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城的谚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长城的谚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长城的谚语

关于长城的谚语范文1

关键词:现场工程;创新管理;施工管理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n play a huge role, if there will be a good management major issues, damage is tremendous.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in the field management of innovation, avoid significant problem arises, hope to be able to find, to project management will help.

Key words: the field engineering; Innovation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现在企业制度的建立,工程管理越来越显现出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工程施工的目标控制室安全、质量、工期、成本四大指标,其落脚点就是施工现场。因此,现场工程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待现场施工管理不能大意马虎,一不小心就会出现重大事故,造成重大的损失。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现场工程管理方式也要改变,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在管理中要运用新构思、新观念,以保证现场工程管理能够顺利安全的进行。

一、(1)作为工程管理者应当具备公正性,公正性是工程管理行业的突出特点,也是工程管理者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道德准则之一。作为工程管理者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要具有公正性,不应该有谋取私利的商业倾向,不能接任何一方任何形式的非正当利益,在工程管理实践中客观、公正地提供真实、准确、详细的咨询意见和建议,竭诚为工程项目提供可靠的产品和服务,确保工程预期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只有保证工程管理者的公平性,才能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

(2)现场工程管理中要保证各参建单位的有效联系。我们都知道,一个工程项目一般是由多个单位来共同完成,这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只有把各个施工单位的关系处理好了,避免发生冲突,才能保证施工现场安然有序的顺利进行,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工期。这时就要创新现场工程管理,保证各单位的有效联系。对于一个大型的施工工程,施工单位必须制定一些列的措施,这些措施不仅要有实际意义,还要有前瞻性,既要预防可能将要发生的事情,又有相应的处理措施。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施工困难和很难按设计要求完成的情况时,也需要现场工程管理部门与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联系达成一致意见后,根据施工单位进行改动。现场工程管理创新管理能保证整个工期要求和施工质量。现场工程管理要根据监理单位的相关要求,有效的掌握当前的施工质量以及工程的进度,根据相关的要求进一步制定出下阶段的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的方法,由现场工程管理部门传达给施工单位。总之,现场工程管理中要保证各建单位的有效联系,只有协调好各参建单位的联系,合理制定施工计划,才能保证施工计划的进行,更好地保证整个工程的按期完成。

二、现场工程管理中要学会科学协调与地方的关系。(1)一个工程从施工到结束,都不可避免的与当地各级管理部门的协调,办理各种各样的手续。其实与各地方管理部门的联系也是现场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处理与各个地方联系的问题时,要分清楚问题的主次,时间的先后,决不能盲目、无计划地处理那些和地方有关的问题。在施工期间,协调好地方的关系尤为重要,关系协调的好,才能够保证现场工程管理的顺利进行。

(2)现场工程管理中要实施科学的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质量的好坏决定整个工程的命脉,而质量管理是现场工程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场工程管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实施:

①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这种制度要以书面的形式加以确定,明确规定施工单位的责任。只有建立规范的制度,才会形成对各部门的约束力,从而才能保证施工现场的有序进行。

②建立新的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是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和物质财产安全的大事,现场工程管理应由施工企业负责相关的责任,监理单位要确实起到监督的作用。建立新的安全管理模式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施工事故的发生。

③现场进行检测控制,监测人员应对工程中出现的允许误差做出严格的控制。对不符合工程要求的要责令施工单位做出处理

④采用支付手段控制相关金钱的支出。当施工单位未按要求完成任务时,拒绝支付工程款。这也是现场工程管理控制质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通过质量管理控制能有效地减少或避免损失和错误,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三、现场工程管理中要保证信息能够有效的上传下达。信息的上行下效是现场工程管理的一件大事,要保证信息的顺通,得到信息后要及时全面的报告上级部门,这样才能有利于上级管理部门对现场施工情况能够及时有效的理解,才能够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从而保证工程质量、工期和投资三大指标按计划来完成。

负责现场工程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相关方面的法律知识以及有关合同的有关条款,这样可以在有关合同或协议的办理时间上,减少不必要的只有浪费,保证工程周期。如果现场工程管理人员不懂得现场管理的基本情况,以及相应的法律规定,那么现场工程管理就无从谈起,施工现场就会出现一片混乱,最终的结果就是工程会导致最终的失败。现场的管理工作属于技术管理管理工作,常常需要根据现场的情况减少或者增加现场的工作量,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宏观控制,保证工作质量如期的完成。所以,工程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现场管理中能够应用得手。

现场工程管理中会遇到一些利害关系,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就必须进行协调。协调也需要信息的沟通,这就要求现场工程管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沟通能力。在现场工程管理中,要根据工程的不同阶,在组织协调过程中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工期进展的初期,现场组织协调重要的是外部关系,例如与地方政府、参加工程建设的相关单位。在施工阶段,主要协调各参建单位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各方之间的矛盾,在后期就要协调好监督管理的任务,保证工程的质量、工期能够按计划如期完成。

总结:

现场工程管理创新活动是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的复合型问题,现场工程管理要想创新,就必须与现场的管理结合起来,在现场管理的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出新的管理方法和经验,不断创新,通过不断的创新把现场工程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只有现场管理得当,才能保证施工建设的有序进行,从而才能保证工程的如期安全的完成。

参考文献:

[1]李伯生.浅谈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J].四川建筑,2009,29(3).

[2]叶锐清,武中刚.浅谈工程管理中的几点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5).

[3] 顾满林, 聂增民, 刘明军. 论施工现场工程管理创新与实践[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5,15(3).

[4]柳青文.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广东建材,2008,(5).

关于长城的谚语范文2

关键词:天际线;环境;景观;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2-0075-02

1、前言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吴志强曾说,一个城市应当通过建筑物间的高低旋律,勾勒出错落有致、优美起伏的城市天际线。城市建筑具有不可移动性和社会公共性,如果仅仅满足于高楼林立,而忽略了一座城市的整体美感,那我们的视野里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垃圾,我们的视野将因此而变得僵硬。

2、城市天际线的概念

城市天际线:一般指城市建筑物与天空所相叠而形成的轮廓线。城市天际线是都市生活经验中提供认知都市空间位置、方向性及特征所呈现的客体形式之一。是对城市重点地区或城市整体轮廓线的要求,即通过轮廓线表现整个空间形态,从城市看,城市要与自然环境山水和谐统一。它往往以全景的方式在人们眼前展现城市的整体形象,从而决定人们对城市的整体认识和评价。天际线扮演着每个城市给人的独特印象,就像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上也没有两条一模一样的天际线。城市天际线具有直觉直观的人文特点、审美特点、标识特点和造型特点,是城市发展进程中,一个非常时代化的理念。

3、黄鹤楼与武昌城市天际线的关系变化

城市功能及历史的发展轨迹,可从城市的总体轮廓上读出。城市轮廓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忠实地记录了历史的变迁。广义的看,天际线还包含实体与空间之间、虚与实之间、封闭与开敞之间以及凹凸之间、高低之间、明暗之间、刚柔之间的关系。在很多城市,自然和人文的著名历史遗存都比较丰富,成为城市自古以来特有的历史文化名片,但是,随着城市高大建筑的不断增高和增多,城外的高塔看不见了,城外的山脉看不见了,城外的古楼看不见了,人们的城市视线落点也仅仅只能是水泥和钢筋堆砌的建筑天际线,这是一种城市之美的严重缺失。在城市建设中淡化天际线意识,不但已经给城市美感带来了审美疲劳,也造成了城市无法挽回的美学损失。

黄鹤楼与武昌城市天际线的关系变化便是一个佐证。

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国家旅游胜地四十佳。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黄鹤楼与武昌城市天际线的关系,我们可以大致分成两个阶段。

3.1 融洽阶段,从最早有黄鹤楼的时候一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黄鹤楼一领武昌之城市天际线。“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这个时期武昌城市天际线应该可以评“优”,在绵延上千年的时间里,黄鹤楼屡毁屡建,虽然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形制,但它一直在长江边发挥着重要的“点景”和“观景”作用,它是长江边的主要成景对象,是许多风景画面的构图中心。登楼远眺,能观赏到以长江为近景的大幅度横向展开犹如长卷的风景画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便是最好的诠释(图1)。

处于后期的“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凡三层,计高9丈2尺,加铜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在建筑以横向发展为主体的当时可谓摩天,自然是江边最显著的地标。而落成于1985年的现代黄鹤楼高51.4m,比古楼高出将近20m。由于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在1981年重建时,选址在距旧址约1000m的蛇山峰岭上,海拔约85m,虽然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武昌已有为数不多的高楼,但与黄鹤楼相比都不能算高,所以黄鹤楼仍雄居于蛇山峰岭上,当仁不让的成为武昌这条美妙城市天际线的主体。这条天际线并不仅仅是好看,她也反映出了城市发展的特点:协调和谐,整体有机。

一个城市的美貌,并不是每一栋建筑的简单叠加,而是城市建筑与城市整体空间是否能和谐统一,是否突出这座城市的个性。当提到那些世界著名的城市时,人们往往会首先想到她们的天际轮廓线。但是,却没有两个城市的天际线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可以说天际线成为不同城市的象征、标志及代表符号。

3.2 困惑阶段,上个世纪中后期到现在,以及以后一段较长的时间,随着经济发展,万丈高楼拔地而起,这个时期武昌城市天际线可以用混乱甚至是模糊来形容。蓝湾俊园、中商广场写字楼、金都汉宫等高层建筑都不假思索地矗立起来,黄鹤楼在不知不觉中竟陷于周边的楼林之中。高层建筑是一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的重要景观点和对景点,它对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形成有重大影响。武昌到处只见高楼耸立,却没有为形成良好的天际线轮廓做出应有的贡献,更未能达到烘托历史文化名域的作用;沿岸植被、水景与超高层建筑比例失调,使得原本宽敞的水面与绿地空间显得狭窄,整个滨水区城市天际线却遭受了严重破坏,这些高度和体量巨大的建筑,混淆了前景天际线和背景天际线的关系,削减了两者对比,使城市天际线混沌无序,丧失了其基本结构和层次,弱化了滨水城市天际线的结构与特点。可以说这条缺少城市整体环境意识、杂乱无章、松散破碎的天际线无论如何也不能唤起人们对美的反应(图2)。

我们可以将问题归结为两点:首先,房地产商的城市责任感不够。武昌的沿江都卖给了房地产商,做出的楼盘各自为政,且属商业行为。房产商在付出高额地价之后,必定会充分利用容积率,首先考虑利润,然后才会来关注类似天际线的问题。比如说,50m是一个消防要求的分界线,开发商往往设计接近50m的大楼,以取得利润的最大值。所以楼盘一味追求高密度发展,高层建筑在空间视线上连成一线后将后面的背景天际线完全挡住;其次,“部门所有制”文化的典型体现。一个城市的建筑难以保持协调的风格和应有的水准,其中所透露的其实是体制文化的变异。高层建筑布局严重不平衡,使得整个城区显得纷繁无序,一些各行其是、参差不齐的公共建筑,可以说是条块分割的“部门所有制”文化的典型体现。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在城市总体规划上做的还不够。

4、如何保护我们的城市天际线

保护好我们城市的天际线,并不是说一味不建设高楼,那样也不符合现代化城市的要求,加里说城市早一个巨大的美的容器,那么保留天际轮廓线的美更是一个城市美的底线象征。如何在城市既能够营造出合适的天际线,又能够体现现代化意识,并且能够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才是城市管理者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的城市建设话题,多些城市建设的天际线意识,也就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未建设和谐城市。在做城市总体规划时,尤其对于相邻高层建筑的间距、高度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对于那些对城市天际轮廓线有影响的建筑物,其高度和体量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和专家评审会评审;规划管理部门在下达相关土地使用许可证的同时,规划审批部门要对该用地内的建设情况严格审核,尽量杜绝超越控规规定的项目;详细规划阶段,规划师和建筑设计师要从规划方案及建筑工程所处的环境出发,挖掘深层的人文精神,立足长远,使得新生事物与其所处的城市空间和睦协调。

看看同属滨江之城的宜昌。2007年,宜昌市规划局委托上海同设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宜昌市中心城区沿江景观方案设计》。西至葛洲坝公园,东至沿河路,全长约15km,规划范围约5.08km2。沿江大道城市景观设计根据现实状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目标为:通过对沿江大道的现状梳理和设计优化,制订一套系统完整,程序开放、面向操作的城市设计成果框架,协调好近、远期开发和改造项目,将沿江大道打造成为富有活力和魅力的宜昌城市形象窗口。方案总体规划结构为“一带六区九中心”。“一带”:滨水景观带,是各区段的联系纽带,也是整个宜昌市的景观廊;“六区”:根据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城市发展现状,从西向东,把整个滨江带依次划分为坝区现状保留区,金融商住综合区,政府人文休闲区,旅游商贸服务区,成片待建住宅区,行政科技办公区。集中体现了宜昌的“历史、当代和未来”。每个区域根据现状土地利用及规划情况确定功能定位,各分区的建筑风格则根据相应的功能定位提出规划建议。“九中心”:滨江带各段不同区内独具特性的城市节点。

再看看湘江边的长沙,专家们提出,控制岳麓山核心景区到天心阁一线建筑物的高度就不失为一明智的建议。让一座城市拥有其独特的历史的或现代的文明标志,或是保留一座城市原有的优秀文化传统与特色景观,以丰富天际线的变化,突出天际线的特点,是许多美丽的大都市成功的经验。

放眼国外,塞纳河边的巴黎,政府明确规定室内建筑高度不得超过37m,幸运的巴黎人总能够无遮拦地凝视天空,延续干百年来不间断的云天与城市的对话。波托马克河畔的华盛顿,1910年国会通过的一般性的建筑,限高大致在40m以内的法案,所以在市内大部分家庭房顶的晒台上,都能看到国会山威严的穹顶。

关于长城的谚语范文3

关键词:保险市场;竞争程度;H统计量;市场结构

中图分类号:F8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09)03-0035-07

经典的产业组织理论认为,竞争与集中是无法兼容的,竞争程度与企业的数量正相关。在实践中,保险行业是处于一定监管条件下展开竞争的行业,并且大部分国家都采取相对集中的市场竞争模式。而从不同类别的保险产业组织规律看,财险市场的竞争程度要强于寿险市场的竞争程度。

我国保险竞争经历了从不存在竞争到不规范竞争再到一定监管下的有序竞争秩序这样几个阶段,当然在不同的时段,保险市场的特点也各不相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金融服务业迅速扩张规模,保险业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典型标志就是保费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保费的增长又离不开保险公司间的激烈竞争。在这种新的实践背景下,各种类型保险产品的替代性和融合性提高,竞争、集中以及保险公司的数量之间也体现出新的特点和变化规律。2006年底随着入世5年的保险业的保护期结束,保险业将迎来全面开放的新时期,因此,从保险行业发展的全新视角重新考查中国保险业竞争和垄断程度的关系与变化,对中国保险业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一、 文献回顾

度量竞争程度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方法:结构方法与非结构方法。所谓结构方法指的是产业组织理论中的结构―行为―绩效(SCP)框架和效率结构(ES)范式,较为常见的衡量集中度的方法有集中率和HHI指数。非结构模型一般可以分为Bresnahan和Lau提出的BL模型[1-2],以及Panzar和Rosse年提出的PR模型[3]。近年来,随着现代保险业的发展和风险内涵的演变,以及结构方法自身存在的缺陷和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异军突起,通过竞争市场的非结构模型将市场结构内在化的研究范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上述两种方法的缺陷是都没有运用市场结构的信息,而仅仅通过估计竞争价格的背离程度来度量企业的竞争行为。

Panzer-Rosse的H统计量的方法基于Lerner[4]对垄断力量的度量,Iwata[5]对寡头垄断的度量,及Bresnahan、Lau、Panzar和Rosse对可竞争性市场的竞争状况的检测。该方法运用回归技术,通过建立整体的收益方程来获得H指数值。而该指数事实上衡量的是收益对各项投入价格的弹性大小。不同的H指数反映了不同的市场结构和竞争程度。

H统计量研究方法虽然在金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具体到保险业,相关研究却比较少见,Murat[6]等学者运用澳大利亚1998年的截面数据研究该国市场的H统计量。该文引入H指数作为衡量财险市场竞争程度的主要指标,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和求和最终得到反映保险市场竞争结构的H指数。得出结论为澳大利亚财险公司在不完全竞争的环境下运行,也就是说投入成本并未完全转化为产出收入。财险公司必须通过盈利来弥补其成本价格上升的损失,不盈利的公司必然承受损失。H指数也可以用在对变革中的保险市场进行检验的方面,Celik和Kaplan[7]针对土耳其加入欧盟前后的保险市场的竞争态势变化,使用土耳其保险市场2002―2004年28家保险公司的样本数据,研究了欧盟一体化的保险市场对土耳其保险市场的影响和冲击。邵全权[8-9]从经典产业组织SCP框架的视角对中国财险市场和寿险市场分别进行了研究,发现保险公司的市场结构与竞争活动存在复杂的关系,采用不同的竞争衡量标准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二、 研究设计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用PR模型来研究我国保险市场上的竞争程度,在国内首次采用上述方法对中国保险市场的H指数值进行估算。

1.模型的选取

该模型建立在以下基础上:第一,保险公司在长期相对均衡的环境中运作;第二,保险公司的行为受其他保险公司行为的影响;第三,保险公司竞争的成本结构同质,生产函数服从规模收益不变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第四,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保险公司所采取的成本投入策略通过产出的定价会影响生产。

保险公司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x代表保险公司的产出,n为保险公司的数量,w是保险公司投入成本价格的向量,z是造成保险公司收入函数移动的外生变量。而要在保险市场水平上实现均衡,零利润的约束条件为:

其中,带有*的变量为均衡值,是保险市场的市场势力通过公司的单位投入价格变动引起均衡收益的变化衡量。H统计量用来衡量竞争性质和强度,H统计量的表达式为H=∑nm=1R*iwmiwmiR*i。其中,R*i表示在长期均衡下,保险公司i的收入;w是由m个投入要素价格组成的向量,保险公司的产出是保费收入。H统计量可以理解为一个度量竞争强度的连续指标,介于0―1之间,H统计量值越大说明竞争强度越大,如表1所示。

在经验研究中,借鉴Murat等和Celik和Kaplan的研究思路,采用各项变量与总资产比例的方法设计模型中各变量,结合H统计量的构建原理与保险市场竞争的特殊行业属性,建立如下模型:

其中,式(3)为计算各年度H指数的模型,包括将1999―2006年数据汇总在一起进行的混合估计模型。式(4)为8年综合H指数的面板数据分析模型。式(5)为保险公司H指数的计算模型,为三项投入要素系数的加总。

2.样本与数据

本文所用数据全部来自中国保险年鉴(1999―2007年),鉴于产寿险业不同的竞争特点分别对二者进行研究。在上述模型中,笔者假设保险公司生产有三种投入,x1表示赔款支出,x2表示佣金和手续费支出,x3表示营业费用支出。随机误差项表示其他一些影响因素以及统计上的误差等。此外,还将反映保险公司规模的指标总资产纳入模型作为控制变量。上述指标均以对保险公司总资产的比值来反映,根据H统计量的定义,对其全部取自然对数。

由于历年保险年鉴统计口径的差异、数据报告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要求以及保险市场主体本身发生的变化和改革,都影响着样本的选择和数据的选取。出于严谨性考虑,对样本和数据说明如下:

(1)财险方面。笔者选择人保、太平洋、平安、华泰、永安、天安、华安、民安、皇家太阳、东京海上、美亚上海、安联、新疆兵团(后更名为中华联合)13家财险公司为样本。尽管财险公司的批设数量逐年增加,但是考虑到保险业经营周期的特殊性――即需要一定时期后才开始盈利,其各项经营指标也必定会有所反映,因此选取的13家财险公司都是经营时间比较长的保险公司,其经营活动相对稳定。尽管如此,仍需进行以下说明:首先,太平洋保险公司于2001年进行集团化经营,将产寿险分别设立独立子公司,由于集团化的影响,造成该公司2001年大部分数据缺失,因此采用2000年和2002年的数据的平均数来替代2001年的数据。其次,平安公司在2003年前并未分产寿险进行数据报告,因此采用该公司的整体数据。

(2)寿险方面。样本为中国人寿、太保寿险、平安寿险、新华、泰康、中宏、太平洋安泰、金盛人寿以及友邦上海共9家寿险公司,时间跨度仍为1999―2006年。需要进行的数据说明为:新华人寿2005年和2006年的数据缺失,因此在计算时从样本中取消。

三、实证结果分析

1.我国财险业H统计量的测算

应用多元回归方法,逐年进行测算,得到如表2和图1所示的财险市场竞争和垄断态势的H统计量及其结构。将1999―2006各年的H统计量绘制在图1中,可以看出在这8年间我国财险市场竞争态势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我国财产险市场发展时间尚短,存在很多问题,缺乏有效的竞争秩序,也造成不规范竞争不可避免。1998年中国保监会成立,此后4年时间内基本呈现出从竞争向垄断集中的态势,并于2002年降至最低水平。2003年起我国实行全国范围内的保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措施,由此掀起了新一轮的竞争。这次费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是深远的,以至于在2003―2006年我国财险市场的竞争态势非常接近于竞争性市场,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财险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分三种方式衡量财险市场的H统计量:首先,各年度H 统计量的平均,财险业H统计量平均值为0.82675,竞争程度平均来说较高。其次,将8年内所有数据放在一起进行混合回归,得到H统计量为0.6967。最后,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技术,经F检验与Hausman检验最终确定采用个体与时点双固定效应进行估计,相应的H统计量为0.5559(如表3所示)。总体来说,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衡量H统计量,全部大于0.5,说明我国财险市场更加倾向于竞争结构。

2.我国寿险业H统计量的测算

与财险部分的处理类似,应用多元回归方法,逐年进行测算,得到如表4和图1所示的寿险市场竞争和垄断态势的H统计量及其结构。将1999―2006各年的H统计量绘制在图1中,可以看出在这8年间我国寿险市场竞争态势的变化情况。不规范竞争问题在我国寿险市场同样不可避免。1998年中国保监会成立,保险监管对寿险竞争的作用于对财险竞争相似,此后四年时间内呈现出从竞争向垄断集中的态势,并于2002年降至最低水平。2003年保险费率市场化改革造成寿险市场竞争加剧,竞争态势的波动相当大,但呈现出波动幅度减小的趋势。

分几种衡量寿险市场的H统计量。首先,各年度H 统计量的平均,寿险业H统计量平均值为0.479,竞争程度平均来说较高。其次,将8年内所有数据放在一起进行混合回归,得到H统计量为0.585。由于寿险竞争数据问题较为严重,无法直接应用平衡面板数据分析进行研究,因此,对数据缺失的寿险公司采取使用规模相似公司数据替代的方式进行处理,经面板数据分析,再经F检验与Hausman检验最终确定采用个体与时点双固定效应进行估计,得到H统计量为0.569。寿险市场的H统计量在0.5左右,说明寿险市场的竞争态势更加接近于垄断结构。

3.我国保险业竞争度与市场结构的关系

(1)财险业的经验研究

我们用1999―2006年我国财险业的竞争H指数、结构性指标以及保险公司的数量的对数和虚拟变量D1(2003年费率市场化前为0,以后为1)考查财险市场的竞争与结构的关系。

现在就竞争和市场结构进行回归,考虑如下的模型:

H=β0+β1CR4+β2HHI+β3ln(n)+β4D1+ε(6)

从表6可以看出,不同的结构性指标对财险市场竞争程度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在以CR4衡量的市场结构和以HHI衡量的市场结构的不同情况中,二者体现出对竞争程度不同的影响,CR4的影响为正,而HHI的影响为负。也就是说,集中度的提高反而有利于竞争程度的提高。而HHI指数的提高则并不会必然导致竞争程度的提高。财险公司数量与竞争程度负相关,说明财险公司数量越多,该市场的竞争程度就越不激烈。虚拟变量D1说明在2003年财险市场费率市场化改革前后,竞争程度受该制度变化的影响在不断提高。

(2)寿险业的经验研究

对寿险业的处理与财险类似。就竞争度和市场结构进行回归,通过表6可以看出,不同的结构性指标对寿险市场竞争程度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只是其影响模式与财险业竞争相比正好是相反的。在以CR4衡量的市场结构和以HHI衡量的市场结构的不同情况中,二者体现出对竞争程度不同的影响,CR4对寿险市场竞争的影响为负,而HHI的影响则为正。也就是说,集中度的提高降低寿险竞争程度的程度,而HHI指数的提高则可以导致寿险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寿险公司数量与竞争程度负相关,说明寿险公司数量越多,该市场的竞争程度就越不激烈。虚拟变量D1说明在2003年寿险市场费率市场化改革前后,竞争程度受该制度变化的影响在不断提高。

市场竞争对上述主要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表8)表明,在我国寿险市场上,集中度与寿险公司数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寿险公司的数量越多,集中度越低;寿险公司的竞争度与集中度采用不同的指标衡量具有不同结果;竞争度与寿险公司数量也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也即是说寿险公司数量越多,竞争度就越低。这是不同于常规判断的,说明发展中的寿险市场存在的调整空间还相当广阔。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在国内首次运用H统计量研究了我国保险市场的竞争程度,并通过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了竞争程度与市场结构的交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1999―2006年间的财险市场可以判断为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而同期我国寿险市场属于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2003年保险业费率市场化的改革对财险和寿险都有明显的影响,直接加剧了竞争程度。竞争度与财险市场公司数量正相关,与寿险市场公司数量负相关。竞争度与集中度的关系在财险业为负相关,而在寿险业根据采用的不同的集中度指标检验结果会有所不同。

基于上述基本判断,为此我们从保险业竞争程度角度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明确我国现阶段产寿险的基本业态是不同的,将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环境以及金融体制改革发生的变化,进一步建立、完善分类监管的保险监管体系以及各不相同的保险竞争政策,避免以偏概全,用统一的规范要求整个保险市场。

第二,在全面开放和费率市场化的经营背景下,我国的财险市场竞争与寿险市场竞争面临较为相似的挑战,面对外资、合资竞争对手,如何发展民族保险业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指出,这里提及的发展民族保险业并不是狭义的保护,而是在兼顾发展我国保险市场的前提下,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扶植、培育民族保险业。

第三,全面提升我国保险业的竞争范围与竞争能力,培育保险业的行业竞争力。现阶段我国保险竞争大多集中在价格竞争方面,对于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竞争关注不足,未来可以将重点转移到技术含量更高的层面,以维护保险竞争的效率。此外,保险业的竞争力也是一项需要重点考察的项目,保险行业竞争力是指当保险业于其他金融行业或类似机构发生竞争时获取胜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Bresnahan,T.F.The Oligopoly Solution Concept is Identified [J].Economics Letters,1982,(10):87-92.

[2] Lau,L.J.On Identifying the Degree of Competitiveness from Industry Price and Output Data[J].Economics Letters,1982,(10):93-99.

[3] Panzar,J.C.and Rosse,J.N.Testing for Monopoly Equilibrium [J].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1987,(35):443-456.

[4] Lerner,A.The Concept of Monopoly and the Measurement of Monopoly power[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34,(1):157-175.

[5] Iwata,G.Measurement of Conjectural Variations in Oligopoly[J].Econometrica,1974,(42):947-966.

[6] Murat-Roger S.Tonkin-D.Johannes Jüttner.Competition In General Insurance Market[J].Zeitschrift für die gesamte Versiecherungswissenschaft,2002,(3):453-458.

[7] Tuncayc Celik,Muhittin Kaplan.Competition in the Turkish Insurance Sector,2002―2004[R].working paper,2007.

[8] 邵全权,江生忠.“入世”对中国寿险公司产业组织的影响[J].财经研究,2008,(4):16-26.

[9] 邵全权.中国产险公司市场结构、竞争模式与绩效关系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8):123-137.

The Relation Between Degree of Competitionand Market Structure:

Evidence from Chinas Insurance Markets

SHAO Quan-quan,WANG Bo

(School of Economics,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I study the competition degree of Chinese insurance market by H index.Then I use the method of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relevance analysis study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competition degree and insurance market structure. In my paper I find: during 1999―2006,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property market is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and at the same period Chinese life insurance market is oligopoly.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ation of insurance rate from 2003 has obvious effect to both property and life insurance market,as I result the competition degree of both markets had been aggravated.The competition degree is positive related to property companys quantity,but is negative related to the quantity of life insurance companies.The relation between competition degree and concentration degree is negative relevance in property insurance market,and the relation is not certain when use different indices in life insurance market.

关于长城的谚语范文4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

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房屋建筑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调结构、扩内需、保民生,工程项目不断增多,使建筑业迎来了空前的良好发展机遇;不断更新的新技术、新材料使施工企业对工程施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要求也相应提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种不利于管理的因素增加,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强化对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是施工企业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施工项目的成功管理不仅对项目、对企业有良好经济效益,对国家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成功的管理,能促进项目和企业的发展,能推动建筑市场不断前进。现代房屋建筑向着更高、体型更复杂、结构形式更多样、功能更齐全、综合性更强的方向发展的。建筑行业领域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支柱作用,所以它的施工管理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基础建设投资规模迅速增大,建筑业得到蓬勃发展,但同时,我国建筑领域的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建筑业施工伤亡人数居高不下。房屋建筑与大城市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和敏感。本文就加强房屋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展开讨论。

二、目前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管理控制系统有待完善

目前在我国建筑现场管理方面,质量控制系统不够完善,机制不健全,管理方法落后,一些具体项目的质量控制系统不够完善,现场质量监督机制不健全,少数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这种种原因会造成局部的施工质量监管缺失。同时受客观因素的影响,高科技的网络技术在施工现场还难以普及,现场的大部分管理工作还要应用传统的方式和依靠经验来完成,由于方法落后,致使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不高。

2、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

房屋的建筑工程规模较大,需要的建筑人员比较多,由于人员众多,人员管理工作较为复杂,所以不能很好的实现对每一个人员的有效管理。这就导致了个别施工人员施工违反相关规定造成质量问题的事情时有发生,最终导致了承包商和监督单位的声誉受损,而且也会给施工的相关方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对施工单位现场人员的有效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直接关系到一个施工企业能否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3、房间设计存在的问题

房屋的设计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房屋能否建设成功的关键,但是,在房屋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单位质保体系的不健全以及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疏忽等原因,使工程设计留下了产生质量隐患。例如,在屋面防水设计中,由于设计的不合理导致局部泛水檐高度不够,也有伸缩缝处屋面墙压顶设计不合理。自由排水的屋面上,檐部不做铁皮泛水檐,而且卷材没有探出挑檐的边沿等。在楼地面的做法上,预制空心板上先抹平而后作面层,按这种设计施工的地面和天棚,绝大多数易产生裂纹。另外,由于设计问题,房屋墙体渗漏严重,门窗缝隙大,厕所浴池间地面倒坡、积水,滴水线向内斜导等现象也比较严重。

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对策

在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中,施工现场对应的管理模式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由于房屋施工现场在施工管理方面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工程主体项目建设的水平和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不断对房屋现场管理的技术进行改进,积极应用房屋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的防范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项目的原有的经济效益,促使国民经济快速平稳发展。

1、制定切合实际的进度计划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工程实际,不断对原计划进行调整,以便确保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首先要减少设计变更占用的时间,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前熟悉好工程设计文件、了解业主对工程将来的用途,通过自审、会审及时将图纸设计的问题反映出来。力争在最短的时间里解决设计图纸中的问题,把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减至最小。其次引进网络计划管理技术,采用网络计划管理中,对施工进度计划中的关键工序和关键线路做好控制,结合实际施工情况检查调整。工程通过进度计划来控制,施工组织中不但要制定总进度计划而且要做好准备、周进度计划材料、机具使用计等都要遵循进度计划的要求。进度计划的制定要对施工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周全,统筹全局对施工资源合理的加以利用。当工程进度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与原计划偏差较大时,技术负责人要结合实际,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最后要控制好关键线路上的作业时间,尽量保证总工期实现。

2、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建立考核机制

房屋建筑工程要想能够安全施工必须努力提高施工人员的思想觉悟,严格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安全素质,不要搞形式,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在管理以及质监技术负责人员要进行严格的要求,增强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业务与技能培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能力 举办施工技术质量管理业务培训班;培训内容除了质量、技术、安全、进度、成本管理,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思想境界、质量意识和业务技能,为质量控制和工程管理奠定坚实基础,这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同时还要采取规范化作业,坚决否定工作只凭感觉或者靠经验,使施工人员形成一种好的工作习惯,另外特殊工种的人员必须要进行严格培训考核,然后持证上岗。临时工必须经过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按照《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的规定要求,认真学习或传达有关安全生产的信息,及时传输新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3、建立施工现场管理的组织机构

施工管理组织机构是施工顺利完成的管理基础。施工中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管理功能,合理的构建施工管理组织机构能够提高施工的整体管理水平。在合理、有效的组织机构的管理下,每个工作环节、工序、流程都能够有序的进行,并能在统一协调中高效的完成,以达到顺利施工的目标。因此在施工管理中合理设置管理组织机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高效的组织体系和组织机构的建立是施工项目能否顺利完成的前提。比如在日常的工作中,施工企业要找专人对房建施工人员的从业素质进行培训。建筑施工人员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的职业要求,才能胜任这项高强度的工作,从而保障工程的质量。

四、结语

建筑行业领域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支柱作用。建筑施工企业系列标准要求施工企业将施工现场的管理作为重点来抓,突出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施工现场管理是考核建筑施工企业的第一系统目标工作的关键点。建筑行业是高风险、事故多发行业,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重复性事故时有发生。形势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体制在变化,而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仍延续着“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宏观管理体制,但是,该管理体制的概念和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为此,更新安全管理理念,树立企业安全文化,建立现代化安全管理体制以适应新的形势、新的技术、新的体制、新的生产者,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也是共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关于长城的谚语范文5

关键词:代购市场;信息不对称;博弈论

一、中国代购市场的发展

所谓代购是指国内消费者通过,某种平台或是个人中介的帮助在海外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并利用邮寄、快递或者直接携带等方式将商品送达国内消费者手中的一种新型购物方式。代购市场的需求方大多数为女性,且以大学生和上班族为主,年龄主要在20岁到40岁之间,代购商品大多为化妆品、名牌箱包、首饰、奶粉等,近几年来交易规模不断上升。

与传统购物方式相比,海外代购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商品服务跨越国境障碍,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变大。(2)消费者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通常为中高收入者。(3)商品服务个性化,能够根据客户指定购买商品,并且能够提供信息咨询、网上拍卖等增值服务。

海外代购有多种方式,除了信用度较高的熟人代购之外,网店代购、微信代购已经成为代购的主要方式,虽然它们克服了传统代购方式获取信息的时滞约束,但信息不对称现象仍十分严重。

二、代购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

1.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中的个体拥有的信息不同,一些成员拥有其他成员无法拥有的信息。代购市场上,代购商通常掌握着商品的价格、质量等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代购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从客观上来讲,一方面,因为存在地域等方面的限制,消费者无法真实的看见商品,无法判断商品的真假以及质量问题,只能通过在网络上查询或向卖家询问相关信息,而这些信息与商品本身可能相差甚远,这就造成了信息不对称的出现。另一方面,买卖双方的交易是通过微信、淘宝等网络方式进行的,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递手段,虽然传递信息速度很快,但网络传递的信息难以鉴别真假,代购市场的参与者很多,信息量大,交易环境也十分复杂,这就加剧了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2)从主观上来讲,由于自利主义和机会主义的存在,代购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们会选择隐瞒商品的一些真实信息,只向消费者展示好的一面,甚至以次品充当正品卖给消费者,这也是造成信息不对称的一个重要原因。

2.信息不对称的具体表现

(1)商品价格信息不对称

代购商通常是通过国内外市场上的价格歧视和汇率差来赚取利润的,但大部分消费者不了解商品在国外的真实价格,更不会关注国际间汇率差,卖家就利用这一点,大幅度哄抬物价,使消费者支付远高于真实价格的钱,从中赚取高额利润。

(2)商品质量信息不对称

卖家对于商品的介绍总是会夸大其词,对商品质量的介绍更是十分吹捧,但其实际质量可能与描述相差甚远。

(3)商品服务信息不对称

卖家在交易前总是会向买家承诺商品的质量、效用等,当交易完成后,卖家却以“代购商品一旦售出,概不退还”以及“我们只是商品的搬运工”等说辞来拒绝买家的退货要求。

3.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后果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机制有时就不能很好地起作用,进而出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

(1)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劣质品总是将优质品驱逐出市场,即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做出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他人的选择,导致降价不能使消费者多消费,提价也不能使生产者多生产的现象。对于市场机制来说,逆向选择的存在是一个麻烦,它使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状况,意味着市场的低效率,意味着市场的失灵。在代购市场上,一方面,消费者知道代购商比自己更了解商品的价格与质量,因而就有可能利用这一信息优势来进行欺骗,即出售一些成本较低的劣质产品,充当正品以获取更大的利润,基于这种认识,消费者只愿意对代购提供的商品支付较低的价格;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者只愿意支付较低的价格,代购商也不愿意提供成本较高的优质产品,这样一来,劣质产品将优质产品逐出市场,最终出现一种“柠檬”市场,即劣质品占主导地位的市场。

(2)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道德风险通常是一种事后行为。在代购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道德风险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代购商和消费者。一方面,代购商基于自利主义和机会主义,在买家支付商品订金后不提供商品给买家或者在承诺买家“保真”的前提下以次充好,造成消费者的利益损失;另一方面,消费者欺诈代购商的事件也时有发生,部分代购商基于对买家的信赖,约定货到付款,然而买家在收到商品后却拒绝向卖家付款,造成代购商的损失。

三、基于博弈分析代购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假设市场上有代购商A和消费者B,且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对于代购商来说,有卖正品和卖次品两种选择;对于消费者来说,有以高价购买和以低价购买两种选择。那么双方在交易过程中,会产生以下几种博弈结果。

U0、U1、U2、U3分别表示高价正品、低价正品、高价次品、低价次品的效用。

对A来说,U2>U0>U3>U1

对B来说,U1>U0>U3>U2

假如代购商愿意以高价出售正品,消费者也愿意以高价购买正品,此时双方获得效用均为U0,这种情况为双方的最优效用。在实际代购市场上,消费者不了解代购商的信用情况,不愿意承担高价购买次品的损失,因此消费者会选择以低价购买,买到正品的效用为U1,大于以高价买到正品的效用U0;买到次品的效用为U3,大于以高价买到次品的效用U2,故作为买方,消费者更愿意出低价购买商品。对于代购商来说,高价卖不出去的商品只能以低价出售,而低价出售正品的效用U1小于低价出售次品的收益U3,故代购商也会选择低价出售次品。最后的博弈结果往往是交易双方在低价次品上成交。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交易结果都是如此,市场本身存在的信誉机制有时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交易双方的博弈是重复博弈的过程,设博弈过程有N个阶段,每个阶段即为一次博弈,在第j阶段,买家认为另一方诚信的概率为Pj,如果在第j阶段买家发现卖家没有欺骗自己,则Pj+1>Pj,即如果卖家在本阶段选择诚信,那么买家认为卖家下一阶段选择诚信的概率是大于本阶段的。因此,卖家在本阶段的销售行为会影响他的信用度,进而影响其销量。如果卖家在每一阶段都选择诚信,就能与买家达成长期合作的关系;相反,如果卖家在本阶段选择欺诈,买家在主观上就会认为卖家下一次也一定会欺诈,从而终止与卖家的合作。因此,选择诚信对于买卖双方都是有利的,卖家得到了稳定的客源,买家也不用花费时间与精力寻找新的卖家,经济成本降低。这就是市场本身的“信誉”机制,即买家通过卖家本阶段的行为判断卖家的信誉,再决定下一阶段是否进行合作,通过这种机制可以有效降低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

四、改善代购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建议

1.政府角度

代购行业方法监管和制度都不够完善,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交易双方的行为,对消费者的利益建立保障机制,同时也要提高代市场的准入门槛,如代购商需要办理相关手续、缴纳保证金取得资格认证后方可从事代购经营等,政府也可将代购商单独作为一个群体制定相应的纳税机制,防止代购商的不正规避税行为。政府还应当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建立健康的消费观念,不盲目追求海外代购的消费行为。

2.代购商角度

代购商需要规范自身经营方式,做到诚信经营。代购商可以寻求正规的批发商进行长期合作,降低商品购买成本,而不是通过销售次品提高自身收益。另外,代购商也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了解行业规范,提高自身得到修养,进而推动代购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3.消费者角度

消费者作为风险的承受方,需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分辨真假信息的能力,可以要求代购商提供发票及相关收据,保留电子交易记录,以便在商品质量出现问题时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白冰,冯佳美.浅析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中国代购市场[J].中国商论,2015(26).

[3]陈言延.浅析代购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及其解决途径[J].时代金融,2016(05).

关于长城的谚语范文6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常见问题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成熟的同时,国内的建筑工程材料检验技术也不断的成熟和完善,在各项检验标准以及在规则方面也开展了各项修缮工作,促使建筑业持续有序发展的同时,其发挥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准确性联系紧密,两者是正相关的关系。

一、进行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的目的及检测方法

建筑材料检测的判定以及整体性把控,是对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必要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确保工程建筑质量的主要环节之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同时,各项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之中,同时对于建筑材料检测项目和建筑材料取样的重要程度也开展了全新的规定,此项操作有助于提升建筑材料检测报告的准确性。建筑材料检测是建筑材料科研、技术开发以及企业生产等各个方面的重要质量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一样的建筑材料检测方式,能够把建筑材料检测分成三种主要的类型,分别是外观检测、有损检测和无损检测等。外观检测指的是直接客观的对建筑材料的规格和种类等,直观的判定建筑材料有无外观上的缺陷,或者使用的建筑材料和和工程建设的要求是否相关;而有损检测指的是依靠实验设备或者实验仪器对材料做力学以及化学方面的检测,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清楚建筑材料的质量;无损检测使得是不将建筑材料样品做破坏,并且借助各项光学操作技术对建筑材料做深入全面的检测。

建筑工程材料的试验检测工作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其目的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1.1对建材的配合进行优化

在设计建筑工程材料的配合比时,可以提出多种方法,经过对比选取经济性能较高、主建材使用最小的方法。例如: 利用试验在确保配合材料满足建筑对强度的要求基础上, 配置混凝土时选用使用灰剂量较小的配比。在进行沥青路面施工设计配比时选取使用油量最少的方法。利用检测试验, 可以使材料的配合比更为合理, 提高材料的使用率, 缩减工程资金投入增加企业收益。

1.2 对材料的性能进行科学评价

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利用试验与检测方法河以对建材的原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及性能予以科学评估。无论什么材料都可以依照相应的标准及方法进行试验检测, 对其质量的优劣、性能的好坏、是否适宜在项目工程中应用等情况进行评价进而增强建筑项目的质量。

1.3 有助于提升施工技术水平, 增强企业收益

利用试验及检测方法可以发现建材原料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建设企业及时转变设计方法使用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了建设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实力确保企业稳定发展。

二、进行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时存在的不足

虽然对建筑工程的材料进行试验检测具备十分重要的意义施工企业在现实生活中也尽可能的遵照相关标准与制度进行工作,但是,因为遭受观念、技术及管理等禁锢在进行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大体可以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2.1 新建材的质量控制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因为以往的建材原料应用率较高施工人员就经常依靠自身的经验对其质量进行判断但这种判断是不够精准的就很可能影响新建材的质量控制工作。另外造成新材料的质量控制存在不足的因素还包含以下内容: 其一应用新建材的因素大体是由于其性能得到提高但是很多施工人员却并不十分清楚的掌握这种改变, 缺少相应的经验进而就造成其质量出现问题; 其二, 由于新建材形成的时间较短很多建材流入市场前并没有通过相关的试验检测,其性能与标准也大多不相同就造成试验检测出的数据无法为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2.2 配件的质量控制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 不仅要对主建筑材料进行试验检测同时也要对一些配件、装饰建材进行检测。在传统的观念中人们大多只重视对建筑主体所应用的建材进行检测而忽视了配件检测工作进而为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埋下隐患。想要确保施工质量就应从主建材及配件质量双方面的检测工作入手包含对水暖施工原料、五金材料等难有落实好方方面面的材料质量才能够为项目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2.3 试验检测的机构

其实我国各市级政府都十分关注建筑材料的试验检测工作特别是试验检测的机构,最近几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虽然试验检测机构的规模与数量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却并没有全面发挥功能。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包含以下内容: 其一单纯关注试验检测机构的建设数量, 却忽略了对质量的重视虽然数量很多范围很广质量却较差很多检测机构的机械设备不足、老旧, 无法确保试验的结果与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其二缺少专业检测人员。试验检测机构中很多工作人员都不是专业人士甚至缺少基础的检测尝试启身素养也相对较低进而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其三,缺乏单独运作的观念。一些试验检测机构依附在其它主体部门中,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其同样是影响测试结果的原因之一。

三、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措施

3.1 建筑工程材料进场前的检测

在建筑工程材料进场前,必须先进行相关检测。具体包括土建、水电材料、节能材料以及建筑主管部门、监理单位确定必须检测的其他材料。材料进场前主要的检测项目包括材料外观、尺寸、性能以及物态等,此外,还须检验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根据建筑材料检验方式的不同,检测方法可分为普通送检、见证取样送检、不合格复检和监督抽检。同时,当材料进场复验出现不合格时,对于规范允许重新取样双倍复检的材料,必须在相关监理单位的见证下,由施工单位按有关规范标准重新抽取双倍试件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未经检验或检测不合格的相关材料和设备,应禁止使用,在建设、监理和施工单位的共同见证下就地封存,并通知质量监督人员进行见证处理。

3.2 建筑工程材料进场后的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材料进场时,应对照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检测验收,建筑工程上使用的材料,必须经相关审批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进场的材料须与提交的资料在规格、型号、品种、编号上保持一致,同时认真核对施工记录和材料进场复验报告,查证材料进场复验频次、数量、报告结果是否满足要求,不同厂家、不同品种、不同型号、不同批号的材料是否分别堆放,做到界限清晰,专职专责。对发现问题的,应由相关部门及其负责人及时签发监督文书,以便主管部门能及时准确地追踪工程质量,并对责任单位进行不良行为记录。

3.3 加强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测系统建设

有关部门应加强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测系统建设,材料质量检测系统应要求能准确及时地进行材料质量检测数据,为保证工程建筑质量提供准确依据,特别在工程质量和安全隐患的不合格检验项目的数据,能通过网络及时传送给相关部门,有效地提高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四、进行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的改进方法

想要处理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存在的不足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及水平就应以现场施工情况为基础,利用以下方法进行改进。

4.1 制定周密、全面的试验检测标准

要想确保项目工程质量, 增强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首要任务就是制定周密、全面的检测标准。包含以下内容: 其一依据施工项目的规模危创建等级检测试验标准,从而确保建材质量; 其二危创建相关试验检测的工作标准,例如: 样品的抽样检测标准、文件的管理标准等; 其三创建细致的材料实验测试标准约束实验人员的操作进而确保测试工作顺利开展。

4.2 合理调配试验设施与操作人员

依据项目工程的施工需求与规模布置与其相适应的实验室对施工过程进行跟踪及时了解相关试验结果增强测试工作的质量。另外还应合理调配试验操作人员,确保上岗人员具备专业的能力与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所有试验设备的使用方法确保试验结果的精准性。

4.3 对检测及试验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

首先应确保员工严格依照相关章程开展工作。在现实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进而确保试验检测数据的正确性与合理性为施工提供保障; 其二对计算、报告、记录等工作进行规范。在试验过程中, 每一个环节都应确保正确, 预防由于马虎、随意而导致的结果不正确情况发生。记录数据所使用的单位应同国际单位制一致, 书写规范、工整全面。同时,计算数据时应遵照相关要求保留小数, 书写报告要工整, 得出的结果应是精准、明确的。

4.4 对试验操作进行管理

对实验操作进行管理大体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 其一,对检测过程进行管理掌握建筑工程检测材料的来源、样品选取、试验过程等相关情况加果发觉问题应刻进行改正J段如已经对结果造成危害就需要重新进行试验或者在报告中说明; 其二对数据处理进行管理。如果发觉试验产生的数据同标准不一致,则需要细致查明原因,并予以分析;其三, 向相关上级汇报结果。在进行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时得出结果应立刻向上级汇报从而使领导可以实时了解施工情况,方便在日后进行指导确保施工质量。

五、结束语

从建筑项目的工程质量角度分析,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其具体的性能和使用质量之间的关系都是有非常重大的关系的。因此,强化建筑材料的实验和检测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参与工作的各个工作人员需要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订立详细完善的检测准则,保证检测工作的准确可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