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见嵩山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见嵩山范文1
第一剑
引领企业“自主创新”
松山湖从开发建设之初,就通过高起点高标准开展城市建设、产业集聚和科技创新,积极探索园区科学发展之路。近几年,在管委会的大力引导和扶持下,园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管委会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发挥技术创新带头作用,组建东莞市行业性创新平台。目前,松山湖约有90%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仅2008年就指导协助生益、易事特两家企业成功申报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分别造就了国内覆铜板行业和UPs电源行业的首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也结束了以往东莞企业没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历史。2009年5月初,松山湖园内两家企业――易事特、生益两大公司还因此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第二剑
“三轮”驱动打造“两区”特色
经过七年多的探索发展之路,松山湖初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三轮”驱动格局,成为东莞的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产业升级引领区“两区特色”。
松山湖的工委书记陈建枝则大力推介松山湖国内一流、媲美国际先进园区的投资环境。据他介绍,松山湖园区作为带动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将以申报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为契机,通过聚集高素质科技人才、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完善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松山湖打造成高科技、高品位,能为珠三角乃至全中国产业转型服务的、具有优美生态环境和浓有5科技氛围的产业科技园区。
第三剑
辐射区域经济带动珠三角八千多家企业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引资引智并重,创新招商模式,确保园区经济既好又快增长。3年税收年均增长155.7%,一季度税收总额再增61%。松山湖引进的行业龙头企业和研发平台正在逐步发挥产业龙头和研发龙头的双带动作用。目前,产业联盟通过与各企业、协会合作,科技服务已涵盖了8000多家珠三角企业。园区引进的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成立3年多来,服务企业3300多家,拉动社会研发投入上亿元,带动产值数十亿元。此外,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成立两年以来,已与东莞市及其它省市地区1500多家企业建立了业务合作联系,为110多家企业成功进行了产品设计、新产品开发,完成了项目210余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7亿元。
第四剑
松山湖先行先试探索发展新路
自成立之初,松山湖园区就肩负着探素东莞科学发展之路的历史使命,在以人为本、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上先行先试。园区工委书记陈建枝表示,松山湖定位于“东莞乃至珠三角科学发展示范区、产业升级引领区”,目标是建设成为东莞乃至珠三角对外经济合作的新载体、产业结构调整的龙头以及产业支援服务业基地。按照这一目标定位,松山湖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建设,高标准选商引资、高水平自主创新的“三高”原则
第五剑
构建区域性“智慧枢纽”
松山湖园区不断完善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改策环境,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建设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
近年来园区加快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大力实施“一区多园”战略,并规划建设台湾高科技园、新能源与LED产业园、松山湖网谷等一批专业园,形成专业门类齐全、层次丰富的科技载体体系。有选择性引进带研发中心的行业龙头企业、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公共研发平台、公共检测平台等,加快聚集创新资源。支持龙头企业发挥技术创新带头作用,组建东莞市行业性创新平台,目前,万科住宅产业化基地、易事特电源、生益科技、力优环境系统、领亚公司、洛贝电子等6家园区企业申请组建东莞市行业性创新平台,分别获得管委会500万元配套资金资助。
第六剑
科技引导鼓励发展
为加快聚集科技创新资源和人才资源,配套东莞市委市政府的“创新创业”工程,加大力度鼓励引导园区科技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松山湖管委会出台《东莞松山湖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决定今后每年从园区财政收入按不少于5%比例提取科技发展专项资金。
据管委会负责人介绍,设立《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暂行办法》有两个初衷:其一是鼓励园区企业开展科研等一切创新活动;其二是加大对科技创新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吸引力。专项资金使用包括3大用途,即资助、补贴和奖励。
据悉,2008年底,面对国内经济受到金融风暴冲击的严峻形势,按照中央扩大内需的统一部署,东莞市委市政府决定计划投资1400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创新创业等“四大工程”,加大扶持力度,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转危为机。其中创新创业工程主要是“六个十亿”工程。
第七剑:促进融资
“东莞制造”驶入快车道
初见嵩山范文2
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复习备考
(一)抒情。诗歌最基本的特征是抒情,“情”可谓诗的气脉。把握诗的抒情之脉,也就成了阅读鉴赏古典诗歌的关键所在。如何把握抒情之脉呢?
1、寻找抒情之缘,了解诗歌背景。优秀的诗歌作品都是诗人心迹的真实披露,而这些情感的表达,都有其特定缘由。寻找抒情之缘也就是了解诗的写作背景,包括诗人当时的生活际遇、思想状态及社会情形等,而这些又常常在诗人的作品中借助于种种不同的方式反映出来。
2、把握抒情之物,品味抒情之境。所谓“抒情之物”、“抒情之境”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象与意境,就是下面要谈的基本点之一。阅读鉴赏古典诗歌,认清物象、辨明抒情之境,是把握诗歌情感的重要途径。
3、体悟抒情之韵,理解弦外之音。阅读古典诗歌,应特别留意诗人采用的这一“藏”的艺术技巧。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全诗通篇写景,但透过字面表层,我们读出的是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层感伤。阅读这一类诗歌时,要特别留意。
4、掌握不同题材诗歌的思想感情特征,积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类型。要评价古典诗歌的思想情感,就要涉及到古典诗歌的分类,不同的题材决定了古典诗歌所要表达的不同思想情感。如山水田园诗抒发的是热爱自然、悠然自得之情,边塞征战诗抒发的是建功立业、保家卫国之情等等。
(二)意象、意境。中国古典诗歌主要是通过创造意象意境来传达思想情感的,因此,把握了一首诗的意象意境,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意象和意境的创造离不开客观的物和景,但这些物和景又跟我们平常生活中看到的面貌不完全相同,它是经过诗人主观思想情感的筛选、提炼、浸润而成的,是经过诗的升华的。怎样才能准确解读诗中的意象意境呢?
1、了解形象类型,注重平时积累。古典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鉴赏古典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能识别作者在诗歌中塑造的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识别形象的作用,要善于领悟“象”外之意。古典诗歌形象鉴赏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考生能判断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作用与意义。要正确判断诗歌中形象的作用与意义,就要善于领悟形象的象外之意。因为诗歌的形象都包含着诗人的思想、倾注着诗人的情感。考生可借助诗歌中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从而分析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中的哲理等。
3、积累常见的文化意象常识。古典诗歌中有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有些事物成为了古代诗人常用的意象,这些意象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审美情趣,不了解这些意象,读起来就可能不知所云。如柳与送别、落叶与悲秋、柳絮与愁绪等等。考生平常积累这些意象常识,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4、掌握意境特点,学会体会意境的基本方法。不同风格的诗人所塑造的意境特点不同。从意象的形、声、色、味等特征开始,通过合理想象,设身处地地把握意象的形态、声音、色彩等属性,并依人之常情对应推断诗中的感情基调与感情变化。对于常见评价意境特点的词语要注意词义的轻重、侧重点等细微和差别。如壮阔——阔远、淡雅——恬淡、雄奇壮美——雄浑苍劲、肃杀——萧条——萧瑟等等。
(三)技巧。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的应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等的巧妙使用,也有把炼字技巧归纳其中的。
1、表达方式。诗歌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直接(正面)、间接(侧面)、工笔(细描)、白描、肖像、动作、景物描写等;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接抒情有即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2、表现手法。常见的有渲染、烘托、映衬、比兴、铺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先抑后扬、联想想象等。
3、修辞。常见的有对偶、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
4、结构技巧。它既体现了诗人的写作思路,又承载着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古典诗歌结构中心是景(事、物、史迹)和情(或主旨)关系的处理,这种处理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种形式:或先景后情、或先情后景、或纯景含情、或先事后景。了解诗歌的一般结构特点能快速地整体把握全诗。
5、炼字技巧,这类试题考查主要从以下方面:
①推敲字词。②语言风格。古诗歌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复习时,我们可以了解一些常见的语言风格特点,以便简答时能更快地找到答题角度。
总之,考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上述有关诗歌鉴赏的知识储备,鉴赏时就能找准角度准确表达了。
二.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指导思想下的解题思路
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做好复习梳理,储备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培养正确的解题思路是考生备考的关键。古典诗歌鉴赏的角度无非是结构、形象、主旨、情感、手法、语言,而这六点的中心是情感,基本点是意象、意境、技巧。一切为表达情感服务,把握了这些基本角度,就可以化简驭繁、避免盲目。做一道诗歌鉴赏题可遵循以下步奏:(1)审诗题,分析其包含信息(2)审作者,知人论诗,以察诗情。(3)看注释,通字句,理解内容。(4)明意象,味意境。(5)知题材,定主旨。(6)析手法,赏技巧。考生在平时做题时可按照以上步骤练习,在考试时可跟据题目要求进行选择。
例:(2012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初见嵩山
张耒(注)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分析。
2、“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
解题指津:
1、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和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阅读全诗,不难发现诗人首联写自己在尘世中遭遇不顺,仰赖青山使自己的心情开阔起来,接着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遮蔽了嵩山,最后轻风吹过后数峰露面,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诗人一层层地渲染铺垫才将嵩山推出。
这种类型的问题可采用三步走的答题形式①准确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技巧。②结合实据分析,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③分析诗人选用这种手法的妙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初见嵩山范文3
经人介绍,我登门拜访了王建民先生,在他那间不大的客厅兼书房里,他身着习武之人常穿的短袖缁衣接待了我。对王建民而言,走上习武之路既有环境因素,也有家学渊源。1962年出生,祖籍济宁的王建民,祖父是当地知名的中医,这使他从小就对中医有着深厚的兴趣,同时他兼好武术,自幼随邻居、著名武术家王子平学练八卦掌、摔跤及形意拳。到黄河涯下乡一年后,1979年入伍当兵,并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因为有武术特长,被安排在特务连侦察排。侦察兵搞集训,他曾作为教官教授实战格斗术。
复员回来后,他总觉得自己的武功没有多大长进,遂听从好友、民间学者秦新星先生的建议,四处求学,投师访友,到过嵩山、武当山、五台山等武术圣地,也到过天津、北京等武术家聚集之处。经苦苦寻找,他终于在北京一隅见到了大成拳名师王选杰先生。
初见王选杰先生,还有一段小插曲。当王建民走进那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院里,见到身材矮小、不修边幅的王选杰先生时,态度颇有些不恭,伸手要求听劲。然而刚一接手,年轻力壮的王建民便被五十多岁的王选杰一击而跌了出去。这一击让王建民彻底皈依了大成拳。王选杰先生幼年体弱,为求健身而习练武术。后来拜在大成拳宗师、实战搏击家王芗斋老先生门下深造,成为名震当代的武术大家。能拜王选杰先生为师,王建民兴奋异常。
自此,王建民每年都要挤出时间去北京和王选杰先生学拳,后毅然辞去公职,住到北京师父家中,刻苦用功,专心习拳,并跟随师父到全国各地比武授拳,曾在海口与一位号称“铁拳无敌”的陈某较技,令陈手腕挫伤,陈大为钦佩。经体委武术交流中心介绍,与意大利拳手齐达克相遇,王以游身避掌将对方击倒。第二年,齐达克介绍多名意大利人来华学大成拳。此后不久,王在无锡与一大老板的贴身保镖比拳,几秒钟之内,一个虎扑将对方撞飞。
初见嵩山范文4
错误一: 理解偏离,令人费解
例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拦: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学生答案:“隔”字,一是写自己望乡的视线被烟树所隔;二是写自己思乡的情感被烟树所隔。一个“隔”字,生动形象,意蕴丰富。
解析:得2分。学生的回答看似流畅,但对第二点分析有误。因为“思乡的情感被烟树所隔”,意思难懂,从字面看好像是说自己浓郁的思乡情被树隔离了,难以表达了,这种说法显然与诗境不吻合。实际上,视线被树所隔,是实写,而深层意思是自己难以回家,身体与家乡隔离,是虚写。
参考答案:一是写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以望见江东;二是写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表达了对江东的留恋之情。
例2:2012年高考四川卷第12题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学生答案:一个“空”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贪夫居他乡时生活的困窘,也暗喻自己外出贪杯或贪财时的失意,增加了怅惘若失的思乡之情。
解析:本诗的标题是“子规”,可见是怀乡思亲诗。“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这两句意思为:不管是厌倦了杜鹃的啼鸣,还是初闻子规的哀怨,客居他乡的游子无不低眉惆怅,伤心欲绝。由此可知,诗句不是写生活的困顿与落魄,而是写思乡的无奈与归意的浓烈。
参考答案:“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且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小结:理解出现偏离,关键是没有读懂诗歌,而没有读懂诗歌,就是因为不会三结合:一是结合标题,二是结合背景,三是结合前后语境。只是摘出个别词语,无视语境而想当然地思考,自是会偏离诗句原意,令人费解。
错误二:忽视位置,就句品析
例3: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2分)
湖州歌九十八(其六)
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注]此诗是南宋灭亡后,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学生答案:写望“燕云”,不知自己命运如何。一个“望”字,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的无奈与忧虑。
解析:分析字在句中的作用,应从字面意义,以及表情达意的层面上去分析,有的还要考虑字在开头或结尾的领起、收束之作用。此“望”字,实际上领起了以下几句话:望“燕云”,望“大江东去”,望“夕阳”“寒鸦”,望“四百州”。
参考答案:“望”字统领全诗,四句都紧紧围绕着“望”字来写。北望“燕云”,不知自己命运如何;望“大江东去”,无力挽回南宋灭亡之势;望“东南四百州”,充满无限依恋之情。
例4:首句中的“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南陵道中
杜 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学生答案:“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与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从容,也暗透出一丝羁旅的孤独。
解析:得1分。开头句子的作用,往往有三点:1.奠定情感基调,为后文的抒情进行铺垫;2.点出诗作的时间、地点等背景;3.领起全诗的内容,起提领中心的作用。我们品味具体字词的意义或作用,也要考虑其位置,观照全文。“悠悠”一词放置开头,不仅言景状情,还有为下文进行铺垫的作用。
参考答案: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进行了铺垫,奠定了基础。
小结:对字进行品味赏析,不仅要考虑字之意义及承载的情感,还要考虑所居的特定位置。分析开头的字,往往需考虑是否照应结尾,是否引出下文,是否有奠定情感基调或统领全诗的作用。分析中间的字,往往要考虑是否具有起承转合的作用。分析结尾的字,还要考虑是否具有开阔的意境,是否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错误三:缺乏分析,答不到位
例5: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学生答案:江楼醉别,橘柚飘香,可江风引雨,满眼凄凉,想到行将告别,情何以堪。
解析:得0分。因为没有告诉读者如何表达了惜别之情。只有对句子的理解,而没有分析,无法让读者有清晰的感受。
参考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例6:“青苔满阶砌”中的“满”字用得精妙,你如何理解?(2分)
题扬州禅智寺
杜 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学生答案:一个“满”字,形象鲜明地写出青苔之多,让人想象砌阶的浓绿湿滑之状,不免心生几分感慨。
解析:得1分。一个“满”字,是形象鲜明地写出了青苔之多,但答案没有分析作者写青苔之多目的何在。如此理解,缺乏对深层意义的分析,显然是赏析不到位。其实诗中写青苔之满,是为写寺的幽静服务的。
参考答案:一是形象鲜明地写出青苔之多;二是写人迹罕至,借此映衬禅寺之幽静。
小结:对字进行赏析时,我们不仅要思考该字的字面意义,还要进一步分析该字的表情达意等功能。如果使用了修辞,我们还要分析出采用了什么修辞,还要写出修辞的作用。
错误四:语言模糊,读者疑惑
例7:2012年高考辽宁卷第9题
“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3分)
初见嵩山
张 耒[注]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学生答案:“清瘦”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诗意情怀。
解析:得1分。答“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诗意情怀”,不是一点都不对,只是太模糊,没有扣住其形容了山峰的特点。揣摩诗句,是说高峻的山峰在一片积云中凸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所以,精神内涵必须与高峻挺拔相关,如此才能清晰地表达而不让人有“被忽悠”之感。
参考答案:“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坚守人格的精神气质。
初见嵩山范文5
下面分别谈一谈几种比较典型的表现手法的特征和答题要点。
一、动与静
动静结合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内容。主要特征形式是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以达到更好地为主题服务的效果。
1. 实例解析。
以静写动的情况相对少一些,如,谢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将流动的江水比作静止的白练。
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一个“挂”字将流动变成静止,写出了庐山瀑布的整体感,给人回味和思考的空间。
更多的诗词中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方式。
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虽然清泉流于石上淙淙有声,但在偌大的森林中只听见这水声,可见环境的清幽静美;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等等都是以动衬静的典范。
2. 解题示范。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
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
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9.“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6分)
答: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这首诗,“出”的主体是“山”,而它偏偏是个动词,自然是以“出”的动来写“山”的静,使山的清瘦的形象更加突出,从而突出了作者人格清高独立的形象。
3. 思路指津。
判断以动衬静,自然要找到诗中比较特别的“动”“静”来,答题时也要抓住主题,注重“动”的“静”的关系,最后补充说明表达效果和作用。
另外,这种类型的诗词一般是以写“静”为目的,读过一首诗整体感知之后,如果感到这首诗在营造一种宁静清幽高远的意境时,我们就必须考虑是否存在以动衬静的手法。而一般营造这种意境的诗词表现的主题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比较纯粹的热爱自然、醉心于田园生活,另一种一般是内心孤寂境遇凄凉,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觉得有一首诗或词有这样的主题,我们要研究一下其描写的景物是否有“静”的特点,如果有,就要判断一下是否存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二、虚实结合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这是古人对虚实的概括。说白了,虚就是无、假,实就是有、真。具体到是诗歌中,实即是真实的叙述、描写和实在的景物,虚一般是联想和想象的场景、事物。
1. 实例解析。
如苏轼的“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借梦境来写对亡妻的思念。
如杜甫的“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分明是自己想念家乡的妻儿,却偏偏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
如柳永的“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想象远方的佳人每天盼望自己回乡的场景,表现了自己对她的思念。
2. 解题示范。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 ;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6分)
答案一: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几回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
答案二: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寻得大雁传信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
3. 思路指津。
判别是否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一些特定词语是我们的重要依据,比如上文中的“梦”、“想”“思量”等等。这些词语点出了其统摄的诗句是梦境是想象,自然与前文或后文的实写形成对照,凸显主题。
无论从上文一些实例还是从人之常情推断。我们都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规律,之所以要使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或者说在“实”的基础上写出“虚”来,是因为所写之“实”不足以表达作者的情感。
从上文实例中可以看出,作者都是有着比较强烈的情感需要表达,如思乡之怀人之情,当这种情感十分强烈之时,自然就会产生幻想、梦境,想回家自然会想象或梦见回家,思念亲人自然会想象或梦见相聚,与其说虚实结合是刻意而为之,还不如说是情感发展的一种自然状态。所以,在遇到一些诗歌有较强烈的思乡怀人(当然,也包括其它的各种比较急切的感情)情感时,我们要判别一下,是否有“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
三、细描白描
细描也称“工笔细描”,从这个名称我们可以知道,其主要特点是细致、丰富,鉴于高考诗歌鉴赏所选诗词篇幅一不会过长,所以,像孔雀东南飞中的“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用较长篇幅细致描写人物特征的细描很少出现。
我们重点说说“白描”,所谓白描主要用简单朴素的文字来刻画人物形象或描写环境、事物,不修饰不渲染,重视原貌,只通过人物、景物、事物的本身的特征来表情达意。
1. 实例解析。
如我们熟悉的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画面感非常强烈,在这样的画面中,并无浓艳的色彩,也无繁复的修辞,只是诗人眼中画面的真实再现,为诗人表达深刻的思乡之情做了很好的铺垫。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翁的形象只需寥寥数笔就跃然纸上,至于其卖炭的辛劳、生活的艰苦在“尘灰”“烟火色”“十指黑”等直观的描写中已经被读者用自己的联想捕捉到了。
2. 解题示范。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征铎(duò):装在车马上的铃。(jiě),又读(xiè),树名。枳:树名,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杜陵: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
(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答: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用白描手法,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
3. 思路指津。
判别是否用了白描的表现手法,关键要看形容词和其他的修辞格。如果用了比较多的形容词,或者已经用了其他的修辞手法,这样的描写我们就不能称之为白描了。相反,当我们读到一首诗歌,发现它非常质朴,但这些质朴的东西带给我们的感受却是十分深刻的,那么就要考虑是不是用了白描的手法,比如汉乐府《十五从军征》中的“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只是客观地描述了征夫归家的见到的景象,却写出了家中的荒凉,从而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和兵役对百姓的伤害。
运用了白描手法的诗歌,通常是将能够引起读者想象和深思的客观的事物直接呈现出来,以达到“不修饰而有真意”的目的。就如同画法中的白描,画家用简单的线条勾勒画出了一朵荷花,而荷花的颜色香气精神都在欣赏者的脑海中形成了。遇到这种题目,应结合全篇的背景,抓住白描所形成的客观的人物、画面对表现主题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四、正侧面描写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这几句诗是正侧面描写的典型。前四句用“海客”和“越人”的言语来写天姥山的奇,“天姥连天向天横”正面描写天姥山的高大和气势,“势拔五岳掩赤城”则通过与五岳、赤城山的比较侧面写出了天姥山的高峻无匹。
描写按角度来分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在诗歌鉴赏中多见的是侧面描写或者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因为一般的正面描写很少能够引起注意,或者说高考诗歌鉴赏的考查点多数在侧面描写上,所以,我们的分析以侧面描写为主。
1. 实例解析。
李商隐有这样一首诗:“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此诗要写的是吴宫生活的奢靡。但没有一句正面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日暮水漂花出城”这样的侧面描写来表现:吴宫内的生活不得而知,但通过日暮随水流出的残花,可以看出去宫内的生活之奢靡。
再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有“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的句子,也是通过鱼龙听音乐的反应侧面来写音乐的美妙。
2. 解题示范。
山行杂诗四首(其一)
【清】赵执信
岭路盘盘行欲迷,晚来霜霰忽凄凄。林间风过犹兼叶,涧底寒轻已作泥。
马足蹙时疑地尽,溪云多处绝天低。倦游莫讶惊心数,岁暮空山鸟乱啼。
(1)诗人是怎样描写旅途中的行路难的?请简要概括。
答:①正面描写:通过写岭路盘旋曲折,使人几乎迷失方向表现行路之难;通过写霜霰凄凄、风卷林叶、道路泥泞来突出行路之难。②侧面描写:通过写马足怯步、空山悲鸟来从侧面烘托、渲染行路之难。
3. 思路指津。
从对象上来说,描写一般是人物、景物,只要出现了描写的句子,我们一定要分析描写的内容是不是对象本身的性质特征,如果是即为正面描写,如果不是,而这些描写又起到了读描写对象的衬托作用,那基本上可以断定是侧面描写。答题时要注意,抓住侧面“写了什么”和“突出了描写对象的什么特点”两个关键点。
五、抑扬法
抑扬分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多数的诗歌使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也有欲抑先扬的例子,比如王昌龄的“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先写意兴盎然地画好妆,登上翠楼看风景,“忽见陌头杨柳色”笔峰一转,对当初支持夫婿出征顿生悔意。这样的手法我们称作欲抑先扬。但出现在古诗词当中更多的还是欲扬先抑。
1. 实例解析。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先写游园不得,敲了很长时间门没有人应答,心情不佳,而下来终于有管不住的春色――一枝红杏深处墙外,让诗人得以释怀。
2. 解题示范。
下面是韩愈的两首诗,都写到早春景色,构思上有接近之处,但表现方法却有不同,请你就表现方法不同之处作简要分析。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做飞花。
答:前一首诗将远、近的草色作了对比,将草与柳作了对比,以表现早春景物的特征。后一首诗先用欲扬先抑的笔法,写得富有波澜;后用拟人方法,一个“嫌”字,一个“穿”字,把春雪写得有灵性有情趣,突出了早春特有的景象。
3. 思路指津。
判别此类手法的关键点是抑扬之间一定会有鲜明的转变。无论先抑后扬还是先扬后抑,前后的变化,无论是人物感情上还是景物描写上的变化都会很大。所以大凡诗歌前后部分有强烈反差的就可以断定其用了抑扬的手法。答题时也主要是把两部分内容分别叙述,再强调其反差,最后写出这样写的效果和作用。
总之,表现手法的种类不止上述几种,只是其它手法有些与修辞重合(如对比),有些可以归入表达方式中的抒情方式(如乐景衬哀情等),有些在近几年的高考题和模拟题中并未出现,因此本文只就以上五种手法进行了分析。诗歌鉴赏这一部分的关键还是读懂诗,没有大量的阅读做基础,再多的技巧都无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