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治理发展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治理发展前景范文1
关键词:重金属废水 生物吸附 超滤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废水的大量排放,土壤和水源中重金属积累的加剧,重金属的污染也日益严重。由于重金属易通过食物链而生物富集,构成对生物和人体健康的严重威胁。如何有效地治理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而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在开发区的污水中也较为严重,根据长沙市环境监测站的检测情况,我们发现开发区废水中的镍(Ni)存在间歇超标的现象,在对污泥进行监测的时候也发现了污泥中总镉、总镍、总铜超过了污泥农用时污染控制标准限值因此在这里对重金属的处理方法进行了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国内外学者对重金属污染的治理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1、2]。目前已开发应用的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包括化学沉淀、电解、离子交换、膜分离、活性碳和硅胶吸附、生物絮凝、生物吸附、植物整治等方法。采用化学法、物理化学法都将残生污染转移,易造成二次污染,且对于大流域、低浓度的有害重金属污染难以处理。而生物法具有效果好、投资少及运作费用低、易于管理和操作、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面就这几种方法进行探讨:
1 化学法
化学法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和电解法,主要适用于含较高浓度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
化学沉淀法的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使废水中呈溶解状态的重金属转变为不溶于水的重金属化合物,通过过滤和分离使沉淀物从水溶液中去除,包括中和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铁氧体共沉淀法[3]。由于受沉淀剂和环境条件的影响,沉淀法往往出水浓度达不到要求,需作进一步处理,产生的沉淀物必须很好地处理与处置,否则会造成二次污染。
电解法是利用金属的电化学性质,金属离子在电解时能够从相对高浓度的溶液中分离出来,然后加以利用。电解法主要用于电镀废水的处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不能降的很低。所以,电解法不适于处理较低浓度的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
2 物理化学法
离子交换法和膜分离技术适用于含较低浓度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
离子交换法是在离子交换器中进行,此方法借助离子交换剂来完成。在交换器中按要求装有不同类型的交换剂,含重金属的液体通过交换剂时,交换剂上的离子同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交换,达到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目的。这种方法受交换剂品种、产量和成本的影响。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就离子交换剂的研制开发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4、5]。随着离子交换剂的不断涌现,在电镀废水深度处理、高价金属盐类的回收等方面,离子交换法越来越展现出其优势。
膜分离技术是利用一种特殊的半透膜,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不改变溶液中化学形态的基础上,将溶剂和溶质进行分离或浓缩的方法,包括电渗析和隔膜电解。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溶液阴阳离子选择透过性使水溶液中重金属离子与水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隔膜电解是以膜隔开电解装置的阳极和阴极而进行电解的方法,实际上是把电渗析与电解组合起来的一种方法。上述方法在运行中都遇到了电极极化、结垢和腐蚀等问题。
3 生物法
3.1 生物絮凝法
生物絮凝法是利用微生物或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进行絮凝沉淀的一种除污方法[6]。微生物絮凝剂是由微生物自身构成的,具有高效絮凝作用的天然高分子物,它的主要成分是糖蛋白、粘多糖、纤维素和核酸等。由于多数微生物具有一定线性结构,有的表面具有较高电荷或较强的亲水性,能与颗粒通过各种作用相结合,起到很好的絮凝效果。目前开发出具有絮凝作用的微生物有细菌、霉菌、放线菌、酵母菌和藻类等共17种。其中对重金属有絮凝作用的有12种。陈天等[7]利用从多种微生物中提取的壳聚糖为絮凝剂回收模拟工业废水中Pb2+、Cr3+、Cu2+,在离子浓度是100mg/L的200mL废水中加入10mg壳聚糖,处理后溶液中Cr3+、Cu2+浓度都小于0.1mg/L, Pb2+浓度小于1 mg/L,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用微生物絮凝法处理废水安全方便无毒、不产生二次污染、絮凝效果好,且微生物生长快、易于实现工业化等特点。此外,微生物可以通过遗传工程、驯化或构造出具有特殊功能的菌株。因此微生物絮凝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2 生物吸附法
生物吸附是对于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作用使重金属离子被微生物细胞吸附的概括理解,这些作用包括络合、鳌合、离子交换、吸附等。这些微生物从溶液中分离金属离子的机理有胞外富集、沉淀;细胞表面吸附或络合;胞内富集。其中细胞表面吸附或络合对死活微生物都存在,而胞内和胞外的大量富集则往往要求微生物具有活性。许多研究表明活的微生物和死的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都有较大的吸附能力,作为生物吸附剂的生物源能够从低浓度的含重金属离子的水溶液中吸附重金属,且有实用价值的微生物容易获得。例如: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是生物吸附剂很好的生物源,大量来自海洋中的藻类也是便宜的生物源[8、9]。赵玲等[9]用海洋赤潮生物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的活体和甲醛杀死的藻体对Cu2+、Pb2+、Ni2+、Zn2+、Ag1+、Cd2+的吸附能力进行研究,实验证明,金属离子混合液经原甲藻吸附30min后,各离子的浓度显著下降且达到平衡,原甲藻的活体和死体对这六种金属离子具有相似的吸附能力。
利用载体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微生物吸附剂经预处理固定后,吸附剂吸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增强、使用周期延长、可以提高废水处理的深度和效率、减少吸附—解吸循环中的损耗。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开展了固定化细胞处理含重金属有毒废水的研究工作[10、11]。生物吸附剂具有来源广、价格低、吸附能力强、易于分离回收重金属等特点,而且使用死的微生物作为生物源具有容易固定化,并可根据需要制成特殊的生物吸附剂并反复使用。因此,生物吸附法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现阶段我国的污水处理厂大多数采用活性污泥处理法,因此可以考虑在需进行重金属去除的地域,通过对活性污泥的驯化(在此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量重金属使活性污泥中毒),以及生物接种法接种相应的菌种,达到对低浓度含重金属污水的处理。
3.3 植物整治技术
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机理,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利用植物发达的根系对重金属废水的吸收过滤作用,达到对重金属的富集和积累。二是利用微生物的活性原则和重金属与微生物的亲和作用,把重金属转化为较低毒性的产物。通过收获或移去已积累和富集了重金属的植物的枝条,降低土壤或水体中的重金属浓度,达到治理污染、修复环境的目的。
在植物整治技术中能利用的植物很多,有藻类植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等等。其主要特点是对重金属具有很强的耐毒性和积累能力,不同种类植物对不同重金属具有不同的吸收富集能力,而且其耐毒性也各不相同。
浩云涛等[12]分离筛选获得了一株高重金属抗性的椭圆小球藻(Chlorella ellipsoidea),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重金属铜、锌、镍、镉对该藻生长的影响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富集作用。结果显示,该藻对Zn2+和Cd2+具有很高的耐受性。对四种重金属的耐受能力依次为锌>镉>镍>铜。该藻对重金属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经15μmol/L Cu2+、300μmol/L Zn2+、100μmol/L Ni2+、30μmol/L Cd2+浓度72h处理,去除率分别达到40.93%、98.33%、97.62%、86.88%。由此可见,此藻类可应用于含重金属废水的处理。
对重金属离子具有吸附作用的草本植物有凤眼莲(Eichhoria crassipes Somis)、香蒲(Typhao rientalis Presl)等[13、14]。香蒲是国际上公认和常用的一种治理污染的植物,它具有特殊的结构与功能,如叶片成肉质、栅栏组织发达等。香蒲植物长期生长在高浓度重金属废水中形成特殊结构以抵抗恶劣环境并能自我调节某些生理活动,以适应污染毒害[15]。招文锐等[16]研究了宽叶香蒲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广东韶关凡口铅锌矿选矿废水的稳定性。历时10年的监测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地净化铅锌矿废水。未处理的废水含有高浓度的有害金属铅、锌、镉经人工湿地后,出水口水质明显改善,其中铅、锌、镉的净化率分别达到99.0%,97.%和94.9%。分析其pH和Pb、Zn、Cd、Hg、As质量分数的年份和月份变化趋势,发现经湿地处理的废水出水水质中的各指标的年份和月份变化幅度较小,且都在国家工业污水的排放标准之下,可见该湿地的污水净化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采用木本植物来处理污染水体,具有净化效果好,处理量大,受气候影响小,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胡焕斌等[17]试验结果表明,芦苇和池杉两种植物对重金属铅和镉都有较强富集能力,而木本植物池杉比草本植物芦苇具有更好的净化效果。周青等[18]研究了5种常绿树木对镉污染胁迫的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浓度镉胁迫下,5种树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细胞质膜透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及镉富集量等生理生化特性均产生明显变化,其中,黄杨、海桐,杉木抗镉污染能力优于香樟和冬青。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能切断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和家畜的食物链,避免了二次污染,可以定向栽培,在治污的同时,还可以美化环境,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是一种理想的环境修复方法。
4 重金属废水处理发展趋势及展望
一、生物法将成为主导方法 虽然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都可以治理和回收废水中的重金属,但由于生物法处理重金属废水成本低、效益高、易管理、无二次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另外,通过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应用,可使生物具有更强的吸附、絮凝、整治修复能力。因此生物法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几种技术集成起来处理重金属废水 重金属废水是一种资源,许多重金属都比较昂贵。如果将废水中的重金属作为一种资源来回收,不但解决了重金属的污染,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电化学法就可以满足这些要求处理重金属废水,但由于废水中重金属的浓度一般较低,用传统的电化学法来处理,电流效率较低,电能消耗较高。因此,为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实现废水回用和重金属回收,可将几种技术集成起来处理重金属废水,同时发挥各种技术的长处。Tung Chung-Ching等[19] 集成采用胶束增强超滤法去除水溶液中的铜离子取得了显著效果。张永锋[20]采用络合-超滤-电解集成技术处理重金属废水,超滤的浓缩液可通过电解回收重金属,从而实现废水回用和重金属回收的双重目的,为重金属废水的根治找到了新的出路。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与植物的协同净化作用,并辅之以物理或化学方法,寻找净化重金属的有效途径。对重金属的污染源头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利用物理和化学的办法处理好源头的含较高浓度的重金属废水,不让高含量的重金属废水进入城市排水管网。这样可以减少治理成本,又减轻了二级污水厂的处理难度,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已建成的环境治理项目中,可以考虑进行对重金属处理的改进和改造以达到对相应重金属的处理,而在有必要进行重金属处理的未建成环境治理项目,应该在立项时即考虑对重金属的去除,以达到更好的治理污染,修复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况金蓉.生物吸附技术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应用[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2,26(3):400~403
[2]Kim D. S.The removal by crab shell of mixed heavy metal ions in aqueous solution[J]. Biore- source Technology, 2003,87:355~357
[3]张学洪,王敦球,程利等.铁氧体法处理电解锌厂生产废水[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 26(1):36~37
[4]邓再辉.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在处理含铜废水中的应用[J].矿冶工程, 2003,23(3):44~48
[5]Chaudhari S., Tare V.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Heavy Metal Uptake and Release by Inso- luble Starch Xanthate in Aqueous Environment[J].Wat. Sci. Tech.,1996,34(10):161~168
[6]马士军.微生物絮凝剂的开发及应用[J].工业处理,1997,12(1):7~10
[7]陈天,汪士新.利用壳聚糖为絮凝剂回收工业废水中蛋白质、染料以及重金属离子[J].江苏环境科学,1996(1):45~46.
[8]李明春,姜恒,侯文强等.酵母菌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的研究[J].菌物系统,1998,17(4):367~373
[9]赵玲,尹平河,Qiming Yu等.海洋赤潮生物原甲藻对重金属的富集机理[J].环境科学,2001,22 (4):42~45
[10]胡自伟,潘志彦,王泉源.固定化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3(9):19~23
[11]Kapoora A.,Viraraghavan T.Removal of Heavy Metals from Aqueous Solutions Using Immo- bilized Fungal Biomass in Continuous Mode[J]. Water Resource,1998,32(6):1968~1977
[12]浩云涛,李建宏,潘欣.椭圆小球藻(Chlorella ellipsoidea)对4种重金属的耐受性及富集[J].湖泊科学,2001,13(2):158~162
[13]许德芝.风眼莲在不同种类的污水中的吸附能力的研究[J].贵州环保科技,1995,1(1): 20~21
[14]叶志鸿,陈桂珠.宽叶香蒲净化塘系统净化铅锌矿废水效应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2, 13 (2): 190~194.
[15]温志良,徐海宇,毛友发.香蒲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开发利用[J].环境保护,1999,10:39~42
[16]招文锐,杨兵,朱新民等.人工湿地处理凡口铅锌矿金属废水的稳定性分析[J].生态科学, 2001,20(4):16~20
[17]胡焕斌,周民华,王桂珍等.人工湿地处理矿山炸药污水[J].环境科学与技术,1997,78(3): 17~ 18
[18]周青,黄晓华,施国新等.镉对5种常绿树木若干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01, 14(3):9~12
生态治理发展前景范文2
关键词:生态化 系统规划 设计
1.园区公共基础与服务设施生态化发展规划
1.1建筑生态化建设
本溪工业园园区内厂房、仓库等各种工业建筑和办公楼、会展中心、宿舍等构筑物以及配套居民小区建筑都应尽量做到与环境友好或生态化.
1.2基础设施生态化建设
本溪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内容有交通设施,园内道路按照棋盘式布局,采用国内最高标准,并能方便地和高速公路、国道网相联结,适宜于超载重货物运输.通讯设施,通讯设施先进、齐全,为投资者提供方便.
1.3生态服务机构建设
本溪工业园走生态化发展道路,在园区机构设置上与普通工业园区很大不同点就是要设置一些生态服务管理机构,主要包括清洁生产中心、资源回收中心、生态化研究中心等. 本溪工业园应成立环境管理办公室,并建设一个园区清洁生产中心作为环保办公室重要组织部分,园区生态化研究中心可为其下属一部分.
1.4与社区集成
社区虽然不是工业园组成部分,不属于工业园管理和建设范围.但工业园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与社区有着不可分割关系.工业园生态化发展、建设、管理等方面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因此工业园与社区集成也是工业园生态化发展不可或缺一个方面.
2.工业生态系统规划设计
2.1工业园区定位与系统设计框架
工业园性质,本溪工业园性质是按照科技兴区、工业强区、三产富区一发展战略,立足本溪市、服务辽宁省、辐射周边地区,在发展战略上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正确处理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关系,强化资源集约利用,有重点地发展资源消耗低、带动效益显著产业,不断提高土地、能源、水等重要资源利用效率.努力形成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和生态环保型产业和产品结构,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溪工业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本溪工业园产业发展方向要依据外部宏观环境和内部发展条件两方面综合考虑.从外部环境看要充分考虑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国家产业政策、辽宁省及本溪市产业导向,选择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发展潜力大、投入产出比高产业:从内部条件看要充分考虑到本溪地区总体战略定位,产业基础及发展态势,土地、能源、基础设施等要素资源因素,选择具有高成长性、产业带动性强、环境效益好、资源节约型“生态型"模具产业.
2.2工业生态系统结构与设计
本溪工业园工业生态系统基本单元是生物制药类企业,与其他工业生态系统一样功能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即资源生产、加工生产和还原生产,它们共同组成了工业生态网络关系.资源生产企业相当于自然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主要承担着对各类资源开发利用,为工业生产提供初级原料和能源;加工生产企业相当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将资源生产企业提供初级资源加工成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必备工业品;还原生产企业则将各种副产物再资源化或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加工转化为新产品.为了支撑和完善生态工业链,园区内还考虑“补链"辅助设施促进物质和能量循环.
2.3系统集成
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与其他发展模式本质不同,在于遵循生态规律,通过对区域内各类企业合理布局使系统在资源能源利用上形成共生关系,以工业生态链形式进行生产,实现低成本、少污染和高效益.达到目的关键是能否做到对整个产业系统科学集成,包括物质、能量和信息三者集成.
2.4园区工业生态链及其链接
根据本溪整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本溪工业园区近期优先发展的是生物制药类企业.但是园区未来长远发展并不能局限于目前规划企业.因此构建附属企业组成更复杂工业生态群落,以构成多种物质、能量链接的生态链网络,才能充分利用园区核心企业产生副产物和废弃物进行工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利用.
2.5生物工程产业生态链网络
生物工程产业是继信息技术产业之后又一最具潜力的产业,发展前景不可限量.辽宁生物工程产业发展已具有一定基础,且辽宁科技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科研优势明显,工业园生态化发展规划不可缺少生物工程产业,生点发展方向为生物及分析技术产业、生物化学及试剂、医药生物技术和其它生物工程企业.生物及分析技术产业:发展酶、蛋白技术、纳米技术、发酵培养技术、基因技术、生物提取技术、生物分析、产品过程分析、高速筛选、基因测序、生物芯片、生化分析、氨基酸、食品添加剂等相关产品.
3.园区生态管理系统规划
生态工业园区健康发展重要前提条件是要按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原理进行运营和管理.管理要遵循一系列原则包括科学化原则、整体化原则、公众化原则、法制化原则、市场化原则、国际化原则等.主要论述在本溪工业园在园区层面开展生态管理的框架,作为制定园区生态管理方案指南性文件和生态环境管理发展目标.
3.1园区生态管理系统
本溪工业园作为一个新设成立工业园,要走生态化发展之路,一套合适有效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通过这套管理系统对园区发展和园区内企业提供必须支持服务也是本溪工业园坚持生态化发展之路关键因素.本溪工业园生态管理系统包括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和信息管理三个部分.
3.2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园区发展要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园区污水排放与防治问题.对于工业水污染防治是所有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要求达到GB8974-1996I级标准,对于一些排放特殊污染物企业必须保证达标排放: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加强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实行清洁生产;采用环境最佳实用技术.通过环境评价园区污染物排放将实行总量控制与集中控制.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单独建设和运行污染治理设施在经济上是不合算,园区统一建设污染治理设施既能为企业提供良好基础设施和环境服务.增强对进驻企业吸引力,达到降低企业治理污染成本和满足环境保护法规两项目的.
3.3园区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园区管理机构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IS014000系列标准为指南,以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为基础建立一个经济发展快、资源利用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环境质量好、优美洁净绿色园区为目标,结合本地环境保护工作实际积极推选清洁生产和全过程控制.
3.4基础设施绿色化建设
园区内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体现园区环境管理水平的一个方面,包括支持园区及园区内企业运行的能源的生产与供应、运输、供水、污水处理、照明、建筑和通讯等.这些基础设施要按照环境友好的原则进行设计,使其更有效地为园区及园区内各企业提供服务,同时又能减少对各类物质的消耗、提高能源效率以及实现对废物再利用.本节所要阐述本溪工业园区绿色基础设施,具体内容包括:重视自然生态系统、环境服务设施建设、绿色交通运输、能源系统、给排水系统、绿色建筑等.
3.5园区生态信息公告计划
随着经济发展,信息媒体传播工具加强以及公众环境意识提高,生态信息公告手段已经成为一种继环境管理中指令性控制手段、市场经济手段之后一种新环境管理手段.为了促进园区企业加强环境管理,提高其绿色企业和产品形象以及市场竞争能力,生态工业园区应率先建立和实施生态信息公告计划.园区生态信息公告计划分成两个层次:第1个层次是整个园区生态管理信、息公告,如园区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污染本底状况以及有关园区的生态管理服务公告等;第2个层次是园区企业生态行为的信息公告,即对园区企业的污染排放、企业生态形象、产品绿色标志等进行公告.园区生态信息公告计划重点为园区企业生态行为信息公告.
4.结论
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规划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广泛涉及多个层次和不同对象.虽然工业园生态建设基础理论已有一定的历史,但具体应用和建设还在初级阶段,有待更加深入讨论研究和经验积累。
参考文献:
[1]杨彤,王能民,朱幼林.生态城市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经济管理,2006(14)
[2]刘海龙,李迪华,韩西丽.生态基础设施概念及其研究进展综述,城市规划,
2005(09)
[3]杨培峰.城乡空间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科学出版社,2005.7
[4]乔琦,夏训峰,姚扬.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新华出版社,2006.7
一、柱帽及柱上托板
到目前为止,国内有关书籍中,经常能大同小异地见到前苏联30年代关于无梁楼盖柱帽、托板或它们的组合细部尺寸及配筋规定,如下图:
上图中,形式Ⅱ及形式Ⅲ适用于中级及重级荷载条件,形式Ⅰ很少应用,仅用于荷载比较轻的场合。30年代前苏联的实验表明,当其他条件相同,形式Ⅲ比形式Ⅱ强度高10%,形式Ⅱ中h1与h2的最佳比例约为2:3。对于中级荷载,经济合理的柱帽宽度a=0.35l,而柱帽的有效宽度bce则取自柱颈往上45°扩散至板底的宽度,bce=(0.2~0.3)l,合理值为bce=0.22 l。按照这些规定尺寸,可以免去柱对板的冲切抗剪验算,也不需要对柱帽本身作任何应力分析。但同时应该指出,这些形式的柱帽尺寸都不小,以柱距l=6.5m的无梁楼盖为例,bce=(0.2~0.3)l的要求,凸出于板下的柱帽高度为500~800mm,同时柱帽宽度a≥2275mm。因此这种无梁楼盖的内景不佳,一般用作无内景要求的仓库或筏式基础比较合适;用于公共建筑不一定恰当。
上图为这三种形式柱帽的配筋。由国外已知的试验表明:它们的配筋不是特别需要的;柱帽中没有拉应力出现,压应力也在允许范围内。但为了加强柱与板的连系及整体性,要按构造要求配置一些钢筋,在柱帽四角配以φ8~φ10的钢筋;柱帽中沿高度配3~4个φ6的箍筋;托板下面配以φ8~φ10间距100~150的钢筋网,钢筋网四周成直角上弯伸入平板。上述配筋还能辅助柱帽承受温度及收缩应力。
二、楼板配筋细节
1.一般构造规定
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中规定了关于板配筋的一般构造要求,如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间距、钢筋深入支座的长度等。由于无梁楼盖板较厚,有时板与柱的连接又较弱,本节讲按《ACI规范》的规定提供一些补充,并加以讨论以供参考。
(1)为了改善板的裂缝状况,并为荷载可能集中作用于板的小面积上提供保证,临界截面处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板厚的2倍,但格式及肋式楼盖的那部分板不在此限。
(2)垂直于非连续边的正弯矩钢筋均应伸到板边,并在托梁柱或墙内至少有150mm长的直的或带弯钩的埋入长度。
(3)垂直于非连续边的负弯矩钢筋均应弯起,并设弯钩或用其他方法锚固在托梁、墙或柱内,使弯矩钢筋能充分发挥其强度作用。如果非连续边不是支承在托梁或墙上,或悬臂伸出支座以外时,其负弯矩钢筋可锚固于板内。关于的(1)条,按照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规定,当板厚h≤150mm时,受力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当板厚h>150mm时,受力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h,且不应大于300mm。我国规范似乎更妥善一些,因此关于钢筋间距规定还是以我国规范为准。
2.板配筋的延伸长度
对于无侧移的板柱框架,《ACI规范》及我国(《升板规范》[3]GBJ130-90)都给出了最小延伸长度。《ACI规范》给出的是无托板楼盖及有托板楼盖板的配筋图;《升板规范》[3](GBJ130-90)给出的是无柱帽楼盖及有柱帽楼盖的配筋图。
3.板的外角及外边配筋
分析及实践均表明,如果四边支承板是“浮阁”在四边梁上的,则在重力荷载作下板的四角有上翘的趋势,如果板四周的梁与板整浇在一起而且梁有足够的抗弯刚度以阻止板角上翘,则由变形协调结果,板四角沿对角线方向有负弯矩出现,而在垂直于对角线的方向有正弯矩发生。因此,《ACI规范》规定,对于支座间带有梁的板,当梁的相对截面抗弯刚度α大于1.0时,应在板的外角顶部沿对角线方向配负弯矩钢筋,在外角底部垂直于对角线方向配正弯矩钢筋。这些在板外角顶部及底部配置的专门钢筋均应足以抵抗板内每m宽度的最大正弯矩,这些专门配置的钢筋应配置在每个方向从板角起到等于1/5长边跨长的范围内,专门配筋也可以在板外角顶部及底部用钢筋网代替,见图3-4(b)。类似地,我国(《升板规范》GBJ130-90)也有关于在板外角配置专门钢筋网地规定,与《ACI规范》不同之处在于仅要求配顶部负弯矩钢筋,配筋范围为1/4短边跨长,配筋量取6@200,不用计算。实践工程证明,我国规范也是可靠的,而且很方便。
此外,在楼盖板四周的外边缘,为了加强板边缘的抗扭能力,我国(《升板规范》GBJ130-90)规定,应在平板边缘上、下各设一根直径不小于16mm的通长钢筋,也可以利用原有的配筋拉通。
三、楼板的开洞
板中开洞带来的后果首先是将板内部分钢筋截断,影响板的抗弯承载力,而在柱四周开洞还要降低板对柱的抗冲切承载力。关于第一个问题,在无梁楼盖中,凡符合下列规定的开洞,可不作专门计算。
(1)在中间板带相交有的区域内,如能保持未开洞以前板格所需要的钢筋总量时,可以开任意大小的孔洞。
(2)在柱上板带相交共有的区域内,在孔洞边上加上因开洞而切断的钢筋相等量的钢筋,孔洞切开的尺寸不应大于任一柱带宽的1/8。
(3)在一条柱上板带与一条中间板带所共有的区域内,因开洞所切断的钢筋不得多于任一板带内钢筋的1/4,同时在孔洞边上应加上所切断的等量钢筋。
若板中孔洞位置矩集中冲切荷载或反力作用面的距离小于板厚的10倍,或者无梁楼盖中孔洞位于柱带以内,在确定板的冲切受剪临界截面时,应作如下修正:
(1)对于不设剪力键的板,通过反力作用面的中心点作切线与孔洞外轮廓线线相切,则对原临界截面位于两切线间所包围的周边部分应认为是无效的,如下图。
(2)对于设置了剪力键的板,其周边无效部分应是(1)规定的一半。
四、型钢剪力键在无梁楼板中的应用(以某大型地下工程为实例)
1.型钢剪力键的应用背景
该工程的结构顶板承受了相当大的均布荷载,对于柱网为8.4m×8.4m的区域,上述荷载产生了很大的柱顶轴力。经计算,顶板的板-柱节点处的典型的冲切力标准值约为:P恒载=3500kN,P活载=1500kN,P人防=2500kN。由于地下一层层高受到各种因素限制而无法再增加,又因建筑、设备对该层的净高要求相当严格,从而使得顶板板厚受到较大的限制(大部分区域要求H b≤600mm,局部区域要求H b≤800);同时考虑到建筑美观上的要求,并兼顾施工方便、缩短工期等因素,设计人员在该工程的顶板中大量应用了平板式无梁楼盖,并针对节点冲切承载力的问题,采用了无梁楼盖板内置环式型钢剪力键的钢混凝土板柱节点。
2.型钢剪力键的组成
无梁楼盖型钢剪力键型节点主要包括地下一层钢管混凝土无梁楼盖节点及首层钢筋混凝土柱无梁楼盖节点。首层钢筋混凝土柱无梁楼盖采用内置环式型钢剪力键混凝土板柱节点,该节点以钢管混凝土柱环板节点概念为基础,在板柱节点位置设置由两道环板与牛腿组合而成的型钢剪力键,并通过混凝土柱顶加插型钢与型钢剪力键形成整体刚性节点。
参考文献:
[1]《双向板无梁楼盖》朱聘儒编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生态治理发展前景范文3
[关键词]绿色环保;水处理;技术探究
中图分类号:S2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296-01
一、水处理概念
水处理技术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对水质进行处理,使之满足人民生活、工业生产和环境需要的技术。所谓环保型水处理方法是指在研制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没有污染、对人体没有伤害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化学方法,一类是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相比,物理、生物方法是水处理技术中一枝新秀,且具有便于控制、使用方便、经济高效、使用周期长、对环境友好等优点,所以它们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绿色环保水处理的重要性
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地球的储水量很丰富,72%的表面积覆盖水。但是地球上97.57%的水是咸水,能被人们生产和生活直接利用的淡水仅有2.53%。在淡水资源中,只有江河、湖泊、水库及浅层地下水等来源的水较易于开采供人类直接使用,但其数量却不足世界淡水的0.3%,约占地球上全部水的十万分之七。更可怕的是,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缺水人口将增长一倍,65个国家和地区将面临淡水匮乏。水已经成为21世纪热点问题。自从上世纪后二十年以来全球淡水资源愈演愈烈,造成城市、工业、农业的供水紧张,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节约用水、中水回用、污水处理成为事在必行的措施。因此,对水资源进行处理回收再利用是十分必要的。
三、环保型水处理技术
1、反渗透
该技术的依据是在一定温度下,用巨大的易透水而难透盐的半透膜将淡水与海水隔开。由于淡水中水的摩尔分率比盐水中水的摩尔分率高,亦即淡水中水的化学位比盐水中水的化学位高,从热力学观点看,水分子会自动地从化学位高的左边淡水室经过半透膜向化学位低的右边盐水室转移,这一过程称为渗透。虽然食盐在右室中的化学位比在左室中的高,但由于膜的半透性,难以发生食盐从右室进入左室的迁移过程。反渗透水处理技术具有的优越性能主要表现在对于海水、部分湖泊等含盐分较多水源的处理与分解,以供应满足人民生活、引用、工农业生产需求的供水。
2、超声
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大量应用,以及其他固体、气体、粉尘对于地下水、湖泊、河流等水质的污染,通过一定强度的超声波处理后,膜生物反应器的生物活性得到增强,反应器有机负荷增加,有机物净化效率提高。超声处理促进了生物活性,且功率为10W的超声波促进生物活性的效果最为明显。超声技术则是利用声空化过程把声场能量集中起来,然后伴随空化泡崩溃在极小的空间内将能量释放出来,使之在正常温度与压力的液体环境中产生异乎寻常的高压和高温,形成局部“热点”,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利用超声技术降解水中的化学污染物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 。
3、膜处理
膜处理技术是在国内目前应用于环保型水处理技术的一种新途径,在当代水处理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国内在膜处理技术存在的困难主要表现在研制新型膜处理工艺与设备方面,在适当引进和消化国外膜技术的同时,还要全面发展适合国内实际情况的新型膜处理技术。在全面提高饮用水水质的同时,可降低水处理过程副产物生成量。
4、微污染
在我国传统的水处理技术中,原有的净水工艺已不能有效地处理微污染的水源水,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内环保型水处理技术研究人员逐渐研制和开发出了许多新型净化新工艺,有的已经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微污染水处理技术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形式之一。微污染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强化传统处理工艺,国内正在应用的主要有强化混凝和强化过滤两种技术模式,它们针对不同的水质进行处理,水处理效果均能达到国家相关要求的供水质量标准和检验系数。
5、高级氧化
高级氧化水处理技术是利用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具有很强氧化能力的自由基,强化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可用于水源污染较重和水质要求较高的情况。高级氧化处理技术成本较高,但可以获得较高的水质,可作为远期发展的重点内容。可利用光激发产生自由基或合成特殊的催化剂引发自由基。研究内容可包括:光化学催化氧化处理工艺理论与技术;催化氧化除污染工艺理论与技术;紫外、同位素净水工艺理论与技术等。高级氧化处理技术是当代环保型水处理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重点课题之一,未来必将引领国内环保型水处理技术的
四、处理后水的应用
(1)应用于工业
经处理的环保水可以回用于各种不需要符合饮用水水质要求的工业企业。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冷却水、锅炉用水、生产和加工用水、清洗和辅助用水(如除尘和浇地)等,都可以利用经处理的水。可以使用的行业包括商业洗车、造纸厂、矿山、石油精炼厂、电站、商业洗衣、道路建设企业、旅游点、酿酒厂,以及混凝土、砖、纺织品、金属及涂料的生产厂。
(2)应用于居民及社区的非饮用水
对居民来说,污水回用可以用于冲洗马桶、洗车、清洗和浇灌花园.从社区的角度来看,污水回用的非饮用水用途还包括室外的灌溉及各种娱乐场所用水。美国加利福尼亚洲早在1961年就将经处理的污水用于有游船及可垂钓的湖泊。提供非饮用水的一种有效办法是建立分质供水系统。美国佛罗里达州阿尔塔蒙特城的一项分质供水工程,解决了4.5万人的非饮用水使用问题,其供水量占全城总供水量的30%。
五、环保水处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1、环保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环保水处理技术目前可以应用到自来水处理、污水处理、海水淡化、农村改水、工业用水等重要领域。自来水处理技术就可以将日常自来水净化为能直接供人类饮用的纯净水,其不仅可以滤掉原有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还可以最大程度保留了对人体有益的镁、铁、锌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不像一些纯净水、蒸馏水、活化水、磁化水、去离子水等,滤掉水中有害物质,也可能滤掉有益元素。因此,水处理技术对改善世界水资源短缺具有十分广远的应用前景。
2、环保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自从2010年以后低碳环保主打水处理市场,成为环保水处理发展的新主题,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水处理技术的市场发展空间是非常强大的。城市建设及房地产相关市场发展必须要求配套的城市管网、给排水、雨洪处理、生态景观水体治理等设置。循环水处理利用和水资源综合治理行业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将持续保持需求增长,这是未来几十年内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结语:环保水问题是环境保护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更对我国的水资源能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今后中国的水处理要加强基础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勇于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发展现状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战略方针,走有中国特色的水处理道路。
参考文献
[1] 张勇.浅谈给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10(04).
生态治理发展前景范文4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能动作用
(一)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目的性,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其教育内容侧重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思想道德教育,比较宏观、抽象,着重强调对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期望和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则重点关注学生个体的心理需求和个性发展,其内容更为微观、具体,更加贴近大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是思想政治教育必要的完善和补充。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来看,大学生既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也须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维持健康稳定心理状态的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拥有健康的心态是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的前提和基础。高职院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在面对入学适应、恋爱交友、毕业就业等情况下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进取心态。这样,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既能积极主动地将教育内容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制定和规划人生发展前景,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内在潜能,形成最佳学习状态。同时,还能促使大学生在面对复杂环境时,客观理性地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受教育性质及内容的影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教师的理论灌输为主,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是一种单向型教育形式。心理健康教育则以受教育者为主体,教育者积极关注受教育者的思想、心理动态,双方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建立朋友式关系,因而,教育形式更为灵活多样。心理健康教育有心理学领域独特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如积极关注、共情、尊重、中立、倾听及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咨询等,将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如课前,教师对每个学生给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让学生自由表达内心情感;在此过程中,教师始终保持价值中立原则,尊重学生,让学生充分倾诉,从而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社会支持系统及其思想层次和心理发展水平,建立学生的详尽档案并将其归类;课中,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与学生进行目光、面部表情、触摸、姿势等身体语言的沟通,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引起学生关注,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和政治教育,切中学生思想与心理问题的要害,使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从而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后,教师在舒适、轻松的环境中开展个体或团体访谈,了解教育效果和学生的进一步需要。在此环节中,应当特别注意无教育效果或效果不明显的情况,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解决问题,并进行跟踪随访,以巩固教育效果。[1]
(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高职院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方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能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其主要表现如下:一是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使学生更容易认同和接受,使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入学生脑,还能深入学生心灵。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抵御心理疾病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使学生端正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自觉实现人生价值。二是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后,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样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感,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三是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原理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更加客观地看待教育中的问题,正视学生学习、生活及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区别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及其他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四是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后,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关系,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形成主人翁的意识,又有利于师生形成良性的双向互动,实现教学相长。五是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知识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和领域,区分心理问题的程度,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学生,帮助其得到有效救治。
(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心理健康教育有较为广泛有效的教育载体和途径,可从四个方面借力将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一是将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室借鉴为思想咨询室,构建专业全面的思想咨询机制。高职院校可以设立专门的思想咨询室,选派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轮值,引导学生遇到思想问题时主动前往,帮助学生缓解思想压力、解除思想困惑、解决思想问题。二是借鉴心理咨询中摄入性会谈和建立咨询关系的技能,开展情感教育。在情感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尊重学生,热情接待学生,与学生真诚交流,积极关注学生情感,并与之共情,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建立师生间平等融洽的情感交流关系,在情感交流中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借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拓展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型户外拓展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组织学生组建人际交流、团队协作、志愿服务、就业创业等团队,指导学生开展团队活动,帮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四是借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社会三级防范机制,构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家、校、社会及用人单位四级教育体系。[2]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力量单薄,而且效果难以显现;因而,必须建立全方位的四级教育体系,让学生在大环境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作用
(一)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正确性
从教育内容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关注个体的需要、动机、情绪、情感、意志及人格等,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成长,是一种个性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则从社会和国家层面对学生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强调群体意识,要求学生服从集体主义原则,属于群体性教育。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的人相对而言更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更高层面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大局意识,有宽广的胸襟、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正确的立场,从而提高学生抵御挫折的能力,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性,通过对学生开展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思想境界、法治观念和道德水平,旨在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能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保障。
(二)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科学性
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世界能动的反映,经历实践与认识的多次反复过程,从而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顺利实现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因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规律,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强化心理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方法论指导,为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科学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3]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确立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原则。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立必须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心理咨询室的设立必须符合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及学生规模;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必须针对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及认知水平而展开;心理拓展活动必须符合高职学生整体的心理特点;校园心理知识宣传必须符合高职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运用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客观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区别相似心理现象背后不同的产生因素;坚持矛盾的观点,从学生复杂的行为表象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寻找学生心理冲突的关键点;坚持联系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寻找学生心理现象产生的综合因素,结合多方面力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三)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长远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最终促进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一方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理想信念正是个体个性心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指导个体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方向,对个体心理素质的整体水平起决定性作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指导学生自觉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激励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接纳他人及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可见,解决学生根本的思想观念问题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所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大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升华。另一方面,实现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共同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育教学,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我,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分析社会发展趋势,及时把握社会发展动向,从而确立正确的价值方向和奋斗目标,制定科学可行的人生发展规划,最终实现其自由全面的发展。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能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动机和需要,激励学生积极实现人生价值,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动对高职教育的作用
生态治理发展前景范文5
和农药原药相比,发展农药制剂有什么优势?国内制剂企业的现状如何?未来发展方向又是什么?
发展农药制剂是大势所趋
为什么要重视农药制剂的生产与研发?业内人士指出,因为发展制剂已是大势所趋。
首先是制剂对环境的影响小。以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除草剂草甘膦为例,据测算,每生产1吨草甘膦原药就会产生1吨以上难以处理的废水。这些废水具有污染物浓度高、难降解化合物含量高、污染物成分复杂、治理难度大等特点,长期使用容易造成土壤盐碱化,带来严重的污染问题。为此,工信部2009年出台的1158号公告规定,从2010年起,占我国草甘膦市场近九成的10%草甘膦水剂退出市场。近年来,我国的新安股份、沙隆达、好收成、捷马化工、四川福华、四川贝尔、南通江山等草甘膦生产企业相继推出30%草甘膦水剂及以上的高含量制剂,以达到国家的环保要求。
“制剂加工犹如厨师烧菜,原料固然不可或缺,但更重要的是加工。”上海农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一宾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他说,药剂性能、应用对象、环境条件不同,对制剂的要求也就不一样。如果说农药是精细化工的话,那么剂型就好比精细加工。尤其是当今每亩田仅使用几克、甚至不足1克的高效农药,要求有更好的环保型剂型。毫不夸张地讲,一个农药品种的成功,一半在于剂型。”
其次是生产制剂的利润率高。数据显示,2008~2011年,我国主要农药制剂企业的毛利率普遍高于原药企业。以深圳诺普信为例,其2011年毛利率为42.52%,其中杀菌剂毛利率高达49.45%,杀虫剂毛利率为44.16%。而相比之下,去年我国原药企业的毛利率大多为20%左右。这说明,通过产品的深加工,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农药制剂盈利水平高于原药。
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王慧梅表示,农药制剂属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通过制剂加工,不仅可减少用药量、延长农药使用寿命,还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因此,国内外大多数农药企业都十分重视开发新剂型,以提高制剂质量。全球前十位的作物科学公司每年在剂型研发方面的投资总共高达50亿美元。以先正达为例,该公司全球的研发人员共有5000余名,仅2010年的研发投入就高达10亿美元。而与跨国公司相比,国内企业的竞争仍停留在低层面,产品同质化严重、销售准入门槛低。随着新的病虫害越来越多,农民对药剂的药效时间和效果也要求越来越高,国内企业在这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有待完善。
最后,发展制剂也是国家政策的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长袁隆华表示,“十一五”以来,依托国内农药科研单位的力量,我国创制了杀虫剂氯氟醚菊酯、除草剂甲硫醚磺隆、杀菌剂唑菌酯等15个具有知识产权的高效农药品种,创制品种占常年使用农药的比例已由5%提高至10%左右。但是,我国制剂产品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等技术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这也导致很多国际大公司在购买我国的原药后,利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制成制剂,返销我国。
为了帮助制剂行业转型升级,早在2009年,工信部就已停止发放新的乳油产品生产批准证书。今年3月出台的《农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要限期分批淘汰和禁用22种高毒农药,淘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落后农药产品和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并严格控制甲苯、二甲苯等有毒有害溶剂和助剂的使用,开发和推广水基化农药制剂。
我国制剂生产技术较落后
虽然业内已经达成共识,认为发展农药制剂非常重要,但通过采访了解到,目前我国农药制剂的生产也面临一些问题,特别是制剂技术落后。“长期以来,我国制剂企业普遍存在工厂整体设计不合理、设备简陋、工程化和连续化生产水平低、跑冒滴漏严重、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理事长罗海章说。
安徽省国家农药制剂工程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戴权表示,农药制剂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几大板块,其中固体剂型是较大的一类,以可湿性粉剂为典型代表。在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限制乳油剂型,大力提倡环境保护的形势下,固体制剂的科学合理发展就显得极为重要。不过,目前我国固体制剂的生产技术还比较落后。中国的农药工业发展到今天,原药生产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制剂的技术相对滞后。而在制剂生产的各项技术中,要数工程化技术最差。
上海市农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冷阳表示,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固体农药制剂的生产车间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工艺流程设计,“基建先建房、设备搬进场”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写照。有的企业车间现场粉尘飞扬,地面无处落脚,主要泄漏处空气中粉尘含量高达600~700毫克/立方米。由于自动化水平低,一些企业的物料输送主要依靠搬运,小车、塑料桶、盆、勺、袋等齐上阵,班产1吨的农药水分散粒剂生产线,有的用工人数高达10多人,自动化水平很低。而且由于农药制剂生产属于典型的苦、脏、累岗位,相关企业用工荒的局面正在逐渐蔓延。
“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农药制剂企业在个别产品的生产中实现了连续化、自动化,大多数企业仍然采用工艺参数集中显示、就地或手动遥控。中国以制剂生产为主导的企业不少,而制剂最为鲜明的特点就是产品具有多样性,但是现实是不可能一个产品配一套专用设备生产。因此,要实现产品的更迭,生产工艺设计就显得十分关键。但国内企业在这方面还比较缺乏经验。此外,企业还应该在降低能耗、防止交叉污染上下功夫。”戴权如是说。
浙江海正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制剂车间主任王丽娇表示,无论是可湿性粉剂还是水分散粒剂等农药制剂产品,粉尘是最根本的问题,目前国内一些企业解决得还不好。这里面有设备问题,有管理问题,但最关键的还是中间过程的传送问题。
据介绍,在上海农药所专家的指导下,海正公司对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吡虫啉的可湿粉及水分散粒剂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改造,除了实现两种剂型联产外,还实现了连续化生产。以甲氨基阿维菌素水分散粒剂为例,工艺改造前粉尘飞扬、物料堆放多,原料损耗为20~30千克/吨;改造后,粉尘飞扬得到了基本控制,由于没有中间放料过程,车间变得干净多了,原料损耗也下降到了5~10千克/吨。
此外,我国农药制剂的构成也不够科学,多为低端产品。据了解,从20世纪90年代起,农药助剂对有益生物的毒性就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发达国家相继出台了对农药溶剂和助剂的相关管理规定,限制或禁止使用一部分有毒有害的溶剂和助剂。我国也正在逐步限制芳烃类助剂和其他安全性较差助剂的使用,并进行农药制剂产品的综合性安全评价。但是,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药制剂消费构成中,受限的乳油剂型仍占40%左右。这意味着,我国每年消耗30万~40万吨甲苯、二甲苯等轻芳烃类有机溶剂,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农药制剂应向高端化发展
针对当前的情况,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农药行业要发展好制剂产品,需要从以下方面做出改进。
首先,剂型的发展要积极适应我国种植业的结构调整。罗海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作物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明显减少,而蔬菜、果树、花卉及其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增加。针对这种情况,农药制剂应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量开发和生产适用于各种经济作物防治病、虫、草害的优质产品。此外,为了降低大量挥发性苯类有机溶剂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国家正在大力削减以芳烃为溶剂的乳油产品,鼓励开发环保型的替代产品和替代溶剂,国内农药制剂企业应往这个方向努力。
其次,制剂的发展要与资源及环境相协调。袁隆华谈到,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可耕地面积只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4%,且多处丘陵山区,梯田面积接近4000万公顷;大多数农作物仍为单家独户零散种植,较少规模化生产,且西部地区还经常出现缺水现象。实际上,我国人均自然资源比较缺乏,环境承载力比较脆弱。因此,我国农药制剂的发展必须通过技术创新,认真解决当前生产实际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产品的质量性能和稳定性。同时,要加大开发新产品、高端产品的力度,着眼于未来,促使农药制剂的发展与资源及环境相协调。
再次,新剂型的基础研究有待深入。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丑靖宇博士表示,缓释剂是农药新剂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一种高端产品。微胶囊剂就属于缓释剂的范畴,是技术含量高且颇具发展前景的一种农药新剂型。但是,当前国内对剂型稳定性、微胶囊的包覆率检测手段等的基础研究还有待深入。此外,微胶囊剂作为农药新剂型缓释化发展方向的代表剂型之一,其缓释性能仍处于自由释放而非控制释放状态,对缓释性能的检测仍处于摸索阶段。
生态治理发展前景范文6
关键词:城镇化;风险控制;路径选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战略目标,把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作为关键环节来抓,以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是一个让城镇化回归本源、体现特色的重要理论课题和实践问题。
一、 前车之鉴,教训深刻
城镇化是现代化发展过程的重要衡量标志,既是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尽管目前理论界对城镇化的内涵表述有20种之多,但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其内容已渐清晰、内涵也将不断丰富。我国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绿色低碳、服务均等,和谐发展,是有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一般的城市化。
城镇化是一个按照经济规律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有其自然发育成长的特点,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氛围。从欧美来看,物质基础上由于工业革命的积累,本国人口又较少,经济增长可以应对自身人口的生活需要,意识形态上历经数百年的社会结构蕴育与现代变革,为城镇化发展创造了方方面面的条件。
进入20世纪以后,拉美地区为了推进城镇化,机械模仿欧美模式,城镇化进程中不顾自身农业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城镇化与工业化产生严重失衡,呈现出“超前”和“过度”现象。有关研究表明,全球城镇化率到2009年才达到50%,拉美城镇化率早在1961年就已超过50%;1999年世界平均城镇化率是4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5 165美元,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比值是1.48,拉美平均城镇化率则高达7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4 039美元,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比值高达2.5。拉美城镇化模式这种起点低、速度快的特点,无序开发有限的农业资源,城市人口的数量大大超过工业化所能吸纳的程度,城市自然环境、城市居民的精神心理承载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城镇化发展需求,最终导致了贫富分化加剧,生活环境恶化,城市道路拥挤,失业与犯罪率居高不下,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严重短缺,大大增加了城市发展的额外成本,聚集经济变成了聚集不经济,形成所谓过快过度城市化的“拉美陷阱”。这种“城市病”问题至今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仍然普遍存在。曾经辉煌一时的美国“汽车之城”和“音乐之城”底特律,2000年以来,失业率翻了将近3倍,大约40%的城市路灯已经损坏,全市废弃房屋高达7.8万幢,每年大约会发生火灾1.2万起,凶杀率达到40年来最高水平,而每次报警电话却需要等58分钟才会得到回应;2013年第一季度,整个城市的救护车只有1/3在服务。在《福布斯》杂志推出的城市排名中,底特律被评为2012“美国最悲惨城市”,2013年7月18日,被迫向州法院递交了破产保护申请。上海交通大学刘士林教授称其为欧美模式是个“正常的孩子”,拉美模式是个“早产的孩子”。
当今中国,在拉美模式影响下,不少城市在不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阶段特点的情况下,大规模发展新城、新区,盲目复制和模仿了大量商业地产项目,建设风潮已经从一二线城市蔓延到三四线城市,土地城镇化远快于人口城市化,真可谓“没有最快,只有更快”。全国小城镇从1978年的2 176座发展到2000年的20 312座,平均每年增加824个;初具形态的城市群到2010年超过了20个。还有的地方管理者错误地以为,雇一个国外设计师,建一个“洋气十足”的建筑物,就可以提升或展示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因而城镇化进程脱离当地实际,竞相攀建所谓国际一流的摩天大楼。据摩天城市网的2012年《摩天城市报告》显示,按照“152米以上的建筑为摩天建筑”的国际标准,截至2012年,摩天大楼美国有533座,中国有470座。按照现有各地的规划,中国在建摩天大楼还有332座,占全球在建的摩天大楼的87%。预计到2022年,中国摩天大楼总数将达1 318座,是美国536座的2.5倍,其中80%将建在中小城市;如果以每座楼50亿元投资计算,这么多座摩天大楼的投资极其庞大。这种“高端化”发展更加剧了农民工的“低端化”生存,反映了我国城市建设中不切实际、贪大求洋的错误倾向,这样的“造城”,将是未来的“睡城”、“空城”和“债城”,面临着有城无“业”,有城无“市”、有城无“人”的窘境。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市,盲目的造城运动留下的后遗症十分明显,年财政总收入只有800余亿元,而欠债高达3 000亿元;在底特律宣布破产的背景下,鬼城鄂尔多斯的标签被更改为“债城”,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我国形成的城镇化体系极不合理。人口过于集中一、二线城市,“城市病”越来越突出,居民生活负担重、质量差。而一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虽然聚集了大量人口,但对转移人口的吸引能力不强,缺乏有竞争力的产业,由此形成了城市地区的新二元结构,导致了群体间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二、 高瞻远瞩,把握关键
拉美在城镇化建设中的深刻教训和欧美城镇化发展中的成功经验,为我们当前推进城镇化、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警醒反思和有益的发展借鉴作用。我们要坚持城镇化和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推动农村城镇化,城镇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真正使城镇化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和助推器。
1. 城镇化重在化“远”。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是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要历史任务。
(1)城镇化是城镇发展与风格的生命延续。各地有各自不同的基础、背景、环境和发展条件,由此孕育出各自城镇与众不同的特点与风格。城镇化的核心是城市转型的过程,并不是“投资拉动经济”模式的延续。现在,我们城镇化的发展缺少系统性、科学性、长远性战略思考与构建,城市建设和发展基本是粗放型的、摊大饼式的,一些地区在偏狭政绩观驱动下,不顾实际、不顾全局,没有遵循城乡发展的规律,规划往往是“纸上划划,墙上挂挂”、“领导调动,规划重弄”。其后果是城市空间蔓延膨胀,地面建筑密度过大,工业过分集聚,城镇人口猛增,处于投资粗放、浪费惊人、污染严重、效率低下的扩张状态,一些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已到“临界点”。
(2)城镇化必须注重科学规划。城镇化“化”在哪里?应该化在长远,重在规划。科学规划是建设的前提,也是城镇化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好的规划是方向引领,目标牵引,行动指引。规划城镇化,必须从实际出发,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面向现代化远景,符合国土空间布局,城市产业发展布局科学,避免规划中的随意性现象和超越历史阶段的做法。发展城镇化,必须严格执行规划,统筹城乡发展,考虑环境承载能力,根据区位条件、资源环境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等情况,加快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的升级步伐。要构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发展模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既需要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两手配合,又要防止政府成为“闲不住的手”而过度干预,真正形成发展规划、区域布局、建设管理之间相互配套、全面对接的城乡规划体系。
(3)城镇化必须注重城乡互补和融合。农村可以为城镇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城镇可以为农村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如何在城镇化整体推进过程中保持城镇体系的合理性,是城镇化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不论是过去的“分散型”城镇化道路,还是现在的“聚集型”城镇化道路,城镇化都要立足农村,从人力、物力、财力及管理能力的实际出发,让大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互促共进,再慢慢向中等城市、大城市集中,最终实现规划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科学选择。
(4)城镇化必须打造生态宜居的魅力空间。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格局,综合考虑城市群中各个节点的关联性,力求相互辉映,各得其所。从宏观上看,应正确处理好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的关系,注意发挥互补作用;正确处理好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关系,使之紧密衔接;正确处理好当前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保持可持续发展。从微观来看,应正确处理好建设规模与功能定位、创业就业与保障有序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弘扬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创新、保持历史风貌与现代人文气息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当前需求与未来空间、产业项目与舒适宜居的关系,保证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2. 城镇化重在化“优”。高质量的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镇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应积极探索内涵式城镇化发展道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转变,着力在“四化同步”推进上下功夫,构建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1)城镇化是市场机制作用下的渐进过程。市场本身是城镇化发展的动力。英国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优化配置城镇化资源,用了近百年时间(1760年产业革命到1851年),实现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的50%,建设了世界上第一个城镇化的国家,而且避免了“城市病”等社会问题。当前,我们推进城镇化建设,既要发挥政府在城镇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又要推进制度创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防止决策失误,盲目扩张城市规模。
(2)城镇化是内涵式发展的聚集过程。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伴而生。规模化工业大生产,带来了产业集聚、人口集聚、资源集聚的城镇化。城镇化与工业化共同构成现代化的基本内容。目前,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是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重要原因。只有实现“四化同步”发展,解决好城镇化滞后导致的结构性问题,才能防止盲目的城镇化,冒进式城镇化和被城镇化。要依靠特色产业支撑,防止结构的同质化,逐步弱化中心城市的制造业特征,培育创业创新、生态文明、宜居宜业、功能健全、服务完备、社会和谐的发展环境,以达到产业布局合理化、科学化的目的。
(3)城镇化是低碳化发展方式的推进过程。应该看到,城镇化最直接的效应是随着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对生活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带来巨大需求,低碳城镇化意味着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当前,要实现人口城镇化的速率高于土地城镇化和工业化,城市市区面积的扩大不能再成为所要追求的目标。应通过消化已经转换用途的土地来实现数量的扩张,提升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品质,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解决好资源和环境两大约束,确保城镇化进程持续健康发展。
(4)城镇化是创造美丽空间的发展过程。要选择正确的城镇化发展策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城乡关系的良性互动。合理发挥中心城市或城市群对周边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与辐射功能,切忌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老路。加强和完善城市管理、服务功能,大幅度增加城市公共服务、环境保护与治理、防灾减灾等领域的投资,改善公共交通,降低城市发展的额外成本和居民生活成本,为居民自愿迁移提供可能,让居住在郊区、工作在中心城市上下班开始成为时尚,以此抵消由经济转型、速度放缓带来的投资增速下降,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3. 城镇化重在化“人”。
(1)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的核心。人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自然资源的开发者、城镇建设的组织者、经济活动的管理者。推进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人既是社会发展的手段,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城镇的产业发展、就业创造、城镇建设、公共服务等都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把人的发展作为城镇化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这既是后发优势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在传统发展模式驱使下,农村耕地大量被无偿或者低偿剥夺,城乡之间、产业之间、产城之间融合度不高,人口集聚能力较低,大量农民工与随迁家属难以融入城市社会,不能享有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没有宜业、宜居、宜乐的生活环境,切身利益难以保证。这将会给城镇化进程潜藏诸多风险。
(2)新型城镇化如何解决好“人”的问题?笔者认为,一是把维护农民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推进农村转移人口融入城市作为政策的落脚点,坚持城镇发展公共事务决策、集体土地开发利用的科学化、生态化。发挥好小城镇建设在城市化参与式、分享式、包容式的纽带作用,就近吸纳剩余劳动力,引导人口集聚,使农民真正融入城市。二是以人口适当集中、功能综合集成、要素集约有效为重点,发挥小城镇“人口蓄水池”的作用。既重视加快发展、提高效率,又重视成果共享、增进公平,使农民“进得来、留得住”, 在社会上享有共存,在群体上获得融合、在心理上感到认同,在情感上找到归宿,打造城市生活共同体。三是以形成促进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为重点,引导居民消费转型升级,积极释放消费需求,形成城镇发展与居民消费的良性互动。城镇化将会拉动投资需求、引发消费需求,为企业的转型发展带来无限商机。在内需结构方面,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雄厚的潜力所在,单纯加快城镇化速度,仅能扩张内需总量,加剧消费和投资失衡,不利于内需结构的均衡。日本在1950年~1970年处于城镇化中期阶段,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投资率由24%上升到39%,当上升了15个百分点时,消费率反而下降了17个百分点,直到城镇化速度降低后,消费率才重新缓慢回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以投资和外需为特征,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扩张提供了动力源泉。而城镇化的市民化进程,带来的是经济转型和不断扩张的消费需求与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要积极让农民更多分享城镇化红利,提高收入和消费水平,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充分发挥出城镇化对消费的拉动、扩张作用。
4. 城镇化重在化“保”。推进城镇化,农民工转变为城市市民,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并不是户籍,而是生活成本可接受、基本公共服务能均等、社会保障有安排,消除了新老市民存在的隔膜和障碍。农民进城后自己以及子女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保障,找到自己长久的安身立命之处,真正实现“农民市民化”。
从我国的社会保障情况看,全国农民工2011年底参加城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的比重分别为16.4%、18.6%、27%、9.4%,显然,在收入较低和高昂的生活成本面前,农民工缴纳保险条件有限,即使给他们一个城镇户口本,大城市也不是他们的归宿。
随着社会空间结构变动、城乡格局利益调整,在城镇化发展中的新问题、新矛盾也会相伴而生。如何破解诸如拆迁纠纷、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外来人口在城市的公平待遇等难题,是地方政府面临的棘手问题。为此,应加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对于自愿退出承包地的农民可以转为城镇户口,并按政策得到有产权的住房;还可以允许农民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和股份合作社股权。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层次;引导农民自主创业、转移创业,特色创业、集群创业;切实有效改善和保障民生,为农村居民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全面保障。
美丽中国的未来在于城镇化。这不是书本上统计意义的城镇化,也不是简单把农村人口转移至城市边缘的城镇化,更不是将城乡二元结构转换为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的城镇化,而是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全部常住人口的城镇化,而是人民群众平等参与经济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城镇化,而是实现社会成员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城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一条让人民幸福、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科学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中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城镇化质量大排名等文章.中国经济周刊,2013,(9)、2014,(2).
2. 刘士林.什么是中国式城市化.光明日报,2013-02-18.
3. 郁建兴,任泽涛.城镇化:“化物”更要“化人”.光明日报,2013-06-25.
4. (美)乔纳森·休斯、路易斯·凯恩著.杨宇光、吴元中、杨炯、童新根译.美国经济史.上海:上海经济出版社,2013.
5. 杜人淮.中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破解.现代经济探讨,2013,(6).
6. 刘爱梅.多维视角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现代经济探讨,2013,(9).
7. 张永桃.市政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 郜建人,李世蓉.由谁投资和管理市政基础设施.中国投资,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