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导论论文格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专业导论论文格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专业导论论文格式

专业导论论文格式范文1

实践教学是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核心内容,实践教学突出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专业型、技术型、应用型都很强的专业,而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还是通过实践教学的不断培养训练而形成的,因此电子专业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尤为重要。加强实践教学,是提升电子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的必然途径。

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校是一个财经类的高校,身处在这样环境中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力相较对薄弱。我校在推进实践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关键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设施短缺落后,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仍显落后。

长期以来,我校的电子实践教学主要依附于理论教学,大多实验设备都未得到及时的更新,现有的实验教学条件和环境远远不能满足教学计划中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充分。实训模拟场地限制了学生更多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机会。现有的实训设施还远未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

2.教学计划仍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当前在教学计划中,尽管实践环节的教学课时已有较大提高,如在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在强调理论教学的同时,一直加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精心设计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素质拓展、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學内容。增大了实践性教学环节课时比例,但除去一定量的停留在计划中的名义实习课时后,实际可用于学生实践、或动手的学时仍显不足。

3.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教师中能够适应满足实践实训的总体上比重不高,大量年轻教师从高校毕业后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专门训练,自身尚不能成为行家里手,难以胜任相关的实践指导工作。

4.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薄弱,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校企间的合作更是匮乏。

许多校外实习基地常常依赖老师们个人在社会建立起来具有较紧密关系的亲朋好友关系,勉强维持、勉强接受。有些学生甚至需要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实习效果堪忧。

三、实践教学改革总结

针对我校电子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关键问题,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践改革。

1.结合专业特点不断改革更新实践教学内容,适应企业用人需求。

根据电子专业特点,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调整和补充。在传统电子实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安排了最新的电子技术发展及电子技术应用情况介绍。例如在万用表、直流电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功率表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实习基础上,还适当增加了单片机、电工、设计、嵌入式设计等实践教学单元,并不断紧跟电子技术发展的趋势等,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设计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突出创新训练的重要地位,以满足新形式下创新教育的要求。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发实践教学质量源泉。

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首先,学校制订了相关政策,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培养力度,加强对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工程师、技师引进等工作。其次,建立实践教学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并分批安排教师走进企业进行实践训练和素质拓展,为我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队伍保障。

3.产学研结合、加强校内外基地建设,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硬件设施条件,是对大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基本保证。根据地理位置的优势,我们广泛与周边相关电子企业和公司建立联系,不断健全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大学学习期间创造更多进入企业公司实习锻炼的机会,我们与企业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并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建立学生创新实验基地,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科技合作,成果转化,创新实验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研究,大大促进了人才培养和专业的发展建设。也为学生今后的自主创业奠定基础。

4.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实践创新积极性,使学生较早的参与到竞赛和科研活动中。

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学科竞赛的指导和投入,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创新活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程序设计、电子设计、飞思卡尔智能车和机器人、全国数学建模等竞赛为代表的国家级及省级竞赛活动,并给与一定的奖励。学生们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调动和激发。

5.充分利用我校特有的素质拓展周教学安排,不断改革素质拓展周的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初步训练;初步具有电子电路系统开发能力;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有工程实践能力,软件编程能力,硬件电路设计能力;能从事各类电子、通信技术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根据这些要求,我们在素质拓展周期间安排了元器件的认识、实用电路的设计、制作与焊接、电路板的制作、程序设计竞赛、走入企业实训等充分的实践环节,让每一个同学都切身的参与进来,体会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拓展。

专业导论论文格式范文2

关键词:会计专业 毕业论文 教学改革 过程监管

计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在学习完所有的会计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后,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实践活动,它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毕业论文要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不但文章排版格式要规范,而且论文立论要正确,观点要有创新性,论据要严密。会计毕业论文质量高低可以衡量一所高校会计办学水平高低。但近年来各高校会计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很大的下滑,已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因此分析影响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探索提升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应是当前高校强化会计教学改革和加强教学监管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毕业论文写作现状

(一)写作马虎、抄袭严重。尽管学校会就毕业论文格式、论文要求等下发文件反复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但从学生交来的论文一、二和三稿来看并不令人满意,字体大小、文章排版不规范,错别字多和语句不通顺等现象非常普遍。不仅如此,文章抄袭现象很严重。

(二)学生文献检索能力差。很多学生只会使用Google、Baidu网络查询工具检索文献资料,对于专业性的搜索工具,如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不会运用。所以收集和查询的文献资料学术性、前沿性和权威性不大,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写作。

(三)很多学生不知如何正确选题。学生在写毕业论文前,很多人从来没有看过会计论文和论著,对于会计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概不知,因此无从谈正确选题。为了交差只能盲目从学校公布的相关论文题中选,结果题目要么偏大,论文写不出深度;要么题目偏小,无从展开,论文缺少宽度。

(四)写作能力较差。从交来的开题报告、任务书和论文初稿来看,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有的学生可能了解学术论文的格式,同时也收集了一定的材料,但由于写作能力较差,最终无法写出满意的论文。

二、影响会计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各高校经过了这么多年的会计教学改革,应该说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为什么检验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毕业论文每况愈下,质量不尽人意呢?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一)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不够。目前各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取决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打分,导致教师对学生不敢严格要求;学校也会担心因学生拿不到毕业证而影响学生就业和前途;少数学生因不能按时毕业而闹事时有发生,造成指导教师和学校对学生有时会有所迁就。这样学生不端正写作态度,毕业论文出现错字连篇,文章东拼西凑甚至严重抄袭等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二)过多考证、考研等严重影响了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学生本来课程负担就不轻,但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学生不仅要参加4、6级英语、托福、雅思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还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理财规划师等名目繁多的考试。除了上课,学生平时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考证上,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会计专业期刊和学术专著。没有平时的专业理论的积累,只凭毕业前一小段时间怎么能写好毕业论文。此外,毕业班最后一年,学生面临就业、考研和考公务员多重压力,而无法顾及毕业论文的事。

(三)少数教师指导论文不力。多数教师都能按要求对学生指导论文写作,但也有少数教师或由于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或工作责任心不强,或自身科研能力不强,疏于对学生论文的指导,加上目前会计教学还是停留在传统教学方式上,这种情况下,自然无法有效指导学生写出好的论文。

三、提升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

(一)改传统会计教学为研究和创新式教学。多年来我们一直采取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应试教育,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差。改革为研究和创新式教学后,教师每讲完一、二章会计专业课后,应就这部分内容的理论热点问题要求学生查阅相关会计专业资料,随后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讨论,形成新的观点。比方说,教师在讲授完《中级财务会计》中的投资性房地产相关内容后,就要布置学生查阅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核算有关理论探讨问题,在课堂上学生讨论,形成新的观点,并让学生撰写。又比如,在教师讲解《审计学》中内部控制内容后,让学生大量阅读有关内部控制方面的材料,提出不同观点,鼓励学生撰写内部控制相关论文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凡的学生,该门课程考核成绩可加分。这种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研究式学习的习惯,学生就能在日常的教学中积累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和锻炼科研能力。

(二)要开设毕业论文写作专题课并计算学分。该课程可开设在大三第二学期,主要由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来讲授。专题内容应包括:(1)如何使用专业性的搜索工具。如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CAMAR证券财务年报股票市场研究数据库、CSMAR期货股票分析高频数据库、国外ASP、BSP全文数据库等的使用。(2)如何选题。(3)如何收集和整理资料。(4)如何写开题报告。(5)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格式。(6)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和专业论文。教学时要边教边练,学练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毕业论文写作是一项科研工作。科研能力的提高不是仅凭一时就能提高,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对学生较长时间的培养、训练和指导。目前大部分指导教师平时都承担了横向和不同级别的纵向课题。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来,科研团队里要有学生成员。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分配学生不同的科研任务,每年的寒暑假要根据学生的研究领域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撰写研究报告。学校要给教师配置教师工作室,科研任务在教师工作室里由师生共同完成。在学生具备一定科研能力时,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进一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为今后做毕业论文打牢基础。

(四)毕业论文开题时间适当提前。目前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开题一般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末,收集资料、调研和实质性写作在大四第二学期,前后不到三个月就要提交论文定稿。这种安排,时间上不是很妥当的,因为很多学生要报考研究生,而研究生考试是每年的元月份。选题、开题时间正好是学生考前冲刺的关键时段,学生这时根本不会把精力放在选题和开题工作上。而到了毕业班的最后一学期,考研已上线的学生会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应付考研的面试上,其他学生有的要备考公务员,有的要去落实工作或顶岗实习,一事接一事,学生往往认为目前的考试和求职更重要,而无法顾及毕业论文的事。建议把选题、开题提前到大三第二学期末,这样不但能加长论文写作时间,而且能有效避开因就业、考研造成的时间冲突,也能与毕业论文专题课相对接。此外,学校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规划和教育,比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可安排在大一的第二学期。但人力资源师、物流师等考试,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作用不大,学生可以不报考这类考试。有了充足的写作时间,毕业论文质量才有保证。

(五)要切实加强毕业论文的质量监管。第一,各学院(系或教研室)要成立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毕业生论文的论题的遴选、确定毕业生的选题、安排论文指导教师、审定开题报告和任务书、检查毕业论文、指导毕业论文的答辩等工作。第二,各学院(系)要制定具体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管理细则,并在指导委员会具体监督下对实施管理细则和加强毕业论文的质量进行监控。要规定学生从开题报告到任务书,再到毕业论文的定稿,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至少要经过三次修改;明确规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全程记录。记录过程可作为评选优秀毕业论文和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重要依据。第三,对毕业论文电子稿进行检测。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重复率不能高于20%,重复率高于20%的论文要再次修改。所有学生要求答辩,通过答辩进一步确认论文的真实性,答辩后要求学生根据答辩意见再作最后的修改。这样论文经过检测前的三次修改、检测后再次修改和答辩后最后一次修改,才能有效杜绝论文抄袭现象,确保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第四,建立评优激励机制。每年开展毕业论文的评比,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并推荐在学校的学报上发表。对获得校级、省级优秀会计毕业论文奖的指导教师给予奖励,从而进一步调动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因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不力而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国海,杨美霞.大学生毕业论文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03).

2.李红.高校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刍议[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10).

3.厉敏萍,熊璋琳.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亟待提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01).

4.林丽琼.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5.肖鹏,康红霞.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杨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0) .

6.马中,屈波.基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训练体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高教研究版),2008,(01).

专业导论论文格式范文3

关键词:毕业论文;规范;管理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和科学探索工作的初步训练,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我国高等教育部门制定的法规性文件中,对高校毕业论文的教学、指导均有明确的原则和要求。从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角度上看,由于近年高校的大规模扩招,本科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因而如何强化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毕业论文的水平和质量,是目前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毕业论文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力度不够,监控不严

尽管各个院校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毕业论文的管理规定,但从总体上看,在实施细则方面却很不完善,缺乏认真的检查和具体的管理措施,对毕业论文的评价也只是着重看论文格式是否规范、成绩鉴定是否达标等,而在过程管理方面却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由于管理不严,在毕业论文工作完成的各个阶段上均看不到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使各项规定未能很好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或隐或显的“放任自流”的倾向。

另一方面由于高校近几年来连续大规模扩招,毕业生人数猛增,指导老师人数不够,结果一名指导老师带十几篇论文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样无论指导教师的水平多高、责任心多强,但精力有限、时间有限,论文质量肯定大打折扣。部分学校对指导教师的要求降低,甚至由助教单独担任指导教师,少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科研水平有限,在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中往往力不从心。

2、师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精力投入不足

毕业论文是大学四年专业学习情况的综合体现,最能反映学生的理论素养、思辨能力、基础知识和创新精神。而实际情况是因为许多大学生并不重视毕业论文,认为毕业论文是一种形式,随便应付一下就可以过关。此外,多数的指导教师在指导论文的同时还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这样教师在指导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就非常有限。

毕业论文写作阶段往往安排在实习期间,学生在单位实习既要适应工作,又要补充新工作需要的知识,很难静下心来写作,因此往往会耽误毕业论文写作进程,致使毕业论文无法按期完成。另一方面,学生在校的最后一年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走向社会,选择一个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部分找到单位的学生认为自己工作已落实,毕业论文只要及格就行了,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而未落实工作单位的以忙于找工作,这就使学生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精力等方面的投入相对减少。

3、毕业论文选题不够恰当,论文文本格式不够规范

毕业论文选题是毕业论文思想的浓缩和灵魂的体现。它不仅表明所要研究的主要目的、内容和对象,而且还规范了研究的范围、思路和方法。但实际上很多本科生撰写论文时,选题往往不准确、不恰当,选题缺乏必要的限制与界定,涉及范围太大,或由于信息的匮乏选题落伍过时,从而影响整篇毕业论文的质量。

如今学术论文已经形成了既定的、规范的文体格式。但不少学生对论文的文体特征、文本格式不了解,因而在格式上容易出现不规范的现象。加上部分学生理论分析能力差,论文各部分之间没内在联系,结构松散,纲目不清,从属关系混乱,常常把问题扯到与主题并不相关的枝节上;文章也往往只有抽象、空洞和陈旧的理论,缺乏对社会实际情况的分析与总结。

二、毕业论文规范管理的方法

1、建立和完善学院对毕业论文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规范选题,狠抓过程管理,重视中期检查

毕业论文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要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努力构建有专业特色的毕业论文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要实现毕业论文质量的长期、有效机制,就必须从根本上建立和完善学院毕业论文的检查与监督机制,密切关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加以纠正。

首先是选题的规范选题。选题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选题的规范化管理有利于保证教学基本要求的落实,保证毕业论文按教学进展完成。选题应由指导教师根据专业、科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教学的要求提出,选题不宜过大,应与本专业有一定的联系,代表本领域较前沿的研究,尽量避免选题雷同、重复,应有一定的创新性,做到一人一题。

其次、抓好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学院做好中期检查工作。毕业论文的的指导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能放松丝毫管理。首先要加强毕业论文工作的指导,明确任务,规范学术道德。各专业通过在毕业论文工作前开设论文写作指导课或讲座等形式,使学生掌握毕业论文创作的基本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其次要做好中期检查工作,中期检查工作主要包括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等的完成情况和质量。各院系将学生的共同问题和修改意见汇总后公布,修改合格以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写作,促使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

2、提高师生对毕业论文工作的认识、加强指导,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规范过程管理与监控

应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实行全员参与管理。学生和老师是毕业论文的直接参与者,因此充分调动他们两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师生相互监督的互动机制是切实提高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

对教师而言,指导毕业论文的能力和指导质量是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之一,应在课时配备、津贴补助、评优晋级等方面予以倾斜。毕业论文应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要对整个毕业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要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培养和锻炼学生,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同时为了保证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得到必要和充分的指导,应强化对指导教师的督察,指导教师也必须按论文计划进度表填写指导工作表,学院的专家督导小组应经常性地不定期检查教师的指导工作情况,对检查出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提出改进建议与采取措施。

对学生而言,让他们知道撰写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方案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本科阶段必须完成的一门必修课,是与毕业证直接有关联的,是获得学位、求职或继续深造的先决条件,使学生理解毕业论文的目的和意义,充分认识到做好毕业论文对自身思想品德、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深远的影响。进入毕业论文的前期阶段,要指导学生认真学习毕业论文的管理规定等文件,做好选题,查阅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制订方案或设计说明书等工作;在毕业论文过程中,要加强毕业论文的过程指导;在后期阶段,要对学生进行论文答辩的指导。

3、规范论文答辩程序,严格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

毕业论文成绩既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也是对指导教师工作的一种肯定,因此,必须强调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规范性,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论文,也有利于促使指导教师认真对待,公正评价。各院系要认真组织、精心安排毕业论文答辩工作,严格按照答辩要求,认真审查学生的答辩资格,对达不到毕业论文规定要求的学生,不给予答辩。学院在毕业论文答辩方面应是增加论文答辩的透明度。在全体毕业生、指导教师参加答辩的同时让低年级的学生也参加旁听,保证答辩成绩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保证了论文的答辩质量,并使论文答辩变成一场学术交流的盛会,这样才能坚决杜绝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只是一种形式、走过场的现象。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专业导论论文格式范文4

关键词:外语教学法,发展趋势,探讨

 

一、外语教学法的多样化趋势

外语教学包括五个基本问题:教者,学习者,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怎么教即教学法是外语教学的关键因素。教学法得当则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因此,自从有外语教学,教者即外语教师就开始探索成功的教学方法。外语教学法的多样化趋势是指外语教学法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外语教学法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流派和体系,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从以下外语教学法流派的简单回顾可见一斑。

外语教学法流派最早可以追溯到15-17世纪的“拉丁语教学法”,也叫“语法模仿法”,它是语法翻译法的前身。

语法翻译法因用母语按照语法规则翻译进行外语教学而得名,因其直接继承了拉丁语教学法又被称为传统法,因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有人称之为阅读法。强调阅读能力,忽视听说能力。论文格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与之对立的直接法。

直接法因排斥用母语作为中介,主张用外语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联系而得名。又因为其具有类似幼儿学习母语的特点,被称为“自然法”。直接法强调直接学习外语和直接应用外语,忽视甚至排斥母语的中介作用和语法对于外语教学的意义。

听说法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美国。听说法重视句型操练,所以也叫句型法。听说法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但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句型操练的反复性和机械性使课堂沉闷,学生失去兴趣。视听法的出现弥补了听说法的某些不足。

视听法出现于上世纪50年的法国。视听法主张视听结合,当时采用的手段是利用幻灯片图片创造语言情景,所以也叫情景法。论文格式。视听法在理论和实践上发展了听说法,同时重视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外语教学。

认知法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诞生于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是认知法的语言学基础。认知法强调学习者学习语言,特别是学习语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功能法或功能意念法也叫交际法,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欧。功能法主张教学不要像语法翻译法那样以语言语法为纲,也不要像听说法、视听法那样以结构为纲,而应以语言的表意功能为纲,强调用语言做什么,即用语言叙述事情。同时强调交际能力是语言学习的目标。社会语言学是功能法案的语言学基础,社会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是它的心理学理论基础。论文格式。

除此之外,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批新型外语教学法应运而生,如产生于保加利亚的暗示法,产生于关国的沉默法、顾问法、自然法、全身反应法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外语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新的外语教学法将不断问世。我们发现,每一种外语教学法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在外语教学中都曾经发挥和正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后出现的教学法在多数的情况下并不是取代了原有的教学法,而是借鉴和发展了前一种教学法。纵观当前外语教学界,我们发现,外语教学法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

二、外语教学法综合化趋势

外语教学法的综合化趋势是指各种流派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国外外语教育专家把这种综合化的趋势称为折中(Eltecticism)。

我们首先以听说法的发展为例说明综合化的趋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主要理论基础的听说法在美国崛起。它以句型为核心。强调听说的机械操练以培养习惯。因此也叫结构教学法或句型法。由于它不仅从横的方面科学地处理了翻译法和直接法的某些分歧,而且从纵的方向上协调了教和学的关系。所以被日本的小川芳男称为教学法的科学时代的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法体系。在其四个基本教学原则中,其对比原则吸收了翻译比较法中对比原则的精华,而这一原则正是Mager倡导的翻译比较法中最有价值的一个思想。听说法提倡的养成习惯原则也是从Palmer二十年代提出的培养学生五种语言习惯中继承下来的;另外,它对本族语的态度、直观教学的观点,用归纳法教语法的原则等均来自直接法。听说法把这些原则和方式围绕句型和机械操练配合应用,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在现代外语教学中发挥了巨大影响。由上述分析可见,这种教学法体系汲取了不同类型的教学法的长处,又以某个方面为主,形成了自己特点。其中的折衷因素是十分明显的。

我们再以近几十年来颇为风靡的交际法为例。交际法以意念功能为纲,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注重语法和句型教学,注重合理使用本族语。由此看来,交际法折中融合了多种外语教学法的合理成分:不仅继承了直接法重视口语教学的原则,容纳了听说法的言语实践性,借鉴了听说法的句型研究成果,而且还吸取了语法翻译法的成功经验。与此同时,听说法也在向交际法靠拢,这主要体现在增加语言的情景,加强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教学。这应该是外语教学法折中融合的一个典型例子。

任何一种教学法都不是完美的,外语教学法之间的综合正说明了这一点。通过综合,外语教学法各个流派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增强了各流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三、外语教学法网络化趋势

外语教学法网络化趋势是指外语教学过程中网络手段和网络资源的利用越来越普及,网络在外语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利用网络进行外语教学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这一趋势的产生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而实现的。网络的丰富资源,网络的快捷方式,网络的视听手段为外语教学法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和发展前景。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外语教学法发展的新方向。网络化条件下的外语教学成为外语教学界研究的新领域。

外语网络化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学习模式。新的教学模式不但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而且也给教师在专业知识上、信息化素养上、知识范围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学生创造思维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从学生活跃的思维中体会、学习到非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而促进教师知识的全面发展。

我们知道学生间的交流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外语的常规的教学,学生的知识信息来源于教师,学生的学习交流一般都是在课后与放学这一段时间内,而大多都是以本族语为主,而网络就为学生的外语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与外语母语者进行在线的即时的语言交流,这种交流是真实的,可以打破课堂活动的虚拟,学生能体验到利用外语交流的快乐感,使学生切身体验到外语学习的实用感和成就感。

网络正在改变着世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正在和必将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外语教学法是不断发展的,每一种外语教学法的产生都对外语教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外语教学法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多样化和综合化趋势启示着我们教学法没有最好的,只有综合利用,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法的优势。外语教学法的网络化趋势既给我们提供了新的空间,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周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 左焕其.外语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王岩.折中主义的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2).

[4] Johnson, K.外语学习与教学导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专业导论论文格式范文5

关键词:开放式实验 环境科学 实践教学 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

世界经济的发展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国内的各大高校陆续设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规划等本科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环境类的人才。我校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一所具有鲜明工科特色和较强学科优势的学院,2000年环境工程专业开始招收本科学生,2003年开始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2005年获环境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于2008年增设了环境科学专业,主要为环境保护单位和相关机构培养专门人才。

环境科学的一大特点是其实践性和应用性,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广泛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因而注重学生对于实际环境问题的综合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我校环境科学专业设立时间不长,发展却非常迅速。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教学条件限制,目前的理论教学比较容易取得良好效果,但教学过程中与环境问题的实际结合及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仍未能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实验教学未能与理论教学内容完全相适应。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着压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阻碍创造能力的消极作用。相关专业其他高校的经验表明开放性实验模式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表现出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鉴于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不足之处和目前社会对人才需求已由“知识型”向“知识能力型”,我们提出改革目前较为封闭的实验教学模式为开放模式,对本科实践性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讨。

一、开放性实验教学的特点

开放性实验是近年来大力倡导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指实验室及实践手段向学生开放,突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学生可以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构想、设计和调试,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来进行实验,并得到老师的指导,使“做实验”真正成为有兴趣的活动。实验形式有教师选题或学生自选实验项目,国内一些高校已在多门学科进行了该项改革尝试,普遍认为开放性实验的开设方式、实验的意义及对提高能力的帮助程度方面都要优于传统验证性实验。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相比,开放性综合实验在锻炼学生统筹规划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综合知识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方面的优点更具意义。

二、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实验课程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重要直观体会感受手段,是学生作为主体进行学习的重要场所。普通的实验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实验员将所有的实验材料准备好,进行实验时教师一般都是详细讲解,多次示范操作,属于“保姆式”教学方式。导致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只强调共性发展而忽视个性发展,这种教学最大的缺点是: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只能在教师预先设定的框架中被动地完成实验,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许多学生为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实现某些设计思想希望进行实验却找不到实验场所;与此同时实验室中的一些仪器设备只有在实验时使用,其余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场地和设备利用率很低。针对上述问题,开放式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开放和自由的实验环境,在教师有限的指导下由学生有步骤、有目的地学习相关知识,独立去设计实验内容,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在共同完成任务过程中的集体协作意识。

三、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思考

遵从“以学生为中心,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构建开放式、多层次、立体化实验教学体系。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外育习惯、内化素质。新教学模式可以按照以下几点进行教学改革:

1.实验室的使用在以前是比较封闭的。学生一般在实验课时才有机会在实验室操作仪器设备,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性。随着学生的课外研究增多,如校“创新杯”等需要经常使用实验室,需要对原有的实验管理进行修改。将本科生使用的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实验室、环境工程实验室及相关预备室甚至研究生实验室作为开放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实验课程外,学生可以提出申请后自行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使用实验室的全部设备。

2.构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开放性教学及管理平台。包括学生实验网络预约、网络化教学管理、多媒体课程资源、仿真实验、教与学网上论坛等板块,实现信息公开化,有利于学生了解实验室设备资源运营状况,合理安排实验申请时间。

3.开放实验内容主要包括: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课外科技活动实验;一般由教师根据课程需要和科研特色设计几个题目或学生自己选题,主要还是提倡学生自拟实验课题,鼓励学生参与解决生活和生产活动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师生的双向选择来最终确定开放实验题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科研特长,以科研促教学,在科研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及创新能力。

4.贯彻“因材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要求,确定开放内容。例如,针对大一大二低年级学生,主要展开科普性、重复性、趣味性、效果性试验教学,而对于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大型仪器操作经验的高年级本科生突出创新实验教育。引导学生进行原创性、前瞻性、机理类研究。

5.学生根据所选取的题目在科技导师的指导下,按文献检索和阅读、实验设计、开题、预实验、实验研究、论文撰写和答辩的程序展开实验,让学生真实的经历一次科学研究过程。以科学、规范和高标准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规范的科学研究习惯和工作作风。此外,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虚拟仪器、实验教学CAI课件等辅助手段,促进虚拟、仿真实验和实际实验的有机结合和降低实验教学的消耗,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开放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6.改革传统以实验报告为标准的考核制度,重视对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以及对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按学术论文格式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并通过PPT形式进行答辩、讨论,以促进学生实验小组之间的沟通交流,分享实验成果和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报告能力。同时做好成果收集和论文推荐发表工作。

四、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

近来,本学院在实验教学中,大胆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将基础性实验内容与设计性实验相结合,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将实验教学方式主要设计为开放式、自主式。例如,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在实验课开启之前,教师和实验员及部分同学一起进行实验材料的准备,如采集实验用污水、配制实验用水等,学生在实验时以实验小组为单位。教师对每一个实验只进行一次详细说明,学生小组自行进行操作,实验对结果并不非常重视,要求学生更注重过程。在下一次的实验中,各小组自行请教实验具体操作和细节,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寻找合理的实验途径。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容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加强了学习小组的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将研究生用的大型仪器室及相关预备室作为开放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并积极申报校级科研立项。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进行课题选择;二是教师根据自己的观察、研究,给学生提供具有可行性的课题。例如,在我院冯华军、宋志军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本科生在2010年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一等奖;此外,多个本科生团队或学校2000~5000元不等的创新课题立项资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周末、寒暑假,在导师指导下进入实验室完成项目研究。这种开放式的实验管理运行了一年多,效果明显,不仅实验室的利用率大幅提高,不少学生已经可以独立操作原子吸收、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子荧光等大中型仪器,加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此外,在导师指导下学生基本学会如何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和分析实验数据。

五、结束语

通过开放性实验教学尝试,使我们深切体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种新的环境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有利于实践技能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它将改变长期以来“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今后,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将实验室开放从时间、内容、空间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实现实验室的全方位开放,使实验教学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承咏.环境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2]周俊宜,骆晓枫,颜少平,等.开放性实验教学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1):3-4.

[3]杨明波,赵玮霖,陈健,杨惠.高校开放实验教学改革浅谈[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9):100-105.

[4]何利.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5.84-85.

[5]赵伟明,刘贺荣,李国莉,等.开放性实验在营养与食品卫生教学中的尝试[J].卫生职业教育,2007,(1):42-43.

[6]刘家秀.高职检验专业生物化学开放性综合实验的设计[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6):736-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