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狮吼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河东狮吼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河东狮吼二范文1

关键词:《狮吼记》;本事;溯源;演变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9-0159-05

《狮吼记》明代汪廷讷(1573―1619)所作,是我国第一部以惧内为题材的喜剧戏曲作品,其幽默诙谐的喜剧风格使其成为传奇中的奇葩,古代著名的滑稽剧,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狮吼记》主要叙写了宋人陈V畏惧悍妻柳氏“河东狮吼”之事。该剧自问世起,广为传演,其后昆曲、越剧、京剧、粤剧、弹词皆有相应剧目,特别是《跪池》、《梳妆》几折还成为昆曲的保留剧目。但这个深受观众喜爱的剧情,并非汪廷讷原创,其本事源于苏轼的诗歌《寄仁兼简陈季常》,洪迈《容斋随笔・陈季常》将苏轼纳入故事,扩充了“河东狮吼”的故事情节,《方山子传》为人物塑造和部分情节提供依据。自《狮吼记》创作伊始,其本事出处就众说纷纭。本文对其本事进行考辩,并发掘此类故事的原型及发展脉络,以期了解“河东狮吼”故事形成发展的时代因素。

一、本事考辨

《狮吼记》以陈季常被妻子河东狮吼的故事为基础,汪廷讷先编杂剧七出,后在杂剧的基础上又创作了传奇三十出。故事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好参禅悟道、宴客狭游的陈V,有一悍妻柳氏,常于丈夫宴客时“狮吼”于陈V,让其茫然不知所措,并在陈V归家后对其施以严厉惩罚。明万历环翠堂自刻本中的小引和又叙中可以明确了解到本剧创作的根据。

乃采狮吼故事,编为杂剧七出,欲使天下之强妇悍婢尽归顺于所天。

往余编《狮吼》杂剧,刻布宇内,人人喜诵而乐歌之。盖因时之病,对症之剂也。秣陵焦太史,当今博洽君子,以为不足尽苏、陈事迹。余复广搜远罗,就丘、眉山当日之事,庶无添漏矣,乃取杂剧而更编之[1]。

由此可见《狮吼记》故事确是取自坡所记友人陈V被妻子“河东狮吼”之事。但汪氏仅说“广搜远罗,就丘、眉山当日之事”(陈V乃眉山人,隐居在黄州的龙丘),未明确此故事究竟出于哪部文献,是坡的作品、传记方志、还是宋人洪迈的《容斋随笔》,或是其他后世演绎的故事,戏曲评论家们也有不同见解。关于本事的争议主要集中在苏轼诗歌《寄仁兼简陈季常》、散文《方山子传》和《容斋随笔・陈季常》几部作品中。本文通过比对各种文献所展现的故事情节和内涵,以求考证《狮吼记》故事的真正出处。

(一)苏轼诗歌《寄仁兼简陈季常》

姚燮《今乐考证》中叙其本事时首先提到了《寄仁兼简陈季常》[2]。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当时苏轼刚从被贬谪的黄州离开。黄州离蕲春很近,仁是蕲春人,为同一时代的名士。苏轼曾到蕲春兰溪游玩,终未能与仁晤面,引为遗憾。在诗中,苏轼表达了对仁悠闲生活的向往,不管是自己的学道,还是陈季常的念佛,都不及吴洒脱,饮酒食肉,“寓物不留物”。全诗最有名的两句就是叙写友人陈季常惧妻之状: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3]。

龙丘居士是苏轼的好友陈V,字季常,隐居在湖北龙丘,因此自称龙丘先生。陈V好参禅悟道,时常彻夜谈禅,但却以惧妻闻名。“河东”是柳姓的郡望,陈V妻姓柳,故以“河东”指代。陈V好佛,而佛家以“狮子吼则百兽惊”比喻佛教神威,故苏轼借用佛教用语道出柳氏之悍与陈V之惧。从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故事发生时间为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也就是公元1080―1084年间,同时明确了两位主人公,以及陈V好参禅悟道的爱好和柳氏强悍的性格特征。可以说这首诗为“河东狮吼”提供了最基本的材料,时间、人物和事件都可初窥端倪。但若仅以此为本事,断不可信,因为“河东狮”妒忌这个基本特征并未体现,更无故事情节可言。我们仅可将此诗作为“河东狮吼”故事最初的原型与发端。

(二)《方山子传》

吴梅在《顾曲麈谈》中认为“《狮吼记》以东坡《方山子传》为主”[4]。但青木正儿在《中国近世戏曲史》中认为《方山子传》记录了陈V其人其事,与“河东狮吼”故事无关。

《方山子传》记述的是苏轼贬谪黄州时,偶遇故友方山子的经历。“方山子”是陈V隐居光州、黄州一带时的别称。全文通过介绍方山子的人生经历,表达出作者对方山子特立独行的性格和自然洒脱的生活态度的赞赏,也侧面反映出苏轼贬谪后复杂的心理。李泽厚认为,苏轼所塑造的方山子的形象“就是苏轼的理想化了的人格标本吧。总之,不要富贵,不合流俗,在当时‘太平盛世’,苏轼却憧憬这种任侠居山,弃冠服仕进的‘异人’”[5]。文中方山子是一位淡泊名利、自在洒脱的隐者形象,毫不见“河东狮吼”故事中的窘态。《方山子传》全篇只有一句涉及到柳氏,“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6]。苏轼所见,陈V的妻子和奴婢都甘于贫穷的隐居生活,悠然自得,并与陈V的生活状态保持一致,却与《狮吼记》中的柳氏有天壤之别。吴梅认为《方山子传》“不过极言妻子偕隐之乐,非陈季常之真惧内也。汪先生不加深考,贸然道之”[7]。以为汪廷讷误解了《方山子传》的文意,导致《狮吼记》的故事内容与本事内涵相左。但纵观《方山子传》全文,除了陈V这个人物与《狮吼记》一样外,鲜少有相关之处,人物生活习性也有很大差别。《方山子传》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8]的陈V,与《狮吼记》故事中喜宴游、好蓄妓、懦弱胆小的陈V判若两人,更无柳氏悍妒的记载,全文完全没有提及“狮吼”之事。由此可见吴梅的相关论述是有误的,青木正儿的观点更可信。《方山子传》的故事并非《狮吼记》故事的本事,但传奇中仍有部分内容出自本篇,如第二十六出《祖席》中就叙述了苏轼为陈V写传的前因后果。

《黄冈县志》载:陈季常豪侠、好酒、狂放傲世,所以怀才不遇,愤然“毁衣冠、弃车马、遁迹山林”。《宋史》记载的陈V事迹,则放在其父陈公弼传记的附录中:

V字季常,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在岐下,尝从两骑挟二矢与苏轼游西山。……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徒步往来山中,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遣像乎?”因谓之“方山子。”及苏轼谪黄,过岐亭,识之,人始知为V云[9]。

对比《方山子传》,我们不难发现,历史记载和苏轼笔下的陈V如此一致。由此可见,汪氏也没有依据真实的陈V塑造形象、演绎事件。《狮吼记》中的人物个性及宴游蓄妓的内容都与以上两篇苏轼的诗文有较大出入。因此传奇的本事应与《方山子传》关系不大,相关内容只可能是汪廷讷创作时的参考。

(三)《容斋随笔・陈季常》

《容斋随笔》由宋人洪迈历经三十年方才著成,涉及内容广泛,《四库全书总目》推它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陈季常》一则出自《容斋三笔》卷三,内容如下:

陈V,字季常,公弼之子,居于黄州之岐亭,自称“龙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好宾客,喜畜声妓,然其妻柳氏绝凶妒,故东坡有诗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河东狮子,指柳氏也。坡又尝醉中与季常书云:“一绝乞秀英君。”想是其妾小字。黄鲁直元W中有与季常简曰:“审柳夫人时须医药,今已安平否?公墓年来想渐求清净之乐,姬媵无新进矣,柳夫人比何所念以致疾邪?”又一贴云:“承谕老境情味,法当如此,所苦既不妨游观山川,自可损药石,调护起居饮食而已。河东夫人亦能哀怜老大,一任放不解事邪?”则柳氏之妒名,固彰著于外,是以二公皆言之云[10]。

姚燮的《今乐考证》在考其本事时,引用了《陈季常》一则中的大半内容。青木正儿的《中国近世戏曲史》认为“柳氏嫉妒事,则见宋人随笔”[11],指出《狮吼记》的本事应是出自宋人所编《容斋随笔》。此则小说记载了陈V的生平、喜好,介绍坡“龙丘居士”诗句的来源,以坡与黄鲁直的书简佐证,表明河东夫人柳氏不但凶还很妒,并因妒成疾,而且凶妒之名远播,明确了“狮吼”的前因后果。文中还提及小妾秀英及陈V的老年生活,都与《狮吼记》的情节有较高的吻合度。结合《寄仁兼简陈季常》、《方山子传》与《容斋随笔・陈季常》的内容,与《狮吼记》内容对照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容斋随笔・陈季常》无论从人物、主旨,还是主人公的喜好表现都与《狮吼记》内容的吻合度最高,而《方山子传》则与《狮吼记》关系最远。可见汪廷讷创作时虽参考了众多资料,如《寄仁兼简陈季常》中陈V参禅悟道的爱好、《方山子传》中陈V夫妇晚年生活的片段,但《狮吼记》的本事应出自《容斋随笔・陈季常》这个由洪迈编撰出的小说故事。

二、本事溯源

《狮吼记》的本事为《容斋随笔・陈季常》记载的“河东狮吼”故事。但这样的故事并非陈V独有,但凡家有悍妻就难免会遭遇此类事情,陈V之前就有很多类似记录,如荀介子和蜀功臣的故事都是如此。因此“河东狮吼”的故事应是古已有之,《狮吼记》的本事也应有更为久远的原型。陌生化的故事造成观众和读者欣赏时的共鸣,成就了“河东狮吼”故事家喻户晓的影响力。

妒悍妇的记载古已有之,最早有春秋时期《左传》所载叔向之母妒忌叔虎之母美而不使的记载。战国时期有“掩鼻之谗”的故事,记载了楚王夫人郑袖嫉妒美人,先诱楚王和美人信任自己,再骗美人遮鼻掩丑,让楚王误会,以达到离间的作用。还有著名的悍妒妇吕后,“人彘”的暴行让人们记住了她的妒名。以上这些妒妇或阴险、或狡诈、或残暴,但当着宾客之面就直接挑战丈夫权威的事还较为少见。宴客时妻子呵斥宾客或丈夫的故事,最早见于南朝(宋)虞通之撰的《妒记》(《太平御览》卷七百一所辑),其中荀介子妻子的行为与“河东狮吼”故事极为相似。

荀介子为荆州刺史。荀妇大妒,恒在介子斋中,客来便闭屏风。有桓客者,时为中兵参军,来诣荀咨事,论事己讫,为复作馀语。桓时年少,殊有姿容。荀妇在屏风里,便语桓云:“桓参军,君知昨人不?论事己讫,何以不去?桓狼狈便走[12]。

晋及南北朝时期可谓是中国妒风较盛的时代,南朝宋人虞通之撰写《妒记》就是由于当时妒风盛行,“宋世诸主莫不严,明帝每疾之。湖熟令袁妻以赐死,使近臣虞通之撰妇记。”[13]荀妇即是当时妒妇的代表,她总在丈夫的房中,即使有人请教荀介子政事时,也只用屏风相隔,并不回避。一旦政事完毕闲聊几句,荀妇就隔着屏风,训斥宾客,使其离开。荀妇故事主体与“河东狮吼”故事是一致的,都是于丈夫宴客时呵斥,以达到结束宴会,隔绝丈夫与被嫉妒对象的目的。虽然荀妇并未大声“狮吼”,但其简单一语就让“桓狼狈便走”,实在有“狮吼”之威力。这一则故事也是“狮吼”故事最早的记载。

妻子以“狮吼”的威力震慑丈夫的故事还有不少。这些故事虽然与“河东狮吼”故事没有必然联系,但对研究这一故事原型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故事中的人物、事件、乃至时代背景的研究有利于“河东狮吼”故事的溯源。《太平广记》在卷二百七十二中专门辑录了古代著名妒妇共计12名,其中《李廷璧妻》、《蜀功臣》所录故事都可视为“狮吼”故事。

李廷璧二十年应举,方于蜀中策名。歌篇靡丽。诗韵精能。尝为舒州军卒。其妻猜妒。一日铃阁连宴,三宵不归,妻达意云,来必刃之。泣告州牧,徙居佛寺,浃辰晦迹……[14]。

李廷璧因连续参加宴会三日未归,妻子威胁:回家就杀了你,李廷璧不敢回家,躲到寺庙中。可见其妻子积威日久,一句话就吓得李廷璧不敢相见。

蜀有功臣忘其名,其妻妒忌。家畜妓乐甚多,居常即隔绝之。或宴饮,即使隔帘奏乐,某未尝见也。其妻左右,常令老丑者侍之。某尝独处,更无侍者,而居第器服盛甚。后妻病甚,语其夫曰:“我死,若近婢妾,立当取之。”及属圹,某乃召诸姬,日夜酣饮为乐。有掌衣婢,尤属意,即幸之。方寝息,忽有声如霹雳,帷帐皆裂,某因惊成疾而死[15]。

蜀功臣妻子好妒,男主人在妻子死后日夜笙歌,却因妻子余威,被一声霹雳活活吓死,可谓“狮吼”之极。

另有《朝野佥载》中阮嵩妻的故事:

唐贞观中,桂阳令阮嵩妻阎氏极妒。嵩在厅会客饮,召女奴歌,阎披发跣足袒臂,拔刀至席,诸客惊散。嵩伏床下,女奴狼狈而奔[16]。

阮嵩妻阎氏虽未“狮吼”,但在丈夫宴饮时,毫无顾忌拔刀相向,实为“狮吼”行为的另一种极致。

《李廷璧妻》辑自唐代卢的诗话《杼情集》;《蜀功臣》辑自五代时期王仁裕所作的笔记小说《王氏见闻录》;《朝野佥载》为唐代张|所作笔记小说,多记载武则天时期的故事。这三则故事产生时间相近,都写于唐及之后的五代时期,结合上文所述《荀介子》故事,都发生于礼教较为松弛的朝代。特别是唐代妒妇有着“宁死而妒”的决绝勇气,房玄龄夫人卢氏、管国公任环夫人柳氏都曾因妒被唐太宗赐予毒酒(醋),两人皆一饮而尽。这种正大光明表现嫉妒的故事,至注重理学的宋朝已极难见到,女性被儒家节烈观约束,即使有妒心也不敢公开表现出来。“河东狮吼”故事出于北宋年间,柳氏的行为在当时倍受诟病,陈V也因此常被友人耻笑,从陈V晚年生活可以看出柳氏已改变为温良贤淑的女性,失去了唐代妒妇的坚持与坦然,并被后人引以为戒。

三、“狮吼”故事演变的时代因素

“狮吼”故事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至明末汪廷讷笔下完善,其演变的历史也呼应了中国妒妇故事发展的历史。中国从奴隶制社会以来,就形成了一种以男性本位为中心的伦理系统,自汉代董仲舒倡言儒学为官方哲学,“三纲五常”的核心思想,让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庸地位在整个社会确定下来。《仪礼》曰:“夫者妻之天也!”,告诫女性要“既嫁从夫”[17],也规定了“七出”的条款,严格约束妇女的言行,凡有“无子、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18]的女性可被丈夫和家族逐出。“狮吼”故事中的女性,都犯有妒忌和口舌之恶,同时也常伴有无子、恶疾、不事舅姑等行为,因此这些女性形象都是封建道德标准下的异类,更是反面形象。儒家文化以家庭和谐为核心,男性作为家庭的中心,拥有至高的权力,“狮吼”打破了男性家主的权威,与之相对应的君臣、家国关系都随之破裂。“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19]女性处于整个社会关系的最低层,受到的束缚也最为沉重。她们长期受到封建礼教的熏陶,大都丧失了自我,顺从丈夫的意志而生活。被树为楷模的“贤妇”、“节妇”被广为传颂,“悍妇”、“妒妇”则存在于各种笔记小说中,当做逸闻趣事被流传、批判,“狮吼”故事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演绎丰富。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妒妇大量出现的第一个高峰期,最早的“狮吼”故事就出于南朝《妒记》。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人的自觉时期,又由于门阀制度,促使贵族女性地位提升,妒妇大量产生,妒风盛行。北朝出现了“妇人多幸,生逢今世,举朝略是无妾,天下殆皆一妻”[20]的局面,官僚贵族之间保持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南朝甚至有公主公然纳面首的行为,“宋文帝姊山阴公主,适何戢,谓帝曰:‘陛下六宫数百,妾唯驸马一人,太不均!’帝笑为置面首三十人。”[21]“三从四德”的礼教约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女性主体意思被唤醒,特别是贵族女性们不再只知顺从丈夫,开始关注自身的需求,甚至追求社会地位的平等性。此时“悍妒”就成为她们追求爱情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表现。悍妒现象之普遍,妒妇之多,让同一时代的男性和统治阶层大为头疼。虞通之所作《妒记》就是应宋明帝所请,将妒妇故事收集编纂,以求维护儒家伦理,鞭挞悍妒行为。两晋南北朝时期“狮吼”故事已具雏形,故事表现为:妻子厌恶丈夫宴客时与异性或年轻男往,发出“狮吼”终止宴会。

其他的“狮吼”故事大都出自于唐代。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安定,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与周边各族及许多国家进行了广泛而密切的交流,对各种文化兼收并蓄,形成了一个思想活跃,相对开放的社会形态。加上中国封建社会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登基,也有助于提高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女性在行动上受到的约束减少,可以走出闺房,思想方面也更加开放,这样的社会风气也造就了部分女子雄健强悍的性格。因此唐代女性比两晋南北朝时期更为开放,悍妒行为更显强悍。李廷璧妻与阮嵩妻不满丈夫宴客,夜不归宿,爆出“狮吼”外,还挥刀相向。蜀功臣妻更是在自己死后,都要约束丈夫的行为,一有放纵,则“狮吼”至死。这些极为凶悍的“狮吼”行为,反映了当时女性地位的相对提高,在家庭及社会中有一定的话语权,女性妒忌心理毫不掩饰,甚至表现的极为强烈、凶悍。日本学者大泽正昭在《妒妇、“悍妻”以及“惧内”――唐宋变革期的婚姻与家庭之变化》一文中指出:“所谓‘妒妇’的现象,自古以来即被指出是两晋到隋唐五代历史的特征。”[22]唐代女性在家庭地位提升的同时,却不可能挣脱封建伦理的约束,一夫多妻、狎妓娈童等社会道德允许的男性权利,都会引起妻子心中强烈的妒火。悍妒妇们采取各种手段,发泄对姬妾、丈夫甚至是对社会的仇恨,造成唐代悍妒现象的盛行。唐代“狮吼”故事中的悍妒妇表现更为凶悍,“狮吼”对象除所宴宾客外,更集中针对丈夫,终止宴会的同时予以丈夫严厉惩罚。

“狮吼”本事的源头出自于北宋苏轼笔下,但仅从苏轼的记载研究,柳氏悍妒并无实据。宋代的妒妇记载也比两晋南北朝和唐代要少得多,“狮吼”记载除《容斋随笔》外,鲜有类似故事出现。宋代对女性的约束也较为严苛,特别是陈朱理学的兴起,儒家学说得到充分发展,对人们行为道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女性的行为、品德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南宋时期,女性地位更显低下。程颐“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名言让宋代乃至元明时期,“节妇”、“烈女”的记载逐渐多。《宋史・烈女传》记载55位烈女事迹,董家遵又从《古今图书集成》中统计了宋代节烈妇女有274人[23],这一数字已大大超过之前各代。宋代女性受到严格的节烈观影响,她们为维持婚姻、家庭及名声,很少将悍妒心理曝露于外。宋代“狮吼”故事仅有陈V畏妻之事,也正因为发生在这样一个悍妒妇稀少的年代,借了苏轼的名气,这个本不特别的故事才得以流传深远。

明代《狮吼记》的创作使“狮吼”故事真正成熟,柳氏也成为中国悍妒女性的代表,这是有其时代原因的。明代商品经济逐渐繁荣,市民文化高度发展,对社会结构及心理结构都产生一定影响,对传统的家庭结构及人格模式都提出挑战。虽然男性依然恪守男权本位的传统,女性却有冲破附属地位的需求,于是悍妒妇形象于明代中后期大量产生,惧内现象也较为普遍。时人叹息:“世有勇足以驭三军而威不行于房闼,智足以周六合,而术不运于红粉,俯首低眉,甘为之下,或含愤茹叹,莫可谁何?”[24]悍妒与惧内成为明代,乃至清代悍妒故事的主要内容。明人为重展男性权威,纷纷研究各种疗妒手段,汪氏以戏“疗妒”便是其中之一。明代小说《醋葫芦》中的都氏作为当时悍妒形象的代表,对待丈夫和妒忌对象的手段非常凶残,且步步升级,最后受到冥界惩罚,放弃妒心。小说人物形象丰满,故事完整。明代“狮吼”故事大率内容完整,悍妒行为花样繁多,并常以疗妒为目的进行展现。“狮吼”故事的发展历程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有极大关系,社会开放程度越高、思想越活跃,出现悍妒妇的几率也就越大,相应的“狮吼”故事内涵就越丰富。

“狮吼”故事从本事《容斋随笔・陈季常》,甚至更早的“狮吼”故事原型一步步发展至传奇《狮吼记》,汇集了各个时代的特征,内容由简到繁,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明代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环境促成“河东狮吼”一词的流行,也促使汪氏选择陈V畏妻作为惧内传奇的主题,演绎出一个全新的“狮吼”故事,被世人接纳。

参考文献:

〔1〕[明]汪廷讷.狮吼记[M].日本所藏稀见中国戏曲文献丛刊第一辑第十一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09~210.

〔2〕[清]姚燮.今乐考证[M].据一九三六年北京大学影印稿本影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组.1936.541.

〔3〕[宋]苏轼著,傅成、穆俦标点.苏轼全集・诗集・寄仁兼简陈季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314.

〔4〕〔7〕吴梅著,王卫民编.吴梅戏曲论文集・顾曲麈谈・制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

〔5〕李泽厚.美学三书・美的历程[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162.

〔6〕〔8〕[宋]苏轼著,傅成、穆俦标点.苏轼全集・传记・方山子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9〕[元]脱脱,等撰.宋史・列传・陈希亮[M].北京:中华书局.9922~9923.

〔10〕[宋]洪迈.容斋随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447~448.

〔11〕[日]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254.

〔12〕[宋]李P,等.撰.太平御览[M].上海:上海涵芬楼影印.第100册38页.

〔13〕[唐]李延寿著.南史・王藻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7.619.

〔14〕〔15〕[宋]李P,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

〔16〕[唐]张|,赵守俨点校.朝野佥载[M].北京:中华书局,1979.91.

〔17〕杨天宇注.仪礼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308.

〔18〕[清]王聘珍撰,大戴礼记解诂・本命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3.255.

〔19〕[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易・序卦[M].北京:中华书局,1980.96.

〔20〕[北齐]魏书・元孝友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423.

〔21〕[明]冯梦龙.古今笑[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294.

〔22〕邓小楠.唐宋女性与社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829.

河东狮吼二范文2

她年轻时挺漂亮的,但亲戚们却称她是“河东狮吼一枝花”,我有时随大流这样叫她,她会立刻变脸,摆出一副凶恶的样子伸手要打我。

对于她的长相,我不予评价,但对于她的手,却十分羡慕嫉妒恨。她的手属于婴儿级别,细嫩光滑。她十分爱惜她的手,每次洗碗都戴着塑胶手套。她说:“女人的手是第二张脸,第一张脸长残了,第二张脸总得好生养着嘛。”我咧嘴笑:“怎么会呢?你可是‘河东狮吼一枝花’啊,名满天下!”说完我就跑,她在后面作势要来打我。但是这样爱手的她,在我十一岁的时候,手心留下了一条长长的疤。

那天,我老陈家的闺女打架,她是个狠角色,拿出小刀吓唬我,平时比狐狸还精明的她居然被那姑娘的伎俩所迷惑,冲上来替我挨了一刀,那姑娘愣了一下,拿着“作案工具”拔腿就跑,我还想乘胜追击,她却拦住我,然后开始河东狮吼:“小兔崽子,学什么不好学打架,害得老娘跟着你遭殃!”我看见她的一只手背在身后,想想她平时的“恶行”,心里觉得这又是她的新把戏,于是我掉头就走。

果然,这件事之后,她就开始不做家务了,接替她的是任劳任怨的老爸。看到老爸在厨房忙碌,而她坐在沙发上嗑瓜子看催泪大剧后,我的正义感爆发了。我对她的行为进行了谴责,顺带怀疑她的手受伤的程度,但她支支吾吾就是不给我看她那只“装模作样”包了几层纱布的手。于是我的底气更足了,逼得她“节节败退”,最后她只得摞下一句:“好了好了,明天我就开始做家务,你这小兔崽子,不知道是谁生的,还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呢,你这小棉袄当的,我怎么这样倒霉!”老爸从厨房里探出头来,我冲他比了个“V”的胜利手势,他无奈地冲我摇摇头。

第二天到家时,我发现客厅里没人,正准备进房间,忽然听到厨房有“唰唰”的水声,我轻轻地走过去,做贼似的贴在厨房外的墙上,听到两人交谈的模糊声音。

“还是我来吧,你这手缝了两针,进不得水的。”

“没事,伤的是左手,右手可麻利呢。对了,这缝针的事可千万别告诉她,免得她又跟老陈家那闺女打起来。”

我悄悄地离开。过了一会儿,她从厨房里出来,看到了坐在沙发上的我:“咦,你回来了,怎么没个动静?”

“四五十岁的老女人耳朵不灵活很正常。”

“嘿,老娘芳龄十八你不知道啊!”

我瞥了一眼她的左手,不自然地开口:“鉴于你这‘芝麻大小’的伤口还没好,我又不忍心看我爸太辛苦,所以以后的家务就我来做吧。”

“哟,今儿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啊!”老妈阴阳怪气的。

河东狮吼二范文3

第一步:我洗我洗我洗洗洗。

妈妈买来各种各样的洗面奶,什么可怜可利,好脸面,通通都买了。每天都在妈妈的“河东狮吼”下被迫用洗面奶洗脸。效果倒是没有什么,倒是快把我脸上的皮洗掉了。要是稍微有一点不满,“河东狮吼”又开始了。“你怎么可以前功尽弃呢?你知不知道半途而废的人不是好学生?你……”在妈妈的唠叨下,我不得不拿起让我讨厌的洗面奶,开始有一遍的“战斗”。

第二步:我擦我擦我擦擦擦。

妈妈深知我长痘痘是应为我脸上油脂分泌过多引起的。所以她打起精神,一副拼了命的样子,出门走访大大小小的美容院、化妆店。各我买了二十几瓶的祛痘霜,我开门一看,血压立马升高到了530,差点昏厥过去。妈妈见状,又开始唠叨:“我这样是为你好,脸上长满了痘痘出去多难看,别人看了……”这番话立马把我的血压降低到了正常情况,立刻精神了。

第三步:我贴我贴我贴贴贴。

河东狮吼二范文4

(1)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青年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析]“豆蔻年华”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后来专指十三四岁的女孩。用在青年小伙子身上,显然不当。

(2)21世纪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河东狮吼、巨龙腾飞指日可待。

[析]洪迈《容斋三笔》卷三载:陈字季常,自称龙丘先生,“好宾客,喜畜声妓。然其妻柳氏绝凶妒,故东坡有诗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后用“河东狮吼”比喻悍妇发怒。例句错解为“东方睡狮醒来,发威长吼”。

专用于女性的成语还有:及笈之年、秀外惠中等。

(3)这对孪生姐妹在幼儿园时就青梅竹马,形影不离。

[析]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青梅竹马”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不能用于同性之间。

用于男女幼儿之间的成语还有:竹马之交、两小无猜等。

(4)他与张明是大学同班学友,同一个宿舍睡觉,同一个食堂吃饭,彼此相敬如宾,互相帮助。

[析]相敬如宾:形容夫妻间互相敬重,像对待宾客一样。不能指同性。

(5)刘大妈满心欢喜,又让座又倒水,她多么希望这对反目成仇的兄弟能早日破镜重圆。

[析]南朝陈代将要灭亡时,驸马徐德言将铜镜破成两半,跟妻子乐昌公主各藏一半,作为信物。后来果然凭着信物夫妻团聚。现用“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兄弟之间可用“重归于好”。

(6)张民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析]“举案齐眉”出自《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意为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7)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和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终于琴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析]琴瑟:古代两种常配合演奏的弦乐器,喻指夫妇。“琴瑟失调”比喻夫妇不合。不能用于其他人物关系。

(8)两个车站能如此地比翼双飞,在很大程度上沾了“零换零”(乘客在下火车或汽车后,在不需中转的情况下,能够直接进入汽车站或火车站)的光。

[析]比翼双飞:用比翼鸟双宿双飞来比喻夫妇形影不离。例句中用错了对象,可改用“齐头并进”。这样就可准确地表现两个车站一起前进、共同发展的情形。

(9)曾有幸躬逢了两个在京举办的学术研讨会……英美留学生的差异,已不声不响地显露出来了。美军多如散兵游勇,别鹤孤鸾。而英军,则攒三聚五,成帮结伙。

河东狮吼二范文5

五大原因导致演员弃片不理

一部电影的票房成功究竟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参演的明星出来站台造势必不可少,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娱乐话题越来越占主导权的时代,同时随着影视剧宣传阵营的不断壮大,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在上映前的噱头足不足,花样多不多,也成为片方、发行方越来越在意的事。范冰冰在即将上映的《二次曝光》会上不但大谈自己的初恋往事,更承认有现任男友,可谓为宣传铆足了劲,该片中男主演冯绍峰也因不久前和谋女郎倪妮恋情曝光备受关注,像这类片子在宣传上着实沾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光。与杨千挺着大肚子宣传《志明与春娇》不同的是,同样在今年4月份上映的由名不见经传的导演石磊执导的歌舞片《一夜成名》,主演黄圣依缺席该片的所有宣传,并被传怀孕,为此她在首映礼当天送来了录制好的展示自己身材姣好活蹦乱跳的视频辟谣,即使她的缺席,也让《一夜成名》有了热度,可谓失了人和却得天时。

可影视圈中仍然存在大量时运不济的影片,这些影片在上映前,电影宣传方常常为安排不了主演的宣传通告而头疼,比如于6月8日上映的由大S主演的《百万巨鳄》,片方在上映前十天左右曝光了一段幕后花絮,新浪娱乐在5月29日在微博上转发了这段视频,标题是“大S拍《百万巨鳄》受伤,机缘结识汪小菲”,在电影早已下档的两个月后(8月24日),大S才转发了这条微博,并给予回应“本人一向拍戏拼命,感谢博友转发,近期可能不拍了,家庭为重”。此条转发引起了众多评论,可大S在《百万巨鳄》的宣传期并没有接受媒体的访问,在微博上也丝毫不会有类似和她个人生活相关的言语转发来为电影造势。如今大S转发《百万巨鳄》的微博似乎是在借电影来宣告自己暂退影坛的消息,可这对电影票房已经不能有丝毫促进。

在这个没有明星就没有猛料,没有猛料就没有大版面的时代,我们很有必要通过深入采访和调查,八卦一下为何演员对某些自己演绎的作品会不配合宣传?真的是如对外界宣称的那样“档期调不过来”吗?为何多位业内电影宣传人士提到某些演员不配合电影宣传那些事屡屡崩溃?宣传团队又会如何应对演员不配合宣传的那些事儿?请搭上《南都娱乐周刊》这班车,带你揭秘电影宣传门后的那些风景。

成片与预先设想不符 拒绝宣传

争议案例:葛优与《桃花运》,大S与《百万巨鳄》

参演电影《桃花运》的演员葛优不配合《桃花运》的宣传,甚至与《桃花运》剧组发生纷争的消息在2008年炒得沸沸扬扬。《桃花运》筹备最初是由葛优担任主演,但是开机两个月后,《桃花运》突然停机,一度传出停机原因是葛优和导演马俪文在拍摄过程中发生了创作理念上的很大分歧,导致该片无法进行,两年后该片重新开机,葛优却因没有档期不再加入《桃花运》剧组,为此剧组重新修改剧本新增了8位男女演员,显而易见的是葛优由最先的主角变成了配角。可《桃花运》在宣传时仍主打葛优的噱头,这让葛优很不爽。知情人士J先生向本刊记者吐槽:“葛优和马俪文的频率始终调不到一起去,两人在拍摄期间真的闹得很不开心,马俪文是很文艺的新导演,葛优却是商业片路数的老演员了,他们之间的不合拍,没走到成片那一步,就已经崩溃了”。

在电影《百万巨鳄》上映前,大S在微博发了一条耐人寻味的微博“本人一直喜欢特殊题材电影譬如:大怪兽、外星人、僵尸、世界末日等诸如此类。有幸当了演员,当然希望能有机会演出这类作品。@电影百万巨鳄 算是完成了本人梦想,殊不知,这是一连串惨痛的开端??有多惨?只能说:不堪回首。如今电影上映在即,今天看了将近两年前拍摄的內容加上了惊人的特效,我笑了。”言语之间让人猜她对影片成效似乎持保留意见,众多网友对该片的评价是“大S的演技比鳄鱼更惊悚”,这是否是大S 拒绝接受采访宣传该片的原因不得而知,据记者从一位剧组人士J先生处得知:“大S是适度配合宣传,她有合同底限,也有明星架子,比如要上卫视的首映录播这种重要会她就来,全国影院跑巡回她就不来,只能怪她不积极配合,不能说是不配合”。

没有巨额站台费 不参加宣传

争议案例:张柏芝与《影子爱人》、《无价之宝》,林志颖与《一起飞》

2011年一直深陷“票房毒药”之名的张柏芝,连续接演了《杨门女将》、《无价之宝》、《影子爱人》、《河东狮吼2》、《危险关系》等电影,在这些片子中,张柏芝无一例外地没有接受媒体专访,即使出席会,也是来去匆匆,连媒体群访的机会也不留给片方,电影宣传方只好用“张柏芝要赶飞机”来打圆场。

河东狮吼二范文6

摘要:“吃醋”原本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本文拟从“醋”及“吃醋”的本义和引申义入手,探讨“吃醋”的语义演变历程,并以历代文学作品中的用例加以考证。这对于研究由典故引申出新词义的这类词语(如“二百五”、“吃豆腐”等)也有启示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吃醋;词的来源;词义演变

本文先说明一下“吃”和“醋”的词义,再接着说“吃醋”的各种学说以及词义,最后探讨“吃醋”词义演变。

吃(chī), 形声。从口,乞声。本义:口吃,结巴 。《说文解字》:“吃,言蹇难也。”如《汉书・周昌传》:“昌为人吃。”引申为,行动缓慢的样子,孟郊《冬日》诗:“冻马四蹄吃。”在古代“吃”表示“吃东西”的意义时,古作“”。如杜甫《病后遇王倚饮赠歌》:“但使残年饱吃饭。”后引申为经受的意思,陆游《夏日》诗:“吃亏堪笑贺知章”。醋,(cù) 形声。从酉声。从“酉”,表示与酒有关。本义:用酒或酒糟发酵制成的一种酸味调料。本作“酢”。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酢法》:“酢,今醋也。”醋,还有一种意义是客人向主人回敬酒。《仪礼・有司彻》:“宾受爵,易爵于篚,洗酌醋于主人。”演变到后来,此义就消失了。

寻根溯源“吃醋”的一词的解释颇多。以下列举一二,以便更能理解“吃醋”的含义。

第一种称为“狮吼说”。近代的一些典籍持此说。其主要依据是《在阁知新录》关于“世以(同妒)妇比狮子。《续文献通考》载:‘狮子日食醋、酪各一瓶’,吃醋之说本此。”

明代博学家李日华在《紫桃轩又缀》中说过“正德中(公元1506~1521年),狮子房二号日食活羊一只、白糖四两、羊乳二瓶、醋二瓶……”说明狮子确有食醋的习惯,那么狮子食醋又与妒妇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还有一个关于“河东狮吼”的典故。佛教经典称“狮子吼则百兽伏”,所以佛家用“狮子吼”来比喻佛祖讲经声震寰宇的威严。宋代大诗人坡有一个朋友叫陈季常,他妻子柳氏是一个嫉妒心很强的女子,每当陈季常宴客,并有歌女陪酒时,柳氏就用木棍敲打墙壁,把客人骂走。平时陈季常很喜欢谈论佛事,事后坡借用狮吼戏喻其悍妻的怒骂声,作了一首题为《寄仁兼简陈季常的长诗,其中有这么几句:“东坡先生无一钱……只有双鬓无由玄。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仗落手心茫然。”诗中的龙丘居士指陈季常;河东是借用唐代诗圣杜甫关于“河东女儿身姓柳”的诗句暗喻陈妻柳氏,另外柳氏也是河东郡(今山西省)的显贵姓氏。这首诗极为生动地记述了作者困窘、柳氏凶悍以及季常无奈的景况。后来人们便把“河东狮吼”作为妒妻悍妇的代称。第二种称为“坏醋说”。清代有人认为吃醋之说源于一种成见。某些南方地区,人们认为在一个家庭中不宜同时酿造两缸醋,否则必有一缸会坏掉。因此,在一个家庭中不应同时有两缸醋共存。借以暗喻:一家人中只应保持一夫一妻,否则妻妾之间难免会产生嫉妒。早在南北朝时《齐民要术》已多次提到“坏醋”现象,可见酿制的难度。然而家酿两缸,必坏一缸的说法较为牵强,但却反映了民间对一夫一妻婚制的希冀。

由于前两种学说的支撑,“吃醋”亦作“醋”。比喻产生嫉妒情绪。多指男女关系方面。最早出现在唐代房玄龄为建立唐朝立下了汗马,,唐太宗封他为梁公,并送几位美女给他为妾。房玄龄想到自己的夫人一定会反对,便婉言谢绝。唐太宗问清原因后,让皇后去劝说房夫人,可无论怎样劝说,房夫人始终不肯。唐太宗心生一计,就派人带了一壶“毒酒”向房夫人传话,如果再不同意,请喝毒酒自杀,房夫人听罢,毫无惧色,接过“毒酒”,一饮而尽。可她并没有死,因为壶里不是毒酒,而是唐太宗第二十二子滕王---李元婴在阆中作刺史时带回宫庭的保宁醋。房夫人衷情舍命吃醋,留下了一段佳话。因为“吃醋”一词在特定环境中不断的连续使用,由于约定俗成的关系,所以“吃醋”一词自然而然地演变成了男女之间嫉妒心理的代名词了。比如清代章回小说《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写道:“切切莫被那卖甜酱、高醋的过逾赚了你的钱去,你受一个嫉妒的病儿,博一个‘醋娘子’的美号。”又如《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只怕你要醋拈酸。”《红楼梦》第六八回:“我并不是那种吃醋调歪的人。”《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当凤姐抓住贾琏、双方打起架来时,贾母道:“这都是我的不是,叫你多喝了两口酒,又吃起醋来了!”

在现代汉语中,“吃醋”一词多用其引申义,“吃醋”在不断的词义演变过程中逐渐引申出一种更具人文意味的涵义:即一个人在不在乎另一个人最明显的情感反映,感觉心爱的东西被别人所爱或它不属于你的时候,你的内心产生的一种嫉妒心理。比如茅盾的《锻炼》十六:“四个国家,实在是两派,你亲了这一边,那一边就要吃醋。” 聂绀弩的《论怕老婆》:“对这种事,书上也有归咎于老婆的,说她‘妒’,翻成口语,即好吃醋。” “吃醋”的近义词还有泼醋、捻酸吃醋和争风吃醋,都是由“醋”字引申出“酸”义而来。明末话本小说《清夜钟》第二回有“石匠樊八……怕陈氏吃醋……又怕陈氏捻酸怪他”;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也有“凌家这两个婆娘彼此疑惑……争风吃醋,打吵起来”的相关情节。因此,人们也把爱流露出醋意的人称为醋缸、醋瓮、醋钵儿、醋罐子、醋坛子或醋瓶子。有时还把没来由的嫉妒称为吃寡醋,如戏剧《百花亭》就有“我几曾调他来,皆是他心上自爱上我,你吃这等寡醋做甚么?”

综上所述,“吃”和“醋”在词义上,在历史的洪流中,是不断演变及发展的,只要根据当时的语境及其写作背景是可以明白其意思的。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80年.

[2]王力.岑麒祥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P4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