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范文1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创新思维的工具,对于初中地理教学起到重要作用。思维导图以图文并茂的方法,为初中生更好地展示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地理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做出积极贡献。因此,如何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提升初中生的地理学习效率,就成为了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地理教师必须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式,为初中生建立知识框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初中地理;思维导图;逻辑;课堂氛围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是意义深远的,不仅有利于设计人性化和开放性的地理教学方案,还可以优化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进一步深化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地理课程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使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以进一步提升初中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欲,巧妙运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初中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尝试从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引导初中生积极实践,交流学习经验,反思学习地理的体会。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紧密结合地理教材,营造高效课堂氛围

很多初中生面对抽象的地理概念都会感到迷茫,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紧密结合地理教材,利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节奏,给初中生讲述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积极的学习动力,让初中生对地理课堂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找回学习地理的信心。比如,讲初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我深入研究地理教材,给初中生绘制了内容丰富的思维导图,用简单的线条把整章的知识点都清晰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好的梳理学习的思路,营造高效的课堂氛围。在思维导图中分别向初中生介绍了自然界的水循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加强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减轻初中生的学习负担,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对于考点,我通常会让初中生在小组中探究,共同分享学习心得,如暖流和寒流,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等。我还会给初中生设计小专题研讨活动,如研究三峡工程的意义,移民安置政策,面临的挑战等,让初中生有展示才华的机会。

二、构建正确知识体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初中生对地理课感兴趣,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的配合地理教师完成教学人物。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注重初中生的情感体验,运用多种有效教学方式,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为初中生构建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实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比如,讲初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为了加速初中生对地理知识的积累,我利用思维导图给初中生分别展示了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空间变化,并且给初中生分析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讲人口的数量变化时,我告诉初中生目前人口的数量变化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我给学生列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对比图,以及人口增长的速率随时间发展的曲线图。在讲人口的空间变化时,我告诉初中生目前人口的空间变化只要表现为人口迁移,我给学生讲解了人口迁移的过程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最终提出人口的合理容量,让初中生明白人口的变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

三、拓展地理学习思路,利用网络开发资源

有的初中生学习思路不开阔,学习动力不足,对地理资源掌握的有限,针对这样的问题,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结合实际学情,充分利用网络,挖掘更多的学习资源,从而拓宽初中生的学习思路,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全体初中生的共同进步。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需要地理教师勇于探究,积极实践,引导初中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比如,讲初中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为了让初中生从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三方面记忆和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我制作了思维导图,带领初中生一起分析和讨论,让初中生能理解我国为何要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了解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等。我还在网上给初中生下载了许多与教学相关的学习资源,初中生对山西省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逐渐学会了分析一个区域的区位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初中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进一步提升。

四、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将需要初中生掌握的地理知识设计成思维导图,让初中生找到学习的方向,避免初中生过分依赖答案和地理教师的现象。同时,初中地理教师还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积极组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活跃地理课堂氛围,展现新时期初中生的风采。比如,在一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将本学期地理教材的全部知识点都制作成了思维导图,并且分层次的带领学生进行复习和训练,降低地理知识的难度,优化初中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再如,对于某一知识点的复习时,我通常会将知识点制作成思维导图,便于初中生从中找到学习规律,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总之,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还需要不断的研究,地理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还要注重教学的多元化和全面性,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水平,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思维导图,为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坤.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12,(95).

初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范文2

丰富多彩的知识课堂,谁都会喜欢。高中课程中,地理学与其它各门学科比较,其中一个最突出特就是要文理兼融。它既具有理科上的逻辑与严密性,同时又兼容文科中生动形象的灵活性。在高中地理课中,其主要部分是自然地理,它包含宇宙、陆地、大气、海洋等,主要内容偏属理科。特别是关于地球的运动和时间上的计算、太阳的高度角计算、以及各种的日照图、洋流、气候、各种的等值图线等内容,其理科特征极其鲜明,需要具有较强逻辑推理能力。学习时,老师应强调理解的重要性,以会运用为目标,侧重对地理中的原理、地理的规律加以理解与运用,联系现状分析问题加以解决。老师要让学生们日常还需多做些练习,要重视答题的思路,特别是要多画一些图,以增加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理解和理解。在高中所学地理中,人文地理(主要体现在必修二与必修三)主要归属文科范涛,因此学习时要在以理解为前提以此来增强强记忆是很必要的。叫学生们学习的时候要认真看书,熟悉掌握要点知识;要会看书,对教材的主观思想和脉络要有有一定的把握;还要善于思考、时常总结,形成个人的想法。人文地理的学习侧重在观点和方法的使用,结合一定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价。学生们接受老师的任务多了,基础自然就会打牢,教师的上课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2地理教师讲课要做到图文并茂,思路清晰

教师的对地图的灵活运用能力,直接影响学生们学习积极性。地图是学好地理这门课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在记忆地理中的许多知识时,最有效最好的方法就是借助于地图进行记忆。地理中的大部分内容很繁杂,但基本上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相关图的相关位置上。因此,要求学生们学习的时候要学会看书的同时,一定要看图,把其结合起来学习,把文字知识在相关图上逐一查找并落实熟记;平时也要多看些地图(或是自己做一些绘图填图),把地图深记于脑海中,并且可以使知识再现在图上。这样,我们在解决地理问题的时候,脑海中就可以浮现出来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地图:“地球的运动”、“分层的大气”、“洋流的流向”、“山河的分布”、“国家的地域位置”、“铁路公路干线”,“工农业中心位置”......于是,学生们就能从中有效并且准确的提取相关的知识信息,从容应对。因此地理这门课的学习就是要学会看图。

3地理老师讲课要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学以致用

初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范文3

摘 要:高中地理选修课程是在学生学完必修课程之后进行的,笔者认为选修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存在需要整合的地方。本论文以选修三《旅游地理》为例,探讨选修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关键词:选修课程;旅游地理案例教学;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必修地理一、必修地理二、必修地理三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高中地理课程的设置是在高二上学期完成地理的必修课程,文科和理科学生都完成会考之后,文科学生进入选修地理的学习。

选修地理是在学生高二学期学习三本必修知识和复习初中所学的区域地理之后进行的,所以,选修地理在综合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这一能力方面要求颇高,同样,恰当运用选修地理,对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作用巨大。

但是选修三《旅游地理》教材在教材内容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理论性强而实践性不足。教材的编写重复性较强、案例的选取新颖性稍微欠缺,需要补充一些前沿性和时代感较强的案例作为新鲜血液。旅游虽然作为国家重点扶持和发展的行业,但是对旅游的感触,不同地区的学生差异性较大,某些学生的旅游经历不见得很多,即使笔者所在的城市学校,学生能出去旅游的机会也存在很大差异,而且大多数都是只在城市附近的一些景点游玩过。如果单纯只“教教材”,势必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恐怕还可能把有实践意义的《旅游地理》课堂变得枯燥无味。笔者以选修3《旅游地理》2.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为例,探究选修3n堂教学模式。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这节课的课标要求为: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和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本节课从旅游资源的本身和旅游资源所处的环境及其相关方面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进行了分析,本节课既是本章的重难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知识点。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抛出案例,提出问题(5分钟)

用多媒体展示福建武夷山和云南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运用地图册,找到两处旅游资源的经纬度和相邻的地区。提出问题:假设成本相同,客栈规模一样,你最愿意在哪一处旅游景区附近建客栈?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复习区域地理知识,了解这些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又对新案例的背景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小组讨论,分工合作(5分钟)

小组讨论,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尽量根据能力强弱和走读与否将每一个小组内部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查找资料、互相促进。在这个教学模式下,六人学习小组已经根据以上原则提前完成分组,一人记录结果,讨论时指定发言人。每一组的记录员和发言人要定时更换,让组内每一位成员都有机会代表本组表达讨论结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及时在组内巡视,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陈述结论,查漏补缺(15分钟)

这一环节是课堂中的主要部分,每组讨论客栈的选址要和旅游地的游客量产生直接的关系。能够从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和旅游地的环境条件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各组展示讨论结果,可对前一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补充,重复的讨论结果表示赞同即可,也可对前一组的结果提出反对意见并论证反对意见。通过讨论和辩证分析,各组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要注意的要素形成尽量统一的意见。但是要注意的是,提出的每个案例并不都有一个确定的唯一正确的答案,比如每次讨论客栈的选址问题,重点在于知识的总结和地理素养的提升。

四、总结提升,理清思路(5分钟)

教师根据各组的讨论结果总结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需从三方面评价: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包括资源的吸引力,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开发价值,包括位置、客源地、经济距离、交通、季节性、停留时间;环境承载力的大小等。教师所起的作用是真正的指导者,也是点睛之处,因为选修地理中通过整合教材选取案例的分析主要是为了形成某一地理事物或者地理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是把通过案例讨论得出的结论引导学生上升到地理原理的层面,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引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向。

五、迁移拓展,举一反三(10分钟)

案例讨论完成之后,选取贵州梯田、红色旅游、冰川旅游等题目,分组思考所给案例的开发条件评价,对每组学生给出的答案评分,检测学习成果,提高迁移能力。所选题目尽量是新颖的情境,运用学生通过讨论新建构的知识结构分析和解决题目问题。既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考查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在分析每组成员题目答案时,注意学生答题的规范程度,培养学生用新建构的地理语言表述地理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整合教学资源,选取有实际意义的案例,将地理课转变为从实践中总结出理论知识,将地理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地理实践之中,真正体现选修课课程标准的核心精神,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实践能力。

初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范文4

关键词 知识铺垫 问题导学课堂模式 自主学习 地理必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2013年8月,增城中学确定以“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学校未来三年课堂教学改革的追求目标和研究实验重点。2013至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地理备课组老师普遍反映必修1自然地理难度过大,学生自主学习难以开展。

2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理论解释

“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如图OA以内);二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当其不能独立解决某问题,却能在教学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启发、同伴的帮助下解决该问题,则称此问题处于其“最近发展区”(如图AB区间),当且仅当内容处于其“最近发展区”时,教学才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地理必修1众多地理原理和地理过程的学习所要求的思维水平往往在OB以外,这是自主学习难以有效进行的客观因素。

2.2 现有教学环境与新课改的理念、教材编写风格不协调

(1)为了适应新课程在教学方式方面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现行高中地理教材设计了“活动”、“读图思考”、“阅读”、“案例”、“问题研究”等栏目,但是解说不透,背景材料少,大多的概念、原理没有详细的解释。

(2)对比美国地理教材,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专业划分过细而综合性明显欠缺。王琳博在《中美{中自然地理教材设计的比较研究》中认为:知识内容设计方面,耍降低学习知识的难度,减轻予生的宁习负担和压力。每章结柬时,增加复习指南成总复习的内容,对该章内容重耍知识点、概念、原理,进行总结。相关图片的文字解杼应该更详细些,不能过于笼统,否则予生理解会显得凼难。特别是教材把自然地理放在高一第一学期编排,学习时需要有其他科目知识作为铺垫但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尚未教学。

(3)我们现有的教学环境与西方国家不同。学生星期一至星期五都在学校,白天上课,晚上应付作业,学生无法通过图书馆、网络等进行自主学习,也因为如此,老师们普遍担心开展基于自主学习的小组合作学习变为教教材和学教材,无法达到讲授法的深广度,将会出现优生吃不饱的现象。

3 知识铺垫在地理必修1第一、二章学习案中的应用

2014至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地理备课组老师坚信问题导向方向的正确性,积极总结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大胆探求行动改进的有效措施。几乎每周两次的备课组活动,特别是多次公开课和观摩课在集体备课时的头脑风暴,课堂上多维度的观察、记录,评课时对课堂特色的总结与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高一地理备课组逐渐探索出了通过设置知识铺垫对课本等教学资料进行必要补充,在教师的启发、同伴的帮助下解决该问题,不断地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换为现有发展水平,甚至把思维水平高于最近发展区的知识转化为最近发展区即不断地创造新的更高水准的最近发展区。降低自主学习难度,促进必修1自然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3.1 以已学知识作为铺垫,提示学生联系新旧知识进行自主学习

因为知识是系统和相互关联的,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拓展和补充,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是新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从而建构完整知识结构的背景,对新知识建构起到铺垫作用。但我们面临的实际情况是本应属于学生的现有水平的已学知识,因为遗忘和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未能联系已学旧知识,旧知识未能成为最近发展区的重要支撑,使得学生无法自主学习新知识。高一地理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时能充分了解学情,在学习案中以知识铺垫的形式补充相应的已学知识,提示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教学重难点《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时,通常的做法是以老师演示为主,其结果是同学们只是记忆性地了解一些气候知识碎片,对气候的分布、形成原因、特点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则不甚了解。为了激发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在学习案的课前复习中设置了《请在下图左侧相应纬度位置写出各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和《气压带和风带性质总结归纳》两个知识铺垫:

知识铺垫1:请在下图左侧相应纬度位置写出各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知识铺垫2:气压带和风带性质总结归纳:

风带纬/低纬向高纬西风带流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外,上课前分别让两个学习小组把预习成果在黑板左右两侧展示出来,在学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时结合中间的投影,新旧知识同时展示在学生面前,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创造了简明的教学环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3.2 以其他学科知识作为知识铺垫降低低自主学习难度

以其他学科知识作为地理学习的知识铺垫,这些知识已经为同学们所学过与否,其教学策略是有差异的。

(1)以其他学科已学知识作为知识铺垫。已学知识属于学生的现有水平,要发挥其对地理学习产生良好效果,关键是提示学生激活相关知识,引导同学们把其他学生知识与将要学习的地理知识建立联系。例如在教学地理公转的速度时,老师如果引导学生回忆初中物理所学的机械能守恒定理,提示学生分析比较远日点和近日点势能、动能的大小,学生很容易总结归纳出正确结论。

(2)以其他学科未学知识作为知识铺垫。高一第一学期开学第三周,地理将学习地球的自转速度这个知识点,但角速度和线速度的概念数学和物理学科都还没学习,高一地理备课组通过在学习案设置知识链接的处理突破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困境,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1:读右图总结归纳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分布规律。

知识链接:1、角速度公式: = /t,( 是角度,t是时间)

2、线速度公式: v=S/t(S是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运动质点通过的弧长即路程,t是时间)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还得出两点启示:一是这些知识其他学科尚未学习,我们引进它是帮助降低地理学习的难度而非给学生增加学习困难,所以能否简明扼要地出现这些知识是成功的关键;二是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提示学生结合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公式读图,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3.3以生产生活体验作为知识铺垫,激活自主学习潜能

课堂联系实际,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措施,以学生的体验知识作为铺垫,不但能够帮助构建新知识,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动力,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的教学过程中设置让同学们“说一说增城的气候类型和特点”、“2014年12月9日增城市天气预报”、“校运会两天及以后几天的天气变化”等学生切身体会到体验知识作为铺垫,同学们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气氛非常活S。

4结论与反思

经过高一地理备课组全体老师集体备课的研讨、课堂改进实践和课后不断的反思改进,通过在学习案中设置知识铺垫,较好地突破了教材编写和教学环境与课程改革理念不同步的限制,使难度较大的必修1自然地理自主学习可操作大大提高,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问题导学课堂的效益。、

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高中地理学习共同体优化策略的研究》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范文5

一、教学任务完成和执行情况

本学期,我始终按照期初制定的备课组教学计划和级组安排落实各项工作,严格执行学校的常规教学工作要求。作为一名老教师,能认真按照学校、备课组的工作要求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严格落实教学常规,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效果,顺利完成了自己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

二、工作重点及成效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一3个选考班(11班54人,12班53人,13+14班选考地理的组合班60人)、13班14班非选考地理生组合的水平考班共4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和高一(12)班的班主任。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基础差,区域地图几乎是一概不知,同学们感觉地理新教材很难学。于是,我根据高一年级的课标和教学要求,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吃透新教材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结合本校具体的学生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因材施教,严格落实新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扎实推进教学进程。切实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紧抓课堂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了解,本届高一年级学生的初中地理知识非常薄弱,特别对地图几乎是一无所知。因此,在进入高一的本期前期教学过程中,边教授新知识,边带领同学们熟悉区域地图,并补充学习了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衔接的知识----经纬线知识、地球地图等,为高中地理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因此教学进度显得有点慢。在教学中,结合地理学科实际,注重基础知识的记忆、识图,指导学生如何学地理。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能力。时刻对照地理教学大纲,突出各章节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弄懂弄透,不留死角。

教学中,注重教与学各个环节的到位。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教材、找出问题记录在案,再在《高考调研》上填空,以达到基本理解;从而在课堂教学环节上能跟进思维,解决预习中的疑难;课后要求及时温习和做好巩固练习。备课时从基础入手,以情景教学去落实主干知识,同时适当加强能力培养。课前根据教材及课程标准、学生实际,在备课组学历案的基础上认真进行二次备课。课堂上,通过各种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严格课堂纪律,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新课知识。加强课后跟进辅导,做到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工作。强调学生动手记录要点、重点,一步一步把过去初中未学的或未学好的基础知识补上来。教学从基础着眼,狠抓落实,当堂内容当堂过关,让他们在学习中看到自己的成长,从而增进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力,稳步提高学习成绩。本学期每教完一节新课内容,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对前一节地理知识简要地进行梳理,强调哪些该记忆和默写,哪些该理解和掌握读图能力。对大学案上的训练题进行分类,对重点题进行讲评和解题方法的归纳、总结,从而提高学生成绩。

2、注重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本学期,我特别注重教学深度的把握。主要是结合我省近年的高考考纲要求和高一年级的学情,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以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收集普遍存在的问题,接下来就进行本节课知识的讲解。讲解知识时,紧扣课标要求,又注意教材知识的前后章节联系,让学生明确这些自己预习过程中不懂的知识点是怎么回事,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明确哪些知识要掌握,哪些地图要重点掌握,哪些知识主要是记忆,哪些知识点是注重读图综合分析等等。反复地交待学生:本期是地理必修第二册,主要是从人文地理现象的含义入手去掌握其特点、分布状况、影响因素、变化发展和影响,以及采取的措施或途径。要先理解其含义,再从分布去得到其影响因素,发展变化过程,从而找到其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教会学生从教材案例分析,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其次是重点地记忆其分布规律,特别是能针对性地以某一典型案例入手,掌握该现象的发生、发展。再次是记忆该现象带来的影响有几点,体现在哪些方面。分布规律和影响或作用要用实例去记忆,这样应用起来从容自如。特别是教材中列举的案例,要重点去理解掌握,要从教材案例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学会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敦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一些实际现象,学以致用。注意课堂知识的实用性,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运用知识解释学生身边感的现象和问题,既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地理能力。

三、主要成绩

初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地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学生都反映高中地理难学,难懂,对于地理学习缺乏信心。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会不断取得进步,学习兴趣才会提高,学习高中地理也一样。好的学习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得法,地理不会难学的。

一、明确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

一些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可能会觉得地理很难学,原因是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的内容相差很大,初中地理是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多为“是什么,在哪里”,死记硬背就可以学好,而高中地理是“为什么”,“怎么做”。学习以“理”为主,侧重分析地理事物的原因,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二、学法建议

(一)用好教科书

高中地理教科书是学习的根本。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把握是最基础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教科书。高中地理教材的设计更加合理,更加系统。以湘教版为例,教材中加入了大量的图表、阅读材料,穿插了活动板块。如何用好教材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积极思考,从中提炼有价值的信息。在讲述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时,利用活动环节,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对人炸这个概念有深刻的认识。在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时,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结合当地的生产生活实际,走进“大棚农业”,了解农作物对太阳辐射能利用状况,探讨提高农作物对太阳辐射能利用的措施。在讲述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时,通过阅读教材及“丽江古城”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

(二)学会使用地图

学会读图、识图、用图是学好地理的一项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各种插图以及配套的地图册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左图右书”,“图不离手”这是学好地理的常态。读书与读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真正做到“胸中有图”。通过对读图、识图,最终实现图文转换,获得地理事实,并分析地理事实的本质。在学习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时,指导学生阅读“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首先明确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含义,如何区别纵波与横波,纵波、横波有什么变化,什么是不连续面,在两个不连续面上,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正是根据地震波的这种变化特征,我们把地球内部圈层分成三层(地壳、地幔、地核),最后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高二下学期复习阶段在讲解《经纬网判读》知识时,首先分类讲解三种类型的经纬网图(方格状经纬网图、俯视图经纬网图、侧视图经纬网图)的规律,之后学生通过自己绘制不同类型的经纬网图,掌握经纬网判读的规律和方法。不同类型的地图有不同的判读方法,读图名,识图例,分析、归纳总结,是读图的几个重要环节。配套地图册的后半部分填图练习是读图识图的很好的补充内容,尽可能的让学生当堂完成,及时订正。

(三)配套导学案的使用

课后知识的巩固是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高中地理配套的练习册的是最基础的辅助资料。练习册板块设计合理,内容难易结合,在每个章节还增加的知识结构图,方便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把握。在使用练习册的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了适当的调整和删减:基础知识板块在学生预习时完成,迁移应用和达标检测两个板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而最后的探究拓展和研究性学习两个板块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选择性地完成。这样的分层操作对程度不同的学生来说既降低难度,又能得到提高。

(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