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书心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浒传读书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浒传读书心得

水浒传读书心得范文1

关键词:经典

兴趣

阅读

积累

经典名著是人类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精华,是每位中学生必须接受和传承的重要文化遗产。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中小学生阅读名著的习惯、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大幅度的改进。语文教师应该首当其中,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促使他们进行有效的阅读,尊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享受经典,享受语文学习。语文教师要身体力行,推动学生多阅读,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近年在全国推行"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读书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连云港市中考走在前面,对名著的考查力度和深度加大了,不再满足于只是粗略了解梗概上,而是要求能熟练地说出人物事迹,把握人物形象,有时甚至是考到细节。

怎样真正做到让经典走进学生的心灵?怎样才能把名著阅读进行到底?经过深入的思考和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要把名著阅读落实到实处,需要经过下面几个方面的努力,需要天长日久的坚持,需要拿出水滴石穿的精神。

一、教师要引导得法,帮扶到位,兴趣先导,打开大门

长期以来,古典名著阅读对学生来说都是头疼的事。为应付考试,一度流行"老师归纳简缩本"名著。就是老师把必读的名著故事梗概、主要人物事迹、主要人物形象等归纳概括而成,学生看看读读悟悟就行。说穿了,还是为分数而读书。

1.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

要真正做到好读书、读好书,教师就面临着引导、鼓励、帮扶、指点的重要任务,让学生们先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其实名著经典应该是常读常新的,从经典故事入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活泼热情,对于外界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险欲,吸收知识的能力也很强,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帮扶到位,用名著激动人心的故事打开学生阅读的大门,学生就会感觉到"别有洞天"。笔者根据多年来自己教学的不断摸索和实践,认为用《水浒传》里丰富多彩的故事吸引学生好奇、追求新鲜的心理较为恰当。小说中随处可见引人入胜的情节:倒拔垂杨柳,智取生辰纲,风雪山神庙,景阳岗打虎,醉打蒋门神,三打祝家庄等。在课堂上,教师饶有兴趣地讲述其中一个故事,到情节时戛然而止,让学生课余时间自己去阅读、去体悟,适时让学生自己讲述,恰当表扬,这样自然而然就掀起一股读书热潮。

2.适时引导学生做评价

人物形象的多样性、人物性格的大胆泼辣符合学生们叛逆、求新的心理。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渴望独立、自由,既活泼开朗又多愁善感,既聪明又懵懂,往往好心办错事。总想自由自在地冲破一切束缚自由翱翔,《水浒传》中人物的嫉恶如仇、侠肝义胆、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大侠风范令学生们羡慕不已。故事读多了,课间课后闲谈的话题也多了,词语积累也多了,感悟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一本《水浒传》,简直就是一百多个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的"大观园"。小说中的人物个性鲜明,血肉丰满,性格丰富多样,绝不雷同。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做评价,学生跃跃欲试,自主性增强。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每天达到阅读小要求,并持之以恒

学生每天学习的时间有限,精力也有限。不可能让学生一口吃成胖子。如果教师每天指定的阅读内容太多,规定的条条框框太繁,学生就会失去阅读的兴趣。教师要给学生制定切实有效的阅读计划,要让学生做到每天看一点,每天讲一下所看到的故事(向老师、同学或父母等),最好做到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汇总,并持之以恒。当然也不要把它当做负担,要快乐阅读。每天坚持看一小章节,或自己调节适量就行。一般不应少于20分钟。当然周末两天自己可以适当加量。

长期快乐的阅读必会带来丰富的知识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指导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课、汇报课等,让学生做到持之以恒,自己学会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到精读和略读相结合,能结合个人读书实践,谈书中人物形象、谈自己的感受等。教师也可以运用实例进行专题讲座,让名著走进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闲谈时的话题。教师要适时激励学生读书,促进学生读书。教师的指导要跟上,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检查、指导、鼓励、帮扶一定要有序进行。

三、教师要让学生做到读、思、说、写相结合

光会读书还不行,还要会思、会说、会写。要做到读、思、说、写紧密结合。教师要有计划地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名著,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让学生讲讲故事情节,说说阅读心得,评价人物形象……学思是联系在一起的。要教会学生在阅读时作摘录、做卡片、写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应要求学生有专一的名著笔记本,随时记下阅读的点点滴滴,包括切身的感受等,还可以摘抄优美的语句或经典片段丰富自己的积累。在写作指导中,还可以联系名著内容来拓展。比如读《水浒传》后,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写一写"我心目中的真英雄",有人从宋江、晁盖、卢俊义、吴用、武松等众人物身上看到了优点,也找到了缺点,从而赞颂今天身边的真英雄……真是百花齐放、见仁见智啊。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又丰富了写作素材,还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辩论能力。

四、教师要指导学生博采众长,厚积薄发

名著,历经了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珍珠。名著,是发人深思的。手捧名著,读进去,会忘记了现实的酸甜苦辣,会任由时间的风驰电掣,会和书中的人物一同哭、一同笑,会感觉时光流转,会想到要叱咤风云……一书在手,好像世界在胸中。读得多了,感悟深了,潜移默化中思维开阔了,感情丰富了,知识提升了,人格更具魅力了。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开展各种语文活动,挖掘作品的深刻内涵,展现作品的动人魅力。让学生学会创造性阅读,不人云亦云,不迷信经典,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阅读中绝不把原著奉为神圣,在精读和研读的基础上,勇于质疑,大胆创新。可以进行专题研究,加大阅读深度,要有能看到文字背后"一把辛酸泪"的本领。要能对书中的某些观点或看法加以辩证地分析,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就像《水浒传》里的水浒英雄,他们都是侠肝义胆,义盖云天的英雄,令人敬佩;但一味愚忠的结果是英雄魂聚蓼儿洼……这一点在辅导阅读中要让学生感悟到。另外像人物评价也要实事求是,用辩证的观点看。要善于从经典名著中汲取文化营养,博采众长,厚积薄发,推动自己的进步。

享受经典,享受语文学习,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是需要拿出吃苦耐劳的精神的。没有辛勤的耕耘,哪来丰硕的成果?相信日积月累的努力,必会开出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倪文锦主编

水浒传读书心得范文2

关键词:初中生名著阅读 现状 指导策略 人文素养

歌德曾说:“读一千本书,也许还不如读十本好书那样可以得到更多正确的知识。”名著是千本好书中的那十本,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共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陶冶性情,开拓精神空间,最终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一、初中生名著阅读现状

《新课标》对七到九年级学生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初三中考也加入了名著的考查,比重逐年增加。但名著阅读现状如何?从2011年珠海市中考名著阅读题2.6分(满分8分)的均分可知,现状并不容乐观。

从学生的具体情况看,名著阅读瓶颈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缺少阅读时间。

课业负担重,从早读到晚自习,有很多课和成堆的作业;考试压力大,整日忙于应付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中考压力更大,想考上好高中的难度远远高于考上大学;学段越往后应试学习比重越大,学生没有心力、时间顾及课外阅读。

2.缺少选择空间。

许多学生表示喜欢看名著,但不一定是老师或课本上要求必读的名著。很多老师和家长要求孩子读名著的目的就是考试。正是老师和家长口口声声“考试会考到”的指导,让学生对名著产生了抵触心理。

3.缺乏阅读兴趣。

很多学生能忙里偷闲读点东西,但主要是为了放松消遣,只愿意读点通俗读物。休闲轻松类读物贴近初中生生活,能满足他们追求时尚的心理需求,同时为课业繁重的初中生提供了追求个性、释放自我的空间,他们从中可以获得精神慰藉。严肃读物或经典书籍读起来费劲,所以渐渐疏离名著。

4.缺乏必要指导。

许多学生不喜欢名著是因为名著内容高深,读不懂。有一位女同学坦言,听人家谈论《水浒》头头是道,自己也挺羡慕,无奈读不进去,不知道这部经典小说有什么地方值得欣赏,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

面对如此种种,我们难以“四两拨千斤”,只能转变观念、身体力行,谋求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努力,为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提供一些有效指导,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坚持经典阅读,提高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为改变名著阅读现状尽微薄之力。

二、指导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策略

在众多阅读材料中,如何让学生选取内涵丰富、学养深厚的长篇文学名著进行有效阅读,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尤其重要。

1.随文推荐,以点带面。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增强名著阅读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名著。这样,课内与课外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新课标》建议初中学生阅读的《朝花夕拾》(教材中选取《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水浒传》(教材中选取《智取生辰纲》)、《鲁滨孙漂流记》(教材中选取《荒岛余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材选取《再塑生命》)、《威尼斯商人》(教材选取《威尼斯商人》选段)等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联系,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的同时,可进行引导点拨,导向课外。

2.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与其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紧迫感和内需力。

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前,组织学生观看精彩的影视片段,设计一次有关《水浒》的语文活动,出一期有关《水浒》的板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感受《水浒》,体验《水浒》,在《水浒》的氛围里,唤醒学生对水浒世界的向往,鼓舞他们阅读文本的信心。

又如在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时,可以组织“取经故事”(故事会)、“话说×××(西游人物)”(演讲赛)、“《西游记》中的风俗人情”(读书报告会)、“读《西游记》有感”(作文赛)、“西游人物展”(绘画展)、“影视周”(影评)等活动。从各方面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交流阅读的心得体会,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铸就学生的思想深度。一系列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有目的地读完《西游记》,更能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想感受作品、理解作品,领会作品的意蕴。

3.读写结合,巩固提高。

水浒传读书心得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信息技术 整合 探索

在信息化、网络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单凭语文教师经验式的讲授,已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不仅从手段上,而且从观念上、教学模式上都引起教学的深层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了教学改革的一个大的突破口。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创设使学生获得独特情感体验的对话情境,让学生在入境、析境、建构表达等一系列的过程中获得意义建构,并借助信息技术提供的资源,进行拓展阅读训练,开阔视野,增加生活体验。

一、拓展阅读内容,培养信息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用于阅读教学适合信息时代对阅读的要求。多媒体和网络信息量大、传输快,用来搜集信息、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有着极大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对阅读内容作一些适当的补充,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课文内容涉及的相关资料等,既能让学生在充分涉猎的基础上自主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同时,信息技术进入语文阅读教学,阅读和思考的对象不再仅仅是文本语言,还有大量的文外语言、图像、图片等。网络给学生带来大量信息的同时也使学生产生了点击的茫然和筛选的困难。因此,教师一定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如根据阅读内容建立信息库,让学生共享;向学生推介相关的优秀站点;指导学生对网络信息快速浏览,提高对信息的敏感性以节省时间等等。

二、创设阅读情境,激励主动学习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是阅读活动的能动参与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又产生愤悱之情和阅读急切感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正是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体现。不可否认,传统教学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然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阅读教学更胜一筹。以往阅读教学采用的文字教材、录音教材、录像教材,其信息组织结构都是线性的。线性结构限制了人的思考能力、自由联想和想像能力的发挥。而多媒体和网络阅读材料是呈网状的,它们有利于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张扬个性,加快个体进入文本获取知识的速度。

三、多维阅读交流,促进协作互补

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在学习中的协作和交流是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必要条件。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创设了多元和多维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交流中能够实现互补和共享,促进了学生进行有效的意义建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可以就阅读中的发现与教师讨论,也可以自由选择协作伙伴探讨;个体在阅读过程中的疑惑,可以通过便捷的网络交流得到较快较好的解决;个体获得的资料彼此共享;每个学生都可突破课堂的时空限制发表自己的阅读感想,也可提出问题与大家一起思考;网络环境还使那些性格内向、平时不大在课堂上发言的学生也会大胆地与别人讨论甚至争论,在互动中互补,得到大家认可,获得成功的喜。

四、丰富阅读感受,推进创新发展

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思维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大大增加了学生看和听的机会,文、图、声的有机结合又大大扩充了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沟通、思维发散、能力迁移。信息技术的应用多渠道地充实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不同角度阐发、评价和质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进行自主意义建构,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五、促进课外名著研读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推荐了多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意在课内外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符合现代语文教学观的良好设想如何落到实处呢?我们的做法是每学年指定一本名著进行研读,初一是《西游记》,初二是《水浒传》,要求学生按周次循序渐进阅读,并作好读书笔记。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西游记》和《水浒传》的研读网页。《西游记》研读网页内容包括:《西游记》电视剧和《西游记》全文,专家研究西游记的论文,网上有关西游记的精彩贴子,及文化、历史的相关资料,还有供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的论坛。《水浒传》研读网站内容包括:《水浒传》全文,《水浒传》电视剧本,大量研究水浒诸方面尤其是文学成就的论文,水浒连环画、漫画,相关诗词、俗语、成语、歇后语,网上精彩水浒网站的链接,也有供学生交流的读书心得体会的水浒论坛。事实证明,名著研读网站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了阅读内容,尤其是专家论文对引导研读方向和方法起了很大作用,并且以互动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心得交流,效果是明显的,也是其它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为实现新课标规定的名著阅读探索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六、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案例

如在学习《纪念白求恩》时,课前让学生查询“你所了解的白求恩”,学生们通过网上查询,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又培养了较好的阅读思维,还提高了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在教学《木兰诗》时,利用Powerpoint,把美国好莱乌卡通片《花木兰》部分精彩内容剪辑到课件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激情。然后就提出问题,“在封建社会女子一般是不允许抛头露面的,而花木兰为何要去参军,并且为何要替父从军,又为何立下赫赫战功后而不受禄?”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结合背景资料,电影片段,反复研读课文,找出答案,并抒发自己的感慨。这些简单的课堂演示,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但采用以“主体―主导”为中心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搞好探究式学习,增强课堂上的互动效果。

又如教学《安塞腰鼓》时,便利用frontpage做了一个简单的《陕西民间艺术―安塞腰鼓》的网页。分为“黄土高原民”“黄土高原风”“黄土高原情”等几部分组成。通过这些资料的了解,学生扩大了阅读量,丰富了关于安边塞腰鼓的知识,这样便自然地了解了“什么是生命的律动,力量的渲泄”?

又如教学《向沙漠进军》时,结合近些年来中国北方沙尘暴情形,要求同学们浏览相关网页。在此基础上,我制作了课件,形象生动地给大家展示出了沙漠是如何向人类进攻,而人类又是如何进行反击的。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固然有许多长处,但它与传统的阅读教学并非对立关系,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互补关系。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阅读教学也并非完美无瑕――毕竟语文实用的工具性和丰富的人文性更多蕴涵在它的文字中,需要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咀嚼,读者才能受到更多的教育,获得更深的感悟;而语感能力的提高和审美境界的提升更离不开对文本的反复诵读和品味。因此,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阅读教学,还须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

参考文献

[1]艾奉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1,9

[2]邵世.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磨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10

[3]闫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J].中小学电教,2008,5

水浒传读书心得范文4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在实践中培养,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小学高年段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阅读习惯;阅读兴趣;读书氛围

一、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材激“趣”。小学生最初的阅读,接触的就是教材,而阅读得最多的还是教材,而教材的有些内容又是从名著名篇中选出来的,教师就可以有意引导,充分利用好课内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激发学生阅读名家名著的兴趣。现在不少学生对名家名著知道的不多,有的只知其书名,不了解其内容,有的甚至连书名都不知道,但对一些漫画故事比较感兴趣。为此,语文教师很有必要向他们介绍中外名著,使学生知道这些书的内容是健康的,语言是美的,情节也不逊于漫画故事情节,使他们对这些书产生阅读兴趣,主动去读。有些课文本身就是名著的节选,例如,第八单元走进名著《西游记》与《水浒传》,我在指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注重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猴王出世”的石猴到“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美猴王有什么不同?读一读原著,说说它的本领是怎样练就的。还有武松是梁山好汉之一,机智敏捷,勇猛过人,除了景阳冈打虎外,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武松的故事?这样拓展激趣,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后不少学生争看《西游记》《水浒传》。那么在我们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分享了他们的读书收获,还汇报了名著中的其他人物形象,在这里不一一汇报了。这种阅读活动,既是“课文”的补充和拓展,又与课内的教学紧密结合,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可谓一举三得。有了“课本”这个引子,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要强化一种意识,必须营造相应的氛围,使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断受到这种意识的提醒和冲击,这样才能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烙印,由无意注意逐步成为有意关注。因此,要特别注重校园书香氛围的营造。

(一)保证阅读时间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人一天中最清醒、记忆力最强的时段,因此利用晨读读美文、诵读经典,是一种最有效的阅读方式,每天早上,让孩子大声地朗读文章,这有利于实现动眼、动口、动耳、动手、动脑的有机结合。

(二)保证充足的书源

时间保证了,书源更要有保障。学校为我们营造了读书氛围,为每个学年开通了各种阅读渠道,如图书角、阅览室。

在实际操作中,我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阅读小组,每个小组自己选择阅读材料,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自主阅读,相互分享阅读心得,然后在读书课上向全班同学分享读书感受。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动笔阅读

为了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我很细化地教给学生动笔方法,如,初步阅读时该如何圈点勾画,要标注哪些词句?我为学生列举了几种常用的方法:(1)生字词;(2)关键字、词;(3)重点句、中心句、妙言警句;(4)Y构特点和写作思路等;(5)自己喜欢的精彩句段,然后又具体地进行指点该如何进行具体操作。

(一)圈点勾画

作为小学生,识字量毕竟有限,所以,初读一本书时,最先碰到的就是生字难字,这时就可以在其下面加小“”,读完一遍后,翻开工具书查看,随后在其上面标注拼音;对一些关键的、自己不理解的字词进行圈注,依然是初读完后集中查出注释,在其旁边做上批解;对那些重点句、中心句、妙言警句画上“ ”,随后反复多读几遍,从而理解其深刻含义,也便于以后进行精读;对那些能体现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的句段画上“ ”;对自己喜欢的精彩句段,画上“ ”反复研读;需要分段、分层的,用“||”,疑难之处打“?”。

(二)做批注

初次阅读,可以进行圈点勾画,再次阅读时,就要进行随机批注。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在阅读时总会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如果能边读边思考,边思考边批注,不但会理解文中的许多问题,而且也会提升阅读能力。

所以,学生在读书时就可以用“ ”标出重点句;用“ ”标出精彩句,并在旁边及时标上自己的见解、看法;用“?”标明不明白处或异议处,可在旁边标上自己的疑惑或自己的建议。也可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上阅读心得、联想、见解、疑惑等。

当然不是仅有以上这些方法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当然还有很多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但无论是哪种方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从细微入手,严格要求,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收到实效。以上这些是我的一点粗浅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更好地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的方法,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水浒传读书心得范文5

一、名言警句激发兴趣

名言警句,是语言文字中的金子。源于对其热爱,有些学生就会主动做一个淘金者。在课堂上开展各种形式的名言警句展示活动,激发学生互相学习,比学赶帮超的阅读热情和积极性。以起到以点(名言警句)带面(多读书和读好书)的作用。

二、名著导读引发兴趣

课本后面的“名著导读”,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途径。“名著导读”中,先是对著作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明,然后有“阅读建议”、“精彩片断”和“点评”。学生读了“精彩片断”,再看主要内容的简介,都会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想法。学生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了解到文章记叙鲁达路见不平,帮助金氏父女逃过卖肉屠户镇关西的欺侮,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故事,表现了鲁达豪爽仗义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就此进行拓展,告诉学生鲁提辖还有“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故事,也都非常精彩。此时,教师通过课件为学生展现部分精彩片段,来激发兴趣。同时,告诉学生《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个个性情不同,人人描写传神,激发学生以浓厚兴趣去阅读《水浒》。

三、个性活动培养兴趣

初中学生模仿能力强,表现欲强,很愿意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老师可以在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把课文编成课本剧或童话剧进行表演,使课文人物再现在课堂。如《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和《变色龙》等课文都可以改成课本剧,学生自己组成小组进行表演。课本剧表演可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与文本世界更加亲密接触,使语文学习变得充满活力,富有灵气。记得有一次,学生表演《我的叔叔于勒》时,让我们课堂每个人捧腹大笑。课本剧用倒叙手法,先展现游船上卖牡蛎的于勒。那可怜可悲的于勒唱着“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唉!遥想当年我风华正茂,风流倜傥;如今烦的是岁月不饶人,让我此时贫困潦倒,东躲、流离失所,哎-------”,一个幽默风趣的开场白把同学们都吸引了。我觉得课本剧表演中添加幽默,不仅能让学生产生生理感官上的快乐和满足,更重要的是能促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培养爱好读书的好习惯。

四、相互交流提高兴趣

水浒传读书心得范文6

从2008年开始,山东省在全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省各校在学生作息时间变动的同时,课程表变动亦格外引人注目,其中初中语文课授课时数有较大幅度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语文教学效益太低,是近几年来人们反思语文教育的共识。受现行教材体系限制,学生的阅读量、写作量普遍太少,很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的规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在语文课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拓展教材外延,密切课内外联系,增加课外阅读量,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课外阅读,这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必然要求。

一、增加阅读资源,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不重视课外阅读,作业负担重没时间阅读,不知道如何阅读,这是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因此,笔者根据所教班级学生情况,每周抽出1~2节语文课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由于学校图书馆存量有限,笔者便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借阅,并把学生的书籍统一组织起来,在教室内建立“读书角”,开展“献一本书,读百本书”活动,资源共享,拓宽学生拥有精品的渠道,涉及书籍有优秀作文、小说、散文、童话、寓言等。大家一起行动,读自己所喜欢的书籍,互相交流心得,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保证学生阅读内容的丰富多彩,笔者鼓励家庭条件好的学生适当购买一些图书,同时笔者在图书馆借阅一些图书,做到“常读常新”。学生读完一本书之后,笔者让学生把读物互换。这样在一些农村初级中学阅读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学生也有选择的空间,从而扩大了阅读范围,拓展了阅读内容。笔者平时尽量减少学生课本作业量,每天尽可能布置一些阅读性课外作业,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起来后,笔者又让学生明确应侧重的阅读种类和阅读内容,以减少盲目性,尽可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文学知识。实践证明,学生的阅读效果是较明显的。

二、自主与引导结合,提升阅读品味

新世纪语文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当是基础扎实、修养丰厚、思维活跃、志向高远、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发展型人才。他们应当精于读、长于写、敏于听、善于说,有丰富的人文修养,有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有自主自立、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个性品质。阅读古今中外最优秀的人文精品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之一,必须通过学生自主的、创造性的、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实现。为了改变农村初中生阅读名著少、阅读量小的不良状况,阅读教学中,笔者特别注重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开展阅读研讨活动,营造“读好书,好读书”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亲身的阅读体验中,发展阅读兴趣,端正阅读态度,培养阅读习惯。为此,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知名人,读名著”活动。鼓励学生收集交流名人读书名言,学生每天把自己收集所得在黑板上用粉笔字展示给大家,让学生在名家名言收集交流中,感悟课外阅读的真谛在于:开阔视野,培养阅读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品德,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自觉性。

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规律,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畅销书籍,如《哈里 波特》,感动中学生的百篇优秀散文、优秀小说,如于丹谈《论语》,刘心武讲“红学”……让学生结合作品畅谈自己的阅读感悟,引导学生如何读书。另外,结合课文延伸阅读内容,引导学生课外自读相关文章,如学习了朱自清的《春》,引导学生读散文《绿》《荷塘月色》和散文集《欧游杂记》,并作点评;学习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组织学生欣赏《水浒传》,并向学生介绍电影导演吴子牛将在“水浒故里”山东郓城拍摄新版《水浒传》的进展情况,并要求他们作读书笔记。这样,读与写结合,读与评相融,既保证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又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品位,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教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自能读书”的学习过程。它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自学能力,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这样就能避免阅读的盲目性、随意性,提高阅读效率,获取更多的知识,进一步提高鉴赏能力,使课外阅读真正收到实效。笔者引导学生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摘抄法:对文中好的词句或段落,可摘录下来,反复揣摩吟咏,为我所用。(2)圈点批注法:对书中重要内容、精彩之处可圈圈点点、勾勾画画,对原文疑难之处可作出注释、阐发。(3)读书笔记法:对书中内容可全抄、可摘录、可写感想,可不拘一格,或分类摘录,或综合分析评价。(4)交流法:开展新书推荐、办班报活动。(5)读书活动法:学校或班级可定期、不定期举办征文、练字、演讲比赛、朗诵会等,鞭策、奖励课外阅读表现突出者。(6)自主选择法:学生可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报纸、书籍,教师要多加指导。(7)多媒体利用法:有条件的学校和家庭可指导学生上网阅读,但对其阅读范围和内容要有所限制。如武打、言情、动画、侦破之类的书,大多属于通俗、平庸、肤浅之作,不要读;一些“名人”为追求“名利效应”而出的书,多粗制滥造,也应少读。

在阅读时,引导学生抓好三个结合。一是课内与课外结合;二是精读与泛读结合;三是在校阅读与假期阅读结合的模式。“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课内阅读中,笔者充分发挥“课本的例子”的作用,通过例子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通过泛读,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通过精读,培养学生的读书思考习惯,让学生学会感悟积累。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课内阅读获得的读书方法,阅读课外的相关文章。泛读和精读结合,要博览群书、广收信息,只求见多识广,可采用泛读法;要深入理解文章,感悟写作规律,提高鉴赏水平,可采用精读法。人类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学生的课外时间又极其有限。这样,在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就需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选择阅读的精品,如何运用精读和泛读的方法去读这些“精品”。为此,笔者定期为学生提供精品目录,定期举行阅读精品研讨会,把握阅读方向。形成了精读与泛读结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在校阅读与假期阅读结合的模式。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学校和语文教师要更加重视语文课外阅读,进行正确引导,不断探索与研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去阅读。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有较大提高。

上一篇维生素d3

下一篇勇敢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