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语文课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效语文课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效语文课堂

高效语文课堂范文1

特别是网络教育资源内容极其丰富,是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只要我们多留意,总能采血到需要的花朵用之于课堂,能极大地增强了语文教学中的趣味性,对中学生具有莫大的吸引力。比起以前无奈地采用“逼、卡、压”的方法,觉得轻松多了。试想,对青少年来说“要我学”和“我要学”的效果可谓天壤之别。我在使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中,获得了一下优势:

一、结合时事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而促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

我们的语文学习的内容,无论是现代文还是古文(当然也包括诗歌),它们都秉承“文以载道”的传统。但是这种渗透在教材中对学生的道德培养,毕竟是含而不露的。再加上我们多关注知识的传授,在思想培养方面往往是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学生的反应也不强烈。我考虑到现在住校生多,紧密结合重大国家时事,利用晚自习时间给他们播放专题片。由于远程教育的播出内容有时段性,我专门有选择地拷贝下来。比如中日争执,神九上天,百年中国等,使学生了解国情:既有灾难深重的过去,又有骄人辉煌的现在。并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只要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带领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就会斗志昂扬,几乎是“气吞万里如虎”。确实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取得各项工作的制胜法宝。

二、能及时弥补老师缺陷,使语文课堂力求尽善尽美

语文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要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才能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深入

合作探究,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但老师由于自身的原因,谁也并非完人,都有自己不尽人意的地方。有的普通话不流利,有的语言平白无力,有的字迹欠佳,有的板书没有条理,有的不善设计问题等等。但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老师的缺陷,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专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并且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最佳境界。比如笔者在黑板上不善绘简笔画,在指导学生赏析曹操的《观沧海》时,特意下载了关于大海的几个画面,学生每读一句诗,我推出一个。课堂效果很理想,学生背诵的又快又好。另外,做好语文老师,要求我们具备渊博的知识。因为在课堂里所涉及的知识各领域都有,如果我们在政治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等学科出现了短板,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回答不上来。比如我在教七年级《咏雪》一课,学生疑惑地问:“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我把句子里得柳絮改为杨絮,老师你觉得好不好?”我一时还真不知怎么解答,只得课后上网查阅有关知识,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通过工作中这些点点滴滴,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老师就拥有了威信,同时也就有了感化学生的魅力。

三、创设情境,增强学生感情体验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都很注重巧妙地设置课堂导语,让学生很快转入到教学情景中来。有时会发现我们竭尽全力的描述,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那是由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如果他(她)在这个领域的知识是空白的,那么任凭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能力,老师也是劳而无功的。为此,多媒体在这时候就能大显神通。

如在学习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时,初二学生还没有学过世界历史,不了解德国法西斯惨无人道的行径,也就不能体会南斯拉夫人民对克拉库耶伐次的那份酸痛,以及提高到国祭的用意。

于是在正式授课前,我给学生播放一段纳粹屠杀无辜妇女的录像。学生慷慨激昂,无比愤慨利用多媒体具体的画面,胜似老师千言的说明,有助于学生对中心的理解。

四、借助多媒体在阅读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美感

阅读教学一向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特别是一些名家名篇,我们在课堂上分析得越细,有时候还适得其反,学生掌握的效果越差。你看,书上密密麻麻的记录,无形中记忆难度增加。大到段意的概括,小到一个字词的赏析,好多是老师越俎代庖的结果,而学生自己生成的东西很少。这样,势必造成老师说作者写得美,学生跟着说美,那不过是鹦鹉学舌而已。为了改变这中既累了老师又苦了孩子的现状,我向多媒体求助。比如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我从远程教育资源网里下载相关课件,在课堂上边放映带雪的山景,远眺连山之景,以及济南的水景,边播放配乐课文朗诵,视听并茂,各种美一起涌现,且相得益彰,学生自然而然达到自己会总结,或者与老师总结的产生共鸣,最起码也拉紧了距离。又比如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观察人物细致,并抓住人物的特点给予细腻描写。纵然教材上有客厅里的插图,但那种平面黑白线条构图效果很差,甚至在以前课堂出现了学生确定不了而争执的场面,因双方各有根据,老师也不敢妄下断语,造成了时间不必要的浪费。只要利用多媒体,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又能让学生由衷地赞叹莫泊桑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手法。更不要说一些记叙文体,

五、合理运用教育资源,精当设置课堂检测,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高效语文课堂范文2

关键词:高效;高中语文;语文课堂;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016-01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是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新课标下开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高中语言课堂教学的重要成果,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众所周知,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仅仅将学生视为知识灌输的对象,缺乏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因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佳。为此,我们不仅要明确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的现实意义,我们还要积极探索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途径,进而不断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1 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的现实意义

新课标提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要探究性教育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强化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来教育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培养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可以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事关学生自身身心健康的发展,打造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的重要方式。

1.1 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多地是将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如果语文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将仅仅要点关注于学生专业成绩的提高,而不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必定令人不满意。高中语文任课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革新教学理念,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使语文课堂教学进一步形象化和生动化,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强化学生对文化素养的渴望。与此同时,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效果上能够给予学生积极、公正的评价,这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探究性学习思维的形成,不仅培养了学生语文创新能力,使学生能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修养。

1.2 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高效语文课堂的打造必定要按照遵循高中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自身发展特点来进行。对语文教学规律的把握是我们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的重要提前。要知道,语文课堂教学不同于数学、物理等学科教学,它更关注于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之间的感性思考,感性思维牵制着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所需的理性思维。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准确把握语文教学规律,才能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迎刃而解,进而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关注学生差异和需求,满足其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自主、探究性的学习。

2 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途径

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途径成为摆在每位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2.1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众所周知,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只是对现有知识的传播和传授,更在于通过文化教育来激发人们潜在的创造力。在传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观念中,学生的创造力不但没有被挖掘,甚至还遭受到破坏。语文任课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是片面地将书本知识单向地灌输给学生,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具体情况熟视无睹,由此造成在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上偏离新课标规定,在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上偏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在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上偏离时代变化,以致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欠佳。要改变上述现状,我们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视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如果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真正能够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广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视学生的内在学习需要为教学起点,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合理革新教学方法。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和肯定,必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这也对打造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起着重要的作用。

2.2 夯实拓展基础知识,提升任课教师语文素养。一个阅历丰富、知识扎实的任课教师能够很好地驾驭课堂教学。只有不断夯实和拓展自身的基础知识,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来进行教学,旁征博引,触类旁通,充分闪现出其人格的魅力和学术风范,无形中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普遍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网络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应用上还不是十分成熟,如何利用网络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对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是一种机遇,更是一项挑战。"[1]这就要求语文任课教师能够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技术,熟悉计算机的相关操作与运用,能够根据课堂教学中不同类型的课程内容来设计不同的多媒体课件,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在更大程度上适应每位学生的学习需要。

2.3 革新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艺术。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要想获得成功,任课教师如果只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还远远不够,高超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也是高效高中语文课堂打造的一个必要条件。不容否认,在现实高中课堂教学中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任课教师要想打造出富有个性的语文课堂,就必须在教学艺术上下功夫。一方面,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设计需要任课教师具有独特的个性。首当其中的就是有语言方面的个性,这就要求语文课堂任课教师的语言要富有个性,"是慷慨激昂、豪放洒脱的语言还是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的语言,是民主商量的语言还是幽默风趣的语言……"[2]课堂教学语言的个性不仅彰显出语文任课教师的独特魅力,还有赋予了语文课堂教学生机和活力,进而使学生能够在一种愉悦的认同中激发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设计还需要任课教师革新教学观念。教学观念的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效,好的教学观念能够使语文课堂教学富有魅力和张力。比如互动式、情景式等教学法对语文课堂教学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高中语文任课教师能够不断探索新的教学观念,为打造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做出自身的贡献。

参考文献

高效语文课堂范文3

关键词:高效;初中;语文;课堂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学好的科目。它不同于其他学科,可以经过短时间的努力而取得显著成效。因而,造成有些学生通过一个月甚至两个月的努力看不到多少成效,而放弃了努力。这样就会使部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逐渐淡薄,从而导致语文课堂效果也欠佳。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致力于向45分钟要质量,企图营造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来摆脱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困境。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探索:

一、教师要更新理念

新时代的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更新理念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教师要有改革创新的意识,树立体现课改精神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要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要有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要有较高水平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技能;要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要有美好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要有一颗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要有博采众长、虚怀若谷的高尚品格,要有善于思考、奋发进取的创新意识,要有善于总结经验、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进取精神。总之,要构建一个“好课堂”,首先就要锻造锤炼出一个“好老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人为本,教师尤先。因为“好老师”是“好课堂”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思想认识提高了,业务素质增强了,教学技能提升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并不是要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在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业务素质,提升教学技能水平,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快速实现“角色转变”,快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自从新课程培训之后,我就不断尝试着自己角色的转变,在学生面前渐渐放下师道尊严的师者风范,而是在课堂上真正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在课下做学生真正的朋友、知心人,和学生亲切地谈思想,真诚地说生活,效果明显。

二、激发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 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语文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启示。毫无疑问,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当代有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在学生入校开始就要求学生写日记,并规定题目为《学习是一种乐趣》,这种日记学生要从之一写到之九十九。其目的无疑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自然而然地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之能够保持下去。多年的事实证明魏书生取得了成功,其辉煌的教学成果全国瞩目。上海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则与此稍有不同,她上课总是满面春风充满激情,使学生如沐春风,既学到知识又乐趣无穷,这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她的教学效果也是举国公认的。这些事实再次证明,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发挥他们的巨大的潜能、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三、改变师生关系,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改变原有的师生关系,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尤为重要。师生的互动,也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果。教育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情感实体交往的过程,只有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体谅,才能产生共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才能很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发现者。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产生“安全感”并学会开放自己,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积极参与合作讨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就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鼓励创新、尊重分歧,尤其注意营造一种热烈踊跃的课堂气氛,这才符合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可以说,这样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与灵魂提升的沃土。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语文课堂

高效语文课堂范文4

一、 发挥教师语言、肢体的感召力

1. 将情感注入语言、肢体、表情中,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激情,就需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打动学生,使学生在充满激情的语言世界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教师在讲课时注入了自己的感情,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将幽默注入语言、肢体、表情中,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教师的语言、肢体、表情能极大地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了达到理论和知识提取的高效而丰富,也同样要求教师拥有生动、活泼、极富感染力的姿态。

3. 将学生的“兴奋点”注入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我们提倡通过教师的语言、肢体、表情魅力来激发学生的激情,但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根据文本以及课堂生成情况来进行,而不能脱离实际的课堂氛围乱用、滥用。否则就有可能会导致混乱的课堂状况,学无效,教无用。

二、 发挥教师“问”的能力

1. 发挥教师“设问”的能力,带动学生思维链的运转。所谓“设问”,即教师在对文本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学情以及兴趣点找准文本解读的切入口进行的预设性提问,从而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引发学生对文本解读的积极性、主动性。

2. 发挥教师的“反问”能力,带动学生思维链的运转。课堂是生成性的,课堂是变幻多姿的。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体悟。有经验的教师,常能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解读文本时产生的各种问题并能及时质疑、追问,创造一种“愤悱”的心理情境,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更深刻地领会其中的意义。

3. 发挥教师的“追问”能力,带动学生思维链的运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文本不应是孤立的,思维不应是局限的。在对文本有了一定程度的解读之后通过“追问”的形式对语文课堂内容进行整合、发散,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 发挥教师对语文活动的引导作用

1. 做“游戏”。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利用课内外的有效资源进行形式各异的语文活动,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从而形成和谐、高效的良好课堂氛围。只有积极地参与,才能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达成语文教学的目标。

2. 再现“情境”。心理学表明:虽然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习这种抽象的活动中,更需要具体、可感的直观感性经验来支持。语文课如果能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通过参与有兴趣的活动来丰富自我知识体系,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形式,更能使学生了解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延时评价。延时评价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思维的空间,使之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延时评价的应用,也有利于学生轻松自如地思考问题,可以静下心来思索。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学习积极性和效率大大提高,连潜能也得到了挖掘。

4. “模范”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阶段学生心理更倾向于个性的张扬,他们追慕偶像,特别是同年龄层次中的偶像。因此,及时发现语文学科中的“偶像型”人物并发挥他的带动能力,对于激发学生整体的学习良性状态是很重要的。例如我在教学《我的四季》这类感情丰富的文章时,就让有朗诵才能的学生示范朗诵,久而久之其他学生也都能积极地提升自身的朗诵能力,从而营造出语文课堂的良好的朗诵氛围。

5. 强化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特殊交往,它是师生与文本的一种相互作用的对话,这种互动对话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态,既昭示着民主和平等,也张扬着个性和人性,更凸显着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高效语文课堂范文5

误区一:学生学起来的课堂就是高效的课堂

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是要有一定要求的,而不是泛泛的。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方法、有要求的学,而且是一种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学习行为。我们决不能把放手等同于放任,把自主等同于自流。

为此语文老师首先要落实好各单元的教学目标,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引。而这种学法不是靠语文教师传授的,它是渗透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并落实在相关的练习之中的。其次语文教师要对每一节课的课后练习题完成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落实到位。试想如果一节语文课下来,学生连课后的题目都不会做,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这样的学就是无效的呢?这样的语文课堂就是低效的语文课堂呢?我们要意识到,许多课内的练习题都是编者心血的结晶,是学生发展的载体,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参照。换一句话说,倘若我们的学生上完一节语文课,都能在课堂内外独立完成这些练习,那这样的语文课堂是否就是高效的呢?

误区二:学生动起来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有人曾简单形容动起来的课堂就是:学生的脸红起来,眼亮起来,头发竖起来。还有人把“课堂气氛是否热烈”、“学生课堂表现是否活跃”、“教师是讲的多还是少”成了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参照标准。更有一些语文公开课只是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清、沉闷的场面,一味追求花样百出,单纯追求课堂气氛,穿插了诸如游戏、表演、笑话等众多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或是用了一半多的时间游离了文本,去搞所谓的拓展探究。可想而知,这样的语文课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频繁,气氛的确是热热闹闹的,学生们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可是一堂课下来,我们仔细反思一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这节课究竟让学生读了几遍书?有没有置疑问难?学生掌握了哪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发展了哪些语文能力?语文素养是否有所提高?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是否得到协调体现?甚至于有些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课外拓展探究过头了,把语文课上得像政治课、班会课,或是什么课都像,就是不像语文课。

请问,这样的语文课堂就是高效的课堂吗?学生在这种课堂上确实在互动着,但是这种动如果只是单纯地制造课堂气氛而游离了课程的目标,那么这是否就是一种躁动、浮动和乱动呢?我们是否也要思考一下,这样的语文课堂是否缺少一种课堂的宁静呢?其实高效的语文课堂需要的是一种实质的动,是一种心动、行动和激动的过程,是一种能力得到发展、心灵得到碰撞、思维得到提高的互动,而不是停留在一种表象上的动和口头上的动。

反过来我们再思考一下,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要不要一味提倡学生的动,要不要让学生该静的时候静下来呢?尤其是高中的语文课堂,如果学生能够静静地听课、静静地思考,甚至于冥思苦想,又何尝不能受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呢?

误区三:接受式学习的课堂不是高效的语文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模式多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式学习为主,语文教师凭借三尺讲台,向学生传播学科的知识的过程。这种接受式学习是语文教师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的一种学习方式。通俗地说,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布置,学生训练”这一类的学习方式,这应该是一种最基本、最基础、最常用的获取知识的途径。而且在常规下,这种“接受式学习”也符合人们,特别是学生一般的认知规律。比如说你就没必要把所有课文的作者出处都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还有,对于学生头一次碰到的“通感”、“互文”等修辞现象,你也不可能全让学生自觉自悟或是探究完成……所以这种接受式学习的语文课堂模式,不仅现在不可以一棍子打死,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也是难以完全取缔的。

当然我们不是说现在一提倡“探究式学习”、“对话式学习”就把它和“接受式学习”对立起来,语文课堂无论运用哪一种的模式,只要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创新的能力,有效地浸润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这就是一节好课,一节高效的、语文味十足的课。

我以为,一节好的语文课,语文教师就应该紧扣文本,充分挖掘文本的内涵,发挥文本的作用;应该眼中有学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和内在的潜能。因为高效语文课堂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课堂有效的教与学,来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关键在课堂,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语文教师的生命价值更主要地是体现在课堂上,就让我们科学实施教学策略,用心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将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因此高效语文课堂必须体现以下三个特征:一是课堂效率的最大化;二是课堂效益的最优化;三是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即是效率、效益、效果。高效语文课堂所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和教了多少。

语文教师应该如何用心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呢?

路径一:绽放生命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就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绽放生命的色彩”,这就是说高效语文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倘若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只是睡觉,或是语文教师只会要求差生上课光端坐着不动,这样怎么能够让他们绽放生命的色彩呢?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想让你的学生绽放生命的色彩,就必须为学生的创设和提供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并且实现课堂有效的互动,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因为营造民主、平等和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潜在能力,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乐学氛围。当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最好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和练习,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的课堂,我以为就是高效的语文课堂。

为此语文教师首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利用一套适合学生的“主导”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诸如可以用设置情景、示范朗读、讲相关故事、制作教具、多媒体演示、谈自己与文本对话的心得等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和表达的欲望。

其次语文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资源,利用学生个体和群体中所存在着的可以促进语文课程学习和发展的资源,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小先生的作用。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开展好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个体生命色彩得到最热烈的绽放。

再次语文教师更要充分相信学生。信任无价,期待无价,没有信任,就没有教育。没有人不想成才,语文教师要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从而建立起友好、愉快的师生关系,同时积极创造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比如明知班上的一部分学困生理解能力有困难,语文教师不妨为他们设计一些让他们有能力回答的问题以鼓励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也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不但容易帮助他们树立或找回一些学习语文的自信,还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非智力的因素,从而达到逐步提高语文成绩的目的。而一旦发现他们成绩出现较大的波动、下滑的现象,你不但不能嫌弃他们,还要继续关爱他们,信任他们,热心帮助他们查找原因。只有这样,他们才回把你当作知心的朋友,并愿意和你交往,专心听你的课,愿意学你的学科,此所谓信其师爱其道也。如果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能与学生建立起这样一种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那就一定打造出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

路径二:提升素养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语文教师就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当代教育的迅猛发展对语文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新课程的实施更需要打造一大批专业型名师来支撑。语文教师只有走专业化成长之路,才能成长为专业型的名师,甚至是人师,从而成就教师这一职业的理想境界;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才能去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由此,我们必须想到怎样才能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语文教师能够寻求到一条行之有效的成长之路。

我以为做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等专业素养。即要具备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外,更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精神,要有扎实的学科理论水平和敏锐的学科思想和智慧。这样,学生才会欣赏你,佩服你,才更会对你的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基础。

高效语文课堂范文6

一、了解语文课的性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交际”,一个“人类文化”,两个“重要”,表明了在课程性质上的倾向性——语文课程具有工具和人文的性质。新课程标准不仅给语文定性为工具,而且突出贡献这个工具的个性特征:交际工具,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社会交际的言语必然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人们凭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以及用语言形成的文章、文学作品等为样式,用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传递感情、协调工作、组织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学习、感悟去培养情感,陶冶审美情操,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语文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这个语文的新性质给语文学科以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方向。

二、语文课的任务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实现语文课堂高效性的策略

要使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

第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1.打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

2.曲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曲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曲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3.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陈述出来。

第四,教学评价中增加学生创新比重

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就要在教学评价中,要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独创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创新的比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品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重视这种学生方式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高效课堂实施

解放思想,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很多老师在实践中发挥才智,在实践中做出了不小的成绩,总结来说,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把课堂的某一部分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下放导语权。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教师乘势上课。

2.下放教学字词权。上新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学生实际上已经在课前很好地按要求掌握了对生字词的学习。教学新课时,让一两个学生教学字词,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实际上是组织一次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对难检字进行识记,再组织字词竞赛。

3.下放提问权。把提问权交给学生,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让学生提问,这样,他们提的问题往往会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