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素质拓展个人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素质拓展个人总结范文1
关键词:拓展训练;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可行性
在当今市场经济大环境下,贫困大学生作为象牙塔内日益庞大的群体,承受着学业、经济、精神等巨大压力,其特殊性也引起了高校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拓展训练作为当前一种符合现代人需求的训练方式,在企业、单位人员培训、考核、选拔方面都展示了其优越性。笔者探讨发挥拓展训练的优势,改变贫困大学生群体不良心理状况,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一、拓展训练的概况
1.拓展训练的发展
拓展训练又称“外展训练”,起源于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许多年轻海员在德军袭击的炮火中丧生,汉思等人创办“阿伯德威海上学校”,通过具有挑战性和刺激性的强化训练,帮助年轻海员获得海上生存能力和技巧,培养坚强意志和健壮体魄。战争后,这种形式被应用于和平时期的各种培训。60年代末逐渐走向国际,目前已遍及欧、美、亚、非、澳这五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1995年,刘力为第一任校长的北京素质拓展学校建成,成为亚洲第六所素质拓展学校。目前已在全国形成连锁发展趋势,在北戴河、浙江、山东等地建立分校。1999年,该校被清华大学授予“MBA”指定拓展训练基地,开创了与高校合作的先河。北京拓展训练学校结合中国的文化和传统,具有中国特色的“悟”和“禅”的理念,将拓展训练定位为“体验式培训专家”,认为拓展训练是一种符合现代人和现代组织需求的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
2.拓展训练的内容
拓展训练的课程以短期培训为主。课程通常有团队热身、个人项目、团队项目、回顾总结四个环节。团队热身是在培训开始前,加深学员间相互了解,消除紧张,建立团队。个人项目本着心理挑战最大、体能冒险最小的原则,充分发挥体能和心理上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完成活动指标,使学员深刻认识到“真正的敌人是自己”这一人生真谛。团队项目以改善受训者的合作意识和受训集体的团队精神为目标,以复杂性、艰巨性为特征,通过复杂而艰巨的项目,建立起良好的团队气氛,以促进学员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协作、融洽和默契。回顾总结环节将帮助学员消化、整理、提升训练中的体验,使学员能够将培训的收获迁移到工作中,以实现集体培训目标。
3.拓展训练的应用及意义
2002年、教育部、全国学联决定在北大、清华等63所高校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试点工作。2003年开始,开始尝试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教育的探索。2006年,由湖北广信集团投资5000万元建设的以“知识、能力、人格”为核心主题的全国首家大学生素质拓展基地――国际木章训练营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在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建成。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其形成积极主动、开拓创新、认真负责、独立协作、共享成功的价值观,对其情商、创造力、世界观及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都有促进作用。
素质拓展训练作为新型的体验式学习方式,与传统的基础教育的有很大的差别。传统的教育为认知式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实际接触的单一刺激,学习过去的知识,主要是自主学习,注重知识技能的标准化学习,强调学和记忆;而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方式,以学员为中心,强调直接接触情景的即时感受,主要是团队学习,注重观念态度和高峰体验的个性化学习理论化现实,强调做中学和领悟的体验。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干预措施
1.贫困大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是极其复杂的,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也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贫困大学生主要有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自强不息的反贫困心理。另一方面,主要心理问题有:
(1)自卑和自尊。贫困大学生担心被嘲笑而自卑,承担较重期望和压力表现出很强的自尊心。同时,他们想尽快出人头地报答父母,强烈过度的自尊心易致情感脆弱,自我调节能力较差。
(2)人际交往不良。经济拮据导致部分贫困大学生不愿过多参与集体活动,陷入自我封闭的消极状态,难以融入集体生活,潜能得不到发挥,人际交往不良直接造成身边缺乏知心朋友,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又可能催生其他问题。
(3)抑郁和焦虑。家庭环境的不安全感、经济困扰、兼职遇到挫折等都容易引起贫困生悲观沮丧,长期发展,易出现心理问题,如抑郁和焦虑,抑郁症患者甚至有自杀倾向。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多数贫困生家中都有一位长期患病的亲属,这也是导致他们家庭贫困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常挂念家人的安危和家庭拮据的生活,总想毕业后找工作挣钱,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较严峻,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很多收益,多种情况综合造成了他们抑郁和焦虑。
(4)敏感和孤僻。贫困生因自卑滋生过度自尊,产生敏感多疑的不良性格。他们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因害怕而拒绝同学、教师的关心和帮助,把贫困看作是一种耻辱而极力回避,这不仅对其生活学习不利,还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给人难以接近、不合群的感觉。
2.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贫困大学生首先是社会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而自身的经济等原因又使得处理关系更加困难和复杂,总结其原因主要有:
(1)家庭。家庭经济的限制致使贫困生失去了很多需要金钱支持的成长机会,如出国交流学习、旅游等,有的甚至买不起基本的学习工具;另一方面,家长把改变家庭面貌的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对他们的期望普遍偏高,形成另一种压力。
(2)个人。自我认知上的困惑,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心理压力,比如忧虑、焦躁等,这种效应往往一旦产生,易发生恶化。当然,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这样,如抗贫困心理足够强大的学生也可以表现得非常出色。
(3)社会。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刺激着大学生的消费欲望,苹果手机、ipad等让贫困生产生心理压力;交流平台网络化,要求贫困生具备一定的电子产品,否则容易产生脱离现实的寰;就业机会的不平等,包括没有宽广的人脉来提供就业机会和信息。
(4)学校。贫困山区的教育较落后,师资力量不足。有些学校的心理辅导流于形式,并没有配备实际的师资,或宣传不够,收效甚微。
3.目前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措施
(1)物质支持。对贫困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政府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高校建立有效的资助体系;建立和完善专门负责贫困生的机构组织;积极完善扶持贫困生的有效机制;丰富助学金的形式。可采取多种措施:如提供奖学金、助学金、贷款,学费减免,临时困难补助,勤工助学等。
(2)心理支持。加强心理辅导教育,完善心理咨询机构,通过科学教育方法精神扶贫,帮助贫困生保持建立良好的心态,自立自强,以及进入社会以后感恩诚信回报社会的基本素质品质。除考虑专业心理咨询师外,也要重视辅导员积极发挥作用,日常生活中,辅导员要做到尊重贫困大学生人格,与之建立良好的知心朋友的关系,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步实现思想疏导。
(3)校园人文支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助。良好的人文关怀、人际关系能让贫困大学生拥有被尊重感,消除或防止差别感、自卑感甚至自闭,使贫困生走出孤独,学会交往从而正确认知自我,自尊自爱,自强不息,诚信感恩,正确认知个人与周围社会事物的正确关系,树立符合自己实际的理想。
(4)个人能力支持。构筑贫困生能力提升体系;创建志愿服务团队,实现自助助人目标;开展贫困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贫困生合理定位;大众媒体积极宣传自强自立的观念。
三、拓展训练提升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可行性分析
1.拓展训练心理干预应用的有效性理论
拓展训练的创建初衷是培训具有求生欲望的军队,提高人们的自信,挖掘潜能,不放弃希望。训练内容主要是场地训练,室内模拟训练,野外以及水上训练,训练方式有融入、挑战、总结提升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主要是可以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可以提高人在团队中的作用和角色增强。结合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如自卑、交际不良、焦虑、敏感、等,拓展训练可以让贫困生完成训练任务而消除自卑。拓展训练的团队是一个积极向上、平等而有凝聚力的团队,在这里贫困生不需要考虑经济问题,没有人在乎你的家庭和过去,只要当前表现优良,完全可以收获很多的支持、关怀和鼓励。
2.拓展训练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干预的现状
虽然当前拓展训练在我国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不但被引入到企业、政府,而且被引入大部分高等院校,也有报道称,在初中高中里也有开展,甚至不少学校都把它设为体育课来展开,但是基本上很少有机构把它很好地应用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干预中。有的也只是在理论探索层面,有关对人文关怀效应和职业心理的探索。总的来说,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方面研究得比较透彻,而拓展训练这一全新的方式并没有真正被发现、被利用。
3.拓展训练提升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前景
拓展训练完全可以脱离高校体育课的束缚,被独立地应用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中,可以解脱他们为了获取体育学分而不能放正训练的心态的影响。另外,基于高校中拓展训练的设施更加完备,这种贫困生辅导可以很好地推广开来,不但扩大了拓展训练的应用范围,更加挖掘了其应用的深度,为中国的拓展训练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郭洪芹.素质拓展在高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9(11):138-140.
[2]孙克成.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良性影响的价值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9).
[3]梁丕桓.积极心理学理念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反贫困的思考与探索[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3):43-46.
大学生素质拓展个人总结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培训
[作者简介]彭浩(1969-),男,四川成都人,西南财经大学体育部,讲师,研究方向为素质拓展教育。(四川成都61007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154-02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精英群体,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是中国强国之路的基石。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是关系到21世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一、当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状况
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
当前大学生是通过高考选拔产生出来的,从小接受的是单向的、被动灌输的应试教育的训练,应试能力较强,仅仅是智力素质部分的反映,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难以通过高考反映,所以在这样的机制下选的人才存在先天不足。当今我国高校教育中,虽然也有素质教育的要求,但以各项学科专业成绩评价为体系的奖学金制度下,重智力轻综合素质的状况比比皆是,这重蹈了应试教育的覆辙,从根本上忽略了培养完整人文素质、完善人格教育的宗旨,最终使大学生表现出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不高、智商高情商底、社会适应能力差、自我意识强团队合作意识差等。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大学毕业生不仅要具备知识和技能,还要能够适应环境,融入社会,但从高校毕业后怀揣各种证书的大学生往往不能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感到理想和现实脱节,社会也因为大学生眼高手低而抱怨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
二、拓展培训的理念和形式
拓展培训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盟军征集了几十条商船,成立了大西洋商务船队,为后勤补给运输物资。德国军队派出“海狼”潜艇集群在大西洋进行拦截。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军袭击,许多海员葬身海底,但每次也都有人活下来。经过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研究发现,生还者大都不是年轻力壮的人,而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求生技能和团结合作精神的人。后来英国哈恩等人创办了阿德伯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的海上生存能力,并且收到显著成效。二战结束后,组织行为学家和教育家发现,曾经接受过训练的人,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表现,这让他们从“阿德伯威”训练模式里得到启发。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许多人在面对飞快的工作节奏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时,表现出胜利和心理的诸多问题,如焦虑、压抑、工作能力下降、厌世等。于是“阿德伯威”模式的培训在世界各地被广泛推广,接受训练的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学生、政府公务员、工商业者等。
拓展培训的理念是熔炼团队、挑战自我。形式是在特定的环境里,由培训师提出任务,由受训者自己和团队来解决问题。在项目结束后,团队人员自我总结、分享,进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拓展项目的设计也是从“熔炼团队、挑战自我”的培训理念出发,包括有个体心智类、个体体能挑战类、团体沟通类、团队合作类培训等。在团队类项目训练中,要求提升信念、沟通、包容、感恩、信任等能力。在个体类项目训练中,要求完善自我管理、创新、自我认知等能力。拓展培训是体验式教育方式,培训过程是训练—感受—分享—总结—应用—解决问题。根据美国体验式教育理论家库伯的理论,体验式学习基本特征如下:第一,体验学习是一种过程。第二,体验学习是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第三,体验学习是运用辩证方法不断解决冲突的过程。第四,体验学习是适应世界的完整过程。第五,体验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之间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的过程。第六,体验学习是创造知识的过程。这一理论充分揭示了人本主义和交互式教育的特点。
三、拓展培训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
1.参加拓展培训可以帮助大学生重塑普识价值观念。长期接受应试教育,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加之思想教育内容、方法、手段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和青少年发展的特点,造成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薄弱,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偏差,理想淡漠、思想混乱等。拓展培训的项目是从现实实例中提炼出来的,任务的完成过程表面上看是大学生执行能力的表现,其背后则是思想道德素质的综合衡量,对成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普识价值观念的重塑意义重大。如“雷阵图”项目中,狭隘的个人主义和缺少理想和坚定的集体信念是无法完成任务的。
2.参加拓展培训可以突出大学生主体性自我教育。拓展培训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是配角,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每个具体项目的完成都是学生自我规划和执行的表现。在项目结束后,受训大学生个体要完成自省式的分享回顾,这样就达到了自我教育的效果,并且印象深刻。
3.参加拓展培训可以加强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大学生是社会人,这就决定了他们必须在社会中与其他个体和谐相处,融入其中,实现个人价值。拓展培训是以团队形式开展的,成功需要合作,每个团队成员必须积极默契,相互配合。如“海难逃生墙”项目,依靠个人能力是不能完成集体脱困的,必须发挥全体成员的智力和体力,才可以达到“一个都不能少”的终极目标。
4.参加拓展培训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在顺境中长大的,没有受过多少磨难,所以进入社会独立生活后,遇到困难时会不知所措,在心理上会表现出焦虑、无助、抑郁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影响学业和健康,这使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拓展培训中的大多数项目都是针对提高受训者的心理能力而设计的。在一个个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大学生不断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建立坚强乐观的必胜信念,这对他们是终身受用的优秀的心理品质。如在参加高空项目时,学生必须学会自我调整心态,敢于克服恐惧,激发勇气,才能完成超越自我的目标。
5.参加拓展培训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拓展培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努力克服困难,不断超越自我。拓展培训以其特有的方式、内容与特点,提升大学生抵抗挫折和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能让团队中每个参与者在共同的目标下一起体验成功与失败,享受快乐与痛苦,磨炼意志,在活动过程中懂得团队力量和团队精神的重要,体会团队合作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能使大学生在培训过程中学习和培养客观地评价自己,让自己与他人、群体及社会保持和谐关系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对于大学生顺利融入社会意义深远。
6.参加拓展培训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沟通和社交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是拓展培训的主要内容。拓展培训中很多项目是要求在听不见或看不见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的,这对沟通与表达能力是很大的考验。如“孤岛求生”项目中,有盲人岛,有哑人岛,也有正常人岛,每个岛之间还没有桥梁连接,只能借助几块漂浮在水里的木板搭桥,最后将所有人集中在一起才算完成任务。随着任务的进行,参与者的沟通顺畅了,隔阂消除了,交往能力加强了,信任与友谊建立了,自然任务也达成了。
7.参加拓展培训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创造力。培养创新和创造力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点。拓展培训的项目设置和采用的形式都是有针对性的,项目的任务也是需要有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执行才可以完成的,这对参与者是极大的考验。只有开动脑筋,打破常规,充分发挥想象力,挖掘自身的潜力与创造力,才能创新式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行之有效地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训练方法。
8.参加拓展培训可以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拓展培训中很多实例表明面对困难时态度的确很重要,如果个体和团队有积极的态度,则成功的几率就很大,反之就很小。因为有成功的信心,就能够开动思想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反之满脑子充斥的就是失败的场景。因此,参加拓展培训有利于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拓展培训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补充,是大学生终身自我教育的起点,是打破应试教育旧的教育机制、转变教育思想与模式的契机,是未来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引入了素质拓展培训课程,并且得到了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相信积极地利用拓展培训先进的方式和理念,深化高校教育思想和模式的改革,全面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就一定可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大学生素质拓展个人总结范文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的就业压力越来越激烈,部分大学生由于在校期间没有进行系统的心理辅导,导致其社会适应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在社会工作与生活中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对大学生社会心理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提升其自我认知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本文通过设计实验的方式,对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能否培养大学生社会心理能力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体育生活;拓展训练;大学生;社会心理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我国学校在教育过程中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重视度越来越强.现阶段诸多大学毕业生在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与社会压力时,出现自卑、消极怠工等负面心理,严重影响了其创业与就业热情;同时对未来的茫然无助也影响着在校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限制其个人能力的培养,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针对这种现状,在校园体育生活中对大学生进行合理的拓展训练,有利于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对其研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1实验设计
1.1实验假设通过合理的体育生活拓展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社会心理能力.
1.2实验设计通过开展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进行研究,实验共设有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个实验处理对象,其中实验组参与体育生活拓展训练,对照组不参与体育生活拓展训练,遵循普通的大学生活模式进行大学学习生活.
1.3实验时间半学期9个教学周.
2实验过程
2.1实验前段在实验前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个实验处理对象进行社会心理能力问卷测量,规定实验对象在限制时间内独立完成问卷,并由实验教师当场回收,获取实验前数据.
2.2实验中段在实验实施阶段,对照组不参与体育生活拓展训练,继续遵循普通的大学生活模式进行大学学习生活.实验组则按照我国教育部门提供的体育拓展教育教学要求进行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信任背摔、齐眉棍、杀人游戏、鳄鱼湖等,利用积极的语言教育、行为教育、暗示教育方案,实现体育素质拓展、思维能力拓展、自我突破的策略.在实验组开展体育生活拓展训练时,应以实践训练为主,理论培养为辅,将体育生活拓展训练理念渗透进实验对象的大学生活之中.
2.3实验后段在9个教学周的实验周期结束后,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个实验处理对象再次进行社会心理能力问卷测量,规定实验对象在限制时间内独立完成问卷,并由实验教师当场回收,获取实验后数据.
3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所用实验课时相同,均为半学期9个教学周.实验组参与体育生活拓展训练,对照组不参与体育生活拓展训练,遵循普通的大学生活模式进行大学生活.分析实验前段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其社会心理能力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分析实验后段的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实验组经过9个教学周的体育生活拓展训练,受训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与自我认知能力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抑郁、焦虑、偏执、懦弱等负面情绪明显减少.对照组虽然经过9个教学的大学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水平也有一定提高,然而提高幅度要明显小于实验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社会心理能力水平产生了显著的差异性.
4实验结论
4.1体育生活拓展训练有利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体育生活拓展训练需要小组训练成员为了实现训练目标,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进行训练,有利于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1].体育生活训练需要人们在训练过程中加强互相的沟通与交流,在协调个体利益的前提下,维护整体利益与全局利益.如鳄鱼湖、杀人游戏等体育生活拓展训练的开展,需要团队积极沟通协作,制定周密的计划战胜训练困难.训练项目虽然不具备太高的难度,但是都需要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与个人沟通能力,在进行这些项目训练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心理能力[2].
4.2体育生活拓展训练有利于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体育生活拓展训练所设置训练项目及训练形式,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体能素质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考验.大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会受到挑战自我意识的鼓动,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实现对自身能力的重新认知.现阶段大学生的意志相对比较薄弱,对于他们来说,严峻的就业形势往往会打击其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学习阶段就丧失对自身的信心.利用体育生活拓展训练可以使大学生重新认识其个人能力,例如4米墙这一训练项目,在一般认知下,通过个人力量在规定时间内翻过4米高墙几乎是不可能的是,但是通过团队协作学生们就会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完成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自身能力的重新认知[3].
4.3体育生活拓展训练有利于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心理素质的提高是提高生理素质的基础[4].体育生活拓展训练有利于大学生培养情绪管理能力,例如信任背摔项目,在起初的训练过程中,大学生必然经历犹豫、纠结、不信任的心理历程,然而为了实现团队训练目标,大学生个体必须压抑自身的情绪波动,对自身情绪进行管理,才能在团队高度统一的指令下,发挥彼此的个人能力.经过体育生活拓展训练,可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其在自我挑战过程中突破自身的心理障碍.大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体育生活拓展训练项目,战胜了原来难以克服的心理障碍与生理困难,可以带给大学生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提升其心理自信心.通过不断的体育生活拓展训练,可以使受训大学生明白,无论未来就业压力与社会压力有多大,只要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平和的心态,管理好自身的情绪,充分相信自身的潜力与能力,就一定可以克服现有的困境,再次战胜自己,取得成功.
4.4体育生活拓展训练有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体育生活拓展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社会生活中确立理性的人生需求.体育生活拓展训练通过融合多门现代学科体系设计训练项目,一方面可以培养受训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现代社会就业压力与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其工作进取心,强化其社会竞争意识,使其在面对复杂的工作情况时也能保持冷静的决策能力与分析判断力,从而适应社会生活.同时在体育生活拓展训练中,可以为受训大学生提供人生反思与人生感悟,促使其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确立理性的人生需求,在复杂的竞争压力下多一些理智与冷静,少一些自卑与焦躁.合理的体育生活拓展训练不仅可以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会心理能力,也可以拓宽他们的追求与理想[2].
5总结
体育生活拓展训练的根本目的不是实现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也不是为了发展户外运动教学,而在于尽可能地开发大学生的自我潜能,提升大学生的自信心.体育拓展训练带给我国高校全新的教育理念,高校教学的重点从关注教育知识点的传授,逐渐转向对学生综合心理素质与实践操作的训练培养.由于我国高校开设体育生活拓展训练培养大学生社会心理能力仍处于初级阶段,我国高校相关训练人员在训练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优化体育生活拓展训练内容.
参考文献:
〔1〕杨剑,常波,田宝.体育生活拓展训练培养大学生社会心理能力的实验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2):1630-1632.
〔2〕毛凯.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身心发展影响的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3〕高斌.体育拓展教育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自信心的影响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2.
大学生素质拓展个人总结范文4
关键词: 高职学生 素质拓展活动 心理素质
如今大学生心理问题普遍存在有欲望,没理想;有追求,没目标;有技术,没文化底蕴。这些现象的出现,不单单是学生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思想教育者要不断从新的角度来看待和解决学生的具体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素质拓展以其新颖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形式,采用活动体验―反思―感动―分享―总结应用的新颖流程,通过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式,达到改善心境、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和熔炼团队的目的,逐渐被大学生所接受。
一、高职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焦虑。
焦虑,每个社会人多多少少都存在的,只是存在的程度和自我调节的方式不同。高职学生的焦虑主要来自于:一是对学习的自信心不足,特别对考试的结果过于担忧而造成的考试焦虑。二是在生活中,因无法适当与人沟通和交流、同学相处间产生的摩擦、师生之间的关系等又使得他们产生了人际交往焦虑。三是因担心自己技不如人,轻视自己的能力和作用。特别是身处人才济济的大学校园之中,使他们产生了自我意象焦虑。所以焦虑是学生经常会有的情绪体验。[1]
2.抑郁。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通常会因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而感到自身心理超负。如情感的压力、学习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生活经济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等常常会使他们感到无力应付而产生抑郁的消极情绪。一些学生因此感到厌恶、痛苦、羞愧、自卑,进而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思维迟缓,干什么事都无精打采,觉得生活中充满了苦闷,毫无幸福快乐可言。如不及时自我调整或管理者积极干预,后果将不堪设想。
3.嫉妒。
一部分学生在高中时,通常得到老师的喜欢,同学的羡慕,又在父母的疼爱之中长大,但进入高校以后,遇到来自各地的“高手”,同学的学习、工作、综合能力各方面的出色表现,让其感觉到自己的“失宠”,认为各种各样的活动、鲜花、掌声、荣誉都是为别人而盛开的,便会产生苦闷,继而引发嫉妒的情绪,若不及时加以自我调整和控制,将会变得尖酸刻薄、冷漠无情。
4.冷漠。
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有一定距离的,如果对大学的期望过高、奋斗目标的落空,一些学生会感到失望,甚至自暴自弃,产生冷漠的情绪,对任何事物漠不关心、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不愿与他人交往,感情淡薄,胸无大志。
5.孤独。
进入大学以后,多数人(特别是大一的新生)都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和朋友,对外界环境的陌生感,对家庭和父母的深深依恋会使他们感到孤独和寂寞。强烈的孤独感无法排解,因而一些学生封闭自己,在行动上被动、退缩。在生活和学习中难以客观和正确的评价自己和看到自己的价值,导致自我评价过低,感到自卑。针对以上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我选择素质拓展中的个人项目、双人合作和团队训练三个项目,就如何有利于调节心理活动进行分析与研究。
二、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对心理活动具有调适作用
1.个人项目对大学生的心理具有调控作用。
个人项目是在特定的场地条件的安排下,学生以个人挑战为主的项目。通过体验、克服失败的恐惧和逃避的心态,挑战自身的信心、耐力和意志力,不断提升个人的责任心、激发荣誉感、进而达成既定的目标。个人项目具体有如:高空断桥、低空钢索、飞跃障碍、中空绳网、高空独木桥、空中断桥、攀岩等项目。大多具有挑战性、冒险性、难度较高。面对个人项目的种种困难,其定的场地环境使得学生产生了犹豫和紧张害怕的心理情绪。完成每一个项目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心。在各个项目的体验过程中,学生自己必须经历“犹豫―恐惧―紧张―勇气―成功”的内心历程。整个过程需要独立完成,如何战胜自己,跨跃出坚实的一步,这对于社会经验贫乏,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自我的重新认识,在经历了情绪波动最终感受到高峰体验之后,学生的心智得到了一定的促进和提高。这对于锻炼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情绪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在体验素质拓展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老师的支持,同学的鼓励,使之努力克服自己的畏惧心理,最终的挑战成功证实自己的同时也坚定了其他同学的信心。借着成功地完成一个个艰巨的任务,帮助学生延伸自我,突破自我局限,建立充分的自信。
2.双人协作项目对大学生的心理具有调整作用。
双人协作项目一般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冒险性,难度较高。在进行体验时,它要求两个学生之间要互相配合,一起努力共同获得成功。双人协作项目可培养学生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包容、互相帮助的品质。如空中相依、盲人之旅、生死与共、滔天陷阱等项目。由于活动的过程中只有两个人参加,除了同伴,没有别的同学可以依靠和求助,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你都要对同伴不离不弃,团结共进。在活动的过程中,可能你非常努力,但是由于同伴的一个失误导致你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学生会感到失望、灰心丧气,甚至指责同伴。但是规则是不会变的,当学生经过失望与愤怒之后,依然要重新整理自己的情绪再次开始。另外,出现失误的学生本就心存内疚,甚至自责。感情处在最为敏感的时刻,这时同伴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表情都可能引起他的情绪变化。面对失败的局面,同伴之间需要的是相互支持和相互鼓励,然后才能携手共进,共同获得成功。通过双人协作项目的体验之后,学生进行反思和分享,会明白在与他人合作时,重要的是相互信任、支持和鼓励。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一味指责、抱怨和愤怒,对事情的顺利进行有害而无益,在这种时刻,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灰心、失望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易怒情绪,重新振作,相互支持和配合,共同进退,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3.团队合作项目对大学生的心理具有调节作用。
团队合作项目是以团队之间的合作为主,要求全队成员共同建立良好的团队气氛,以相互理解、信任、协作、融洽和默契来克服活动中的困难,达到活动的目的。团队合作项目如孤岛求生、穿越电网、穿越沼泽、盲人方阵、毕业墙等项目。对于一个团队来说良好的团队气氛是非常必要的。它使得整个团队能够保持激情和热情,而高涨的团队情绪也必然会使每个队员感到愉悦和自信。团队项目一般看似不难,要顺利完成却需要全队队员的默契配合,同队员之间相互支持,才能最终获得成功。团队合作项目的规则一般都制定得较为严格,在项目体验的过程中总会碰到许多问题,在面对问题时调节自己的情绪,不气不馁,以正确的心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任何一个团队活动,在成功之前,都存在希望突然间破灭的可能,此时这个团队就需要及时调整情绪。队长的领导,队员之间的相互鼓励和宽容,最终会使得整个团队获得成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和体验整个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一个团队经历了一次次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蜕变后,每个学生都能学会与人合作,以大局为重,懂得责任和牺牲,懂得合理的调控自己的情绪。
三、素质拓展活动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1.学会持之以恒,培养坚强的意志。
素质拓展活动中有的项目设计在草地、小河边、山坡或不平稳的地面上进行,这些对体能的挑战与考验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所有的成员必须遵照培训教师的指令和活动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任务。素质拓展训练和大学生的军训相比较,更突出了其任务性与技巧性,大学生经历这样的体能挑战,能够培养坚强的意志力,会潜移默化的运用在其他事情上,也能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2.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团队观念。
当代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早在19世纪,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霍尔(G.S.Hall)曾指出:独生子女本身就是一种疾病[2]。独生子女由于在其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的溺爱较多,又缺乏兄弟姐妹,所以在性格特征上可能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合群性较差等现象,所以在大学阶段参加拓展训练,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大学生应学会完成团队的任务、学会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相融合、和团队成员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总结失败的经验,懂得在帮助团队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都应当在教育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共同生存。素质拓展训练一系列的项目从非专业素质方面更好地锻炼了学生,这些项目挑战的不仅仅是体能,更是意识;挑战的不仅仅是个人,更是团队。
3.提高自信,努力追求自我实现。
自信是一个具有复杂层次结构的心理构成,是个体对自己的积极肯定和确认程度,是对自身能力、价值等作出客观、正向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稳定性格特征,与其他人格系统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3]。自信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与人格的健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大学生通过完成平时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能大大激发潜能,提高对自身的正向评价,从而有信心去努力追求,实现自我价值。
大学生通过素质拓展各类活动的体验,在培训教师的带领下,全体成员进行分享体验,通过反思、自省、领悟、交流,来克服失败的恐惧与逃避的心态,产生成就感;建立充分的自信,改善心境,相互信任、支持和鼓励。素质拓展团队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成员在面对问题时要调节自己的情绪,以正确的心态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与人合作,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从而能够面对自己的不足,不断克服困难,战胜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增强自己的情绪调控能力,拓展训练以其新颖的教学内容,独特的学习方式,以及丰富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强学生社会适应的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约翰・D.布兰思福特,安・L.布朗,罗德尼・R.科金等编著.程可拉,孙亚玲译.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6.
[2]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主编.普通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560.
[3]车丽萍.自信的概念、心理机制与功能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6-89.
大学生素质拓展个人总结范文5
拓展训练最早起源于西方,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与训练方式,拓展训练主要是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习者通过挑战自我及团队学习的方式参与,从而挖掘团队精神及完善个人品格。我国大学生因多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使得其个性张扬,团队意识淡薄。高校作为一个社会人才的输送方,其不仅需培养学生的各项知识技能,还需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及进取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及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教育功能的新课程,其不仅能让学生强身健体,还能对学生的心理、精神及团队协作能力进行综合素质的提高,体现了体育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二、拓展训练概述
拓展训练即一种锻炼培训方式,最早起源于二战时间的英国,从宏观角度来讲拓展训练能通过特定的训练方式,增加参与者的意识见解,培养身心,提高精神毅力。拓展训练具有灵活性、适应性、挑战性、刺激性、开放性、趣味性、组织性及计划性。拓展训练并非简单的体育和娱乐,其强调做中学,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去学习、感悟及提升,其实以体验为主体,以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其把个人挑战项目与团队合作项目进行了很好的结合,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体育精神。
三、拓展训练对大学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拓展训练能最大的激发个体的潜能,提高个体的创新能力,心理抗压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其不仅让学生在身体素质上得到了相应的锻炼,还在精神上、能力上得到了相应的锻炼。故拓展训练在大学生体育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挖掘学生潜能我国大学生入学之间的主要以学习、考试为主,很少参与综合性质较强的体育训练中。因缺乏实践能力,大学生的各项潜能还有待开发。拓展运动中一些较难的游戏活动能激发大学生们潜在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了解到自身在团队的重要性。拓展训练能更好的让自己挖掘自身的长处,从而更准确的在团队中定位。这种训练模式也能让大学生进入社会后能更加的适应社会,并对自己进行有效的定位,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有效的规划。(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我国的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在大学期间学生已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开创学生思维是现在高校中教育的重要内容。拓展训练能通过拓展分组拟定口号,设置小组目标,通过短时间任务式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团队协助的同时,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三)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大学生的生源来自四面八方,因不同的生活习惯、成长环境及家庭背景使得部分大学生在生活及学习上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目前,我国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抗压能力相对较弱,而不同程度的压力会造成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情绪,如焦虑、悲观、抑郁等。当今很多国家运用体育锻炼来改善学生的心理情绪,拓展训练会挑战学生的竞争、对抗能力,其艰苦的训练环境及紧张的氛围会有效的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加学生的意志力,并在竞争中养成谦虚谨慎、沉着冷静的好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加学生的抗压能力。(四)提升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当代大学生多在家人的呵护下成长起来,具有较强的个性,进入大学群体生活后,不善于与人相处。团队合作是拓展训练中最重要的能力体现方式,在某些项目中需要团队共同合作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在团队合作中,学生们会了解相互信任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团队合作会贯穿于整个社会生活中,学生真实的体验相较于课堂填鸭式的讲解更能让学生了解到团队合作的意义。(五)提高学生综合素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单一的知识水平已不在成为社会人才需求的唯一标准,大学期间人才的培养也从单一的知识水平的灌输转向多方面综合素质培养。拓展运动中各种训练活动能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精神、运动技能、思想与道德修养、社会工作与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与自愿服务等各方面进行培养,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总结
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增添拓展训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自我潜能,培养养创新精神,完善人格,陶冶情操,磨炼意志,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活力和创新力,而这种素质体现更是现代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所需。
参考文献:
[1]罗峰,赵亮,辛阳等.大学体育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社会适应及心理健康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11,(3):187-188.
[2]李吴磊.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教育探索,2013,(9):65-66.
[3]韩来国,吴俊英.体育拓展训练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4):160-161.
[4]宗有智,常同礼,秦翌雨等.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探究[J].价值工程,2011,30(7):264-265.
[5]赵小坤.拓展训练对大学体育教学的作用及影响———评《高校体育教学及其常见运动项目健身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19):后插11.
大学生素质拓展个人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校素质拓展体育课
一、问题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弱点。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的要在这种大氛围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团队意识。
然而,现在的大学生是未经受挫折教育的一代,很多还是独生子女,在处处受到呵护的教育背景下,很少有机会接受吃苦教育,其心理的承受能力普遍脆弱。这些都将导致他们走入社会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调整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不能很快的融入工作环境,使工作和生活遭受挫败,甚至影响到自身职业生涯的成败。
(二)素质拓展的起源与发展。素质拓展,又称拓展训练、外展训练(Outward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去战胜一个个困难。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的袭击。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海员葬身海底,针对这种情况,汉思等人便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战争结束后,外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目标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拓展训练课程以培养合作意识与进取精神为宗旨,崇尚自然与环保。利用崇山峻岭、湖海大川等自然环境,帮助企业和组织激发成员的潜力,增加团队活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达到提升团队生产力的目的。风靡全球50余年的素质拓展,1995年走进中国。短短几年不断发展,倍受推崇,逐渐被列入国家机关、外企和其它现代化企业的培训日程。
(三)素质拓展是大学生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一座桥梁。素质拓展训练由于其活动内容的新颖性、活动过程的刺激性、活动条件的特殊性以及对参与者生理、心理、智力、合作等全方位的挑战性,对帮助大学生正视挫折,克服挫折,并不断强化挫折承受能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有作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既有增强体质、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的共性化功能,更有培养人的适应自然、挑战极限、战胜自我、同舟共济的生存生活技能和开拓发展素质的特殊功能。
二、素质拓展训练引入体育课堂的组织与实施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的课程教学方式,将健康教育与生存技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吸取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注意适应中国人的心理特征与接受风格。其最突出的设计,在于以体验学习循环为基础,通过参与各种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互动式游戏和挑战高难度的户外体验项目,透过分享讨论,把体能训练、心理训练和生存技巧等在活动之中融会贯通,令每一位学生亲身体验,从体验中得到学习,在分享感受和观察中,帮助学生进一步认清由体验中得出的成果。
1、素质拓展师资队伍的建设。素质拓展教师首先要具备包括品质、智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控制能力等方面在内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体现:
(1)文化知识底蕴: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要具备捕捉知识、更新知识的素质,掌握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哲学等理论基础;
(2)户外活动经验: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还要具备包括野外生存能力在内的户外活动经验,能够独立应对突发事件,能够给学生正确指导;
(3)组织协调能力:应具备清晰的头脑,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问题,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来进行拓展项目的设置和内容的安排。
2、素质拓展训练内容的分类
(1)按场地设施进行分类。(1)高空项目:空中单杠、空中断桥、天梯、独索、空中独木桥、飞夺泸定桥(空中索链桥)、浮云桥、凌云飞步、勇往直前、空中相依、缅甸桥、合力桥、攀岩壁(勇攀高峰)、空中绳林桥、速降、速滑、绳网。(2)场地项目:逃生墙、信任背摔、模拟电网、有轨电车、孤岛求生、飞行转轮、依存共渡、雷阵、智闯敌营、激流勇进、穿越沼泽、穿越弯桥、巧过网阵、跨越高网、跨越巅峰、悬降塔、网攀架、梅花桩、金字塔、夺宝奇兵、人生棋盘、障碍台。(3)野外项目:露营、野炊烧烤、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神秘拼图、崖降、峡谷探幽、登山、定向探宝、模拟探雷、洞穴探秘、峡谷穿越、高空滑索。(4)水上项目:抽板过河、水上梅花桩、浮桶架桥、水上单索、跨越大峡谷、水上拉练、水木囤、勇渡天堑、借力索、山盟海誓(同心锁)、溯溪、扎伐、划艇、飘流溪降。(5)室内项目:雷阵(狭路相逢)、盲阵(盲人方阵)、交通阻塞、连环手、盲人摸号、木头的体积、囊中失物、齐眉棍、人体多米诺。
(2)按参与方式来分类。(1)个人项目:空中单杠、断桥、飞夺泸定桥、水上滚桶、水上拉索、勇攀高峰、速降、速滑等。(2)集体项目:信任背摔、空中相依、水上三人行、人体多米诺、盲人方阵、有轨电车、孤岛求生、依存共渡等。
3、素质拓展场地设施的建设
(1)根据地理优势来考虑场地设施。合理利用校园周边环境,不断开发设计拓展训练内容,突出地方特色。在水资源比较多的南方院校可以偏重水上运动项目的开展。例如将水上列车、太空行走、同心协力、滑行索道、巧过网阵、丛林绳桥、荡绳过桥、水上浮木桥等项目组合;在场地比较充裕的院校可在校园内建设空中项目器械组合,例如,将断桥、合力桥、空中单杠、空中相依、丛林绳桥、飞夺泸定桥、攀岩、天梯等项目组合。(2)根据资金投入情况来考虑场地设施。资金投入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建立综合型拓展训练器械设施组合,将高空项目、场地项目、水上项目同时进行。反之,则可优先考虑室内项目如雷阵(狭路相逢)、盲阵(盲人方阵)、交通阻塞、连环手、盲人摸号、木头的体积、囊中失物、齐眉棍、人体多米诺、铁钉、橡皮筋、牙签游戏、圆球游戏、筑塔游戏、荆棘排雷等项目。此外,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还可考虑建立基本的拓展训练器械设施,如背摔台、梅花桩、穿越沼泽、孤岛求生等项目。
4、素质拓展训练开展的组织形式。素质拓展训练引入学校体育课还处在一种尝试阶段。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作为课堂的教学内容,其开展形式可以是丰富多样的,可以作为选修课,也可以作为必修课。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可以先考虑将素质拓展作为选修课进行试点教学,等时机成熟之后再进行全校推广,作为一门必修课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这种体验式的教学中受益。此外,根据学校具体的设施和师资力量,还可以组建校内的拓展训练俱乐部,或者是和几所学校联合起来成立训练中心,还可以与一些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开展。
5、素质拓展训练内容的设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课之前做好必要的理论知识储备。理论课必须包含:1,素质拓展的基本知识。例如在野外项目中,由于环境具有一定的未知性,在进行实际拓展训练之前,必须介绍有关野外生存技能方面的知识及其伤病的自我急救与互救等。2,实践课后的体会交流与总结。经过素质拓展训练,每个人的体会深度和角度因人而异,通过交流和总结,可以进一步加深印象。另外,在野外项目中,如野外生存、峡谷穿越等,还必须做好必要的体能储备以及素质拓展的心理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要将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的合理搭配。个人项目的目标一般包括自我激励、适应能力和积极思考能力,增强个人自信心,挖掘自己的潜能,同时也可以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当然也包括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等能力。集体项目的目的是使一个小组作为整体面对各种挑战。这些项目的目的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进行协作,彼此为对方提供有利的条件,相互受益,共同提高,促使他们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和责任心,培养协作精神,从而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6、素质拓展训练效果的评定。根据美国学者、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唐.柯克帕特里克提出的培训效益评估模型,他从评估的深度和难度将培训效果分为4个递进的层次——反应层(reaction)、学习层(learning)、行为层(behavior)、效果层(effect)。即分别是学员对培训的满意程度、接受程度、由学习而改变行为或习惯、因行为改变而产生具体结果。
(1)拓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拓展训练的困难度决定了练习者需要付出的意志努力程度,通过努力完成一定难度的训练能较好的培养拼搏精神,增强他们的自尊自信,促进训练对象具有正确评价自我的能力,有利于自我观念的形成。
(2)拓展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拓展训练的团队项目,如信任背摔、空中相依、三人行等强调相互协作与信任的团队精神。在训练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为完成共同的目标,彼此为对方提供有利的条件,相互受益,共同提高。通过合作,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依赖,只有相互帮助才能实现双赢,才能使自己取得最大的成功。因此拓展训练能很好的协调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四、结论和建议
1、拓展训练能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磨练意志,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增强学生的集体参与意识,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引入体育课堂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它还处于探索阶段,应引起广大学校领导的重视,加快完善素质拓展训练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素质拓展师资培训的力度。
3、高校素质拓展训练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以灵活的组织形式进行开展,既可作为选修课,也可作为必修课,或者分阶段的进行,先开选修课,等条件成熟,再开必修课。
参考文献
1.周晓梅.对研究生开展拓展训练的必要行和可行性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8):86~88
2.杨勤.定向拓展训练在野外生存课程中的应用[J].九江学院学报,2007;(3):118~120
3.邓罗平.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与体育行为的影响[J].体育科研,2007;(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