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实生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实生活

现实生活范文1

我就是这样的 。

但是这些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呀,只能说明个人的兴趣爱好,也提即便是调查研究优能怎么样。

有钱的时候采访也曾经做过调查研究,就是研究图书馆里带学生证,坐现象是否严重,结果发现无论是从互联网上还是从现实生活中调查有时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而且很多人,很多学校都在想着各种措施去应对都没有效果,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现实生活范文2

关键词:改革 传统 现实

长期的“应试教育”给我国中学物理教育造成了严重的偏差,重知识深度的挖掘和对严谨性的追求,轻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传统物理中问题情景简洁,结构严谨、稳固,但远离生活,缺乏时代气息,通常只具有学术意义。长期接触这类习题,容易使学生与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现实生活相隔离,认为物理与社会无关,与现实生活无关。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对现实生活冷漠。他们不会关心世界发生的变化是什么,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是什么,科学家正在关注哪些问题,等等。他们更难以运用科学眼光审视世界,运用科学的理念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

其实,我们周围的世界存在着大量可用物理原型解释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件,都可以与物理知识建立起种种联系。我们应当善于利用现实生活提供的鲜活素材来命制物理习题。现举例如下:

I【传统题】

如图(1-1),容器底部有一小石块,水面上有一小木盒,现将石块捞出后放入小木盒中,使小木盒仍漂浮在水面上,如图(1-2)所示,则容器中的水面将会:(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确定

[分析]石块沉在容器底,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捞出后漂浮水面,浮力等于重力。而前后过程,石块的重力不变,显然浮力增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排开液体体积增大,液面上升。故选A

【现实生活题】

1.小池塘的水面上有一条清淤船,当船上的人将池底的污泥捞起并装入船中后,池塘的水面位置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确定

2.“萨特阔号”破冰船是在1916年由于船长的疏忽而沉没在白海里的。17年后这艘船被打捞后漂浮在水面上,则水面的位置将(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确定

II【传统题】

如下图(2),密闭容器中装满水,用绳子系着一个乒乓球,绳子的一端固定在瓶塞上,将整个装置倒置,当整个容器向右加速时,乒乓球将向哪个方向偏?

[分析]密闭容器先是静止的,当整个容器向右加速运动时,由于惯性,水向后运动,因此,乒乓球将向右偏。

【现实生活题】

1.一辆运油车,如图(3)所示,密闭的车箱油罐里有个大气泡,当车向右加速时,气泡会向哪个方向运动?

.2.如图(4),有一小男孩手里拿着氢气球的细绳坐在密闭的汽车上,当汽车突然向前时,在车上的人看来,气球将向哪个方向运动?

.像这类直接取材于生活实际的问题,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能够引起学生广泛的联想。这类直接由现实生活命制的物理习题有助于推动物理教学走近社会,走近生活。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成果比比皆是的世界,科学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注意从社会生活中选取物理教学的材料,可使学生对物理更有亲近感,初步体验物理学的价值,使物理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活泼,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创新教育》,阎立钦主编

现实生活范文3

人们总喜欢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与古代圣人阐述的道理相提并论,那儒家文化作为我们熟知的学派,是否能将其中大篇小篇的道理应用与生活中呢?

我们都知道孔子孔圣人讲求以礼待人,这也是我们做人所要具备的优良品质,若凭此点,儒家文化可以说是很实用的了,可恰因为它太实用,难道生活中的你没发现,往往是那些以礼待人的大好人总被人欺负吗?别人正是利用了这种推己及人的想法,认为对方会谦让自己,可一个人这样想,两人、三人......甚至更多人都这样想时,才有挤公交事件的发生。其实,儒家文化注重的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能拿假恶丑现象来涵盖人与人交往的全部,挤公交事件现象与儒家文化不画等号。

有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倘若孔子没有阐述他所理解的道理,那现在的我们与所谓的人际交往都将掩盖于漫漫长夜之中了。对于人际交往,儒家文化可以说是伟大的了。择其善而为之,若人人都能做到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这个社会与我们的生活岂不是会更加美好?我们不应该用圣人所阐述的来迁就我们的生活,要用实际行动、良好的道德品质来树立新风,将儒家文化做得更好,而不应用小的“丑恶”事件来涵盖儒家文化。

所谓儒家文化,就是教化人心。儒家文化的存在,正得以对治这种现象。社会是我们构成的,生活的故事是我们“编织”的,也是我们扮演着各种角色,正是因为生活,所以要生活得更好,让儒家文化永远刻在人们的心中。

现实生活范文4

2、承蒙时光不弃,生日快乐。

3、做自己的宝贝,祝自己生日快乐。

4、愿你一生清澈明朗善良纯真,做你愿意做的事,爱你愿意爱的人。

5、有趣有盼,不负心中热爱。

6、愿你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愿你所爱之人最后成为你的爱人。此生不忘。

7、愿以诚挚之心,领岁月之教诲。

8、一个人的生日,没有生日蛋糕,没有烛光晚餐,没有人为我唱着情歌,我的寂寞,散布每一个角落,只有跟自己说生日快乐。

9、愿你能因为某个人的出现而让世界变的丰盈,愿你的生活如同贺卡上烫金的祝词欢脱,愿这悠长岁月,温柔安好,有回忆煮酒,愿你没有软肋,也不需要盔甲,愿你和你爱得人,一起浪费人生,热泪盈眶,长生不老。

现实生活范文5

关键词 囚徒困境 个人利益 集体利益 诚信

中图分类号:F224.32 文献标识码:A

俗话说得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当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时候总是免不了要解决诸多琐碎的杂事,而这些又让我们面对了种种选择,这样我们便不得不要卷入到一场又一场的博弈战争,无论你愿意与否,这些都是无可逃避的。

是不是很难想象,一天24小时里,甚至包括睡觉的时间,你都无法逃避博弈这个看似简单说来复杂的问题?不要怀疑,当你做出决定的一刻,你便已经在博弈了,所以面对世事噪杂,人们很难保持一个皆无的状态,说白了,博弈的时候,人们大多都要把各种利益权衡进去,包括自己的、集体的,可是当自己的利益与集体的利益冲突时,我们又要作何选择呢?

1 简述囚徒困境

1.1囚徒困境的概念

囚徒困境其实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它反映了个人最佳选择并不是团体的最佳选择。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教育教学等等方面都会频繁出现。简单地说,囚徒困境指的是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有困难的。

1.2囚徒困境的概念来源

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讲的是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警察的审讯,可是,警察虽然知道两人有罪,但却缺乏足够的证据。于是警察告诉这两个嫌疑犯: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刑一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八年;如果两人中一个坦白而另一个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十年。所以,每个囚徒都面临两种选择:坦白或抵赖。然而,不管同伙选择了什么,每个囚徒的最优选择都是坦白:如果同伙抵赖、自己坦白的话放出去,不坦白的话判一年,坦白比不坦白好;如果同伙坦白、自己坦白的话判八年,不坦白的话判十年,坦白还是比不坦白好。结果,两个嫌疑犯都选择坦白,各判刑八年。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一年,显然这个结果好。在这里,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问题是,人类的个人理性有时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因为聪明的人类会因自己的聪明而作茧自缚。而囚徒困境这个简单的博弈模型也堪称经典,因为它颠覆了“个人理性的选择会自然而然的达到集体理性”这个结论,为主流经济学的建立打下了现实的基础。

2引证囚徒困境

如果我们把整个地球看成是一个“大监狱”,那我们所有人便成了“囚徒”,而这样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可是如果我们将“囚徒”解释为“经济人”,把“坦白”当作“污染”。这样我们便可以发现许多环境问题其实就是这样造成的。(1)许多可再生资源都不归私人拥有,所以存在着许多个实际上的或潜在的使用者;(2)每个个人都有利用更多的资源的积极性,因为这样可以得到更多的个人利润,这便涉及到了支配策略问题;(3)如果所有用户都用这种方式,那资源就会面临过度开发的风险;(4)由于这种对背叛行为的刺激作用,任何协议的风险都是不稳定的。

以上,全球环境问题的深刻性在于:发达国家为了维持自己的强势地位不肯放弃高消耗高消费的生产生活方式,甚至出口不合格的商品,转嫁危机,发展中国家既要解决温饱,又在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条件下走粗放的工业化道路,即使牺牲环境也在所不惜。这种局面如果继续下去,人类将不得不为之付出更大的环境代价而如果维持现状或限制发展,那就等于将世界贫富之间的不公平合理化、持续化。

现实生活中,除了环境问题涉及到囚徒困境,价格战也涉及到了囚徒困境,每逢节假日,我们经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的价格战,尤其是大型商品的促销。厂家价格大战的结局是“纳什均衡”,结果是谁都没有钱赚。因为博弈双方的利润正好是零,竞争的结果是稳定的,达到了“纳什均衡”。这个结果可能对消费者是有利的,但对厂商而言是灾难性的,因为它无疑是一种自杀。

而对于企业而言,若是降价销售,可能导致一个有效率的零利润结局。若不采取价格战,则必须考虑两种选择:采取正常价格策略还是施行高价格策略形成垄断价格且尽力获取垄断利润。如果垄断可以形成,则博弈双方的共同利润最大。这种情况便是垄断经营造成的,结果往往会抬高价格。

另一个极端的情况是厂商维持正常的价格,双方都可以获得利润。由此可以看出,每个企业的战略都是建立在假定对手会按其最佳利益行动的基础上。在这种状态下,每一个厂商或消费者都是按照现有的别人已定的价格来进行决策。

除了在价格上出现囚徒困境外,教育教学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学校之间在应试上的竞争,为了讨论问题方便,我们先用A、B两所学校来说明学校是怎么陷入囚徒困境中去的的。面对升学率竞争,A、B两所学校都可以有两种选择――自行补课(背叛)或是遵循教育部规定的不补课原则(合作)。因为两所学校都无法肯定对方是否会遵守规定不补课,因此为了提高自己学校的升学率,两所学校最终都会进行自行补课。这看上去似乎自相矛盾,虽然补课是两所学校的“理性”行为――补课就会在应试竞争中处于优势,但结果却显得“非理性”,如补课的做法违背了教育行政部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准采取补课的方式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规定等,于是,A、B两所学校深陷“囚徒困境”。

两所学校如此,一个地区所在的众多学校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一个地区所在的学校众多,即使A、B两校达成“合作”协议不补课,可是,当它们各自面对C校、D校、E校……时,只要其中有一所学校“背叛”,就很难说会继续采取“合作”的“理性”行为。从而导致整个地区的学校陷于“囚徒困境”。推而广之,若一个城市中的一个地区的所有学校均能“合作”――不补课,而另一个地区的学校则“背叛”――补课,该地区的“合作”就不可能长久,陷于“囚徒困境”自然是早晚的事。

教育上的“囚徒困境”现象广泛存在。如:同一个年级的老师之间,会因为追求本班或本学科成绩好采取加点加作业等办法,这样则倾向“背叛”而不是“合作”;家长因担忧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或“既重过程更重结果”而强迫孩子“家教”、“上补习学校”等,又如前所述,不同地区的应试竞争也是如此。学校之间、家长之间的“囚徒困境”现象,使得学校应试教育愈演愈烈。

除了上述这些,囚徒困境还出现在社会成员间的诚信问题上,如《半月谈》2011年9月8日刊载,在福建福州,以为八旬老人摔倒在人行道上,围观的五六人无一出手相助,“别去呀,到时反咬你一口怎么办?”一句话让两名想要救助的女子缩回了手,老人躺在冰冷的马路上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几分钟。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教授单飞跃及部分基层干部认为,上述事例看起来毫无关联,实则非常值得深思,老人跌倒无人相扶惨剧折射出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一方面,人们呼唤诚信,谴责诚信缺失的不道德行为;另一方面,在考验个人诚信时却不愿站到道德之上。

由于彼此缺乏信任,许多人倾向于采取“不诚信或者不首先诚信”的消极策略来防止对方可能的不诚信给自己带来伤害,这种人与人之间筑起的不信任高墙导致社会诚信陷入囚徒困境。

习惯性的诚信缺失还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扰乱了市场秩序;极易引发――每年年初,由企业合同失信、拖欠工程款引发的众多农民工上访事件接二连三,有的引发,给社会稳定带来了隐患;一些极端的诚信缺失事件还突破了法律的底线,一小部分人藐视法律、肆意践踏法律――双汇瘦肉精等事件使人们对市场失序状况失望、对法律政策稳定性的忧虑、对人际交往的防备等情绪迅速扩散,不信任的社会心理集聚,将使有些人无视法律的存在,做出违法甚至犯罪行为。

综上,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涉及到了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之间的冲突,面对这个冲突我们要明白:(1)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存在着冲突,社会利益只是从根本上、整体上代表个人利益,而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跟个人利益完全相同。(2)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保证,也是个人利益赖以提高的基础,对于社会利益的破坏最终都会导致个人利益的丧失;同时,社会利益也不能离开个人利益,没有个人利益的满足,社会利益的满足也就没有必要的前提。(3)强调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统一性的同时也要强调社会利益的至上性,强调以社会利益为出发点和目的,强调以社会利益为评价行为善恶的最高标准。

3结论

博弈论的应用极其广泛,博弈理论已经渗入社会的方方面面,小到生活的日常琐事,大到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和军事竞备,这些都使得博弈论的应用范围和作用效果越来越大,而囚徒困境在生活中也无处不见,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在作出选择时不仅要考虑到自己的利益还要兼顾到集体的利益,同时,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诚信意识,让社会充满关爱,让祖国更加有爱。

参考文献

[1]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一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现实生活范文6

是的,农民是最懂得情感的份量的。乍看起来他们的情感世界虽则略显粗糙、粗砺,甚至粗浅粗露,但是在这纯朴厚实之中却透出一种力量,一种执着,一种沉重;虽则少了些缠绵悱恻,少了些期期艾艾,更缺乏些精细精巧甚至精心精意,但对于生活的感受之力却相当敏锐相当独到。剧中春兰与春花姊妹,对于到来的生活激流,有着不同的判若天壤之别的理解。春兰对进城务商而小有收益的丈夫兴运,始则百依百顺,如若兴运在小有财富之后,不发生精神与心灵的变异,她也许是一个惠敏的传统的贤妻良母,她的单纯善良、坚贞持一也许是不会改变的。但是经济大潮涌来之时不仅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更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状态和行为方式,冲击着人们的心灵摇撼着人们的灵魂,使人不得不对自己的命运和生命的价值有所选择有所取舍。正因如此,春兰在盼回在城里开玉器店的丈夫后,得来的却是兴运闹离婚,这对于一个安分守己的农村妇女春兰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震惊了她的灵魂,击碎了她的精神世界。她在痛苦悲伤哀怨之中挣扎起来,毅然选择了离婚,不再作丈夫的陪衬。她要自己主宰自己,要奋争要抗辩要自立自强自尊。命运之神就这样折腾着她,摆布着她,也宽容宽厚宽谅着她,使她在前路之中虽有磕磕绊绊,跌跌撞撞,却始终坚持,始终不悔,终于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获得了新的情感、新的知音,也办起了玉雕厂筹建起玉雕公司。而春花与姐姐不同,她的生活道路理想与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使她向往于城市生活,不安于在农村蹲一辈子。这一躁动不安的灵魂,首先始于逃婚,别离养母,不满于老实巴交的未婚夫惊蛰,而出走到城里打工。但是城市是难于接收一个从乡下来的姑娘的,在这打工潮中,她几乎成了一个城市的飘泊者和流浪者。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最终她以自己对玉雕的熟稔知识好不容易落脚于一家玉器专卖店。电视剧以这姐妹俩的婚姻波折和命运遭际为经,以办玉雕厂开发玉石矿场为纬,来写出时代的新潮与生活的激流中山里人精神世界所发生的种种变化。

诚然,生活激流冲撞的首先是人的心灵,是人的精神世界。对于金钱和物质财富的追求是人的生存需要;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加、社会的进步更需要伴随的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金钱财富对于人的正面作用是毋用置疑的,我们并不十分赞赏"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一箪食,一瓢饮"的自我约束的生活方式,但是对于精神层面的高洁雅致的固守与坚挚的人生境界,我们还是应保有一定的向往与追索的,并由此达于人格的提升,人生境界的升华。兴运的心灵变异与精神层面的异化,可以看出财富对于人的负面作用,他的闹离婚、抛弃春兰,不正是因为兜里有了几个钱么?他有钱之后就挎上时髦女郎,不正是金钱对于这个朴实农民灵魂的侵蚀么?所以当经济大潮袭来时,我们应该有所辨析,有所警惕和警觉;所以对中国传统的"义利、法教、德力、理欲"之辩,还是应作辨证的思考,而不应一笔抹杀。

当然,心灵的变异所带来的首先是情感的裂变。所谓"情"谓"心之声"、"心之形","情动于中",而后形于声形于言。剧中几组人物的情感裂变,有正面的追求也有负面的演变。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卷18页)。《山》剧正是在这生活变动中来剖析"其现实性上"的情感冲突、情感变异、情感融合的。春兰在夫妻离异之后,遇到了山宝,山宝在春兰办厂危难之时,提出以转让采玉厂的全部玉料为代价,向春兰求婚。看来经济并不是单纯的物质价值,"在其现实性上"更附加着情感的价值。正因山宝的乘人之危,才有春兰的"赌酒"。春兰在受到种种情感的刺激之后,也渐趋成熟起来,当云龙向她表示爱慕之时,她沉稳得多也冷静得多了。虽然在送别云龙的山路上那依依的缱绻之情,如丝如缕,但看得出来她尚未下最后的决心。只有在情感的炼狱之中磨洗之后,才有升腾的可能。

《山》剧这种以人物情感线来结构剧情、组织故事、编创新意,是戏曲电视剧所能承载的。戏曲的线形结构,是以人物的情感线为脉络的,情节的跌宕起伏,波翻浪涌,为人物的心灵展示、性格突现予留下想象的空间,也为屏幕前的受众予留下审判的空间。两姊妹的命运和她们之间人际关系的演变,成为全剧的着眼点,这样就使得全剧故事紧凑,悬念丛生,不偏不离,贯注统一,显现出在改革大潮的生活激流之中这偏远封闭的"山里世界",也生出朵朵涟漪,簇簇浪花。

上一篇居民医疗保险

下一篇土地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