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连锁营销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连锁营销管理范文1
为能提高门店的营销自主能力,从而强化各门店的竞争能力。,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在这统一营销向差异营销转型的过程中,总部企划组需做好指导及监督的工作,特制定单店营销管理办法及单店企划案申报流程。希望通过严格执行,来合理控制费用,推进活动的可行性,强化门店对投入与产出比的概念性认识,真正实现转型的到位。
管理办法如下:
一、活动方案严格按照“规范的方案范本”书写;范本见附件一
二、活动报批,严格遵循“单店促销(企划案)操作流程”的时间规定;详情见附件二
三、单店的活动方案得到总部企划部审核同意后,方可执行。
四、活动结束后七天,门店按营运部企划提拱的“单店促销(企划案)总结报告”的范本完成工作,并提交营运企划组。范本见附件三
五、活动结束后十天,费用处理到位;
六、活动相关资料收档备案;
各部门的职责要求如下:
一、门店职责要求:
⒈在大档活动的基础上,大卖场每月至少自行策划一个活动,综超每二个月至少一次,标超一年次;(活动是否执行根据情况,策划的目的,一方面培养门店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从门店中了解到策划题材,进行完善后,能更合适的推行)、
⒉每二周做好市场动态反馈表及门店的销售、客单、客流情况(特别是大卖场),于周四上交;
⒊根据区域企划分管人的意见,做好相应工作;
二、区域企划分管人的职责要求
⒈仔细评估门店所提的方案,在规定时间内给出建议性的意见;
⒉全面跟踪及了解方案执行前后的各种情况,并在必要时做好指导工作;
⒊对属管区域进行经常保持联系(走访或电话联系),随时了解各店的动态情况,便于随时做出决策;
联系要求:每周至少一次;
内容要求:店内活动执行情况、竞争店的活动情况、所在区域的社会活动情况等
三、约束条件
⒈门店不根据时间申报活动,未经同意就执行活动的者,第一次所产生的费用自行处理,并在营运考核中扣分;(应及性活动要重点与区域分管人进行联系,根据实际能力再做出对策)
⒉当门店第二次违规操作,就上报总经理室,并通报批评;
⒊门店未根据要求完成门店企划职责工作,每次在营运考核中分;
⒋区域分管人,每周末完成对门店的了解及资料收集,直接作为年终奖金的考核依据;
连锁营销管理范文2
【关键词】连锁经营;途径;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内涵
(1)注重职业指导,校企共同培养人才。人才的培养方案为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框架,是学生成才的关键。在新型教育观念的指导下,人们打破了传统闭门造车的教育方式,逐步与社会接轨,双方实现完美对接。本专业对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视,针对其培养方案做了过方面、深层次的调研。综合时展的脚步和企业优秀优秀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和修该了人才培养的策略。(2)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共同致力于教学。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就业,在校学习过程中,要针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坚持工学结合。学校教师与企业优秀员工共同对学生进行理论与技术性的学习。(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实践是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学习应不断完善实践体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坚持就业指导,促使实践教学的日趋完善。(4)坚持服务原则,实习学生成为企业科研力量。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就业,充实企业的人力资源。学校拥有雄厚的人力和知识资源,在校企合作中,实习学生应积极参加企业科研项目,为企业解决运行中遇到的关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学校基于自身的优势,大力开展对员工的培训,使学生更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进度,促使双方互惠互利,为双方的长久合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校企合作在实施中遇到的瓶颈
(1)合适的企业难觅。企业都有其独特的运行规律,尤其是出名的连锁企业。其具有优质的人力资源和良好的实践资源,是校企合作的首选。但是,受企业自身发展和传统的思想认识的影响,企业对校企合作存在异议,其合作意识低下,对校企合作的参与程度低。(2)教学方式不适应时代的潮流。一直以来,学生们习惯,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听固定的老师讲课,其学习生活平稳而安静。但在校企合作的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会发生逆转。学校的教育与企业实践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和时间灵活多变,与双方运行规律发生冲突。无法避免的是,在教师休息的时间也会安排教学活动,这不仅要求教师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有过硬的技术,对教师如此高的门槛,使教师产生抵触情绪。企业以追求利益为根本目标,校企合作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正常运行,因此,很多企业很难长时间坚持校企合作,无法配合学校教学。(3)教学效果的可变性。第一,家长对校企合作的误解。很多家长认为,学生就该朝九晚五的学习,去企业吃苦受累是不必要的。在新型教育方式实行过程中,他们成了阻碍势力。第二,学生对校企合作的态度直接影响实习效果。实习与理论学习的方式有着本质方面的不同。学生告别循规蹈矩的课堂,走入充满紧张感的企业。他们不再是受人宠爱的温室花朵,成为了一名身着工作服,奋斗在一线的工人。对工作的新鲜感会马上消失,随之企业高强度、多重复的工作,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对工作懒散倦怠。在高度紧张的氛围下,学生的人际交往也随之陷入崩溃,不断的争吵使企业对学生的好感大大降低,校企合作也进一步面临崩塌。第三,校企合作制度不完善,教学效果滞后。企业与学校是不同的社会团体,有迥异的发展模式。学校在制定实现计划时,往往从自身实际出发,对学生提出一系列要求。而忽略了企业的运行规律,使其实习计划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学生实习效果也得不到理想成效。
连锁营销管理范文3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经贸管理系,浙江温州,325006)
[摘要] 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研究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机制,指出企业动力是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目前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缺乏的原因,提出完善支持校企合作的政策机制、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利益机制、建立校企合作的全面服务机制、形成以企业为主的学生培养机制,提高企业参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
关键词] 校企合作;企业动力;连锁经营管理;校企双赢;合作制度;企业利益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2?0060?03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管理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强调职业性、实践性的特点,与相关企业深入合作共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才能真正提高企业对人才的满意度。多年来各高职院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如订单培养、半工半读、校企共建实验实训室、校企合作办学等有效的做法,现阶段如何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成为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
一、增强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的意义
(一)加强校企合作是教育政策对高职院校的明确要求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相关政策明确指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如2010 年7月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指出: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探索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教育部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产教结合、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模式。
(二)增强企业动力可以有效促进校企合作的开展
高职教育职业与教育的双重属性决定了高职教育理应是学校主体与企业主体双主体实施的教育[1]。我国一些院校与相关企业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各种形式校企合作,政府部门也强调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但实际上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并不高,所以研究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是推动校企合作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推动高职教育发展
与德国、澳大利亚、美国等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高职教育中企业参与的数量少、程度低,多数校企合作中企业并未充分发挥作用,合作效果有待提高[2],我们只有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才能从本质上改变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式,进一步发挥高职教育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二、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缺乏的原因
(一)国家政策支持略显薄弱
国家已制定了一些与校企合作相关的政策,比如2006 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等,但是并未有专门针对校企合作的指导性文件出台,也没有给予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有利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企业也只能从短期利益出发,与高职学院开展企业提供实习场所、学校提供培训服务、共同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组建订单班等,企业缺乏长期投资、与学校开展共同办学等深度合作的动力。高职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均有完善的相关法律和制度,例如德国政府制定了《职业教育法》《劳动促进法》,日本政府制定了《职业教育法》《职业训练法》等,美国政府制定了《帕金斯法》,这些法律均强化了政府对校企合作的支持,通过立法明确企业、学校、学生三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具体实施,值得我国借鉴。
(二)校企合作中企业利益难以实现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单纯要求企业从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来参与校企合作是不现实的,校企合作必须满足企业的利益追求,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参加校企合作最主要的动力来源。校企合作的动力来源于双方的利益和价值追求,也来源于各自的本质要求[3]。在校企合作中满足企业的利益需求是解决企业动力不足的核心。连锁经营企业分布于餐饮、百货、超市、家电卖场、鞋服、药品零售等不同行业中,因经营内容差别对人员素质和能力要求侧重也不相同。企业倾向于选择专业化人才,各学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往往针对一、二个行业,由于师资和教学条件无法迅速调整,所以往往对其他行业的人才需求无法满足,导致合作受阻。另外,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查显示,零售连锁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流失率为11.6%,基层工作人员流失率达30%以上,特别是“店长”的流动率达到50%以上,人员流动率高也使企业不愿在校企合作中过多投入[4]。有些企业将校企合作当作廉价劳动力来源,仅从降低成本的角度认识校企合作工作,不考虑学生的培养和就业问题,无法达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目的。
(三)学校缺乏对企业的吸引力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动力不足的另一个原因是高职院校自身实力不强,服务企业的能力和培养人才的方向与企业要求有一定差距,无法吸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连锁企业人才需求量比较大的是门店营运工作岗位,该岗位从业者需要更多地从实践工作中吸取经验,因我国目前尚未有本科院校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所以连锁经营专业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过来,而且大部分没有在连锁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所以对企业提供服务的能力相对较弱。连锁企业涉及的行业众多,企业经营范围不同对人才需求也不一样,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向可能会与企业人才需求方向存在一定差距。有些学校没有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配套机制,对校企合作的投入有限,在保障企业利益方面的工作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学生能力和素质未能达到企业要求
如果毕业生在进入连锁企业后能够迅速成为合格员工,会调动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但是目前很多企业都在新员工入职后再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说明毕业生尚未完全达到企业对员工能力和素质的要求。通过笔者所在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与几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经验来看,连锁企业对毕业生提出较高要求的是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方面,而非专业技术方面,企业管理层认为只要毕业生具备了良好的道德水平和职业素质,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和岗位锻炼使其迅速掌握岗位技术,因为连锁企业门店中大部分属于操作性岗位,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所用时间相对较少。另外,连锁企业基层工作岗位以门店销售、收银、理货等为主,工作比较辛苦,毕业生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很难接受,也无法晋升到店长、组长等管理岗位。
三、激发企业动力的有效机制
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已经成为教育管理部门和高职院校的共识,目前该项工作仍未达到理想效果,其主要原因是尚未形成吸引企业参与的有效机制,企业缺乏主动性、投入的资源有限,应从制度机制中破解校企合作的困境。
(一)完善支持校企合作的政策机制
任何企业活动特别是投资活动的目的都是获利,而教育行业投资回收期较长,且学生在企业能否长期就业无法预测,所以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投入不积极,可以通过完善的政策制度缓解这种状况。我国目前规范校企合作的政府文件多数是教育、财政部门颁布的支持和鼓励校企合作的政策,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支持力度有限,使一些企业担心长期大量投资带来的风险。高职教育发达的国家在发展初期都采取了立法干预,建立了相应的法律体系,这是其职业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5]。我国法律没有系统全面地规范校企合作的具体权利义务关系、原则、规范、操作方法,使学校和企业的权益无法得到明确的法律保障,导致企业没有积极投入的动力。
国内部分地区已在校企合作政策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如2009 年3 月1 日实施的《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是我国首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规,该法规明确了校企合作中院校、企业和政府的职责,为预防学生实习中的意外伤害事故、保护企业商业秘密,进一步开展校企联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法律保障。相关法规的制定实施为校企合作的法律化、规范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校企合作的开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教育部门应尽快呼吁设立相应的法律,在国家尚无校企合作法律规范的情况下,各省市如果能够制定相关的法规、条例,促进校企合作规范化发展,保障企业投入的合法收益,能够激发企业和行业组织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
(二)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利益机制的积极性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获取利益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根本原因,部分企业将校企合作视为单纯的投入,比较难取得直接的经济效益,主要原因是企业用工制度不够完善,各行各业尤其是连锁经营企业人才流动比较快,通过合作培养的人才如果离职将会使企业得不偿失。另外,国家没有引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有效政策,使企业认为培养技能人才是学校的工作,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吸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核心是使企业获得实际的利益,途径是通过合作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为企业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实现双赢。连锁经营企业人才需求量大、流动性强,通过校企深入合作为企业量身定制合适的人才,在校期间就按照企业岗位需求培养和锻炼学生,满足企业对普通员工和基层管理人员的需求,减少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为企业带来实际的利益。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媒体报道、企业冠名、参与教育协会等途径宣传企业,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建立校企合作的全面服务机制
教育管理部门、各类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相关企业都应为校企合作的开展提供全面的服务,促成和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实施。一是提供管理服务。部分地区提出了针对校企合作的符合地方现状的法规或政策,如上海市政府的《关于本市推进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规范了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目标任务等内容,并规定校企合作经费原则上按照“政府经费补贴一点、定向企业支付一点、院校学费承担一点”的方式加以解决,并且对具体的资助方法、比例、额度做出了明确规定,这种主动规范管理校企合作的做法值得推广。二是提供信息服务。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具备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好的企业需求的有利条件,可以成为校企之间的桥梁,为双方沟通人才需求信息,促成校企间的合作,例如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每年都组织校企对接活动,通过各省的分会和众多的企业会员和院校会员,在促进行业发展和校企交流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是提供保障服务。校企合作中学校和学生家长比较关心的是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保险公司可以开发专门针对实习学生的险种,为学生提供实习过程中的保障。
(四)形成以企业为主的学生培养机制
校企合作培养的是企业需要的人才,所以应形成以企业为主的学生培养机制,由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定教学内容与要求,学生毕业后企业优先选用优秀毕业生,企业利益的实现主要体现在人才的获取方面。校企共同培养人才应该勇于创新,打破固有的教学方式,建立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学校根据企业需求设置专业,并突出专业教学的适用性,从实际工作岗位出发确定人才需求的规格,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两方面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和从业水平。但是也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转岗和发展的客观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自我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不仅针对门店管理岗位进行培养,还应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门店开发、人员管理、品类管理方面的知识,为学生今后转入中高层管理岗位奠定基础。校企合作培养的人才应该是既能够适应合作企业岗位需求,又能够适应同行业其他企业岗位需求,在毕业后可以较快适应工作要求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邱永成.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9):8-10.
[2] 从云飞.从国外职教模式看当前我国职教发展的瓶颈突破[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3.
[3] 程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动力分析[J].职教通讯,2011(16):15-17.
[4] 黄蕾.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23-24.
连锁营销管理范文4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移动后勤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094
[中图分类号]G647.4;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2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分步实施的工程,涉及计算机、网络科技、传播学、营销、数据挖掘以及自动化控制等众多科技领域。本文以移动互联网科技在高校后勤的应用为题,就笔者所在学校开展后勤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总结和思考展开了论述。
1 移动互联网的“发家史”
移动互联网早在十年前对国内大众还比较陌生。而随着移动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以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WAP(无线应用协议)的诞生和发展,为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创造了前提,并催生了移动互联网。
近年来,移动通讯技术迅猛发展,从2G到3G、再到4G的蜕变,其时间不断缩短,颠覆了人们对移动互联网的认知。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可谓繁花似锦,涉及资讯、娱乐、购物、教学、生活等方方面面。移动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资讯的渠道,更极大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各种移动应用,利用互联网强大、便捷的信息交互特点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获取重要资讯、通讯、生活服务的工具。
2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移动后勤的理念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自2010年由教育部提出以来,得到了全国各所高校的积极响应。总结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成果,发现很多高校后勤的目光更专注于提高生产力和管理效率上。的确,这是保障高校后勤发展的根基。但在当今社会,生产力和管理效率并非完全制约着高校后勤的发展,服务的人性化、科技化和便捷化越来越多受人们重视。
高校后勤的信息化建设应朝着什么方向前进,是各所高校后勤在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师生是高校办学的基础,师生的实际需求是高校和高校后勤发展和建设的风向标。那么,师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后勤呢?面对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大家不约而同地将目转向现在的移动互联网。
现在,移动互联网成为了国民生活中主要的必备工具。微薄、微信在国内拥有10亿多用户,足见移动互联网对国民生活的影响力。高校后勤意识到这点,并开始思考如何借助互联网来提升的后勤的服务水平,即移动后勤的服务理念。
3 移动后勤的开发模式和利弊分析
国内各所高校后勤的移动后勤建设所采用的开发模式不尽相同,整理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APP(移动终端应用程序)开发,另一种是依靠现有的社公众平台进行应用扩展开发,例如微信公众平台。下面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对比APP,分析其利弊,如表1所示。
4 移动后勤的应用和分析
4.1 智慧校园生活
智慧校园是近几年高校提出的一个热门概念。智慧校园概念比较宽泛,是在数字校园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是基于物联网环境下的校园教学和生活一体化环境,其目的是将师生与校园中的各个物件,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实现信息连接、整合,形成一套教学、办公、生活的信息交互系统。智慧校园生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智慧校园生活的建设和应用,将极大地改变师生的生活方式。学生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即可与校内各个公共资源、后勤各项服务职能,实现远程访问和信息交互。目前,其在高校后勤的广泛应用涉及新生报到、毕业生离校、宿舍门禁、服务定制,如订餐、订水、订车、选房、教室和会场预订、网上缴费等功能,效果显著,备受师生好评。
4.2 新闻宣传
现在师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依靠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而非传统的三大媒体。如何将后勤最新的新闻、通知和动态传递给师生,并掌握师生的心理动态是高校移动后勤建设需要进行的首要工作。利用移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推送、扩散能力和在师生中的影响力,能第一时间将后勤的实事动态和新闻公告传递给师生,告诉师生后勤正在做的工作和校内正在发生的事情,进一步提升后勤的形象,扩大影响力,并拉近与师生之间的距离,轻松实现高校后勤与师生之间零距离的互动。
4.3 移动办公平台
移动后勤的另一大应用是移动办公平台。移动办公平台是将后勤的办公、业务进行整合,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网上办事平台。移动办公平台的应用推广可帮助师生轻松完成事务的办理,协助后勤自身,即与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进行文件流转审批、资料传递、在线会议和数据交换。移动办公平台最大的特点是将后勤的各项业务数据进行收集,加以整理汇总,形成大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准确掌握师生的实际需求,为后勤和学校职能部门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4.4 服务监管
现在师生对服务的理念和要求不断提高,已不满足于传统的付钱购买服务的方式。他们更喜欢便捷、直观享受服务的过程。以物流的改变为例,传统的物流是顾客购买商品后,在家里等待送货上门,而现在的物流可以让顾客通过互联网追踪商品的传输过程和环节,直观、透明的物流过程不仅增加了顾客的信任,同时通过顾客的反馈,能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样,后勤提供服务的方式也需要这样的改变,例如报修、物业、保洁等服务职能。高校后勤服务存在质量不高、等候时间过长,处理过程拖沓等问题,长期以来备受诟病。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归结于后勤服务的过程缺乏有效、客观的监管。另外,服务对象对服务受理流程也造成双方之间的误解。通过移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交互能力,能够将服务过程从接单到处理,再到评价的一系列过程直观地展现给师生和后勤的管理层,在为师生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还能加强双方的沟通以及对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监管。
5 结 语
移动互联网的引入和运用在国内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中仍属于起步和探索的阶段,或多或少地会遇到传统管理模式带来的阻力。移动互联网在为高校后勤和师生提供信息载体的同时,移动互联网自身的发展同样影响着高校移动后勤服务的延续性。随着网络和移动设备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会更加深入高校的办学和生活中,相关人员要能够看到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
连锁营销管理范文5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 校企合作 教学设计 IGA零售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1-0146-02
一、《连锁经营管理》课程在高职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是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中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以武汉中百连锁仓储超市有限公司、深圳人人乐商业集团等IGA中国零售学院成员企业具体岗位要求为基础,结合学院办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全面展示了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详细介绍连锁经营的起源、发展、特征,连锁经营基本模式以及总部管理、门店管理和配送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流程。
(一)促进学生综合掌握和运用连锁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
本课程内容涵盖连锁企业基本发展特征和现状,连锁模式选择和组织结构的基础知识,连锁总部、门店和配送中心管理的知识及技能,连锁业态的综合分析,同时结合和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商品学等课程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训练,为后续课程《连锁门店运营管理》、《连锁配送中心管理》、《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学习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二)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
本课程在相关基础知识学习完成后,学生会到IGA合作企业相关部门进行考察和顶岗实习,通过观察和参与IGA合作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来实现专业技能水平的整体提升。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会在连锁门店中收银员、理货员、防损员、促销员、服务台人员等具体工作岗位上承担相应工作任务。通过每项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连锁企业内部管理的认识,更掌握了各岗位基本技能,增加了连锁企业具体业务处理的经验。
(三)积极引导学生构建合理职业发展规划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初步掌握连锁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积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构建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在课程教学中为学生构建多渠道的企业实践和实训环节。通过在IGA合作企业的顶岗实习,让学生专业技能得到实践和提升的基础上,具备敬业、吃苦耐劳和乐于奉献的基本职业素养。
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职业岗位定位,“工学交替、岗位轮替、能力递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订单式”的实现途径来设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遵循基于工作过程的开发与设计理念,面对本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和主要服务面向的岗位,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来设计本课程教学方案。本课程实践教学设计思路:基于工作任务和工作项目,突出能力培养。根据企业的需求和连锁经营管理的专业特色,以连锁企业的基本管理工作任务和工作项目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来设计本课程的课外教学内容和选用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依托IGA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IGA中国零售学院成立于2005年,是IGA中国与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合作成立的旨在为IGA中国成员培养和储备人才的运作实体,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优势,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零售业人才。因此,在IGA零售学院和联盟企业的行业背景下,给本专业紧密依托行业进行课程设计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因此,本课程聘请了行业专家、企业家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对本专业课程体系和本课程设计进行多次论证。
(二)以具体工作项目来设计本课程体系
根据连锁经营管理教学的实际需要,在确定连锁企业管理岗位典型工作的基础上找出主要工作项目,以工作岗位所需知识为基础,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融合,做好学生的知识应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业务组织等能力的训练。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实践加以融合,掌握连锁经营各项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达到连锁企业经营中所必需的专业高素质技能水平。
(三)以工学结合来开展实际教学工作
在实际教学中,具体工作项目和任务以IGA联盟企业合作为基础,以培养一线管理人员为目标,通过工学结合模式来开展连锁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工作。具体来看,通过让学生在学校模拟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学习基本知识,同时直接到校外企业工作现场顶岗实习等实践训练手段,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此外,在实际课程教学中还会结合企业订单培养的要求,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方式,即中百班学生第三学期至第五学期实行在中百仓储紫微星购物广场工作一天、学校学习一天的形式,人人乐班和步步高班实行第三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形式,校企共同考核学生学业。
三、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一)关注行业与企业发展,将岗位实际工作内容作为教学重点
本课程秉承“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第一和终极目标”的理念,坚持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紧随行业动态变化和岗位能力要求这一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在理论教学内容安排上力求全面、完整,使学生接受到本课程的系统理论,并注意及时吸收行业、企业及学科发展中的最新知识和发展动态,及时补充到理论版块教学中。
在全面系统的教学内容下,应突出相应版块的岗位需求重点。在内容选取中,放弃部分“大、空”的理论框框,选择具体岗位中的具体职能要求来给学生做讲解和分析,便于后续开展实践环节和顶岗实习教学。例如,在门店管理中就应着重突出门店日常管理中具体工作的规范要求、收银工作流程、防损注意事项、退换货的工作规范等。这些内容更贴近于具体岗位日常工作细节,更符合连锁企业管理实际情况,更有利于提高学生今后在相关企业的工作效率。
(二)以项目教学为导向,合理设置学习任务,掌握全局和具体工作内容
项目教学模式以实践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将教学内容确定为可行动的方案,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融理论知识于实际,促进理论学习和能力培养于一体。根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本课程教学目标,从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三方面综合考虑,在广泛收集本地大型连锁零售企业总部、门店、配送中心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基础上,结合课程内容与实践教学环境来划分具体项目,确定学习与工作任务。
(三)强化工学结合,依托IGA合作企业平台,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目前实行与IGA合作企业中百仓储超市、人人乐商业集团“订单式”培养,为了所培养的人才能适应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的工作内容,能较好地完成具体岗位的工作任务,在本课程日常教学中一直注重如何将课程教学内容引入这些企业实际工作活动和工作场景中。
一方面,积极引入新的模拟连锁经营软件,通过电脑、网络、软件等设备模拟现实经营流程,提高学生对连锁企业实际日常经营管理的熟悉;另一方面,将部分教学内容的讲解和实践直接放在现实企业环境中进行。总结与中百仓储超市、深圳人人乐集团之间的“订单式”工作的经验,以企业现场活动为情景,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课堂教学移入企业工作现场,真正实现教学内容和工作内容的一致性。
(四)积极构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
为了进一步突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学院对专业教师提出“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和要求,但从实际上来看,将专职教师培养为“双师型”教师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具体操作会比较困难,因此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会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
本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更为注重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在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扩大兼职教师队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师资培训,增加专业骨干教师在教学、实训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水平,专职教师定期去IGA校企合作单位挂职锻炼,校企合作单位一批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主管担任兼职或专职教师,积极加入专业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
[ 参 考 文 献 ]
[1] 岳秀红.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订单培养”的理性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2(13).
[2] 夏黎.连锁经营人才培养中的校企深度融合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4).
[3] 赵杨.基于创业导向下高职连锁经营管理实践教学的创新与探索[J].当代经济,2012(11).
连锁营销管理范文6
[关键词] 连锁经营营销优势营销缺陷启迪
连锁经营最早产生于1859年的美国,已有100多年历史,20世纪60年代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广泛发展,逐步普及,尤其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和应用电子技术发展后,连锁经营在欧美等国家进入空前繁荣阶段。这反映了连锁经营所拥有的在诸如价格、品牌、渠道等方面极大的营销优势,但同时连锁经营也存在着诸如灵活性降低、营销风险加大等的缺陷。因此,在研究和应用中了解这些缺陷,有利我们主动规避这些缺陷。
一、营销活动灵活性降低
随着连锁经营企业规模增大,企业营销活动面对现实的灵活性会降低,就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1)市场会变,人们的生活、消费习惯也会发生改变,而大型连锁经营的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往往需要有较长的时间,有一个较长调整期,会丧失一些营销机会。(2)营销功能的专门化,也会使营销组织在一定程度脱离直接生产和面对消费者的机会,尤其是上层营销人员,因而易造成营销策划脱离市场的弊端,甚至产生的习气和引起组织活动的僵硬、滋生形式主义。(3)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需要重新规定发展方向和进行营销战略规划,庞大的企业和众多职业经理的惯性思维会阻碍企业家的进取意识,造成变革摩擦力,丧失连锁经营改革创新和继续发展的动力。(4)连锁企业在经营中强调提供统一产品和标准化的服务,过分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使各连锁门店不能随意改变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在一些小的市场范围内可能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需求,导致的产品和服务适应性缺失。(5)实际经营中受到总部严格约束,可能导致各连锁门店销售活动的自主灵活性缺乏。
二、营销风险增加
连锁经营在一定程度化解营销风险同时,在一些方面却可能增加营销风险,就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1)总部决策失误,会为各分店造成巨大损失。集中统一的营销管理是连锁经营的营销优势,可以使专家管理才能放大,但同时也增加了营销风险,总部的决策会在众多的连锁分店执行,一旦决策失误也会使得“专家失误”放大,为整个企业带来巨大损失。(2)个别门店营销失误,会对整个连锁带来不利影响。连锁经营中存在“多米诺骨牌”效应,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个别门店服务水平降低会影响整个连锁企业的声誉,当个别门店出现营销失误事件时,对整个企业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例如,1999年发生在比利时的二恶英污染事件时,法国、荷兰、卢森堡、比利时四国全面禁止可口可乐产品,连“雪碧”和“芬达”也不能幸免,一时间全世界的消费者都人心惶惶,生产商惊慌失措,利益遭受重大损失。(3)营销投资的成本加大,导致营销投资回收风险加大。连锁经营企业在营销中,往往会投入巨大的人力、资金,其营销投资是否能回收存在一定风险,这种投资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三、营销管理的控制问题增多
营销管理中的控制问题增多,可从两方面来看:
首先,内部控制问题的增多。连锁经营的企业存在诸多的分店,各分店在经营中存在的各自利益可能与总部利益冲突,在经营中可能存在“违纪”行为,加大了总部营销管理中的控制难度,尤其对于特许经营的加盟店这种冲突更为明显。譬如:各分店为节省成本,不按要求维修或更新形象;各分店没有按连锁公司要求进行经营,将公司的统一标识或名字用于不被允许的事情或地方;不按期缴纳费用等。这些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会加大控制成本和增大交易成本,还可能导致合作关系破裂,进一步引起管理成本和交易费用的上升。
其次,企业外部控制问题增多。譬如,随着加盟分店的增多,其管理技术、生产工艺等商业秘密被广泛使用,导致管理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被侵害的风险较大,同时也带来了保护手续繁琐,增大了营销成本。其中,品牌等管理知识产权被“免费”使用的可能性大为增加,在一个大范围的市场内,连锁总部可能不能有效监控这些知识产权被侵犯。同时,连锁加盟店的增加,其知识产权和营销技术的推广,可能制造未来的竞争对手,当一些加盟店在退出之后,对本企业的核心经营、管理方式、内容有着足够的了解,易于成为未来难以对付的竞争对手。
四、营销管理有效性降低
随着连锁单店数量的增加,企业管理组织体系中纵向的组织层次和横向的管理幅度会增加,根据现代管理理论,这都会造成营销管理中的有效性降低。纵向管理层次增多,一方面影响信息在高层与基层之间的传递速度,拉大了领导层与实施层的行政距离,给上下层级之间的沟通带来不便,不仅造成程序复杂、手续繁多、公文履行、丛生的问题,也带来信息的失真失落率增大。实践表明,管理层次每多出一级,信息的失真失落率就会增加一倍;另一方面,也使高层营销管理人员远离一线员工,降低彼此的适应性,使得上层管理人员发出指令的难度增加,不易准确指挥控制基层。横向管理幅度的增多同样也会造成管理效率的降低,每一个管理者或管理部门有效管理的对象为3~5个,其有效性会随着管理对象增多而减少。因此,任何主管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量总是有限的,随着管理幅度的加大,必然会造成指导的监督不力,使组织陷入失控的状态;而管理幅度过小,又会造成主管人员配备增多,管理效率低下。所以,保持合理、有效的管理幅度是连锁经营营销管理所必须要求的。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梅清豪译:营销管理.第12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王吉方:连锁经营管理教程[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美)丹尼尔・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4]迈克尔・波特陈小锐译: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
[5]熊联勇:连锁经营的营销优势及在我国的实践[D].四川师范大学,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