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3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维生素d3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维生素d3范文1

骨质疏松的症状及危害

骨质疏松较轻时常无症状或仅表现为腰背、四肢疼痛、乏力。严重者机体活动受到明显障碍,日久下肢肌肉有不同程度萎缩。可无明显诱因或轻微外伤后发生骨折,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尽管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能骨折,但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是脊椎。65岁以上妇女中,有三分之一患有脊椎骨折,导致身高缩短、体重下降、身长缩短、驼背(上背弯曲)以及慢性疼痛。上述椎体病变如引起胸廓畸形,严重者可影响心肺功能。由于骨质疏松通常是无症状的过程,往往突然骨折时才被发现。

骨的强度和完整,取决于来自造血组织的破骨细胞对骨的吸收及来自骨髓基质的成骨细胞对骨的重建之间的平衡。

引起中老年人骨质丢失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女子自40岁,男子从50岁起,成骨细胞功能逐渐下降,破骨细胞对骨吸收功能加强,骨量趋于下降,骨的机械强度降低。这一过程加上遗传、内分泌、营养、药物和疾病等因素,如性激素分泌减少、钙调节激素分泌失调、老年人进食少从而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户外运动减少等,致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

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的目的为:缓解疼痛;维持或增加骨量;预防骨折的发生。骨质疏松综合征治疗药物主要有三类,骨转换抑制剂、骨形成刺激剂和骨矿化药物。包括钙、维生素D、雌激素、降钙素、二磷酸盐、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

临床显示,57%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普遍存在钙吸收不足、血清1,25-(OH)2d3减少。而1,25-(OH)2D3为活性维生素D的代谢产物,是维持正常钙吸收的必须物质。这证明普通维生素D缺乏是一个相当常见的问题,尤其是不经常接受阳光照射的人群。因此活性维生素D对骨质疏松综合征的防治作用是有意义的。

维生素d3范文2

[关键词] 维生素D3;稽留流产;细胞因子

[中图分类号] R71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0(b)-0082-03

维生素D的活性成分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是一种维持骨代谢及矿物质平衡的脂溶性激素。维生素D3通过与细胞核的维生素D3受体(VDR)结合发挥作用[1]。在人类胎盘和蜕膜存在VDR和各种酶包括维生素D羟化酶,并已经证实局部存在维生素D3复合物均提示这一激素在生殖功能中的重要性[2-4],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也发现其作为母胎免疫调节活动中的一个潜在的免疫调节分子的行为[5]。稽留流产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部分患者病因不明,考虑与母胎界面免疫功能异常有关。研究显示,1,25-(OH)2D3抑制树状细胞产生白介素-12(IL-12),促进其产生IL-10,这些影响使细胞因子模式偏向Th2表型[6-7]。根据最近的研究,子宫内膜和蜕膜产生的细胞因子的模式部分受到子宫内膜与蜕膜前哨树状细胞的控制,其频率和亚型在不同动情周期和妊娠时期受到不同调节[8-9]。因此,本文笔者对维生素D3对不明原因稽留流产患者蜕膜产生的细胞因子是否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组选取2010年6月~2011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妊娠12周以内稽留流产患者,符合以下条件:①夫妇双方和(或)胚胎染色体正常,无家族遗传病史;②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和(或)子宫输卵管造影等检查排除患者器质性病变和生殖器官解剖畸形;③月经周期正常,基础体温双相,超声监测排卵正常;④男方分析正常;⑤性激素、甲状腺功能、血糖、胰岛素等内分泌检查均正常;⑥排除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如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⑦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等病原体检查IgM均为阴性。对照组选取同期妊娠12周以内要求人工流产的正常妊娠妇女,既往无自然流产、死胎、死产史,无遗传、解剖、内分泌方面的异常及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史,此次妊娠期间无阴道流血、腹痛等先兆流产症状和体征;超声证实胚胎发育正常,有心管搏动。术中无菌瓶收集蜕膜,置于盛有100 U/mL青霉素、100 μg/mL链霉素的冰D-Hanks液中,即刻送至实验室。

1.2 研究方法

FD培养液(F-12/DMEM=1∶1)、胎牛血清(FCS)购自Gibco公司,胰蛋白酶购自上海第二生物制品厂,透明质酸酶、胶原酶购自Sigma公司,PRL 免疫组化试剂盒由博士德公司提供,IL-6、IL-8、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ELISA试剂购自BD公司。

选取较厚实的蜕膜组织,在冰D-Hanks液中反复涮洗、吹打清除血污。取小片组织在无菌青霉素小瓶中剪碎使成糊状(1 m3左右),加入30~50倍体积复合消化酶,充分混匀后置于37℃培养箱中静置消化30 min。取消化上清液置于无菌离心管中,600 r/min离心8 min。清洗两次,弃上清,加入含100 g/L FCS的FD应用液2 mL吹打成细胞悬液。光镜下见组分主要为核直径为25 μm的球形细胞(decidual stroma cell,DSC),1 g/L的台盼蓝活细胞染色证明细胞存活率达90%。滴板计数并调整细胞浓度至5万~10万/mL,接种于盛有FD应用液(含100g/L FCS)的25 cm2一次性进口培养瓶中,置5%CO2、37℃、湿度99%的培养箱中培养过夜。次日换液,清除污染的红细胞和未贴壁细胞。蜕膜细胞一般2~3 d铺满瓶底,待细胞融合后即可消化传代。取传至第三代的细胞制备细胞爬片,采用链霉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SABC法)进行PRL 免疫组化染色,鉴定DSC纯度。

为评估1,25(OH)2D3对蜕膜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的影响,刺激物种类(IL-1或TNF-α)、1,25-(OH)2D3浓度、用于细胞培养的这些成分的刺激物和作用时间必须优化。简单来说,不同浓度IL-1或TNF-α、不同作用时间首先被检测,基于这些刺激物触发细胞因子产生的能力,选择0.1 μg/L IL-1作用48 h。接下来1,25-(OH)2D3浓度和添加IL-1至1,25-(OH)2D3治疗细胞的间隔时间(同时,6、18 h后)被建立。浓度为10-7 mol/L的1,25-(OH)2D3被选择,因为该浓度调节主要有利于细胞因子的产生,最重要的是这一浓度为血液循环中维生素D的生理水平。因此,所有蜕膜细胞以10-7 mol/L的1,25-(OH)2D3在24孔培养基治疗6 h后继续以0.1 μg/L IL-1进行刺激。对照组加入相同数量的酒精作为媒介物对照。无细胞的悬浮液贮存于-80℃待统一检测。

培养基悬浮物IL-6、IL-8、TGF-β水平采用夹心ELISA法检测。所有检测经反复重复。IL-6、IL-8、 TGF-β变异系数(CV)分别为2.43%、1.42%、2.07%,最小检测限分别为2、3.1、125 pg/mL。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两样本间总体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年龄、停经天数、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表1)。分离的蜕膜细胞免疫组化阳性细胞计数结果显示95%的细胞PRL染色呈阳性,且细胞大小形状均一,染色特点为胞浆内细小棕色颗粒,越近细胞核染色越强,表明所得细胞纯度较高。

1,25-(OH)2D3治疗后,稽留流产组、对照组IL-6、IL-8及对照组TGF-β水平均明显下降,但稽留流产组TGF-β水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2)。

3 讨论

稽留流产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自然流产。近年来研究发现胚胎染色体异常、感染因素、血型不合、甲状腺功能异常、血糖异常及多发性子宫肌瘤、子宫纵隔等与胚胎停育有关,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稽留流产的发生原因不明,可能与母胎间免疫失衡有关。

根据妊娠中的Th1/Th2模式,Th1细胞因子占主导地位与妊娠丢失明显相关,据报道,Th1细胞因子通过多种机制对妊娠产生负面影响,包括抑制胎盘滋养细胞生长,阻碍胚胎和胎儿发育,减少免疫营养细胞因子的生成和诱导母胎界面血栓形成和炎症过程。维生素D3及其类似物能够有效下调Th1细胞因子,治疗Th1型细胞因子过度活动有关的疾病[10]。基于这一结论,Bubanovic[11]假设维生素D3可以作为治疗流产的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虽然已有研究显示,维生素D3阻碍IL-12、IFN-γ、IL-1和IL-6的产生[12-13],但尚无有关维生素D3在稽留流产患者子宫如何发挥免疫调节行为的研究。有研究显示,在IL-6存在的情况下,幼稚T细胞的分化从调节T细胞(Treg细胞)途径转向Th17细胞途径[14-15],根据本实验结果,对照组和稽留流产组蜕膜细胞产生的IL-6在维生素D3治疗后明显减少,提示维生素D3是一种能够在母胎界面阻碍TH17细胞分化有效免疫调节剂。同时,值得注意的是,IL-6是阻碍Treg细胞生长的关键细胞因子,而Treg细胞是维持正常妊娠过程的重要T细胞亚群[16],那么维生素D3下调IL-6的表达则有利于正常妊娠的维持。IL-8是一种有效的嗜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研究发现,流产患者绒毛及蜕膜IL-8表达增强,认为IL-8在蜕膜组织中引起炎症反应,蜕膜细胞变性、坏死,胚胎发育的正常环境受到破坏,导致流产发生[17]。本组实验结果显示,维生素D3抑制蜕膜细胞产生IL-8,推测其可以降低趋化中性粒细胞的能力,形成局部免疫保护,使胚胎不被母体排斥,保证妊娠的顺利进行。

本组结果显示,维生素D3减少对照组蜕膜细胞产生TGF-β,增加稽留流产组蜕膜细胞TGF-β的表达,在维生素D3治疗后稽留流产患者及对照组蜕膜表达的细胞因子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反映了维生素D3在两组研究对象中可能存在不同的局部代谢机制。另外,Treg细胞的分化需要TGF-β,如前述,调节T细胞是维持正常妊娠过程的重要T细胞亚群,推测维生素D3亦能够通过增加TGF-β的表达,促进Treg细胞分化这一过程阻止稽留流产的发生。Díaz等[18]最近亦研究发现骨化三醇明显抑制滋养细胞产生TNF-α(其可以诱导促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IL-6和干扰素γ(IFN-γ),从而减少妊娠相关疾病如早产和流产的发生。目前国内有研究将维生素D3用于器官移植、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糖尿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维生素D3可能通过其免疫调节功能成为治疗稽留流产的新药,但考虑母胎界面免疫调节网络的复杂性,维生素D3治疗稽留流产的潜在价值还有待于进一步临床验证。

[参考文献]

[1] Jones G,Strugnell SA,DeLuca HF.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actions of vitamin D [J]. Physiol Rev,1998,78(4):1193-1231.

[2] Zehnder D,Evans KN,Kilby MD,et al. The ontogeny of 25-hydroxyvitamin D3 1α-hydroxylase expression in human placenta and de ciduas [J]. Am J pathol,2002,161:105-114.

[3] Pospechova K,Rozehnal V,Stejskalova L,et al. Expression and activity of vitamin D receptor in the human placenta and in choriocarcinoma BeWo and JEG-3 cell lines [J]. Mol Cell Endocrinol,2009,299(2):178-187.

[4] Viganò P,Lattuada D,Mangioni S,et al. Cycling and early pregnant endometrium as a site of regulated expression of the vitamin D system [J]. J Mol Endocrinol,2006,36(3):415-424.

[5] Yoshizawa T,Handa Y,Uematsu Y,et al. Mice lacking the vitamin D receptor exhibit impaired bone formation,uterine hypoplasia and growth retardation after weaning [J]. Nat Genet,1997,16:391-396.

[6] Etten EV,Mathieu C. Immunoregulation by 1,25-dihydroxyvitamin D3:basic concepts [J]. 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2005,97(1-2):93-101.

[7] Adorini L,Penna G,Giarratana N,et al. Dendritic cells as key targets for immunomodulation by vitamin D receptor ligands [J]. 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2004,80-90(1-5):437-441.

[8] Zarnani AH,Moazzeni SM,Shokri F,et al. Microenvironment of the feto-maternal interface protects the semiallogenic fetus through its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y on dendritic cells [J]. Fertil Steril,2008,90(3):781-788.

[9] Zarnani AH,Moazzeni SM,Shokri F,et al. Kinetics of murine decidual dendritic cells [J]. Reproduction,2007,133(1):275-283.

[10] Adorini L,Penna G. Control of autoimmune diseases by the vitamin D endocrine system [J]. Nat Clin Pract Rheumatol,2008,4:404-412.

[11] Bubanovic I. 1alpha,25-dihydroxy-vitamin-D3 as new immunotherapy in treatment of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J]. Med Hypotheses,2004,63:250-253.

[12] Inove M,Matsui T,Nishibu A,et al. Regulatory effects of 1alpha,25-dihydroxyvitamin D3 on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psoriasis[J]. Eur J Dermatol,1998,8(1):16-20.

[13] Smolders J,Peelen E,Thewissen M,et al. Safety and T cell modulating effects of high dose vitamin D3 supplementation in multiple sclerosis [J]. PLoS One,2010,5(12):e15-35.

[14] Peck A,Mellins ED. Plasticity of T-cell phenotype and function:the T helper type 17 example [J]. Immunology,2009,129(2):147-153.

[15] Crome SQ,Wang AY,Levings MK. Translational mini-review series on Th17 cells:function and regulation of human T helper 17 cells in health and disease [J]. Clin Exp Immunol,2010,159(2):109-119.

[16] Saito S,Nakashima A,Shima T,et al. Th1/Th2/Th17 and regulatory T-cell paradigm in pregnancy [J]. Am J Reprod Immunol,2010,63(6):601-610.

[17] 宋芳,郝奋,岳淑芬,等.白细胞介素-8蛋白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的表达[J].解剖学报,2010,41(2):267-270.

维生素d3范文3

[摘 要]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性腹泻易感性与维生素D3水平关系,为RV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儿科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5例RV感染性腹泻患儿纳入感染组,对照组招募100名健康儿童志愿者。检测两组受试儿童粪便RV,血清1-25羟维生素D3[1-25(OH)D3],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4水平及免疫球蛋白G(IgG)、IgA、IgM,分析RV腹泻易感性与维生素D3的关系。结果:感染组1-25(OH)D3、IgG、IgA、IgM低于对照组,其IL-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易感性;维生素D3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200(2017)04-056-03

DOI:10.11876/mimt201704023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儿童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也是仅次于肺炎外导致儿童死亡的又一原因,患儿以大量水样便伴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为主要症状,目前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100万儿童死于严重腹泻[1]。机体感染RV所致免疫病理学异常是引发感染性腹泻相关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且与患儿病情严重度有着密切关联[2]。最新研究发现,维生素D3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反应,在肺炎、风湿等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3],但目前临床关于维生素D3与RV感染性腹泻易感性的研究缺乏。为弥补这一空白,本研究对125例RV感染性腹泻患儿与100名健康儿童志愿者进行了对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儿科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参照第八版《儿科学》中相关标准确诊[4]的125例RV感染性腹泻患儿为感染组,粪便RV阳性,且入院前未接受激素、抗病毒或维生素类药物治疗。对照组招募100名健康儿童志愿者,入组前筛查RV病毒,无RV感染方可入组。受试儿童均排除合并先天性免疫缺陷、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患儿;既往有感染、佝偻病等其他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的慢性病病史患儿。感染组125例患儿中,男79例(63.20%),女46例(36.80%),年龄4个月~8岁,平均(4.06±1.27)岁;对照组100例患儿中,男63例(63.00%),女37例(37.00%),年龄5个月~8岁,平均(3.99±1.15)岁。两组受试儿童年龄、性别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临床研究已征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儿童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测指标

此次研究检测指标包括粪便RV及血清指标:(1)粪便RV:取受试儿童粪便,以乳胶法检测粪便RV感染情况[5],RV抗原检测试剂盒购自芬兰Orion诊断公司;(2)血清指标:无菌采集受试儿童晨起空腹肘静脉血6 mL,分装于3个2 mL试管内,分别用于血清1-25羟维生素D3[1-25(OH)D3],

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4水平及免疫球蛋白G(IgG)、IgA、IgM检测,其中,1-25(OH)D3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6],试剂盒购自美国Rapidbio公司;IL-2、IL-4检测使用ELISA法,试剂盒购自美国R&D公司;IgG、IgA、IgM检测采用透射比浊法[7],试剂盒购自美国Roche公司。

1.3 分析方法

比较两组受试儿童粪便RV及血清指标检测结果的差异,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以自变量的形式纳入多因素分析,以感染性腹泻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方程检验1-25(OH)D3等指标对RV感染性腹泻易感性的影响。此外,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计算1-25(OH)D3与其他血清指标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临床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分析,性别、RV阳性率以(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采用t检验,影响RV感染性腹泻易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Cox回归方程,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以P

2 结果

感染组1-25(OH)D3、IgG、IgA、IgM低于对照组,其IL-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1 影响因素分析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25(OH)D3、IgG、IgA、IgM降低及IL-2升高是导致RV感染性腹泻易感性上升的危险因素(P

2.2 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1-25(OH)D3与IL-2呈负相关(r=-0.426,P

3 论

RV是引起儿童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其传染性极强,除粪-口途径外,还存在呼吸道传播途径,报道表明,6个月~3岁婴幼儿RV感染率极高,这与该年龄段婴幼儿机体免疫、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而来自母体的抗体已明显下降有关[8]。由于RV感染性腹泻尚无特殊治疗药物,临床多强调以RV疫苗预防腹泻发生,但仍有部分家庭未按免疫频次要求接种或无RV疫苗接种史,导致我国儿童RV感染性腹泻发生率居高不下[9-10]。

在本次研究中,血清指说墓鄄炜梢苑⑾郑感染组患儿血清IL-2明显升高,IgG、IgA、IgM显著下降,说明患儿处于免疫功能失调状态,这是由于RV侵犯空肠绒毛上皮细胞可刺激其大量分泌T淋巴细胞,而T淋巴细胞激活可引发NF-κB通路活化,上调IL-2表达水平,作为一种具有细胞毒性的炎症因子,IL-2水平升高不仅意味着自身免疫受限,还可造成局部炎症反应增强、肠道屏障系统破坏[11-12]。初始CD4+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在IL-4作用下可分化为Th2细胞,发挥抑制炎症应答作用,但本研究感染组患儿血清IL-4水平未见升高,考虑与患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适应性细胞免疫应答无法有效发挥抗病毒效应有关[13]。感染组患儿IgG、IgA、IgM均明显下降,说明RA感染性腹泻患儿普遍处于体液免疫抑制状态,RV感染所致T细胞功能紊乱、B细胞分化增殖抑制及免疫球蛋白分泌下降可能是导致这一状态的主要原因[14]。

最新研究发现,作为一种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维生素D3不仅可调控机体钙磷平衡,还具有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激素作用,可参与免疫调节,并在保证肠道黏膜上皮细胞正常功能环节扮演重要角色[15]。有学者将维生素D3用于RV感染性腹泻患儿的治疗,发现维生素D3对于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显著作用[16],说明维生素D3可能与RV感染性腹泻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关联。本研究多因素分析显示,维生素D3水平下降可造成儿童RV感染性腹泻易感性上升,且相关性分析显示维生素D3与IL-2、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具有相关性,其机制可能为:1)维生素D3具有维持肠黏膜完整性、增强防御素表达作用,而维生素D3水平下降可造成肠黏膜屏障通透性上升、固有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感染性腹泻易感性[17];2)维生素D3还可参与机体免疫调节,抑制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其水平下降可造成T淋巴细胞激活、炎症因子释放,并造成体液免疫抑制,进而影响肠道功能、引起腹泻症状[18]。

维生素D3缺乏可造成儿童免疫功能失调,增加RV感染性腹泻易感性,其原因考虑与Th1细胞因子激活与体液免疫抑制有关,由于口服维生素D3不受肠道营养不良、病原菌侵害等因素影响,且不会造成肝肾负担,补充维生素D3有望成为RV感染性腹泻的新型治疗手段,值得进一步关注。

参 考 文 献

[1] 马慧, 黄敬孚, 林书祥,等. 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0, 25(1):52-53.

[2] 高健, 张鸿彦, 张国利, 等. 2014年哈尔滨地区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特征探析[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6, 50(2): 159-161.

[3] Bucak I H, Ozturk A B, Almis H, et al. Is there a relationship between low vitamin D and rotaviral diarrhea?[J]. Pediatr Int, 2016, 4(58): 270-273.

[4] Badillo-Godinez O, Gutierrez-Xicotencatl L, Plett-Torres T, et al. Targeting of rotavirus VP6 to DEC-205 induces protection against the infection in mice[J]. Vaccine, 2015, 33(35): 4228-4237.

[5] Scharf R J, DeBoer M D, Guerrant R L. Recent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the long-term sequelae of childhood infectious diarrhea[J]. Curr Infect Dis Rep, 2014, 16(6): 1-7.

[6] Das J K, Salam R A, Bhutta Z A. Global burden of childhood diarrhea and interventions[J]. Curr Infect Dis Rep, 2014, 27(5): 451-458.

[7] 陆爱英, 阳茂春. 两种不同方法检测EB病毒VCA-IgA的比较[C]// 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 2009.

[8] De V B, Vesikari T, Linhares A C, et al. A rotavirus vaccine for prophylaxis of infants against rotavirus gastroenteritis.[J]. Pediatr Infect Dis J, 2004, 23(10 Suppl):S179-82.

[9] Kandasamy S, Chattha K S, Vlasova A N, et al. Prenatal vitamin A deficiency impairs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s to pentavalent rotavirus vaccine (RotaTeq?) in a neonatal gnotobiotic pig model[J]. Vaccine, 2014, 32(7): 816-824.

[10] 徐子乾. 轮状病毒疫苗[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07, 13(6):611-613.

[11] Maffey L, Vega C G, Parreno V, et al. Controlling Rotavirus-associated diarrhea: Could single-domain antibody fragments make the difference?[J]. Rev Argent Microbiol, 2015, 47(4): 368-379.

[12] O’Ryan G M, Ashkenazi-Hoffnung L, O’Ryan-Soriano M A, et al. Management of acute infectious diarrhea for children living in resource-limited settings[J]. 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 2014, 12(5): 621-632.

[13] 熊田甜, R智超, 陈兵, 等. 2010―2015年深圳市宝安区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特征[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6, 27(5): 37-39.

[14] Velázquez R F, Linhares A C, Mu?oz S, et al. Efficacy,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licensed rotavirus vaccin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for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J]. BMC Pediatr, 2017, 17(1): 14.

[15] Kawashima H, Ishii C, Ioi H, et al. Transaminase in rotavirus gastroenteritis[J]. Pediatrics International, 2012, 54(1):86-88.

[16] Zhao Y, Yu B, Mao X, et al. Dietary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attenuates immune responses of pigs challenged with rotavirus potentially through the 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 I signalling pathway[J]. Br J Nutr, 2014, 112(3): 381-389.

[17] Guarino A, Ashkenazi S, Gendrel D, et al. European Society for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and Nutrition/European Society for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gastroenteritis in children in Europe: update 2014[J].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2014, 59(1): 132-152.

[18] Taniuchi M, Platts-Mills J A, Begum S, et al. Impact of enterovirus and other enteric pathogens on oral polio and rotavirus vaccine performance in Bangladeshi infants[J]. Vaccine, 2016, 34(27): 3068-3075.

维生素d3范文4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1,25-二羟基维生素D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气道炎症、气道重构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也给病患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3-4]。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血管重构在这一气道炎症发病及病程中有着重要地位。有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可能参与了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本研究拟通过检测1,25-(OH)2D3和VEGF水平,并与正常人相比较,了解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7月-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2例作为病例组。入组标准:①哮喘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2008年《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诊断标准[1],根据家族史、病史、症状、体征综合分析诊断为支气管哮喘。②其中男性28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39.03±12.50岁。③排除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等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并排除近两周有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健康对照组:选择同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人,包括男性30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38.95±12.60岁。两组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参与人员均取得知情同意。

1.2测定方法收集病例组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病史、诊断及治疗情况等。所有支气管哮喘患者于入组三日内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1,25-(OH)23(罗氏上海公司诊断试剂,Cobase 601型仪器)、及血清VEGF(ELISA法,试剂盒美国R&D公司)水平,严格按试剂盒内的操作说明操作,1,25-(OH)2D3的浓度单位为ng/ml,VEGF的浓度单位为pg/ml.而健康对照组患者在体检当日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方法同支气管哮喘组。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并应用person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检测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p

维生素d3范文5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防治方法,即在服用维生素D3 400IU基础上,是否需同时添加钙剂。方法:将120例足月出生的健康婴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单纯添加维生素D3)和对照组(添加维生素D3和钙剂),随访两组婴儿至6个月,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佝偻病患病情况以及6个月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及血钙水平。结果:两组婴儿在发育指标、佝偻病患病率、血清25-(OH)D及血钙水平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足月出生的健康新生儿,在婴儿期只要保证摄入维生素D3 400IU,即能达到预防佝偻病的目的,无需额外补充钙剂。

关键词维生素D佝偻病钙剂

The prevention methods of infants with vitamin D deficiency rickets

Jiao Xitao,Meng Jing,Zhang Dongxu

T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Zhengzhou City,Henan 450052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for the infants with vitamin D deficiency rickets, whether to add calcium when took Vitamin D3 400IU.Methods:120 healthy infants born at term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simple add Vitamin D3) and the control group(add Vitamin D3 and calcium).We followed them for 6 months to observ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ituation,the prevalence of rickets and the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25-(OH)D] and serum calcium levels at 6 months.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index,the prevalence of rickets,the 25-(OH)D and serum calcium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For the full-term born healthy neonates,if we guarantee the intake of Vitamin D3 400IU in infancy,which can reach the purpose of preventing rickets,so we need not add the calcium.

Key wordsVitamin D;Rickets;Calcium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慢性营养不良性疾病,严重影响了小儿的生长发育。为进一步明确佝偻病的防治在补充维生素D3的基础上,是否还需要同时补钙,随访观察了本院出生的新生婴儿120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足月健康新生婴儿120例,出生体质量2500~4000g,无重大疾病、无先天性缺陷,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单纯添加维生素D3)和对照组(添加维生素D3和钙剂),每组60例。

方法:由产科医生告知产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产妇同意后在出院时建立档案并转至儿童保健门诊,同时嘱咐产妇在生后2周开始给予婴儿服药,观察组口服维生素D3滴剂(每粒含维生素D3 400IU),l粒/日;对照组口服维生素D3滴剂+碳酸钙D3颗粒(每包含元素钙500mg和维生素D3 200IU),半包/日。儿童保健医生每月定期体检并记录数据,在婴儿6个月时检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 D]及血钙水平。

临床指标:佝偻病诊断按照全国佝偻病方案及诊断标准中佝偻病简易诊断标准,其中虽有症状、体征、病史,但不具备诊断佝偻病条件者,列为“可疑”。血清25-(OH)D正常水平27.5~125nmol/L。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均以x±s表示。以 P

结果

两组婴儿随访期间体格发育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婴儿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典型佝偻病,但是有些婴儿存在有夜惊、多汗、枕秃、肋外翻等症状、体征,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6个月时两组婴幼儿血清25-(OH)D及血钙检测结果比较,见表3。

讨论

本研究表明,两组婴儿体格发育正常,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婴儿适量补充维生素D或同时添加钙剂均达到了防治佝偻病的目的。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典型佝偻病,但是有些婴儿表现有夜惊、多汗、枕秃、肋外翻等症状、体征,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学者认为这些症状可能与儿童生长状态、气质、睡眠状态紊乱、肠绞痛、肠套叠、食物过敏等相关[1]。现代医学的发展使临床医生认识到有些体征已不再是佝偻病“特有”,如下肢弯曲(“O型腿”、“X型腿”),可以是正常儿童下肢发育过程的一个现象,明确指出肋外翻是婴幼儿从卧位到坐、站位的胸廓正常发育现象;“方颅”、“鸡胸”没有单独的诊断意义[2]。由于家长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认识不足,微量元素的检测以及一些临床医生对夜惊、多汗、枕秃、肋外翻等这些非特异临床表现有一定主观性,在临床上常有将某些疾病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相重叠的症状、体征,甚至有些正常的生理现象误诊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造成了钙剂的滥用。

两组婴幼儿6个月时血清25-(OH)D及血钙检测结果显示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时添加钙剂的作用不大。服用钙剂不仅影响婴儿食欲,还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摄入过量还有可能影响婴儿正常生长发育。有研究表明,婴儿只要保证一定量的乳类摄入,即可满足钙营养需求,不必另外补钙[3]。本研究结果与Holick MF研究结果一致,即只要保证摄入适量的维生素D,婴幼儿佝偻病完全可以预防[4]。

参考文献

1黎海芪.正确认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3):161-162.

2黎海芪.肋外翻不是佝偻病体征[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5):399-400.

维生素d3范文6

【关键词】 小儿佝偻病; 发病相关因素; 临床诊疗

中图分类号 R59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0140-02

doi:10.14033/ki.cfmr.2016.2.079

佝偻病属小儿普遍多发的营养不良性病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而造成骨骼发育不良,继而诱发该病症。虽然自80年代起,国家便强化了婴儿食品中维生素D的含量,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工业化的兴起,近年来,小儿佝偻病的发病率有了显著上升[1]。本次研究以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210例小儿佝偻病患者为对象,探究该病症的发病因素及临床诊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诊治的210例小儿患者,均经确诊为小儿佝偻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乙组、丙组,每组各70例。甲组中男30例,女

40例,年龄0~3岁,平均(1.5±0.5)岁;乙组中男34例,女36例,年龄0~3岁,平均(1.6±0.5)岁;丙组中男35例,女35例,年龄0~3岁,平均(1.4±0.6)岁,三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向患者发放笔者所在医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喂养方式等一般资料;孕次、孕周、产次及分娩方式等;家属健康状况;居住环境。

1.2.2 实验室检查 取患儿外周静脉血,检测血钙、血磷、血清25(OH)D3以及碱性磷酸酶等指标。

1.2.3 治疗方法 210例小儿佝偻病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甲组70例予以维生素D3口服,乙组70例予以维生素D3肌肉注射,丙组70例予以鱼肝油与维生素AD滴剂口服。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儿临床症状消失,血钙、血磷、血清25(OH)D3以及碱性磷酸酶皆恢复正常,行X线片检查表明钙预备带增厚;有效:患儿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或消失,血钙、血磷、血清25(OH)D3以及碱性磷酸酶皆接近正常,行X线片检查,表明有修复效果;无效:患儿临床症状并无改善,血钙、血磷、血清25(OH)D3以及碱性磷酸酶各项指标并未恢复[2]。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小儿佝偻病与喂养方式、居住环境以及家属健康情况的关系

小儿佝偻病发病与喂养方式、居住环境以及家属健康情况有密切关系,乙组患儿中大部分采用母乳方式喂养,居住在平房,家属无慢性病史,发病率明显较低,与甲组和丙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同药物治疗效果分析

维生素D3肌肉注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100%,而维生素D3口服以及鱼肝油、维生素AD滴剂口服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6%、82.9%,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同治疗方法患儿血钙、血磷、血清25(OH)D3以及碱性磷酸酶的变化

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后,各组患儿各项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且乙组患儿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

3 讨论

佝偻病属我国婴幼儿的常见营养性不良病症,在南方地区,年龄不低于1岁的婴幼儿佝偻病发病率在20%~30%,而北方地区由于日照时间较短,因此患病率可能更高一些,一般来说会达到20%~45%[3]。佝偻病属直接危害到儿童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且发病率较高,其既属于营养缺乏性病症,又是代谢性病症,直接制约到我国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虽然佝偻病很少会直接危害到患儿生命,但是一旦发生显著症状,则会直接造成患儿机体抵抗力下降,另外,如果不能尽早实现对小儿佝偻病的诊断、预防,久而久之使骨骼畸形,还会引发其他病症,一旦症状显著,由于机体抵抗能力已经下降、免疫功能不高,会直接诱发伴有肺炎、腹泻、贫血等诸多病症[4]。因此,加强对小儿佝偻病的宣教及预防工作刻不容缓。

佝偻病的发生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临床上在此过程中的表现一般有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症状,于X线片结果中可见,有临时钙化带重现、增宽以及密度加厚[5]。另外,由于小儿佝偻病患儿骨钙化不足,使其BALP活性增加,这些也都被认定为是小儿佝偻病的较关键特异指标。与患儿体征及一些辅助检查相结合,想要做到对佝偻病的诊断并没有多大困难,而做好预防工作才是更为重要[6]。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小儿佝偻病的发生与性别、年龄、喂养方式、居住环境以及家庭成员健康情况有着紧密联系,且婴儿于1岁内的患病率较高。且已有研究表明,户外活动、光照的婴儿发病率要明显低于不进行或少进行户外活动、光照的婴儿,这是由于若充足接受日光照射,可产生内源性维生素D供应,由此,晒太阳及加强户外活动,是预防小儿佝偻病的有效举措[7]。

另外,有学者认为,小儿佝偻病的发生与感染与慢性疾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关系,因此在治疗感染性病症的同时一定要积极治疗佝偻病[8]。由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到,母乳喂养小儿与人工以及混合喂养的小儿相比,佝偻病发病率低;就血清钙、磷及ALP各项指标来说,仅仅只能将人体近期维生素D3的营养水应出来,无法做到反应人体长期钙营养状况,不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因此BALP测定应称之为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对使用钙剂及维生素D的患儿存在明确疗效评价指标,可有效避免上述诸多药物的滥用,由于BALP对佝偻病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加之具有方便、快捷、特异性强等应用优点,与佝偻病诊断标准相结合,有促进早期发现、诊断,进行有目的性的治疗,有效避免钙、维生素中毒。

就本次研究结果来看,维生素D3肌肉注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而维生素D3口服以及鱼肝油、维生素AD滴剂口服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6%、82.9%;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总结来说,采用维生素D3肌肉注射对小儿佝偻病具有确切疗效,对小儿佝偻病的预防除了要强调药物预防之外,还应结合喂养、环境及父母健康状况等因素。

参考文献

[1]詹志晖,欧立平,黄楚君,等.小儿佝偻病发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及临床疗效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11):2329-2330.

[2]王学荣.小儿佝偻病与贫血及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探析[J].医药前沿,2014,17(32):164-165.

[3]赵俊玲.小儿佝偻病与贫血及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5(31):117-118.

[4]刘晓光.120例小儿佝偻病的预防及治疗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4):126-127.

[5]崔煜环,薛均来,胡亮,等.浅谈小儿佝偻病的预防[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5):188-189.

[6]梁荣梅.本地区小儿佝偻病发病情况及防治措施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2,7(20):94.

[7]刘亚莉,张苏,秦桂琼,等.小儿佝偻病与营养不良关系的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9):1108-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