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新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媒体新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媒体新闻

自媒体新闻范文1

【关键词】自媒体 公民新闻 解构 重塑

一、什么是“自媒体”

“自媒体”(we media)概念最先于2002年由美国IT专栏作家Dan Gillmor(丹·吉尔默)提出。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出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撰写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该报告的导言中给出了“自媒体”的定义:“自媒体是通过数字技术链接全球知识,从而提供一种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和分享自身经历和新闻的途径。”①

“自媒体”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网络博客、微博、网络视频播客、社交网络等等。例如:Facebook、Youtube和Twitter,就是自媒体的代表。人们藉由“自媒体”这个开放的平台,随时随地信息,这些信息是由事件亲历者、目击者记录的来自现场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第一手资料。这样更方便快捷的信息形式,有时可以形成网络舆论,吸引各大传统媒体进行报道甚至影响政府的决策。

二、“自媒体”传播与公民新闻

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改变了以往单向的信息传播格局,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泛参与和创制内容的技术平台。以备受关注的微博为例,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的2011年《舆情蓝皮书》指出:相比2009年,2010年微博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2010年138起社会舆情热点事件中,微博首次曝光的事件为22起,占比由2009年的O%上升为16%。并且,2010年大部分社会舆情事件中均有微博的介入。“上海大火”中微博的网络动员、“舟曲泥石流”中的微博直播、“江西宜黄拆迁事件”中钟家姐妹用微博与当地政府展开博弈、“李盟盟被落榜事件”中当事人借由微博改变命运……作为自媒体代表的微博越来越多的介入公共事件,并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自媒体”为公民提供了自由信息和言论的平台,也为公民新闻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公民新闻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新闻传播从信源到信宿的单向传播模式,代之以自媒体使用者——公民为中心的发散性的多对多网络化传播模式。

公民新闻是指“作为非专业新闻传播者的普通‘公民’通过网络、个人通讯工具等方式,向社会、传播自己在特定条件下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新闻事实。”③根据《2010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在2010年的年度网络舆论热点事件Top20中,有60%的事件,其信息源来自于微博。由此可见,自媒体为公民新闻的传播提供肥沃的土壤和方便快捷的平台,公民通过自媒体以事件当事人或目击者的身份第一手资料,形成公民新闻。这些新闻通过转发或分享,以自媒体特有的网状发散性传播模式,引起广泛的关注,形成网络舆论。在2010年9月发生的“宜黄拆迁事件”中,家属钟如九姐妹在赴京接受采访的途中被阻截在机场,有媒体记者根据钟如九打去的电话以及手机图片进行了微博直播,引发了大量网友的转发、回复和围观,事件由于微博的传播,影响力持续升温。随后,钟如九开通了自己的微博,通过微博事件的进展。当事人通过微博进行维权,大量网友关注事件的进展,进行转发、回复,甚至是亲自行动起来,加速了事件的解决和对责任人的处理。自媒体凭借其广泛的用户基础、随时随地信息的便捷性以及低门槛等特质,影响力不断扩大,普通民众成为其忠实用户,而且为数不少的专家学者、名人明星甚至是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都开始使用自媒体,从自媒体平台上获取信息、发表言论。自媒体平台上引发广泛讨论的话题也越来越多的集中到社会舆论热点,自媒体平台正在逐渐渗透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网络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改变了传统网络舆论格局的力量对比。”④

三、挑战与颠覆——“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对传统新闻的解构

“现有传媒体制下,传统媒体的组织传播者受到来自行政和市场的双重压力,在面对一些主流社会问题尤其是敏感话题时有些畏首畏尾,因而错过发声的最佳时机,甚至是根本失语,最终导致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和参与权未能得到有效和充分的实现。”⑤而在“自煤体”传播平台上,其特有的即时交互性、用户自主性以及去中心化特质,从传播者、传播路径以及议程设置三个方面解构了传统新闻传播过程。公民个人成为非专业的新闻记者,亲历新闻事件并以目击者、亲历者的身份将新闻现场的信息进行传播,成为一支无处不在的特殊“记者”队伍。和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有其先天优势,也是凭借这些优势,“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对传统新闻进行了解构。

1、传播者——从专业新闻机构到任何公民

传统新闻的传播者仅局限于专业的记者或传播机构,新闻的采集、取舍、编辑、都有相应的标准和程序,受众只是被动的接受,没有自。“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颠覆了这一模式,每一个能够使用“自媒体”平台的公民都有可能成为新闻的者,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自由的自认为有价值的新闻,进行多元化的表达。“自媒体”去中心化的特性,打破了传统新闻“一言堂”的格局,实现了不同立场不同价值取向的多种声音的表达。

2、传播路径——从线性到网状

传统的新闻是按照从信源到信宿的单向的一对多的线性传播路径进行传播的,信源将他们收集到的新闻进行选择和编码,经由媒介传到信宿那里,然后信宿进行解码,解读新闻。而“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沿用了“自媒体”信息传播多对多的网状传播模式,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空前加快,信息波及的范围也更远更广,甚至能在几小时之内生成网络舆论的漩涡。

3、议程设置——从引导到聚合

如果说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是在引导舆论,那“自媒体”时代公民新闻的议程设置就是在聚合舆论。传统媒体通过对议题赋予不同程度的重要性来进行议程设置,引导舆论。而“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更像是一种集体的选择与编辑,一条公民新闻被评论、分享和转发的次数是这条新闻能否形成舆论的重要依据,网民用类似投票的方式集体选择并编辑议题,达到议程设置的目的。

鉴于上述的优势,“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使话语权得到分散与下放,普通公民作为非专业的新闻记者参与到新闻传播中,记录、、传播自己亲历或者掌握的新闻事实,挑战并颠覆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获得了更大话语权和社会影响力。

四、融合与互补——“自媒体”时代公民新闻对传统新闻的重构

正如任何事物都存在利弊两面,“自媒体”拥有诸多优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先天不足。“美国一家公司做过一项调查,把Twitter信息分为6类:新闻、小广告、自我推销、废话、对话和转发信息。调查表明,Twitter上无意义语句占所有信息的40.55%,小广告占3.75%,而自我推销占5.85%,对话性质的信息占37.55%。新闻类信息总共占3.6%,转发的信息占8.7%。”⑥这一调查结果使人们在对“自媒体”的热切追捧中认识到理性客观的必要。“自媒体”的优势固然让人振奋,但也无法忽视其先天不足。

“自媒体”的公民新闻受到追捧正是由于它具备传统新闻所没有的优势,与此同时,传统新闻的固有优势正好是对“自媒体”公民新闻先天不足的有效补充。

1、信息冗杂与去粗取精

“自媒体”准入的低门槛使得其用户群庞大而鱼龙混杂。大量用户汇集在这一平台上,随时随地实时发生在身边的事件或观点,这其中大量存在着非新闻类信息。在这个资讯海量、观点杂陈的世界里,海量的信息使得受众觉得迷失与无助,人们产生追求秩序与意义的强烈需求,此时受众会将视线转向传统媒体。

2、真假难辨与去伪存真

自媒体的新闻传播者没有准入标准,个人道德与新闻素质无法得到甄别评价,特别是一些网络水军混迹其中,虚假信息兴风作浪,搅乱人们的视线。因此,准入门槛低使自媒体公民新闻的真实性失去了专业和道德的屏障。而传统新闻固守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之原则,在真实性和公信力上都更胜一筹,用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弥补了“自媒体”公民新闻在真实性上的缺陷。于是,当受众在“自媒体”平台上看到一条新闻当怀疑其真实性时,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在传统媒体上寻找验证。

由于自媒体准入的低门槛性,使得“自媒体”公民新闻在真实性、客观性等方面都有待考证,自媒体用户个人的道德底线和媒介素养成为影响自媒体新闻质量的变量,传统意义上的把关在自媒体平台上被弱化甚至消失,这种情况下自媒体公民新闻的准确性、公信力都有待提高,由此带来的公民新闻“阅读风险”和信用成本的增加也客观存在。而传统新闻专业的“把关人”仿佛提供了一种捷径或者索引,赋予杂乱以秩序,使受众可以更清晰的解读新闻。

“自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传媒科技的体现,是作为一种技术力量植入已经形成的社会结构中的,在科技发展的今天,科技和社会、科技和人的互动日益频繁。“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正是人利用科技发挥自己能动性的生动例证,在这场科技与人的互动中,借助“自媒体”的技术优势,使传统新闻和“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得到良性的互动、融合、互补,解构原有的新闻传播模式,重塑出更符合人民需求更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新闻传播模式。

参考文献

①DalePeskin:WeMedia:Introduction,http:/lwemedia/weblog.php?id=P3

②罗昶,《从孟买恐怖袭击事件中的“自媒体”传播看公民新闻背景下的媒介权力转移》,《国际新闻界》,2009(1)

③张美玲、罗忆,《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传播特点和优势分析》,《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④张燕,《悲天悯人:锱铢必较与包容大度——自媒体的理论标尺》,《现代传播》,2009(2)

⑤刘景东、孙岳,《浅议自媒体》,《中国信息界》,2011(3)

自媒体新闻范文2

什么是新闻?新闻是指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虽然,自媒体的使用者不是记者,但是他在传播信息,而这些而这些信息极有可能是记者或新闻从业人员在近期内关注的话题或是将要关注的话题。因此,自媒体的使用者学会信息是极其重要的。

在很多情况下,有些信息的传播着为了出名而肆意的一些消息,如“纸做的包子”、“人生三部曲――出书整容拍电影”。前者为了出名,自编自导了一场闹剧,消息的传播着请人用纸馅做包子,并掩饰为暗访、偷拍,在得知消息的来源之后,这位同仁失去了自己的金饭碗,同时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后者的主人公圣心瞳只能用“疼痛”来形容的成长经历:因为长相丑陋,从小遭人嫌恶,中专毕业至今3年,一直没勇气找工作,自闭家中,羞于见人,终日过着阴郁、灰暗的蝼蚁生活。他表示,渴望借助整容,带来人生的转机。可是记者调查后,发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因此,他的名字也成了谎言的代称。可见,信息的、的内容以及内容的真与假、对与错对者的影响是多么的重大。

在我们消息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消息的真实性。因为,一旦我们一个虚假消息之后,我们就会想着用各种办法来圆谎。这种所谓的消息在受众面前不堪一击。

那么,写新闻有哪些基本要求呢?六个字“真实、客观、清楚”。

什么是真实呢?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要求叙述准,字句干净,不引申,少议论。举例说明。《铜川――警校携手普法育人》:“本报讯日前,来自省卤阳劳教所的四名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铜川市耀州区永乐学校的2200名初中生,现身说教,上了一堂德育、法制、安全教育课。会上,永乐学校为卤阳劳教所赠送了锦旗。据悉铜川市耀州区教育局连续两年举办了此类活动,受到学生家长的称赞。”注:(《陕西科技报》2008年4月18日头版。)写此稿时,一般初学者往往会加一些强调式的词语,认为能够加强新闻效果。其实不然,如:将“未成年人”写成“少年犯”,在“亲身经历”前面加上“不堪回首的”一词,都将是甚为不妥的。

什么是新闻客观呢?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报道的传播主体不改变,报道对象自身的内容不影响。可以简单概括为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也可以理解为态度上的不偏不倚公正无私。维护新闻客观性原则,要做到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形象、言论、行动、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等新闻内容真实准确。

什么是新闻清楚呢?新闻的六要素要交代清楚。新闻的六要素是5个“W”和1个“H”, 即Who ,What ,When ,Where ,Why和How;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说到底,就是将事实交代清楚。

自媒体新闻范文3

随着网络技术与应用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的是社会向着更加公开化的方向发展,媒体产业之间的界限也正在逐渐变得模糊,媒体逐渐从一个高门槛的专业机构操作,变成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可以自己信息、传播新闻。互联网助推自媒体迅猛发展,每一个账号都是一个小小的媒体,对许多重点、热点事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特点

分析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特点,需从何谓自媒体说起。所谓自媒体,就是指以个人作为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的新媒体总称。像博客、微博这样的自媒体面向的就是开放的不特定的大多数,而像微信面向的则是较为封闭的特定的单个人。

从自媒体的定义不难看出,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特点首先就是新闻传播主体的多元化。相较于传统新闻传播系统,受众只能通过向专业传播机构提供新闻线索并在被采纳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在职业记者的笔触下新闻,而在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有平台,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其次,传播方式多样化是自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第二个特点。传统媒体经历了从报纸、到广播、再到电视的发展历程。相较于传统媒体采取一种或者几种传播形式相结合,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方式融多种传播形式于一体,文字、图片、语音、视频自由组合。第三,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特点突显了一个字――快。青海省玉树县发生地震、央视大火、没过客机坠落哈德逊河……这些突发新闻、热门新闻第一时间、第一手材料、第一信源都来自于微博这一自媒体平台。第四,自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过程中穿受主体的“交互性”强于传统媒体。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单向传递,受众只能被动接受。而自媒体传播具有传受关系交互性优势,也就是说,自媒体的主体既可以是新闻者,也可以是信息获得者。

二、自媒体时代下对新闻当事人隐私的侵犯

在“人人皆记者”的自媒体时代,很多新闻都发端于自媒体,发酵于网络,随着而来的问题也给很多人带来了困扰和隐患――隐私被侵犯。2014年7月初,上海地铁九号线,一名“咸猪手”男子摸女生大腿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并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尽管部分视频中,当事人脸部被打上马赛克,但这名“咸猪手”男子还是很快被网友“人肉”出来,并在女孩报警后受到了行政处罚。应该说,这名“咸猪手”要为自己的违法违德行付出代价,并不值得同情,但令人担忧的是,网友不但通过人肉搜索曝光了“咸猪手”男子的个人隐私信息,而且连他妻子、女儿的信息也一并曝光,甚至直接打电话给他的妻子进行“声讨”。互联网信息海量性和流通性的特点,使得获取一个人的信息变得非常简单。毫无疑问,“咸猪手”男的行为在此案中是违反法律并应受到道德谴责的,然而作为咸猪手”男的妻子和孩子,却也受到了同样的人肉,将隐私暴露无遗,这一点值得思考。咸猪手”男的妻子和孩子与此案并无关系,他们的隐私应当受到保护。更何况对于孩子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明文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咸猪手”妻子和孩子遭人肉搜索隐私受到侵犯并非偶发事件,明星因隐私在网上被泄漏成为新闻当事人,新闻当事人因遭网络人肉隐私受到侵犯不断推动新闻发酵的事情近年来在网络及传统媒体报道中屡见不鲜。自媒体时代下如何保护新闻当事人隐私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自媒体时代如何保护新闻当事人隐私

自媒体新闻范文4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关负责人指出:全媒体整合营销这一理念最大的贡献就在“整合”二字。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整合,打破了把两者对立起来的思维误区;纸质媒体、图书、互联网、手机、阅读器等不同媒体的组合,把不同媒体由竞争对手变为合作伙伴;出版商、技术提供商、移动运营商等不同身份的整合,实现了角色的换位与融合;出版、电信、影视等不同行业的集合,达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读者阅读选择与体验的整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等。

其实,新闻界打造全媒体的行动早已经开始。

2009年7月13日凌晨,作为深圳2011年世界大运会首家官方合作媒体,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011大运风》官方特刊、官方网站、官方手机报和官方手机网等全媒体报道平台正式创刊上线。从前一日的14点开始,南方都市报和奥一网实时连线贝尔格莱德前方特约记者,通过报网互动连续12小时滚动直播世界大运会“深圳时间”的到来。由奥一网大运频道升级而来的《2011大运风》南方报业大运官方网站在13日凌晨深圳接旗时刻正式上线,并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构建报纸、网络、手机三维立体报道平台,对深圳2011年世界大运会进行全方位权威报道,并为2011年世界大运会合作伙伴提供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营销平台。官方网站由“大运新闻”、“深圳时间”、“大运六十年”、“鹏城大运风”等4大版块组成,报道理念和口号是“未来U你”。这也是运用全媒体的最新实例。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也认识到了发展全媒体的重要性。2009年6月16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编辑江作苏在“3G应用和新媒体发展论坛”时曾表示:“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正成为社会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将抢占无线新媒体阵地,打造全媒体记者,打造百万手机报的无线新媒体,应对3G后传播时代。”他认为,传媒集团如何应对3G后传播时代,有4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如何应对秒报秒台的多元互动传播秩序;二是媒体如何掌控3G产业链中信息生产和流通环节;三是如何推动全媒体的采编方式;四是如何利用“我媒体”和“自媒体”,推动媒体的信息生产和传播。传统媒体集团要转型,应该抓住3G后传播时代的机遇,打造全媒体记者,推动新媒体的建设。他表示,集团将推动荆楚网、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大楚网的建设,打造百万手机报的无线新媒体。其实,早在2008年6月,集团就进行了相关尝试。荆楚网新闻评论部与湖北日报摄影部首创了“纸网互动,图文并举,编读交融,一题多议”的纸媒品牌网络拓展新方式,将湖北日报的品牌栏目《焦点》、《影像点评》移植、嫁接到荆楚网上,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杭州日报是较早进行相关尝试的媒体。2006年9月,杭州日报和杭州网联手打造的报网互动版“报网e动——热帖大家顶”正式推出。2008年清明节前夕,杭州日报和杭州网双方联合推出滚动新闻,它克服了报纸的出版时限,将刚发生的新闻事件通过杭州网在第一时间给读者,并不断地跟踪新闻事件的进度,把后续过程第一时间呈现在读者面前。“滚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时间上,新闻不断滚动跟进,一个是杭州日报和杭州网之间的跨媒体“滚动”交流。此后,杭州日报组建跨媒体的滚动新闻中心,由纸媒和网媒共同组建,而不是分头作战,后期拼合;滚动新闻中心记者都同时具备三栖甚至四栖的综合能力,即文字、摄影、视频、主持等等,这也是未来媒体从业人员的一个大趋势。

作为传统报业,无论是否融入新媒体,融入得有多深,全媒体时代已经席卷而来,如果不能趁势而上,必将被淘汰。这如企业界的竞争规律一样,现在的竞争已经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这个企业所处的价值链与另一个价值链之间的竞争。显然,单一报业的价值链已经非常脆弱。

以全媒体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报业,新闻纸、报社、报业等等都会有新的内涵。但可以想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新闻采写和权仍将控制在传统媒体手中,这将是传统报业最重要的优势之一。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传统报业要想迅速向全媒体方向融通,媒体从业者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方面则必须向全媒体方面拓展,力争成为集全媒体记者、多媒体网络编辑、网络监管员多种角色于一身的新型人才。

全媒体记者是指具备突破传统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并适应融合媒体岗位的流通与互动的新闻传媒人才。在媒体融合时代,非常需要这种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人才。这无疑是数字时代“时势”造出来的职业。

全媒体记者打破了当前记者“专一”媒介的思路。以传统意义上的记者为例,由于网络的大范围应用,许多报纸都有了自己的网站,传统记者就显得有些过时,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成了新的必需品。

报纸已经拥有了上百年的历史,但随着数字技术,尤其是3G时代的到来,信息定制、手机报、手机上网、手机电视等无线业务方兴未艾,无线接收终端逐步拓展到MP4、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车载和户外无线屏幕等领域,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传媒生态。有业界人士表示,对于传媒来说,传媒集团赶上数字时代,要应对秒报秒台的多元互动传播秩序,掌控3G产业链中信息生产和流通环节,推动全媒体的采编方式,充分利用“我媒体”和“自媒体”,推动媒体的信息生产和传播。因此全媒体记者成为新传播生态下的大势所“需”。

站内容的设计师和建设者,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收集、分类、编辑、审核,然后通过网络向世界范围的网民进行,并且通过网络从网民那里接收反馈信息,产生互动。多媒体网络编辑是指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及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互联网网站内容建设的人员。实际上,多媒体网络编辑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职业,2006年首次被列入国家职业大典。

目前的从业人员主要是由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台、电台)编辑、记者、网站管理员、图文设计等职业中分流出来的。缺乏统一的职业标准与规范,给企业的培训、考核及人员使用带来很多技术困难。因此,通过网络编辑国家职业培训,把网络编辑人员素质的管理纳入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对网络编辑人员专业队伍的建设,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职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媒体新闻范文5

关键词:电视媒介 新闻深度报道 纵横联合 自媒体

一、以“意”突破篇幅限制

作为一种媒介形式,电视有不同于报刊、网络等其他媒介形式的地方。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优势在于其版面的无限延伸性,可以把新闻事件的每个细节详细报道出来,而电视的“版面”是时间,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了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不能占有太多“版面”。

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要以“意”取胜。无论哪种媒介上的深度新闻,目的都不是简单向受众传递新闻事件的大况,而是一种对事件的思考,揭示事件背后的东西,单纯描述性的新闻不是深度新闻。这种思考就是“意”,电视媒介以声像结合的方式报道新闻,具有形象性的优势,往往一个镜头就能传达众多信息,相关镜头的组合再加上主持人适当地解说把这些环节连接起来,非常容易引起联想,让观众看到事件背后的东西。电视新闻报道如何以最小的篇幅、最简洁的语言传达对事件的深度思考就成为做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关键。从“意”来看就是要选取能够展示事件背后东西的画面、把相关画面进行有效的组合,主持人的解说词也必须能够对引导观众自己去思考,而不能简单地直接站在媒体或自己的立场上进行评论。

二、纵横联合加强深度

纵向的延伸可以把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交待清楚,形成完整的报道,是一种加深新闻报道深度的有效方法。由于纵向延伸是较为普遍的做法,在此不再赘述,本节将重点论述如何横向加强新闻报道的深度。

作为第四媒体,网络在上个世纪已经走入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新闻一线工作者发现,传统的寻找新闻的方式已经远远的落后于目前的网络新闻超链接。原因很简单:网络联系了个人,使一个个原来超广大的受众变成了新闻的信源。这样一个丰富的新闻资源是传统媒体无论从人力还是物力上都难以与之抗衡的。如果还是仅仅依靠有限的传统新闻资源力量,就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这就需要电视媒体人放下身架与新兴的媒介联合。以往我们常见的联合形式就是网络上出现一个热议话题,传统媒体再慢慢介入进而形成强大社会议题。而从目前的发展形式来看,仅靠这种被动的方式来吸引受众眼球已经使电视媒介有些力不从心。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出击,通过传统的电视传媒与新兴小众媒介结合的方式形成更加强大和直接的新闻影响力。

06年徐静蕾曾凭借过五千万的点击率使人们大胆猜测未来的博客新闻,博客广告甚至盈利分成问题。虽然时至今日博客依然没有像当初人们设想的那样成为盈利单位,但是随着他的技术载体的升级,博客已经为更多的人接受和熟悉。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博客的变种形式——手机微博和微信。尽管更多的人愿意将手机微信归结为一种更加便利和便宜的通信方式,但是我认为其实手机微信已经成了一种变形的微博:将博客和通信相结合的一种信息传递形式。

作为传统的电视媒体,想要将自己的新闻做出深度,不能仅仅蜻蜓点水的去博客和微信群体中寻找新闻,将自己与博客和微信融合才是更好的选择。但是目前电视媒体做的还远远不够。我们都知道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而目前,想要成为更有影响力的媒介,仅靠大众传媒的“设置”已经很难形成强大的社会“议程”:建立更加直接的电视媒介的微信平台,直接通过微信形成与其他微信受众的互动,用个体互动的形式探寻受众更加关注的新闻内容,使得有公信力的媒介资源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才是目前电视媒介与其他媒介横向联合的最佳方法。

三、顺应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发展的新趋势

首先,要扭转采访报道的思维定势。在深度报道中,分析评论的严重缺乏在思维方式上具体表现为:记者在提炼主题,把事实上升到理性层面,揭示事实的普遍意义时显示出的报道弱势。所谓报道弱势不仅仅表现为记者放弃理性思维,使报道思想贫乏,更重要的是,它导致整个节目游离主题,结构混乱,思路不清,甚至得出与事实不符的结论。

扭转采访报道时的思维定势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提高采编人员的理性思辩力,要求采编人员在报道过程中不仅仅满足与新闻五要素的展现,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多层次、立体化的透视,通过对事件横向和纵向的开拓、比较,展现记者对事实的深层次思考,并引导观众去思考。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不能过多迷恋形式和手段而忽视了由于节目形式变化带来的整个采访报道方式方法、思维方式的改变,也就是整个方法论的改变。

其次,以核心论点为中心。“论点”就是报道的核心,所谓“新闻背后的新闻”实际上就是核心论点的具体表现。以核心论点为中心要求记者在一切的采访拍摄和制作活动中,都要从纷繁芜杂的材料中理清思路,牢记报道的中心目的,不至于偏离主题,在各种情况下迷失报道的方向。

再次,要有个性化的主持人和记者。一方面,媒介自身要更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和造就独具风格的、有鲜明个性的主持人,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个人特色和个人魅力的舞台;另一方面,社会对主持人和记者的个性化参与也应给予宽松的环境和氛围,鼓励他们以自己的见解和语言来发表意见,允许他们有展示自己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乎自己个性的语言的机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人们说到某个新闻节目,往往滔滔不绝的不是这个栏目的设置,而是某某主持人的铿锵致辞。比如说到“东方时空”我们会想到沉稳干练又饱含深情的敬一丹,会想到年轻精干又表情凝重的白岩松;说到“锵锵三人行”我们会想到温文尔雅,知识渊博的窦文涛;说到湖南台的娱乐节目,我们会想到幽默风趣又带些成熟味道的汪涵……,这些节目由于主持人的风格特色给观众形成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成就了这个节目的收视。

最后,要追求主客观结合的表现过程。之前我们常常提到新闻的客观性,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也一直提倡客观报道,不太加入个人的主观感受,但是随着受众主体地位的增强,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也发生变化。受众在阅读收看新闻时,越来越需要参考性评论,需要适应多元化文化价值取向的个性化评论,需要有多种不同意见的人际化评论。受众需求的变化预示了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发展的趋势,在报道新闻事件同时,辅以分析和评论,形成一种有利于受众作为自己个人判断的信息体系。这是值得每一位电视新闻工作者认真研究和探讨的。[2]

参考文献:

自媒体新闻范文6

当人们习惯了在互联网上浏览新闻,从各式各样的网络版报纸中获取信息时,一部分受众已经开始厌倦这类庞大的信息流,他们没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对信息进行筛选、梳理,但是偶尔的空隙却要满足自己知新闻和看娱乐的需求。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桌面快报”这一新闻模式应运而生。而“桌面快报”的背后,则是一种全新的新闻理念――屏媒体新闻。

屏媒体是一种全新概念的媒体形式,它通过电脑屏幕和手机屏幕来传播新闻,进行综合性的内容服务,打破了传统的以互联网为主进行传播的模式,除了传播新闻,制造娱乐,舒缓压力也是它的一大特色。

据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面对中国两亿多互联网用户,全国已有10余家新闻网以“屏媒体”的形式大举进攻受众市场,如“新华桌面快报”、“江西网桌面快报”、“洛阳桌面快报”、“贵阳日报桌面快报”等,它们都凭借着自身良好的媒介融合能力和灵活应变的传递方式赢得了相当一部分受众的青臁。那么关于“桌面快报”这类屏媒体,究竟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又面临着何种机遇和挑战,该怎样适应更广大的受众来改进运作模式,推进自身强化发展。本文从这几个维度着眼,以“桌面快报”的运作为例做了一个分析。

“桌面快报”的独特优势。

不用主动搜寻信息,新闻自动找上门。“桌面快报”是屏媒体体现在电脑上的直接产物,仅需要一台相应Wlindows配置的联网电脑即可。相对于网络的信息繁冗,报纸的时效性不足,电视的转瞬即逝以及广播的“只闻其声”,它能更好地将信息传递给受众,不需打开浏览器,更不用争分夺秒地用休息时间来搜寻新闻,利用闲暇时间,每天自动为用户推送最新的内容信息,不影响正常工作,方便快捷,还可像使用电视机一样,方便地切换自己喜欢的内容频道,想深入了解的,点击便可查看详情,充分强化了用户的选择权利。

信息获取、娱乐放松两不误。作为一个社会人,没有持续的信息获取是不利于自身发展的,但纯粹的浏览信息又难免枯燥难寻。利用“桌面快报”看新闻并观赏精美的壁纸,幽默的动画视频,对缓解紧张的工作压力和情绪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与此同时,用户还可以利用该播放器自动为桌面更新图片,并将自己喜欢的图片保存下来,每天更新,做到了新闻娱乐两不误,对大多数工作忙碌而倦怠于主动寻求信息和精神娱乐的上班族来说,是个两全齐美的选择。

上传功能赋予用户参与新闻,制作新闻的权利。“桌面快报”所设置的“作品上传”板块,充分考虑到让用户参与的情况,作品上传形成了更大的资源库,也让其自身的新闻渠道变得多元化。上传的新闻内容逐渐开始独特化,不管是政治、民生,还是娱乐新闻,总会有用户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一个大的共享平台形成后,受众便会对它爱不释手。

除了上述优点,当前此类屏媒体新闻还有一些不足。

资讯重复,更新不够及时。在同一天的时段中,如果多次打开“桌面快报”,并且间隔时间不长的话,所看到的信息很可能是一样的,因为还没来得及更新。所以内容提供商要加大内容量,加快信息流动步伐,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资讯体验。

新闻来源单一,内容无鲜明特色,由于快报的稿件内容和新闻图片基本上还是源于各大网站和报纸,所以对用户来说并没有对其形成品牌效应,而只是简单地信息复制。

对“桌面快报”而言,当前还面临着诸多困境,比如,虽然设立了上传作品的功能,但是由于目前为止使用的用户数量不够庞大,甚至还有人根本不知其存在,所以给上传工作带来了很大阻碍,并且用户还没有足够的意识或时间来参与制作新闻。而对新媒体的利用包括通过媒体获取和发出传播内容,随着新媒体的作用越来越大、逐步走向最主要的媒体,人人可以轻易地成为新媒体上的传者,方便地给媒体机构提供新闻,建议或反馈信息,所以人们利用新媒体方面的素养也日益重要。让具有媒介利用素养的受众积极参与到制作新闻中来,是“桌面快报”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能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也能把本来就极具优势和特色的板块推上一个新高度。

关于“桌面快报”如何改进的思考。

首先,内客为王为准则,细分市场找机遇。集中力量于某个特定的目标市场,或严格针对一个细分的受众市场,创造屏媒体的生存发展空间,找到媒体运营的主打方向和风格。

1 由于“桌面快报”的最大特色是不用受众主动搜寻新闻资讯,受众划分可以具体到每天忙碌工作、精神压力较大的年轻上班族。他们通常没有太多闲暇时间来上网冲浪,而是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较大的使用价值。针对这类群体,屏媒体可以将他们定位于集休闲娱乐和信息读取于一体的受众群。在给他们提供的资讯中,可把严肃的政治新闻比例降低,相应地多一些轻松愉快的民生或娱乐新闻,最好可以和具体的工作生活相关联。如果还可以进行细分的话,就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上班族,提供相应的新闻大餐,也能收到良好效果。

2 借鉴国外模式。今年3月,英国的天空新闻台透露,它们的Twitter特派记者在3月16日正式走马上任,在自己的Twitter账号上率先突发新闻。2008年以来,以Twitter为代表的一系列微型博客服务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新闻来源,包括央视新大楼配楼火灾和美国飞机迫降哈得逊河等突发新闻的第一时间报道。即使现在我们的“桌面快报”从名气等各方面还不足以与Twitter相抗衡,但从这个模式本身出发,我们就能找到许多灵感。如在细分受众市场后,针对不同的受众,可以选定一个或多个具备专业素养和新闻敏感的用户作为其门户记者,经这些记者上传或是评论的新闻事件,对这批特定的受众来说就是喜闻乐见的,不用徒劳地搜索就可通过“桌面快报”的形式每天主动获得,这些对他们非常有价值的信息,也达到了信息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其次,发挥其互动性强的特点。除了本身所特有的设置新闻播放速度、选择播放内容外,还可以将这种互动性发挥到更好,和互联网比起来,这是“桌面快报”的一大优势,它赋予了受众更大的权利,把受众放在了一个更高的平台上。比如,除了上传作品,还可以让用户对其看到的信息进行相关评论或发表感想,看新闻的同时也就可以了解到他人对此新闻的评论,随着用户间交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受众加入这个群体,进而也推进了它的发展壮大。

最后,就是关于这类屏媒体的商业运营模式。就目前的运作情况来看,“桌面快报”的内容提供商并没有花过多精力和金钱来对其运作进行大力支持,这也造成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太多受众了解并运用这一平台获取资源的局面,一方面因为宣传力度不够,知晓的人并不多,另一方面原因是,快报自身的内容还不够吸引人。虽然从理论上说,应该等某一媒体的受众群够大时,再考虑其商业运营模式,但反其道而行之,也未尝不可。运营商可以把广告的投放权交给用户,用户通过在个人的新闻或者视频中插入广告获利,用户自行邀请广告主购买,具体的播放时间和费用可自行协商,也可以通过“桌面快报”统一管理,再通过类似淘宝网的交易模式,广告成功被点击或者浏览后,才有真实现金入账。这样一来,也会让广大用户,尤其是能捕捉到有价值的或者奇闻趣事新闻的用户们欢呼雀跃,与此同时,媒体自身的人气也会逐渐上涨。这种模式衍生的是Twitter的硬广形式,不同的是,Twitter的起点是人气火爆,而“桌面快报”则是将其反过来思考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