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哲伦的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麦哲伦的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麦哲伦的故事

麦哲伦的故事范文1

《生死罗布泊》讲述了70年代末,一支由八个人组成的地质科考队进入罗布泊,为国家寻找钾盐的故事。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被誉为“消失的仙湖”,是一块冒险之地。这部片子虽然不长,但给我的启发却不少——坚持就是胜利!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部电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只要人们用心去做,无论多么困难,都没有办不到的事,只要一次次积累经验,总会成功的。就像影片中的人,在经过千辛万苦挖坑之后却没有见到卤水,但他们又有了活力,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最后终究成功。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只要持之以恒,抱着锲而不舍的心去奋斗,在难办的事也会迎刃而解。

电影《生死罗布泊》自始至终都散发着一种震撼感,这种震撼直入心肺。浩渺的戈壁碱滩,死寂的雅丹地貌隐藏着无限的艰险。但阿扎提队长,郑工等八人毫不畏惧,一次次挺进罗布泊,为祖国不惜一切代价,把生命交给了罗布泊,他们带着从未动摇过的目标前进,在困难面前选择了坚持,最终获得成功,为祖国争取了一大荣耀。

影片不仅让我们看到队员工作的艰辛,体会到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生命的可贵。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团队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的团结和每个人的责任,看到了他们的艰辛,他们的持之以恒,更看到了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现在我们作为一个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再加上我们父母的望子成龙及其望女成凤心切越来越急,我们理应对学习持之以恒,努力学习,努力前进,努力面对任何困难,坚持就是胜利,我们一定会到达理想的彼岸,想地质科考人员学习,学他们的精神,学他们的信念,唱响我们自己五彩斑斓的梦!

坚守自己的信念,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为祖国做出贡献,为自己争得荣耀。在麦哲伦的身上有这样一个故事,麦哲伦的航船发现了今天的“麦哲伦海峡”。他的水手们高兴的不得了,想要赶快回国,把这一伟大发现贡献与国家。但麦哲伦并不这样想,他还说要继续前进,向更远的地方航行。当时的环境十分恶劣,十分困难:粮食缺乏,水手中饿死者已经相继出现了。但这些事并没有打掉他坚持的心,他说:“就是吃布帆,我们也要继续前进,我相信还有更大的发现在等着我们!”。就是麦哲伦的坚持,才有了太平洋的发现。想一想,如果没有他的坚持,哪里来的太平洋?联想一下我们中学生身份,自己有过坚持的心吗?扪心自问,“有过吗?”没有坚持何来成功?虽然在实现我们理想的道路上有许多坎坷和曲折,但我们也要坚持走下去,时刻相信成功离我们不远!

麦哲伦的故事范文2

梦想。如果你真的要问我的梦想是什么,我可能还答上来,其实在写这篇作文之前我从来没认真的思考过我的梦想。即使现在在回忆中去寻找当初那关于梦想的残缺的画面,那梦想也只能是残缺的,显得那么模糊不真实。那不是梦想,那只是幻想,因为我从来没有为其而付出过努力和汗水,连过程都没有的梦想能说是梦想吗?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为梦想奋斗的故事依然是很好的典范,他们在梦想的道路上的坚持和努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麦哲伦他为梦想而坚持的精神令我挺敬佩,他也有一个梦想就是环游世界证明地球是圆的,有人会觉得这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人梦想,但难道麦哲伦有特异功能吗?并没有,他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只是,他与我们不同,他一直都坚持着他的梦想,直至最后一刻,当他胜利的时候那种喜悦是只有执着于梦想的人才能体会到的。

如今我选择了幼教这个专业,在无形中我就向梦想跨出了新的一步。可能当时选择这专业时也是被父母要求的,但现在仔细想想,当幼师也是不错的。

既然选择了幼教就要拿出点实际行动来。我现在可以说我现在的梦想是考上金职院,毕竟现在要考上金职院的要求也是挺高的,但是我会为这个梦想而奋斗,让梦想照进现实。3年中我或许会哭,但是我不会放弃。有些时候必须选择勇敢。

麦哲伦的故事范文3

社会学科的综合不仅仅局限于学科内的综合,还应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本课内容涉及地理、思政等相关内容,在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拓宽知识面。同时现代教学思想重视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本课在教学中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感染力,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初中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但在课堂上往往缺乏理性的思考,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利用图表图片、视频短片、动画演示,就为学生提供了更广大的思维想像空间,达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案例描述

1、新航路开辟的含义。

多媒体出示葡萄牙里斯本的地理大发现纪念碑图片,阐述新航路的开辟的概念。

2、讨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师:(过渡)现在,我有一个问题,假如你生活在当年的西欧,你愿意加入航海的船队吗?(有人愿意,也有人不愿意。)不愿意的同学可能考虑到航海的艰辛,九死一生;愿意的同学,你们勇气可嘉。不过,光有勇气是不够的,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探讨一下,哪些因素促成了新航路的成功开辟呢?也就是说,你为什么要去探险,船上要配备哪些东西,才有成功的希望呢?(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三分钟的讨论,把你们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和条件写在纸上,一人执笔。)

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因素,学会从可能性和必要性两方面把握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

生回答,师总结归纳:(多媒体展示,大大减少板书时间,直观形象)

3、介绍哥伦布、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等航海家探寻新航路的过程的教学。

师:(引子)在新航路的开辟过程中,无数航海家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其中四位卓有成效的航海家是哥伦布、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为了纪念当年新航路开辟的成功,欧洲环球旅行社派出四位资深导游,各带一个旅行团,探寻四位航海家的足迹。我们四个大组就是四个旅行团,出发前,先请四位导游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航海家当年的艰辛历程。要求各队演示航海线路,并介绍船队的情况和海上的经历。

学生异常兴奋,一起分析探讨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后,他们踊跃登场了。四位上台的小航海家们带着填好的表格上讲台来,然后拿起激光棒根据大屏幕上的新航路的开辟地图有模有样的讲述起来了。小航海家们讲的相当精彩,只是在讲述过程中有点小的错误。对此我和同学们一一给他们纠正了。在此过程中,每一位小航海家上台讲述后,我都会放小航海家讲述相关内容的FLASH资料给他们看,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这四次航行的了解。同时,播放背景音乐,并动画演示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四位航海家的图片以及到达地点。)

师:(过渡)感谢四位导游的精彩解说让我们对新航路开辟的历程有了大致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这个表格。最后多媒体显示:

姓名 时间 支持国 航线

迪亚士 1487-1488 葡萄牙 西欧—好望角

达伽马 1497-1498 葡萄牙 西欧—好望角—印度

哥伦布 1492-1502(4次) 西班牙 西欧—美洲

麦哲伦 1519-1522 西班牙 第一次环球航行

(多媒体展示问题)

①:这张表中你看出哪些特点?

②:为何葡萄牙与西班牙会走在探险的前列?

生1:都在大西洋沿岸,地理位置有利,并且掌握了先进的航海技术

生2:两国都有一批敢于探险的航海家

生3:他们都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师:(表扬)同学们讲得非常好,考虑得也很全面。我想,如果生活在15、16世纪的西欧,你们中一定会出现象哥伦布、麦哲伦这样的航海事业的佼佼者。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来直观感受一下当年航海的艰辛历程。

播放录像《新航路的开辟》,学习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加深同学们对新航路开辟的历程,同时也培养了不畏艰险、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从而达到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教育目标。

4、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教学

师:那么新航路开辟的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来看这两幅图,1420年和1620年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多媒体展示对比图)比较这两幅图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同时演示多媒体不同以及产生不同的原因)

5、课后探索

师:(提出问题)在新航路开辟前半个多世纪,中国明朝也出现了一位伟大的航海家,率船队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郑和。应该说,郑和当年完全有能力完成环球航行的创举,但环球航海为什么不是由中国人完成的呢?(多媒体出示问题)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自己去查找资料,进行探索。

三、教学反思

1、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它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方向,是推动新课改的重要力量。本节课教学容量大,范围广,时间比较紧。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优化教学内容。先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既有利于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麦哲伦的故事范文4

有坚强的自信,能够成就神奇的事业。”这是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说过的一句话。意思大概是这样的:人要想成功,就必须有自信,只有坚强的自信,才能够成就大的事业。真正地懂得这句话还要从那一次说起……

记得原来上外语班时,小班每班20人。有一次上课要用电脑,老师便把我们带进了机房。Jane老师为了鼓励我们,说:这次课下课前我们要选出两个表现最好的同学,发给每人一个本,老师说着就把本拿出来,给大家看了一下。“哇!”同学们高兴地叫了起来,其中一个本的封皮是粉红色的,上面有一个瞪着大眼睛,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另一个本是绿色的,图案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小熊。上课时,我竭力克制住自己不说话,积极发言,听老师的一切安排,一堂课下来效果非常好。临下课时,老师没有自己选出两位表现好的同学,而是说:“如果你认为自己这堂课表现得很好那么请举手。”老师刚说完,有一部分同学举起了手,然而,缺少自信的我却没有。老师先叫了一位表现不错的男同学,又说:“为了公平,咱们选一个男生,再挑一个女生好不好?”女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而男同学却垂头丧气地放下了手。正当老师那满怀鼓励的眼神望到我时,我起初想举起手,可是过了一会,我想:要是我回答问题时不怎么准确,或是纪律没有其他同学表现得好怎么办,我没有勇气!老师没有选第二个人,而是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位教授带着他刚刚在足球学校学习的儿子来到美国,他的儿子足球踢得非常好,教授把儿子送到了美国的一家足球俱乐部,和跟他同龄的一些孩子一起学习足球。俱乐部的教练很欣赏教授的儿子,决定在另一场比赛中让他上场,但是,他没有直接叫那个孩子,而是对全队的同学说,谁想参加比赛,请举手。其他孩子都在争先恐后地举手。而教授的儿子却呆在了一旁,没有举手。回家后,儿子对教授说了这件事,教授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居然没有自信……”故事讲完了,但在我心里这个故事却没有结束。这时老师出去了一下,过了一会儿拿着那个粉色的本回来了。我居然举起了手。不出所料,那个本老师给了我……

这是我第一次充满自信地举起手,我打开本的第一页,Jane老师那清秀的笔迹跳入我的眼里:“有坚强的自信,能够成就神奇的事业。”

麦哲伦的故事范文5

[关键词]高中地理;人文历史;知识渗透;策略

高中地理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其知识内容涉及的领域很广,包括历史、自然、政治、人文等,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渗透人文历史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也了解到许多其他交叉学科的知识,这对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精心备课,提高人文历史知识水平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渗透人文历史知识,就要精心备课,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历史知识水平。教师既是学生的榜样,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备课过程中要认真收集相关人文历史资料并进行研究整理,将地理知识与人文历史知识相融合。在课堂教学中要带领学生对人文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学习世界主要航线时,教师可结合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故事进行讲解:“明成祖朱棣命令郑和从刘家港起锚,带领2.7万多人和200多艘船只远航到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拜访爪哇、苏门答腊、彭亨、古里、天方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有可能到过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等。郑和下西洋加深了明朝与南洋诸国及东非的联系。”通过讲解这样的历史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将人文历史知识与高中地理教学有机结合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将具有代表性的人文历史知识与高中地理知识有机结合,既讲解课本上的地理知识,又联系相关的人文历史知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教学内容需要教师认真收集选择,并巧妙运用于教学中。

例如,在学习中东政治地图变化时,教师可联系的史实:外国列强通过一系列手段侵占了我国大片领土,沙俄更是多次对我国进行侵略,通过一些不平等条约侵占了我国东北及新疆等大片领土,直到1991年,原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解散才改变了中东版图……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使学生树立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的志向。

三、在课堂教学中巧妙渗透人文历史知识

高中生的思想较为独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强行向学生灌输人文历史知识,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抵触和厌倦情绪,因此教师需要巧妙地将人文历史知识渗透于地理教学中,使学生对相关联学科知识有深入了解,并从中开阔视野。

例如,学习洋流时,教师可以讲解关于人口迁徙的历史故事,如著名的“三家贸易”,欧洲奴隶贩子利用洋流的特点将黑人贩卖至美洲并顺利返航。又如,学习地球公转和自传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人们是如何发现地球不停地公转和自转的故事,使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的背景,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合教材学习当代人文历史知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渗透古代人文历史知识,还要向学生介绍当代人文历史发展情况,使学生对当代人文历史知识有一定了解。

例如,在学习地域类型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对我国各地区的主要种植作物进行分析,根据作物习性判断当地气候,再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了解西方国家的农业类型,如东南亚、南亚、东亚等地区主要种植水稻,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乌克兰等国主要以商品谷物种植为主,而混合农业大部分分布在北美、新西兰、南非等国。根据农业种植特点,让学生判断当地所属的气候类型,在此基础上再深入分析当地文化及生产类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内容。

五、以人文历史知识导入新课

通过课堂内外历史知识的学习,多数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及史学修养,如果结合教学内容再精选一些历史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新课导入环节,就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与人口迁徙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先将历史学家伯赞的简介及照片展示给学生,再让学生对其名族进行猜测。从伯赞的照片、姓名及生平看,学生可能推测其为汉族人,可实际上其为世代居住于湖南的维吾尔族人。随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发问:“通常维吾尔族人世代生活于新疆地区,可为什么在湖南地区有维吾尔族人?”之后教师再对居住在湖南的维吾尔族人的来历进行简要说明,并借此引出有关人口迁徙的知识。这样的新课导入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仅对历史学家伯赞充满好奇,而且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充满渴望。

六、以人文历史知识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人文历史知识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例如,在学习中国政区时,教师可以对西周分封制的史实进行简要讲述:西周时期,周武王将今天的山东西南的部分地区分给其弟周公姬旦,其弟之子后来建立鲁国;周成王将今天山西西南的部分地区分给其弟叔虞,其弟后来建立晋国。因此后人将山东简称为鲁,将山西简称为晋。介绍这些历史知识有利于学生记住相关省份的简称。又如,学习德国的地理环境及工业区位时,教师可以对历史上法德两国之间的恩怨进行简要讲述:在普法战争时法国战败,为此被迫把铁矿资源较丰富的洛林与阿尔萨斯让给德国,但在随后的一战中,却是德国战败,此时德国不但将洛林与阿尔萨斯归还,而且把本国的萨尔煤矿交给法国开采。以上历史案例的讲解有利于学生记忆法国多铁和德国多煤的特点。

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借助人文历史知识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时差、时区及日界线时,教师可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在1915年,麦哲伦领导船队由西班牙出发开始向西航行,在航海的途中麦哲伦因与菲律宾的土著居民产生纠纷而死,剩余船员经过千辛万苦在1522年的9月7日再次返回西班牙,船员在兴奋之余也惊讶地发现,在航海日志处记载的日期为9月6日。他们一路坚持记录日志,并没有记错时间,但最终没有搞清楚为什么少了一天。探究原因主要是当时人们没有时差、时区及日界线的概念,不知向西航行时每经过一个时区需减去一小时,且向西通过日界线时需加一天。这样通过学习人文历史知识可以强化学生对时差、时区及日界线的理解。又如,学习有关地转偏向力时,教师可对学生讲述:德国在一战发明射程高达100多公里的远程大炮,但是每次发射之后炮弹多向右偏离目标高达一公里。这一史实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及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规律。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涉及很多人文历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认真研究相关人文历史知识,并将人文历史知识与地理教学巧妙融合,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也学到相关的人文历史知识,从而提高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施隽.历史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4):97-98.

[2]王淑艳.中学地理课堂人文历史知识渗透策略[J].好家长,2014,12(24):191.

[3]游龙香.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2,(11):25-26.

[4]孔德芹.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人文历史知识渗透策略[J].都市家教,2014,(3):23-24.

[5]冯英.浅析中学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体现[J].科教文汇,2012,(7):18.

[6]侯福海,苗天青.试论高中地理新课程中历史地理观的构建[J].当代教育科学,2012,(24):69-62.

麦哲伦的故事范文6

这是一个写人类文章的单元,由《海伦·凯勒》《二泉映月》《郑和远航》《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四篇课文组成,列举了四位古今中外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人物。本单元有两个训练重点:一是了解人物故事,通过人物事例感受人物面对不幸仍不屈不挠,向往光明、向往美好,最终取得成功;二是学习通过典型事例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课文直通车】

一读:带着问题读读四篇课文,想一想,填一填。

1.文中的主人公分别遭遇了哪些不幸或困难?他们最后获得了怎样的成就?

【设计意图】对于第三学段的学生,需要培养他们的篇章意识。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概括段意,进一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明晰文章的结构安排,同时也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所选用的四位主人公的典型事例。为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我提出了填“词语或词组”的要求。

【课外照明灯】

1.读读以下资料,相信你会对四位主人公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海伦·凯勒》: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我们课后有一张海伦的小名片,读一读,你对海伦会有更多的了解。

《二泉映月》:阿炳,从小跟父亲华清和当道士,学音乐。4岁时母亲死了,21岁得了眼病,35岁双目失明。在无锡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卖艺的人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人。阿炳起早贪黑,卖艺度日,尽管如此,还是不能让一家人温饱。阿炳重复着那样的艰苦生活,拼命支撑着,始终坚持着他喜爱的音乐,直到去世。

《郑和远航》:郑和下西洋的航线抵达了大西洋,涉及三大洋,在世界航海史上居于领先地位。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要早83年和107年。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公元前99年,匈奴侵略汉朝。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率领五千精兵进军匈奴,寡不敌众,兵尽粮绝,李陵投降了匈奴。汉武帝大怒,想重罚李陵家人。群臣争相附和,大说李陵的罪过。只有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说李陵为人正直,其叛逃事出有因,希望皇上能宽容。汉武帝勃然大怒,将司马迁打入大牢。

2.同学们,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这些伟人,老师推荐以下书籍:《我的生活》《郑和——联结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航海家》。

【设计意图】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有效延伸,把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向更深更广。由老师提供一定的课外资料,这些内容更聚焦于课文内容,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人物背景,体会人物品质。此外,推荐一些课外读物或网站,以供有更多阅读需求的学生。

【探究小博士】

同学们,预习了第三单元后,你有哪些问题呢?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