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范文1

1.1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分析档案是产权的承载体,载体的转变必然引发档案管理形式的改变。但事实上我国部分国有企业的产权变动不大,甚至部分企业未获得经营权。因此随着企业的改革,档案管理机构或被撤销、或被降格、或被是兼并,从而成为没有监督作用,没有实权的虚职部门。部分产权变动企业由于处于空置转型期,其档案的流向与归属很难确定,仅有少数单位的档案得以完整保存,大部分处于空置转型期的企业档案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这种无人管理的状态极易导致档案缺损或丢失,因此必须加强对产权变动企业的档案管理。1.2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结构转变随着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来临,许多企业进行了新的重组,这些企业可能由原来的单一法人变为多个法人的企业集团,从而导致了产权出资多元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大多数企业内部的管理方式不再简单依照政府机构进行设置,因为如果依然沿用原有的集中管理体制必然导致企业档案管理面临新的困难,所以要想跳出这个瓶颈,必须改变原来的工作模式。

2如何改善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档案管理

2.1政府职能精准定位政府首先要理清与企业的关系,同时摒弃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真正实现政企分开,给予企业充分的权利实现自主管理。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明确,意在让市场引导企业,而政府只是调控市场、企业真正实现自主经营。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要摒弃传统思想、冲破束缚,用新的工作方法来管理企业档案。政府放权,同时行政管理部门要实现职能的分解,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将不受政府干预。总之,政府的职能要以宏观调控为主,通过制定完善的政策、法律、法规来调控各企业档案工作。政府管理企业档案的工作重心将变为执法监督、完善立法计划协助等辅助工作。同时要落实到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政策的要求,对地区内档案进行有计划的管理。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要跟据不同企业的特色,有重点的进行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其次伴随着企业集团对内部的行政管理被削弱,强化了属地管理的意识,从而完善了企业自身的职能。行政管理部门要认清新形势,不断摸索新的管理方式,改变传统的被动命令、直接管理的模式,转变成为主动服务以及间接协助的方式。2.2实现“依法治档”有据可寻当前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做出适时的改变,并且入法制化轨道。政府管理部门在实施统一调控的过程中,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的要求,认真执法,并实现对企业的监督作用。同时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地落实贯彻国家有关档案管理工作各项法规,并严格遵照规章进行检查监督,从而实现企业档案工作规范管理,维护好企业自身利益的目的。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是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档案管理的基础,现代企业必须要制定一套高效的过程控制方法来协调整个档案系统整体发展。首先要制定档案管理的整体目标,然后细化目标到各部门及个人,从而为规范性管理起到导向性的作用;其次进行责任分割,对重点实施项目的管理,要选取实力强,经验丰富的单位承办,并适时总结经验在全系统推广;再次建立动态追踪机制,通过追踪动态数据及时掌握当前工作状态,方便检查、监督与指导等工作展开。2.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多方合作共同管理积极开展业务陪训工作,强化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职员的协同工作意识,调动员工积极性,全面提升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系统的整体功能。此外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还要充分依靠现有的资源,比如行业内各部门以及成立民间组织,灵活管理,如建立企业档案协会、建立档案咨询及服务中心、引导社会服务组织等形式的机构为企业档案提供指导,协助服务。国家档案管理部门也要出台政策、信息等引导、促进社会化组织的规范形成与发展,而以上社会化组织的成立将为国企的档案管理提供更大的帮助。

3结束语

企业制度范文2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组织和运作形式,它以企业法人制度为前提,以有限责任的财产组织制度为核心,以科学的治理结构以及专家经营为表征。

现代企业制度有不少的优点,如产权关系明晰,所有权属于股东,企业拥有各个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财产的法人财产权;企业以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股东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股东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即资产受益权、重大决策权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等;企业按市场要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者之间既有纵向授权又有横向制约、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民主科学又快速反应的机制。这种现代企业制度克服了传统国有企业的产权模糊、主体单一、所有者缺位、经营权无法落实、政企不分、风险无人承担、管理制度不规范等缺陷,实现了企业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它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即把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作为企业唯一的目的,过于强调企业的股份构成、规模效益,其经营管理以物为本、以企业为中心、以法律制度为依据、以规范的生产经营为前提,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人的作用和人文的价值。

因此,如何以人为本,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民本人道的“现代儒家企业制度”,是未来人类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它也许酝酿着企业制度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革命。

二、现代儒家企业制度

现代儒家企业制度超越于现代企业制度。它以企业法人制度、职工权利保护制度为前提,以有限责任的财产共有制度和儒家关怀制度为核心,以科学、人道的民主管理制度或民主治理结构为表征。

也就是说,现代儒家企业制度的特点是:一、产权关系明晰,股权分散,民众持股;由工会统一掌握本企业职工的联合股份,避免股权分散,以便在股东大会上以同一个声音发言,以唯一的代表行使职工股份联合所带来的总额投票权,从而占有企业的主导地位。二、企业以保障人的幸福、尊严为最高目标,赢利仅为实现最高目标的手段之一,企业不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唯一目标。三、建立儒家企业文化1,大力弘扬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和为贵、有教无类、天下为公、小康大同等思想,使企业成为和谐、温暖、奋进的“人民之家”;企业经济与企业文化共同成长、繁荣,企业既要注重生产,又要促进文明的进步、人格的完善和人的全面发展;四、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物、生产为中心进行经营管理,实行开放式发展,充分尊重职工的愿望,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职工的精神处境、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企业内部达成效率与公平的最佳结合,企业之间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和全社会的福利保障、人才流动、资源共享、共同富裕、充分就业。五、实行工人参与制度和民主治理制度,政企分开,依法保障企业职工的当家作主的权利;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者之间互相制约,发挥职代会的作用,提高职工代表在股东大会、监事会中的比例,以确保劳动者的利益不被损害。六、采用集约式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节约资源,节约劳动力;企业与社会、环境之间良性互动,形成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型企业经济、绿色企业文明;企业成为技术进步、知识创新的中心,劳动者知识化,知识人性化,克服技术对人性的伤害、桎梏和异化。

总之,现代儒家企业制度是以儒家思想弥补现代企业制度的不足,它更加注重儒家的人文关怀、财产的股份共有、职工的权利保护和企业的民主治理,强调在企业中积极推进人本人道、公平共富、民主自治、科学高效、法治分权、多元开放、和平爱国的现代儒家文明的建设。三、儒家市场经济

儒家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它兼顾利益与道德、竞争与合作、个人与团体、效率与人性、技术与人格,将自由、民主、人权、法治与人本、仁义、信用、中和等思想结合起来,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道义感、使命感、责任感、气节精神,以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尊师重教、爱国主义的精神运用于市场经济的文化建设,促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与环境和谐发展。所以,儒家市场经济就是人本人道、公平公开的市场经济,是以人为中心、既主要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又尊重人文价值、体现人文关怀的经济形态。

也就是说,一方面儒家市场经济推崇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奉行能力主义,鼓励效率和竞争,另一方面它又反对片面地追求高效率、高产值、高资本收益率和高技术水平,主张协调经济与人文、环境、生态的关系,将效率与竞争建立在尊重人性和人类普遍价值观的基础上。

所以,儒家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既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通过价值规律配置资源和生产力、通过价格信号协调供求关系、通过竞争机制分配国民收入,又要建立有利于弘扬道德、鼓励合作、保护人权、尊重人格、实行民主、保护生态环境、效率与公平协调、技术与人性兼顾的人文主义机制和环境。

儒家市场经济的特征是:一、经济形态市场化。即儒家经济并非回到官控经济、农本商末经济或计划经济的时代,搞单一的资源官府垄断、国家所有和平均主义,而是维护市场经济基本制度,实现产权清晰化、财产共有化、管理科学化,促进自由竞争;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以股份制为代表的共有制。二、企业行为人文化。建立儒家市场经济,核心是建立现代儒家企业制度。企业管理的中心既不是利润也不是资本,而应是人。人是宇宙万物的尺度。应建立以人为核心的儒家企业文化,倡导道德、关怀、仁爱、合作。三、经济环境生态化。即不应以牺牲环境、生态和人的生命健康为代价从事经济建设,而应经济建设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提高和生态多样性的发展。四、高新技术人性化。即发展人性化的新科学、新技术,尊重人的价值,体现人间健康的伦理关系。五、决策机制民主化。即只有民主的,才是符合儒家民本思想的。六、宏观调控法制化。儒家市场经济并不是人治经济,而应是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法治经济,法治才能保障人的尊严。七、保障制度全民化。即要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的全民保障体系,做到人人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八、社会生活公平化。即人们机会均等,分配合理,共同富裕,没有绝对的贫困者,收入不会成为影响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障碍。

发展儒家市场经济的原则是:一、人本原则。即以“人”为经济生活的中心,把国家建设成为民本人道、仁爱互助、公平共富的幸福的“人民之家”。二、人性原则。即提倡人性解放,万类平等,个性自由,尊重人权,发挥人的灵性、本性和创造力。三、和谐原则。即从天人合一、物我和谐的宇宙观出发,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以及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的关系。四、非异化原则。反对物质、技术、权力对人的异化,反对人的大众化、功利化和标准化,反对技术、网络对人的压抑,反对专制主义、和教条主义对人的摧残,建立人道经济、公平社会、无压抑文明。

建立儒家市场经济是建立现代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

现代中华文明是现代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与中华优秀传统、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结合,它一要吸收现代文明智慧,二要弘扬以儒家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思想,三要融入社会主义的民主公正思想,四要将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熔铸新的民族之魂。使中华民族既有全球意识又有寻根意识,既崇尚科学法治、民主人权,又体现伦理道德、仁爱共富,既吸收西方式的天人相分、战胜大自然、优胜劣汰思想的合理成分,又继承传统的天人合一、保护大自然、和为贵的文化精华,使中国社会既稳定和谐又进步发展,既有效率又有公平,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的幸福与尊严。

可以说,现代中华文明就是现代民主政治、法治社会、公平文化加上儒家市场经济。

我们相信,建立儒家市场经济既是人类自我关怀的梦想,也是经济发展的潮流。而建立儒家市场经济,其核心是建立现代儒家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范文3

互联网企业普遍实行了与国内其他行业不同的现代高科技企业制度。说来好像是因祸得福,因为国内的公司法和证券法没有设计外资进入后的退出机制,而新创业的网络公司无法得到国内的风险投资和银行贷款(至少早期如此),所以,所有得到外国风险投资的网络公司不得不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司制度,在海外注册,再通过错综复杂的合法机制安排,从而可以既在国内经营,又可海外上市,风险投资在理论上有了退出机制。十几年的摸爬滚打下来,互联网业竟形成了国内其他行业所没有的行规,积累了别人所没有的制度资本。

这种制度突出承认和保护了无形资产的价值和作用,企业未来成长和获利的能力的价值,以及员工在企业未来成长中的价值和作用,并确认了创始人、投资者和经营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确认了董事会、经营团队和员工的责任和分工,也就确认了企业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

与传统制度下大股东、资本方强势垄断一切相比,这种制度加强了CEO 和经营团队在公司战略制定和执行中的角色和地位,使利益各方的作用相对平衡,能够各自发挥所长。

这种制度的特色还有一些,但我印象深刻的主要就是以上几条。综合起来看,它回避和克服了国内现有企业制度的部分弊病,突出了无形资产在网络企业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将企业参与者各方的权利、责任和相互监督机制都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固定下来,这就使得公司内部各方利益的交易成本大大下降,不必先是语焉不详,然后是无休止地博弈内斗,提高了合约权益实现的可能性。大家都有各自明确有限可靠的权益和实现机制,剩下的就是如何通过长期艰苦的劳动去把它们实现了。

虽然业内大家都承认和采用了这种制度,但在公司成长过程中对待它的态度、执行程度和坚持性是不一样的。真正优秀的公司通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已经把公司制度和公司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血肉相连的公司基石,并在成长中不断加以完善。曾经优秀过但近年表现一般的公司,故事可以不同,但说到底都是违背了公司基本制度,回归传统了。还有大量的未能起飞或者起飞了却飞得歪歪斜斜,弄不好又坠落了的公司,相当一部分都是在执行公司基本制度上阳奉阴违,缩水掺假,似做非做,形似而神不似,因此导致人才流失,士气不振,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缺乏创新和执行力不强。至于那些其他产业中试图转战网络的资本和人物,十个有九个对互联网业的基本制度不熟悉、不承认、不接受,或者只是接过旗帜,实际上还是搞传统的那一套。本来就不懂网络,又是后来者,再缺乏制度资本,无法吸引一流人才,无论资本如何雄厚,其他资源如何丰富,来头如何显赫,实战结果无一例外的只有失败。

企业制度范文4

企业制度的作用

1、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体制基础。

2、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

3、企业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

4、企业制度是对企业功能的规定、是企业的活力之源。

5、企业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体制框架。

6、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体制保证。

企业构成和运行规范:

1、企业的契约制度。是当事者之间的共同意愿,如公司章程等。

2、企业产权制度。规定产权所有者对企业的约束力以及产权的权责利,以规定企业的产权结构和产权变动,它构筑成企业运行的基础平台。

3、企业的智力结构。主要界定出资人与经营者的关系,也是界定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是确定对人力资本的激励和约束方式,保证企业的稳定运行。

4、企业组织机构。也就是确定企业制度的实体形式。

5、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制度往往非常具体,是企业日常经营的重要保障。

6、企业的人格化制度。企业的运行和执行主体都是人。人格化制度是指人在企业中地位、相互关系的界定,包括企业家、管理者与企业的关系,人际关系制度化、人际关系目标化、人际关系契约化、人际关系人性化等等。

现代企业制度特征

1.现代企业制度是产权关系明晰的企业制度。企业的设立必须要有明确的出资者,必须有法定的资本金。出资者享有企业的产权,企业拥有企业法人财产权。企业除设立时有资本金外,在经营活动中借贷构成企业法人财产。但借贷行为不形成产权,也不改变原有的产权关系。产权制度的建立使国有企业改革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国有资产的终极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明晰化是我国在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一大突破,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

2.现代企业制度是法人权责健全的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使企业法人有权有责。出资者的财产一旦投资于企业,就成为企业法人财产,企业法人财产权也随之确立。这部分法人财产归企业运用,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但同时企业要对出资者负责,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形成法人权责的统一。

3.现代企业制度是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制度。企业的资产是企业经营的基础,出资者的投资不能抽回,只能转让。出资者以其投资比例参与企业利益的分配,并以其投资比例对企业积累所形成的新增资产拥有所有权。当企业亏损以至破产时,出资者最多以其全部投入的资产额来承担责任,即只负有限责任。

4.现代企业制度是政企职责分开的企业制度。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体现为法律关系。政府依法管理企业,企业依法经营,不受政府部门直接干预。政府调控企业主要用财政金融手段或法律手段,而不用行政干预。

5.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组织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科学的组织管理体制由两部分构成:

①科学的组织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套科学、完整的组织机构,它通过规范的组织制度,使企业的权力机构、监督机构、决策和执行机构之间职责明确,并形成制约关系。

②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包括企业的机构设置、用工制度、工资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等。

 

企业制度有什么作用相关文章:

1.企业内控制度有什么作用

2.企业管理制度有哪些要求

3.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及要素

4.怎样自觉遵守公司制度管理

企业制度范文5

【关键词】企业制度;企业文化;软实力

谈到企业制度,一般大众易形成一种惯性思维,即企业制度一旦制定便对遵守该制度的人形成一种硬性框架,好比一个无形的铁笼子将其严格控制在内。大部分人产生这样的思维定势究其原因在于没有给予企业制度下好定义,没有正确的认识到企业制度的多面性与企业文化的兼容并包性。试将企业文化做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全体职工在长期的发展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一种集体观念,是共同价值体系和基本信念的总和,而一般的企业制度则是关于企业组织建设、运营模式、管理方法等一系列行为规范的概称,企业制度则可以看做是一种狭义上的企业文化的划分。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实则是一种刚柔并济,柔中带刚关系,那么如何在刚性的企业制度中凸显出企业文化软实力呢?

1在重行为管理的制度中体现企业文化的意识

我们在提及企业制度时往往会产生错误认识和较为严肃的心理,其实企业制度也是企业文化中的一部分,二者处于企业发展中不同的位阶与层次,当然企业文化是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他要高于注重管理职工行为规范的制度一筹。制度管理更多的表现在外部监管,要求职工必须恪守。可以理解为企业的“文化底线”。而企业文化则更多的体现在职工的心理层面,比如价值观的认同、理想信念是否一致、企业职工向心力与凝聚力等,但是企业制度在强调外部管控的同时必定会先在职工心理层面造成一定影响,使得职工在心理层面或者说是在个人的意识形态中产生一种威慑力和渗透力,使其自觉自律的接受管理,从而达到企业的刚性制度与企业文化的柔和相容并蓄。

2用完备的企业制度打造出完善的企业文化

从企业管理的长远发展角度上看,企业制度是否完备是一个企业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是形成管理理念、管理行为广泛被职工接受并顺利转化为职工内心认同感的一个潜在过程。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就要不断的更新制度观念,使职工统一思想,通过制定出良好的贴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的系列制度,来发扬优秀的企业文化,进而使得职工在行为上达成一致,方便了企业管理的运行机制。当然,优秀的企业文化的推进,也需要企业制度的保障。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是一家企业是否能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企业制度文化的作用不容小觑,把文化的理念转变为制度强制推行更有助于统一职工思想和行为,最终使得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来源于强大的意识形态即企业文化的认同而不是机械的屈从于刚性的制度。

3用制度的不断革新来创新企业文化

企业制度的建设和企业文化的演进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制度的形成是企业文化积累的基础,企业文化又反作用于企业制度。同时,企业文化的发展也有其局限性,一个阶段或是一个时期的企业文化会随着时代或企业的发展有所改变,文化的更迭可能是先进的也有可能受当时环境发展所限而陷入停滞甚至发生文化倒流现象。所以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要顺应时代,与时俱进、与企俱进。所以就需要通过企业的制度建设的创新去改变一种文化的生存状态,也就是说,要利用制度的重新设计和建设规范的职工行为,来形成一种新的企业文化。也就是说,一种企业制度在职工的长期遵守和执行过程中已然成为职工的一种自觉行为,在这种自觉行为演变成企业文化理念之后,必然会有一段一成不变的时期,但如果遭遇外界环境的改变,若经不起实践中的再提炼,那么就需要制度上的革新来创新企业文化。

企业制度范文6

自从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杰尔提出战略联盟的概念以来,战略联盟就成为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战略联盟按形态演进可以划分为传统战略联盟、现代战略联盟和新兴战略联盟。企业之所以要选择联盟,往往意在三个方面:达到战略目标,在增加收益的同时减少风险,充分利用宝贵资源。

1.传统战略联盟(价格联盟)。企业的战略联盟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产品差异并不明显,产品的竞争在市场上体现为产品价格之间的竞争。控制价格是企业取胜的关键。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尤其是寡头市场中,寡头企业发现如果相互联合控制价格,而不是一味的打价格战,会给各自带来超额利润。大约在19世纪末,企业战略联盟价格联盟以卡特尔(Cartel)的形式出现,以后逐渐演化出辛迪加(Syndicate)、托拉斯(Trust),这些基本上都是以控制销售价格及采购成本为目标的联盟形式。

2.现代企业战略联盟(产品联盟)。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现代企业来讲,追求创新、效益、速度与规避风险是永恒的主题,选择合作联盟这种现代企业战略成为必然。对于现代战略联盟,美国战略管理家麦克尔·波特的定义是“企业之间达成的既超出正常交易,可是又达不到合并程度的长期协议”。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实体为了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任何股权或非股权形式的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长期联合与合作协议。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战略联盟已成为最广泛使用的战略之一,它可以使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共同分担风险、共享资源、获取知识、进入新市场。赫格特和莫里斯(1988)在对839个合作联盟的研究中发现现代战略联盟涵盖产品价值创造的全过程,即在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具有较强的经营阶段性特征。

3.新兴企业战略联盟(知识联盟)。新兴的企业战略联盟是指伴随知识经济到来的知识联盟及相似的联盟形式,目前来讲,我们仍然处于知识经济的入口,现在有虚拟企业联盟、动态联盟等形式,但新兴的知识联盟形式,仍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中。以信息技术为突破的高科技产业,尤其是因特网技术的勃兴,使人们对未来知识经济社会有了第一次的朦胧感受。以往的经济社会,在企业中知识往往是从属于资本,还不是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而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将取代资本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经营必须掌握的知识是一种组织知识,这类知识包括组织、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二、现代企业战略联盟的实质——企业外部组织结构重组

战略联盟的迅速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企业的制度调整与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来说企业间建立的既非一体化,也不是纯粹市场性商业合同的关系属于战略联盟。对于这种关系的经济本质的认识,要从交易成本理论进行解释。按照这种解释,战略联盟被认为是一种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新的制度安排。众所周知,科斯以来的企业理论把企业作为一体化组织形式,其实质是以科层组织的内部交易代替外部市场交易。但是,现实越来越表明,企业这种制度安排也具有很高的交易成本,一体化并不总是有效率的。在科层组织与市场之间,也就是在一体化与完全商业关系之间,还存在广阔的中间地带。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合作建立内部化的非市场关系。企业究竟选择哪种关系,完全取决于成本收益的比较。迪屈奇通过引入“治理结构的收益”这一概念,将一体化、准一体化、市场关系三者相互替代的理论变为一种通论,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准一体化形式下交易成本低于科层组织,也低于市场安排。企业战略联盟就属于这种介于市场与企业科层组织间的“准市场”或“准科层组织”关系,在科斯式企业理论的框架内使联盟形式得到了解释。

在技术和创新作用日益重要,研发规模空前巨大的新经济下,各自为战的形式使企业力不从心——巨额的R&D费用,使大型跨国企业不愿也不能单独承担研发的成本和风险;而市场关系又不能保证企业对知识和技术的拥有,而且交易成本问题仍然存在。于是,国际大企业之间往往为某些重要技术项目的开发建立起契约性的研发战略联盟。联盟并不是一个法人实体,其成员各自独立,但紧密协调,合理分工,其成果在参加联盟的成员间具有共享性。准一体化的联盟形式则保证了入盟企业的技术所有的地位,成本和风险又是可负担的。

随着跨国公司全球竞争的加剧,销售网络也成为竞争制胜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等在新产品销售中的巨大作用,拥有销售系统就更重要。而对于许多产品而言,建立销售网络是一项巨大的固定成本投入。然而,销售网络具有近似于公共产品的性质,网络一旦建立起来,新的产品进入销售网络并不妨碍原来产品的销售,而销售量越大,平均固定成本就越低。

总之,国际战略联盟是新经济时代企业外部组织形式和制度的创新。通过这种联盟,企业建立了一种不同于纯粹一体化关系的新型关系形式,形成了一个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外部网络。这种外部网络大大丰富了企业外部组织结构的简单市场合同关系形式,使企业组织形式形成了一体化、市场的和准一体化(准市场)的三种形式,以此适应新经济时代竞争加剧,研发成本提高,市场范围广大,更新和淘汰迅速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