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戏原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戏原文范文1
1.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校园设施将对在师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全面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能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对师生员工起到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身心健康、调节情趣和心理状态等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经过努力,先后建起了教学楼、学生餐饮浴中心、建造了学校标准化厕所等基础设施;进一步绿化了校园,规范了校园布局;还建造校园网、计算机房、各班、室全部装配了电脑、上了互联网,进一步改善住校生的生活条件、配发了刷牙器具、配备了专职生活教师。着力营造绿化、净化、美化的校园人文环境,依山观水,绿树成茵,环境清幽。
1.2着力建设“文化长廊”。学校提出要让一草一木一墙一砖都能说话,我们在墙壁上科学的设置了名人名言、警句、师生书画作品、各种专项教育常识等等。学校充分发挥阅报栏、黑板报、“红领巾”广播室、通报栏等作用,及时报道学校中的新人、新事、新面貌,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使广大学生在榜样的激励中不断增强自信、不断超越自我。还将庄基石坎美化建起了祖国在我心中长廊、学生行为规范以及礼仪长廊、安全长廊、卫生长廊等。各功能部室、教室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部室文化。其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显而易见。优美的校园文化熏陶着每一个师生,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日积月累中形成观念,化为行动,起到了很好的德育功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2.1提高教师的思想素养。因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育人之人、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只有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思想和严谨细实、创新求真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刻苦、自主探究、全面发展学风的形成。总之,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教风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因此,我校高度重视,积极在全体师生中开展“三项教育”。即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以德行政”教育,使本校各层管理者能够保持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用自己的言行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在广大教师中开展“以德育人”的教育,通过开展德育案例分析,座谈会、报告会、外出学习参观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在全校师生中大力开展“以德修身”的教育,把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自觉为人师表,作道德的表率。“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受到感染。
2.2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一支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学生的正面影响至关重要。我们一方面抓好“一功五化”夯实校本研修工作,另一方面在教师中大力开展“八个一”岗位大练兵活动,努力提高教师实际工作能力。我们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课题组长——教师“三级”校本教研网络,实行校本教研工作负责制,要求做到有实在目标、有清晰主线、有梯级层面、有细节管理、有展示平台;开展技能型、实践型、评价型、理论型、学习型等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在教研探索过程中,教学研讨常规化,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一课多上”和“同课异构”等形式,鼓励教师大胆探索,研究解决在教学中碰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实行集体备课,新老教师结对“一帮一”,以老带新;广开渠道,邀请市、县教研室有关专家来校听课、评课,给他们传递教改信息,传授教学经验。坚持用幸福的理念培育人、用超凡的魅力感染人、用包容的心灵体悟人、用艺术的手段启发人。
3.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3.1通过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首先是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校会、晨会、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其次,要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第三、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学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各班相应地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直至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争做文明学生、先进集体、先进学校,创优秀品质、优异成绩、优美环境。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学、赶、帮的热潮。第四、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学校“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首先,领导作风是关键,学校领导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样,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第五、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演讲比赛、创建活动等,以培养正确的舆论。第六、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空气。禁止传阅不健康的书报杂志,禁止学唱不健康的歌曲,清理课桌、书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图画及语言文字,消除消极文化的影响。第七、针对倾向性问题或热点文化,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辨论会,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点,引导正确舆论。第八、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广播室、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橱窗、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舆论。第九、学校或班队有目的地组织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如:开展以爱国主义为内容的主题演讲、富有纪念意义的歌咏比赛会、诗歌朗诵会、文艺汇演、书画作品展等;以及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各种体育比赛活动、拔河比赛等。还开展诸如:校少先队以“环保”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学英雄做好事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唤起对国家、社会、人民的责任感。尤其通过坚持升校旗、国旗下的演讲、穿校服等常规活动,激励师生对校园精神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整个学校到处充满着正确的舆论气氛,从而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3.2抓好系列主题活动。学校为使校园文化建设有重点、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常常结合重大事件、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系列活动。如以“崇尚科学、破除迷信”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教育;以“安全在我心中”的安全教育周活动;以“讲文明语言、做文明事”为主题的三月文明礼貌活动;特别是开展争创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活动,学生的言行更加文明、宿舍更加整洁、文明祥和。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使校园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推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3.3培养学生能力。校园文化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背景的,最基本的是教师和学生,他们之间的互动而形成和创造的文化构成了校园文化的整体文化体系。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一起参与的学校的管理中来。通过让学生去管理,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如各班开展的“今天我当班长”“今天我值日”等活动,学生人人参与管理,人人爱校如家。
综上所述可知,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总和,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一项长期、细致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特色发展。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各方面的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内涵,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只有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环境育人的功能才会得到真正加强,学生才能真正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学校管理学》、《教育管理学》等。
社戏原文范文2
关键词:园林设计;城市园林;不足;建议
园林绿地是城市生态、环保、景观、文化、休憩和舒缓空间、减灾避险的重要保障。论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园林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城市园林建设能否适应城市的发展和要求,如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将成为衡量“宜居”的重要尺度。
1城市园林建设的意义
1.1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城市园林绿化的首要任务是改善生态环境。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有害气体释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了空气。绿色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减弱噪音,调节城市温度,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因为城市绿化是物质文明的体现,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园林绿化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运转有序,加上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在这样景色美丽、生态环境和谐的城市里生活,人们的身心将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创造力更旺盛,必将促进社会文明,经济繁荣,使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园林的建设规模与建设质量同城市环境的改善密切关联。
1.2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现代园林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决定园林发展形式与内涵的同时,园林也变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反过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园林绿化的发展作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的先期性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济、文化带动了园林建设的发展,优美的环境又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2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不足
2.1简单设计复杂化不少行道绿化和城市空地,实际上只需要简单设计.甚至栽上几排树。毕业论文简约有时更能体现身份,朴素本身就是理念。设计者冥思苦想追逐所谓“亮点”,表面文章做多了却显浮躁和好大喜功。当然,也并不是所有设计都要简单。
2.2寻求猎奇的世俗化、潮流化正如前些年北方园林江南化成风一样,近几年欧风、日风、洋风又光顾全国,当然这其中不乏成功的作品,但作为一种潮流和时尚,势必走向
世俗。
2.3设计标准的侈豪化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玻璃幕、高级灯具、进口喷泉等昂贵材料,少园林之美,多暴富之嫌。
2.4广场设计的八股化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城雕,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硕士论文干孔一面、大同小异。忽视了广场休闲、纳凉、交际等社会功能。草多树少,大而不当,堂皇有余,朴素不足。
2.5绿荫不足硬质化大树少、铺装多。铺装、池底、驳岸等混凝土化,阻隔地气,不透水、不环保。
2.6小区景观展示化居住小区有限的空间左一个“威尼斯水桥”,右一个“爱奥尼柱式”,形象张扬显示华贵,环境排场取悦参观者,却扰得居住者不安宁。
2.7集中绿地的架空化随着小区功能的叠加,一些设施进入地下。但是,把集中绿地全部架空,建车库、商场、俱乐部、游泳池,连同周边楼座也下挖几层。绿地变成了不接地气的大盆景,从长远看无法保证生态健全。
2.8构图理念的非哲理化平白无故地出锐角、加楔形、破轴线。片面理解“解构主义”,形象横眉冷对,尺度比例不当,秩序和思维混乱。
2.9置景手段的舞美化把影视置景和舞美处理搬到园林里来,其中有些艺术质量尚可,并为园林注入了一些现代意识和原生态概念。但是如果每每皆是竹篱茅舍,断垣残壁、寒窗瓦窑、鱼网井台,必将丢掉园林的本分。
3目前我国城市园林设计的应遵循的原则
园林不是简单随意的栽树种草,推山开湖,而是一种艺术。确切地说就是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的规律,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并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是城市建设的产物。它是一门综合的造型艺术,主要以活生生的植物为造型构图材料,而且它是一个“三维”的时空关系体,设计以“适用、经济、美观”为指导思想。
3.1科学规划、注重细节。做到宏观与微观统一的原则
“城市在园林设计时,首先要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科学的规划,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准确定位;做好构景要素之间的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周围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益彰。规划确定之后,细部决定成败,园林尤为如此。匠心往往要透过细部传达。园林作为一种“强迫艺术”,随时在接受游人的品昧和评说,就要经得住推敲。景区往往要“不经意拈来”,细部却要“娓娓道出”,这些功底对设计者、施工者都至关重要。事实上,有许多城市正是运用了宏微结合的辨证方法而取得了实践上的成功,合肥市就是一个较突出的例子。合肥市城市园林绿化的方针是以面为主,医学论文点线面结合。宏观上以居民区、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面上的绿化为基础,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同时利用护城河建成城市公园,形成了环绕旧城区的绿色“围墙”,改善了旧城区的生态环境。微观上打破块状公园的概念,将城市综合公园解体渗透到城市的每个生活空间中,提高了基础绿化的艺术性;对组成环城公园的“包河⋯银河⋯稻香”等景区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设计,使之四季有花四时有景,各具特色各领,充分体现了传统造园的艺术境界和文化内涵,成为真正的园林艺术而不只是简单的绿化造林。同时重点搞好城市的血脉——道路广场的园林绿化,建成若干条有静有景、优美舒适且富有安全感的园林路,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多种功能,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合肥市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宏观与微观完美结合,兼顾绿色环境质和量的风景园林才是现代城市园林发震的主流。
3.2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原则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据绿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既经济节约,又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避免平直呆板。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有限,不能追求奢华,盲目照搬西方国家那种营造大规模园林绿地和森林进入城市的做法。我国现阶段城市园林设计主要任务是改善人居环境,协调城市生态系统,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应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地的色彩,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3.3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营造景观的多样性。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运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优良的植物立地条件,贴近自然的地形营造,良好的植物群落,生态化的种植方式和多样性保护,适度的园林小品,完善的园林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完美的生态环境。
3.4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结合原则设计既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叉要遵循美学法则。通过科学配置植物,应用“巧于因借”等造园手法来体现园林诗情画意的文化品味。达到生态性与观赏性的统一,绿与美的统一,服务功能与艺术价值的统一。运用好比例、节奏、对比、谐调、对称、平衡、稳定、动势、直曲等形式美规律营造园林的意境美。布局构图宜自然,树木整型修剪规则美与树木天然美结合。
3.5以人为本原则绿地设计要满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样化的审美情趣,绿地要体现可融人性和可参与性。发挥好园林给人蔽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3.6地方特色原则要根据自身地区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出发,将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园林设计。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园林。在满足当地地形地貌和生态群落基础上,职称论文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与当地生态条件和景观相适应的各种植被。
4结语
城市园林设计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设计基础是美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林学、植物学、环境生态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知识。所以,在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舒服、美丽、安全的城市环境时应注重综合利用各学科理论来指导城市园林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赵兵.宏观化与微观化—转型期中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理念[J].城乡建设,2004(8).50—51.
社戏原文范文3
关键词:新闻信源;用户认证;短信开发
中图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7-0000-01
News 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Zhang Peng
(Hunan People's Broadcasting Station,Changsha410007,China)
Abstract:From the broadcast news media,the source user's needs,expand the elaborate structure of the 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and overall design,the core sub-function module introduces the proces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function,and provides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functional modules Ideas.
Keywords:News source;User authentication;SMS development
一、前言
面对当今新闻媒体在网络新时代的竞争态势,“拓宽新闻信息资源的获取途径”、“加快新闻信息资源的一手掌握步伐”以及“从不同深度和角度挖掘不同媒体共享的一手资料”等等成了新闻媒体在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在本文中,我们将新闻信息资源简称为新闻信源。
二、系统总体构架设计与功能模块设计
(一)总体设计方案
新闻信源管理系统紧紧围绕新闻媒体的新闻采集需求而设计。该系统必须具备系统进入方便,不论在台内还是台外,在本地还是外省,都可以方便进入系统,还必须有快速浏览和查询信息的能力。为此,该系统我们采用B/S架构。整个系统程序分为用户客户端、WEB服务器、数据库及服务器后台处理程序四个部分。客户端使用WEB浏览器,采用ASP动态网页技术开发管理页面,通过WEB服务器对外进行;采用SQL2005数据库进行信息存储和查询管理;建立服务器后台处理程序实现短信的自动监测与发送。
此外,我们还在电台局域网内部DNS上做了WEB访问地址的域名解析,在局域网对外的ISA防火墙上WEB外网地址,并在外网做了相应的域名解析,这样台内台外用户均可以通过相同域名对页面进行访问,在电台内部局域网内,设置用户优先访问的是内部DNS所解析的域名,故内部人员访问速度相当于内网的传输速度。
(二)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我们依据湖北新闻综合广播的新闻信源管理运作流程,开发这套新闻信源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它包含:信源业务子模块、用户管理模块、短信模块、用户即时会话及会议交流模块、用户个人工作助理模块。这5项模块包含若干子功能,由于考虑到信源系统日后新增业务的可扩展性,我们将各项功能模块的代码设计相对独立化。当相关功能业务需要进行渗透时,我们只需要调用相关的页面代码即可。如信源业务子模块需要读取用户的相关角色、权限,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方能开展后期的工作。为此,我们设计的方法是针对用户的身份验证这块单独编写程序代码,形成独立的身份验证程序,所有需要进行身份验证的页面只需要在页面代码之首调用对应的用户验证ASP文件即可。整个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如图1所示:
图1.新闻信源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图
三、结束语
新闻信源系统的建立,为新闻媒体的新闻从业人员提供了即时的资讯信息,同时实现了各个不同新闻媒体间信息的共享与交互,满足了不同媒体对同样信源的不同需求。
整个系统的应用层采用B/S模式的WEB开发设计,用户使用快捷方便,不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系统设计采取模块化方式,各项子功能模块可独立化地相互渗透,便于今后业务的不断扩展以及子功能模块与其他平台系统的兼容与结合。
此平台系统按照湖北新闻综合广播的工作流程,为其量身定制,但系统数据库设计及各项功能模块设计灵活,易于今后的功能扩展与修改。目前此系统平台已在新闻综合广播开始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社戏原文范文4
关键词:高校 校园文化 建设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涵义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背景的,在学校长期的人才培养和办学实践中不断创造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是校园主体信奉和推行的一种特有的文化体系,是师生及员工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校园文化可以被划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四个层面。 高校校园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一种具体形态,是大学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大学特色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不同的高校具有不同的校园文化特色,比如:山西大同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校园文化就体现出一个字“和”,我思故我在。大连海事大学是一所交通部直属唯一一所院校,校园文化以“航海和轮机”为特色。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
1.高校物质文化层面:高校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较大,精心规划校园环境,既保留了原有的历史文化积淀,又加强了与现代元素的融合。高校可以在原来校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规划,宿舍楼的装修,图书馆的翻建,在教学楼的走廊里挂有典型人物的肖像等。
2.高校精神文化层面:校园精神文化逐渐成为校园发展的品牌,促进大学生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每年每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运动会,学生会面向全校大学生举办各种文体活动,社团文化活动月等体现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文化形式都会向大学生传达一定的校园文化内涵,从而树立起校园文化品牌。同时,学生也在这样的氛围中得到渐染,产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作为本校一份子的自豪感。
3.高校制度文化层面:办学走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比如山西大同大学在学科建设上突出凝聚态物理、分析化学、文艺学等重点学科;在学术研究上,依托北魏历史文化,成立云冈文化研究中心;在科技创新上,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4.高校行为文化层面:学生学习勤奋刻苦,勇于实践,积极开展适合学生发展特点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社会提供优秀的、素质全面的、适合各行业需要的人才。比如关于世界环保日,高校社团就开展环保活动,宿舍统一在晚上八点到九点熄灯一小时,打印纸时采用双面打印等。
三、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
(一)高校校园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文明历史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时代,文虎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命运,认清自己的责任,确立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因此,校园文化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校校园文化是体现学校发展独特理念的品牌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的核心文化,也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构建学校精神文化不仅体现在对内创设出一个积极健康、团结向上、影响校内成员价值取向、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风貌、道德情感等关系学校教学优劣的教育环境和组织氛围;同时,它对外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观念和目标追求;以及学校的精神风貌、个性特色和社会魅力。和谐宽松的文化精神环境可以通过潜移默化把外在的要求内化为校园文化主体的自我要求,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优良的个性品格。比如在香港高校校园文化中有国际交流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如到伦敦学习英语,到北京学习普通话,与耶鲁大学进行交流访问,到新加坡、加拿大的公司去实习等。“游学四方,培养国际视野”,交流计划令同学们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能认识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态度及思考模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扩阔视野,是海外学术交流的一大益处。一次国际交流经验,往往足以成为改变一生的转折点。
因此,校园文化体现了一所学校所具有的文化氛围、人文环境和价值取向,它以其独特魅力贯穿于一所学校的发展始终。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
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师生员工对理想信念、价值观、生活习惯、行为规范等,都会有逐步的认可,并融入个人的精神情感,并努力地为维护这些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由全校成员共同创造,共同拥有,也成为了联结学生、教师和管理者的纽带。优秀的校园文化使得学校成员对集体产生了归属感和自豪感,更加努力的为校园各项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能激发人的创造力、调动工作学习积极性,对师生员工的心理心态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教职工而言,在优秀的文化环境中,他们往往不会局限于自己的薪酬待遇,而是会在这样的环境中施展自己的才华,干出一番事业,获得一份成就。这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所带来的喜悦是更多的金钱和利益诱惑也换不来的。对于青年学生而言,他们也会在这样的校园氛围的激励中养成刻苦努力、勤奋好学的习惯,从而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白同平.高校校园校园文化论[M].北京:北京林业出版社,2000.
[2]施鲁莎.关于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0.
[3葛金国,石中英.论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功能[J].高等教育研究,1990.
社戏原文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建设
前言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技能型应用人才。伴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数量的增多和质量要求的提升,高职院校也要加强管理,形成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塑造优秀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推动整个高职教育大环境的不断优化。为此,要深刻认识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及意义,理清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切实推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一、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及意义
(一)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的课外文化活动、学校长期形成并为全体人员所认同的校园精神以及培养这种精神所需要的文化环境的总和。校园文化既包括物质层面的文化,也包括行为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的文化。高职校园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一种,但是,高职教育因为自身的特殊性,其校园文化也具有一定的特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校园文化要具有高雅性、人文性。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高职校园文化要突出“职业”特色,融进更多的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
(二)高职校园文化的意义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改善高职学生的精神面貌、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不仅仅在于向学生传递书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培养学生乐观地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昂扬向上的理念,对学生起到正面激励的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高职教育自身的特色,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因此,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不够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一些高职院校成立的时间还不长,一些高职院校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不重要,比起宏伟的建筑来说,校园文化起到的作用不大。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也不足,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没有精神文化做支撑,学生难以获得全面发展。没有富有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人才的培养也会偏离方向,使高等职业教育渐渐失去自身特色。
(二)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不明显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之二是缺乏“职业”特色,高职院校和普通的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不同的,因此,其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国高职校园文化在秉承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的人文性、高雅性的基础上,一定要突出自身的特色,即其职业性。高职院校不能关起门来搞教育,要走进企业,要深入一线,要让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反映到教学活动中。但是,从当前来看高职校园文化的“职业”特色不明显,没有与企业进行有效的对接,效果不佳。
(三)校园文化建设中师生参与少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之三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师生参与少。高职校园文化应该是师生参与共建的,并且要得到全体师生认同的,能够对全体师生的行为产生激励和约束作用的。但是,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和学生的作用较少,主要是学校的高层人员和相关部门在起作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知之甚少,不是主动地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而是被动地参与各项活动,甚至都不明了这些活动的目的何在。这样建设的文化会失去根基,难以获得师生认同,在实践中也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推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要深刻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动素质教育的落实、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性,从而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和层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没有高层领导的支持、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没有全员的参与就不会有良好的结果。因此,首先要去高职院校转变观念,从盖高楼、买实验设施和设备吸引学生,转变到以文化吸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向校园文化建设较好的院校,或者向国内外的名牌大学学习,学习其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在结合本校发展历史和特色的基础上形成做好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二)突出高职校园文化特色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要凸显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就要融入企业文化元素,形成一种具有企业管理和学校教育双层文化背景的高职院校校园专业文化。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校园文化要有人文成分,要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能够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将学生熏陶成为有修养、有才情的人,即一个高雅的人。同时,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高职教育也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引入企业元素,从教育阶段就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导到模拟的工作情景中,实现学校教育和企业要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三)全员参与共建校园文化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还要求全员参与,教师、学生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地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为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要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形成教师和学生、学校和社会、学生和企业等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样的校园文化才是能够获得全体人员认同的、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文化。当然,这要求高职院校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办法调动起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要通过宣传片、广播等形式向全体师生员工介绍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从师生员工中汲取营养,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能够获得师生员工心理认同的校园文化。
结语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重大,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能一朝一夕完成,而是需要进行详细的谋划,并进行缜密地实施,在长时间发展的过程中才能够形成。这对高职院校就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在充分考虑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和高职教育特色的基础上,汲取其他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调动本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积极构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好了,高职院校才能与普通的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相区别,才会有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才能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扎稳脚跟,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曹忠琪,杨正周. 新时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12.
[2]谭耀卿. 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 施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3):10.
[3]陈士勇.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刍议[J]. 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学报,2008(1):9.
社戏原文范文6
关键词: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实施 建议
校园是学校教育学生的主要阵地,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高等院校,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学校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环境,特别是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非常强,且善于模仿,但是分辨能力却不强,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缺乏优良的教育环境,学生容易走向歧途。这就对学校根据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提出了高要求,优化校园文化,为学生创造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抵制外界社会负面文化对学生的冲击,进而对外界社会大环境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笔者针对打造优良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几点有效可行的具体建议。
一、重视舆论文化建设,树立优良校园风气
侧重于树立正面能量。校园环境是一个大团体,学生在这个大团体中,行为和思想容易受到团体内集体舆论的同化与制约。学校要侧重于舆论文化的建设,树立正面能量,真正做到通过正面舆论教育学生。进入校园的走廊两侧,可以一面用来展示学校名师教育风采,一面用来展示优秀学员风采。历年的“六一”儿童节,学校通过表彰仪式,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与奖励。开学之际,老师向新进学生讲述学校的历史与荣誉,让学生参观校园的荣誉墙,营造优良的校园环境,让学生通过对学校历史的了解及对从学院走出去的成功人士的认识,培养荣誉感,进而提升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对学校产生自豪感、荣誉感和热爱之情,进而产生团结向上的凝聚力,形成优良的校园风气。
二、充分利用优美的校园环境,打造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环境不仅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空间,而且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学校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环境,让一花一草、一板一墙都能起到教育学生、启发学生的作用。整个校园环境都可以成为教学学生精神文明的课堂,让学生视线所及之地,都能成为具有教育性的小课堂。
1.充分利用走廊文化。在校园的走廊上,张贴关于保护地球环境、杜绝资源破坏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深受其教育,每个学生都争当“保护环境小卫士”。在每个教学楼的走廊上,设置两个展板,一个是张贴关于班级的介绍,一个是张贴班级班风、学风、班规的介绍,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感受正面的校园文化。
2.合理利用空间布置教室。每个班级的教室都可以成为学生施展的舞台,布置教室成为学生们各显神通的最佳机会。可以合理利用教室空间,设置每一个让每一个角落都有学生们智慧的结晶,让学生们的成长记录、优秀作文、手工作品、美术作品等都能在班级得到展示,进而每个班级形成不一样的人文氛围。
3.提高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校园内的“温馨提示”可以成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漫步于校园,校园的草坪上面有学生们的温馨提示如“青青园中草,人人爱护好”、“小草有生命,脚下请留情”等儿童化标语,这对小学生们优良品德的形成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坚持以人为本,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是小学生品德教育实施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一颦一笑和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能产生影响,他们既可能将学生带入品德教育的正轨,又有可能把学生引向品德教育的误区。教师应该摒弃错误品德教育,充分发挥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校园文化是教师与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其中,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参与校园文化的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的构建和变革,也会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引导与塑造。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真正达到“以美育人、以乐醒人”的积极效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活动,例如校园电视台、小记者和红领巾广播站等,正确指导学生收集材料、组织写稿和播放,给予学生正能量的鼓励,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掌握全方面的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注意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性
针对校园不同区域,设置合适的墙面文化。在校园不同区域,要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的墙面文化。例如针对校园绿色教育的特色,在教学楼楼道的墙面上可以张贴有关环境保护的教育宣传资料或者爱护环境的宣传标语等;针对学生食堂的墙面上,可以张贴文明进餐或者爱惜粮食的宣传图片;学生上下学过程中,交通安全极为重要,可以在学校围墙上设置交通安全知识的介绍,进而提升小学生对安全的认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此外,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在不同时期,行为倾向与心理反应是有所不同的,在设置墙壁教育内容时,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知晓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而营造有针对性的校园文化环境。
总而言之,要想让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序进行,不仅要通过正面教育和积极灌输正面能量,还要通过充分发掘与利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学生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小学生的影响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值得坚持和相信的是,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一定会结出优秀人才之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