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太美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夜太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夜太美范文1

关键词:新闻传媒业;新生态;新业态

一、中国新闻传媒业新生态、新业态的基本表现

(一)以混合所有制为标志的传媒新体制基本成型

从宏观上来看,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我国的新闻传媒业在资本结构上表现出明显的混合所有制特征。具体来说,混合所有制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在传统媒体阶段,实际由国家控制资本并采用企业管理模式的混合所有制方式。虽然国家鼓励社会闲置资金可以流入新闻媒体的经营领域,但必须以坚持“宣传与经营分离”、“国家完全控股”的两项原则为前提。目前,反映国家意志,并及时宣传党的发展动态的报纸、电视和广播仍然处于国家的控制之下,而一些民营企业则对网络上的舆论宣传媒体具有控制权。

二,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诸如BAT等民营企业,通过收购、联合、参股、协作等渠道,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经营领域输入资本的混合所有制方式。阿里巴巴集团在2015年制定了面向新闻媒体的发展策略,并在当年6月,以12亿元的流动资本获得《第一财经》的参股权;2015年10月,该企业又与隶屬于四川报业集团的华西都市报联手创办了“封面传媒”;12月,完成了对香港《南华早报》(英文报纸)的收购。通过运用多种方式,阿里巴巴顺利进军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新闻领域以及流媒体、自媒体、网络等新兴媒体宣传领域,组建了一个庞大的传媒架构。

(二)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传播新格局形成,新媒体成为主导,传统媒体全线收缩

网络新媒体的兴起,使得传统媒体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发展困境。调查发现,与2014年相比,我国电视广告的投放量在2015年下降了5.6%;而传统的新闻报纸则呈现出“断崖式”下跌的局面,在休刊和停刊的交织局面中苟延残喘;即使受到网络影响较小的广播在2015年的业绩也不容乐观。而与此相反的是,网络媒体的发展却势不可挡。中国网民在2016年12月已经达到7.31亿,互联网在全民中实现了53.2%的普及率;另外,相关调查报告还显示,在这些网民中,约6.95亿已经成为手机网民,目前手机网民在全体网民中的占比是95.1%,而2015年则仅为90.1%。通过对2015年传媒产业类型的分析得知,包括移动增值和互联网在内的新闻媒体的市场占比,目前已经跃升为51.8%,而2014年的占比则为47.2%,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市场占有率仅为20%。另外,报纸、广播、电视以及杂志等四家共计1743.53亿元的广告收入不敌互联网独家2096.7亿元的广告收入。互联网媒体正在取缔传统媒体,成为社会的主流。

需要指出的是,在新型的媒体架构中,民营媒体正在发挥着主导的作用。2017年3月,艾瑞数据对移动端“有效使用时长”做了调查,位居前五位的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网易新闻、天天快报以及搜狐新闻均为民营企业。而传统媒体,除了《人民日报》外,其它在移动客户端的影响力非常微小。

二、中间阶层与舆论新取向

(一)中间阶层成为网络舆论的主导性群体

2016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按照网民对不同新闻内容的关注度,将其分为“多屏低调型”、“意见直抒型”、“资讯娱乐型”、“传统时政型”等四种类型。其中,“意见直抒型”的网民由占比为60.3%的25-34岁的年轻人构成,这类群体中,56.6%的人拥有大学本科以上的高学历。而现实中的中间阶层热衷于关注社会热点,并喜好发表观点以及转发新闻,这些表现与此类网民的性格特征极为相似。从果壳、知乎等网络社群的网民构成来看,拥有高学历的高知用户占比最大,而从2016年新闻媒体的宣传效果来看,在舆论热点散播的过程中,此类群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充分说明中间阶层已经成为网络舆论的主导性群体。

(二)网络议题的转换:从弱势群体的维权到对安全稳定关注

借助于网络平台,宜黄强拆以及钱云会事件曾经在全国轰动一时,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而此类信息的传播,通常由低收入群体或农村等“草根”网民发起。这类社会弱势群体,由于在社会发展中难以获得充分展示其个人价值的机会,并且当个人利益遭到侵犯时,只能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利益诉求,从而使得以往的网络热点聚焦在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等社会矛盾层面。

但是,随着中间阶层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安全、权益、民主以及法治等相关议题开始成为网络热点,并引发了网民对雷洋、魏则西事件以及“毒跑道”等权益事件的强烈关注,而在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热议层面,中产阶级和一线城市居民表现得异常焦躁。通过对雷洋事件的讨论,他们总结出“今天若不关注雷洋事件,下一个雷洋可能就是你”。中间阶层在权益层面表现出来的特殊情绪,与他们自身存在的脆弱性不无相关。从中间阶层的来源来看,他们大多是从社会底层奋起,承担着巨大的生活压力,而不断发展的社会新局面又使他们时刻要面对来自于市场的风险。因此,中间阶层更加关注社会的动态,因而才成为网络舆论的主导性群体。

三、新生代与舆论新生态

新生代是网络舆论生态发生变化的另一个因素。与80、90后相比,处于成长中的95后、00后正在引导网络舆论新方向。

(一)新生代是“丰裕的一代”。从成长环境来看,95后、00后的物质生活水平较高,逐渐深化的社会改革,又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他们充分分享了改革开放的成果,而在多元化的社会结构中,接触到多种类型的沟通方式,具有较高的人际交往能力,他们成长在社会稳定、国家强盛的历史阶段,因而对生活充满了自信,通常在网络中主动进行正能量传播。

摘要: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以及社会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的新闻传媒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传媒类型开始向混合所有制进行转变,并以互联网为平台,营造新型的传播格局,在这种格局中,新闻制作与新闻传播逐渐分离。新时期下,我国的新闻行业表现出融合产品多、媒介渠道多、生产主体多的特点,而传统的新闻媒体仅有“内容提供商”的功能。从微观上来说,社会中间阶层的突起、资本大鳄的反向融合作用、新声代的舆论价值观、新闻与视频的联合以及自媒体的发展,也加速了新闻媒体新格局的形成。因而,对于传统的新闻媒体来说,应当正视现实,适应社会的发展,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定位于意义媒体,顺利完成角色转变。

关键词:新闻传媒业;新生态;新业态

一、中国新闻传媒业新生态、新业态的基本表现

(一)以混合所有制为标志的传媒新体制基本成型

从宏观上来看,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我国的新闻传媒业在资本结构上表现出明显的混合所有制特征。具体来说,混合所有制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在传统媒体阶段,实际由国家控制资本并采用企业管理模式的混合所有制方式。虽然国家鼓励社会闲置资金可以流入新闻媒体的经营领域,但必须以坚持“宣传与经营分离”、“国家完全控股”的两项原则为前提。目前,反映国家意志,并及时宣传党的发展动态的报纸、电视和广播仍然处于国家的控制之下,而一些民营企业则对网络上的舆论宣传媒体具有控制权。

二,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诸如BAT等民营企业,通过收购、联合、参股、协作等渠道,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经营领域输入资本的混合所有制方式。阿里巴巴集团在2015年制定了面向新闻媒体的发展策略,并在当年6月,以12亿元的流动资本获得《第一财经》的参股权;2015年10月,该企业又与隶屬于四川报业集团的华西都市报联手创办了“封面传媒”;12月,完成了对香港《南华早报》(英文报纸)的收购。通过运用多种方式,阿里巴巴顺利进军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新闻领域以及流媒体、自媒体、网络等新兴媒体宣传领域,组建了一个庞大的传媒架构。

(二)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传播新格局形成,新媒体成为主导,传统媒体全线收缩

网络新媒体的兴起,使得传统媒体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发展困境。调查发现,与2014年相比,我国电视广告的投放量在2015年下降了5.6%;而传统的新闻报纸则呈现出“断崖式”下跌的局面,在休刊和停刊的交织局面中苟延残喘;即使受到网络影响较小的广播在2015年的业绩也不容乐观。而与此相反的是,网络媒体的发展却势不可挡。中国网民在2016年12月已经达到7.31亿,互联网在全民中实现了53.2%的普及率;另外,相关调查报告还显示,在这些网民中,约6.95亿已经成为手机网民,目前手机网民在全体网民中的占比是95.1%,而2015年则仅为90.1%。通过对2015年传媒产业类型的分析得知,包括移动增值和互联网在内的新闻媒体的市场占比,目前已经跃升为51.8%,而2014年的占比则为47.2%,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市场占有率仅为20%。另外,报纸、广播、电视以及杂志等四家共计1743.53亿元的广告收入不敌互联网独家2096.7亿元的广告收入。互联网媒体正在取缔传统媒体,成为社会的主流。

需要指出的是,在新型的媒体架构中,民营媒体正在发挥着主导的作用。2017年3月,艾瑞数据对移动端“有效使用时长”做了调查,位居前五位的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网易新闻、天天快报以及搜狐新闻均为民营企业。而传统媒体,除了《人民日报》外,其它在移动客户端的影响力非常微小。

二、中间阶层与舆论新取向

(一)中间阶层成为网络舆论的主导性群体

2016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按照网民对不同新闻内容的关注度,将其分为“多屏低调型”、“意见直抒型”、“资讯娱乐型”、“传统时政型”等四种类型。其中,“意见直抒型”的网民由占比为60.3%的25-34岁的年轻人构成,这类群体中,56.6%的人拥有大学本科以上的高学历。而现实中的中间阶层热衷于关注社会热点,并喜好发表观点以及转发新闻,这些表现与此类网民的性格特征极为相似。从果壳、知乎等网络社群的网民构成来看,拥有高学历的高知用户占比最大,而从2016年新闻媒体的宣传效果来看,在舆论热点散播的过程中,此类群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充分说明中间阶层已经成为网络舆论的主导性群体。

(二)网络议题的转换:从弱势群体的维权到对安全稳定关注

借助于网络平台,宜黄强拆以及钱云会事件曾经在全国轰动一时,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而此类信息的传播,通常由低收入群体或农村等“草根”网民发起。这类社会弱势群体,由于在社会发展中难以获得充分展示其个人价值的机会,并且当个人利益遭到侵犯时,只能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利益诉求,从而使得以往的网络热点聚焦在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等社会矛盾层面。

但是,随着中间阶层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安全、权益、民主以及法治等相关议题开始成为网络热点,并引发了网民对雷洋、魏则西事件以及“毒跑道”等权益事件的强烈关注,而在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热议层面,中产阶级和一线城市居民表现得异常焦躁。通过对雷洋事件的讨论,他们总结出“今天若不关注雷洋事件,下一个雷洋可能就是你”。中间阶层在权益层面表现出来的特殊情绪,与他们自身存在的脆弱性不无相关。从中间阶层的来源来看,他们大多是从社会底层奋起,承担着巨大的生活压力,而不断发展的社会新局面又使他们时刻要面对来自于市场的风险。因此,中间阶层更加关注社会的动态,因而才成为网络舆论的主导性群体。

三、新生代与舆论新生态

新生代是网络舆论生态发生变化的另一个因素。与80、90后相比,处于成长中的95后、00后正在引导网络舆论新方向。

夜太美范文2

2008年11月21日,由纵横合力主办的2008中国创业投资价值榜在北京隆重开幕。在此次论坛上,50家企业荣获“50强最具投资潜力企业”。在众多的行业中,唯美度美容连锁集团作为唯一一家美容企业荣获此奖。

而5个月前,唯美度集团与国际著名风险投资基金英国扬子基金(Yangtze Special Situations Fund)共同签署了融资协议,正式获得来自该基金的1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作为一家美容企业,人们传统印象中只是一个普通的美容院,它如何做到这样的规模?为何会在金融危机的2008年,仍然得到国际风险投资大手笔的青睐?为何“唯美度模式”已经成为美容商业连锁的一种创造性模式?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唯美度集团CEO晨光女士。

“美容已是最后一个‘暴利’行业”

晨光女士看起来仍然年轻,语气轻言曼语,有一种柔弱的美。她告诉记者,她曾是一位全职太太。“中国人是最想当老板的”,这句话会一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晨光对此体会尤其深刻。

不用交纳加盟费、管理费,短短四年间,唯美度的加盟店就达到了1600多家。与那些被高度宣扬的海归创业、大学生创业不同的是,这群以加盟实现创业梦想的人大多学历不高,大部分为女性。她们通过开设被很多人投以异样目光的美容店,真正做起了老板。

不过,出于某些偏见,美容行业一直未被外界充分认识和了解。晨光认为,很多人并不清楚,其实这个行业也是一个金矿。美容行业的毛利率可高达90%,利润率也超过50%,相比被众多投资机构追捧的零售业,晨光相信,美容已是最后一个“暴利”行业。

美容行业在中国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集中度和规范性不高。目前共有近5万家美容店,连锁店比例不到10%,除了自然美、克丽缇娜、唯美度等少数几个能拥有上百家加盟店的连锁品牌,本土市场几乎再无第二梯队的成员,80%以上都是中小型的单体店。一个美容项目,可能手工费用就几块钱,如果有了品牌和规范化流程,可能就值80块钱了“暴利”因此而生。

根据统计,2005年中国美容经济的产值已超过1800亿元,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3000亿元。虽然需求大、利润率高,但是市场整体不规范、从业人员结构复杂等众多因素也让投资机构觉得美容市场很“浑”。

“浑”往往也意味着机会。经过几年的品牌化运作和规模化扩张,唯美度无声无息地发展到1600多家美容店的规模。直到近期获得扬子基金1500万美元注资,唯美度才开始被外界广泛关注。

创业在“非典”那一年

“女为悦己者容”,34岁的晨光最初接触美容也是怀着这个美丽的梦想。由于结婚随丈夫搬到北京的晨光,在家里做了9个月家庭主妇后,觉得十分烦恼。因为喜欢化妆,所以她决定去进行相关学习,“觉得这个行业挺好,能赚钱,给自己美了,给人家也美了。”最终,晨光决定去开一家美容店,卖化妆品。

到北京以前,晨光就有过一段与创业相关的经历。沈阳音乐学院舞蹈系毕业的晨光先是分配到当地的一家歌舞团做舞蹈演员,由于不愿吃这碗待遇不高的青春饭,又调到了沈阳建工系统所属的一个研究院的工会。恰好那边正在计划做一个技术移民的服务项目,晨光便主动承担了这个项目,开始从事移民服务。

后来,晨光又陆续开拓了翻译服务业务,利用沈阳当地多家外语院、系各语种的学生资源,最多时能提供16种语言的服务,并一度成为当地某些政府部门指定的翻译服务机构。这段经历不仅让晨光初步获得了商业体验,也为她后来创业积累了一些资金。

不过这些经历并不能对晨光创立唯美度提供多少实质性的帮助。2002年初,第一家美容店开业,最初只有50万的资金,在北京亚运村一间每月5000元租金的简单商住公寓经营。最初晨光销售的是化妆品的套装产品,但她甚至不知道去哪里做套盒。由于缺乏经验,第一次找人做出来的五万个全部废掉。

在费尽周折做好套盒后,晨光从9月份招人培训,到了2003年初培训完,没想到开始做宣传推广时又遭遇了“非典”。刚启动的创业就不得不暂停,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工资成为了最大的压力,但如果把刚培训完的员工解散,则损失更大。晨光便拿出以前做移民服务时积累下的10万美元发工资。到了6月份,人们的生活又渐渐恢复正常,晨光的美容店也出现了转机,几乎没有做多少宣传,唯美度凭借口碑迅速发展,并开展加盟经营。

“唯美度模式”

晨光告诉记者,唯美度集团是国家商务部首批300家通过审批备案,可在全国范围开展连锁经营的连锁企业,目前在全国已经拥有1600家连锁店。

唯美度目前只有几家大的直营店,其余绝大部分皆为加盟店,但并没有按照行规收取加盟费和管理费,晨光表示要最大限度地让利给加盟者。唯美度的利润来源则是为加盟店提品,加盟店只能经营与唯美度有关的美容品,且只能从集团总部统一购买。

而连锁店按总部的促销方案销售产品同样可以获得部分利润,同时还可以享有全部的服务利润,甚至连总部的一些项目培训费用都不用承担。同时,晨光也通过帮助加盟商控制成本投入来进一步提高其利润,比如总部会告诉加盟商如何选择店址,如何装修。

美容师是美容店的重要资源。很多加盟商对于如何选择和搭配人员结构没有经验,也有不少人会认为一定是招熟手好。但是有经验的熟手太多,会造成人力成本较高,反而给公司带来很大压力。唯美度总部一般会帮助加盟店进行有效的人员搭配,比如安排两个非常成熟的、两个中级的再加上两个学员,这样不但更能稳定团队,也有效控制了成本。

虽然,唯美度总部不收取管理费用,但管理服务也不会落下。对于加盟商如何能更快赚到钱,晨光认为关键在于老板,“没有不赚钱的行业,只有不赚钱的老板。”所以,指导老板成为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晨光称之为“加盟店直营化管理”,“不是替他管,是我们逐渐地教给他一套模式”。

唯美度实行三级督导原则。对于新开的加盟店,公司会按照相应的级别派督导去免费驻店,在此期间,督导的任务就是教会老板如何经营,比如如何卖产品、如何跟客户打交道、如何做推广等等。进入实际运营后,加盟店还可以向总部申请借调实习导师,这些人一般都有三年以上的从业经验。

员工培训也是唯美度总部对加盟店的一大支持,加盟店的员工可以到直营店进行培训。唯美度在沈阳有一家大型直营门店,营业面积达到了2000余平方米,可以同时接纳很多员

工进行培训和实习。

“管理就是管+理解”

晨光一直非常在意员工的管理和培训,她认为,总部的员工到加盟店去指导时能表现完美,加盟店的老板才会学得完美,“高管层一瓶子倒给你们,就剩半瓶子了如果这半瓶子你再不完全教下去,到加盟店就剩四分之一瓶,就不够用了。”因此她要求员工必须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晨光觉得“管理就是管+理解”。在公司里,她会经常到处来回走,看看每个员工在做什么事,了解他们的想法。每个月部门经理会报告所有员工的表现,并进行忠诚度评估,如果评估表现过低,则会有主管去跟相关员工进行深度沟通,了解情况。“现在很多年轻人经历的事情少,你要有一个正确方向引导他。”

在这种制度下,唯美度的员工流失率几乎是全行业最低的,这也成为风险投资看好的一个原因。对于理解员工,晨光深有体会。在创业初期,她的第一家门店曾经有6名员工集体辞职,当时她总也想不明白原因。“我很宠几个员工,我们天天吃红烧排骨,别的美容店员工也就是吃白菜炖豆腐,但他们还是集体走了。”晨光后来跟店长仔细聊过,才慢慢理解了,是由于精神上缺乏沟通。

晨光眼中的“理解”,还包括教导员工去理解客户,要向顾客展示自己的美,“人们都看到美,才会追寻美”,这种美包括仪表美和高素质。有一次她乘坐日航的飞机时,发现空姐在倒水的整个过程中,不管有没有正视乘客都在微笑,而很多中国的空姐只是在递水时才微笑,此后她也开始在公司中倡导微笑服务。

千万美元融资推动“加盟直营化”

对第一批到位1500万美元的融资怎么使用?晨光笑着说,新的融资将主要用于企业运营、研发新产品和“加盟直营化”计划。其中,加盟直营化计划是唯美度集团为提高加盟店管理能力和赢利水平的新举措。

“唯美度的成功汇聚了数千加盟商的力量,唯美度要同加盟商分享这一果实。”晨光说,很多企业在融资后选择了开设直营的方式,而唯美度则会采用创新的“加盟直营化”方式,由总部负责加盟店的营运,输出管理人员,加盟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发展连锁体系。同时,总部把最大的利润留给加盟商,利用规模达到最大美容连锁企业的目的。为此唯美度集团的营运中心聘任了经验丰富的台湾管理教育团队,并在全国设立了五大管理营运中心,另外,唯美度美容学院也在筹建之中,晨光相信,唯美度势必会同加盟商共享成长的收获。

“很多赚钱的加盟商其实根本不懂什么叫资本收益,简单认为自己的店目前是赚钱的,突然被盟主收购了51%的股权,好像赚的利润一半就要分给盟主了,心理特别不平衡。其实盟主收购加盟商的目的并非是要和加盟商分享经营利润,而是要获得财务报表,以实现最终上市。一旦上市,盟主和加盟商都可以获得高额的资本市场收益。”晨光说,第一轮1500万美元投资之后,她的最后目的是让公司上市。

夜太美范文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农业已经成为美国农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和有机农业研究所(FiBL)2011年联合的数据,2009年全美从事有机食品生产的农场面积已达200万公顷,而2005年还不到40万公顷。有机食品销售量也增长迅速,几乎所有的超市和连锁店都销售有机食品,2009年美国有机食品零售额达248亿美元,而1999年仅为60亿美元。根据美国有机贸易协会(OTA)2010年有机产业调查的资料,2009年美国食品销售额只增长了1.6%,而有机食品的销售额增长了5.1%。其中有机水果和蔬菜占有机食品销售总额的38%,占美国水果和蔬菜销售总额的11%。美国政府高度重视本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生态农业建设实行“五位一体”的支持措施,将法律法规、财政支持、信贷支持、农业科技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联动推进生态农业建设。1990年,美国政府制定了《有机食品生产法》并成立了国家有机标准委员会,1991年将《有机食品生产法》改为《美国农业部有机食品证书管理法》。1996年,美国政府修改《农业法案》,增加了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办法。

2000年12月,隶属于美国联邦农业部(USDA)的农业市场服务处制定了美国有机农业条例(NOP),对有机农产品的定义、适用性、有机农作物等作了详细的界定。2002年,美国出台《2002年农场安全与农村投资法案》。该法案授权:“农业部通过实施生态保护补贴计划,以现金补贴或技术援助等方式把资金直接分发到农民手中或用于各种生态保护补贴项目”。2010年美国政府颁布《健康、无饥饿儿童行动》法令,该法令提出有机贸易协会将提供1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进行有机食品的试验计划,用于学校食品计划中有机食品的提供。2011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FSMA),使该法案成为美国第111届国会第353号法律。《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不仅有助于加强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督和保护消费者权益,还有助于保护有机农业生产者。

美国对于生产或使用农药和化肥而造成环境污染者征收农药税或化学肥料税。州农业厅还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分析给予资金援助并逐年增加检测项目和分析样本,从而把农药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依阿华州等州设立了“农业环境质量激励项目”,规定“只有生态农场才有资格领取奖励”。明尼苏达州对于有机农场用于资格认定发生的费用,由政府补贴2/3。在信贷方面,美国政府主要通过建立政府农业信贷机构或扩大原有机构的农业信贷业务将款项直接贷给农场主,用于资助农产品储存设施或农村住房建设,对于农业生态保持项目实行优先贷款。另外,政府还为美国的私人银行提供农业信贷保证。在美国农业资本投入中,约有40%的投入要依靠信贷来解决,每年有70%以上的农场需要借款来维持或扩大生产。美国政府还实施了“持续农业研究与教育计划”,建立了全国性可持续农业研究网络。在联邦一级和各大生态农业区,由全国性委员会与地区性可持续农业研究教育指导委员会对涉及全国性或各大农业生态区的重要研究课题和相应经费进行研究、决策。美国的很多农业院校通过开设农业与资源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等课程,为生态农业建设和农业环境保护培养了大批专业性人才。

在地区一级,一般做法是将指导委员会挂靠在相应的州立大学。美国政府还通过开办农业科技讲座、短期培训班等方式,向农户讲述土地使用的正确方法,邀请相关科技人员为农民讲解新技术并提供免费的技术服务,从而建成了教育、科研和技术推广三结合的完备体系。在技术领域,美国政府高度重视高新技术的应用,农业信息化、网络化、自控化是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其中生物工程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高新技术正推动着生态农业的高速发展。耐除草剂、抗虫剂、杀虫剂等基因改性农作物已经占到整个农作物的67%,此类作物的开发极大程度地降低或取代了化学品的使用,从而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农民可以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来辅助生产,根据定位系统测出的技术数据对耕地有的放矢地进行施肥、浇水,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生产率。

欧盟的生态农业

根据有机农业研究所(FiBL)的资料,2009年,欧盟生态农业土地已经超过了840万公顷,占欧盟农业用地的4.7%,与2000年(430万公顷)相比,增加了将近一倍。而且,各国政府新增的生态农业用地面积仍在不断增加,如德国政府希望通过进一步创造有利条件,使德国生态农业用地占农业总用地的比例达到20%。2009年,欧盟有机食品的销售(一般零售、专卖店、农民消费者直接销售等)达184亿欧元,其中德国58亿欧元,法国30亿欧元,英国21亿美元,意大利15亿美元。德国是欧盟最大的有机食品消费市场,约占30%,而人均有机食品消费水平最高的国家是丹麦。欧盟生态农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欧盟及各成员国的政策支持。1991年,欧共体了有关作物生产、标识、检查和进口的第2092号条例。1999年,该条例增加了动物生产部分。2004年,欧盟还实施了有机农业和食品行动计划。

2007年6月,欧盟制定了《欧盟有机规定834号》,规定了有机食品生产的目标、原则及通用规则,作为框架性法律,其目标是制定有机农业持续发展的新道路。2008年,欧盟制定了两个具体有关有机生产、有机产品进口与分销及标签的有机条例。新的法规不仅保护了农民、农场和企业免受不正当竞争的干扰,还增强了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信任。2010年,欧洲有机部门推出了新的欧盟有机产品标志——“欧洲叶”(Euro-LEAF),该标志自2010年7月1日起正式使用。欧盟东扩后对其农业政策进行了修订,将与环境安全有关的环保、食品卫生与安全、牲畜及植物健康等内容均列入各国农业投资范围,并规定对于违反农业环境政策的国家给予严厉惩罚。2003年,欧盟还将农业补贴与环境保护完全挂钩,形成了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欧盟将“农业生态环境的最低标准指标体系”作为指导各成员国进行农业生态环境补贴的纲领性文件,各成员国还结合本国的实际制订了本国农业生态环境的最低标准指标体系,如对“因自愿减少化肥、杀虫剂、灭草剂投入而受到经济损失的农民给予补贴,对农业利用价值不大的土地进行粗放式经营耕作、退耕还林,或不采用排水、灌溉、开垦荒地等对环境有影响的生产方式的农民给予补贴等”。英国政府还对向生态农业转换的农户进行补贴,平均每公顷补贴50英镑。

法国政府于2008年颁布了“生态农业2012年规划”,包括设立1500万欧元的基金,用于支持生态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产品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的渠道;对从非生态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的农户提供免税等优惠待遇等,使得其生态农业面积扩大3倍,并力争达到可耕地面积的6%。欧盟国家的农业教育占农业预算总额的20%~25%,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对农民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技术推广、进修深造等均建立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德国、英国、丹麦和荷兰等国还有对农民进行生态农业培训的专科学校,许多好的创意都来自于这些学校。荷兰、奥地利、丹麦、瑞典、芬兰和德国的大学和高等技术学校举办生态农业知识讲座,增加了农民的专业知识和生产技术水平。意大利国会还设立专门基金,用于资助开展有机农业研究。

欧美生态农业发展的经验

借鉴树立农业可持续发展观念

各国在经历了石油农业的冲击后,越来越认识到保护环境和资源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各国政府在制定各种农业政策时也都对这一观念给予重视。相比较而言,我国农民及涉农人员环保意识比较淡薄、对生态农业认识不足,这是限制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首要障碍。因此,在生态农业建设中,首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倡导生态文明观,推广可持续发展模式,摒弃“竭泽而渔”的经济增长方式,寓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于农业发展之中。各级政府也要在可持续发展观的统领之下来制定各种农业政策,将农民视为环境保护的合作者。唯有如此,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才能实现。

不断完善法规政策

各国在发展生态农业时,都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加强对生态农业的领导、管理,通过制定支持生态农业建设的政策、法规,为生态农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在生态农业建设中,我国应借鉴其经验,建立健全生态农业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强化资源环境综合管理,加强监督并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鼓励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活动,制定符合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宏观政策。因此,我国应尽快制订“生态农业促进条例”、“农业环境保护条例”、“自然资源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水资源管理条例”、“化肥控制条例”等。另外,应根据生态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参照国际标准制订生态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质量安全认证体系、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体系、质量安全执法监督体系的建设,使中国生态农产品与国内外市场良好接轨,促进我国生态产品市场化和国际化,提升我国生态农业建设水平。

强化科技支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态农业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各国都非常重视生态农业新技术的研究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注重人才培养,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相比之下,我国农业科技开发能力较为薄弱,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科技经费投入较少,高新技术应用不足。因此,我国在生态农业建设中,首先要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加强有关生态农业的前沿研究,加强高新技术的应用,逐步建立一套既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国际市场要求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其次,应加强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形成教育、科研、科技推广三位一体的科技服务体系。借助各农业大学的有利条件,设立生态农业专业;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对在高等学校生态农业专业就读的学生给予倾斜,对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生态农业方面工作达到一定年限的毕业生,实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各地区应设立至少一所农业技术学校(推广站),承担本地区农民的技术普及教育。此外,科技人员还应深入到田间地头,随时解决农民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最后,应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生态农业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生产技术,还应包括对目前的食品市场的新认识。

夜太美范文4

关键词:数字出版 产业形态 商业模式 电子书

近年来,美国出版产业稳步增长,2010年全美出版商的净销售额(总销售额减去退货额)达到279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了5.6%。其中,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图书净销售额是140亿美元,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出版的净销售额分别是45亿和55亿美元,专业出版和学术出版的净销售额分别是37亿和2亿美元,各种类型的出版都呈现增长趋势。[1]了解和分析美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可以给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一、美国数字出版的产业形态

数字出版是指出版业在记录、储存、呈现、检索、交易等方面实现数字化,与传统出版业相比拥有即时互动、在线检索、个性化定制服务等优势。据调查,美国近48%的成年人拥有平板电脑或电子阅读器或两者皆有,这为数字出版的发展提供了土壤。根据出版介质划分,数字出版可分为网络出版、电子书出版和手机出版等不同的产业形态。

(一)网络出版。2011年上半年美国互联网广告总收入为149亿美元,同比增长23%[2]。与此同时,印刷版报纸和杂志的读者和广告量急剧减少,网络出版成为广告商的新宠,网络营销、网络出版和网络出版服务等成为主要的盈利模式。据统计,全美报纸的印刷广告收入从2006年的492亿美元下降到2010年的258亿美元,网络广告2010年则上升到了30.4亿美元。一些百年历史的报纸相继倒闭,如斯克利普斯报业集团的《辛辛那提邮报》《肯塔基邮报》2007年倒闭,丹佛市的《落基山新闻报》2008年倒闭,赫斯特集团的《西雅图邮讯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09年倒闭,这其中大部分报纸都停刊转网。2009年,美国著名的IT杂志《电脑杂志》(PC Magazine)也停办纸质版,通过网络广告来支撑网络出版。在美国,除了《华尔街日报》等少数金融类报纸网络收费外,大部分报纸杂志的网络出版都是免费的,靠流量来赚取广告费。此外,还有一些以包月服务为主要盈利模式的阅读服务平台,如爱思唯尔和Safari Online等,以及一些教育类书籍的在线网络出版。

(二)电子书。美国出版商联盟统计显示,在美国纸质版图书的销售额基本保持平衡,而2010年电子书的销售额占总图书销售额的比重从2008年的0.6%增长到2010年的6.4%,出现了井喷现象。在美国,电子书、电子报纸都可以通过电子阅读器来订阅,主要分为以亚马逊为代表的经销商模式和以苹果、索尼为代表的制模式。亚马逊新款Kindle DX电子书阅读器可存储24.5万本书目,超过15万种电子书提供给用户下载,大多数售价为9.99美元,与同一本书的纸质版相比,价格仅为1/3左右。该阅读器还可订阅如《福布斯》《财富》《时代》之类的杂志,或者《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报纸,甚至一些热门博客。订阅价格每月从2美元到15美元不等,相较纸质版廉价许多。2011年,亚马逊电子书的销售额达到50亿美元。索尼和苹果阅读器则采用制模式,由出版商制订零售价格,零售商获取30%的佣金。这种方式让出版商重新获取对数字图书的定价权,并掀起了数字图书的提价潮,很多电子书由9.99美元提价到12.99或14.99美元。索尼电子书阅读器可以免费下载谷歌提供的公共电子书,苹果的ipad平板电脑中内置电子书店iBookstore,并与柯林斯等5大出版集团达成协议,让出版商拥有定价权,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定价。

(三)手机出版。据美国无线电协会统计,2010年美国有3.03亿人拥有手机,占总人口的96%,其中6000万拥有智能手机,Google的Android和Apple的iPhone是最流行的智能手机,手机阅读成为新的阅读形式并带动手机出版的发展。巨额的广告收入为手机出版带来极大动力。许多出版机构也瞄准了手机这一平台,提供给用户在手机上阅读和订购电子书的服务。[3]苹果推出的出版物订阅服务,包括报纸、杂志及其他内容应用程序,订阅收益苹果保留30%,出版商获得70%。

二、美国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

美国数字出版根据其服务和运营模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依靠产品、服务和广告收入等盈利模式。总结来看,主要有以下6种代表性的商业模式,分别采用以上的一种或几种模式来盈利。

(一)网络营销模式。利用网络和数据库来推动传统出版的发展,网络作为传统出版营销升级的工具来实现纸质图书市场的扩容。在数字化时代,纸质图书被录入数据库,书中的部分内容,如封面、目录、内容提要等,被做成不同的页面,这些页面在谷歌、亚马逊和雅虎等搜索引擎上可以被搜索得到并可以被读者免费阅读。调查发现,这些供读者搜索浏览的试读页面,提高了图书纸质版的销售,谷歌等IT企业则通过搜索广告来盈利,实现了互利双赢。同时,美国图书还越来越依靠Twitter、Facebook、Flickr等社交网站来进行图书网络营销,这些平台成为图书的宣传员、营销员和零售商,通过网络建立新的读者关系。

(二)按需出版模式。某些小众图书的出版,在数字化信息远距离传输和高密度储存的基础上,将图书通过数码印刷技术设备在特定时空内高速印刷并装订出来,数字化流程贯穿整个出版过程。按需出版可以规避库存风险,也是长尾理论的最佳印证。[4]采取此种模式的公司包括美国最大的发行商英格拉姆所属的Lighting source公司、世界最大的出版集团贝塔斯曼所属的Offset公司等,其服务对象是出版商和发行商,实现图书先定购,后制作,出版社可以利用这种技术保持旧版书的再版和短缺的新书迅速补偿库存。按需印刷行业内已经出现了一些成功的先行者,如闪电资源公司在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现在已经出版了一亿册按需印刷图书,可供按需印刷的书目也从1998年的1100种增长到了现在600万种。此外,一些实体书店也开始安装Espresso印刷机开展按需印刷业务。目前,按需印刷产业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已进入蓬勃发展期。

(三)IT企业在线广告商业模式。与传统的出版商贩卖内容不同,Google等IT企业靠免费的内容带来流量和人气,从而吸引广告获得利润。例如Google搜索的图书主要来自图书馆和出版社,全世界参与谷歌图书搜索项目的出版社有1万多家,读者使用谷歌的图书搜索时,搜索结果的右边出现与其相关的匹配性广告,读者每点击一次广告,广告商就得给谷歌付费。谷歌“普遍化搜索”功能将图书内容与新闻等即时性资讯合并搜索,提高了图书内容的连动搜索功能,实现了多媒体信息融合。谷歌图书搜索每月最多只能看到书的20%的内容,读者不能打印、下载或者粘贴书中的页面,谷歌对内容提供商实行三原则,即内容提供由出版商自主选择、尊重版权以及利益共享。

(四)互动教育出版模式。对于教育出版而言,网络既是传统出版营销的升级工具,也是内容生成经营的平台,这二者呈现交叉互动的态势。例如,威力图书不仅提供纸质版和在线版的教科书,而且通过CD、PPT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将内容资源整合到电子图书中,创造出一种针对在校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教育平台。这些电子图书以“教学活动”为形式,以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连接点,将学生、教师、教科书和作业等有机结合起来。苹果最近与三大教科书出版商谈判,也推出电子版的教科书,里面有互动图表、音频和视频,将带来教科书市场的重大变革。

(五)网络出版和网络营销一体化模式。以巴诺书店(美国最大的零售书商)控股的和兰登书屋(贝塔斯曼集团旗下)投资为例,这两家出版网站都既是出版平台,也是图书销售平台。作为出版平台,他们为作者、出版商和普通商业公司提供服务。作者服务为个人作者提供自费出版机会,根据作者提供费用的多少而实行分级服务,有基础服务、专业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等;出版商服务是帮助出版社管理网上出版发行的整个过程,从挖掘出版资源开始,一直到发行之后版税的统计和追踪,为传统出版社提供进行数字化的出版发行操作服务;商业服务即为普通的商业公司提供形象设计,编辑出版一些内部的文件和手册等。作为销售平台,他们在网站上销售本网站出版的POD图书或者e-book,并和其他大型出版机构和图书销售商合作,在网上销售其他图书。值得一提的是,某种程度上,数字网络出版目前已和传统出版处于平等的地位,因为网站出版的图书也拥有合法规范的ISBN,并被收入《在版图书目录》,如果想进入国会图书馆的登记编目,缴纳一定的费用即可。

(七)专业学术期刊和图书的数据库盈利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于专业期刊、图书和大型品牌工具书的出版公司,他们建立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和在线编纂平台,把各种文本数字化放到网络上,以网络平台经营内容资源而盈利。美国约翰・威立出版公司就是应用此种模式成功的典型,该公司开发了一个在线出版平台InterScience,基于该平台建立了几个大型的专业数据库,包括科学、技术、医学和学术出版等,并按照学科不同将内容结构化,满足细分化受众的需求。随着威立并购布莱克维尔,在线出版平台Synergy和InterScience整合成功后,可在线提供逾5000种图书和1300种期刊以及大量参考书、工具书和实验室指南。威立公司目前在线期刊收入占期刊总收入的70%,在线图书收入占图书总收入超过10%。此外,美国的专业数字出版还包括lexisnexis academic学术大全库、法律库、统计数据库、环境数据库以及美国国会数据库等,均是重要的数字化产品,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5]

三、美国数字出版的启示

数字出版省略或简化了制版、复制、包装、运输等环节,提高了效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与纸质出版是一种复杂的冲突、博弈和共存关系。美国各大出版集团普遍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大型数据库、在线编辑平台、在线教育平台和各种数字产品,这种以网络和数据库为主体的数字产业经营给我国的数字出版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首先,通过并购重组,完善产业链,实现纵向一体化战略。美国出版集团在推进数字化的进程中,对新技术的采用更多地是通过与IT企业合作或收购IT企业的方式来进行的。例如美国培生教育集团收购了远程教育的电子大学网站,利用网络来增强对学习效果的评估、学习进程的把握和学习兴趣的跟踪,使教育功能更趋强大,还收购了苹果公司的Power School网络教育软件和学生信息软件公司Chancery,以获得在教育软件出版领域的领先地位,目标就是要打通数字出版产业链,实现内容制作、销售平台、终端设备三位一体的全流程解决方案,保护自己的出版资源和实现利益最大化。

其次,以读者为中心,加强数字平台建设,建立个性化和创新的服务模式。美国的数字出版产业不仅关注内容,更关注读者需求,由传统的产品为中心、内容为王,转变为客户为中心、服务为王。美国许多出版公司不断建立和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把已出版的图书和期刊转变为PDF格式,甚至转变为Flash格式放到网上,完成了仓储文本的数字化。正是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和应用,调整了出版结构,促进了产业升级。仅以“听书”为例,近年来,兰登书屋出版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可以网上下载的有声图书。

再次,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因时制宜地选择适合的商业模式。美国的数字出版呈现出多元客户价值,商业模式也不再单一。为了巩固在数字出版领域内的竞争优势,出版商通常会加强和技术提供商的合作,或者干脆并购技术提供商,以促进出版平台的研发。而我国的传统出版企业要找到合理的数字出版模式,必须盘点出版单位资产,建立良好的数字内容资产管理系统,整合内容资源;同时要认识到产业并购和资产运作的重要性,加强与技术商的合作,打通数字出版产业链,使数字技术更好地为内容资源的传播和增值服务。

参考文献:

[1] Analyzing the 2010 Book and E-Book Sales Data,[EB/OL]http:// /2011/02/16/ book-e-book-sales-data-united-states-2010.

[2] AB Internet Advertising Revenue Report An industry survey conducted by PwC and sponsored by the Interactive Advertising Bureau (IAB) [EB/OL]http:// / media/ file/IAB-HY-2011-Report-Final.pdf.

[3] 吴小坤,吴信训.美国新媒体产业[M].中国: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168.

[4] [美]莫里斯・罗森塔尔.按需出版-国际图书印刷与营销新途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7.

夜太美范文5

据全国工商联有关负责人透露,中国第一个美容美发行业标准即将出台。

据悉,这个标准不仅规定了美容美发行业所要具备的最低标准,还对具体操作进行了规定,例如美容过程必须包括洁肤10分钟,面部按摩20分钟,其间换3次毛巾等等。而且,这一标准还将把美容院像医院一样分等定级。

这个标准已于2003年底定稿,预计今年下半年出台。据了解,目前中国有154万家美容院,从业人员达到1200万人,每年营业收入达1600多亿元。但美容美发这个关系到人们“面子”的行业几十年来都没有一个行业标准,有些地方甚至两三张床就撑起一个美容院,没有执业资格的美容师也比比皆是,这种状况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美容”事故和纠纷越来越多,很多人不仅没有美容,反而被毁容。

夜太美范文6

美国报业的经营现状

美国报业广告收入连续五年下滑,也是连续20个季度下滑,虽然在线广告收入不断增长,但是仍然没有抵消纸质版广告收入下降的幅度,而且美国报纸广告收入下降的趋势并没有出现停止的势头。特别是2012年,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其他媒体,因为汽车、金融和消费等产品广告的反弹,广告收入有所上涨,而美国报业广告仍处于暴跌的状态。2012年上半年报纸印刷版广告收入减少了8亿美元,同比下降了7.7%,而报纸在线广告收入仅仅增长了3200万美元,同比上涨了2%,减少量与增加量的对比是25:1。发行量方面,据美国报业协会统计,截至2012年9月30日,611种工作日日报的在线和纸质版的发行量下降了0.3%,529种周日报发行量同比则上涨了0.6%,说明报纸多平台的发行量比较稳定,关键是如何把多平台阅读转化为盈利模式。

美国报纸受众的跨平台使用情况

随着三网融合的发展,通过多平台浏览新闻成为获取新闻的主要方式,报纸多平台读者的构成、阅读偏好、使用情况如何,成为美国报业下一步制定内容策略和商业模式的基础。2012年,美国报业协会分9个焦点小组,对美国几个城市进行了跨平台使用报纸的调查,主要是调查美国报纸读者通过纸媒、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4种平台阅读报纸的情况。在受访者当中,平均使用1.8个平台,54%的受访者称自己使用超过2个平台。

通过多平台阅读报纸已经很普遍了,报纸这个内容提供商有需求和消费市场,关键就是怎样通过平台来收费,建立商业模式。调查显示,在4种平台当中,80%的读者仍然使用纸质版,67%的读者使用数字版。受访者当中,4%的人通过4个平台阅读、17%的通过3个平台阅读、33%的通过2个平台阅读、46%的通过1个平台阅读,其中,男人在用智能手机和电脑阅读报纸方面领先于女人。

报纸为什么获得大家的青睐?60%的人认为报纸提供了大量的当地新闻,48%的人喜欢报纸的深度和细节,38%的人认为报纸的新闻可靠,还有部分受众喜欢读报的惬意方式。通过手机或互联网阅读报纸的受众认为,这种方式更加方便快捷,可以在等待甚至工作的时候阅读新闻,可以跟别人分享新闻,以及进一步搜索新闻,可以全面看一条新闻。阅读纸质版的读者更喜欢当地的新闻与长文章,以及当地的通告和优惠券。而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阅读的读者更喜欢爆炸性的新闻、短一点的文章以及相关视频等,其中,苹果公司的在线报纸更具有吸引力,下载更快和更具有观赏性。这些数据说明,报纸的公信力、深度和聚合功能,是受众喜欢报纸的理由,也是报纸的核心竞争力。

美国报业跨平台的内容策略

美国报纸的忠实读者并没有减少,而是转移了平台。纸媒仍是部分受众的阅读市场,是多元化终端之一,或许随着纸质版发行量的继续减少,纸质版将成为经济学当中的长尾。在多平台的背景下,报纸作为信息提供商,要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提供多媒体形态的信息,例如数字报、电子报、手机报、iPad版报纸,报纸不仅包括文本和图片形式,而且要增加视音频和动漫等多媒体形式,使受众随时随地获取多媒体信息。

通过多平台进行内容营销。例如英国《金融时报》和美国《华尔街日报》为了方便受众阅读,降低购买成本,推出三种销售模式,即单一纸质媒体订阅式、纸质版+数字版模式、全数字版模式(通过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阅读)等。用户在网上付费以后,还可以在安卓(Android)手机、iPad和Kindle平台上阅读。

通过社交网站进行内容营销。引入社交媒体或者社交元素是美国报纸采取的内容策略,例如几百家报纸都开通了Twitter账户,甚至设置不同的账户,实现精确的信息投放。Facebook在美国有1.4亿活跃用户,占美国人口的一半以上,而Twitter也有3000万以上的活跃用户。报纸通过社交网站研究网络受众的年龄结构和特点,开发丰富多彩的新闻,让受众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可以在线或离线体验报纸的内容,提高内容的用户黏性和经济价值,对社交媒体的介入有利于培养潜在的读者、拓展新闻营销、重构新闻采集生产的流程等。

根据不同的平台呈现不同的数字化的内容。例如网站新闻、社交网站传播、RSS订阅、手机阅读和电子邮件寄送等不同方式。在台式电脑上,由于屏幕大和功能多,重大新闻基本是以专题报道的形式呈现,还有大量的背景资料和统计数据,甚至配发照片、音频和视频等,加上深度评论,利用多种元素整合新闻内容。而在平板电脑上,美国50%的报纸都增加了iPad的应用程序,试图通过新技术增加互动功能、搜索功能、定制功能等。

美国报业跨平台的商业模式

2012年上半年,美国报纸发行量止住下跌趋势,《纽约时报》包括数字版订阅在内,发行量一年内增加了73%,其中数字版订阅80万份,纸质版订阅78万份。美国报业基本建立了付费订阅、广告和电子商务等商业模式,让网络消费者或者通过网络新闻聚合器阅读的人付费。

付费订阅模式。对网络版收费是报纸解决纸质版发行量下降、广告减少和成本上升的重要手段。据美国的发行审计局统计,2012年付费报纸数字版总数增加了15%,美国有300多家报纸对数字版本进行收费。例如甘尼特报业集团80家报纸中有70家对数字版进行收费,麦克拉奇集团旗下的30多家报纸也开始对网络版进行收费,《华尔街日报》数字版订户54万,订阅费占营业收入的22%,《洛杉矶时报》也开始对网站的完全阅读权限收费。

对于苹果公司这样拥有海量用户的终端商来说,如何跟报纸分成确实是一个难题。苹果公司iTunes商店的注册用户多达1.6亿,苹果公司设置了一键订阅功能,方便受众订阅报纸,可以采取不同的订阅方式,例如长期订阅、按周付费、特版购买等。但是苹果公司要收取高达30%的费用,并掌握了核心客户资源,这让报纸非常苦恼。苹果的竞争对手谷歌则推出了One Pass数字内容网上支付系统,在该系统销售内容,只需付给谷歌销售收入的10%。报纸拥有定价权,并能获取用户的数据。用户可以使用一个账户在多个终端上购买多个内容提供商的内容。

广告模式。报纸开始在数字版上嵌入广告,广告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插入广告、页面底部弹出广告以及整页广告,广告的形态包括文字、音视频等。在线报纸的读者文化程度高,消费潜力大,报纸需要根据不同的受众进行跨平台的精确广告营销。

电子商务模式。美联社联合100多家报纸和20多家零售商提供电子优惠券服务,嵌入到多平台报纸阅读当中。消费者可以获取附近商家的优惠信息,而零售商则推送附近商店的特价信息。报纸与零售商合作,是为了各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便利店、药店、大型购物商城、酒店和杂货店等零售终端都积极介入这种合作,这种合作确实提高了报纸的销量。

总之,受众通过多平台阅读报纸成为趋势,数字化转型能否成功,在于报纸能否通过多平台营销内容以及建立商业模式。而有两点对于美国报业来说不容乐观,一是“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报纸的未来会不会掌握在苹果、谷歌等技术公司手上,报纸只能获取一杯羹?二是数字版受众最终会不会取消纸质版报纸的订阅,使报纸的数字化转型成为纸质版报纸自掘坟墓的行为?

参考文献:

①文中美国报业发行量、广告收入的数字均来自美国报业官网美国报业协会网站,http:///Trends-and-Numbers/Advertising-Expenditures/Annual-All-Categories.aspx

②美国报业多平台使用调查数据来自美国报业协会Frank·N·Magid组织的一次调查,http:///Topics-and-Tools/Miscellaneous/Research/2012/Newspaper-Multiplatform-Usage.aspx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