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秋作文开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秋作文开头范文1
关键词:创新作文 兴趣 发散思维 想象思维 直觉思维
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一些写作差一些的学生是“谈文色变”。绝大多数写作一般的同学,也只是会人云亦云,落入俗套。况且学生手头上“作文选”“范文集”比比皆是,作文抄袭成风。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重要的原因,我认为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理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因此,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开拓思维空间,无疑是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把作文教学变成一种活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教师要树立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新观念,把作文教学搞“活”起来。大力推行开放式教学,为学生创设五彩缤纷的广阔田地。如作文题目《中秋月》,初识文题,学生定会无从下手。我们不妨设计如下活动,先让学生在课外收集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收集古代文人墨客关于月亮的诗句(以诗言志,曹操、李白、张若虚、苏轼均把以月抒怀言志推向了极至)等。然后我们在中秋时节,组织学生在朗朗明月之下,师生共话月色之美:唱一曲月亮之歌,吟一首咏月之诗,说一句带月之成语,侃一则月之传说,话中秋月饼之来历,叙中秋难忘之事......这些活动一定能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启迪思维找到一把金钥匙,为学生找米为炊。
二.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刚跨入高中的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求同思维起主要作用,思考问题往往容易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表现在作文审题中,往往是只囿于一孔之见、一条思路。这就要求我们指导他们进行发散思维,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答案。
怎样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呢?一是运用多向思维,开拓学生思路。拿到一个作文题,学生往往囿于习惯思维,只能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论。如以“变化”为题进行作文。可以指导学生作如下发散:可以从大的方面写:祖国的变化、家乡的变化、城市的变化等;也可以从小的方面写:我家的变化、邻居家的变化等;还可以从某一方面写:路的变化;房子的变化;夏天降温工具的变化等等。二是运用侧向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避开众人注目的正面,从一般人不注意的侧面进行思考,寻找突破口,解决问题。例如,大家比较熟悉的《滥竽充数》的故事,学生通常是从批评南郭处士的角度展开定势思维,命题为“骗子终将露马脚”、“弄虚作假终害已”等。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观察分析,就会极大地拓宽命题立意的范围。如展开侧向思维,可以从竽士们对南郭的“冒充内行”不加揭发命题为“要敢于向不良倾向作斗争”。展开逆向思维,可从批判齐宣王的角度命题为“用人制度必须改革”等;也可从替南郭处士辩白的角度命题为“人贵有自知之明”等。展开多向思维,还可以命题为“应老老实实做人”、“钻空子之流者戒”等。
总之,教师要尽可能多的挖掘能引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材料,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在慎思、明辩的前提下破旧立新、推陈出新。
三.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培养想象思维能力
想象思维是创新思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因此,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怎样培养、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呢?
一是结合有关课文内容,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比如我在讲授《雷雨》时,就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写一段周朴园的肖像描写。学生写道:他个子不高,穿着一件长衫,戴着一副金边眼镜,镜片下面一双三角眼。虽然写的比较简单,但周朴园形象就具体化了。这样一来,学生理解周朴园这个人物的形象就容易多了。然后我们则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提示学生:周朴园的目光应该是什么样的?周朴园说话的语气是什么样的?周朴园在说话时会不会带有手势?等等。二是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造想象。我们不妨多让学生写一些《假如我是......》、《我希望......》、《三十年后我们再相见》类的作文,并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多看一些科幻方面的佳作,让学生进行合理的假设、联想、想象,从而有所创造。
总之,教师要营造特定的情景,通过精心启发,让学生身临其境,大胆想象,以拓展其思路,发挥其创造性。
四.培养、捕捉写作灵感,培养直觉思维能力
直觉是未经有意识的逻辑思维,通过下意识活动而直接把握对象、领悟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有些苦思冥想而不得的构思、立意往往会在不经意间突然迸发。当年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时,一直为作品的开头绞尽脑汁。偶然间阅读了普希金的小说《宾客聚集别墅》的开头,触动了他的创作灵感。他立即提笔写出了《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并且以开头为枢纽,源源不断地写出了后面的故事。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灵感,从而激发其创造欲望。
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采取的时文鉴赏、课前演讲等形式,都能让学生的写作灵感“油然而生”乃至“万马奔腾”,形成他们的写作冲动。
中秋作文开头范文2
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的几个例子来浅谈一下。
一堂课的知识要想让学生能够及时巩固,最佳的方法就是做练习,练习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练习的选择一定要“精”,可以把习题分成若干等级进行合理安排,不能一味地贪多,要找具有代表性的题让学生来做,要注意实效。训练要实,唯有经过训练才能将一番苦心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质量。但是批改作业要细致才行。就拿周记来说,现在的一个问题是学生不愿意去认真完成,有的干脆抄范文应付。造成这个现象有很多原因,但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我们老师很多时候也在应付学生的周记。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会写上几句简单的评语,诸如语言优美,结构严谨之类的话。看着重复的没有实质内容的评语,学生才会厌倦写周记。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从细处分析。比如文章中的有语病的句子给他们指出来。我们也可以把学生有语病的句子摘抄下来,让全班同学一起来改正,让大家感受到写周记会有实质性的帮助。再比如学生的作文写得很枯燥,我们如果简单的给出句子枯燥这样的评语,学生还是不明白该怎么样去使得文章生动。记得有一次写小作文,题目是要求描写家乡的某种风俗。有些学生的作文是这样开头的:我们这里中秋节的习俗是_______。我在他的作文开头旁边写了这样一句话:试试用景物描写来引出要描写的节日。有些同学写到过年放烟花时,用一句话概括,那烟花很美。我在旁边批注:盛开的烟花像什么,像什么,像什么,请用几个比喻句来描写下烟花的美丽。学生照着做了,虽然当时他们的景物描写还不是很好。但我相信只要他们知道可以具体从哪些地方改进自己的作文,在今后的学习中,相信他们会有兴趣,在课内课外会去积累一些关于描写的优美句子,一步一步把作文写好。他们下次的作文会有新的突破。相信在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不会像以前那样敷衍作文了。
这里还想举个例子。我们知道,高中文言文是高中阶段很重要的一个内容。阅读文言文能力的提高需要靠平时的积累。积累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记住一些常用的字词的意思。这就需要学生多查字典,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的含义进而读懂文章的内容。每次碰到一些重要的字词,我都会给学生课堂时间让他们把这些字词的所有意思结合例子记下来。多查几次字典,所有的意思就能记住。有了这些积累,阅读文言文就要简单很多了。很多时候当我们说学生查下工具书,又马不停蹄的开始下一个话题。这本来就是个枯燥的事情,如果没有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记,那问题永远在那里。我们的课堂不是看我们讲了多少内容。而是要看学生消化了多少内容,学到了多少知识。
中秋作文开头范文3
一、研析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的特点:
1.语言积累与运用部分的分值是历年来最高的。
2.注重了课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不少题目考查课本内容的迁移能力,如第9题(2)小题,要求解释“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一句中“未冠”的含义。这道题表面上是对课外文言文词语的理解考查,实际上是考查对已学词语的迁移理解。《送东阳马生序》一课中有“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的句子,句中的“加冠”即行加冠礼,表示男子已经成年,这是古代文化常识,课本上有详细的注释。那么,“未冠”就是没有行加冠礼,意思是“没有成年”。如果不懂得对已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只会一味死记硬背,这道题就无法作答。
3.鉴赏能力是最高层级的语文能力,解答这样的试题,同样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今年的语文试卷加强了对语言赏析能力的考查。如第8题“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转”和“低”两个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中秋之夜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这道题考查对古诗词语言的鉴赏,意在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审美能力与鉴赏水平。
二、不迷信中考信息,制定计划,全面复习
首先,制定严密的中考复习计划,我们在总复习开始前常会有这样的困扰:复习内容多,时间短,学生知识缺漏多,真不知如何下手。因此,在复习开始前,备课组全体教师要聚在一起共同探讨复习方案,理清复习思路,明确主攻方向,为总复习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文言文复习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不要迷信中考信息。《语文课程标准》提供的古诗词鉴赏篇目和古文阅读篇目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列出的重、难点,指导学生在笔记本上做好详细的笔记,让学生巩固记忆,并要精心筛选跟课文内容相关的、短小精悍的课外古文篇目进行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课外迁移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再次,别搞题海战术,求精,有针对性复习,重点抓阅读和写作。
阅读写作能力的考查始终是中考语文试题中所占比重最大的部分。因此在复习阶段,老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地对三年来的阅读写作实践进行感悟反思和理性思考,从中产生一些顿悟,明白一些阅读写作的道理,归纳出一些阅读写作的规律和技巧。
(一)阅读训练
1.组织学生共同解读“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让学生掌握三大文体的考点。
2.现代文阅读题的复习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方法指导上,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精选。毕竟题目很多,我们的时间有限,所以精选就很有必要,精选的原则是文章长短合适。第二,下水。拿到一个现代文阅读题,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自己亲自去做一遍,亲自去做了,才有可能真正感受题目的难度,才能深切体会答题技巧的时候是否合适,给学生讲解的时候才能讲的符合答题的思维规律。否则你看着答案按图索骥,自然起不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
(二)作文训练
(1)重视评分标准(主题、内容、语言、书写),让评析有的放矢。
(2)别放松作文训练,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中考应试技巧,写出大气、吸引人的考场作文:注意如何进行作文选材;如何立意;如何灵活组合材料,前后呼应、点题扣题,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如何开头;如何结尾:这些都是拿高分的关键。
中秋作文开头范文4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目标;积累素材
“Stereoscopic turn” of the primary school composition explore tiny
Yue Yuchun
【Abstract】In the composition teaching, I tried all-directions, many angle, vividly carry on composition instruction, realization student’s intelligence and non- intelligence’s factor especially student’s mind and body and brain overall excellent turn development, exaltation composition level, this be adoption the composition teaching of“stereoscopic turn”.This kind of teaching thought of“stereoscopic turn”, include five big part:The composition target is stereoscopic to turn, the backlog material be stereoscopic to turn, the interest stir up stereoscopic turn, instruction the writing be stereoscopic to turn with the composition review to change stereoscopic turn.Of each part close contact, permeate mutually, formation the thinking process of“stereoscopic turn”, also promoted in the meantime composition reform in education.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composition;Teaching target;Backlog material
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了全方位、多角度,灵活地进行作文指导,实现了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学生身心及脑全面优化发展,提高了作文水平,这就是采用了“立体化”作文教学。这种“立体化”教学思想,包括五大部分:作文目标立体化、积累材料立体化、兴趣激发立体化、指导写作立体化和作文评改立体化。各部分之间紧密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了“立体化”思维过程,同时也促进了作文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关键在于攻破作文教学难关。即使基础知识双边活动搞得再好,学生写作水平低下,那也算不上成功的语文教师。下笔有神助,小学打基础,基础好,底子劳,才可望成大器。而我们通常的作文教学,又往往采取从课堂到课堂、范文到范文的“平面性”教学,这种“平面性”教学具有被迫性,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也不易发挥主导作用。作文水平虽有所增长,但那是暂时的;知识也有所训练和提高,但具有单纯性;思维虽有所发展,但具有机械性。
据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了全方位、多角度,灵活地进行作文指导,实现了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学生身心及脑全面优化发展,提高了作文水平,这就是采用了“立体化”作文教学。这种“立体化”教学思想,包括作文目标立体化、积累材料立体化、兴趣激发立体化、指导写作立体化和作文评改立体化。
1 作文教学目标立体化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阶段的作文要求,各个年级要有所侧重。低年级要加强词和句的训练,要求说话写话语句通顺,前后连贯;中年级加强段的训练,并开始练习写简短的记叙文,要求条理比较清楚;高年级要求中心明确,并达到全面要求。根据上述要求,作文教学的目标应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来确定。
知识指的是文章表现出的字、词、句、段、篇、修辞、逻辑等;技能是作文教学目标的主要方面,包括用词造句、连句成段、布局谋篇以及运用文字技巧的能力;情感是文章的灵魂,作文情感应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使学生在写作的同时受到情感陶冶,培养爱国主义、亲情等高尚的情操。
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的教学目标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形成了一个立体。即是说作文教学时,三者兼顾,循循善诱,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 积累材料立体化
一提起作文,学生就咬笔头,皱眉头,“作文难,难于上青天!”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根本原因,或是平时没有留心周围的人和事,或是没有把看到、听到、想到的记下来形成材料,作文时便于运用。怎样教会学生积累材料呢?我通过多年实践,摸索出三条途径:
2.1 观察体验,从生活中直接获取生动的“活”材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生活是作文的材料“源泉”。要获取它,靠的是观察体验。观察要用眼睛看,远观近察,事事留心,要养成习惯。教育学生观察时注意以下方法:(1)从近到远。从小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扩大到其它方面。(2)从简单到复杂。看画面从简单到复杂;看实物,从一种、一点扩展开来。(3)从图画到实物。画面内容集中,范围也小,容易观察;实物则采用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4)从简单叙述到展开想象。随着年级的升高,从开始用简单一句话叙述观察的内容,到具体叙述想象出来的未曾看到的内容。
体验,是对生活更深层次的感受。这不仅是看的问题了,而是沉到生活中去,“亲知亲历”,“摸爬滚打”。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取作文材料,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比如:做游戏、组织(春)秋游、家务劳动竞赛、打扫街道、帮助军烈属干活、登台表演主题班队活动等。只有这样,获取的材料才会有血有肉,有感有情,真实可信。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体验能力,对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有很大关系,忽视这种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由于受到生活经验的局限,对周围事物就会视而不见,作文就无话可说,感到困难。
2.2 调查、采访,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进行材料的收集:新闻记者的看家本领是“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只有勤调查、勤访问才能多出作品,出好作品。学生作文前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调查、访问活动,也是积累材料的有效途径。采访的对象很多,既可以本班本校师生为采访对象,也可采访他校或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人物(或知情者)。采访时务必要勤动手记录,事后整理成条,以便写入文章。采访所选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轻松愉悦为佳。
2.3 看书报、学习、看电视、上网,多方获取作文材料:任何人都不能事事直接经验。这样,从书籍,报刊中摄取知识,从电视、网络中获得信息,也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灾区人民自强不息、全国人民献爱心的动人场景;2010年上海世博会数十万志愿者助国威的难忘画面,那就靠报刊、电视或网络给我们传递信息,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中华儿女的爱国之心怎不激荡?
引导学生积累材料,贵在四多一勤一重视:多看、多听、多做、多思和勤于记笔记,重视思维训练。
3 激发兴趣立体化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毛诗序》)写文章须自己情愿才行。激发学生旺盛的写作热情,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只有有感而发,一发而不可收,才会写出优秀的作文来。而小学生可塑性强,无意识注意占优势,怎样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3.1 随机应变,抓偶然事件,触发写作动机: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我组织学生观看了乐坝镇“乐业杯”男子篮球赛决赛。当学校队以1分之差输给水泥厂队屈居亚军时,全班同学都哭了。我认为这是教育学生爱我校园的良机,便回校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人人争先发言,个个痛陈赛感,情绪激扬,爱校如家。我不失时机地叫大家把想到的写出来,并命上题目。由于是亲眼所见,很快就完稿了。有写《难忘的球赛》的,有写《宝贵的一分球》的,还有写《我为学校队助威》的……肺腑之言,十分动人。有两篇还选寄给了《红领巾》杂志。又如,我们这里有中秋吃月饼赏月的习惯,可借此事让学生作文,抒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深厚情谊。
3.2 借鉴范文、录音或录像,激发想象,启发写作动机:小学课本中的优秀文章很多,中、高段教材各单元还专门配有“同类”精读、阅读文章供学生学习。电化教学中的配套录音带或录像片,远程教育资源丰富,网络中的课件,可供学生作文时参考,这些都是激发想象的好材料。只要运用得当,使用巧妙,都能触发学生作文动机,在此不必多言。
3.3 操作体验和言语激发的正面教育,也是培育写作动机的良好方法:自编自演节目、剪贴动植物画面、郊外游览、开故事会、演讲会、开展家务竞赛等等,均能激发学生写作热情,都是从生活中来的真情实趣。
正面引导作文时,教师要讲清作文的目的、意义、任务等,或以故事形式引入,或师生展开大讨论等,让孩子生发作文动机,激发写作热情。
以上三方面是相互结合形成“立体网”,自觉产生作文兴趣,让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4 指导写作立体化
指导写作立体化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横向指导,二是纵向指导。前者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读中学写。读是吸取、积累;写是“倾吐”,是表达。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目的。凡是课文中好的词语、名言、警句,我都让学生用专门的词句摘抄本抄录下来,时常研习,准备写作时用。
具体如何指导学生写作呢?那就是纵向指导的范畴。
4.1 审题:无论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还是自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都离不开审题。审题就是仔细推敲和认真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和题目的意旨,从而确定文章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及写作重点等。审题要注意抓住题眼,如《我们班的新事多》,题眼是“新事多”。从题目看是写记叙文,“多”确定了不止写一件而是写几件事,“新”要求所写事件含义深,意义新,“我们班”又规定了新鲜事发生的范围。题目所示的中心也是明确的:展现新时代学校新风貌,新时代学生的新风尚。
4.2 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或主题。审题是解决“写什么”,立意是解决 “为什么写”。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下笔前确立好中心,才能根据中心选材、安排结构和正确运用表达方式。如《一个为别人着想的人》是歌颂这个人为别人着想,急别人所急的好思想,而《夏天的晚上》的中心,要求通过所选的材料(生活事实)去提炼中心。可以从同学们夏夜玩游戏、讲故事来表现愉快的童年生活;也可以写大人们在夏夜拉家常歌颂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还可以从老师在夏天的晚上放弃休息、娱乐等继续辅导差生来体现园丁的奉献精神……
4.3 选材和确定详略顺序:根据已确定的中心选材,选材要“严”,做到选择的材料真实可信,新颖脱俗,独特典型。把与中心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坚决删去,力求精而不赘。
选好材料后,就确定哪些材料详写,哪些略写,做到详略得当,中心突出。还要确定哪些材料先写,哪些后写,做到言之有序,娓娓道来。
4.4 选择恰当的开头和结尾,注意过渡和照应:古人认为文章最好的结构形态是“凤头、猪肚、豹尾”(见乔梦符语),即“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在精密组织材料的同时,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力求准确、精彩、生动,使作文开头优美,中间丰富,结尾含义无穷,耐人寻味。
在组织材料形成文章时,还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衔接和呼应。衔接就是过渡,它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无论是过渡段,还是过渡词或句,都会使文章结构紧凑,贯通一气,逻辑严密。
5 作文评改立体化
清代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定稿的《红楼梦》成为我国古代成就最高的一部小说。这充分证明文成于改。难怪人们常说:“三分文章七分改”,“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指导学生学会评改作文,也是学习写作、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怎样指导学生评改作文呢?要做到三对照:(1)与要求对照。检验作文内容的目的性,结构的完整性,重点的突出性,形式与内容的一致性。(2)与实践对照。检验作文取材是否源于生活,提高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好品德。(3)与同学对照。总结得失,取长补短。
教师在指导学生评改作文过程中,方法要灵活。既可集体批改,也可互评互改,还可自我批改。批改时做好记录,批改后及时传递信息。采取集体讲评、自我讲评、对比讲评、专题重点讲评相结合,达到以评促改,以改促写的良好循环。
中秋作文开头范文5
关键词 语文学习兴趣方法
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启示。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于漪老师也曾经说过“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学习的兴趣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功,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它促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目标,以行动求得满足。需要越强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学生如果越能意识到语文学习的迫切性、必要性,对语文学习就会越感兴趣,就会越积极地投入学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知识渊博的语文教师,能引起兴趣
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你的课,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你;要让学生喜欢教师,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师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艺、精粹的语言和幽默的谈吐,这样才能产生亲和力、信赖感,唯有如此才能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个语文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一个业务水平很高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教师多方面的技能,很多的时候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背诵课文是令学生头疼的。笔者在讲授《出师表》时,首先一字不差地背给学生听,这时同学们主动背诵,都想与教师比高低,展示自己才华的心情就难以按捺了。由此笔者深刻地体会到,如果教师常常出口成章,名篇佳段不离口,学生会佩服教师的功底,学生就会如飞蝶恋花般地崇拜教师、喜爱教师,也自然喜欢语文,就很自然地产生了浓厚的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高超的授课艺术,能提高兴趣
培养学生的兴趣不仅仅取决于培养者的学识、才华、教艺和语言,而且主要也是一个方法策略问题。那么,如何讲究讲授艺术,培养学习兴趣呢?
(一)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最佳学习气氛。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导语的重要作用。上课之始,一段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定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也就随之产生了。有了良好的开端,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用心专一。
导语应根据文章的内容特点来进行设计,或由复习以前的知识导入,或介绍作者背景导入,或创设情境导入。总之,导语的设计要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如:笔者在给学生上《背影》时,曾设计过这样的导入,当堂口头作文《奶奶的白发》。三分钟内有两个学生发言,其中一个学生缓缓地提到她的奶奶生前对她的关爱,及奶奶逝世时白发给她自己留下的印象,全堂静默。
笔者接着说:“白发是特定情景下给人留下的印象,它象征了奶奶对后辈的关怀爱护,而朱自清先生则用背影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一片深情。”学生所述真实亲切,其他学生虽没出声,但也沉浸在这一气氛之中,而教师又马上引入正题,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要依据教材从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如在教学苏轼《水调歌头》一词,可先通过语言描述,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故事发生在北宋丙辰年的中秋节,都城东京城中,城内月光如水,月亮洁白晶莹,到处是欢声笑语,苏轼一人在月光下舞姿翩翩,他在干什么呢?同时用多媒体展示月色下的图片,接着用《水调歌头》的教学磁带,先读后唱,民乐伴奏,在悠扬悦耳的笛声中,学生倾听着凄楚婉转的女高音歌唱,眼看课本和注释,很自然地进入词的境界。创设情境,将把强制学生有意注意接受知识,变为无意而轻松获得知识,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竞赛,引入竞争机制。
比如讲自读课文时,让学生阅读“自读提示”,结合课后练习,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将学生分成两组,互相提问质疑,鼓励他们展开激烈的讨论,归纳出结果,最后评出优胜者。学生常讨论得热火朝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参与意识增强,在积极有益的活动中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对书本知识印象深,知识掌握牢。
三、以学为重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保持兴趣
从以教为主变成以学为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和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以课文教学为例,具体做法为:学生先阅读教科书,接着同桌或邻桌学生相互议论,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然后做必要练习。教师主要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点拨,解惑,总结。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作文教学和其他语文活动(如演讲会、讨论会等)。就拿作文评改来说,教师可先规定评定标准,然后将学生分组(一般为四人),由学生先在小组内通读自己的作文,谈自己的构思设想,后由小组成员发言评定,最后由评定组长执笔评语。教师只在小组间巡回指导,适当点拨。这样不仅把教师从评改作文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再如利用语文早读课和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和辩论会,全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评判,定期汇总评出名次,以资鼓励。教师在此活动中,只充当主持人的角色。长此以往,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人人都得到锻炼,而且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方法多样,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只要我们想办法拨动学生兴趣的心弦,运用多种方法方式和手段来调动学生、感染学生、创造出教学的动人情景与氛围,使课堂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那么定会使学生能“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中秋作文开头范文6
一、指导学生阅读《四大名著》
1.四大名著的完成顺序
(1)明确四大名著的具体完成时间。
(2)介绍文学史上关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激发学生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艺术和民族自豪感。
2.四大名著的地位和影响。
《三国演义》——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
《水浒传》——成为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作品。
《西游记》——我国古代浪漫主义神魔小说的最高峰。
《红楼梦》——中国小说最高峰的杰出作品。
3.四大名著内容简介,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4.四大名著精彩情节
在老师指导下,了解四大名著主要故事内容,熟悉其中的精彩片断。
5.四大名著人物形象
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环境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6.四大名著的开篇分析
(1)《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红楼梦》开篇词: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3)《水浒传》开篇词: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七雄绕绕乱春秋。见成名无数,图形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刹时新月下长川,江湖桑田变古路。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4)《西游记》开篇词: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四大名著几乎都以石头开篇,而其中最成熟、最优秀的《红楼梦》又以通灵宝玉之“归彼大荒”而掩卷。这是充满睿智的古人在用中华民族特有的方式告诉后人:中国传统文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一个共同的、永恒的、不朽的、神圣的主题。这也是包括四大名著在内的优秀经典作品具有如此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所在。整个一部中国传统文化,最核心、最深邃的主题就是——找回自己的心灵,唤醒自己的心灵,开悟自己的心灵!
二、读写结合
《〈四大名著〉阅读与写作》分专题,读写结合
第一讲 阅读:《红楼梦》的贾府是怎样过端午中秋和春节的
写作——“我最喜欢的中国传统节日”
第二讲 阅读:孙悟空从齐天大圣到斗战胜佛
写作——“从幼稚走向成熟”
第三讲 阅读:《水浒传》逝于六和塔的三个英雄
写作——“行善惩恶 功德圆满”
第四讲 阅读:《智取生辰纲》
写作——“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五讲 阅读:《杨修之死》
写作——“杨修之死谁之过”
第六讲 阅读:《香菱学诗》
写作——“转益多师,勤学多问”
三、班级实验思考
(一)作文素材积累过程
名著因其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有时年代也较久远,和通俗读物相比,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在阅读的同时,教师要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如读书笔记的记法,像书头式笔记、摘录式笔记、提要式笔记等。对于一些长篇的古代小说,读时常半懂不懂,教师可让学生忽略它,不要因此停滞,这样才不会影响到阅读的心路流程,从而获得对名著的整体感知。
(二)选材能力逐步提高
自主阅读之后,最好能将学生的阅读体验展示一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比赛就是最好的展示活动。我们可以进行我最喜欢的名著人物的评选,可以进行名著故事大比拼,可以进行有关名著的知识竞赛,利用这样的机会,让他们的兴趣得以巩固,让他们的阅读得以深化,让他们在交流自己“精神产品”的同时,获得快乐与满足,学生会乐此不疲。
例如:制作卡片,帮助学生学会提炼名著精髓。
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
(三)依据名著下笔成文
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便可以以名著这内容下笔成文了。写什么?既可以叙述故事,写我喜欢的人物,亦可从思想内容,写作技法的角度进行评说,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认识、思考,将自己最深有感触的东西记下来,也可以改写、缩写、扩写、仿写等多种形式诠释自己对名著的独特体验。
四、班级实验成果(合肥市包河区期中考试作文)
那一天真高兴
48中 刘芳
嗨!大家好!我是孙悟空!想真正了解我吗?想知道我这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是哪一天吗?读读这篇小文吧,了解我齐天大圣不同寻常的心声!
那一天我真是高兴啊!我们师徒四人还有白龙马终于千里迢迢、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我们的旅途终点站:大雷音寺。当我进寺谒见佛祖的那一刻,我明白我的一切努力、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那一天我真是高兴啊!我们终于满载经书而归!虽被那两个看经人愚弄了一回,但能捧着这字字如金的经书,切!那被要去的紫金钵又算的了什么!重要的,是东土大唐将有一门完整而神圣的宗教!
那一天我真是高兴啊!自封的“齐天大圣”总归能“转正”了,“斗战胜佛”的头衔总是比“齐天大圣”更响亮些!那些神啊、圣啊终于承认了我这个石猴的能耐,他们在天上逍遥快活的十几天,可是我们在凡界受风吹雨打、日晒雨淋的十几年啊!
那一天我真是高兴啊!头上的金箍终于给摘去了,紧箍咒总算失效了,我也真正得到了师父的信任。其实我真不明白,我本一心一意保师父去西天取经,却非得来个紧箍咒弄得我头痛难忍,以此试我诚心,实在是冤屈!
那一天我真是高兴啊!我终于能回花果山水帘洞看小猴子们了!这十几年不见,不知他们过得怎样?那场“真假美猴王”大战后,他们是否拥别猴为王了?若真如此,我定要再战一番!唉,十几年离乡的痛苦,谁能知晓?
呵,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你是否已倦了?那就再为我这高兴的一天喝一次彩吧!多年来的辛苦遭逢换来这一天的高兴快乐,也值了!
如今,我独坐树梢,难得静静回忆这往事。那一天真高兴!那是我这“猴生”中最光彩的一笔!
小作者的写作思路:
期中考试卷上看到这个题目,我想到在小学时曾经写过类似的作文,那一次我是用自己的经历写,但写得很不成功,没有把“为何高兴”写出来。进入中学以后,老师常说阅读可以为写作服务,所以想起写名著中的人物。《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应该是我最熟悉的了,因而决定把他作为主人公,以第一人称来叙述。
为了突出“高兴”,我便将中间的几段均以“那一天我真是高兴啊”开头,再分写几件令“我”高兴的事,使内容更丰富些。至于开头则让语言比较活泼;结尾则重提“那一天真高兴”,以强调“高兴”,并点明我想要表达的主旨,即只有历经苦难,才能获得成功,得到高兴快乐。这篇作文只扣一分。
五、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