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范文1
关键词:远程教育;师资;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2-0221-02
1 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我国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工程规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为全国约11万个农村小学教学点配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向这些教学点的约510万山村小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解决师资和教学质量较低的问题;使全国38.4万所农村小学初步建成卫星教学收视点,基本满足农村8142万小学生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同时,卫星教学收视点还将成为中央确定开展的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依托;使全国3.75万所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使3109万农村初中在校生能够逐步与3495万城镇初中生一样,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接受信息技术教育,为推进全社会信息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2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
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示范项目,中央投资3.64亿元,在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村地区的29229所小学、2350所初中,已配备57140套教学光盘播放设备、5016个卫星教学收视点、410个计算机教室。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国家投人10亿兀,地方配套9.1亿元,在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部6省、山东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试点工作共建成20977个教学光盘播放点、48605个卫星教学接收点、7094个计算机教室。覆盖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5%左右的农村中小学,覆盖中部六省21%左右的农村中小学。覆盖西部试点省925万中小学生,学生覆盖率为27%;中部试点省644万中小学生,学生覆盖率为21%。试点地区同时覆盖了中央确定的9个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地(市、州)县。
3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模式
模式一:农村小学为主体的光盘播放点,用电视、DVD机器上课,是直接放光盘给学生看,播放内容分两种,一是20分钟的课堂实录方式,一是模块式(即课件式)。本模式的实施难度相对较小,所需成本也最低,一般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实施。
模式二:以远程接收设备为依托,可以上承模式一,下启模式三的资源运用模式。模式二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有教师的教学设计,有课件,有其他相关的影视图片资源、作业设计、活动设计、拓展阅读材料等,还有以教学进程为线索的学习指导、教师发展、少年文化等。
模式三:以网络教室为中心,自主学习,师生互动,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交互性更强。但是要求当地有较为现代化的配置,实施的成本也相对较大,实施的难度也居三种模式之首。
4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存在的问题
(1)学校经费严重不足,部分学校对此项工作评估走过场,报喜不报忧。众所周知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实施远程教育的基础比较好,经费到位快,能够粲中力量办大事,但是在农村众多的西部广大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县乡本来经费就不足,学校就更没有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全免学费以后,学校的经费更是屈指可数,对于远程教育的高昂费用通常是迟迟不能到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远程教育的实施水平。
(2)远程教育项目技术管理人员替换过快,学校教师特别是村小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知之甚少,应用技术技能太低。在远程教育项目的人员培训过程中,也存在着重大的问题,走过场的情况依旧存在。在农村,懂的电脑和远程技术操作的人几乎没有,大部分人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相关的技术,并没有任何经验可谈,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懂得远程教育项目的技术管理人员却更替过快,大部分学校老师都还没有掌握初步的技术的时候就面临着“断奶”的局面。
(3)教师忽视资源教学软件编目的作用,有些教师根本不知自己有些什么远程教育资源教学软件,缺乏资源的整合性。由于远程教育的内容从一定的程度上看来,对于没有参加过教学内容的农村教师而言是强加给他们的内容,在理解的层面上不同的老师很有不同的看法,然而,由于没有统一的培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教学软件的编排目的,显得教学资源的使用显得零散不系统,学生学起来也不理解,很难学透彻,资源的整合性差。
(4)远程教育资源不配套。几年来,随着对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不断熟悉,不少教师应用农村现代远程资源有了一定的积极性,但是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展开,一方面是文字教材改革要求教材版本多样化,另一方面又是远程教育资源版本的集中化(以人教版为主)。这的确是目前许多地方存在的突出而现实的问题。
5 建议
(1)加强经费投入与管理,确保远程教育专项资金的及时到位,保障学校教师利用优质资源顺利发展,同时加强学校项目自评工作,推进学校对此项工作向纵深发展。
(2)稳固管理人员思想波动性,教师要加强全面培训。学校在配备专(兼)职人员时,要考虑其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既要考虑其熟悉业务,掌握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又要考虑其稳定性,牢固其思想波动性,同时教师要加强自身培训,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积极参加上级业务部门及学校组织的此项业务培训,刻苦钻研该项目的应用知识,平时注重资源记载、收集,以备教学之用。
(3)重视教学软件的编目,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软件,加强资源的整合性。资源教学软件是提高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对购入、自制、收集整理的教学软件一定要及时进行编目,做到心中有数,并方便教学使用和交流,建议教师将资源软件分科、分册、分课进行编目,做到自己有教学该册的软件编目,这样便于自己在备课,设计课堂结构及时把整理的下载教学资源一并写入教案和设计中,更好地服务子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范文2
现阶段所谓“远程教育”,就是在农村学校建设教学光盘播放点和卫星教学接收点,有两种模式。
模式一:农村小学为主体的光盘播放点,用电视、DVD上课,是直接放光盘给学生看,播放内容分两种,一是20分钟的课堂实录方式,一是模块式(即课件式)。
模式二:以远程接收设备为依托,可以上连一模式,下接三模式的资源运用模式。模式二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有教师的教学设计,有课件,有其他相关的影视图片资源、作业设计、活动设计、拓展阅读材料等,还有以教学进程为线索的学习指导、教师发展、少年文化、三农服务……因此,模式二是提供的信息资源库,它有待教师去进行再筛选、加工、整合。
但是,当前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运用情况还不够理想,部分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有的资源下载了仅仅是保存起来,根本没用于教学中,造成了资源的很大浪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
首先是农村学校终端设备的欠缺形成的。我所在地区的农村学校一般是模式二项目学校,有一间接收室和一间播放室,配备一台接收电脑、一台DVD、一台卫星接收机、两台大屏幕电视机。如果教师要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制作课件进行教学,都要使用接收电脑选材、编辑、播放等。因此有限的设备根本无法满足这么多教师这么多班上课的需要,造成了有资源用不到的尴尬局面。
再加上许多地方使用的教材版本与中央电教馆播发的资源版本大不相同,比如说我们学校的语文和数学,一至四年级使用人教版,五、六年级使用北师大版;三至六年级英语是冀教版;一、二年级音乐使用湘艺版,三至六年级使用人教版等等。虽然我们接收了大量的资源,但是相当部分在教学中却根本无法直接使用。
对于以上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解决来提高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首先应该加大投资,购置教师办公机及教室播放设备,在尽短时间内解决终端设备不足的问题。
第二,教师的备课方式、上课形式等等发生了根本变化,相应的,对教师的管理、评价方式也应跟上,比如教案的无纸化等等,以此减轻教师的负担,使得教师“轻装上阵”。
第三,针对农村小学部分教师年龄偏大,不能灵活运用远程教育资源问题,应认真做好教师的培训,做好传、帮、带工作。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范文3
一、教育体制没有真正从应试教育中转变过来,严重制约了远程教育的发展
许多教师虽然明知道有可利用的远程教育资源,但不敢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害怕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影响往日正常的教学秩序,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有的教师习惯了手把手的教学方式,对远教资源的学习使用显得不够适应,学习效果不够明显。农村中小学各学校,几乎全部的生源都来自农村地区。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地处偏僻,经济条件差、交通欠发达、信息不够畅通,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对新生事物的了解较少,接受新生事物较慢。农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几乎为零,接受知识只能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素质教育只能成为口号,加上考试招生制度没有真正实施改革,师生真正落实的还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形成了学生只会考试,教师只要成绩的局面。
二、教师综合素质亟待提高,教师培训机制有待完善
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更是严重老龄化,教师队伍急需更新补充、急需发展壮大,教师本身的教学操作技能也至关重要,由于身处农村,经济条件的制约,使很多教师没有机会接触电脑,一些老教师不会操作电脑,不知道怎样应用多媒体电脑进行教学,影响了远程教育项目的使用效率。 虽然大部分农村中小学自2005年以后陆续实施了现代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给每所中小学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远程教育资源,部分学校还新建了多媒体教室,开通了互联网,教学资源丰富多样,但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计算机基础薄弱,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能力较差,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重要性和优越性认识不足,再加上学校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导致这些资源不能有效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项目真正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农村多数教师都不会电脑,特别是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老龄化严重,这给多媒体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远程教育资源针对性不强,利用率低,教学应用效果不明显
虽然远程教育提供很多教学资源,但真正本土化的资源却很难找到,而且许多资源针对性不强,需要做进一步的修改整理,而教师的自身开发能力有限,导致应用效果不很好。再者,远程教育资源库每个项目学校都配,学校管理员技术力量达不到,无法管理好资源库,而且形成资源信息孤岛,对教师没什么吸收力。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范文4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终身教育将是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但是,长时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手段、教育水平和师资力量都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因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应运而生。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将为广大中小学,尤其是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提供新机遇。一方面可以扩大教育规模,人们可以在网络环境下,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进行交互式”教学活动。同时,还可使全国各地的学生都能够接受一流水平教师的教导,接受最先进的教学方法,享有更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提高全国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益。在某种程度上说,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推进我国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事业的进步功不可没,并为他们办学条件的改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笔者是一名县教师进修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参与了本县境内各学校“农远教育工程”的一些工作,并负责对各校进行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经过走访与座谈,笔者发现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硬件建设方面
到2009年9月,我县“高普九”九年义务教育顺利通过省级部门验收,全县各级政府均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硬件建设。建立起了教师课件制作室、学生微机室、专业多媒体教室、光盘播放室、语音室、农远信息工程接收室……
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实施后,为了使项目效益最大化,各学校对原有校园局域网进行了升级改造,接入电信10M光纤,购置了专用服务器,到此,全县已完成了校园局域网的综合布线,实现了光纤入校,信息点到桌,为“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深入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如果说在上世纪互联网尚未普及之前,搞这种天网或许是惟一可行的方案,但在互联网已经普及的今天,又另起炉灶投资搞一套开网,仅仅是为教学而设,不知是否有必要?仔细想一想,一边是廉价的互联网,一边是昂贵而复杂的天网,一边是双向交互传输,一边是单向定时接收,孰优孰劣, 一目了然。
正因为农远工程本身就没有把互联网纳入自己的体系,同时在安装过程中,也没有下发强制性文件,造成了现在还有大量农村中小学没有接入互联网。没有互联网的教育,能叫现代教育么?
一线农村教师,有必要、有可能掌握卫星接收系统吗?期望通过行政手段人为拔高他们的素质是不科学的,也是根本没法实现的。远教工程实施几年来,大部分学校设备闲置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反过来,如果把建卫星系统的钱拿来建立分组web服务器,把宽带网接入每一所学校,应用将不会存在任何障碍。卫星不可能人人会用、人人都用。但互联网却相反,完全可以做到人人会用、人人爱用!但同时也要看出这项工程还是较大的覆盖面,前面说到“互联网却相反,完全可以做到人人人用、人人爱用!”但对于农村而言,覆盖面还是不广,通过拔号上网可能速度有限,视频类是无法接收,并且电脑的维护是个问题,卫星只需前面频道调好,就可像放电视一样收听,一般都能操作的。
二、软件建设方面
(一)资源建设不规范
在各地,一有中央电教馆和省教育网台两个资源提供单位,有的还有市教育网站提供的教育信息,且这些网站提供的资源都自成体系,让一线教师如何选择?更难以操作的是一套卫星系统,同一时间只能接收一个网台的资源,让接收站的老师如何去选择?
为什么不把省级电教馆的资源整合到中央电教馆资源库中?或者反之?将各级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后再下传。
(二)师资培训不规范
尽管省、市、县各级在过去的五年内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培训,但效果十分有限。本人作为一线教师,对此深有体会。
这些培训大都存在培训目标模糊,培训内容复杂等问题。大而全是培训存在的共同特征。一
般的培训时间都集中在寒暑假一个月中,真正涉及农远工程的内容仅几个学时,大量时间被作在计算机技术培训上(计算机基础、网络技术、课件制作、甚至办公软件……)。这种培训,对基础好的教师完全是浪费时间,而对基础差的教师则毫无效果。
三、信息技术课教师不专业
就我县来看,有近半成以上信息技术教师非信息技术专业毕业,均是由其他学科改教信息技术课,且信息技术教师的学历偏低;老师的职称分布也低,中高和中一教师的比例不足13;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信息技术教师的课时量小、教学以外的工作难以得到认可,这直接导致了部分优秀专业人才的流失;此外,城乡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数量、质量的差异较大,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和妆中信息技术老师严重缺乏,仅有个别信息技术课老师有长期外出参与培训学习的机会,教学状态欠佳,教学基本功和技术基本功薄弱,教学方法单一原始。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范文5
关键词:远教资源利用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distance education resources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must be done:sound institutions, strengthen the responsibility of supporting facilities, teacher training, greater use; often carry out research work.
Keywords: distance education, resources, the use of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国家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工作以来,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普遍还存在若干不足,首先是设备设施不足。其次是大部分教师自身素质不强、后续培训不够,普遍教师在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制作各类课件方面均不熟练。其三是远程教育资源的维护、充实困难重重等。要提高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使其真正充分为教学服务,我认为,还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健全机构、强化岗位职责
开展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作任务非常艰巨,需要各级领导与时俱进,认真谋划,着力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专门成立由各级领导任组长的“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并且要制定岗位职责,强化各类人员各自岗位上的责任,并设立考核机制,对完成结果加强考核。
二、搞好各学校配套设施的建设工作
首先,是打破“三种模式”的限制。现有设备基本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主要是设备少,班级多,课件不足,教师不会等等。因此学校领导必须在这方面积极投入,为各级学校增添、优化设备设施,比如开通网络、增添投影、电脑、展台,增加教师培训等。
其次,是强化管理员职责,认真完成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教学、教研及维护工作。
1.管理员必须按时接收现代远程教育卫星ip资源,及时整理和制作光盘,及时预告。并填写《远教资源接收、下载登记表》,将下载、接收的信息资源分类,对有用的资料刻录成资料光盘,要求教师使用前必须填写《远教资源使用情况登记表》。
2.仪器、设备保管完好、干净,严格执行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所有教师熟悉各种仪器、设备、机器的规格、性能和使用方法,仪器的保养和维修要求,并动手保养和维修,延长使用寿命。
3.条件好的学校组织教师建立课件资源库。
4.各类学校之间互相加强联系,共享教学资源。
5.作为主管单位——教育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牵头组建本县教育资源库,更好地服务各类学校,本县教育。
第三,是要求教师按时完成远程教育教学工作,备好课、上好课,将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课后做好教学反思,努力做到“能用、会用、好用”,真正的做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为老师服务。
第四,是重视宣传教育。
1.积极向全体教师宣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点、重要意义和教学思路,宣传信息时代新的教育思想、内容、观念和方法,增强老师们的生存危机意识、职业进取意识。
2.教育师生遵守操作规程,注意设备安全和用电安全。保证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内不发生任何责任事故。
3.要求管理人员必须经常保持室内通风、透气,防尘、防潮处理,遇阴雨天气,切断总电源,确保设备的完好无损。
三、加大教师教学应用的培训力度
一是学校要变骨干教师培训为全体教师培训,要结合实际,制定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培训方案。通过培训,使一线教师熟练掌握“三种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使其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最终达到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是提高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使其能够积极主动探索远程教育条件下教育教学应用模式,从而提高工程的投资效益和应用效果。
三是培训要以乡级或校级培训为主,因为教师日常都有各自的教学任务,全体教师都派出去培训在实际工作中根本不现实,因此学校要“以点带面”,先培训、培养个别优秀教师,再由该教师培训其他教师,达到整体进步的目的。
四、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范文6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基本理论;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07―0083―04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对于农远理论体系的框架至今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多少经验可供参考,因此,就需要农远研究者用心思考、深入研究。
一 基本概念
1 现代远程教育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是指学生和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是指在国家及教育部门规划和指导下,通过信息资源的建设、传递及应用,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过程。农远(以下“农远”是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不断发展起来的,能够突破城乡之间的地域限制、实现信息资源的空间转移,用于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活动。
2 农远资源、农远资源建设和农远资源应用
农远资源主要是指为农村中小学校配备的硬件设备、软件资源和潜件资源。农远资源建设主要是指根据农村教育的具体情况,配备硬件资源,设计和开发适合农村特色的软件资源,提升潜件,包括对教师进行各级各类的培训,包括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信息通信技术等内容。农远资源应用是指农远资源被广大农村学校、行政机构、农民致富、继续教育等使用。农远资源质量是农远的生命线,农远资源应用是农远的核心。
3 农远管理和农远质量
农远管理是指各级农远管理人员应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农远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监督、调控等,以期提高农远资源的应用效益,实现农远的最大价值。农远质量是指通过农远资源在农村中小学的应用,提高其教育教学效率和效果。农远管理是农远质量提高的必然要求,而农远管理必将提高农远质量。
4 农远可持续发展
农远可持续发展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系统考虑农远各个要素,包括资金、资源、人、管理等要素,既要满足当前农村教育及为“三农”服务的需要,也要适应未来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事业发展的需求。如果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作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后续发展的保障,不仅严重影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持续发展和效益(特别是潜效益),而且整个系统工程也可能成为一次性投资,使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难以实现更大层面上的信息交互。
5 农远三种模式
光盘教学模式:是指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光盘这一视听设备进行,也是辅助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1]
卫星资源教学模式:是指客户端用卫星接收设备接收的、能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多媒体教学信息与资料辅助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2]
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它是学生和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 基本原理
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有其成立的前提假设。理解理论的立论前提对把握理论研究的方向有重要的作用。作者提出下面几条立论前提:
(1) 农远工程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城乡之间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2) 农远的理论研究是保持农远稳健发展的根本前提,只有先进的理论指导才能不断推动实践向前发展。目前,农远的理论研究还比较滞后,另外,国外也没有理论可供借鉴。
(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保持农远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我们的理论创新,要把农远的教学模式、技术模式和管理模式上的探索和研究作为创新的重点。
1 农远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
“农远成本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每名学生的过程中, 因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而由社会、受教育者个人或家庭直接或间接支付的全部费用。”[3]农远效益是指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环境下,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教学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总和。农远必须努力追寻节约成本的机会,但又不牺牲或放弃效益。
2 农远资源建设与应用之间的关系:
目前,农远工程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各种问题也随之出现。包括硬件,软件,软件质量,人件方面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要解决好“高速公路,车,车速,人”的问题。目前情况是“条条大路车很少”,出现了软件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的问题。软件资源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只有应用,才能促进再建设。建设-应用-再建设-再应用,形成良性循环,科学解决资源建设和应用这一对矛盾。
3 教学资源与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资源是指教学活动中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总和,也可以分为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两部分。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和方式。“当教学资源进入到教学系统后,使教学系统发生了两大明显的变化:一是使更多的教学材料进入课堂、进入到教学过程中;二是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空间关系,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四要素的关系,使得教学系统结构进行了重构,形成了现代远距离教学系统,出现了现代远距离教学模式,同时引发了对远距离教学方法、教学理论的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讲,具有特别功能的教学资源的出现与应用,将对教学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实现教学系统的重构,形成新的教学模式。”[4]
4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和方式。教学方法是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所采用的师生活动。教学模式不同,或者说构建或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需要从两个基本的要素加以分析,即是否存在不同的教育思想或理念、是否存在不同的教与学的理论。一两种教学方法的变革并不会带来教育模式的根本改变。例如:在提到传统教学模式时,它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师主导为核心的教学活动。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是不是就没有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活动呢?显然不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同样存在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活动。例如:在物理、化学实验中,经常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内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分工,共同完成一个实验活动。我们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参与式教学的方法,但是我们不能说这就实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5]
三 基本方法
1 农远资源建设方法:
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建设。硬件资源建设方法主要指三种技术模式的配备;软件资源建设方法主要指软件资源收集与处理、加工与合成、筛选与二次加工等方法。
2 农远资源传送与管理方法:
农远资源传送主要指通过卫星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把各种软件资源传送到农村,通过农村接收站接收,获取信息资源,然后进行应用。在应用过程中涉及到管理手段和方法。
3 农远资源应用与研究方法:
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使用农远、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资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当然必须掌握三种技术模式的涵义及其具体应用方法。为了提高三种技术模式的可操作性,必须将这些模式具体化,形成可操作性更强的微观教学模式。不同课程的教学过程微观模式可能体现不同的学习目标。这样必然会构成面向三种技术模式的微观模式群。
4 农远成本与效益最优化的方法:
用经济学的成本―效益方法,解释、分析和研究农远的各个阶段建设和各项工作,争取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做到工程的整体优化。
四 理论基础
对农远影响较大、较直接的理论主要有:三种教学理论(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三种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三种传播理论(拉斯威尔的“5W”传播理论、施拉姆的双向传播理论、贝罗的“SMCR”传播理论)、系统方法、创新推广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本文主要探讨系统理论、创新推广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农远的影响。
1 系统方法
“系统就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或子系统)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运行规律的整体。”[6]一方面,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农远与外部系统的关系,即把农远放在整个社会大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把握农远与社会的关系。农远属于国家教育系统的一部分,与我国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环境都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整个社会系统为农远提供支持服务,包括人员、设备、资源、资金、技术等的注入,为农远发展提供保障;同时,社会系统也对农远提出一定的要求,比如:为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终身教育服务,实现城乡教育公平,服务“三农”,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等,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加瓦。另一方面,用系统方法分析农远系统本身,即要把农远系统的内部结构拆开,对各个子系统或要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全面把握农远系统。我们主要提取了四个子系统(要素),即人、资金、资源和管理。这四个要素之间相互关系我们在后面将详细分析,这里就不再赘述。系统理论为农远确立了基本要素及基本关系,为农远的模式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创新推广理论
(1) 创新推广的定义
“创新推广是指创新通过一段时间,经过特定的传播渠道,在某一社会团体的成员中传播的过程。”[7]该定义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首先,创新主要指对于受传者来说是一个新事物,一个新方法,一项新实践活动,一项发明等。这里的创新主要落在“新”字上,对于被传播者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而不一定是创造、发明;第二,传播渠道,指新事物通过某种推广通道被受传者分享信息、共同理解;第三,时间,任何一项新事物都要通过一段时间才能够被广大参与者分享和使用,当然,不同的事物创新推广的时间不同,比如:手机的大范围推广只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司机使用安全带则需要几十年才能够获得大面积的推广;第四,社会团体,是一组相互联系的单位,他们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和目标。这个社会团体可以是民间组织,也可以是官方组织或分支机构,当然也可以是个人。社会团体本身能够影响创新推广的速度。创新推广是一个技术事件,也是一个社会过程。
(2) 创新五大特征
首先,相对优越性,指一项创新比旧事物具有很多优势,这种优势可以表现在经济、便利、快捷等方面。当然,优越性越高,创新推广速度越快,时间越短;第二,兼容性,指创新事物与社会主流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等是否一致;第三,简略性,指一项创新越简单易懂越容易被广大参与者所接受、理解和使用;第四,试验性,指一项创新能够被人们多次尝试使用,感受其优劣、好坏;第五,可观察性,指人们在短时间内多大程度上能够观察到创新的结果。
(3) 观念引领者的特点
“第一,更多的接触各类外界传播,因而眼界开阔;第二,具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第三,具有创新精神。其显著特征是:他们在系统的传播结构中处于独特的富有影响力地位――处于人际关系传播的中心。”[8]
(4) 创新推广理论对农远的启示
首先,农远对于我国乃至世界来说都是一件新事物,也是一项新的实践活动。虽然,农远是由我国政府发起并推行的活动,但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学生及社会人群来说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所以,符合我们前面提到的创新推广中的“创新”。传播通道主要是通过“天网”“地网”“人网”来实现。农远这项创新活动的推广效益我们目前还不敢下定论,但是我们知道任何创新活动的推广都是需要一段时间,而我们根据教育创新推广的特点,农远这项活动要获得效益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农远这项创新推广活动的社会团体单位主要是各级各类的农村中小学校。每个学校开展农远情况不同,也会对农远本身带来不同的影响。比如两位女教师条件相同,29岁,已婚,专科毕业,乡中心小学普通教师,教授语文。你可能会认为他们对学校开展农远的认识基本相同。但这两位教师有一个关键的不同点,一个在A乡,一个在B乡。A乡中心小学有67%的教师都积极接受农远,而B乡中心小学只有18%的教师接受农远。虽然省教育厅基本上同时在这两个乡推广农远,但这两个乡中心小学有关农远扩散的社会结构和传播结构差别很大。由于系统的影响,我们可以预测A乡中心小学女教师与B乡中心小学女教师相比更可能接受农远。因为A乡中心小学的教师都会鼓励她采用,A乡中心小学的校长倾向与农远,而B乡中心小学则不。同样,对于农民及农村党员、干部及其它社会人群接受农远也是相同情况。
其次,学校领导、优秀教师及骨干教师是创新推广中的观念引领者,他们是远程教育资源的早期使用者和接触者,引导和鼓励信息技术教师及喜欢信息技术的教师帮助其他教师使用远教资源。学校也要给予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教师奖励,也叫创新的激励机制;另外,对于一些始终不接受远教资源的教师必须采取强迫机制。
最后,农远活动的五大特征:第一,相对优势,农远的优势在于其提供大量的资源,为提高广大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农业技术培训和党员、干部培训等带来了很大益处;第二,相容性,指农远要与我国广大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相互融合,整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要是指远教资源一定要“因地制宜”,符合我国广大农村多元化的特点,才会得到迅速发展。第三,复杂性,它既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纵向来说包括前期规划、中期建设、后续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横向包括资源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模式、远教模式、教学应用、运行成本和效益等;另外,对于各种人员使用远教资源时,我们应尽量使这些资源简单易懂,方便易用,灵活易学;第四,可试验性,我国农远试点工作已经完成,工程已经全面开展;另外,对于各种人员使用远教资源时,应该鼓励使用,大胆尝试;第五,可观察性,前面我们提到,由于教育创新推广本身的特点,这项活动要获得结果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其可观察性体现得不明显。
3 可持续发展理论
(1) 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可持续发展一词最早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英文是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即是可持续发展。”[9]
(2) 对农远的启示
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来把握和研究农远运行和发展的规律,农远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前农村教育及为“三农”服务的需要,也要适应未来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事业发展的需求,才能促进农远逐步提升品质。质量和效益是农远永恒的主题,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农远观。以可持续发展观指导的农远涉及到多种因素,包括思想理念、资源建设、资源应用、人才培训、教学模式、质量保证、科学管理等问题。要实现农远可持续发展首先以政策为主导, 以观念为突破,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同时,建立有效的支持服务体系和科学管理机制,以技术与资源为支撑,以教师培训为核心,提升农远综合效益,从而使其更好地为农村基础教育和信息化服务。
五 基本理论结构
农远教育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我们用农远组织结构图作为架构将理论内容组织起来,使其更加系统。农远的理论内容的组织结构说明了农远中的原理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图1中,可以看到农远理论基础主要由三种学习理论、三种教学理论、三种传播理论、创新推广理论、系统方法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农远教育既根植于农村中小学教学实践也离不开现代远程教育。而农远教育本身包括六大组成部分,分别是农远管理、农远质量、农远成本、农远效益、农远资源和农远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通过此理论体系结构图能够概括农远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基础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联系。
――――――――
参考文献
[1] 李兆君,李文.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54.
[2] 李兆君,李文.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13.
[3] 杨晓宏,贾春燕.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成本核算方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38.
[4][5]郭绍青.正确认识国家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中三种硬件模式与教学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5,(11):42-45.
[6] 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304.
[7] 埃弗雷特.M.罗杰斯著,辛欣译.创新的扩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5.
[8] 埃弗雷特.M.罗杰斯著,辛欣译.创新的扩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24.
[9] 刘培哲.可持续发展理论与21世纪议程[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9-10.
Theoretical System of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WU Chang-cheng1YANG Xiao-hong1JIN Xu-ying2TURD Iahmat2
(1.Schoo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Gansu, 730070,China; 2.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Kashgar Normal College,Xinjiang, Kashgar, 8440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