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桃花源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妈妈的桃花源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妈妈的桃花源王范文1

图画书在欧美国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作为从小看图画书长大的一代,您能谈谈小时候读了一些什么样的图画书吗?这些图画书在您的成长中,有什么影响吗?

尹芳:我小时很幸运,经常去那些跳蚤市场买二手书,像维多利亚式的那种很漂亮的书,是我小时候读得最多的图画书。之后在我的创作中,一直都有维多利亚式的画风,我想那也许就是小时候读的那些图画书对我的影响吧。

丹尼:我小时候不管什么书都读,记得小时候我和爸爸妈妈在希腊,那个时候不认识字就只看书上的画面,为了能看懂书中的意思我就认真去识字。后来,我还可以教爸爸妈妈识字。这种幼时读书还有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识字的记忆,让我更加爱惜书。记得那时看到些有关电脑的书,还以为是科幻书籍看得很起劲,想不到现在我的设计工作大部分就是在电脑上完成的。

现在很多孩子特别喜欢看动画片,您认为动画片和精美的图画书有怎样的不同?

尹芳:很多卡通片会将原著用来描写情境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删节掉,剧本就相当于一个过度简化的版本,同样的一个故事孩子看动画片不会有读原著那样感受深刻。记得我小时候读《小美人鱼》,读到当小美人鱼用脚走路时,每走一步就像刀刺一样,而且她不能说话,碰到自己喜欢的王子却不能跟王子交流……内心很深的那种难过现在都会记得。还有就是读书和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妈妈的作用不同。如果是看动画片,妈妈一定是去做别的家务活了;而当妈妈给孩子读书时,那是一种亲子的互动。

丹尼:我记得自己6岁时,收到社区送来的别人捐赠的玩具,那是一个没有头的玩旧了的玩偶。我一直在想这个玩偶新的时候是什么样子,这个玩具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有没有可能恢复它。我想说的是成人有时会低估孩子的认知能力,并且以成人的方式想提供给孩子一个看上去美丽但又不真实的世界。但终有一天孩子会长大,到那时他们才发现原来这个世界和爸爸妈妈说的并不完全一样,这是不是有点晚?我们不知道如何和孩子说死亡、悲伤或者恐惧,但图画书就可以,孩子们通过读图画书可以体会到更多也是更全面的人生。动画片很多时候都是一个大团圆的高兴的结尾,看100部最后都是一个感觉。

桃花源记》这本图画书是二位最近创作的,这是一本描述中国古代的图画书,不知你们在创作这样一本书时,最具挑战的是哪些地方?

尹芳:很显然这本书的历史背景和我从小生活的背景是完全不同的,这就使得我们要收集和阅读大量的关于那个时代的历史资料、人物服装、发式。比起其他的作品这的确是一个挑战,但我个人很喜欢中国,中国文化和服式我都很喜欢。除了看这些资料还有几位朋友帮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这本《桃花源记》的文字。

丹尼:我们在完成这本书时,总是一页一页地讨论。有时完成了一幅画后又再回到最前面来看和交流。这本书一直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完成的,可以说用了更多的时间。

《桃花源记》是一本无字书,相对于其他的图画书在图画处理上有哪些不同?

尹芳:处理这种无字书比一般的图画书要更难一些。因为没有文字做进一步的讲解,每一幅图的细节要更好地体现。图片也要更多一些,这样连贯性强才能更好地讲述故事。我觉得读无字书没有语言的障碍,不同语言国家的人都可以拿来就看。而且大人和孩子的理解不同,看完了感受也是不同的。今年看是一个感受,过了一年读又增加了些对其他部分的理解和感受,所以读无字书总是觉得新鲜。

丹尼:我主要在电脑上做每幅图的排版和呈现,要考虑前后页图的衔接,让读者可以一幅图一幅图流畅地读下来。

插画家简介:

尹芳吉伯 (Yvonne Gilbert) 出生于英国诺森伯兰,先后在纽斯卡尔学院和利物浦学院攻读美术,做了5年的美术设计之后,在1978年转为自由插画家,陆续和全球许多大出版社、杂志和广告公司合作。尹芳为英国皇家邮局设计的五套邮票,他获“金邮票奖”以及“世界最美的邮票”奖的殊荣 。

丹尼纳诺 (Danny Nanos) 加拿大籍。自1985年起为知名设计公司和广告经纪公司担任“广告设计总监”一职,广告作品获当地和国际竞赛奖项和肯定。丹尼的设计范围广泛,包括书封设计、商品包装设计、企业形象、互动媒体、建筑设计等。

尹芳和丹尼共同创作了绘本《白雪》《桃花源记》和《最爱龙的国王》。

谈到绘本,郝先生有两个愿望

绘本阅读,孩子成长的土壤

绘本除了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图画,您觉得它对孩子还有哪些影响?

郝先生:首先我认为童年在孩子的成长中不能被单独地切开,童年是跟未来有关系的,孩子的性格、基本的习惯和能力都是在这时建立。所以,我觉得绘本阅读至少会带给孩子两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亲子阅读,美好的体验。

三四岁的小朋友就要开始养成阅读习惯了,可这个时候孩子阅读的最大问题是看不懂那么多书,所以这个时候是一定要大人讲给孩子听。妈妈平常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讲的话都是像:去刷牙、去睡觉、去洗澡等,这些都是重复的。而在和孩子一起翻阅图画书给他读故事里的文字时,所用到语言的是不同的,这样的语言会影响孩子日常生活中所要表达的语言体系。一般在读故事时,妈妈会以柔和的语气去读,这样在孩子的印象中留下的就是妈妈讲故事时的美好回忆。就像我们长大了,离开了从小生长的故土,那种思念不仅是想着故乡的山和水,有时候就是小时候一直闻的一种味道,或是妈妈一直讲的一个自己很喜欢听的故事。这种美好的体验在孩子小的时候可以促进亲子关系,长大了还会影响这个孩子对阅读的感情。

第二,培养最好的品位。

品位是什么,品位是累积出来的。比方说一位外国人第一次吃中国菜,他吃小笼包就很开心。他不会像我们吃得比较深入和细致。但同样,我们喝红酒,怎么喝都喝不过意大利人和法国人。因为他在小的时候不必背那些有关红酒的名词,也不必请人解释,他自然会有那个品位。看书的品位很重要,这个品位是孩子从小建立的灵感,当这个品位从小建立并变成他的习惯时,他就拥有了创造的原动力。

绘本馆,孩子美好回忆的地方

您希望咕噜熊绘本馆在同行里承担什么样的角色?

郝先生:阅读不是止痛药,也不是什么快速特效药,所以我首先希望父母要有耐心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在读书中成长。我相信如果可以坚持半年、一年,孩子一定会有不同。我希望咕噜熊绘本馆像一个美食馆,总能提供新鲜的食材,来满足孩子个性化的成长。或许咕噜熊能变成一个记忆,让那些来过这里的孩子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首先,让孩子喜欢上学。

我理想中的教育是将孩子的一个个问号最终变成感叹号,而不仅仅是句号。孩子每天都有很多个为什么,我们可以用很多种方法带着他去探索去寻找为什么背后的答案,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时,那份获得的喜悦就是一个感叹号。如果教育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知,就将这么丰富、有趣的问号直接变成了句号。慢慢地,孩子的问号就会越来越少,也不再有探索的好奇心。就如两年前不知道什么叫iPad,5年前没有iPhone,所以每天会有新东西出来的。现在学的东西也不见得永远是对的,比如太阳系行星现在不再是9个了,第9个不算了。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如果孩子会读书,然后爱读书;如果他爱读书,他就会形成一个力量,一个不断去探求新事物的力量。

其次,孩子可以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现在绘本馆开设一些图画课和读书会,喜欢读书的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看书,我感觉阅读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孩子在书里面会找到自己感情的对应。我们不可能有这么多老师或师长永远陪在他身边,父母的能力也有限。所以孩子要学会一个探索的意识,必须有一个读书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是孤独的。他看到还有这么多的小朋友和自己一样喜欢看这些书,有时候交流一下还会发现同一本书,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人物。这样的交流和沟通让孩子更加喜欢读书。

第三,走过理解记忆表达创造的过程。

“床前明月光”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小时候只有大概的了解和记忆,可是并没有学表达。所以,我们念了那么多首唐诗,却一生都没有用过。但没有表达,就不会有创造。讲不出来,你怎么会创造新的文学呢?我在台北尝试过,我让孩子实验怎么用唐诗,比如说《静夜思》,大家都会背,大概也懂。我让他们照着这个意境来写,有一个孩子就是这么写的:“天上的白云好像会飞的棉花糖。我抬头看着天上的白云,想起去年暑假,外婆带我去吃的那碗刨冰……”很厉害,他把自己的怀念全部写进去了。这个孩子将来就会知道,现在念书的东西都是可以用的。这样学习才是有意义的。

我们的绘本馆里会开设一些课程,假设美术课就是讲绘本中的图画。故事听完了,要启发小朋友用图画去表达故事,这个时候并不看中孩子是否将这个画画得比较好,而是在体现孩子有没有理解这个故事,在表达的时候又是哪些画面留在了孩子的记忆中。比如说演故事,这就是一个表达的训练,我相信父母会发现孩子刚开始听故事、复述故事后来自己还慢慢会讲故事,会讲故事的时候,语言的组织力就不一样了。

郝广才

台湾政治大学法律系毕业,台湾儿童书进入绘本时代的关键人物。他所创作与主编的绘本,延揽国内外杰出插画家,以优质多样的绘画风格诠释经典文学及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结合精华资源造就高质感创意,屡获国际各项大奖包括“波隆那国际儿童书插画展”、“布拉迪斯国际插画双年展”、“加泰隆尼亚国际插画双年展”等。

妈妈的桃花源王范文2

倔强的反叛者

汤唯是个倔强的人。在她很小的时候这一点就暴露无遗。她出生在一个艺术氛围极为浓厚的南方家庭里。7岁时,她就会指手划脚地安排小伙伴们自编自演节目了。然而,同是做演员的母亲却反对女儿继承自己的事业,规定唱歌跳舞演戏等艺术门类她均不能涉足。但这丝毫遏制不了汤唯与生俱来的艺术才情。 特别是汤唯长到十几岁的时候。对于母亲的压制,她很不能理解。下午放学后,往往她并不立即回家,而是留在学校里疯狂地玩―和男孩子一起打篮球,做各种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个时期的汤唯虽然没有从事过专业的艺术训练,可是在主持、朗诵、辩论方面,她仍显示出异于常人的优势。所以当19岁的汤唯一次陪着同学去某家文化经纪公司面试,无心插柳的她却最终替代同学被录取。

事情到了必须向妈妈摊牌的时候。妈妈对于此前汤唯自发的艺术训练毫不知晓。虽然此前也有影视公司找过汤唯演戏,妈妈无一例外地给予拒绝。所以,对于汤唯的这次被录取,汤妈妈并没有表示出过多的新鲜感,处理方式也和从前一样,她要女儿进行婉拒。汤唯的表现却出乎妈妈的预料,她冷静认真地告诉妈妈,她喜欢演艺。妈妈顿时有点不知所措,有生以来第一次感觉到了事情的棘手。

几番考虑,妈妈最终决定不再压制女儿。对于汤唯将要从事的演艺道路,她只能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她,在这个行业里,吃苦受尽滔天的委屈都是常有之事,无论到了什么样的境遇下,都要学会笑。

妈妈的话,汤唯并没有来得及思索。时不我待,紧接着她就开始报考中央戏剧学院。为此,她特意来到北京,在中戏旁边的胡同里租房住了下来。长相并不出众的汤唯连考两年都没有考上,这对她而言实在是一个残酷的打击。越是如此,倔强的她依然不死心,在第三年的考试中她听取朋友的建议,改报导演系(因为相对表演系而言,导演系对长相的要求稍微低一些)。苦心人,天不负,有了前两年的磨砺,这次汤唯终于如愿以偿考进了中戏。几乎没有人知道,在听说自己被录取那一刻的前两分钟,她还在为自己将要交纳的房租发愁。

黑眼圈赢来女主角

进入中戏,汤唯如鱼得水。由于不是表演专业,汤唯能够学习表演的机会并不是很多。除了专业学习,她就广泛参加校园的社团活动。中戏每年都有外面的人组织的大学生戏剧节。每逢此时,她就报名做义工,由此汤唯得以进入话剧圈。此后,她尽一切可能的参演小剧场话剧,磨练演技。在这个过程中,汤唯表现出来的“狠”劲,让不少人都暗自叹服。2005年,她跟随《切・格瓦拉》剧组去韩国演出。在排练过程中脚踝不小心扭伤。在此情况下汤唯完全可以缺席演出,她却不但带病演完,还一个人把戏剧节所有的话剧都看了。还有一次是参演著名话剧人袁鸿的话剧《QGWL》,一共16场的演出,汤唯基本每场都在真哭。正是她这种全力以赴的冲劲,给她接下来的演出生涯蓄积了许多优势。

2006年夏天,经台湾著名的话剧导演赖声川的引荐,汤唯去《色・戒》剧组接受大导演李安的面试。那几天她正在赶排一部作品,休息很不充分。面试时她黑着眼圈和李安交流着,然而心中却是充满了忐忑不安,她极力回避与导演直接对视。殊不知,阅人无数的李安导演一下子就发现了她的黑眼圈。她身上散发出来的清纯安静的气质让对方极为肯定,几乎一下子她就被视为片中女主角的不二人选。在对方看来,汤唯是惟一不在自己面前藏拙的女演员。和她比起来,其他女演员在自己面前都过于机灵和功利了。

《色・戒》开拍前,汤唯被带到上海进行魔鬼式训练。性格向来像个男孩子的她必须“淑女”起来。由于片中背景远离当今时代,她要学习的实在太多。包括学说上海话、穿旗袍高跟鞋、打老式麻将、唱苏州评弹、苦读史料书籍等等。为了培养自己穿旗袍的感觉,那些天无论在剧组还是在生活中,她都全天穿着。为了使自己的行动坐卧都符合剧中人物上流社会的仪态,穿旗袍走路的时候她还要在头上顶本书。这样的“土”法训练很有效。历时一个多月训练之后,李安“验收”满意,终于签订合同。

《色・戒》在该年的9月开机,一共拍了118天戏,而其中的114天都在拍汤唯。李安把整部戏的成败押在汤唯身上,对待她自然极为严格。汤唯最不顺的一次拍摄,竟然NG了三十六七次。从最开始的面试到影片最终上映长达8个月的拍摄生活,她哭过,茫然过,但最终度过了艰难时期。对此,汤唯后来曾这样说过:“在这8个月里,我就是王佳芝,其他什么都没想。导演并没当面夸奖过我什么,但他对媒体说过的一句话让我很感动,‘汤唯让王佳芝活了过来!’算是对我8个月投入的一种认可吧。”

地板擦得最干净的大明星

所有的人都不曾想到,《色・戒》的大红大噪最终却是以一个新生的天才演员被禁收场。被禁事发之后,李安明确表示不希望汤唯为《色・戒》当祭品,“在这个艰困的时刻,我们将尽一切办法支持她。”而支持她的第一步就是让她以“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申请到香港身份证,随后送她去英国念戏剧。

于是,汤唯去了伦敦,开始了平淡的学生生活。回顾在伦敦的生活,汤唯曾表示,“因为想学习才去伦敦。在伦敦生活了一段时间,学习和接受当地的文化,了解当地演员的想法。我特别喜欢坐在咖啡厅或书店,看不同的人的穿着和谈吐,只有观察真实的生活,才令我知道真正表演时怎样才能够真实。”在伦敦,汤唯学习之余还参加了舞台剧表演,“参加了与演戏有关的工作室,接触到了舞台剧,参加的人大多是在英国当演员或是刚毕业的表演系大学生,令我深深感受到他们对演戏的热情和对梦想的不断追求。”

2008年四川大地震,赖声川导演的话剧《暗恋桃花源》临时组织捐款义演,正在冷冻期的汤唯听说后主动要求做义工,参与了北大的三场演出。当时她素颜参与募款活动,戴着黑帽子、黑眼镜,朴素而低调。汤唯把宣传册递给每个人时,一直微笑着点头,时而轻轻地说声“谢谢”。很多北大的学生为了募捐,也为了看一眼汤唯,排起了长队,场面极其热烈。

最初将汤唯推荐给赖声川的戏剧制作人袁鸿,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道:“演出结束,素颜的汤唯捧着捐款箱的时候,很多人没认出她来,认出的也几乎不敢相信,大明星汤唯会做这个事儿。”而且汤唯做义工绝不是随便说说,她真的在跑前忙后,真的去擦地板去清扫舞台,“这么多年下来,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剧场保洁,所有场次中,舞台地板擦得最干净的一个人就是汤唯。”

妈妈的桃花源王范文3

迷上暖伤文字,瞒着父母辞职

辛夷坞原名蒋春玲,1981出生在桂北的一个小镇上,父母在当地一家工厂工作。她的青春期是伴随着大量“杂书”度过的,言情、武侠、科幻、名著……大体上只要有文字的读物她一概来者不拒。2004年蒋春玲从广西师范学院毕业后,供职于一家电力国企。在办公室当秘书不仅工作轻松,薪水和福利待遇都不错,这曾让很多大学同学羡慕不已。那时她和一些时尚女孩一样,业余时间喜欢逛街,买漂亮衣服、化妆品和包包,穿高跟鞋。甚至因对在国外很流行的街拍颇感兴趣,而鼓捣起了照相机。但这一切就是与当作家“八竿子打不着”。

许多人问辛夷坞,什么时候有的文学梦想? “其实我并没有什么作家梦。”她说,上班两年后一次偶然机会,自己只是稀里糊涂地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跟很多网络一样,辛夷坞写作的初衷也是一个“闲”字。

“2006年我有一段特别空闲的时间,一个星期六中午,我正抱着笔记本电脑在床上看小说,忽然想,要不我也试着写点什么吧。一时冲动我就开始写了,没想到越写越兴奋、越写越顺畅,到黄昏的时候才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写了近一万字。”兴奋之余,辛夷坞打算把这段写下的文字放到网上,还需要一个笔名。她刚好在头一天读了王维的诗《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就把这首诗的名字作为了自己的笔名。这一万字也就是她的第一部小说《原来》的开头。“当时既没想过有多少人看,更没想过什么成名,纯粹就是自娱自乐。”

到2007年底,短短两年时间,辛夷坞已是出了《原来》和《晨昏》等三部畅销小说的美女作家。某些时刻,她以为同事们都知道自己在工作之余做了什么,这让她感到担心。比如,有一次,她替单位领导签收邮件,这是领导给妻子在网上买的书,其中就有《致青春》。但实际上,领导并不知道大才女“辛夷坞”就在眼前。

有段时间,辛夷坞身体不好。同时应付工作和写小说,已经有些吃力。坐在办公室里,也会陷入迷茫。她看到办公室里50多岁的阿姨就是自己30年后的模样,就有点厌倦了当时一成不变的生活。在去杭州旅行的途中,她突然有了辞职念头。

单位的领导感到非常惊讶——这几乎是这家电力国企历史上第一个辞职的人!

那年,辛夷坞27岁。辞职的事一直没有告诉爸妈,因为怕他们担心。直到两年后,蒋春玲的父母才知道,自己的女儿已经从国企职员变成了畅销女作家。

“现在的人,如果是搞金融什么的,很乐意告诉别人自己的职业,但如果说自己是作家,大家几乎会觉得这个人很不靠谱,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还好点。”辛夷坞说,尽管如此,她还是庆幸选择了写作成为自己最喜爱的职业。

崇拜“小燕子”,《致青春》竟被赵薇看中

辞职之后,辛夷坞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支配自己的生活,成为起点中文网的专栏作家,对于她来说,这仿佛是一种新的开始,生命的另一种可能。由于从此她没有了整天按时上班的后顾之忧,她的写作渐入佳境。“其实,我一年里就写四个多月。那段时间我早晚都在写。之前则会用七八个月的时间来构思和写提纲。”

《致青春》是辛夷坞的第二部小说。爱情很浪漫,现实很骨感,它讲述的也是这样一个残酷青春的故事。“爱情和面包的抉择,理想和现实的拉锯,成长所需要付出的代价,这些都是我试图在这部小说中与读者分享和探讨的。” 辛夷坞说“如果青春是暖伤的,它最大意义在于‘错得起’;青春是美好的,一辈子都值得回味;如果青春是残酷的,那也一切都还来得及。”

这部原本只是放在网上的小说,因点击率很高,引起了出版商的注意。辛夷坞顺利获得了出版合同,但最初的起印数并不高。“我当时根本都没去想这本书会卖得怎么样。”而当出版商告诉她这本书要加印的时候,辛夷坞大为惊讶。其实相对于这本书此后庞大的销量,这只是开始。后来,《致青春》即将收尾时,一家公司签下辛夷坞。伴随人生第一份合约而来的是人生第一笔稿费——4万元。当时,做秘书工作的辛夷坞,年收入不过五六万元。到2009年,随着4本书热销,辛夷坞稿费版税的收入很快超过工资10倍以上。

辛夷坞和赵薇又是如何结缘呢?这事说起来很有趣。2010年,辛夷坞与原来的出版公司“分手”,换成了现在的出版公司——儒意欣欣。这家出版公司有影视背景,正是现在的经纪人将她的书推荐给了编剧李樯。

李樯之前编剧的《孔雀》《立春》《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等,都是文艺气息浓厚的作品,他觉得《致青春》里有非常吸引他的地方。“小说里的主要人物尽管经历不同,命运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在追求一种自在、充实的生活,他们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不在意外界的纷扰,他们珍视的是生命过程的圆满与完整。”于是,便把这本小说推荐给了赵薇。

赵薇当时正为自己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毕业作品而发愁。最初,她对这个题材并不太感兴趣,但看完这部小说,马上就爱不释手。她说,辛夷坞小说人物关系网错综复杂,表现出了她高超的驾驭文字和小说艺术的能力。读《致青春》,能明显感受到她在努力地追求一种静逸空灵的优美意境。最关键的是,《致青春》上半部分反讽而激情,下半部沉淀而悲剧。作品紧贴地气,没有无聊的多愁善感,没有漂浮的生活想象,真实而又宁静、感人。

就这样,这部小说很快被李樯改编成了剧本,赵薇决定亲自指导并将此拍成电影。得到消息,辛夷坞非常吃惊,她简直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让赵薇来拍这部电影,确实是一件奇妙的事情。”说起来她还是赵薇的忠实粉丝呢!

2013年4月26日,赵薇的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国内公映后,该片首映日票房以4620万元,破了《泰囧》的首日票房纪录,同时刷新了2D华语片首日票房纪录。接着势如破竹,一口气拿下7个亿的票房收入,不但为国内类型片的探索之路增添了一抹亮色,以坚挺的排片和惊人的上座率创华语电影多项奇迹。

新小说《蚀心者》卖出天价

从2007年开始至今,辛夷坞创作发表了《致青春》《晨昏》《应许之日》等13部小说,成为80后女作家青春文学的新领军人物,并独创了“暖伤青春”系列女性情感小说。

今年3月,辛夷坞各种版本《致青春》的销量,已经超过250万册。在电影上映后的两个月内,至少又卖了50多万册。这是什么概念呢?按照如今中国出版界的行情,一本书能卖5万册就是畅销书,《致青春》这样能卖300万册的书是书商们梦寐以求的超级畅销货。

虽然赚了大把的银子,但辛夷坞对钱并没有什么概念,在她看来,靠写作只要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自己就非常满足了。平时除写小说之外,她最喜欢的事就是做公益,与一些影视明星的作秀不同,辛夷坞是发自内心的。

今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时,辛夷坞率先捐出10万元稿费,但却不愿让媒体报道这件事。“我捐10万元钱,并不是为了自己去做一种营销,纯粹是从一个做母亲的角度去做这件事的。”辛夷坞说,当时她看到地震后的电视报道,一个妈妈抱着从废墟里被挖出来的孩子,其实孩子已经去世了。“看了这个画面,我心里觉得很刺痛,因为我的孩子刚刚5个月,作为妈妈,我特别能理解这种心情。”

现在辛夷坞住在广西南宁市,平时很低调,极少接受采访。这也是“辛夷坞”在网上红得发紫,而在生活中却很少为外界所知的原因。“我挺满意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不想被更多的事情打扰。”好玩的是,一次当辛夷坞带儿子在小区里游泳被认出来时,她竟感到某种隐忧。她不想因为自己成名,而打搅到家人和朋友的正常生活。“我以前从没想过成为作家,也没想成名,我就是一个以写字谋生的人。”

令辛夷坞兴奋的是,2013年7月上旬,她新出的小说《蚀心者》的影视改编权刚刚卖了出去,价钱达到惊人的7位数,是《致青春》影视改编权价钱的两倍还多。看来这部电影带来的效果,确实非同凡响。

此外,辛夷坞的小说《致青春》,还将被拍成电视剧。前不久韩红已买下草根歌手冷碗碗创作的歌曲《青春》,作为该剧的主题曲。

如今,许多写得不错的作者都转行做编剧去了,稍微好点的都能拿到两三万元一集,写30集的话,就有60万元了,这是一个吸引人的数字。但辛夷坞觉得编剧太累,她曾参加过电视剧的编写,受不了各种“一地鸡毛”的修改,中途退出。“现在写小说足够维持我的开支,将来的事将来再说了。”

妈妈的桃花源王范文4

忽然想起一首老歌

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称得上硬汉?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海洋,才能在沙滩上安然入眠?一个人得抬头多少次,才能看见蓝天……朋友,答案就飘在风里。把第一句歌词改为:一个女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变得笃定悠然?应该就是我们最渴望知晓的吧。“答案就在风中飘荡”的意境,美丽而富有禅意。人生的意义本就在求索的过程中,在本期Hers,5位优秀女性嘉宾,讲述了自己的精彩故事和切身感受,以真诚作证——需要坚持梦想的信仰,神挡杀神的勇气,直面内心的反省,勤奋到近乎枯竭的努力……然后,你会惊喜地发现:那些曾经苦苦抓住你的困惑,答案真的就在风中,向你微笑地飘扬。

我能当得起

——无论苦难还是繁华

所有的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但不努力根本没有可能。如果你很努力了,而依然充满迷惑,你想过没有:你对生活的愿望,究竟是别人的标准,还是自己的标准?……

亲爱的:

你说你很羡慕我,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身心安好,四角俱全,受人尊重,有房有车……简直太幸福啦!呵呵!看着你年轻有光彩的脸庞,不禁想起我的30岁。

30岁那年,我从海南回到兰州,先是办理了工作调动手续,放弃了“读者出版集团图书编辑”这个世人眼里“极好的铁饭碗”。接着,办理了离婚手续。他是一位电脑工程师,我是兰州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女文青,我内心丰富的澎湃,全然得不到他的共鸣。有人问——假如时光倒流,你还会这样选择吗?我支头想一想:嗯,是的。

我很佩服当年的我,那么勇敢。只凭一份报纸上的招聘广告,就毅然放弃稳定体面的工作,一个人千里迢迢跑去当时逸兴遄飞的海南,一切从零开始。也许,这与当年我父亲过世也有关联。他一直因我的骄傲,不断地打击我,过世前不久,他终于对我说了那句话:“你是个不错的孩子,我对你很放心。”

你是不是正面临着与我当年一样的困惑与抉择,关于事业,关于情感,关于幸福,关于自我?

我大学毕业时,是被分配到政府办公厅的,是我自己找到班主任要求改派到出版社,因为政府部门太束缚人,太不适合我了。但是,与我所执着的自由伴随而来的,必然有承担,还有压力。27岁就拥有“中级职称”“两室一厅”的我,以前从未担心过“生活”,但当我投奔《海南特区报》,一个星期就逃跑了——我以为我是来当“编辑、记者”的,谁知道被要求跑去各个单位征订报纸。

“不管以前你是干什么的,必须把那些无谓的东西打掉。”这是海南给我上的第一课。《现代青年》杂志广告部主任,一个比我小、但很有想法有闯劲的女孩收留了我。还好这一回,我负责的是“广告部的撰稿”。2个多月,我们的项目赚了30万元,她给了我2万元。这笔钱对我意义重大:“嗯,没有‘体制’,我也能活下去。”

从一开始睡高低床、老鼠到处跑,到自己可以租一间屋子、租一套房子,到做了《中国服饰文化》杂志编辑部的主任……我对这些“外在的变化”很淡然,“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种发自内心的快乐,远远大于生活的苦。

众所周知,后来海南的情况发生一些变化,呆下去越来越无趣。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应邀来北京做一本杂志的编辑部主任。工作进展很顺利,我很快就同时担任了三本杂志的主编。

我是在第一本杂志的发行部遇到他的。他本来是位医生,因为喜欢做市场营销,辗转来到这里。所有人都反对我们在一起,包括他的朋友,招他的我的上司。理由无非是“你这么优秀,可以找更好的呀”。彼时,我对自己想要什么已经很清楚,知道什么样的人跟自己合适,“欣赏和尊重。并且,欣赏到点子上。”

他是个有情调、颇雅致的单亲爸爸。和我在一起时,他经常带儿子一起,我跟他孩子就跟对自己儿子的沟通一样真诚:“宝贝,你不用很辛苦地把我当‘继母’,你有你的妈妈,叫我阿姨就可以了。我会尽我所能对你好,但这个家庭的核心是我和你爸爸的关系……”

我儿子在姥姥家长大,但我一直和他保持良好的沟通,在他人生关键的每个时刻,我一定在。有一次,班主任批评他时说了句:“你这是什么破家庭!”我当即请我弟弟直接找学校领导,结果那位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我儿子道歉。他高中时很想参加全国无线电猎狐比赛,姥姥不让,怕影响学习。我专门跟他谈:“参加比赛可以,我相信你会把学习处理好。我去跟姥姥说。”后来他拿到全国冠军,也考上了北京一所不错的大学。

很多孩子青春期叛逆时,我儿子没有。我很感谢我母亲帮我照料孩子,也很感谢我弟弟为孩子树立男性形象,我更感谢我自己,从没有给儿子传递任何负面信息。我曾经跟他说:“生活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就像每朵花不可能只有一种样子,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都很正常。”我还跟他谈过,我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牺牲掉:“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我有我的使命,你有你的。你是你的主体,作为辅助你的人,我一定会尽我所能支持你。”当然,他3岁之前完全是我一手带大的,这很重要。

我们2002年结婚, 2004年才买房。说实话,我不明白你们这一代人为什么那样纠结于房子?毕业才几年,凭什么买得起大房子?你不觉得房子意味着安全感,同时也意味着枷锁吗?像我们那个年代通常的选择,按部就班,结婚生子,论资排辈,在一个单位做到老,真的很有意思吗?

我刚刚漂在北京的时候,我的同学们都过得很安稳,大学时的班主任来北京出差,觉得我什么都没有,忍不住拜托同学们照顾我。可我根本不觉得有什么,我认为品质生活就是力所能及地享受生活。刚到海南时很艰苦,我也会经常到消费得起的小饭馆犒赏自己一顿。

不久,我警觉地发现,由于种种变化,我在期刊业中的优势不那么明显了。经过思考,我决定重回出版界。我向中信出版社投了简历,面试的副总编和我年龄差不多,她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你是杂志圈资深人士,现在要做出版界新人,有什么想法吗?”我说人随时要有归零心态,过去的成绩不代表现在。第二个是:“你对职务工资有什么要求?”,我说无所谓,那时候杂志主编收入不错,我就问工资算以前的一半行吗?她说达不到,我说好,我不问了。

那次应聘后迟迟没有消息,我就直接给他们社长打电话过去。我说我有三个优点三个缺点。先说不利的:第一你们的员工都比较年轻,我已经40岁了;第二你们用的人学历都比较高,我只是本科;第三你们的人英语都比较好,我大学学的是日语。优点嘛,一是我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前也在出版社工作过7年;第二我有一定资源;第三我有工作激情。结果那天下午就通知我过去了。

人家问我你以前是那样的身份待遇,现在工资这么少,你愿意吗?我说,就这样吧。第一次选题论证会,社长总编都在座,我陈述了策划的选题以及对选题的理解。第二天人力资源部门就来找我,说哎呀你的工资给低啦。接下来,试用期没有了,职务有了,合同一签就签了最长的4年。我负责一个独立的部门,那段时间确实出了不少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女性畅销书。

人生中都要有这样一个阶段吧——有一年我们业务组4个人做了100本书,可那段时间我对家人很歉疚,因为几乎每天都要在包里塞书稿带回家看。我非常热爱工作,但是忙到连陪伴家人的时间都没有,就是在虚度时光了。女人一定要找到内心的安宁,这对家庭的幸福太重要了。这个时候,漓江出版社的社长从广西专门飞过来找我……然后,就是现在了。

听完我的故事,你还会羡慕吗?

符红霞

2013年3月8日

Q&A

Hers锐答

Q 马克·吐温早就说过,“穷没什么不好,就是极其不方便”——幸福必备因素之一,肯定得有“不为钱发愁”吧?

A 如果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一定会经历为衣食愁的过程。首先判断什么是能改变的,什么是不能改变的。努力改变你能改变的,不能改变的坦然接受,自然心态平静。我有个“北漂”的媒体朋友,后来和一位条件很好的北京土著结婚,过着相对富足的生活。但她婆婆始终不接受她,后来婚姻破裂,失去了所有。她后来去云南山区支教一年,发现人真正需要的并没那么多。她说以前一天不写字就会很焦虑,因为写字既是情绪的出口,也是谋生的手段,现在不写也很平静。欲望跟幸福没有那么多关系。钱多钱少啊,老公如何啊,孩子听不听话啊,这些所谓幸福的因素,其实都是外在的。

Q 我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孩子——每个人都身经百苦,我为什么要带一个纯净的宝宝来这个世界受罪?

A 如果生孩子的愿望大过对环境的忍耐力,自然选择要这个孩子。假如你整个人是乱的,他肯定会受影响,所以,还是先调整好自己再考虑要与不要吧。生命本身是一个很奇妙的过程,不要轻易剥夺他。他来了,就能经历生命的丰富,不一定非得锦衣玉食。生命最珍贵的是经历,苦也好顺也罢,都是宝贵的。当妈妈是你再次成长的好契机,可以和孩子一起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

Q 怎样才能趋近幸福?别告诉我“少即是多”这种大道理,我年纪轻轻还啥都没有呢,怎么可能少要?

A 要才有激情。但人应当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局限,人生富足与否,来自努力的过程,是不是得到,不是最重要的,人类最后得到的就是死亡而已。我有一位中学老师,一条腿有问题,但她每天穿得干净整齐,仪态优雅,大家都很喜爱尊重她。后来知道她出身大户人家,“”期间遭到过迫害,被夺走一切,还淘过厕所,唯有修养和情怀是夺不走的。她用自己的人生生动诠释了一句话:我能当得起——无论苦难还是繁华。

找到自己

找到美满感情的玄机

婚姻不是赌博,它并不是未知的,最终你的婚姻能够带给你什么感受,完全在于你怎么对待你的婚姻……

亲爱的妹妹:你好!

在你30岁生日派对上,看着你依然坐在爸爸腿上、搂着妈妈脖子撒娇的样子,我仿佛看到你孤独的未来,不由得内心升腾出一种深深的恐惧。

妹妹,你现在拥有快乐的来源是爸爸妈妈的宠爱、一份不错的工作和收入、几个已经嫁人或者没有嫁人闺密的陪伴。姣美的容貌和婀娜的身材,会让你拥有一些喜欢对你献殷勤的男人。

但爸爸妈妈早晚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你的工作还算稳定,或许它也能发展成为你的事业,但我们会老,会有做不动的那天;你的闺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她们孩子的出生,将不再和你那么紧密;而那些献殷勤的男人,会有更多年轻婀娜的女孩出现在他们殷勤的名单当中。

到最后,你会发现,除了事业曾经的辉煌让你能有存在感和价值感之外,你的情感空间很空旷,空旷到滋生出很多寂寞的藤蔓开始裹挟你脆弱的内心。

但以我有限的了解,我认为知名单身女人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嫁给了自己的事业(梦想);一类是没有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和适合什么,最终把自己耽误了。

嫁给事业的那些伟大女人到底快乐幸福与否,我们无从了解。但我要告诉你一个经济学的理论,那就是:沉没成本。它指的是已经付出且不可回收的成本。对于单身女人来说,沉没成本的内容就是青春时期做出的决定和选择的生活方式。人们往往为了维护自己,会无意识地做出一种自我保护,就是把沉没成本的结果显示给别人看的时候,表现出愉悦的状态。

我的一个客户是一位48岁的单身女性,她在年轻时给自己定下的择偶标准是“高富帅缺一不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她没有改变择偶条件,也没有获得心仪的对象。这位女士经常和朋友说的一句话就是:宁肯不嫁,也绝不下嫁。但是在我的咨询室里,她泪流满面地告诉我,她曾经错过的很多追求者,现在想来都会让她深深地遗憾……

亲爱的妹妹,在你的人生中有过一些情感经历也让你遗憾,但你仿佛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让你和这些良缘失之交臂——曾经的我也如你这般懵懂且骄傲。

我少女时期的偶像是周润发,我选择男朋友的标准就成了上海滩小马哥的翻版。然而一个在音乐和书籍中长大的女孩和一个过早进入社会的男孩在一起的结果可想而知,我谈肖邦,他谈削人。没有谁好谁坏,只是我们不在一个频道上。

由此,我知道了一个择偶的禁忌。艺术凝练了很多偶然性,而生活是现实的。我喜欢的,未必是适合我的。

那么,和我有相似成长背景、共同话题的男孩应该是不错的吧?很快这个男孩出现在我的人生当中。对于一个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的我来说,别人对我好就像树要长叶子那样理所应当。这个男孩对我一切的好我都认为理所当然,并且把对爸爸妈妈撒娇的本事移植到他身上,对折磨他、看他哄我的样子乐此不疲。但遗憾的是,我的男朋友不姓贱,在我把他所有的耐心消耗殆尽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离开了我。

由此,我知道一个交友的禁忌:恋人对你好和爸爸妈妈对你好是不一样的,爸妈的爱是无条件的,而恋人的爱是需要你用理解和爱回应的。

再后来又有一个很符合我情感标准的男人出现,但遗憾的是,他已经有了妻儿。不过我不认为自己是第三者,因为他说他们已经分居,并且在办理离婚。天真的我以为这个成熟稳重的“大叔”或许就是我的人生伴侣。然而一次商场偶遇,当我看到他抱着女儿牵着太太的时候,我的爱情粉碎了。

由此,我知道了一个判断男人的禁忌:一个还没有处理好自己生活就着急享受新生活男人的话,是不负责任的梦话。

往后还出现过一个男人,他对我很好,我也很喜爱他,那时候我认为我应该嫁人,不能再错过了。我用我所有的收入买他喜欢的东西,陪他去他想要去的地方。当我以为我为他付出了一切的时候,他提出分手——他认为我不是一个过日子的人。

由此,我知道了一个交往的禁忌:生活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要有规划,这样才能让带给你安全感的那个人,也同样获得安全感。

经过这些历练,我成长了。现在我和你的姐夫,我的“将军大人”非常幸福。记得你问过我为什么叫我先生“将军”,这也是我总结出来的一个幸福的秘诀:一个真正带给你幸福的男人,他所拥有的最大财富是阳光的性格、豁达的心胸、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你担当的勇气、有一颗感恩的心。拥有这些的男人是真正的强者,是他世界里的“将军”。

亲爱的妹妹,我真的希望你也能如我般获得幸福。但遗憾的是,你也经历过不少沧海,但我发现你放弃了一个权利,那就是回顾来时的路。人的成长是需要不断思考的,好在你刚刚30岁,还不算太迟。

有很多女性认为,我都嫁给你了,你就应该宠着我,要不吗嫁给你?

这个想法既幼稚又无知。婚姻是平等的关系,如果你希望在婚姻当中成就女王角色,一时间你或许会幸福,但当他给你的爱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时候,那个充满激情愿意付出的灵魂将会慢慢枯萎。妹妹,请记住:大到给你工资卡,小到给你倒杯水,那不是因为他拥有了丈夫身份就应该做的,而是因为他还爱着你。

还有一些女人认为,我要向全世界的人显摆你对我的爱有多么浓烈,在哥们面前、闺密面前、甚至公婆面前。

这个女人彼时肯定觉得很幸福。刚开始的时候,这个男人也会为你的欢心而放下一些尊严,但渐渐你会发现,男人对待面子和尊严的需求,简直有些不可理喻。另外,这样做无异于给自己制造敌人,那就是你的婆婆。没有哪个女人喜欢看着自己的心头肉被另外一个女人使唤得滴溜转。而这份嫉妒会沉淀、发酵,直到你的丈夫有一天累了,不愿意再配合幸福秀的时候,它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亲爱的妹妹,婚姻中有很多的玄妙:如果你的丈夫怜爱你的柔弱,可以让他看到柔软的水蜜桃也有坚强的内心;如果你的丈夫满意你的厨艺,可以让他看到厨房外你也穿黑丝睡衣;如果你的丈夫恐惧你的威严,不如让他爱上你的善解人意;如果你的丈夫胆怯你的苛责,不如让他感动于你的宽容……亲爱的妹妹,婚姻绝不是爱情的坟墓,它只会让爱情驶入爱的海洋。

Q&A

Hers锐答

Q 瞧不起“捡漏”似的嫁给事业有成“大叔”的现实主义者,可让我和一个一无所有的男人一起艰难打拼,我又有点害怕——等功成名就,会不会又有小姑娘来“捡漏”?

A 财富与地位只是一个人的某方面特点,除此之外,对于男人还有更多的特点可评价,比如学识、性格、谈吐、价值观等。不能说嫁给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就是贪图钱财,更不必为此而去蔑视乃至嫉妒她们。还是多关注自己的内心吧——若真爱一个男人,你便不会在意他的贫穷或富有、健康或疾病,你只会因自己能与其相遇而感恩,因灵魂能与其相守而珍惜。想获得真爱就要去相信他、包容他、协助他、跟随他,唯有呵护好感情,才能使你们的关系长久稳定。

Q 说是寻求事业、家庭、职场、自我的平衡,其实不就是蜡烛两头甚至多头烧吗?可不烧,我又会有负疚感——怎样才能做个相对不那么忙、那么累的好太太、好妈妈、好员工?

A 寻求平衡就要明了限度,凡事追求完美就会一事无成,也会拖垮自己。要明白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到的、想做到的和能做到的都是哪些。有放弃才有收获,降低不合理的标准,按自己的风格去生活,自然会获得幸福。

机会从来属于勤奋的人

我不是一个特别有明晰目标、规划的人。但我入职场时坚信一点:先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地干好眼下的工作,做到领域行业内的最好……

亲爱的:

你好吗?在做什么呢?在办公室一边加班一边吃外卖?还是在星巴克里对着笔记本电脑,与其说在跟创意较劲,不如说在跟自己较劲?也许正在透支10小时工作后的最后一点力气,专注地陪小儿子玩睡前游戏?或者像我,一边开电话会议,一边吃泡面?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笑起来——你,一个“这辈子没找过工作,都是工作找你的行业精英”,“培养的手下都被疯抢的业内翘楚”,还会满负荷地像我们跋涉中的“80后”一样?

嗯,如果我说,在你这个年纪,我每天都要工作16个小时以上;迄今我每天工作时间仍未少于10个小时;每天早上6点就要照顾女儿起床,送她上学,然后7点40分就到办公室;当然,还要照顾我7岁的小儿子……忙到有时候有些茫然,会不会觉得释然?如果我说,我曾经比上述情形还要辛苦数倍呢?

那是我在青岛市劳动局工作7年后,觉得自己需要知识更新,非常希望有机会去充电。当时我是科级干部,一个月工资是365元,但读研究生的学费需要2万多元。我最瞧不起伸手跟家里要钱的人,既然设计了人生目标,就要靠自己去实现。那时候政府工作真是非常忙,除每天认真工作以外,下班后我会立即赶到一家夜校去教2个小时的法律课,每小时10块钱左右。9点下课,回家路上需要1个小时,然后10点开始做一份信息整理的工作。12点才有时间开始读书复习功课,2点才能睡觉。第二天周而复始。经过一年紧张的战斗,我考上了南开的研究生,但是累得得了心肌炎住了院。

1997年研究生毕业,听说我决定放弃政府的职位去外企工作时,家人和朋友都反对,觉得我放弃很好的职位和前景,从零开始去做外企,肯定是疯了。那个时候似乎中国的精英们还都留在机关部委里,政府的职位是很难进的,何况原来的单位希望重用我。但我一向有前瞻性,看问题从来不看表面。我觉得既然国家倡导改革开放,外企未来发展空间肯定更大。我学历高,又深度了解政府运行机制,懂得怎样跟政府打交道,在外企其实是蛮稀缺的,去了肯定拔尖。

市场规律就是这样,当你觉得市场已经起来时再进去就晚了,任何事情没有风险也就没有大的回报,必须要具备“前瞻性眼光”。

我父母从小就培养我逻辑分析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我妈妈对我影响很大,她16岁入选国家队时是当时的国家体委主任签字的,后来她获得F1赛艇(当时叫摩托艇)全国冠军。记得12岁上初一时,我妈做教练,每年有8个月在外训练。我爸爸是军人也很忙。我要做饭,洗衣服,带弟弟妹妹,还要照顾眼盲的姥爷。每天早上起来,要去菜场买菜,做好全家人的饭,帮妹妹把盒饭带好,再骑自行车把弟弟送去学校。

其实我不是一个特别有明晰目标、规划的人。

但从我上班第一天起,我就知道不会永远是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我一定会往上走,但怎么走呢?我选择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做好今天的工作,无论它们多么简单、枯燥,但它们可以积累今天的历练,为未来做准备。

当时青岛是劳动体制改革全国试点单位,我跟着领导跑遍了山东大大小小的企业,石墨、化肥、水泥、机械、纺织、铸造……最基层的乡镇企业都去过,非常辛苦,但因此,我对各种企业运营机制了如指掌。不同企业存在不同问题,我因此知道更多的解决方案,遇到情况时比别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更强。这是我的LUCKY。现在很多年轻人找工作时总是希望“工作少,离家近,赚钱多”,这怎么可能?要知道,个人在辛勤工作中获得的知识和成长,远远多于你的付出,做得越多,收获才越多。

正因为有过从前的大量实践经验的积累,和重返校园的学习和深度思考,才有了我进入外企后的如鱼得水。曾经有段时间,我要面对108个客户,但是我们的团队很新,出错几率较高,经常要面对客户的挑战,说你们是国际性的大公司,为什么出错这么多?我就分析存在的问题:如何迅速提高专业水平?好,那就迅速规范工作流程,培训提升团队能力,犯错就坦诚地跟客户承认,保证下次解决……当时每天工作至少16个小时,每周一开通宵会是常态。我承认,因此现在身体有很多问题。如果再来一遍,我也不一定选择放弃。有多大付出就有多大收获,成功的企业家都付出很多。当然我现在会更加重视培养团队。

现在我的生活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我的孩子,两个基本点在家是我的老公,在外是我的老板。女人在家要学会服从老公,在外要学会辅助老板,老板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

我不知道未来能做到多好,但有一点我坚信不疑:以我的专业学识和职业素养,只要认认真真去做,就不会比别人差。机会都是留给勤奋的人,我知道我非常勤奋——你呢?

Q&A

Hers锐答

Q 你会最先提拔怎样的下属——尤其是女下属?

A 当然要看职业操守和专业能力。我手下官最大的都是女的。女性在职场上其实更有优势,抗压能力强,情绪更稳定,更能吃苦耐劳。

Q 现在是“80后”生育高峰,因为生育离开职场一段时间,会影响前程吗?如何生,才不会影响“升”?

A 我的团队里没有一个女员工因为生孩子影响工作。当然孩子打疫苗啦,开家长会啦,是要占用工作时间的,那就给半天假好了。大家是一个团队,工作是要大家一起分担的。如果因为一个人怀孕暂时离岗,整个团队就乱七八糟,那是老板的问题。如果事情紧急,在家里也可以处理,何况生了宝宝的女性更有责任感。

Q 职场重压下,如何保持自己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A 首先,要客观对待。遇见挫折的时候,我的逻辑是:第一,自己放宽心胸;第二,简单化处理,一切以工作为前提。另外要不断充电,不一定非要跑到哪里去专门读什么学位,关键是自己有心,可以自己看书,可以去旁听一些课程,更可以随时在工作中充电,不断地吸收。

陈岩分享的职场箴言—

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往往却很难填补道德的空白。

跟竞争比,我更喜欢合作。

About自我定位

1.我喜欢做什么?2.我擅长做什么?3.我本性是什么?4.什么对我最重要?5.我为何而生?6.我独特的才能天赋是什么?7.若不为金钱而生我会做什么?8.我生命的特殊目的是什么?9.什么是只能由我来完成的事?10.什么是我终生要去完成的?11.我希望自己的人生被怎样概括?

About成功

1.你能尊重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尊重你;2.你能信任多少人,就有多少人信任你;3.你能跟多少人协作,就有多少人跟你协作;4.你能让多少人成功,就有多少人帮助你成功。

About别人的话

从前,一群青蛙组织攀爬比赛。最后,其他青蛙都退出了比赛,只剩下一只,费了好大的劲,终于成为唯一到达塔顶的胜利者。之后,有只青蛙向他请教成功的法宝,他却惊奇地发现,胜利者是个聋子,关于不可能爬上去的议论他一句也没听到——永远不要听信那些习惯消极悲观看问题的人。

弭平挫折是人生来的使命

作为一名管理4000名员工的老板,如果我告诉你:我几乎每天都会跟失误乃至失败打交道,你会不会觉得压力稍微小了一点?公司发展太快,天天都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但我不觉得那有什么,弭平挫折是我的使命和责任——人类就是为此而生的。

亲爱的,你好吗?

我不知道你给的答案会是“身心俱佳”还是“压力山大”——虽然很期待是前者,但世界知名办公方案提供商雷格斯近期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内地上班族在过去一年内所承受的压力,位列全球第一。大约这就是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纷纷来问我关于创业问题的原由吧。

我很欣赏有创业精神的年轻人,但是不是谁都可以创业?创业究竟需要些什么“充分条件”?“白手起家”如何创业?都是希望创业的你,需要思考清楚的问题。

我小时候是一个求“安宁”的人,虽然也挺要强,希望把事情做好,但不是特别拔尖的那种。当班干部都是老师同学推举的,我做了也能够承担责任,但在一个团队中我从没有激情去“冒泡”。所以我的创业也是“被动型”的。

在德国念完医学博士后,我回到老东家北京301医院工作。当时我老公自己创业已经10年,但他不是一个“守业型”的人,我只好出来帮他。现在想想,不再和你那么紧密;而那些献殷勤的男人,会有更多年轻婀娜的女孩出现在他们殷勤的名单当中。

到最后,你会发现,除了事业曾经的辉煌让你能有存在感和价值感之外,你的情感空间很空旷,空旷到滋生出很多寂寞的藤蔓,开始裹挟你脆弱的内心。

如果在301医院那个稳定的“体制” 内一直做下去,会有点像温水煮青蛙——对于被动型的人来说,被“逼”一下是好的。

创业当然有风险,但我还挺有自信的。因为自从1990年大学毕业,12年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学习,每一个阶段做得都不错,硕士、博士,基本3~4年蹦一个台阶,具备很好的背景和学历,我相信自己只要去付出,一定有结果。我给自己的设想是:帮老公把事业做好后,再去找个大公司或者外企打工。我并没有预期要做到多大多牛,只是自然地走到了今天。

当时我老公做的是一家医疗门诊部,但缺乏特色、没有主打产品,所以很难盈利。我就思考怎么转型,最后确定做当时国内空缺的私人体检这一块。应该说,是留学经历使我的视野更宽。

我24岁大学毕业,36岁才创业,你着什么急呢?你们这代人见多识广,应该很早就知道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了。做跟自己兴趣相关的事情起码很快乐——无论做什么,做到细致、精致、极致,赚钱就成了捎带手的事。

开始完全不懂商业方面的事情,不知道推广宣传,更不知道如何跟片警、公安等“有关部门”沟通。像不明白挂牌子要和城管打交道啦,租了只有使用权没有产权的房子、被有产权证的一方撵出去啦……老做傻事。但我有股韧劲儿,不怕事情,越挫越勇。比如2003年SARS时没有客人,可房租、员工工资一个月就有几十万元的支出。根本来不及沮丧,就是要生存下去,我从南方进口罩、中草药、温度计,一下子就转型了。然后SARS过了再转回来。

我一直不断在做、在看、在琢磨、在吸取各种经验。近来我们又创立了慈铭·奥亚国际医疗会所,在国内首推“私人医生”“深度体检”等新型健康理念。但是企业越大,问题、波折越多。事实上自从创业以来,天灾人祸经常与我们相伴,像开第二家店时正遇上SARS,第三家店刚开又着火……但我从不觉得那有什么,弭平挫折就是我的使命和责任。

正因为我36岁才起步创业,底蕴到了,我学起来自然比别人快得多。请你心平气和,先积淀个起码三五年吧——在这个阶段先把婚结了。钱不够多?呵呵,以前我们“蜗居”着不也结婚了吗?也没有什么仪式。我24岁就要了孩子,什么都没耽误。现在很多人抱怨养孩子贵,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穿名牌、上贵族幼儿园。我女儿有这个条件,但一天也没上过什么一对一私教之类的高价课。

我不是一个特别有商业天赋的人,真正有天赋的人头脑极其敏感,可能读高中时就抓到创业机会了。但这种人很难守业,需要找帮他守业的人。我的优点是比较专注,做一件事就要做成、做好、做精细。有同事说我工作狂,我觉得是他们对自己要求太低。

好吧,我承认有时候周末也会工作……我非常热爱工作。但作为家庭主妇,我首先一定要把家里打扫干净。我自己穿得可能很随意,但内心是强大的,所以也是安宁的,因为我的家里井井有条。如果给别人看的一面是好的,但内里乱七八糟,你觉得会怎样?

有人问我什么是幸福?想了很久,我的回答是:我一直沉浸在幸福中。你呢?

Q&A

Hers锐答

Q 有一种说法,说创业好比停车, 10年、20年前停车场都是空的,随便找个位置停下来很容易,可现在到处都停得满满当当,停个车,或者说创个业比登天还难,你对此怎么看?

A 现在赚钱是没有10年前容易,那就别太求高、求大、求暴利,可以做点自己喜欢的精致的事情。像我特别喜欢吃面,以后不做这一行了,可以开个精致的面馆。我又是学医的,饮食也跟健康有关嘛。其实现在也还有机会掘进,我创业的时候国家刚刚准许建立民营医疗机构,机会是多些,但眼下是有不少做得不错的民营专科医院,但民营全科医院几乎没有啊。

Q 对于期待白手起家的年轻人,能给一些指点或建议吗?

A 首先是找到自己的兴趣,为去相关公司工作做积累,交到一些朋友,积淀一些资源。其次是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自己有一个透彻的认识。第三就是组建一个优秀的团队。

Q 女人创业,需要注意些什么?

A 女人天生感性的部分比较多,通常缺乏逻辑思维的能力,这样做管理就很麻烦。就我个人经验而言,经过国内硕士一轮、国外博士一轮的锤炼,对我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帮助很大。另外创业需要充沛的精力、体力、头脑,女性的体力大多不如男人。但弱势也是优势,水往低处流,越低大家越帮你,可以减少沟通成本。不过还是不要老想着自己的性别吧,我相信凡女性敢创业的,都有点男人的逻辑思维、果敢能力和闯劲,努力向前走就对了!

韩小红创业箴言—

About自我定位

能认清自己的人并不多,有人把自己看高有人看低。人换了环境,自身的水平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在社会大环境里要找自己的位置,在公司的小环境里也要找。这个要不断拿捏,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这种灵活的状态还是不要创业了,这就是大多数人创不了业的原因。

About好团队

一个好的团队一般需要三种角色,一个是外交,一个是业务,还有就是销售,需要合理搭配。如果你擅长交际公关,那就找懂得业务的合作。同样,愿意在家里的就找外场。一个人很难三头六臂搞定一切,也耽误时间。

About竞争

竞争是个好事情,我就受益于竞争。2005年我已经开了五六家连锁店,也做得有点累了。一看别人只做一家,自己也小有名气,于是开始得意洋洋地停滞不前。其实那时候完全不懂商业规则,真是太浅薄了。但是“口邦 ”的一声,对手出来了,开始高薪挖你的人,快速建店,你肯定马上就警觉起来了。你要相信:对手是最好的老师。我就是因为对手才快速成长的,人是都有惰性的。

创造你“自己” 的人生

遇到一个人,若他/她不能给你带来幸福,就一定是你要修习的某个功课。遇到一件事,若它不能给你带来快乐、成就感、财富等,就一定是你要修习的某个功课。所有的成长都是在磨砺中完成。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拥有一颗完整的灵魂,就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陪着自己穿越伤痛与黑暗。若无暴雨,就没有彩虹。人生也是如此……

亲爱的:你好吗?

首先请允许我给你一个安静的拥抱,没有你平时常见的那种热情寒暄、拍拍打打,没有你平时常见的那种蜻蜓点水式的所谓矜持与仪态,就只是两个坦诚相待的人彼此给予对方一个安静的拥抱,用整个身体去感受自己的呼吸,感受对方的呼吸,感受彼此之间那份缘自生命深处的美丽的联结,那份亘古不变的信任与支持。

这是我想给你的第一份礼物。

我想给你的第二份礼物,是一次完全坦诚的分享。虽然我们从未谋面,但我可以很容易就看到你,感受到你的喜怒哀乐,因为,你就是我自己,那个30岁左右对世界和未来充满了好奇和期望,却未注意到失望已经开始在潜意识里悄悄积累。这些失望将会在5年、10年后突然爆发,或许那时你会像我一样,不远万里去寻找答案寻求改变,也许你会像你周围的很多人一样,继续用忙碌麻痹自己——告诉自己一切安好,没什么大不了的。

万事最难的,是对自己和环境缺少客观的认识、了解和评判。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包括专业特长、性格特点,同时也能清楚看到自己的劣势,包括自己的专业盲区、性格弱点,在这个基础上去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尽可能把自己的兴趣和优势结合在一起,你就会有无限的活力和创造力。退而求其次,你可以选择优势或是兴趣。选择优势,或许你可以很快得到晋升,但工作对你来说始终会缺少一些激情和创造力;若选择了兴趣,你会在工作中感受到乐趣,会有创造力,但可能需要你付出比他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

凡事各有利弊,恋爱也是如此。如果你期待的是纯粹的爱情,那就一定是少之又少的中选概率,你要耐得住寂寞,或许需要你等待一辈子。如果你希望自己像大多数人一样在合适的年龄结婚、生子,并且对物质条件挑挑拣拣,那你就要做好被挑拣的准备,而你多半能够遇到的人也不会带给你纯粹的爱情。如果你期待二者合一,那你就要做好一辈子独身的准备,因为这样的事情发生完全属于奇迹。奇迹之所以是奇迹,就是因为它不发生是常态,偶尔惊艳才是奇迹。

我常常听到

“80后”的年轻人抱怨生活与工作的艰难,感叹人生不易。在这里,我想和你一起分享一个小蜡烛的故事。

天堂里的一支小蜡烛,问上帝:“我是谁?我有什么价值?”上帝回答:“你是一支小蜡烛,你能给他人带去光明。”

天堂里到处都是光明,小蜡烛怎么都无法理解自己怎么能给他人带来光明,它一次又一次地请求上帝让它体验到它是怎样给它人带去光明。

有一天,上帝问小蜡烛:“你真的决定了要去体验你的价值?”

小蜡烛毫不犹豫地点头说是。于是,上帝把小蜡烛带去一片无边无际的黑暗里,然后就走了,留下小蜡烛自己在那无尽的黑暗里。小蜡烛害怕极了,他大声地向上帝求助,求上帝带它离开这片黑暗,可它始终听不到任何回音。小蜡烛更害怕了,觉得是上帝遗弃了它,于是大声呼喊上帝,向上帝认错……上帝始终杳无音信。

小蜡烛伤心极了,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上帝要这么惩罚它。

渐渐地,小蜡烛开始感觉到愤怒,它大声地质问上帝:“你为什么把我一个人丢在这里!你说过只要祈祷你就会给我们祝福!你说过无论在哪里无论任何时候你都会和我在一起!你为什么要骗我!”

上帝还是杳无音信。

时间一天天过去,小蜡烛终于觉得累了,它不再抱怨上帝,也不再哭泣,不再祈祷,而是让自己安静下来,安安静静地呆在那里。忽然,它看到了一些亮光,看到了它熟悉的光明,它的心里立刻又燃起了希望,它跳起来四处寻找,大声地呼喊着上帝,它认为上帝终于被它感动回来了。它找啊找啊,却始终只有它自己,上帝并不在这里。

小蜡烛充满疑惑地再次安静下来,这一次,它发现那些光亮会一直跟随自己,它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一小片光明。它沿着那些光仔细寻找,终于了解,原来自己就是光明的所在,只要它出现在哪里,就给哪里带去了光明。这就是上帝对它说的,它的价值就是给他人带去光明。它终于亲身体验到了自己的存在价值。那一刻,小蜡烛的心立刻温暖、坚定起来,它不再对黑暗感到恐惧,因为它知道,它的存在,就是光之所在。

对他人的挑剔,其实都是对自己的不满。对自己的不满,也是对他人的抱怨。让自己的内心日渐完满起来丰盈起来,才是真正的解决问题之道。每一个愿意投入心灵成长课程的人都是渴望创造新生活、主宰自己命运的勇士,而你的勇敢也一定会带你重返属于你自己的心灵桃花源。技术只是一些方法,而心灵则是得失成败的主宰者。

不管现在你遇到的是顺境还是逆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深深的爱与祝福!

爱你的:思璇

2013年3月5日

Q&A

Hers锐答

Q 从小父母对我要求格外严苛,很少有认可我的时候,直到现在我都觉得活得好累,因为我也总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这种不认可自己的感觉真难过啊!

A 儿时的经历若不妥善处理,就会伴随我们一辈子,一辈子都生活在这些过往经历的阴影之下。除了去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之外,选择一些合适的课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我曾做过一个公益课程,主题就是“重返少年时光,打破限制,放飞心灵”。类似的课程还有很多,你可以选择自己信任的导师课程。

Q 都说“病由心生”,我当然希望拥有健康,可是,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内心不焦躁、不虚荣、不贪婪、不纠结呢?

A 的确,心理的健康会影响生理的健康。心灵的蜕变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非一朝一夕就能够达成。给自己安排时间,每年至少为自己选择1~2个心灵成长课程吧,你会看到自己如凤凰涅。现在你可以回忆一下,你第一次感受到你所描述的那些负面情绪是在什么时候?当时发生了什么事?当时的你渴望得到什么样的支持?你得到了吗?如果让你给予那个小小的你所需要的支持,你会怎么做?你会对那个小小的你说些什么?试着完成这个小练习,你就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和改变!

陶思璇推荐电影——

《5个角落》(美)

电影的后半段开始揭示两个男主角各自的心路历程,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和这样的行为模式,特别是从狱中获释出来的那个男生。人物刻画非常生动,演员的表演也很好,把很多的心理活动都恰到好处地演绎出来。

《我为情狂》(德)

非常详尽地描述了当一个人的潜意识里一心求死的时候,会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会做哪些事情。特别是最后一段女主角刻意再三挑衅直至身亡,清晰刻画出仇恨、愤怒如何升级。潜意识创造了你现在的生活。

上一篇夏感教案

下一篇新加坡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