《免费报纸的缘起与操作模式研究》,《新闻与写作》,2007(10)。

2.邓涛:《“免费报纸”概况述评》,《国际新闻界》,2007(1)。

3.聂静红:《试从免费报纸的生存空间谈传统报纸的生存空间》,《河南社会科学》,2003(1)。

4.孙浩:《从异类到宠儿,免费报逐鹿欧美市场》,新华社,2006年8月18日特稿。

5.张颉:《免费报试图改变“危局”》,《今传媒》,2005(12)。

6.文然:《2006年中国报业盘点》,《北方传媒研究》,2007(2)。

7.喻国明:《中国报业的困境与机遇》,《新闻爱好者》,2007(1)。

8.郭文才:《免费报纸:“杀手锏”还是“双刃剑”》,《上海新闻研究》,2007(5)。

保费收入范文6

    2004年4月19日晚,郭某驾驶三轮出租车在某县城载客,见有一男一女(钟某夫妇)在等车,即上前问二人是否坐车,双方协商到该县某乡付20元车费。行至途中,因路不好走,郭某不愿再送即停车要车费,钟某夫妇二人从身上掏出零钱兑够20元递给郭某,郭某接过钱后说每人20元共计40元,钟某说当时讲好的是两人20元,双方因车费数额发生争吵,郭某掏出一把匕首威胁钟某夫妇说,

    不拿钱就在钟某脸上留个记号,并说自已是刚从监狱出来的。说后把20元钱又返给钟某,钟某见状从裤兜里掏出一卷钱,从中抽出一张100元的递给郭某,郭某接过钱后说没零钱找,钟某说:“你狠,我不要了”。郭某即调转车头住回走,后因钟某报案被公安机关抓获。庭审中,被告人郭某辩解:当初双方约定的到达目的地后支付40元车费,但事后被害人反悔只付20元车费。对此并无相应的证据加以证明。

    [评析]

    郭某的行为如何定性,有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郭某的行为构成强迫交易罪。其理由如下:1、强迫交易罪在客观上主要表现为:在商品交易中,违反国家经济管理法规,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严重的行为。本案起因系双方就车费价格问题产生分歧,引起争执所致。被告人郭某在被害人钟某夫妇不足额支付车费的情况下,对被害人实施暴力,其行为的实质正符合强迫交易罪通过实施暴力以不公平的价格强迫他人接受服务的特征。2、强迫交易罪侵犯的主要客体是国家对市场的监督管理制度,即市场进入、市场竞争和市场交易秩序。被告人以暴力手段强迫他人以不公平的价格接受服务的行为,违反的是等价有偿、公平、自愿原则,所以,其行为所侵犯的客体必然是市场交易秩序,而并非被害人财物的所有权。3、被告人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通观全案,第一、在发案现场,郭某因不同意20元车费,将手中的20元钱又还给了被害人钟某夫妇。第二、被害人钟某从裤兜内掏出一卷钱从中抽出一张100元,郭某只接过100元的,并没有夺取剩余的现金。第三、被告人郭某没有找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零钱找不开。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当时的客观情况下,被告人主观上是想通过实施暴力来达到要40元车费的目的,因没有零钱找,而多要60元钱,不存在抢劫的故意,亦无非法占有被害人财物的目的。综上,被告人在被害人不足额支付车费的情况下,对被害人实施暴力行为,其行为构成强迫交易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人郭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虽然从形势上看,郭某实施暴力是为了达到索要40元车费的目的,似乎不能认定郭某犯有抢劫罪。但是,被害人钟某夫妇二人乘坐被告人郭某的出租三轮车,被告人也同意载乘被害人至目的地,应视为该运输合同因双方意识表示一致而成立。被告人辩解:当初双方约定的到达目的地后支付40元车费,但事后被害人反悔只付20元车费。对此并无相应的证据加以证明,但后钟某同意拿出100元让找钱,表示已同意支付40元车费。双方因证据车费价格问题产生分歧,被告人郭某在被害人不足额支付车费的情况下,对被害人实施暴力,接到被害人的100元后,以没有钱找为由,多要他人车费60元,其行为是对他人合法财产所有权的侵犯。故被告人采用暴力手段,占有他人合法财产60元的行为符合抢劫罪的四个构成要件,应当认定为抢劫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