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财神是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宁财神是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宁财神是谁范文1

一首极尽恶搞的《汰脚水么烧》唱红了沪语歌手王昊,夸他的人很多,骂他的人也不少,摘下嬉皮笑脸的面具,他严肃的说:我的正式身份是个音乐人。他曾签约唱片公司却被雪藏“八年”,苦尽甘来的他却无比感恩的说了一句:吃亏就是得便宜。音乐于他,是生命,是理想,也是“白相”,“白相音乐”就是他既严肃又诙谐,既轻松又艰苦的人生。

把上海话做成音乐是一种很好的保存方式

小资CHIC!: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王昊做客《小资有约》,我们知道今年王昊开了九场音乐会,而且场场都爆满,请问你当初怎么会决定来专门来做一个沪语歌手?

王昊:沪语歌只是一个表现形式,但是实际上我的正式身份应该是个音乐人,是音乐制作人,在这么多年做音乐的过程当中我做过跟音乐相关的很多工作,包括作词作曲、音响灯光,还开过音乐酒吧,做过舞台剧的导演,做了很多事情以后突然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就是上海话歌曲。几年前我在网上听到一个《圣斗士星矢》主题曲改编的歌――《汰脚水么烧》,我把它做成了现场版,在我自己的酒吧唱,被朋友拍下来放在网上,突然就火了。火了以后这首歌的原作者居然找到我,说:“你知道我是谁吗?”我一开始有点紧张。

小资CHIC!:他是来向你追究版权的吗?

王昊:我一开始也以为是,没想到他很冷静的说了一句“你等下,我有东西给你”,把随身带的公文包打开,说:“我还写了好几首作品,你一起帮我唱了吧!”我觉得这个人很冷面滑稽,特别好玩,呵呵。上海方言的发音方式和日语的确很像,这首歌把日语用上海话谐音惟妙惟肖的表达出来,所以得到了许多上海人的喜欢和追捧。我觉得上海话是一种文化,应该保存下来,我觉得做成音乐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小资CHIC!:以前很少有人用上海话来做音乐吧?

王昊:其实是有,以前有傅子明老师的《做人难》,我从小就会唱,但那个时候没有网络这么一个推广方式,所以老百姓只能通过唱片和电视台去了解这些东西,现在有了网络,传唱速度就快多了。

小资CHIC!:说到对上海话的推广,我们肯定会想到周立波的的海派清口,你怎么看待这位同行?

王昊:周立波老师的海派清口是把独角戏、滑稽戏用比较海派比较时尚的方式来表现,谈论的都是社会热点、生活时事,是老百姓普遍关心的事情,也可能是一些集体的愤怒或者集体的无奈,被他用幽默的方式调侃出来,特别能给老百姓和政府来减压。

小资CHIC!:上海话的推广方式现在也是越来越多,包括很多电视台都有上海话的主持人。公交车上有沪语的报站,你希望将来我们的沪语音乐会到达什么样的地位?

王昊:提到这个我要说香港,所有像我们这个年纪的大陆人几乎都会唱两句粤语歌,都会说两句广东话,我们会去关心粤语文化,但是上海现在已经快接近3000万人了,为什么本土的语言不能和流行音乐结合起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呢?我觉得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我们起步比较晚,大陆地区在60、70年代有一个流行音乐的断层,我们比他们慢了好久,但是我觉得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也可以有我们自己的沪语文化。刚刚你说到785公交车已经实行了上海话的报站,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方式,会让上海人感到亲切,也会让外地游客感到入乡随俗,加强对城市的记忆。

先让人关注再让人接受

小资CHIC!:我们知道你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以后有一段被雪藏的经历,假如没有那件事情的话,你可能现在也是一个非常红的流行歌手了是吗?

王昊:也不一定,人生就是这样的,像我妈妈说的:“吃亏就是得便宜”。现在的家长都教孩子怎么去赢,但是我家里人一直教我怎样输得起。我觉得一个年轻人太早被捧到一个高度也不好,这么多年的经历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积累。

小资CHIC!:但是你不觉得被雪藏八年这个时间太长了吗?

王昊:是挺长,因为对一个做流行音乐的歌手来说,20岁到30岁是最黄金的年代,我因为签了一张失败的合约,错过了,但是还好,在那个年代里我做了我以后想做的工作,就是从台前慢慢转到幕后。

小资CHIC!:回头想想会不会觉得那时候还是挺年少轻狂的?

王昊:是,确实是。以前我始终觉得太迎合市场不是我们要做的东西,后来唱了《汰脚水么烧》,没想到我做了这么多年爵士歌手、R&B歌手、音乐制作人,红的反而是这么一首戏谑的歌曲,我才知道要先让老百姓先来关注你,喜欢你,然后才可以把自己的东西慢慢加进去让别人接受。

小资CHIC!:就是不能把自己端着,一定要接地气对吗?

王昊:对,我就是这么做的。我后来又写了《泡开水》这样一首歌,就是向人家暗示我的想法。很多支持我、喜欢我的朋友都说“王厂长,你是一个十几年在上海做下来的资深音乐人,为什么你都没有原创呢?”但其实这就是我们推广的一种方式,其实我等的就是你们这句话,当大家都在想听我原创的时候,谢谢!我终于可以把18年的积累拿出来了。5月份,我的第一张专辑即将面市,其中一半是沪语歌,一半是国语歌,要让大家知道,上海话歌曲是我的标志,但不是我的全部。

小资CHIC!:我们知道宁财神替你写了一首歌是吗?据说他是听了《汰脚水么烧》觉得很好,然后去找你的?

王昊:其实我跟宁财神是在12年前认识的,那时候我在酒吧里做驻唱,他曾经听过我的歌,这一次重逢是因为《汰脚水么烧》无意中被微博女王姚晨老师转发了一下,于是被很多人看到了,包括个宁财神,他说“哎――这不就是我当年遇到的那个酒吧歌手吗!”然后他也转发了,我让他帮我填词的歌曲叫《你是传说》,曲子是我的原创。

用音乐和玩的方式来做一场新的“白相音乐烩”

小资CHIC!:据说你和宁财神合作的歌曲《你是传说》获奖了?

王昊:当初是2004年参加亚洲音乐节的亚洲新人歌手大赛,那年是我人生的最低谷。其实我的嗓子坏了,你们现在听到我的声音比较低沉,但是我负责的告诉你们,我12年前是熊天平和张信哲的音色。

小资CHIC!:不会吧?

王昊:我94年开始在酒吧里唱歌,那时候我还在读高中,偷偷跑去唱歌,不为赚那个钱,只为在台上有人听我唱的感觉。04年的时候突然声带小结,后来变成息肉,那也是经历那张霸王合约的时代,就是我再喜欢做音乐,也不能做自己的专辑,不能做自己的演唱会,我只能在酒吧里唱,于是我现在搞的这个“白相音乐烩”就出现了。我经常把一些时事编进我的歌词里,所以有些人说我是“会唱歌的周立波”。

小资CHIC!:“白相”音乐就是玩音乐的意思吗?

王昊:对,“白相”音乐既能代表local的上海话,又综合了很多表演的元素,又能让大家知道音乐是需要玩出来的,带给大家开心的。明年我们第三季“白相音乐烩”已经邀请了上海一个优秀的话剧导演何念,再看看宁财神老师是不是会有时间帮我们做编剧,然后由何念老师把它做成一个舞台剧,我们是用音乐和玩的方式来做一个新的作品。可能是话剧和演唱会、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结合。

小资CHIC!:我知道你好像在:“神棍节”搞过一个“白相音乐烩”?

王昊:对的。2011年11月11日。这个日子很特殊,我们想让所有单身的人快乐。其实很多人就是喜欢享受一个人,但是并不代表他们喜欢孤单,他们还是喜欢和很多朋友一起玩。也有很多人希望通过聚会摆脱单身,还有人刚刚找到伴侣,希望和大家分享快乐,所以那天晚上大家也蛮high的,那天晚上特别冷,我们找的地方是半开放的场所,但是还是来了好多好多人,有近3000人吧,最后大家一起等到晚上11点11分。场面特别火爆。

小资CHIC!:你一直是一个单身老男孩的代表,像你这么幽默又有才华的男生,身边一定有很多女孩吧?为什么不谈恋爱呢?

王昊:呵呵,可能是没有时间吧。如果恋爱,必须给对方很多的照顾,这是男人对女人应该付出的,但是我工作太忙了,每天一早出门,隔天凌晨才回到家里,这样怎么能对我爱的人负责呢?既然不能给予,就没有权利要求别人付出。

从十平方的场子里看到万人大舞台

小资CHIC!:我们知道周立波的前经纪人周谊是你们现在公司的副总裁,她会按打造周立波的模式来打造你吗?

王昊:她完全没有把我打造成另一个周立波的计划,她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广泛的人脉资源,周立波老师本身又是一个天才,所以在她的帮助下成为了一个神话级的人物。她最看重我的是我对音乐的执着,所以愿意帮助我。他们都说我是个“音乐的疯子”,我一直信奉“吃亏就是得便宜”,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用音乐养活自己。

小资CHIC!: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有想过放弃吗?

王昊:我怎么能放弃,如果放弃就意味着否定我自己的人生。通往成功最笨的方式就是坚持,我相信坚持下去总会成功的。每个人在成功之前都是要受尽磨难的,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意思,所以每次这样一想我就豁然开朗了。人要学会知足和感恩,才会快乐。

小资CHIC!:我们有知道你今年有获得SCS的一个奖项?这个奖项对你来说意义很重大吗?

王昊:对。“锐音乐人奖”,他们都叫我锐厂长。这是对我的工作,对推动上海本土流行音乐的一种肯定,我觉得有这样的肯定以后我会更加努力,我妈妈跟我说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闭上眼睛,从这么一个十平方五十平方场子里我看到的是一个万人大舞台。

小资CHIC!:从和你的谈话中我们感觉到母亲的教育对你的影响很大?

王昊:我很感谢我的母亲,她让我从小就输得起,又吃得起亏,又懂得坚持,然后又能去感恩和知足。

小资CHIC!:都说上海人很小资,你觉得你小资吗?

王昊:小资的生活方式本来就是从上海传出去的。可能对于有些人来说我的生活挺小资的,但其实对我来说我的生活就是很上海。

小资CHIC!:你怎么看待上海和上海的小资?

王昊:上海可能是非常小资的,但小资不能代表全部的上海。上海是小资的一个窗口,是把它推广和发源的一个地方。我理解的小资是精打细算的,是把钱花在刀口上的,是用更小的成本,更少的资金去获得尽可能多的快乐。我提倡的荡荡住住吃吃唱唱,就涵盖了一整套的小资生活。

宁财神是谁范文2

1、怎么样的爱情,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很多人爱到吵架所以分手,有些人爱到平淡也分手。其实真正陪你到老的,是那种没太多意外,也没有当初的心跳,却无论如何也不离开你的人。从激情到亲情,从感动到感恩,从浪漫到相守。时间越久,越不愿离开你,这才叫爱人。

2、时间决定你会在生命中遇见谁,你的心决定你想要谁出现在你的生命里,而你的行为决定最后谁能留下。

3、有缘分的人,即使吵得天翻地覆,第二天一个心领神会的电眼,便能和好如初;没有缘分的人,每天和颜悦色却彼此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触及了对方的小敏感,别人看来相敬如宾,其实内心很累很累。

4、即使别人眼里你是差劲的,但你自己一定要认为你是优秀的。这个世界上,你无法阻止任何人对你作出差的评价,而你,要给予自己多一点点的温情。最可怕的不是他们都不爱你,而是你自己不爱你。

5、一个朋友很好,两个朋友就多了一点,三个朋友就未免太多了。知音,能有一个已经很好了,不必太多,如果实在没有,还有自己,好好对待自己,跟自己相处,也是一个朋友。——三毛

6、不要期待,不要假想,不要强求,顺其自然,如果注定,便一定会发生。心安,便是活着的最美好状态。

7、什么叫真正的放下,就是当你能泰然自若的叙述自己的故事时,说明那些故事早已对你不重要了。

8、最在乎的东西,才会最紧张,最爱的人,才真正能伤到你。你真心对人好,你会很舒服,如果是讨好,真的会很累。

9、爱情从来都不公平,你很好但不被人珍惜,不是谁有错,而是不管你有多好都不被对方所需要,他爱苹果而你是橙,所以不适合。人有时很犯贱,不会喜欢爱自己的人,却偏偏要爱一个让自己遍体鳞伤的人,其实理由很简单,即使有人优点出众像个超人,我也宁愿找个自己迷恋的怪兽,即使他缺点泛滥,却正中我心。

10、我认为两个人交往过程中,总有一头热一头冷,当你是很不幸地在这段关系里,正好是比较热的那头,人家比你冷的时候,你就要判断,你受不受得了这个冷。如果受不了的话,就不要再做努力了。要用吵架这种方式刺激对方来获得反应的话,双方其实都没有可能了。——宁财神

11、说不出为什么,特别喜欢跟这种冷静平和的人待在一起。热情让人害怕,一是怕让人要回报相同的热情,那是件很辛苦的事情,承不起来,让人虚脱;二是害怕热情总是快速褪去,因为差距而更加落寞。

12、这世间有一种距离,是无论你怎么努力,也无法企及的。

13、也许别人给得了你安慰,也给的了劝慰告诫,却永远不知道你心底是多么的万箭穿心。所以不论有多少的委屈,多么的难受,记得最终能治愈自己的还是自己。

14、我发现一个人在放弃给别人留好印象的负担之后,原来心里会如此踏实。()一个人不必再讨人欢喜,就可以像我此刻这样,停止受累。——严歌苓

15、有时候,禁锢我们的,不是环境设下的牢笼,不是他人施与的压力,而是我们自己,把自己局限在狭隘的空间里,在无端中迷失了自我。

16、人生不可能总是顺心如意,但持续朝着阳光走,影子就会躲在后面。刺眼,却是对的方向。——九把刀

17、其实青春就是一群人,陪你度过的一生中最胸无大志无欲无求的时光,这群人中有你想爱的,有你想揍的,也有无关痛痒的,他们和你组成了喧闹的如梦一般的场景,这场景明媚阳光生机勃勃充满希望。

18、说过,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提升品格,减少堕落的时间,多留读书的时间,现在读书的厚度决定今后远行的长度。

宁财神是谁范文3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读后感

总和别人说自己是游走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精灵,的确,短短数十字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便将我不可救药的拽进那情感的漩涡。现实生活中,虽然脚踩高跟鞋,可是性格依然倾向于男孩子一方,如果有必要,我会甩掉高跟鞋,赤脚飞奔,无所谓形象不形象,矜持不矜持。泰戈尔的这首小诗提醒着我骨子里流淌的仍然是小女子的血液,既然是女子便免不了多愁善感,伤春悲秋。发明“多愁善感”这个词的人一定阅人无数,具有无上的智慧,它如实的反映了一大部分人的精神状态。我想一个诗人的成功莫过于此,能够让读者如痴如醉。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空间上的距离,而存在于心与心之间。有时候,即使隔着一堵墙,一道门,一丛花,甚至面对面,可也只能止于此,无法再进一步的无奈,甚至只能做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表面是粉饰的平静,可心里的挣扎足能将两人掏空。我似乎可以想象到月上柳梢头,一个脸上有着月光照耀的文弱男子,青衫磊落,孑然独立于花廊下,深情款款的望着楼上的爱人,那眉间的愁绪,是他爱着的那个女子也抹不平的……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读后感

昨晚拿牛奶的时候,路过一个书摊,很多书都在打折。因为没带钱,只是很随意地在书摊前停留了一下,一眼就看见了宁财神写的一本书,书名叫《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封面上的几句话,只看了一眼我就记住了: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天呐!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居然是最近的距离。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用长度来衡量的距离,而是感觉的距离,不是两个世界的距离,而是心与心的距离。心灵一旦产生距离,即便是就在眼前,也恍如隔世,比生与死的距离还要远。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心灵的距离。就只隔着一层肚皮,居然就生离死别了。

心灵的沟通,心灵的感应,真的比生死都重要。

心如果有灵犀的话,不点也应该畅通的。

但愿,世界上所有相爱的人都没有距离!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读后感

因为自己的无知,于泰戈尔的这首著名的诗,却是在今天才得以知道原来是泰戈尔的作品,想想真是无地自容。若不是偶尔在博友的博客里面看到,恐怕这样的错误认识还会继续得以延续下去,想想都觉得害怕。一直以为不过是周星驰电影里面的一句经典的台词,却不料是泰戈尔的诗。

这深深地刺激了我,让我再一次充分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对泰戈尔的印象,还只局限于大学时代的认识,知道他对五四中国文学的影响,却一直未曾读过他的作品,甚是遗憾。

今日细细地品读了他的这首诗,感触如下:

这首诗里面充满着哲理,句子非常美丽,从技巧上面来说,可以说是臻于完美,用了一虚一实两条线来写那种爱到深切的伤痛,前五段是写虚的,通过排比,针连的技巧,丝丝入扣地写出那种相思抽骨的绵绵不绝的痛,一步比一步更加深入,更加深刻,更加接近内心,更加感伤;后五段是写实的,通过对现实生活中那些具体的事物的描述,通过类比,把那些原本跟爱没有关联的事物,联系在了一起,把前面的那种写意,自然地移植到了具体的事物中来了,让本来不觉得伤悲的事物,让那本来很虚无缥缈的感觉,一下子就实在了起来,这种实在通过一连串的类比,在脑海中逐步形成了一种非常强烈的真实的感觉,最后归到了一个真实的环境,一个在天上,一个却深潜海底。

客观的说来,这是我看到的关于爱情的描述,写得最美丽的句子之一,但却不是我最喜欢的,呵呵,可能是跟自己对爱情的理解有关吧,最喜欢的爱情诗,应该是叶芝的《当你老了》,因为那是真实的,可以触及的平凡人的爱情。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读后感 韩令怡

也许是这样吧,人总是在不经意的时间里,会忽然喜欢上某种事物。无论是心情所致,还是已然在成熟的我。最近爱上了泰戈尔的诗。不得不承认,读书确是一种乐趣。那些文字总是能触及到心灵的深处,那些我自己都不曾体会过的地方。一首经常出现在年少轻狂的孩子口中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早已被当成爱情的象征送给了“心仪”的对象。可实为浪费的是,却很少有人能静静的读出其中的韵味。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样的字眼,总会有种莫名的忧伤。的确,爱情就像是生长在悬崖峭壁边缘上的花儿,想摘取就要有勇气。回头想想,也正是因为这份勇气的存在,才成就了许许多多刻骨铭心的爱情。从古至今,无论是《红楼梦》中的那情感的冲击和刻骨的烙印,还是金庸笔下的侠骨柔情、海枯石烂,都是永不磨灭的爱情真谛。

亲情犹如甘泉,无论何时,都会给你源源不绝的滋润;友情犹如阳光,只要你能用心面对,它便会温暖你的心灵。但爱情却会让你悲喜交加,有时苦不堪言,有时却乐不思蜀。人们常常会感到正如诗中所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而是明明无法抵挡这种思念,却还得故意装做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就是这般矛盾。所以,能把这样的心情写的如此真实明了,这也正是泰戈尔的细腻真切之处。

在我的理解中,这种在爱与被爱中来回穿梭的情感,虽是一种人生的归宿,但它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是一种能够打动人心的真挚。它使人生更丰富。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读后感

因为众说纷纭我不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最初是在网上看到它时,那一刻带给我的感触无法言语,时至今日,我的诉说也不能将我心之感受诉及一二。

我无法体味作者在写它的时候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伤抑或是怎样的一份执著的无奈。

的确,在这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时间上的分离,也并非生离死别空间上的离别,而是,我在你面前,你无法感觉到我对你的仰慕与爱,那是我心里最坚定的情怀,那是我心灵最脆弱的伫地。那其中有着说不出的无奈看不见的伤痛,那种触之不到看之不见的距离横在你我之间。若是要问那距离到底有多远?我实在无法用尺度将它来丈量。

而当爱到极至的两个人,却因了世上客观存在的种种因素而不能在一起,那种明明深爱却还要用冷漠作装饰,嗅着彼此熟悉的气息捧着两颗跳动不已的心,嘴上却还在说着不爱你,情是热的、心是沸腾的,而说出的话语却是冰彻肌骨,那又是怎样的一种背后泪落的距离?

当孤独的你和我,于风雨飘摇中需要用彼此的体温来唤醒生命之时,却只可遥望不可相依,那种瞬间便逝的幸福成为此生永恒的记忆。飞鸟与鱼儿,一个在天,一个在地的无助,那可望而不可及的无奈,便成了这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看得见他(她),伸出的双手却拉不着他(她)。这有多远?

拉着了他(她),却转瞬即失无法相依。爱人就在这里,却有如隔纱。这又有多远?

宁财神是谁范文4

电影和其他所有艺术都一样,不是对抗,不是彰显你自己,而是拥抱和握手。电影的确很神圣,但我始终有一个想法,就是我们不要把它神圣到触不可及。

穿着秋裤跳舞

俞白眉形容自己第一次看见邓超的情形,“就像是西门庆被潘金莲失手掉下的晾衣杆打了头,目光一下子就没法移开了。”

那是2000年前后,他跟宁财神、Mikko一起捣鼓情景喜剧,想着为《网虫日记》物色一位天生的“逗比”。那段时间,俞白眉整日的工作就是透过一台9寸大的监视器看各路艺术院校的学生寄来的录像带。都是些规整到乏味的表演段落,叫人恹恹欲睡。

不知怎么地,来一段中戏学生春游的录像,镜头里一个男生上蹿下跳地模仿班里的同学。“那个片段好笑致死,他们班同学一起哄,他就挨着个学人家,甭管男男女女都学,模仿能力特别强,就跟变了身一样。我也没见过他的同学是什么样,但就觉得特别传神,再听录像里,一帮学生都笑疯了。”

这个被俞白眉认定是喜剧祖师爷赏饭吃的男生,就是邓超。“好的喜剧演员,就跟漫画大师一样,寥寥几笔就抓住了一个人的特征,也许是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你抓住了,一下子就传神了,由不得你不笑。这种天赋是很少见的。”俞白眉回味着。

一年后,因为筹备戏剧《翠花,上酸菜》两个人终于碰了面。那时候,俞白眉和邓超都很年轻、穷困、志存高远,在东三环的某家仙踪林里,一聊到喜剧,聊到建剧场,话匣子就收不住了。“我们聊了一天一宿,最后嗓子都不行了。”14年后回忆那个片段,邓超仍能咂摸出酣畅的滋味。

这两个被太太吃醋的奚落为好基友的男人,究竟为何在喜剧的道路上一见如故,不可收拾,俞白眉试着总结:“我们都是能把装疯卖傻当补药吃的人,就是身上没有那么多的文化禁欲主义的链条,比较放松。”开得起玩笑,懂得自嘲,不喜道貌岸然的条框,邓超和俞白眉的喜剧理想简单、炽烈。“我每次看邓超穿着九儿的高开衩裙表演,动作一大就走光,然后在场观众全笑翻到椅子下去了,我就觉得喜剧多好啊,人畜无害,笑一笑什么负能量都没了。”

当然他俩也很清楚,喜剧从来都是不易做的,千百年来它就像舞台上的小丑,总是欠着身,被人指摘庸俗和矮化。俞白眉说喜剧就像秋裤,人人都喜欢穿,可谁都不愿意承认。而他却偏偏遇到一个非要把秋裤外穿,还要穿着它跳舞的人,这人是邓超。

电影《分手大师》上映后,邓超和俞白眉遭遇了各种声音,其间不乏刺耳的批评,甚至有影评人跳出来说:“这是各种段子拼凑的闹剧,恶搞、恶俗……”对于这样的批评,邓超照单全收:“说我们是闹剧什么的,我全盘接受,我觉得还不够闹、还不够夸张。 一聊到喜剧,大家就会说,‘先别跟我谈笑,笑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来,跟我聊聊故事线、聊聊逻辑、聊聊情怀。’我说对不起,你先把这些拿掉,把笑拿回来。两个多小时的笑,笑到鼓掌、笑到岔气,你们都不管,你们都不重视。”

“喜剧的价不高,好像只有能让人哭的作品才是高尚有深度的。”这是邓超做喜剧前已经有的心理建设。大三之前,每次在学校汇演,他都会选择喜剧,观众多,大家都乐,但笑完后,却同声说俗,“还是大家精神上都不放松”。

《分手大师》跑路演的时候,站站气氛热烈,一场电影,小笑不算,中笑、大笑、疯狂笑有一百四十多次,这种场景似曾相识……做了六七年剧场,邓超最在乎的就是与观众以何种方式在一起,每次谢幕的时候,他都要上台问大家:“好笑吗?你们喜欢吗?你们笑了吗?”然后剧场里就会爆发出排山倒海的口哨声与掌声。

“电影和其他所有艺术都一样,不是对抗,不是彰显你自己,而是去拥抱,去握手。”邓超对记者说道。

他谈起有一站路演,遇到几位聋哑观众,他问他们电影好笑吗,对方点点头,“都笑了?”其中一位观众比划着手语:“很想笑,但我们笑不出声。”

说到这儿,邓超突然就哽咽了。“你会发现,原来透过电影你面向的是那么多真实的朋友,他们用一张一张票去支持你,你能做的就是拥抱和握手。电影的确很神圣,我认为电影里的情感是神圣的,但我始终有一个想法,就是我们不要把它神圣到触不可及。”

表演的尺度比分子还要小

拍摄封面大片的时候,为了表现喜剧创作者在市场大环境下的纠结与束缚,我们用宽胶带将邓超层层捆绑。绑到一半,他突然脸色渐白,虚汗大作……这情景让他想起辛小丰死前的那场戏:他躺在冰冷的手术台上,实习护士的手一直在抖,皮带从头到脚将他紧紧扼住,那种压迫的感觉令人窒息。冰凉的葡萄糖推进他的静脉,因为速度太快,疼痛真实而强烈,他的身体发出警报,意识模糊间,头脑里仿佛有两个声音在说话,一个说:停下来,你受不了了!另一个说:再扛一下,为了小丰。

那场戏之后,邓超有了后遗症。“轻度的幽闭恐惧,封闭的狭小空间或是压迫感,一下子就不行了。”他松开胶带,透了口气。四年时间,他始终在心里给辛小丰留着一个房间,“就觉得他一直没走”。

如果说拍《分手大师》时,邓超还是个冲动大过规划的新人,那么到了《恶棍天使》他已经展现出越发清晰和缜密的导演脉络。

难怪一向视老公为逗比的孙俪,拍完了《恶棍天使》竟会有些崇拜他:“他在生活中的能力实在太弱了,反而在拍戏的时候我发现了他的另一面,原来他所有的能力都在他当导演的那一面。”

邓超也觉得,做导演的这两年,自己发生了挺大变化。“我原来有点装,接受采访的时候不聊生活。特别是摄像机一开,充满警惕。‘我们不聊这个话题,我们聊工作好吗?’特别是听到‘请问一下孙俪什么什么’,还没听完后面的,就像刺猬一样,会发出挑衅。” 《分手大师》是一个契机,让邓超认识到什么状态才是舒服的。如果不是这部电影,估计两三年内他也不会出现在综艺节目中。

现在的他是“跑男”里阳光的“伐木累”队长,庞大的粉丝团上至八十、小到几岁,没人能拒绝笑的魔力;微博上,他是隔三差五跑出来虐单身狗的逗比,每天忙着“冒充”各路人马表达对自己的爱慕敬仰之情,用剧照调戏孙俪,直播自己被等等和小花欺负……有网友放言卖肾都要给他买药;至于“一家四口,邓超最丑”俨然成了钟爱他的粉丝们心领神会的接头暗号。

与这个娱乐时代水融在一起没什么不好。不装、不拧巴的邓超,渐入佳境。我问他下一阶段人生目标是什么?他说,做一个能让自己放松,也能让别人放松的人。“你看那些宗师,他们还是很像孩童。你不觉得生活像孩子放屁一样坦然,也是种很高的境界?”

Q&A

《恶棍天使》中的查小刀,为什么一定要请孙俪来演?

可能也是我这么多年对她的观察,因为我身份变了之后,会对演员用另外一个目光观察。我一直觉得她会是很好的喜剧演员,如果这么好的喜剧演员不被大家看到的话,只是娘娘的话,我觉得太可惜了。这次《芈月传》又是和《恶棍天使》一起上,我觉得观众会精分的,会被她洪水一般的表演吓到。我在现场的时候也是数度被吓到,就觉得如果不是她还会是谁呢,我真的想不到。

听说说服孙俪也是花了不少功夫?

我们这个团队对每一个人,不管她是不是我太太,都是非常重视的。重视到什么程度,我们会全体飞过去做导演阐述。不是说因为我是你老公,我跟你随便说一个,不是的。我们前期筹备做了一年,我把我们所有准备的东西给到她看,CG会怎么做,场景的3D图,包括表演演示,分镜头脚本。大家是互相认可的,就是你喜欢我们再来谈。她也是一个嗅觉非常灵敏的演员,看完之后她觉得她挺喜欢的,剩下就是我们怎么把这个东西在创作的过程中做好。

你说过《分手大师》让你体验了导演作为平衡木的角色,各个部门都很优秀,你需要做的是把大家粘合在一起。第二次当导演,觉得自己在剧组中的角色有什么不同吗?

我是一个求知欲挺强的人,特别是在我爱的和我认定的这辈子会做的一个事业上,我就像一个如饥似渴的孩子进入游乐场一样,就是那个感觉。总是觉得自己不能掉队,自己要获取新鲜的技术,能够对每一个部门去了解当然是最好的。还有就是,作为导演你怎么让大家发挥到最好,因为艺术感觉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带着观众去哪儿做梦。这就面临着你找什么样的队友跟你一起来完成这次的旅程,所以有时候,我跟白眉看见片尾字幕打上邓超、俞白眉作品都会蛮不好意思的,因为我觉得这个作品是大家的。

《分手大师》的时候,你有个比喻,邓超是油门,俞白眉是刹车,到了《恶棍天使》还是一样?

这可能是一个永远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就像阴阳双鱼性格互补一样。白眉是文字工作者,他更宏观,更细腻,就像我太太说的,我是比较冒险、比较冲的那个。第二次当导演,有时你会觉得自己也是油门刹车都可以了,但其实不是,只不过比第一次的时候驾驶技术好一点。但是我依旧还是油门,他依旧还是刹车。就是他在我很踏实,然后很多东西因为我还得演,他也得写,我们这种奇妙的组合,就是这样缺一不可。

你和俞白眉相识十几年,一起做舞台剧六七年,我觉得你们做喜剧电影最大的优势,是你们有自己的原创IP?

这肯定是个优势,毕竟我们都是生存在一个所谓的大IP时代,拥有自己的原创IP当然是优势。我们的IP做完之后也能做舞台,然后现在我们也在做电视剧,《分手大师》的电视剧,也在做网剧。在好莱坞,电影原创剧本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现在在国内很少很少,大家都是在等着买小说了,大公司等着抢小说,然后一听是大IP,不管到底听没听过,影响力多大,都是蜂拥而上。就觉得还是要鼓励原创吧,那个还是赖以生存的根本。

《分手大师》上映后的评价是极度分化的,你也说过“喜剧遭受质疑是不可避免的命运”,其实从《泰濉分后喜剧应该承载什么样的功能的讨论一直就在,你是什么看法?

喜剧千百年来都是这样的结果,从最早的莎士比亚,古典喜剧开始,喜剧人总是这样的,就像我们在马戏团看小丑一样,他总是欠着身子,总是被嘲笑。我对喜剧有一种独特的钟情,总会想到小丑卸妆时候的样子,他给孩子带来很多欢乐。因为笑声是真的,我是爱看人笑的,我不爱看人哭,不爱看人严肃。我觉得每个人总是能找到他握手的对象,这就是为什么大家要把自己的类型做好,喜剧只是其中一个类型,还有纪录片、艺术片、侦探片、公路片、恐怖片,我就希望观众去电影院,就像进一条美食街一样,各取所好,他们只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就行了。

宁财神是谁范文5

关键词:儿童电视;传播;语体符号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077-03

一、儿童媒体环境与电视少儿频道

20世纪90年代开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全球积极推动儿童对媒介的参与,力求改变成人一统天下的媒体环境。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成立了CE(CHILDREN S EXPRESS)组织,传统媒体中的一些儿童报刊开始培养小记者小编辑。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于2003年12月28日正式开播。同时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全国所有省级、副省级电视台2006年底前全部开办少儿频道,作为响应,很多省市将少儿频道的开办列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行动计划”。儿童的课余生活变得热闹了,他们又多了一个途径接收“好”的教育传播。

尼尔•波兹曼早就在《娱乐至死》中指出:“电视是新认识论的指挥中心。没有什么人会因为年幼而被禁止观看电视,没有什么人会因为贫穷而不得不舍弃电视,没有什么教育崇高得不受电视影响。最重要的是,任何一个公众感兴趣的话题――政治、新闻、教育、宗教、科学和体育,都能在电视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电视已经赢得了元媒介的地位――一种不仅决定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而且决定我们怎样认识世界的工具。”因为电视的声音和画面特征更符合孩子的天性、接收信息的习惯,它成了当今时代儿童参与大众媒介、眺望外在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而少儿频道的建立,使儿童有了专属的媒介,少儿频道节目单很丰富,其中最热门的当属各类演播室亲子综艺节目。

二、少儿电视频道,你在与儿童交流吗

对儿童的重视是时代的进步,“在中世纪之前,由于没有识字文化,没有教育的观念,没有羞耻的观念,所以童年不存在。”尼尔•波兹曼认为是十六世纪以来印刷术的发明,逐渐形构了“童年”这一概念,将儿童从成人世界中驱逐出去,在童年中安身立命。因为儿童还没有学会阅读,所以在他们的文化中,其主要使命,是去学习如何读书写字,如何成为印刷文化所要求的那种人。因此童年是一种环境的结果。

儿童之所以为儿童,是因为他们好奇,还不知道他们将要知道的东西,成年人之所以为成年人,是因为他们权威,是知识的主要来源。然而传播技术的不断演进使得信息的管理变得困难,电视更是一个一览无余的媒介,不可能保留任何秘密,不可能刻意对谁规避血腥、或战争。它模糊了童年与成人的分界线。成年人可以看到什么,儿童也同样可以看到什么。

自从莫尔斯发送出地球上有史以来第一份公共电子信息:上帝究竟干了什么?儿童这一文化的产物,逐渐被定义为生物学的范畴。成年人以及他们主宰的传媒世界看似越来越重视儿童的存在,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随着技术的进步,在面向儿童的传媒环境中,人文关怀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但凡对少儿频道稍加关注的人,都会发现,它编导主持几乎都是成年人,节目的参与者、收看者中也不乏成年人,尤其是近两年一些省台的大型综艺节目,纷纷将单纯的少儿节目包装成亲子节目,已经是面对所有社会群体的。看似是为少儿准备的频道,实际上又何尝不是成人世界要显示他们在媒介环境分配上的公允和传播内容上的权威?

此外,诸如“引领成长,塑造未来”这样的少儿频道主题词经常出现在屏幕上,也许从未引人深思,这八个字的告知对象究竟是谁呢?早有人意识到电视传播所具有的明显的单向性,其实是很多文化危机得以上演的舞台,如今少儿频道的出现作为电视媒体细分化的表现之一,它究竟是使成人又多了一个对儿童施教的途径,文化工业多了一个谋利的空间?还是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平等参与媒体环境,与同龄人、成年人对话、交流的空间?

三、少儿频道电视语言传播的变形

电视媒介虽然是以视听为主要传播手段的,但是没有人说听电视,都说看电视。于是用来解释画面乃至解释人生的电视语言,更显出其次要。

可是在儿童那里情况并不一定如此,他们习惯边玩玩具边听电视,或者走来走去地看电视,它在儿童的活动场域里,有时候是前台,有时候只是声音背景。但是几乎在所有的家庭里都不可或缺,独生子女们缺少游戏伙伴,都是与电视相伴,通过电视习得语言、形成会话审美。“语言互动实际上也是认知互动,儿童从中获得对世界的认识;掌握有关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的概念。同时它也是社会性互动,儿童通过它来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于是,电视机旁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最大问题,就是成人在电视中各种传播手段的误用与变形。电视节目主持人和其他参与者错误的表意符号,日积月累地进入儿童的日常生活。

(一)语体符号的变形

理论上许多少儿节目主持人都知道那个著名的蹲下来的故事,很多低幼节目主持人甚至常常单膝跪地与宝宝对话。以为这样俯就的方式就是尊重儿童的。以为有了这样的形式,说些什么就不再显得那么重要,只要能让孩子把大人们逗笑就好了。却不知道电视机前的孩子正唰唰唰调频道,从金鹰卡通跳到优漫卡通,从浙江少儿,跳到CCTV少儿频道,满眼花红柳绿,满耳装腔作势的童言稚语。家长则不停地叮嘱男孩子们:“你长大了可千万别打扮得像XX哥哥那样啊!红格子长裤白皮带,黑框眼镜乱头发……”如此卡通搞怪,用怪物或仙女的外形做伪装,奶声奶气地骗孩子接受和适应,等儿童接受了这样的形象,再反过来说这是适合儿童的。

传播学大师米德曾经对人的行动和姿态进行分析,指出我们在传播中所关心的符号系统,不仅要关注语言符号,还应该注意其它的表意符号形式。人们在传播中不是单纯运用语言符号,还可以运用大家能够懂得的、表达共同意义的其它符号来进行交流,如面部表情、语音语调、身体姿态以及其他符号姿态。怎么理解他的意思,在少儿频道的制作者看来,确实是个极简单又困难的问题。

(二)审美观照的偏离

《宝贝争爸赛》是优漫卡通频道一档针对7到12岁孩子的亲子综艺节目,栏目介绍中说:“节目以娱乐引导教育,通过父子(女)之间的解救行动,旨在开发儿童思维、启迪儿童智慧,不仅传递出健康向上的思想内容,而且使孩子们在参与节目的同时学习承担、感恩、分享,从而真正地成长。”

在2010年10月的一档节目中,主持人出场后就相互调侃吃臭袜子。接着嘲笑因为紧张而出错的小选手:“是帕瓦罗蒂,什么卡瓦罗蒂啊,卡你个头!”现场是一片欢笑。

节目下半段主持人下场采访妈妈:“老公一次一次把你的头发搞乱,你烦不烦?”“烦啊!”“那你是怎么对付他的?”“我就和女儿联合起来对付他呗!”台上女儿抢着回答“我就用鞋子扔他,塞进他嘴里!”主持人点评:“多么活泼可爱的家庭啊!”类似这种使用语言的方式被他们自己称为表述的娱乐化:“另外,就是表述的娱乐化,……为节目营造出一种生动有趣的“娱乐场”。

一档节目是否适合孩子,最终取决于成人审美意识进入少儿内心世界的深度。用这样的轻度脏话来迎合“人之初”的“性本恶”, 营造一个所谓的娱乐场,目的是达到了,却显得不够庄重。游戏节目的游戏性精神固然是重要的,审美意识的深刻性也不容忽视,否则只在意自己语言表达的,就容易产生闹剧的效果。只能与儿童情感游离或只及其表,这样的节目无法给儿童留下干净的回味。也看不出栏目内容介绍中的立意与用心。

(三)寓教于乐的误区

中国的少儿电视频道,像其他许多教育传播媒介一样,最惯常使用的角度当属寓教于乐。即使在这样一个娱乐时代,特殊的政治传统仍然驱使我国的少儿电视节目在定位上将自己纳入教育范畴。传统的教育传播一向是以成人为中心的:由成人向少儿传道授业解惑。孩子们在屏幕上,为的是证明或实践成年人早就得出的某个结论。这种贴着教育标签的符号操控和传播主张,造成了儿童媒体环境最大的伤口。

依旧是刚才提到的那篇文章:“在《宝贝争爸赛》节目的创作中对每期节目的“价值场”都要作有效的论证和把握,……节目编导坚持在节目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宣扬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礼仪规范,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在自觉实践和主动参与中学习道德知识、树立道德理想、强化道德养成、践行道德规范、提高道德素养。……在把握节目价值场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着正确的舆论导向。在五一劳动节、父亲节、八一建军节等特别节目中,更是准确把握了‘劳动最光荣’、‘无私奉献’”等健康向上的“价值场”的营造,承担起了少儿电视节目的社会责任和传播使命。”

审美、道德教育都不是铸铁,微妙的情感活动是不能用事先浇铸好的模子来限定的。赋予电视这样重要的功能也是违背这一传播媒介的特性的。面对这样电视传道,儿童除非不感受不思考,否则,他们的思想和灵魂将无所适从。

编码过程,是将目的、意愿或意义转化成符号的过程。我们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很多电视台在将目的意愿或意义转化成符号的过程中都出现了偏差,游离在道德的底线和高标之间,没有找到合适的传达方式。这些偏差就像转基因食品一样,暂时看不出有什么恶果。但长远看去,难免给儿童的语言习得和人生认知带来混乱。

(四)人文关怀的缺失

很多少儿节目都有非常正面的初衷,然而它是否对应节目的内容呢?

优漫卡通频道还有一档综艺节目《我爱饭米粒》,参与对象是4到6岁的孩子,它的宣传词是:“你是否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放开心灵,和孩子一起走进创造力的世界!”

2010年红遍网络的失控姐莎莎,就是那个节目包装出来的。四岁半的孩子,被编导放到了一个早川一荣所谓的“戏剧的陷阱”里,明知是演戏,还是被“坏人”吓得一把眼泪一把鼻涕,逗得大人们哈哈大笑。主持人把视频传到网上,一时点击率甚众,连宁财神、胡淑芬、黄健翔等知名微博用户也纷纷参与转发。浙江卫视、湖南卫视的少儿频道于是相继邀请她去“失控”。网友们在笑过之后,纷纷发问,失控姐到底是真失控,还是演得失控,抑或是被电视节目操控了?2010年2月3日的新华日报更是发表文章指出,失控姐的背后,是电视节目制作人道德的失控。

这类节目,究竟是娱乐了成人世界还是给儿童的成长带来启迪?答案显而易见。当然,其中家长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不加判断,就贸然将孩子当做炫耀性消费产品推向电视媒介,然后又任由孩子作为特殊的审美对象(类同宠物),接受媒体的调戏,向成人世界展示他们的童真童趣以博得赞赏和追捧,主要是童真童趣,而不是个性、思想、独立人格。有时候一档节目的貌似成功,其实是社会层面上人文关怀的集体缺失。

四、正确使用电视语言,寻找一套属于儿童的表达符号

好的少儿电视节目,与内容和语言的深浅、主持人是否奶声奶气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困难的是寻找一套符号属于儿童的表达符号。儿童思维和原始思维有许多相似之处,习惯用感性的态度去感知世界。如何把握这种感性的欣赏习惯和思维逻辑?如何善用儿童的语言,分清搞怪和可爱,搞笑和幽默?如果少儿电视节目制作人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最起码要知道不该做些什么。

(一)尽量少用怒吼的语言和呜呜叫的语言

“啊,这个小朋友好可爱呀!”是我们经常能听到的台词,有时候几分钟里能重复好几次。主持人有那么好听的声音,那么受儿童欢迎的形象,为什么不能利用这一点给儿童呈现一个丰富多彩的语言世界呢!早川一荣在他的名著《思考和行动中的语言》中谈到“……咆哮的语言和呜呜的语言,根本不是有关外在世界状况的报告,没有任何报告,就无法构成对话的材料。”

“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呀!”“你是喜欢他还是讨厌他啊!”这样的呜呜叫,或者说二元价值观的评判暗示无助于提升节目的品质,无助于启发儿童思考,甚至很快就单向地结束交谈,而且很容易把儿童带进日常语言的误用中。这种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更是一种排斥了中间层次的极端想法。既然少儿频道将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当成自己的大事,那么引导孩子正确客观地思考方法,多元地看世界,并非完全是学校教育的责任。

(二)不要轻易绘制错误的知识地图

电视节目制作人总以为童年很简单,童年的表述以及审美都很简单。没错,枯燥刻板的学校教育之后孩子需要放松,因此他们喜欢爆笑校园这类浅层次的快餐阅读。很多少儿电视节目也承袭了同样的语言风格,面对孩子的天性和需要,它们毫无疑问做到了迎合。但是没有一个节目会承认自己是迎合,他们惯用的词语是“引领”。

早川一荣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住在两个世界中。一个是通过自身经历获知的世界,能直接了解。这是一个非常小的世界,我们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语言获得的,这就是一个言语的世界,人类与动物不同,无论是否理解,他很早(五六岁)就开始接受报道、报道的报道、报道的报道的报道。而且,他还接受由报告而引出的推论、由其他推论而产生的推论、推论的推论的推论。――所有这些汇总起来,形成他的言语世界。”因此,选择做怎样的节目,用怎样的方式做节目。应该是少儿频道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电视少儿频道对儿童给出了一个巨大的言语世界,这个“言语世界”与“通过自身经历获知的世界”的关系就像地图和它所代表的实地的关系,是儿童的一个社会化过程。如果地图与实地相当密切地对应,儿童的人生就有了充分的准备,因为他的言语世界会预先告诉他前面将遭遇到什么事情。

很多传播学大师将传播看作是影响人类行为的重要过程,深信大众传播媒介的“无比威力”以及对社会变迁、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在他们眼里,大众传媒不仅能提供情报、传播信息、交流经验,而且能改变态度、控制社会;不仅能产生一种不同类型的个体,而且会产生一种不同的社会。因此,其作用往往超过宗教、经济和教育。电视作为对贴近儿童的大众媒体之一,即使不愿意承担教育功能,也不能刻意用“娱乐场”“价值场”这样的观念绘制想象和错误的地图,并传达给儿童。少儿节目的前景应该是与儿童参与社会、文化和家庭的权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我国当前的媒体环境下,实际的做法是争取让儿童接触到一个合适他们的世界,而这个世界无疑是以语言为中心的。

(三)重视电视媒介环境对儿童的释放与赋权

一个适合儿童的传媒环境,首先要尊重儿童。纽约CE的任务基本有三条。第一,提供不同背景的儿童的观点、经历和感受,发现儿童的重要性;第二,通过赋予儿童的责任感使他们的声音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第三,放大儿童和青少年的声音、经历来教育社会。可见,国外CE组织强调的是儿童作用于社会,而不是社会作用于儿童。我们暂时不能做到让儿童作用于社会,那么起码,在社会作用于儿童的时候,是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智慧的。因为他们只能坐在电视机前接受单向的传播,成人更要有一份悲悯之心,使他们在心智上能够不被媒体忽悠,能够穿透媒体所建构的迷障,更能进行思想的参与。节目应该更多地放进正确的社会情境,而不是锁定在虚拟的演播室里,以引导儿童学会关注公共事务,给予更多的机会,使儿童有自主能力去影响、督促媒体改善内容,共同构建儿童这一社会构成部分的文化品质。

信息时代,无人能脱离媒体的裹挟,儿童也概莫能外。童年的发现曾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童年和成人的界限再次模糊。科幻小说作家奥威尔在《美丽新世界》中预言过: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将毁掉我们。其中信息技术首当其冲。笔者在本文中将拯救儿童的希望寄于对电视语言的改革,期待少儿频道创造一个正确的语言世界,传达给电视机前的儿童,小到一个语体符号,大到一个合适的态度,成人的表述正确了,儿童的世界才更美好。

参考文献:

[1] (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美)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守护童年

下一篇登徒子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