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普通话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推广普通话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推广普通话作文

推广普通话作文范文1

我的外公,他一点儿也不会说普通话,说家乡话是家常便饭了。而且,经常闹出笑话:

炎热的夏天又快到了,要说商店里生意最火的,当然要数卖席子的铺子喽!那儿的人里三层,外三层人山人海。我和外公也混在人群中。

我们好不容易才等到人群渐渐散了,我们才来到铺子前,外公开口就说:“阿拉(我们),要马(买)小啊子(席子)!”售货员听了一头雾水,他们互相打手势,结果,谁也听不懂。

最后,外公终于想到了在玩的我(因为我会讲普通话)我就用流利的普通话买回了席子。

还有一次,外公想买一套房子,到处打电话想问问有没有房子。

推广普通话作文范文2

关键词:语文教学 ;普通话教学;口语训练

语言是人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对孩子来说它的使用更能促进并提高读写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较强的普通话口语交际能力将会成为每个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要。记得自己在上师范时,学校最醒目的两条标语就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所以,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都应营造以说普通话和写规范字为主体的和谐语言生活,特别是肩负母语教学的语文学科,更应该积极推广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是一项有利于人类的神圣的工作。

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要想说好普通话,就必须掌握好汉语拼音,准确发音。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汉语拼音的训练。可是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在我们偏远山区不少教师包括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还相当低,不能给学生以示范、带头的作用。推广普通话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它可以净化语言,提高修养,又能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那么,如何让普通话教学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让老师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共同提高。

尽管现今已是信息时代,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越来越现代化,但语言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而小学阶段又是学生模仿力最强的阶段,因而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普通话,并用普通话教学,这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老师和学生首先都要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学说普通话重要意义,认识到只有学好普通话才能真正学好语文。教师应该经常看新闻,注意主持人的播音,通过模仿、比较,留意自身在语音、语调、语感上的不足,并加以纠正,长此以往,教师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自己的普通话水平也得以提高。

二、从细处入手学习语言,让普通话能够有效推广。

1、在教汉语拼音时与学生共同进步。学习普通话涉及普通话语法、词汇和语音三个方面的内容,但最关键的还是学习普通话的语音。学好拼音字母,掌握发音部位,对于局部个别的语音要反复练习直至完全到位为止。拼音不过关,想读好说好普通话是很难的,简直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在语文教学中的进行普通话朗读训练。普通话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一门语言艺术。《新课标》对学生的朗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扫除文中生字障碍,读准字音;按课文内容及表达的中心,揣摩语句的寓意、语言的感彩;朗读时做到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停顿,合乎规范。引导学生经常复习汉语拼音,避免地方普通话的出现。朗读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因而学生学说普通话,朗读训练可谓是一条捷径,是我们搞活语文教学,促进推普工作,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3、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普通话能力和语文水平。比如,在每节语文课前均安排学生上台亮相“说话”。时间控制在二分钟左右,低年级可说几句普通话,内容不限;高年级可说自己近期阅读到的新闻、故事或看到的事情。要求自选内容组织层次,做到口齿清楚,表述完整,普通话标准,让大家听得舒服。课余竞赛,举办“辩论”,抓住学生均有好胜的心理,依据教材、校情、学生生活实际,有针对性的拟订辩论题,这样高层次的口语训练,既提高了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正确认识,又练就了他们的口才,即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还可组织诗歌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作文交流会,以及汉语拼音知识竞赛、查字典比赛、猜字谜比赛、赛诗会、作文竞赛等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参与机会多,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而且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同时这些活动,可以把语文教学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进而实施语文素质教育。

三、在学习生活中营造人人学说普通话的氛围。

推广普通话作文范文3

又可从方言和普通话两个角度来看。

(一)从方言角度看

香港属于粤方言区,现有550万人口中,不论有多少外省人、外籍人,粤方言是社会上的交际语言,也是大中小学校中上百万学生接受中文教育的教学语言。目前在香港教育界讨论英语教学、母语教学问题时,关于母语教学的概念是很清楚的,即粤语教学,并不是普通话教学。教育界、语言界人士普遍认为目前母语教学是粤语教学,到了1997年以后,也仍然是粤语教学,包括中国语文课程的教学在内。从实际情况看,是没有足够的能用普通话教学的教师,但更重要的是从理论上便认为母语是粤语,因而也不必培训各科师资去讲普通话(培训普通话的师资例外)。

教学语言对社会上流通什么语言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社会上本使用本地方言,教学语言亦是本地方言,代代相传,方言的势力自然大。所以香港流通的词汇,特别是日常生活用语,是以粤方言为基础的,口头语言的词汇都是粤方言的词汇,就是书面上,也有相当多的用方言字写的文章,其中用方言语素构成的方言词语满篇皆是,初到香港的外乡人是连看也看不懂的,最多连猜带蒙知道大概意思。例如下面一段话,是关于一顿早餐的描写:

一个快乐早餐

早餐係两只煎得好立体蛋,一件嗏些少蜜糖,足半寸厚火腿扒,两件用棉花咁软方饱烘到微黄多士,上面搽一只广告坚称绝对係百份百新鲜生果压偏士多啤梨果占,一杯蒸漏得好香浓咖啡,对住我食早餐係一个充满笑容太太,一切都好美好,係我一直梦想要求,一个快乐早餐。

(阿宽《小男人周记》,友禾制作事务所有限公司)

吃早餐是一个很生活化的话题,这段话所用的粤方言词汇,有些是用方言字记写的,如:係(是)、(的)、(了)、咁(这么)、(在),有些则不是用方言字记写,只是说法和普通话不同,如:食(吃)、搽(抹)、蜜糖(蜂蜜)、生果(水果)、果占(果酱),有些是用外来音译词,如:多士(烤面包片)、士多啤梨(草莓)。由此可见一斑。

粤方言的代表话是广州话,香港话是不是标准广州话,香港话和广州话词汇方面的同异已是研究粤方言的一个课题。比如,广州把“叫出租汽车”说成“打的”(“搭的”),香港并不这样说。在一个大方言区中的不同地域,语音词汇可能都有差异,广州和香港两地在社会形态上的差异,肯定会影响到两地的用词用语。在广州,传媒语言(电视、电台用语)主要是普通话,法定的教学语言也是普通话,这使得广州话的词汇越来越多地受到普通话词汇的影响。而香港的传媒语言、教学语言就是两种:英语和粤语。两地的大气候“是如此不同,用语就可能出现越来越多的异点,比如,香港所说的“骚”(Show之粤音音译),台湾省说“秀”,就是演出的意思。香港可以用“做骚”“作骚”“大骚”等,来代替“演出”“表演”,或同时在社会上流通,广州就不一定用。这一例说明,即使普通话中已有使用得久的词语,香港话中还可能并存音译的外来词语,特别是英语的音译词。

(二)从普通话角度看

在香港,大部分人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是相脱节的,口语用粤语,书面语用标准的现代汉语,即普通话。

政府公文的中文本,大部分书籍报刊,各级各类学校的中文教材,学生作文,应用的或要求应用的都是标准的现代汉语书面语,从这个角度看,普通话的词汇是通过书面语的交际在香港流通的

这便带来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文章中普通话的书面词语多,文言词语多,而生动活泼的普通话口语少,因为他们书面上写的普通话词语不是从口语中学来的,是从书本上学来的。我曾分析过香港中学生(中四,相当高中一年级)的50篇作文,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带有“书面语”色彩,如下面这些例句:

(1)向暑假告别之前,还有一件令我意想不到之事,亦即是在宿营时所识的朋友,我以为再没法联络了,但他们竟会约我出来去旅行,真是开心。

(2)而数学科的中四课程,早于上学期几乎已教完了,因此时间上相隔太久,而又疏于练习,令致退步了。

(3)翌日,我与父亲一同往铜锣湾人民入境事务处去,进入大堂内,往询问处咨询……

如何使普通话口语词汇在社会上流通,只有推广普通话这条路。社会上的普通话教学和大中小学里的普通话选修课程,教材内容多从日常口语会话起步,所以容纳了不少口语色彩较重的词语。普通话的推广工作在香港是日见进步,但距离“普及”的程度仍然很远。

据有人统计说,社会上学日语的人多于学普通话的。

二、从社会方面看

又可从社会本身的形态和受外来社会影响两个角度看。

(一)从香港社会形态角度看

在香港这个特殊的社会形态中,流通了一整套适应香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惯的词汇,这些词语也随着香港社会的变动而变动,新陈代谢。在拙文《香港流通的词语和社会生活》中,已列举了100多个各类型词语,本文不再赘述。这些词语有些是香港有,内地没有的;有些是香港常用,内地不常用的,但都是用通用的汉语语素依构词法构成的,望文生义,便可知道大概的词义,如行政局、立法局、官守议员、民选议员、五十年不变(舞照跳、股照炒、马照跑)、见工、炒股票、炒楼花、信用咭、飞翔船、穿梭机、大空船、婚外情、二人世界、垃圾虫、宠物、度假屋、发烧友、黄色架步等。有些在对话中、在上下文中就可以理解词的意义,或稍加解释即可明白,比如:炒鱿鱼(老板解雇雇员,北方话“卷铺盖卷儿”的意思)、人蛇、蛇客(偷渡客)、绿印(居住不足七年的香港居民)、黑印(居住七年以上的香港永久居民)、煲电话粥(用电话聊天,时间长得像熬粥一样)、高买(在店堂公司商店偷窃,不告而取)、小手(在公共场所上偷东西)等。

以上两种类型的词大多数都可以算作是符合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

由香港的情况类推,在台湾省,在东南亚华人社会,在海外(欧美等地)华人社会,会有适应本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惯的流行词语,各有各的特点,是否可以认为,凡是用通用的汉语语素依构词法构成的词语,在中国、在海外华人社会很容易流通的,就得算在词汇规范内。这类词一般不是土生土长的方言词。

因而普通话的词汇规范不能只考虑词汇和地域(方言区域)的关系,同时要考虑词汇和社会的关系。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说明了普通话词汇以北方方言词汇为主的现实,但不能概括现时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省及海外华人社会中流通的而中国内地北方方言区并不流通的词语。不能将这些词语挑斥在规范之外。这个问题,在普通话词汇规范研究上要摆上日程。

词典中不仅要收中国大陆流通的词语,也要收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省及海外华人社区流通的词语。至于在什么地区较为流行、常用,可加括号用文字注明,如同方言词后加“(方)”:书面语词后加“(书)”一样。这样,便于在现代开放社会中语言的交流,并促进语言的融合、统一。

(二)从受外来社会影响角度看

香港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社会,是世界闻名的“东方之珠”,社会本身受外来影响是很大的,语言随着社会,也受外来影响很大。有人说,香港话是最洋的方言,说得很贴切。

洋化的主要方向是吸收外来词,用音译的办法吸收大量的英语词语。在香港,长期以来,英语是官方语言,是法律语言,是教学语言。近年,政府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更增加经费从英国直接派教师来香港。加之英国文化协会在香港推广英语有丰富的经验,再加上民间的各个等级的英语补习学校和私人英语补习教师的教学,在这个小小的岛上,推广英语可谓“世界之最”。

英语在国际交际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香港提高英语水平是一件好事情,这也和它本身的国际地位相称。至于英语带给香港话的影响要作具体的分析。有利也有弊。

香港在使用外来词语时,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在表达中直接加用英语词,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如此。你如果听大学生交谈,粤语对白中不时出现英语词,这英语词不是按准确的英语发音的,是带有粤语声调的,所以,听起来并无不协调之感,可以说英语词融化到了粤语句子中。这大概是香港语言交际中一种很特别的情况。有文为证:

(1)Heman话:“梁生,你係我老细,我睇你喇!人踩到上头殼,开会唔叫你,你真係DepartmentHead!出面成班人都唔服佢架!只要你讲声我一定Support你!”

(2)佢同我讲:“宽,你呢件事我帮你唔到,我俾得Anita做Consultant,我就要尊重佢Determinationsorry!”

(3)多得GeneralOfficeElaine话俾我知,佢也全部入晒ConfrenceRoom。

(4)入大学年,我要决定拣BusinessAdmin抑或CompareCit,……我决定放弃做诗人,我记得杜甫因为饿过饥饱食一顿牛肉胀死,呢段典故令我觉得好impressed,有种想笑又想喊feeling!这几个例子都选自《小男人周记》第五集,这套书有八集,是“口袋书”式的小开本,印数多达十一版次。是香港艺员郑丹瑞主持的最受观迎的电台广播连续剧。全书每页都有英语词,少则一两个,多则十几个。这本书拥有众多的年轻读者。由这个例子,可以看到英语词直接加入到粤语句子中的语言事实。这种情况,通常认为不算外来词,是一种语言的污染。不论怎样,这个现象值得注意和研究。

第二种情况是音译的办法吸收的外来词。细分又有几种不同的类别。

1.普通话中已用汉语语素构成的词,香港话中仍用音译词,或者两个词并用不悖。例如:

3.普通话和香港话中所用的音译词完全相同的。例如、咖啡、可可、柠檬、芒果等。

第一类音译词,数量不少,通常认为不能算作规范之内的,因为汉语语素有表意作用,它构成的词能望文生义,优越性大,那么,香港话中大量存在的这类音译词就只能归入方言词之中,是方言词中的外来词。

第二类音译词在写法、译法上也要统一规范,恐怕要研究一下是谁译得好,写法好,再来规范。

第三类情况是最理想的情况。

也还可能有的新情况是,香港首先吸收音译外来词,普通话中还没有,这可以给普通话吸收外来词创造有利的条件,让香港成为汉语吸收外来词的一个重要港口,成为基地,因为香港的全方位开放给汉语提供了这样一个好机会。因而在词语规范问题上,对香港吸收外来词,运用外来词,要大大放宽尺度,也要实行“一国两制”,不要强制规范。有外来词的“滥用”,才有去粗取精的机会。比如,香港译的“保龄球”(音译Bowling+汉语语素“球”)就比普通话原来叫的“地滚球”要好,符合汉民族心理,所以前者取代了后者。

综上所述,小结以下三点:

一、研究香港流通的词汇,要从多角度观察,既要注意到它的方言特点,又注意到它的社会特点。

二、香港地区流通的词汇,一部分有别于中国内地,由此可知澳门地区、台湾省以及中国以外的东南亚华人社会,欧美等地华人社会都会有一部分词汇是本地特产,适应当地的社会环境,因而,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范围是如此之广,是要超越了国界的。

推广普通话作文范文4

1 家庭环境制约学生普通话学习

我们学校地处河北东南部农村,大部分学生的父母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对于普通话的学习,大部分家长是支持的,但一方面由于他们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有限,另一方面没有时间更没有精力教育孩子,所以他们更多的把希望寄托在学校、老师身上。当然也有小部分家庭觉得孩子学习好就行了,普通话说得好不好无所谓,并不影响成绩。所以,孩子出了学校,就只用方言进行交流,在家里更是从不说普通话。因此,家庭的语言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孩子普通话的学习。

2 社会环境阻碍学生普通话学习

在农村,人们没有用普通话交流的习惯,偶尔说句普通话,还会被当成笑话。孩子们在学校还能勉强使用普通话,到了社会上,失去了用普通话交流的环境,又缺乏必要的监督,满口土话、方言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而正因为孩子们没有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所以普通话的水平普遍不高。

在我们当地有很多不规范的方言和土语,而且在经常性地使用。这不但影响到学生的口语水平,甚至影响到书面表达。比如: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将“蹲下”说成“ɡu di”;将“很浓”说成“tuī jiànɡ”等等。

3 教师素质影响学生普通话学习

教师普通话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孩子,这是不容置疑的。虽然学校严格要求教师必须用普通话讲课,教师也尽可能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但是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却普遍有待提高。原因有三:一是由于历史的原因,部分老师没有系统地学过汉语拼音,即使学过也不太规范;二是由于大环境的影响,周围讲普通话的氛围不够浓厚,所以日常也没有用普通话交流的习惯,甚至在课堂上为了讲起来更省力,学生更容易理解,便一会儿普通话,一会儿方言,没有为学生营造一个很好的学习普通话的环境;三是平时讲话时不注意自己的普通话有没有说标准,如平翘舌音不分、前后鼻音混淆、轻声和儿化的读音不准确等等。那么,如何针对农村孩子的现状搞好小学阶段的普通话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3.1 提高教师普通话水平,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尽管现今已是信息时代,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越来越现代化,但语言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而小学阶段又是学生模仿力最强的阶段,教师的普通话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因此,我非常注重提高自身的普通话素质,经常收听中央电视台特别是新闻联播主持人的播音,特别留意学习轻声、儿化音的词语,努力克服自己平时讲普通话没有翘舌音、后鼻韵母、轻声、儿化音等的客观困难。力争使自己平时说的每一句话都成为较为标准规范的普通话。如果能以教师带动班级,由班级带动全校。那么就能在校园里创设一个讲标准、流利普通话的良好教育环境,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语言。

3.2 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运用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

3.2.1 朗读表演训练口语。朗读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因而学生学说普通话,朗读训练可谓是一条捷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加强朗读指导,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可以使学生学、说、练、讲普通话。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可以贯穿在课文讲读的过程之中。

3.2.2 采用讨论问题的形式。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每个人都有充分的说话时间、空间,较好的组织形式应该是小组讨论。因为它没有教师的压力,只是小伙伴们之间自由、轻松地交流,往往能畅所欲言,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所以,不管是什么学科,遇到可以讨论的问题就可以尽量采用小组讨论形式,让他们自由地说,但都要求他们用普通话进行交谈。

推广普通话作文范文5

如果课堂上,师生互动,听说并举,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益。

但长期以来为了“应试”教育的需要,语文教学轻视了听说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农村中学重读写轻听说现象非常严重。不少中学生,听则不能对语言进行复述、组合、概括和筛选;说则语无伦次,词不达意,因此,强化学生听说训练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做了以下探索。

一、学说普通话,训练基本功

学好普通话,规范的使用语言文字,是进行听说训练的前提。农村学生,普通话几乎是空白。究其原因,一是学生不愿说。二是教师未严格要求,甚至部分教师课堂上普通话不标准。三是课上说课下不说,没有形成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这样就给学生听说普通话带来了困难。因此,为了提高中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必须说普通话,并且要求学生也必须说普通话,甚至课外场合也尽量说普通话。只有这样才能创设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良好环境,打消有些学生“怕说不好,惹人笑话”的顾虑。

于是我们认真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精神,积极启动和推动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子屏、校刊校报、文化长廊、宣传橱窗、国旗下讲话等阵地,积极营造普通话校园氛围,大力推广普通话。学校专门购买语音教学仪器及配套语音教学磁带 ,成立了语音教学实验实。每两周各年级开设一节听说课,要求语文教师在听说课堂上加强听说训练,纠正错误读音,让学生认识乡土语音与普通话的差异,说好普通话;通过诗文朗读让学生掌握重音、停顿、语调等朗读技巧,提高听说艺术。在听说课上我们还通过讲故事、辩论、演讲等活动来培养学生听说普通话的能力,并且把普通话列入学生成绩的考查范围。这样通过专门的普通话听说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大大提高了。

二、把握课堂训练,鼓足听说勇气

课堂是训练听说的重要阵地,可以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采取如下几个措施来训练。

有计划的提问。课堂提问是加强听说训练的最好途径。

现在课堂上学生很少有人自愿发言,即使点名道姓,也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常常形成“年级越高,年龄越大,提问越难”的局面,于是有些教师就干脆不提不问,从而弱化了听说训练,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采取按号提问,人人过关,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起初有些学生就是金口难开。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给学生解除顾虑,“错了不要紧,关键要开口”。即使答错了也不训斥,而是多加鼓励,设法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他们听说的勇气。

2、有目的的复述。我们在课堂上经常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或是复述刚讲过的内容,或是复述有关课文内容,通过复述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层次性和连贯性。当然在通过训练复述能力时,教师要善于引导,要用抑扬顿挫的语气,培养学生听和记的能力,这样复述和倾听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久之,听说能力就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3、有重点的评述。这种种方法可结合课本上的听说训练进行,也可在作文讲评课上进行。比如,先让一个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然后再让几个学生对刚读过的作文进行评价,各抒己见,在适当时候,教师进行点拨,激发学生评论的热情。如此几番循环,道理越论越明。而且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论辩能力也相应的得到了训练。

以上三个层次,听和说贯穿其中,听是信息输入,说是信息输出;听说相辅相成,呈螺旋上升。学生的听说能力便在这螺旋式上升中得到了培养。

抓住课前三分钟,激发听说兴趣

利用课前三分钟强化听说训练,效果很好。我们采用了多种方式来训练。或是演讲,或是讲故事,或是谈读书体会,或诵读名言警句,并谈感想,或就生活中所见所闻发表见解,等等。就内容来说,要求学生讲亲身经历的、熟悉的、有意义的材料。要求学生讲的“上口”和“入耳”。“上口”是从说的方面要求,“入耳”是从听的方面要求,因为只有“上口”和“入耳”,学生才能领会到语言的优美,才能认识到听说艺术的重要性,才有兴趣说和有兴趣听。正如叶圣陶所说“文章确要做到‘上口’和‘入耳’才能充分起到交流作用”。(《叶圣陶语文集》下册486 页)

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听说水平

推广普通话作文范文6

2001年1月国家颁布实施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这一法律的出台,把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有力地推动了“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健康发展。所谓“通用语言文字”,就是指汉民族语言所使用的普通话(标准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和规范汉字,即简化字。值得国人骄傲的是,全球很多国家已先后建立孔子学院,掀起了学习汉语言和中国文化的热潮,汉语言也已成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从结绳记事仓颉造字到篆书隶书的使用,再到今天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推行乃至相关法律的出台,汉语言的规范工作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为逐步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1956年2月国务院曾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86年1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为进一步推广普通话,增强国人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意识和净化语言环境指明了方向。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已成为时势所趋,当务之急;也成了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和法制文明建设的标尺。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条规定:学校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学校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教育教学用语用字。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的语言文字教学工作早已纳入素质教育的范畴,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规范用语用字从学生抓起,已成为有识之士和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1999年12月,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001年我国出台新的语文课标,新课标在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中,都强调了学生使用普通话的意义和作用。新课标明确提出:指导学生写字要“写好规范字,规范地去写字”,阅读教学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学校肩负着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神圣使命,所以必须落实责任,切实抓好此项工作。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则是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关键。

语文教学,即语言文字教学,简言之,就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的口语、书面语能力以及文字识别、书写能力的培养过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用语用字不规范的现象普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用字不规范表现为:由于写字态度不端正,写字应付,字迹潦草;笔画不舒展,间架结构搭配不协调,文字不够美观;作文中出现大量的错别字,有时出现繁体字和异体字,增加了识读的难度。用语不规范表现在:口语表达中出现平舌音和翘舌音不分,轻声和儿化音不明显,声调调值不到位,因此说话平淡,含混,不够响亮,不富抑扬顿挫;书面语表达过程中出现语意不清,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用词累赘等诸多语病。

大力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指导学生规范地用语用字,纠正语言文字使用过程中的错误,成为了语文教学的着眼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更新育人观念,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增强规范意识,充分认识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大意义。使用好汉语言是继承祖国优秀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产生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基础。学生能够做到规范地用语用字,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和形成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身品位,积极从事交际活动的需要,更是以后自主获取知识和实现终身学习的需要。其次,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要充分发挥好语文教师的表率作用,语文教师要以严谨的教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语文教师要用普通话授课,语言要规范,语音要标准,语调要顿挫。教师的课堂板书以及学生的作业批改、作文评语的书写必须使用简化字,要做到规范、美观。再次,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必须多元举措,强化训练。第一,以课堂阅读和写作教学为切入点,发挥其主渠道作用。教师一方面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文字、语音、词语、语法等)教学,一方面多创造探讨交流、回答问题的契机,指导学生完善口语表达。写作训练时,要求学生语言通畅,语意明确,书写规范。第二,丰富语文课外活动,实现语言文字能力的迁移。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应注意课内外结合举一反三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教师应通过开展演讲比赛、辩论会、书法竞赛等语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规范用语用字能力。第三,走近生活,自觉加强用语用字的规范使用。“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应自觉走近生活,在与他人的语言交际中,虚心学习借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修正自己语言文字使用中的错误。

语言文字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道德礼仪,而且自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浓缩着一个民族的认知态度和思维方式。汉语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方块文字,集中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总之,说话写字不再是纯粹的个人行为,而是应该符合法律规范要求的社会行为。语文教师要落实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精神,切实抓好学生良好语言文字习惯的养成和课堂规范用语用字氛围的营建,为学生各项语文能力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