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由的界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由的界限范文1
这个暑假,有不少家长来咨询挑学校和选专业的事,藏在他们身后的那个孩子要么懵懂青涩,要么事不关己,让我感触很深。如果想放心地把孩子送入社会,给予孩子的爱就要有界限,亲密但也要有距离。
分不清的爱与操纵
暑假里,我和10岁的儿子去旅行,走了几个城市。有几位妈妈带着孩子先后加入我们的队伍。
有一天,我给朋友传资料,儿子过来找我,我说:“儿子,现在是妈妈的个人时间,我和朋友事先约好了,你要等一下。”儿子没说什么,几位妈妈倒是很惊讶:“曹老师,你怎么能这么对孩子呢?”我问她们为什么出来旅行?答案几乎是异口同声:为了孩子。但我来旅行除了想跟儿子有亲子互动的时间,也安排了一些自己的计划要完成。我和孩子是平等而独立的,彼此会给对方一些自由。
举例来说,几个孩子到一起难免小吵小闹。有的妈妈很担心,想出面帮孩子解决问题。但我建议不要插手,孩子们要学会自己处理交往问题。果然,过一会儿他们又自然而然地玩在一起了。
我和儿子出行时,一向是各自负责自己的拉杆箱和背包。这次,他看见小伙伴都是妈妈帮着背所有东西,就对我说:“妈妈你能帮我背包吗?”我对他说:“如果你觉得累了,妈妈可以帮你背一会儿,但妈妈需要的时候,你也要帮妈妈做些事。”在一些城市转机的时候,我拉着几个妈妈等在一边,让孩子们去办理托运、登机手续,并协调座位。虽然过程磕磕绊绊,但他们最终完成了任务。我从他们红扑扑的小脸上,看到了参与的满足与被认可的快乐。
一切为了孩子,对家长来说是一种没必要的牺牲,因为它最终将变成“我为了你已经如何,所以你必须怎样”,这种操纵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压力。
缺少安全感的是妈妈
你从一个孩子出门在外的表现就能看出他的安全感如何。带孩子们去西双版纳动植物园,里面有好多小动物。孩子们正是好奇的年纪,我鼓励他们多去摸摸。有的孩子伸手去摸几下,赶紧缩回来,有的根本不敢靠近,还有的可以坦然地和小动物接触。其实,安全感好的孩子会很放心地去探索新鲜事物。
景区设计了一处小桥流水的景致,并提示山泉水水深30公分,邀请小朋友们走过桥去。有几个孩子马上把询问的目光投向妈妈,他们习惯了决定权在妈妈手里。妈妈们则瞬间通过自己的生活常识得出了各种担忧:小桥安全吗,掉下去怎么办……我支持儿子下去试试,他走了一段,掉进了水里,但回来时特别高兴地告诉我,山泉水特别凉。动植物园很大,孩子们到处去玩,有位妈妈只要发现孩子没在视线范围内就慌了,到处找。其实孩子正玩得高兴,被妈妈叫回来后,噘着嘴抱怨:“妈妈,你为什么总看着我呢?”
是谁缺少安全感呢?是妈妈。她用自己的判断干预孩子的选择,她的各种担心直接切断了孩子的探索欲望。妈妈缺少安全感,孩子会变得内向胆小、缺乏自信。
你有权选择,但要承担后果
出游刚回来,一位妈妈来咨询,她的苦恼是不知道该不该让孩子复读,其实她又越权了。我问她女儿:你为什么学习?她直截了当地说是为了让妈妈高兴。很明显,对她来说,学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讨好妈妈的一种方式。有的孩子把大学志愿填了离家很远的城市,父母担心又失落。有的孩子生活在蜜罐里,却变得自私自利,行为叛逆,脾气暴躁。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父母没能给孩子建立好规则和界限。
自由的界限范文2
1989年4月,屈臣氏在北京开设内地第一家店。此后的l8年,屈臣氏一直秉承着其“健康”、“美态”“欢乐”的经营理念,致力研究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最幸福的消费者造就最好的零售商家”,这是屈臣氏作为零售商的成功信条。根据屈臣氏的发展计划,在过去的三年当中屈臣氏在中国大陆着重于巩固原有的市场地位,在已进入的28个城市进行了快速扩张,在积极扩张重点区域北京、上海和广东地区的店铺数量指标之外,更加快了中西部地区的店铺开发时间表。与此同时,屈臣氏中国公司的自有品牌品种也由原来的500多种激增到1000多种。
面对屈臣氏在中国本土化进程中受关注度的提升,行业内对于其自有品牌推广以及店铺营销模式的研究和探讨更是规模空前,在一个月以前,笔者接到《销售与市场·化妆品观察》杂志的邀请,受邀点评屈臣氏自有品牌的发展战略,现将相关具体访谈内容转述如下:
1、《销售与市场》:一直以来,屈臣氏自有品牌的开发和店铺扩张计划,被认为是中国屈臣氏公司最主要的两项核心任务。就您目前的了解和认识,屈臣氏自有品牌在中国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笔者:屈臣氏公司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18个年头了(自1989年至2007年),但是在最初的8年时间里,由于对于中国市场消费特性的认识和把握出现了失误,一直以来屈臣氏在国内市场的品牌推广举步维艰。屈臣氏自有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明确战略方向。在1997年以前,屈臣氏系统内的自有品牌很少,不足商品的销售中5%的市场份额。自1997以后,屈臣氏开始将自有品牌的开发和推广提上了工作议程,开始走出了以一线个人用品品牌为主的“围城”。
第二阶段:试水零售。从2001年起,屈臣氏开始着力发展自有品牌,短短一年时间,屈臣氏在国内市场的自有品牌数量就达到了200多个,并在商品的销售中占据了10%的市场份额。
第三阶段:战术跟进和演变。从2004年开始,为了配合屈臣氏在全国市场推行的“低价策略”,屈臣氏的自有品牌开始加大了促销推广力度,除了要求有效控制和降低自有品牌的低成本水平指标,更对于零售店铺的市场运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屈臣氏自有品牌在屈臣氏全国门店系统同一线品牌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而且截至2006年屈臣氏的自有品牌数量已经达到了700多个,并在商品的销售中占据了21%的市场份额。
第四阶段:专业化和多元化并重。从2006年开始,在自有品牌发展的道路上屈臣氏可以说是获取了很多“心得”,并巧妙地将其附注于现实生产力的改进和提升,一方面屈臣氏将自有品牌的单纯战术向多元化延伸,另一方面屈臣氏更着力将自有品牌的开发战略提升到了专业化的高度,并适时地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和并重推广,以期寻求加法倍增效应。经过了这一切的切实努力,果然成绩斐然。截至2007年底,屈臣氏的自有品牌数量已经达到了1000多个,并在商品的销售中占据了25%以上的市场份额。
2、《销售与市场》:对自有品牌的利弊,业内一直都有争执。屈臣氏作为最早最有影响力的开发自由品牌的零售商之一,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聚焦点。有人说,屈臣氏的自有品牌是其在中国发展的一把利剑。既是利剑,必有双面性。就您看来,屈臣氏目前对这把利剑的控制力如何?
笔者:在过去的18年间,屈臣氏能够成为中国本土个人护理用品业的第一品牌,除了主题式商超的目标定位,其一以贯之的坚持自有品牌战略更是功不可没。屈臣氏选定的自有品牌战略,除了填补了产品条码数的基数之外,还进一步强化了店铺内的竞争环境和格局,更有效地拉高了平均毛利水平和店销利润。但是,屈臣氏毕竟没有生产工厂和研发队伍,大肆发展自由品牌战略,只有借助国内的OEM代加工厂代工生产支持,这样长此以往产品品质和质量保证就很难做到,即便是将过程控制和结果评估以及信息反馈跟进相结合起来,仍然是隐患重重。
所以,笔者认为目前屈臣氏自有品牌的发展还是充满着危机和变数的。
3、《销售与市场》:自有品牌对零售商而言不仅仅是“重要”,而且“必不可少”。这是屈臣氏对自有品牌的解读。就正面而言,在屈臣氏的中国发展中,它的自有品牌都起过什么样的积极作用?
笔者:笔者认为屈臣氏对于自有品牌的借读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思考:
一方面,在市场竞争和战术层面。主要包括:其一,有效地增加店内的商品条码数量,增加主营业务收入;其二,可以加大终端的竞争环境和竞争格局,满足更多的消费者的不同喜好和需求;其三,通过自有品牌的销售利润贡献,可以拉高店销商品的平均毛利率,以期增加店销收益水平;其四,有助于增加目标顾客交易几率以及目标顾客的客单量水平。
另一方面,在经营管理和战略层面。主要包括:其一,由于屈臣氏的自有品牌大都是其一线品牌的跟进品种或是仿生品种,所以屈臣氏通过自有品牌的高速复制和落地推广,可以迅速稀释其一线品牌的市场份额,从而间接地拉高了店销商品的毛利贡献指数;其二,通过其自有品牌战略的不断推广,可以形成自身系统的“免疫力”,以期从根本上压制一线品牌供应商的话语权;其三,通过其自有品牌的成功推广,可以为今后的其他品牌产品的进店谈判,增加谈判筹码;其四,通过其自有品牌战略的演绎和战术升级,可以坐地起价,并不断给各类品牌供应商形成压力,迫使各类品牌供应商遵从屈臣氏的商品进场、营业支持和市场推广等有偿服务环节的游戏规则,以期屈臣氏非主营业务收入的持续增长。
所以说,屈臣氏将自有品牌战略作为长远目标去发展,不仅有着阶段性的想法和打算,更有着其长远的思考和规划。
4、《销售与市场》:相较于其他品牌来说,屈臣氏自有品牌胜在其价格竞争优势,但也有人质疑其自有品牌的OEM代工模式会导致产品质量的不稳定,进而影响屈臣氏的企业形象,容易造成消费者对屈臣氏的整体否定。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笔者:首先,笔者认为:从专业角度来分析,屈臣氏自有品牌的胜出主要由三个因素构成,其一是屈臣氏自有品牌的产品策略(包括如何选择、开发目标产品群和系列产品的结构定位);其二是屈臣氏自有品牌的企划包装策略(包括如何提炼产品市场差异化卖点和独特的心理诉求,通过产品色彩的技术变化,再将瓶型和包材等周边产品附加值的同步提升,从而设计并形成优良的产品内、外包装);其三则是屈臣氏自有品牌的推广策略(包括屈臣氏自有品牌的价格策略、推广策略以及终端策略);
其次,除去上述三点因素,一直以来屈臣氏自有品牌的产品品质和质量问题的确备受置疑。由于屈臣氏中国门店系统内所销售的所有自有品牌产品均来自于珠三角地区的大批OEM代加工工厂,由于屈臣氏本身没有产品研发团队,当确立了自有品牌加工意向订单之后就会交由代加工工厂进行贴牌生产,由于屈臣氏在产成品成本的控制上非常严格,加之在广大OEM代加工系统内良莠不齐的合作伙伴,所以衍生出来的贴牌产品就很难确保质量稳定了。
最后,据笔者了解,很多习惯于在屈臣氏消费和购物的消费者,几乎从来不购买屈臣氏的自有品牌产品,原因很简单――因为她们已经从新顾客成为了老顾客,对于产品品质、产品质量的判定标准和依据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观意识。所以,屈臣氏难以持恒的自有品牌产品品质和质量无疑对其长远发展形成制肘效应。
5、《销售与市场》:另外一个方面,屈臣氏自有品牌从200多个到现今1000多个的高速扩张,占据25%的份额,并且还有可能在进一步发展中。屈臣氏认为,就长期而言,自有品牌的增长将帮助公司增加和平衡利润,同时也帮助公司抵御供应商施加的,越来越大的价格压力。但也有人认为,这种扩张会否导致屈臣氏与其零供商关系愈加紧张,由此导致一系列恶果?您是怎么看待这一点的?
笔者:在过去两年中,屈臣氏自有品牌在中国的业务增长显著,并在商品的销售中占据了25%的市场份额。自有品牌的品种数量也由最初的约200个产品类别,迅速增长到目前的1000多个,有利的增加和提升了屈臣氏的店销水平和利润收益以及边际贡献。
基于在业内众所周知的原因,长期以来各品牌供应商在同屈臣氏的合作中,都是被压制的,即便是国际知名品牌。主要因为四点:其一,屈臣氏的主题化商超氛围,正好迎合了很多化妆品和个人护理用品的市场定位和目标群体需求;其二,屈臣氏日益增长的店销水平以及销售势头;其三,屈臣氏专业化的市场推广手段,可以将促销翻新和促销创新手段运用的淋漓尽致;其四,随着屈臣氏在本土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在全国市场门店数量的不断扩大,同屈臣氏进行合作可以更好地完成全国市场的布局扩张,以及提升品牌。
但是,很多同屈臣氏有过合作经历的品牌供应商都有着自己心理感受。任何一个品牌在选择进入屈臣氏之后,只会有三种命运:第一种是表现不好,即阶段性销量、指标达成差强人意,则被屈臣氏下架清场;第二种是表现平庸,产品能够自然销售,借以阶段性的促销推广和市场支持,销售局面还能够持续性地维系,但是每当回到最终的投产比等财务分析报表上,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第三种是表现抢眼,市场表现良好、销售达成持续性增长,则被屈臣氏锁定成为了自有品牌的假想敌目标了。
所以,面对屈臣氏日益抬高的各项基础费用门槛,以及屈臣氏自有品牌的茫生和大肆泛滥,很多品牌供应商都是牢骚满腹,但却又敢怒不敢言,而且还经常被屈臣氏自有品牌的促销活动一同拉下水。千里之堤、毁于一穴,长此以往,必将对于屈臣氏的供应商体系形成巨大的冲击。
6、《销售与市场》:屈臣氏自有品牌还在发展,问题可能还有出现。在此期间,您认为屈臣氏对这些问题规避措施如何?是否积极有效?
笔者:进一步深入研究屈臣氏自有品牌的市场策略,不难发现,屈臣氏在自有品牌的开发上主要以店内畅销品和潜力新品为目标焦点,采取贴身跟进的策略,经过目标锁定、持续观察“假想敌”的上场表现后,特别是当潜力新品在店内的市场表现和数据分析指向呈明显增长态势时,屈臣氏就会立即进行仿制品种的跟进。
过激的自有品牌孵化,必将导致屈臣氏的面临品牌的透支和危机,由于屈臣氏的所有自有品牌全部来自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贴牌加工生产,除了其产品品质的质疑外,业界对于屈臣氏自有品牌的漠视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则,谁在控制产品的品质,谁又在跟进产品质量和负责监控生产现场管理;二则,细心的消费者看看屈臣氏自有品牌系列产品的背后授权生产厂家信息,就会不难发现,繁杂的厂家、无序的过程管理的品质很难让人放心;控制产品成本的同时,又如何让人相信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呢!三则,屈臣氏在自有品牌产品的孵化过程中,将工作重点仅仅放在了外包装和低价策略上,相比对于产品内在品质和附加值的关注和投入可谓少之又少。四则,由于没有专业的产品技术研发团队,何来产品的内在附加值,同样的配方加上形式和香型的微弱区隔,就构成了屈臣氏的自有品牌系列产品的阵营,看来屈臣氏自有品牌产品同很多批发市场档口里OEM出来的产品一样,还是无法走出产品系列高度同质化竞争的固有格式。
据此,在笔者看来,“绣花枕头一包草”,琳琅满目的屈臣氏自有品牌系列产品,定义为屈臣氏一线品牌当中畅销品的“仿生产品”或是“特价产品”还是比较准确的。
7、《销售与市场》:照屈臣氏现今自有品牌的发展趋势,会不会在今后形成对屈臣氏整体发展的反噬?
笔者:屈臣氏公司在1989年到1997年这段时期,同很多中国本土企业一样,在华的业务发展一度非常吃力、也走了很多弯路。后来经过屈臣氏中国公司高层多年的敏锐观察、分析市场的动向,完善内部的管理,调整发展战略,蓄势待发的屈臣氏最终发现在日益同质化竞争的零售行业,如何锁定目标客户群是至关重要的。
屈臣氏在中国本土的业务经过了18年的发展,初步建立了商品与自有品牌代工共同发展的模式。但是伴随着屈臣氏日益过剩的自有品牌发展战略,屈臣氏高层的确是有必要认真进行反思一下了,面对着在自有品牌高速发展的经济泡沫,如何适时地控制自有品牌的发展速度和格局,放慢节奏,强化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向实体产品的开发领域加大投入,选择同优质的OEM专业代加工合作伙伴进行战略结盟,提升自有品牌的自身品质和质量,巩固和提升其自身的系统免疫力基础,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抵御其自有品牌发展战略的扭曲和变形。
8、《销售与市场》:就您个人看法,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更能防治问题,尽量减小这把利剑的负面性影响?
笔者:历数屈臣氏中国本土化的进程已经走过了18个年头,经验和教训伴随着她一起艰难成长。虽然,屈臣氏自有品牌异军突起,并为屈臣氏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现阶段屈臣氏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其自有品牌发展战略,不能一味地效仿、照搬套用屈臣氏香港和屈臣氏台湾市场的操作思路。面对着屈臣氏日益庞大的市场网络体系,其自有品牌战略发展的失重效应和潜在危机正在逐步加大,屈臣氏想要防微杜渐、消除其自有品牌过度发展而带来的震动效应,只有从如下方面工作予以改进:
首先,提升自有品牌的品质。前面笔者已经提到过,屈臣氏自有品牌的产品品质和产品质量,是目前其自有品牌发展最大的隐患和危机,所以,当前屈臣氏唯有将所有的OEM代加工产品、代加工合作厂家进行系统的内部分析和客观评估,梳理和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来。
其次,加强自有品牌的独立研发。没有自己独立的研发技术和研发团队,就很难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面对高倍同质化竞争的市场环境,屈臣氏要想突破目前自有品牌发展的瓶颈,只有将自有品牌短期目标进行战略调整,建立和加强其自有品牌独立研发的平台和保证体系,才是最根本的基础和保障。
再者,消除恶性竞争的格局。经常去屈臣氏的消费者都应该知道,屈臣氏到现在为止,店内除了琳琅满目的“折后商品”和在收银台处醒目提示的“限制换购”讯息,是没有任何针对新、老顾客(包括屈臣氏自有品牌使用者和重复使用者)“价值管理”而设置的对应管理措施,一味地放任自有品牌和品牌的角逐,其最终的结果只可能出现彼此双输的结局和局面。
最后,加强消费者数据库的区隔管理。为了从根本上来杜绝将来有可能出现自有品牌失重的现象,屈臣氏应该尽快适时地导入“直复式营销”和“客户关系营销”等相关联基本应用技术,加强消费者数据库的建立和培植,将消费过屈臣氏自有品牌的新、老顾客进行区隔管理,并阶段性地进行样本分析,借以指导自有品牌的促销形式的同时,更为以后自有品牌的开发和目标形成借鉴效用。
笔者小结:
孙子兵法曰:“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
屈臣氏在目前的中国市场的品牌渗透和覆盖水平都还很弱,屈臣氏除了在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其他已经进入的区域市场由于网点分散、品牌积累效应和消费习惯等原因,根本还没有形成优势,毕竟在中国还有很多消费人群不知道屈臣氏。
自由的界限范文3
关键词:现代企业;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资本结构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现代企业竞争已由物质资源争夺逐步转移到人力资源争夺。按照现代企业理论,现代企业是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即物质资本)的一个特别合约。因此,现代企业必须将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统筹考虑,将人力资本纳入资本结构,承认人力资本是资本结构的组成部分,而不应仅仅局限于物质资本范围内优化现代企业资本结构,这是我国现代企业优化资本结构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人力资本”概念是由舒尔茨于1960年在美国经济学会年会发表的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中首次提出来的。所谓人力资本是指一种以劳动者为载体的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所构成的新型资本。人力资本是现代企业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与原来的物质资本共同构成了新型的现代企业资本结构。人力资本主要包括现代企业中的职业经理人员和技术创新人才这两种类型人力资本。至于“物质资本”,主要包括现代企业中的债权资本和股权资本这两种类型物质资本。我们平常所讲的企业资本结构其实就是仅仅指企业中的债权资本和股权资本两者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二、确认人力资本拓展了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的范围
在古典企业里,由于企业的所有者(既出资人)同时又是企业的经营者,所以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处于一体化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物质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处于压倒一切的地位,资本雇佣劳动成为社会的必然,而人力资本的作用却被严重低估。
而在现代企业里,随着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具有经营管理才能的职业经理人员逐步从原来一体化的资本里分离出来。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人才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得到体现。这样,职业经理人员和技术创新人才已成为一种新型的资本――人力资本,并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急剧提高,而传统的物质资本的重要性相对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本终于从物质资本的影子里走了出来,形成了现代企业资本结构中的一部分,甚至在某些现代企业成为了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我国企业经过多年改革,正朝着现代企业制度方向发展,企业资本结构也不断得到优化。但很少考虑人力资本,在企业产权改革中一直忽视人力资本产权。因此,今后我国在深化企业改革时,必须改变以前不重视人力资本及其产权的做法,而是要统筹考虑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把人力资本纳入到资本结构当中,这是对我国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的范围的合理扩展,其本身也是资本结构的优化。
三、人力资本是一种不同于物质资本的新型资本
一方面,人力资本属于一种新型资本,有着自身固有的一些特性,与物质资本有着根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即人力资本的载体) 构成一个天然不可分割的整体,具有不可分离的特点。而物质资本与其所有者是完全可以相互分离的。2.人力资本是潜伏在人力资本所有者之中的一种资本,具有价格难以直接计量的特点。而物质资本的价格却是很容易确定和计量的。3.人力资本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同一个人由于所处环境和受到的激励不同,其所具有的人力资本将会相差甚远。而物质资本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伸缩性却是有限的,其较多地受到外部市场因素的影响,并且一般不会变成一个负值。4.人力资本具有某种专用性的特征。由于个人精力有限以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人力资本所有者所从事的工作只能局限于某一分工领域,如技术创新人才。而物质资本则不然,在所有企业都是一样的,具有通用性。5.人力资本具有非同质性。不同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具有不同的人力资本潜在量,这是由个人所具天赋及后天努力的不同决定的。而物质资本一般是同质性的,对企业的贡献和所有者的权利是一样的。6.出资方式及其收益索取方式不同。人力资本所有者向企业出让的是人力资本,而不是一般劳动力,所以除了应获取工资和奖金以外,还应通过股票期权等形式分享由企业成长带来的增值,从而实现其收益索取权。而债权资本所有者向企业出让的是资本的使用权,通过从企业获取稳定的利息来实现其收益索取权;股权资本所有者以其投入的股权资本为限承担着企业经营的风险,通过剩余索取权来实现其收益索取权。7.使用后的结果不同。在使用过程中人力资本所有者除了得到金钱以外,得到更多的其实是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这更是一种巨大的无形资本。而债权资本所有者充其量得到的是按期还本付息,股权资本所有者争取的是股本的保值增值。
另一方面,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都属于“资本”范畴,二者有着质的同一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替代性,对某一企业而言,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通过多用(少用)人力资本少用(多用)物质资本来达到同样的目的、取得同样的效果。2.二者共同参与了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共同承担了企业经营的风险,共同创造了企业经营的利润。因此,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一样对企业利润的产生都做出了贡献,其利润显然应由二者分享,而不能由物质资本独享。
然而,在资本结构理论方面,自1958年米勒和莫迪格利安尼共同创立了MM资本结构理论,即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诞生,到现在已经接近半个世纪了。期间,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虽然也不断发展创新,但基本上却仍然仅仅从物质资本(即股权资本与债务资本)范畴来讨论企业资本结构的,而忽视了人力资本的存在。但是,在资本结构实践方面,为什么在同一现代企业中而且在相同经营条件下只因经营管理者和技术创新人员不同而产生了决然不同的经营结果呢?这用现有的一般的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无法解释,因此,只能寻求新的角度来进行解释。其实,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已经成为影响企业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进行资本结构优化决策时将不可避免地要考虑人力资本的因素,把人力资本纳入到资本结构当中将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必然要求。
四、基于人力资本的我国现代企业的资本结构优化
当前,从我国现代企业的生产性质和生产要素来看,完整的企业资本结构应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统一。如果仅仅讨论股权资本与债务资本,而忽略人力资本,这是一种不完整的企业资本结构。因此,在优化我国现代企业的资本结构时,必须将人力资本纳入其中。基于人力资本的我国现代企业的资本结构优化的具体路径是:
一是用人力资本的引入来优化原来的资本(即物质资本)结构。与物资资本具有较为准确的价值量不同,人力资本的价值量只能推测而无法精确计量。当前,比较符合人力资本价值量的计量的现代财务会计方法是薪酬折现法,即用预期的未来薪酬流量的折现值来确定人力资本的价值量。这样,根据薪酬折现法确定的人力资本价值量就可以看作是企业筹集人力资本的资本总额。当企业将这些已经数量化的人力资本纳入原来的物质资本结构后,企业的资本结构将成为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资本结构。一方面,企业原先列为费用化支出的薪酬将被资本化,从而增加企业资本,减少企业费用,使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大于原先意义上的息税前利润,使企业负债在总资本中的比例趋于下降。另一方面,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一样,都是企业资本的出资人,共同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共同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以上这两个方面都将有利于企业降低原来的物质资本结构的财务风险,增强企业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
二是用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动态结构配置来优化现代企业的总体资本(即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结构。现代企业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一种特别契约,其中,人力资本是动态的资本,物质资本是静态的资本。首先,作为契约,其本身是不完备的,因此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之间的契约关系必须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不断进行调整。也就是说,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作为契约的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契约时,不可能相互约定整个契约期内可能出现的所有影响双方当事人的意外事件,这样双方当事人在确定契约关系时,必然会给未来留下一些尚未确定的领域。其实,这些签约时尚未调整的真空,正是双方当事人根据未来的具体情况而不断进行调整的空间,从而不断优化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配置结构,以优化企业的资本(全部)结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人力资本的动态性决定了人力资本在资本总体结构中,不可能也不需要界定一个静态的配置量和配置比重,但优先投入、加大投入、有效投入,从而扩大比重、提高质量,这无疑是正确的。再次,由于人力资本的伸缩性特征决定了其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并且,向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是间接性的,其收益是难以计量的,而且,人力资本具有比物质资本更强的流动性,因此,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面临的风险明显不同,所以合理配置人力资本还必须增强风险意识。
三是用人力资本所特有的补偿方式来促进现代企业的总体资本结构的不断优化。人力资本是一种不同于物质资本的新型资本。人力资本自身固有的特性决定了其最好的补偿方式只有通过人力资本的使用结果,即最终产生的效益和贡献来确定。也就是说,需要制订事后确定价格的机制,使人力资本所有者通过在市场中的拼搏努力,靠最终人力资本的实际效果来获得其自身的价值补偿。人力资本的价值补偿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人力资本的存量价值补偿,即其工资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不仅包括工资和奖金,而且包括企业向人力资本所有者提供的使其自身素质提高的学习和培训费用。其二是人力资本的分享企业利润的补偿方式。首先,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可以建立股票期权制度来对人力资本价值进行补偿。这样将使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收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紧密相连,鼓励人力资本所有者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防止短期行为的发生,从而促进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完善。其次,在我国绝大多数的非上市的现代企业中,可以通过设立虚拟股的办法来对人力资本价值进行补偿。物质资本所有者授予人力资本所有者一定比例的虚拟股份,人力资本所有者并不需要缴纳实际的资金,而是以其自身人力资本入股,并通过虚拟股去分享企业的利润。这种办法也是一种长期激励措施,能有效避免人力资本所有者只追求当年企业利润分成的短期行为,有利于非上市的现代企业的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完善。
五、结语
在过去,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我们对于资产的认识已经从实物形态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达到了价值形态这一认识高度。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对现代企业资本的认识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有形的物资资本投入,应该同样重视无形的人力资本的投入。因此,我国现代企业应该通过制定恰当的人力资本产权制度来保护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根本权益,通过建立包括物资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全面的新型的现代企业资本结构来保护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资本价值,深化企业产权改革,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促进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年志远.人力资本产权与国有企业所有权安排[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自由的界限范文4
为幼儿提供相关经验的环境
在幼儿开始探索该主题之前,教师要利用多种活动与技巧为幼儿提供一些基础经验,帮助他们了解相关概念。如通过谈话交流、故事讲述等活动引发幼儿的讨论,鼓励幼儿进行有关主题的对话;将闹钟、书包、文具、黑板、粉笔等用品投放到生活区、角色扮演区,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体验;将小学校园、班级布置等照片投放在美工区、建构区,鼓励他们将看到的、理解的事物表现出来……这些活动的开展,能为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知识基础。
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好奇
幼儿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有初步认识以后,教师就可以与幼儿聊天、讨论小学话题,如问他们:“你们想知道有关小学的什么事情?”“你对小学有什么问题想问?”“小学生中午是怎么吃饭的?”“是怎么在一起玩的?”让孩子参与到讨论中,激发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好奇。 多元合作,充分准备
发动家长参与
带班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号、QQ群等平台向家长们介绍“我要入小学”课程目标及计划。鼓励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学计划,通过亲子间的谈话、改变作息时间、锻炼幼儿自理能力等方式方法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这个阶段的幼儿既有对小学生活的好奇,也同样有对未知事物的紧张情绪,家长就要特别注意对幼儿情绪的疏导。
充分利用资源
幼儿园和小学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开展经常性的交流与合作活动,带孩子到小学参观,能够增加孩子们对小学的直观感受。
m参访前的任务分配。去小学参访前,教师要和幼儿一起商讨,到了小学之后,需要描绘哪些事物、收集哪些资料、重点观察什么问题。明确任务有助于幼儿有目的地进行观察。
m介绍参访技巧。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幼儿有可能不知道如何向陌生人提出问题。在首次参访前,有必要让幼儿事先准备好问题。可以让幼儿在记事纸上画出自己的问题,参访时利用记事纸提醒自己要说什么。在参访中,鼓励幼儿仔细观察、以绘画的方式记录所观察到的事物。
m行前勘察工作。在幼儿参访小学之前,教师要先去做一次勘察工作,了解小学校的作息时间,以便幼儿去参访时可以看到小学生做操、上课、课间等活动;了解哪些区域、过程可以供给幼儿进行自行探索;哪些环境、设施、过程可能会引起幼儿的兴趣;有哪些学生或者教师能和幼儿一起互动,回答幼儿的问题;有没有可以借给幼儿带回班级进行探索的物品…… 实地调查,深度学习
在参访小学时,最好以小组形式,几位助教协助教师陪同幼儿进行实地参观,这样效果会更好。助教可以是有经验的家长,也可以是小学教师。
组织实地调查,保持自发性
在进行实地参访时,要允许幼儿花时间专注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上。当发现幼儿注视墙上的作品、用手触摸足球网、停下来看小学生上课等现象,教师和助教要敏感地关注幼儿的动作与眼神,发现他们的兴趣点,留给幼儿可以进行更深入探索的机会。
在小学进行写生与记录
教师可以通过策略性的提问,引导幼儿把看到的都画下来。例如,在幼儿观察课间活动时,提问:“小学生们在做什么?”在参观教室时,可以提出“桌椅的摆放和幼儿园有什么不同?”等问题。
可以邀请小学教师与幼儿进行交流,回答他们的问题。幼儿会根据事先准备好的画了问题的记录纸,或者刚刚产生的新问题与小学接待教师进行交流,然后将答案用绘画或者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参与小学的活动
参访时,学校除了介绍小学生的一日常规生活,还会特别介绍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跳蚤市场、爱心拍卖、社交集会、野餐郊游等。合适的时候,可以邀请幼儿与小学生们一起参与这些课外活动。
结交小伙伴
幼儿在参访中,或是后续课外活动中,可以自由和小学生结对做伙伴。请小学生做向导,带领小伙伴参观小学;在幼儿园设置寄信箱,为幼儿与小学生之间照片和信件往来提供帮助;在小学课外活动中,请结交的小伙伴一起参加等。
体验活动,自主探究 回顾经验,分享交流
幼儿从小学参观回来之后,他们会自发的进行交流讨论,互相介绍自己观察到的、最感兴趣的、最好奇的事物和现象。这种交流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助于幼儿间的相互学习。教师则将幼儿的写生、记录以及照片等资料做成海报在主题墙上呈现,让幼儿可以随时进行回顾和分享。
在模拟活动中的体验
“我是小学生”模拟活动,是实地参观后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可以引导他们从环境、时间、用品的改变等方面去模拟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家长也可以参与其中,提供模拟活动相关的物品、资源,配合时间上的调整。教师还可以请小学生和小学教师来园做客,和幼儿一起进行模拟活动的准备与实施。
m环境的变化。模拟活动中,教师就可以请幼儿根据实地参访的记录,准备好小书包和文具用品,每天带来幼儿园;根据小学的纪律要求进行教学活动;每天给幼儿布置一个小任务回家完成。以此来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学习适应能力。
m时间的适应。时间是幼小过渡的关键性因素。在模拟活动期间,可以让幼儿逐步按照小学生的作息时间、活动时间来生活。但是要注意时间调整上的循序渐进性,让幼儿逐渐获得时间概念,形成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例如,要求幼儿按时来园,不迟到;每次活动后安排十分钟的自由时间,提醒幼儿注意这十分钟时间的合理安排;适当减少幼儿的午睡时间等。
m小学教师来上课。邀请小学语文、数学教师来园进行分学科教学,让幼儿体验小学的上课方式;请小学教师在完成教学活动后,协同班级教师一同在主题活动中进行指导。
自由的界限范文5
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是贝克勒尔发现的,原子核简称“核”,位于原子的核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而质子又是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又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原子核极小,它的直径在10-15m-10-14m之间,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在这极小的原子核里却集中了99.96%以上原子的质量。原子核的密度极大,核密度约为1017kg/m3,即1m3的体积如装满原子核,其质量将达到1014t,即1百万亿吨。原子核的能量极大,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吸引力,能克服质子之间所带正电荷的斥力而结合成原子核,使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发生分裂。
(来源:文章屋网 )
自由的界限范文6
关键词:资本结构 动态博弈 激励 企业价值
一、企业融资动态博弈模型
众所周知,投资者的异质性、投资意愿、要求权差异等对企业能否成功取得预期的融资至关重要。现实的投资者通常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债权人和股东。通常情况下,只要企业的资产定价等于或低于债权人的投资意愿时,债权人就会选择投资,而股东却不一定选择投资,股东有可能因考虑到未来企业资产的价格会进一步降低而拒绝现在进行投资。现实中的投资人群是债权人或股东这两种类型的混合体,这两种投资类型在人群中的分布符合某种随机规律。
假定不同投资行为规则类型在投资人群中呈均匀分布,企业在经营周期内有一次再融资过程。再融资之前为第一阶段,资产价格为p1,再融资之后为第二阶段,资产价格为p2,p1> p2。假定投资者数量固定,记为N,其中股东比例为θ,0
令v表示投资意愿, 投资者预期收益m = v-p, 债权人的投资条件是p≤v, 股东的投资条件是max{m}。C表示投资者集, Cd表示C中的债权人子集, Ce表示C中的股东子集, Cdi表示第i阶段(i=1,2)发生投资行为的真实债权人子集,Cei表示第i阶段(i=1,2)发生投资行为的真实股东子集。
定义临界估价:在发生投资行为的投资者子集中, 存在着估价最低的投资者, 这个最低估价定义为该集合的临界估价。因此, 支付意愿大于临界估价的投资者, 一定发生投资行为。
基于以上假定和定义,对企业融资决策及投资者响应的分析如下:
――阶段1
在第一阶段发生投资行为的债权人的期望数量为(1-θ)N/v+(v+-p1)。
对于Ce子集,该类投资者的决策规则是:如果第一阶段的预期投资收益不低于继续等待的情况时才会选择投资。令v1表示Cei的临界估价。由其决策规则可推知,Ce1中发生投资行为的投资者期望数量为θN/v+(v+-v1)。因此,在第一阶段投资的投资者总期望数量为N/v+[v+-(1-θ)p1-θv1],企业期望利润R1=N/v+[v+-(1-θ)p1- v1](p1-c)。
――阶段2
通过类似阶段1的分析, 可知此阶段的期望债权人数量为(1-θ)N/v+(p1-p2), 期望股东数量为θN/v+(v1-p2), 期望总数量为N/v+[v+-(1-θ)p1+θv1-p2],企业期望利润R2=N/v+[(1-θ)p1+ v1-p2](p2-c)。
企业的决策目标是两个阶段的期望利润总和最大化,即:
R*=maxR1+δR*2。
二、融资博弈路径分析
用逆推法求解上述企业决策的动态规划。
首先,第二阶段的企业预期利润不仅取决于p2,还取决于p1和v1。令,得最优条件为:
P2=(1- θ)p1+ v1+c/2 (1)
在p2确定的情况下,由于临近经营期末,投资者(Ce-Ce1)会同投资者(Cd-Cd1)采取同样的决策规则,其中所有投资意愿不小于p2的投资者都会在第二阶段进行投资。
接下来分析第一阶段。本阶段, 债权人的决策仅与p1有关, 股东的决策不仅与p1有关, 且与p2有关。企业已知股东的决策方式及其决策条件, 股东也能推断出企业的决策方式并决策是否在第一阶段投资。 由v1-p1=δ(v1-p2)和(1)式, 可得本阶段股东的决策方式:
v1=[2-(1-θ)δ]p1-cδ/2-2δ+ δ>p1 (2)
假定已知,由上式可求得企业最优融资策略:
P*1=αv+βc/γ
P*2=(1-θ)p*1+θv*1+c/2
v*1=[2-(1-θ)δ]p*1-cδ/2-2δ+θδ (3)
其中,α=(2-2δ+ δ)2
β=8-4-θ(18-20θ+4θ2)δ+(13-23θ+10θ2-θ3)δ2-(3-7θ+5θ2-θ3)δ3
γ=12-4θ-(26-24θ+4θ2)δ+(17-27θ+11θ2-θ3)δ2-(3-7θ+5θ2-θ3)δ3
考虑v*1-p*1=δ(p*1-c)/2-2δ+θδ>0, 且p*1-p*2=(1-δ)(p*1-c)/2-2δ+θδ>0, 表明企业的资产定价策略是盈利的, 同时又是一种降价策略。
三、数值模拟检验与分析
本文使用Matlab软件,模拟检验股东型投资者比例对决策的影响。
令v=8, c=2,N=1000, δ=0.7。
(一)θ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由图1可发现,随着θ的增大,企业资产在两个阶段内的价格呈上升趋势, 但两个阶段价格的差距呈缩小趋势。因此, 如果企业采取减小价格距离的策略, 如在第一阶段选择资产价格更低的项目, 或者在第二阶段选择资产价格更高的项目,或者同时采取这两种策略, 将有利于降低在第一阶段决定推迟投资的股东型投资者数量。
上述结论意味着, 虽然在性质上企业和投资者的自利动机完全相同, 但是, 企业的自利行为表现为远视,股东投资者表现出短视,而债权人则表现出比较中性的视界。
(二) 对期望投资者数量及期望企业利润的影响
1、投资者数量
图2表明,随着θ增大,股东投资者的期望数量会增加,而债权人投资者的期望数量会下降,总人数呈减少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企业和投资者自利目标的实现都是通过成本最小化的决策规则迂回完成的。企业资产价格的相对提高,意味着企业资产价值的相对降低, 这对投资者又意味着投资成本的相对增加和投资收益的相对下降。显然, 远视性质的目标并不必然带来一个远视的结果。分析图2的理论涵义可发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是以资产价值的降低为代价的,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是以做出短视的决策为代价的, 而债权人在实现其财富最大化目标的过程中, 似乎对企业资产真实价值的变化漠不关心。
2、企业利润
图2表明, 随着θ增大,企业在第一阶段的期望利润呈降低趋势,在第二降低呈增加趋势, 而两阶段的总期望利润呈下降趋势。这说明, θ越大, 则有越多的股东型投资者在第一阶段决定推迟投资。显然, 股东投资者的理性博弈行为是造成损人不利己的短视结果的主要原因。
四、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异质投资者的二阶段动态决策问题, 发现投资者的策略理会对企业价值带来短视性的负面影响, 企业在融资决策前有必要识别投资者类型和投资人群的构成特征。此发现说明, 现有资本结构理论存在根本性的致命缺陷。
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是融资博弈的结果, 资本结构的激励作用应当是双向的, 即最优资本结构选择不仅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最优激励,也能够为融资者提供最优激励。资本结构概念的定义清晰地表明, 可供现实中的企业外部投资者选择的基本投资策略实际上仅有两种: 或者选择债权, 或者选择股权。前一策略的实质是尽可能缩短投资者私人赚取收益、补偿成本的会计周期, 后一策略的实质则是尽可能提高投资期间投资者私人的会计收益。这两种投资策略的共同之处是长期企业价值最大化从不是也不可能成为外部投资者的决策目标。这就意味着,第一, 现实企业的企业价值实为三部分组成:长期利润(即短期利润的简单加总)、 债务利息和股利。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是以这三类收益的分配平衡为基础的。第二, 现实中的企业管理短视行为不是因企业有意选择劣质项目造成的,而是由高成本水平的决策环境造成的。换言之, 普遍的短视决策和行为说明经济中存在着不合理的成本因素, 而这些不合理的成本因素迫使投资者不得不选择有损于长期企业价值的决策。
参考文献:
①Welch, Ivo. A Critique of Recent Quantitative and Deep-Structure Modeling in Capital Structure Research and Beyond[J].SSRN working paper,2011,http:///sol3/papers.cfm?abstract_id=1563465
②唐国正,刘力.公司资本结构理论――回顾与展望[J].管理世界,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