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滑滑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滑滑梯范文1
一、内容选择生活化
体育源于生活,也应回归生活。幼儿的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根据幼儿的生活经历和幼儿的生活需要来开展。将幼儿感兴趣的和喜爱的生活内容纳入到幼儿的体育教学中来。
(一)选择生活中的情节
体育活动的开展并非需要多么强大的理论或是优良的环境作支撑,恰恰相反的是幼儿在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和经历往往更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老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可以以学生平时的生活情节为出发点,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融入其中。例如我们可以以目前幼儿热衷的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为出发点,让学生玩狼爪羊的游戏或是将“小羊运动会会”融入课堂教学中来,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幼儿的身体得到很好的锻炼,令教学活动得以很好的开展,而且可以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进课堂教学中来,找到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并自觉地进行学习和锻炼。
(二)选择生活中的角色
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并非要僵硬的执行教学命令,完成教学目标,而是可以让教学活动更加的丰富多彩,让幼儿更加的热爱这门课程。幼儿大多有着一种英雄情结。因此,在体育课程的开展上我们可以从这一点上出发,选择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体育角色,让孩子去进行学习,例如在进行跑步时,我们可以引进刘翔的角色,开展“我是小刘翔”活动,评出跑得最快的孩子为“快乐之星”,这样使得幼儿在进行跑步活动时可以更加的用心,也更加的努力,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二、活动方式游戏化
游戏可以说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生活中,有极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游戏中度过的。体育的教学也包含在极为丰富的肢体动作,但是若是老师只是一味的将此呆板、固化,便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主观上排斥这一课程的开展。所以说,将这些单板的、僵化的动作转化为有趣的游戏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关键。用体育游戏来进行体育锻炼,既满足的课程的需要,又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得孩子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并且通过经验探索我们也可以看出,只有最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才是最易引起学生共鸣的。而且在游戏中。,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不仅有助于组织学生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个积极的、高涨的学习态度。就像是在教学时,我们被还可以设计如《欢乐出行》的情节:先是告诉孩子们今天玩“郊游、露营”的游戏,先是让孩子们在林间嬉戏,然后组织孩子去搬运纱帐,搭建帐篷,让孩子们在其内休息。与此同时也应明确游戏的环节,先是要让孩子进行热身运动,以防出现拉伤等伤害,然后要对其游戏中的动作进行设计,以先易后难为设计原则,让孩子一点一点强化运动技能,老是在一旁进行适当的调控,帮助孩子进行肢体的舒展和进行保护。这样不仅有利于开展教学,而且这种游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团体意识,令孩子有很好的沟通和交际能力。
三、环境创设辅助化
幼儿园滑滑梯范文2
一、对园本课程的认识
园本课程的研究已成为当前新一轮幼教改革中颇为人所瞩目的一个热点。所谓“园本课程”,顾名思义就是指以幼儿园之“本”为基础的课程。这个“以幼儿园之‘本’为基础的课程”应该是在落实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的过程中自然形成起来的,而且符合本园实际,带有本园个性色彩的课程方案。其中包括自己清晰的课程理念、可操作的课程目标、有本土色彩的课程内容、有效可行的实施形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和较完整的课程评价等,是一种带有明显探索色彩的课程实践研究。
二、园本课程的内容
园本课程的研究内容应是包括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一系列有关落实课程的具体问题,例如:我园在确定了走花园式特色的办园方向后,开始引进有关花园式课程教案,比如:“有趣的西瓜虫”、“认识黑心菊”、“认识荷兰菊”、“坚强的白蜡树”、“树上的蝉”、“油菜花”、“蚂蚁和蚜虫”、“小蜗牛”“我给小鸟安个家”、“认识月季花”、“好吃的花生”、“认识国槐”、“不怕冷的冬青”等。确定了花园式教育特色的总目标,并且对花园式教育课程的开发、内容的确定、实施的措施、可行的策略以及评估的依据等也做了一些探索,力求形成以各种花、各种树、季节蔬菜、季节昆虫等为主要特色的园本课程。由此而言,园本课程的构建,它具有一个系列性体系,不是一个教案,也不是一个单一活动的讲义,它应当具备以下几个不可或缺的内容:
1.教育理念 2.课程目标 3.课程内容 4.课程实施 5.课程策略6.课程评价。因此,我认为,在研究上要避免出现单一、零散等现象,要体现出“园本”的针对性,要反映出“课程”的系统性。例如:在认识课程的实施中只重视教法、手段、知识的研究,而忽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研究,忽视了幼儿品德的形成,忽视教师创造性的开发课程,忽视和科研的结合,就不能形成一个课程。我园教师骨干张娜老师到上海学习带回来的经验给了我们启示,产生园本课程就要寻找突破口,要敢于创新,走“人无我有”的改革路子。
三、教师也是园本课程的收益者
当一个园本课程形成了,可以推广了,这个老师已经是集资源开发、学习、实践、研究、实施以及培训之大成者了。完全有助于她提升全面素质,成为一名专家型的教师了。
在课程园本化中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要从理论专著中学习一些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如:教学观察、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等。但学习之后还在于创造性的运用,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不断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进行教学创新,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
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拓展教育科学知识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为目的的,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最主要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研究始于问题,教师从事研究要从问题入手。以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参加研究的实践,认真研究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以科研为先导来推动园本课程的创建。
笛卡儿曾经说过:“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借用他的话,就是“我研究,所以我存在。”研究是教师发展的标志,是支撑生命价值的基石。
三、在园本课程建设中做一个勤于实践的实施者
在实施中尝试方法开发课程。课程园本化,教师愈来愈拥有课程设计权和自,教师的自由已经大到可以由自己决定教学需要哪种课本和哪些教学资源,幼儿园给教师的只是教学和教育的目标。在实施中教师不仅要平衡、扩充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景,思考活动的延伸,活动向深层次发展。同时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教育事实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对此采取一些针对性的做法以求有所改善。其次,教师要研究的问题一般应是实践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教师要研究的是如何做才能使自己的实践更为有效,然后慢慢地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再次,研究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因为理论总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常青。最后,在成果的表达上,要追求实践风格,采用“故事研究式”,或者说是叙事式,只有将整个研究过程加以科学的记录,给大家提供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从中发现真理,这才是最为主要的,不能盲目追求理论的升华。
园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就是说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存在,重视他们的需要,他们的情感,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并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对话氛围。其次,强调双边的参与。再次,强调师生之间坦诚的碰撞、交流和沟通。引导帮助幼儿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为幼儿提供各种便利,使他们能够很快地找到相关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是幼儿学习和生活中的朋友和榜样,教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符合时代需要的各种优秀品质。
四、做一个能够传播的教师
在传播中与其他教师分享成果,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开展园本培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是幼儿园发展与创新的不竭动力。
参与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向同事传播自己在园本课程建设中的有效经验以及收获,也是一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师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外,还要积极的参加各种短期培训,如:骨干教师培训班、学术研讨班、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班等等。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教师了解幼教发展的动向和趋势、掌握幼教改革新理念、新观点,从而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幼儿园滑滑梯范文3
关键词:祖辈;幼儿;自理能力
根据中国国情,很多孩子的关键成长期是跟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而相应的教育任务也就由他们大部分承担(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祖辈教育)。幼儿在幼儿期的手眼协调能力正迅速发展之中,生活自理活动充满了精细动作的尝试和练习。“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劳动的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他们以后能自立于生活奠定基础,使其终生收益。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就应当让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则。自我服务劳动的过程中发展动作,体验成功,增强独立性,培养自信。因此,我们要优化我园祖辈家长的教育资源,从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在开展课题研究的两年中,我园尝试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更加一致,通过与祖辈家长的沟通,转变祖辈家长的儿童观、教育观,使祖辈家长认识到提高幼儿自理能力的必要性和对其个性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1.利用学习活动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针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我们结合了一定学习活动的形式。如,针对小班孩子不会穿衣服的问题,我们教师进行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儿歌帮助幼儿学习穿衣服,掌握穿衣服的方法步骤。总之,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一些适当的内容让幼儿在家、园中学习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2.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因此,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一条非常好的途径。在游戏活动中,我们教师利用了区域活动、角色游戏等多种形式,培养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相互尊重。祖辈家长是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情感、不同的观念、不同的教育,难免会出现不同的见解。但我们深知:只有互相了解、互相尊重、平等合作才能共同教育幼儿,因此我园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时,在尊重祖辈家长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祖辈家长情况采用相对应的指导方式。在活动中把祖辈家长看成是朋友,互相信任,诚挚合作,对能配合的祖辈家长,我们真心、细心把介绍方法教给他们,让他们在短期看到孩子的进步。
三、家园同步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辅导工作
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合作已成为一种非常必要的方面。家园同步是一种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双边活动,仅靠教师一方的传授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幼儿园积极向祖辈家长沟通,输出科学育儿的信息,又要努力收集祖辈家长反馈的信息,并对其认真进行分析处理,求得最佳的解决办法,从而形成指导―实施―反馈―再指导的良性循环。
祖辈家教指导活动是一个从教师―祖辈家长―幼儿的层级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祖辈家长既是受教者,也是施教者,只有突出祖辈家长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每位祖辈家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家教指导工作有声、有色、有效。为了充分发挥祖辈家长的主体性,我们着手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营造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如,我们开展了祖辈沙龙,在活动中教师充当主持人,对祖辈家长的观点、做法不作是非的直接判断,而是力图通过祖辈家长之间的辩论、分析使其自觉受教,共同提高。又如,我们请自理能力强的幼儿的祖辈家长作经验交流,教育因此有情景辨析、家教沙龙及经验交流等形式的家教指导活动。
总之,通过我们的指导,祖辈家长在教养观念与实际的教育行为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们深深感悟到要开展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家教指导活动,真正改变家长的教育行为就一定要顺应家长在指导过程中不断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发展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形式、不同方法的指导。同时,积极为祖辈家长提供优质服务,取得祖辈家长的信任,使他们愿意与教师交流,能主动配合幼儿园的工作。随着祖辈家长教养观念的变化,对幼儿生活自理培养的重视,最终我们发现这些幼儿能干起来了,而且也促进幼儿其他多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晴霞.试论幼儿教育中的隔代教养问题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研究,1987.
[2]余逸群.隔代教育的弊端.健康论坛,2001.
[3]黄祥祥.论隔代教育与儿童心理的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
[4]陈鹤琴.陈鹤琴论幼儿教育.北京出版社,1984.
[5]何筱莉,戴晓飞.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S1).
幼儿园滑滑梯范文4
[关键词]幼儿 民间游戏 园本化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31-02
幼儿民间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模仿和想像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社会性活动。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民间游戏以其独有的特点及教育价值,在幼儿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幼儿园课程强调课程内容和形式多元化、园本化的今天,从园本课程开发的角度审视民间游戏,研究幼儿民间游戏的园本化路径,对于幼儿园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非常意义的。笔者结合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幼儿民间游戏的特点,从民间游戏目标的拟定,内容筛选分类及玩法的创编等方面尝试构建民间游戏的园本化体系,以期为民间游戏有效的融入幼儿园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践检验的借鉴。
1.拟定园本化民间游戏的各层次目标体系
目标是教育活动的灵魂,它不仅有助于指明教育活动的方向,也有助于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是教育活动实施的依据与评价的重要准则。构建一个目标适宜的目标体系,是探索幼儿园民间游戏园本化的首要任务。教育者可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社会的需求及民间游戏自身的特点作为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园的实践及游戏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发现的问题,构建全园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具体的民间游戏活动目标三个层次的目标体系。
1.1全园总目标
民间游戏的全园总目标应指向幼儿在民间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身体和认知发展,同时也应关注幼儿在性格情感方面的发展,为幼儿将来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合格公民而做准备。因此,主要可从情绪情感、社会性发展、幼儿身体和认知发展方面拟定全园的民间游戏活动总目标。具体示例如下:
(1)通过感受民间游戏的乐趣,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民间文化的认同感
(2)体验和了解本地丰富的民间文化,学会玩常见的民间游戏,促进体能与认知发展
(3)尝试对民间游戏玩法、规则的探索,能与他人共同游戏,积累合作经验,促进社会性品质发展。
1.2年龄阶段目标
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同,教育者在设计民间游戏活动应关注各年龄段幼儿发展情况。小班的幼儿思维的概括性及抽象性较低,独立性相对较弱,游戏规则意识较差,游戏中与同伴交往不多。而中大班的幼儿思维品质进一步发展,在民间游戏活动中体现出一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较好的够遵守游戏规则和同伴合作开展游戏活动。在掌握不同年龄段儿童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可参照总目标中绪情感、社会性发展、幼儿身体和认知发展的三个维度,制定年龄阶段的目标,每一个维度随着幼儿年龄和游戏能力递增而体现出渐进性的要求。具体示例如表1:
1.3具体游戏活动目标
在具体的幼儿园民间游戏活动组织实践中,可结合每一种民间游戏活动本身的特点去挖掘其教育价值,形成民间游戏活动的具体目标。特别是可应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同一种民间游戏活动,制定具体活动目标时,应结合幼儿民间游戏的年龄目标,体现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要求。如下面的具体民间游戏活动《弹蚕豆》的目标:(如表2)
2.对民间游戏活动进行园本化的内容筛选和分类
2.1民间游戏的收集渠道和筛选原则
确定园本化民间游戏内容的第一步,是有效的收集和筛选民间游戏。民间游戏极为丰富,但是均散见于民间,因此,对民间游戏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般而言,民间游戏的可通过发动教职工收集、向家长和社会人士收集、查阅相关文献等渠道渠道进行收集。
为了将收集到的民间游戏引入到幼儿园活动中,构建以园为本符合幼儿发展的民间游戏内容,教育者应对之进行认真的,整理与筛选工作,探索出民间游戏园本化的筛选原则,确保从民间游戏的众多门类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知识经验相接近的、能为幼儿所接受。具体可遵循以下原则:
2.1.1本土化原则
尽量搜集整理本地区的本土幼儿民间游戏资源。教师对本土的幼儿民间游戏相对比较熟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更易驾驭,同时生活在此地区的幼儿也对其中的生活内容较熟悉,更易深刻地体会其中蕴含文化内涵。
2.1.2年龄适宜性原则
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游戏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生活,幼儿感兴趣才能真正投入幼儿民间游戏的活动中,去享受其中的乐趣,得到能力的提升。
2.1.3教育性原则。
幼儿民间游戏中内涵着祖先以及前辈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所积累的智慧,对幼儿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和价值。但所受产生幼儿民间游戏的当时社会的局限性,有些幼儿民间游戏对当今的儿童已没有实际的教育价值,甚至还会对幼儿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教育者在对幼儿民间游戏的选择时要对其教育价值做深入的分析,使幼儿接触适宜的教育内容。
2.2按领域和年龄特点进行分类
在筛选的基础上,教育者应对幼儿民间游戏进行分类。具体可按照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分类。首先将民间游戏按照领域进行分类。根据民间游戏本身蕴含的不同教育价值,可将幼儿民间游戏按领域分为四大类:益智类、艺术类(民间音乐游戏、美工操作游戏)、体育类、语言类并融入教育活动及区域活动。在将民间游戏按领域分类的基础上,再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和身体发展特点,以幼儿的年龄以“3-4岁、“4-5岁”“5-6岁”为标准,将各领域内的民间游戏进行了更细致的分类
通过分类,教师将能更准确的把握每一种民间游戏蕴含的教育价值侧重点,同时也能保障民间游戏应用各年龄阶段幼儿的适宜性。如游戏小班幼儿动作协调性差,合作意识差,因此手指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等简单的游戏就较适合小班开展;中班幼儿动作、合作意识都有了一定进步,因此,如炒黄豆、拉大锯等需两人一起合作的体育游戏,问答歌、数数歌等民间艺术游戏就较适合中班开展。大班幼儿动作、语言、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因此一些对动作、合作能力要求较高、很具挑战性的游戏,如:打竹竿、滚铁环、手工剪纸、套圈、抬轿子等对动作、节奏要求较大的体育、艺术类游戏,颠倒歌、绕口令等对发音要求较高的语言类游戏就适合在大班开展。
3.在实践中对民间游戏进行改编和创编
进行园本化的民间游戏研究,对民间游戏玩法的创新和改编是很重要的部分。玩法,顾名思义即进行游戏的方法。教师应注重和幼儿在民间游戏的过程师幼共同创造民间游戏的玩法。玩法的创编不仅能提高幼儿对民间游戏玩法探索的兴趣,也更深地挖掘了民间游戏的价值内涵,使得应用于幼儿园的民间游戏将更符幼儿园的教学实际及幼儿的发展需要。
3.1根据幼儿的兴趣改编游戏的玩法
在民间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幼儿在对一个游戏的基本要领掌握后,玩几遍后就丧失了兴趣,要么很快玩别的游戏,要么就坐在旁看别的幼儿玩。这样既浪费了游戏的宝贵时间,也不能有效发挥幼儿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因此,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根据幼儿的兴趣对民间游戏进行改编。
案例:摸拐
教师教给幼儿一个游戏“摸拐”,游戏方法是:其中一人用手帕蒙住眼睛,一人将左手抓住左小腿当“拐”。“拐”一边吹口哨,蒙住眼睛的幼儿分辨哨声去摸“拐”,其他幼儿则在一定范围内四散作掩护,“拐”被摸住,双方对换角色,其他人被摸住就退出游戏,下一轮再玩。每次玩这个游戏时,“拐”吹口哨吹累了,蒙住眼睛的幼儿也摸不到人,大家玩得精疲力尽,眼看就要失去兴趣。于是教师引导幼儿想办法,怎样能尽快摸到“拐”,大家纷纷出主意:让保护的幼儿单脚跳着进行游戏;请两个幼儿来摸……大家又一起来尝试新办法,终于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大家高兴的鼓掌。
在上述案例中,当幼儿即将对游戏失去兴趣时,教师引导幼儿想办法和幼儿一起共同改编了游戏的玩法,有效的吸引了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3.2尝试将不同民间游戏的玩法进行融合创编
在民间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还可尝试将几种玩法不同的民间游戏,取长补短,融合成一种新的民间游戏,如此即能有效吸引幼儿兴趣,又创新和丰富了民间游戏的内容。如案例中,教师就是将《老虎、鸡、虫与棒棒》、《找朋友》、《抢椅子》三种游戏的玩法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让幼儿的游戏活动没有“遗憾”。
案例:民间游戏三合一
民间音乐游戏“找朋友”、手指游戏“老虎、鸡、虫与棒棒”体育游戏“抢椅子”都是很受孩子欢迎的游戏。手指游戏“老虎、鸡、虫、与棒棒”多为两人一组游戏;改编为体育游戏便可多人游戏,但被“吃掉”的幼儿要暂时退出;而“抢椅子”游戏没有抢到椅子的幼儿也要退出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逐步改变了游戏的活动方式,保存游戏中“追”“抢”这一竞争形式,改变了“淘汰”这种遗憾,“找朋友”传统的玩法是找任意一幼儿就是“朋友”。改编后“朋友”有了限制,老虎只能找虫子做朋友,鸡只能找棒棒做朋友;也可以找同类一家的做朋友,如老虎是一家,鸡是一家。改编后幼儿能自始至终饶有兴趣地参加游戏活动,这一改变,不仅发展幼儿的动作,体验到自己的成功,还能感受到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3.3鼓励幼儿自主改编民间游戏的玩法
在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为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自主性与创造力,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幼儿自主改编民间游戏的玩法,并将之作为一种民间游戏创编的重要方式。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也非常积极的想出了许多游戏的玩法,如《老鹰捉小鸡》,幼儿由此想出了《猫捉老鼠》、《青蛙捉害虫》等新的游戏。
4.结语
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含义是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的幼儿教育资源,通过选择和生成两个过程,使之逐渐成为适合本幼儿园的课程。将民间游戏纳入园本课程,应结合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幼儿园民间游戏的特点,采取游戏与课程融合的方式进行民间游戏的园本化,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和幼儿园本身的特点对民间游戏进行收集、筛选,以目标制定、内容选取、玩法刨编为主要切入点,构建园本化的民间游戏体系,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步调整、完善,从而达到传承民间文化、促进幼儿发展、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李姗泽,民间游戏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及其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6(9).
[1]朱家雄,幼儿园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17.
[2]郑三元,姜勇,论幼儿教师的课程参与一兼议园本课程的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02(4).
[3]陈时见,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01(2).
[4]沈文,充分挖掘民间游戏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教育价值[J],山东教育,2004(6).
幼儿园滑滑梯范文5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强化幼儿对有关自然界的认知,而且能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关心和兴趣,初步形成幼儿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对幼儿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育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幼儿学习过程,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越大,求知欲和探索性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一、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首先,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我们要宽容,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老师如果能宽容他们,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就会更快地改正错误。
其次,要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好学生的表率。我们不能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顺利时,就对学生和蔼可亲;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绪低落时,就把不愉快的情绪发泄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己的出气筒。这种对学生忽冷忽热的态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到不把情绪带进课堂,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对学生热情、耐心。
二、利用多媒体降低教学难度,增进理解能力
多媒体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生疏为可感、化抽象为形象,它能将静止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复合载体显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在身临其境中直接感受,切身体验,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
平时在音乐欣赏中,对于结构复杂的乐曲,幼儿往往因难以正确分析而影响欣赏的积极性,从而降低了对音乐欣赏的效果。利用多媒体课件灵活、形象、直观的特点,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激发他们对活动的兴趣,提高音乐欣赏活动的效果。
三、家园合作,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幼儿园教育外,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还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家长作为孩子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人物,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其他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教育的任务,还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开展。也就是说,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首先应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因此,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建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四、开发早期智力是指导幼儿绘画的首要目的
日本的一位研究幼儿美术活动的专家板光彦认为:“幼儿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当成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比如画一幅画,从开始到完成,整个过程同画画人的眼睛、大脑、心灵、手甚至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密切的关系。首先是对所画对象的细致、敏锐的想象力,画画的孩子敢于大胆地把自己所看、所记、所想尽可能地表达出来,这是一个人创造能力的表现。其次,画好一幅画需要双手与身体及手脑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需要有使用绘画工具的能力,认识色彩的能力,完整地认识与表达事物的能力,需要耐心、恒心,需要快乐的心情和对美的体验,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一切是早期智力开发所要达到的目的。早期智力开发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比如骄傲、虚荣、粗心、自主能力差、半途而废等。让孩子敢于大胆地去画,让孩子更加细心去画,让孩子画画时有始有终,让孩子去寻找自已画中的问题。
幼儿园滑滑梯范文6
2021-2024年冰雪运动总体计划
一、总体规划
为了推广幼儿园冰雪运动知识和普及教育,提高幼儿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增强幼儿对冰雪运动的热爱,更加深入了解冰雪运动的历史及冰雪运动项目和专业,蒙芽贝尔幼儿园将在未来三年中开展冰雪运动大讲堂、冰雪运动我参与、我快乐主题上冰雪活动、亲子冰雪运动会等形式进行运动冰雪工作的落实。
二、具体实施
1、开展冰雪运动大讲堂
每周一节冰雪运动知识、运动项目、冬奥会的来历等知识的讲解,让孩子们每周通过知识大讲堂了解更多的冰雪运动、冰雪文化以及冰雪特色。
2、开展以“冰雪运动我参与、我快乐”主题上冰雪活动
每年组织冬季四个月的冰雪运动,开展以“冰雪运动我参与、我快乐”主题上冰雪活动朋友圈打卡,从而宣传普及全民冰上运动,通过幼儿参加此次活动,锻炼幼儿体魄,让每位宝贝都喜欢冰雪运动,并参与整体过程,让幼儿亲身体验冰雪运动所带来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