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梅花的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描写梅花的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描写梅花的诗

描写梅花的诗范文1

春风款款来,可以看出季节为早春。首诗意思:一枝寒梅怒放,春风徐徐吹来,想起家乡已是春意阑珊,而此地却是一枝独开,曲折地透露出离家遥远和旅途中的思乡情。

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为国家强盛而不畏排挤和打击的人。

(来源:文章屋网 )

描写梅花的诗范文2

这几天,由于考试的失败,我心里颇不宁静,不知不觉地走近了梅树。漫步在花园中,不时地飘来一阵阵浓郁的芳香。寻觅着幽香的由来,抬头一看,原来是梅花开了。稀疏的枝丫上开满了黄色的小花,不时落下一片枯叶,唯有那一朵朵的梅花,显示出它坚强的生命力。

大家都知道,梅属于蔷薇科的一个乔木树种,它的叶子呈阔卵形,花朵有五片细小的花片。颜色缤纷多彩,有的白,有的红,有的墨红,有的粉红,真是美不胜收。最为独特的是,它的花朵,总是在绽放绿叶之前开放,还带有淡淡的清香。白天,梅树立在角落里,是那么地朴实,那么地默默无闻。晚上,每当我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家,来到这里,闻一闻梅花的香味,疲惫就顿时消失了。它一年四季陪着我,像是一位知心朋友关心着我。

梅花就像一位永不放弃的攀登者,它不和百花争奇斗艳,却愿意在寒冬腊月里独自开放,给寒冷的季节带来了生命的活力。自古以来,梅花和坚毅不拔的苍松,婀娜多姿的竹子,合称为“岁寒三友”,又与兰、竹、菊并称为“花间四君子”。这些足以说明梅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梅花与霜雪战争,它不畏严寒的精神以及高雅的形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象征,一直以来受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尊敬。北宋爱国诗人林和靖,就终身不娶,以“梅妻”为伴。通过这一典故,我们更能深刻地理解到梅花的风采。

这时,我的心里似乎有了一些释然。是啊,在严冬里不是一样可以创造奇迹么?在它的身上,我获取了一种生命的力量,一种永不言弃的精神。它的精神给我以启示,激励我在学习道路上不断地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走出花园,我的心里变得轻松多了。慢慢地,我觉得那一缕花香,似乎在引导我前行。

【升格指导】

文章拥有一个漂亮的标题,选择了一种精美的写作对象,写出来的文字却毫无生色,真是令人遗憾。不说文章记叙事件的零乱,也不说文章主体内容的单薄,仅仅在语言表达上,问题便较为突出。对这篇失误文进行升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描写梅花的诗范文3

在数不胜数的繁花中,美丽、娇艳的很多很多。我单单喜欢平凡的梅花,与我志同道合的还有梅妻鹤子的林逋。古代描写梅花的诗句也是很多的,宋代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是那样的优美,把梅花的样子深深刻在了读者的心中。

梅,一种极为平凡的植物,盛开在令人畏惧的严寒,独占枝头,不畏不惧。他是冬天的佼佼者,以一身洁白或墨黑所征服花的世界。他由五瓣娇小的花瓣组成,白梅是那样的纯洁;墨梅是那样的高贵,在伴有梅花独有的那种幽香,立刻把人深深吸引着。

冬天,大地万物都沉睡了,看不见高贵、典雅的玫瑰,看不见出淤泥不染的莲花,也看不见婀娜多姿的,只有它,一朵朵小小的梅花,正义凛然地耸立在冰雪地的严冬。他抬头挺胸,十分神气的占领了整个冬季人们的目光。他不与百花争春,他只在枯燥的冬天,开放,吐露芬芳,他把冬天点缀得冷艳动人。

梅花以他不怕严寒,勇于战胜生活中一切不利环境而独占枝头,我们也该学习他的不怕困难,勇于战胜挫折。在学习中,我们要加倍努力,更上一层楼;在失败后,我们要拍拍胸脯,抬起头,说,我能行;在生活中,我们要勇敢的生存,不被恶势所击败。这就是梅花对我们的启示。

我爱梅,我爱它的娇小动人,我爱它的幽雅香气,我更爱它的不畏严寒,勇往直前。

描写梅花的诗范文4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古诗中描写雪的诗更是多的数不胜数。细读这些诗,你会发现它们不仅描写的手法不同,而且抒发的情感也各有不同。在描写上,有的作者对雪的状态进行了细致形象的描写;有的作者通过比较的手法使雪更加形象化,有的作者则将自己的情感直接寄托与雪之中。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描写雪的诗词,共同体会这博大精深的雪文化。

(一)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王安石)

赏读:这三句诗是写雪的精品诗句,它们都巧妙地运用了雪与梅花在颜色、季节以及她们给人以春天来临的希望上,进行了相互村托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雪的形态,读来美丽的雪景如在眼前。我们也可以借鉴作者的手法,把自然界中很多相关的事物,通过自己的合理想象,把事物写具体逼真。

(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

赏读:这两句诗巧妙的运用联想的手法来写雪景。雪与春天,这是我们对诸多写雪的诗句最熟悉的。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饱满的热情和乐观的人生观。作者利用诗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画卷,提示我们联想春天的美丽,正是文学作品对人思想的启迪。

(三)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元稹)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

赏读:这两句诗写雪时都把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自己丰富的心理世界结合起来。这两句诗的前半部分,描写的是典型的北方雪天的情景,是典型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足不出户的恶劣天气。但是,诗句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自然景色抒发的情感,却是积极向上的,作者通过“千株玉、万朵云、琼枝”,把北国的冬天变得温情脉脉,不再因雪而凌厉肃杀。作者把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表达的具体贴切。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必须与自己丰富的心理世界结合起来,才能真切感人。

(四)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赏读:这两句诗写作上也有共同的特点,作者都运用雪去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这是典型的借景生情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是借助对自然景色渲染,让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五)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赏读:这两句都是李白写雪诗中的名句。李白直接描写大片雪花的诗句,我们可以直接引用来描写雪。我们要学习诗人通过细致观察、进行形象刻画的创作品质。

(六)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作)

赏读:这两句诗比较独特。这是作者经过大胆的想象,把雪写成是天上一场激战而飘下的龙鳞,赋予雪以侠客的性格。在环境氛围和心理感觉与之相适应时,可引用这比较独特诗句。

(七)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蕴)

描写梅花的诗范文5

对于窗前的梅花,在我们只能观赏一下,至多低徊感叹一下。但在宋朝的梅花画家杨无咎,就处处是杰作的题材;在词人姜白石,可为暗香,疏影的动机。我们看了梅花的横幅,读了暗香,疏影,往往觉得比看到真的梅花更多微妙的感动,于此可见艺术的高贵!我有时会疏慢地走过篱边,而会不注意于篱角的老梅,有时虽注意了,而并无何等浓烈的感兴。但窗间的横幅,可在百忙之中牵惹我的眼睛,使我注意到梅的清姿。可见凡物一入画中便会美起来。梅兰竹菊,实物都极平常。真的梅树不过是几条枯枝;真的兰叶不过是一种大草;真的竹叶散漫不足取;真的与无名的野花也没有什么大差别,经过了画家的表现,方才美化而为四君子。这不是横幅借光梅花的美,而是梅花借光横幅的美。梅花受世人的青眼,全靠画家的提拔。世间的庸人俗子,看见了梅兰竹菊都会啧啧称赏,其实他们何尝自能发见花卉的美!他们听见画家有四君子之作,因而另眼看待它们。另眼看待之后,自然对于它们特别注意;特别注意的结果,也会渐渐地发见其可爱了。

我幼年时候,看见父亲买兰花供在堂前,心中常是不解他的用意。在我看来,那不过是一种大草,种在盆里罢了,怎么值得供在堂前呢?后来年纪稍长,有一天偶然看见了兰的画图,觉得其浓淡肥瘦,交互错综的线条,十分美秀可爱,就恍然悟到了幼时在堂前见惯的“种在盆里的大草”。自此以后,我看见真的兰花,就另眼看待而特别注意,结果觉得的确不错,于是“盆里的大草”就一变而为“王者之香”了。世间恐怕不乏我的同感者呢。

有人说:人们不是为了悲哀而哭泣,乃为了哭泣而悲哀的。在艺术上也有同样的情形,人们不是感到了自然的美而表现为绘画,乃表现了绘画而感到自然的美。换言之,绘画不是模仿自然,自然是模仿绘画的。

英国诗人王尔德(1856-1900)有“人生模仿艺术”之说。从前的人,都以为艺术是模仿人生的。例如文学描写人生,绘画描写景物。但他却深进一层,说“人生模仿艺术”。小说可以变动世间的人的生活,图画可以变动世间的人的相貌。“人生模仿艺术”之说,决不是夸张的。理由说来很长,不是这里所可猎涉。简言之,因为艺术家常是敏感的,常是时代的先驱者。世人所未曾做到的事,艺术家有先见之明。所以艺术家创造未来的世界,众人当然跟了他实行。艺术家创造未来的自然,自然也会因了培养的关系而跟了他变形。梅花经过了杨无咎与姜白石的描写,而渐渐地美化。今日的梅花,一定比宋朝以前的梅花美丽得多了。

我们再来欣赏梅花罢。在树上的是梅花的实物,在横幅中的是梅花的画,在文学中的是梅花的词。画与词都是艺术品。艺术品是因了材料而把美具体化的。材料不同,有的用纸,有的用言语,有的用大理石,有的用音,即成为绘画、文学、雕刻、音乐等艺术。无论那一种艺术都是借一种物质而表现,而诉于我们的感觉的。

我们先看梅花的画,次读“暗香”,“疏影”的词,就觉得滋味完全不同。即绘画中的梅花与文学中的梅花,表现方法完全不同。绘画中描出梅花的形状,诉于我们的视觉,而在我们心中唤起一种美的感情。文学却不然:并没有梅花的形状,而只有一种话,使我们读了这话而在心中浮出梅花的姿态来。试读《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数句,可使人脑中浮出一片月照梅花的景象,和许多梅花以外的背景(月,笛,我)。读到“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恍然思起幽静别院的雅会。读到“千树压、西湖寒碧”,又梦见一片香雪成海的孤山的景色。再读《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环佩、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可使人想起岁寒三友图的一部。读到“已入小窗横幅”,方才活现地在眼前呈出一幅吴昌硕笔的梅花图。在这里可以悟到文学与造型美术(绘画,雕刻等)的不同。绘画与雕刻确是诉于感觉的艺术,但文学并不诉于感觉。文学只是用一种符号(文字)来使我们想起梅花的印象。例如我们看见“梅”之一字,从“梅”这字的本身上并不能窥见梅花的姿态。只因为看见了“梅”字之后,我们就会想起这字所代表的那种花,因而脑中浮出关于这花的回忆来。倘用心理学上的专词来说,这是用“梅”的一种符号来使我们脑中浮出梅花的“表象”。所以文学中的梅花,与绘画中的梅花全然不同,绘画是诉于“感觉”的,文学是诉于“表象”的。

表象艺术所异于感觉艺术的,是其需要理智的要素。例如“梅花开”,是“梅花”的表象与“开”的表象的结合。必须用理智来想一想这两个表象的关系,方才能知道文学所表现的意味。且文学中不但要表象,又需概念与观念。例如说“梅”所浮出的梅花的表象,必是从前在某处看见过的梅花。即从前的经验具象地浮出在脑际。这便是“表象”。但倘不说梅兰竹菊,而仅说一个“花”字,则脑中全然不能浮出一种具象的东西,只是一种漠然的,共通的抽象的花。这便是“概念”。又如不说梅或花,而说一抽象的“美”字,这便是“观念”。“旧时月色”的“旧时”,“不管清寒”的“清寒”,都是观念。“善恶”,“运命”,“幸福”,“和平”,……都是观念。观念决不能具象地浮出在我们的脑中,只能使我们作论理的“思考”。

描写梅花的诗范文6

1.研究问题

抓重点词句,体会情感,训练表达

2.研究策略

2.1联系上下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于含义比较深刻的词语不仅要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而且要理解对作者写作目的的作用。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及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为此,要逐步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2联系生活实际:语文教学联系学生生活"是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为教而教,为考而教,远离生活、远离学生兴趣的现状提出来的,希望通过研究,探索"语文课堂教学联系学生生活"的新途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促进教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3反义词对比:通过对事物的不同态度,体会情感。

2.4补充教材,扩阅读量。

3.教学案例(五年级上册《梅花魂》)

3.1激感,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看梅花图,初步理解梅花的品性。】

同学们,在这万紫千红的花海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花呢?(梅花)

谁见过梅花,老师这有几张梅花的图我们一起看一看,梅花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他都有什么特点呢?

是呀,别的花大多是春暖才开花,只有梅花在冬天开放,越是寒冷它越开得精神,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歌颂梅花。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揭题,齐读,板书。

读了课题以后,你有没有产生疑问呢?(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

3.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读懂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词。

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作者回国前外祖父将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并告诉作者要向梅花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的了解概括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前后位讨论,课文围绕着梅花都写哪了几件事,分别起个小标题。(读诗落泪 珍爱梅图 不能回国 赠送梅图 送梅花巾)

3.3品词读句,感悟"梅花魂"。

【设计意图: 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和结合上下文来体会。】

默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重点指导以下句子。)a"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设计意图:通过反义词的对比体会外祖父对于梅花的钟爱,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不甚留意──分外爱惜)板书: 分外爱惜

古玩和一幅画哪个更值钱,对于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把你的理解读出来。相机指导朗读。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公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

学生自由轻读,想一想,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格外珍爱)

【设计意图:反问句的设置,进一步感受外祖父的情感】

在这里面有一句反问句,你能找到吗? ("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这是外祖父训斥我妈的话,如果改成陈述句怎么改?("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外祖父为什么不直接这样说,而是用了一个反问句?(强调梅花高洁、清白的秉性)

指导朗读:读出"训斥"的语气。同学们在外祖父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中就能够体会出他对于梅花的这份钟爱,所以当看到我弄脏墨梅图时,才会这么严厉的批评我的母亲,你来读(……),就是因为在外祖父眼里梅花是那么的洁白无瑕,所以当我弄脏墨梅图时,才会这么严厉的训斥我的母亲,你来读(……),

就是因为外祖父对于梅花的感情无人能知,所以当我弄脏墨梅图时,才会这么严厉的斥责我的母亲,你来读(……),就是因为在外祖父眼里这梅花是不能够玷污的,所以当我弄脏墨梅图时,才会这么严厉的训斥我的母亲,我们一起来读(……)。

小结:通过外祖父的话语让我们更进一层体会到了他对梅花的珍爱

【设计意图:从人物语言中体会不同语句的多层含义】

但是,在众多的花儿中,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衷?(他欣赏梅花的秉性)

关于为什么爱梅花,外祖父还有一段话,谁来读一读?(出示第13段)

当外祖父再给我说这段话的时候,我还只是一个五岁的孩子,但是外祖父明知道孩子听不懂,却仍然这样认认真真的说,,难道仅仅是对孩子说的吗?请你再读一读,想想外祖父这段话有几层意思,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三层:开始他赞美的是梅花的精神,接着他赞美了中华民族出现的有梅花精神的人,最后他想说的是,一个中国人,要有梅花的秉性。)

轮读:所以外祖父这么钟爱梅花是因为(一组读这梅花……最有骨气的!)同样梅花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一、二组读几千年来……这梅花一样)更因为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要有梅花的精神。(全班读最后一句)

举例说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岳飞、戚继光、江姐……)

梅花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精神!从对梅花的喜爱中,我们看到的是外祖父不变的中国心!

当作者要回国时,外祖父把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的目的是什么?(向梅花学习,做个有气节的中国人。)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回到文中,课文中还有很多语句描写了外祖父对于祖国的思念,大家一起找一找!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描写思乡的诗句和典型事例体会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茶是故乡浓 酒是故乡醇,常年游居异国他乡的人们,不能够回到故乡,心中总是无限惆怅,忆及故乡的人或物时,难免会暗自落泪,我的外祖父也不例外,课文一种讲述外祖父几次落泪?分别都是什么时候?(三次)

(1)教念古诗,悲伤落泪。出示:"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2)无法回国,失声痛哭。"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

(3)送别亲人,思归难归。"船快开了……的梅花"

这三次落泪都有什么不相同之处呢?

第一次:默默流泪。第二次:放声大哭。第三次:泪眼朦胧(朗读)。

虽然他们的时间、地点、所处环境、状态等等方面都不相同,但唯一相同的是……?(怀念故乡之情)

这是作者所看的三次流泪,那他的外祖父就仅仅这三次因思念故乡而流泪吗?你认为他还可能会在什么情况下有这样的表现?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

3.4回顾整体,畅谈收获。

【设计意图:前后照应,感悟"魂"的深刻含义】

(1)还记得在课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在疑问梅花怎么会有魂!现在你知道了吗?这里的"魂"指的是什么?

(2)本文以"梅花魂"为题想告诉读者什么呢?(梅花的禀性;外祖父思乡、爱国之情……)

同学们,当莺儿,女儿回国后,孤独的老人会做些什么来寄托思乡之情呢?请展开想象,以"我仿佛看到外祖父……"为开头写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