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秋思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秋思教学设计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1-0054-02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练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性学习、合作交流和探究性学习的情境,从而让广大青少年对排球运动有所了解,达到掌握一定运动技能、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水平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
排球正面上手传球是水平四八年级第一学期必学内容,第一节课关键是对学生传球手型动作概念的建立。传球是排球运动的基础技术之一,主要用于衔接防守和进攻。正面上手传球是传球的基础动作,要求人必须及时移动到适当位置,保持好人与球的合适位置。对发展学生的速度、协调性、灵敏度都有比较明显的作用。本次课的素质练习加入了排球运动的脚步移动动作,一方面提高了本课的运动强度,另一方面练习了排球脚步动作,便于学生今后在传球中能更好地掌握合适的击球点,把球传得更加到位。
三、学情分析
水平四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关键期,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有合作精神。学习兴趣容易激发,但保持时间短。课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因此,在教学中采用趣味性强、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共同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四、教学方法
秋思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球体积 牟合方盖 数学史
一、问题的提出
球体积公式是高中数学基本内容,不同的推导方法常常会达到不同的教育效果。有的教师通过切片求极限的方法得出球体积公式,培养了学生极限思想。有的教师利用球面小锥体结合球表面积公式推得球体积公式,培养了学生近似求和的思想。有的教师借此机会探寻古今中外的方法,向学生展示人类智慧的成果。比如,教师通过截面原理(祖原理)的引入,验证得出半球体积等于同底等高圆柱体挖去同底等高圆锥体的体积(公理法)。这种处理方式尽管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重要原理,却舍弃了知识生动的发生发展过程,未能充分展现其教学功能和文化功能。若能进一步引入中国古代计算球体积的重要立体――牟合方盖,利用牟合方盖计算球体积,不仅可以让学生经历古人“以方套圆,化圆为方”的求解历程,拓展学生的思维,还是一次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文化教育和爱国教育。有教师尝试向学生讲授上述各种推导方法,从课后学生的问卷调查[1]来看,牟合方盖法“太深奥,难以理解,自己根本不可能想到,即使勉强看懂了,也无法掌握”。何以古人一千多年前的推导方法不能为学生接受?学生在理解上遇到哪些困难?只有知道了这些,教师才能更好地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二、牟合方盖法计算球体积的教学难点及其对策
有学者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分为四种方式:附加式、复制式、顺应式和重构式。[2]对于“深奥,难以理解”的牟合方盖法,教师首先应该理解史料,并按照学生的数学实际找到教学中的难点,才能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将数学史料更好地融入教学,最大化地发挥其教育功能。
难点1:构造牟合方盖的缘由
球体积的计算是古代几何学中的一个难题。为了获得球体积的精确公式,东西方都竭尽了好几代人的智慧,利用当时所有的科学成果,创造出许多重要的数学方法和精巧的几何构造物。在西方有古希腊阿基米德的力学方法和17世纪意大利人卡瓦列利的不可分量方法,而在东方则有我国刘徽所构造的牟合方盖。牟合方盖不是自然无形体的摹写,而是为论证的需要构造出来的特殊形状的几何体。因而,它的发明是以深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为指导的,此数学思想即截面原理,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祖原理”。
古人对截面原理早有深刻理解。从《九章算术》“商功章”各求积术的编排顺序来看,作者有意将所有圆体安排在相应方体之后,即按方唬ǚ街体)与圆唬ㄔ仓体)、方亭(方台)与圆亭(圆台)、方锥与圆锥的顺序叙述。古人先计算方体体积,进而利用截面原理,通过“方体体积∶圆体体积=截面方形面积∶截面圆面积”得出圆体体积(如图1)。
类似地,在计算球体积时,古人仍试图利用截面原理,只是还缺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即球的方体“外套”。这个外套的体积较易求得,进而利用截面积之比求得球体积。
我们不妨来重温刘徽创造牟合方盖的过程。图2中,圆柱与正方体的截面面积比始终为?仔∶4,按照这种思路给球套的外套也应有这种截面性质。刘徽发现以圆柱套球,圆与外方仍有两面不切合(图3(1)),如要达到四面都切合,则按垂直方向再套上一个圆柱即可,经过一番思考,刘徽终于发明了球的牟合方盖(图3(2)为半个牟合方盖)。
刘徽发明牟合方盖,正是古人“以方套圆,化圆为方”的解题思路,而最终能由方求圆则依赖截面原理这一重要公理。如果教师能在呈现牟合方盖前讲以上这些作为铺垫,学生就能对“为什么要引入牟合方盖”有所体会。
难点2:如何理解抽象的牟合方盖
一般的教学材料中呈现的牟合方盖有两种情形(如图4):通过图4(1)正方体中两垂直圆柱的公共部分,或者图4(2)中两根垂直的相同圆柱的公共部分,来得出图4(3)中的牟合方盖。无论(1)图还是(2)图,要让学生想象出相交公共部分是(3)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时学生就会感觉牟合方盖太抽象,不易理解。有些教师可能会求助于3D多媒体,有些教师可能会求助于实物制作。其实,教师不妨沿用刘徽创造出牟合方盖的思想,即截面以正方形外切圆形,让学生想象牟合方盖的外观。如图5所示,让学生想象一刀一刀平行地切球体,得到一个个大小不同的圆,以圆的外切正方形代替圆,保证这些正方形中心重合,对角线叠合,这样就形成了牟合方盖的外形(这里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画出牟合方盖的三维图来加深理解)。
经历过这番想象与操作后,再向学生介绍图3和图4,学生更能接受牟合方盖的形象。这里教师需要对学生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以便为计算牟合方盖体积做准备。球内切牟合方盖,相切于哪些部分?教师可通过平面的方圆相切图帮助学生理解,相切部分在牟合方盖的面上,正好是球的两个垂直大圆。
难点3:如何计算牟合方盖的体积
刘徽指出,在每一高度上的水平截面圆与其外切正方形的面积之比都等于?仔∶4,因此球体积与牟合方盖体积之比也应该等于?仔∶4。牟合方盖的体积怎么求呢?最终刘徽没有能够解决,他说“敢不阙疑,以俟能言者”,他提出问题,等待后人来解题。尽管刘徽没有推证出球体积公式,但他为后人指出了解决球体积的正确方向。
两百年后,刘徽的问题终于被祖冲之和他的儿子祖解决了。我们来简单回顾他们的解决方法,考虑到牟合方盖的对称性,祖计算其1/8体积,将其放于小正方体中考虑(图6)。祖不直接求1/8牟合方盖体积,转而求小正方体中扣除1/8牟合方盖后的剩余体积。常规说来,剩余立体形状不规则,更不易求。但是祖利用截面原理,发现剩余部分体积应等于一个“阳马”(一棱垂直于底面,且底面为正方形的棱锥,图7(3)中椎体O-ABCD即为一个倒置的阳马)的体积,而阳马体积又等于小正方体体积的1/3,从而得出1/8牟合方盖的体积为小正方体体积的2/3。
在讲图6的水平截面之前,教师有必要与学生一起对图6作深入观察。学生应能理解弧AE,AG实则为大圆周长的1/4,AF为牟合方盖的棱的一部分。明确这些之后,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讨论图6立体的水平截面(见图7)。
三、进一步地反思
教学中引入数学史料可以有多种教学功能,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中感悟其中的数学思想及精髓,为锻炼学生思维提供绝佳契机。在经历了古人的探索过程后,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思考一:牟合方盖的体积计算还有其他方法吗
祖在计算牟合方盖体积时利用了对称性,首先计算1/8的体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此方法作进一步拓展。能不能首先计算1/4或者1/2的体积呢?如何借助截面原理构造新的立体呢?以1/2牟合方盖(图8(1))为例,设球半径为r,则高h处的截面面积为4(r2-h2)。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思想,得出形如图8(2)的新立体―与1/2牟合方盖同底等高的柱体挖去一个同底等高的倒方锥。显然,两副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相同。进而借助新立体求得1/2牟合方盖的体积。
思考二:球体积公式的推导能否简化
中国古人计算球体积利用了其外套“牟合方盖”间接求得。教师可引导学生简化推导过程,如果不利用牟合方盖,是否可以直接利用截面原理得出球体积公式?考虑半个球体,若球半径为r,截面高为h处的水平截面圆面积为?仔(r2-h2),这时构造的新立体截面积等于两圆之差(如图9),该新立体为与半球同底等高的圆柱内挖掉一个同底等高的圆锥。这就是我们通常在教科书上看到的推导方法。
经过这样一些步骤的改进,学生不仅可以知晓古人的计算方法,赞叹古人的聪明才智;更能通过自己的智慧改进古人的方法,拓展思维,求简求优。
通过上述推导过程得出球体积公式,相信学生对截面原理会有更深刻地理解,对于中国古代计算球体积过程中的重要创造――牟合方盖的产生及体积计算会有更深入的体会。这里我们只是对牟合方盖法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难点进行分析,以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借鉴作用。而合适的教学融入方式,则有待教师作进一步的尝试与探究。
参考文献
[1] 任明骏.关于球体积公式教学各异的调查与分析[J].数学教学,2005(4).
[2] 汪晓勤.HPM的若干研究与展望[J].中学数学月刊,2012(2).
秋思教学设计范文3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12-0015-02
一、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基础上,进行的四步助跑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动作教学。教学对象为水平四学段(八年级)。本课通过助跑节奏、超越器械和最后发力等动作方法的教与学,以及采取徒手练习与橡皮条牵拉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和身体各部位肌肉用力的本体感觉。为了提高学生课堂练习的兴趣与效率,教师通过自身富有感染力的示范动作和原地与助跑投掷成绩差距的对比,以及采取学生自主合作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初步掌握助跑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基本动作。
二、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原地与助跑投掷对投掷成绩的影响,知道助跑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动作方法;能初步掌握四步助跑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动作。
体能发展:完成肩带与腰背等部位肌腱的阻力拉伸体能练习。
情意表现:能主动与同伴相互合作练习,体验掌握正确动作的成功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助跑的节奏。
难点:助跑与形成超越器械发力的衔接。
四、主要教学环节
1.热身与动作节奏练习
意图:通过有节奏的慢跑与动作姿态的定格练习,为学习助跑投掷步的节奏建立初步的本体感觉。
2.复习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动作技术
意图:帮助学生矫正原地投掷自下而上发力的连贯动作和出手角度的控制。
3.直观演示对比
意图:通过原地与助跑投掷成绩差距的对比,使学生明白助跑投掷增大出手初速度与加长工作距离的关系。
4.助跑投掷练习
意图:从两步过渡到四步助跑形成超越器械的动作练习,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助跑节奏与形成超越器械发力的衔接动作;通过橡皮条牵拉的辅助手段,让学生体验肌肉用力的感觉;持实心球的助跑投掷的完整练习,检验学生各自投掷的潜能。
秋思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思想教育 学生素质 时代要求 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8-0138-02
前言
面对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也在发展变化。职业院校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工作,对学生发展和专业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今天,课堂灌注式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探讨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工作与当代社会要求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对于培养适合未来职业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制度的改革,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择除了看重人才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还十分看重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这一方面给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压力,另一方面又为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那就是,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工作与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相结合、学生思想素质教育与社会及职业需求相结合。
一、当代社会对人才思想素质的要求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当代社会要求大学生具有更强的合作意识,能在工作岗位上与同事和睦相处,很好地协调人际关系,进行共同创造,才能达到1+1>2的效果。当前,我国已迈入21世纪,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的新阶段,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思想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也不断地为人的全面发展拓展空间、创造条件。因此,适应时代的需求与社会的发展,从单纯的知识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也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而思想教育作为培养人思想素质的一种社会活动,也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二、适应当代社会要求的思想教育方法
(一)提高自我认识,增强自我激励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负担的加重,加之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使得社会成员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有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自我认识,能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进而增强自我激励,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很多研究资料表明,学生的思想状态、心理障碍、心理问题都与学生的自我意识有关,“你认为你是怎样的人,你就是怎样的人”。从心理学上来说,这也就是学生的一种自我心理暗示。高职学生思想压力大、心理问题增多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对自己全面正确的认识。很多学生认为对自己是了解的,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很好地了解自己。不少学生因为学习的压力,或是与别人比较而产生的负担,主要是对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缺点和不足缺乏了解所致。或是对自己估计过高,产生自负;或是对自己估计过低,产生自卑,这两方面都是思想素质不够高、心理素质不健康的表现。
正确认识自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接纳自我。既要承认自己的优点,又要接纳自己的缺点。有的学生不能接纳自己的缺点,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责备自己,怨恨自己,厌弃自己,想创造一个虚构的理想的自我代替现实的我,结果使自己的心理受到伤害。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学习和生活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目标定的太高或过于理想化,最终难以实现,导致付出与成就不相符,心理失去平衡。因此,当代大学生要保持健康的心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经常检查自己的行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注意扬长避短,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地克服与改正,并增强自我激励,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我,取得学业和未来事业上的成功。
(二)善处人际关系,加强人际沟通
人际关系丰富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由于当今社会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只有交流、沟通才能有合作,才能有发展。著名学者翟鸿所说,“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就会有交易”,这就要求当代学生要学会交流,善于沟通,很好地处理当今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对于在校学生而言,未来社会的人际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在校期间就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是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人际关系良好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处理好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有利于事业的长远发展。当代学生在处理与老师、同学的关系时,要以诚相待,凡事都要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长处,正确对待别人的成绩,不嫉妒,不争功,遇事多思考、多交流、多沟通,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教师作为思想教育工作的主导者,在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事思想教育工作的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学生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想些什么,只有观察学生才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同时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人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感情的桥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最反感的事是教师不尊重自己,不公正对待学生。因此,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避免因对优等生一味表扬,对落后学生也一味批评,造成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拉大。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师生观,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要相信落后学生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要给落后学生同样多的表扬、鼓励、指导和帮助。
(三)注重个性培养,拥有创新精神
每个人在自己长期的生活道路上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这种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之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影响着个体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影响着个体处理事情的方法。但同时,正是这种个性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创新与发展。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地方,肩负着培养建设祖国人才的重任。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正是处于思维活跃的人生阶段,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栋梁,要着眼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发挥个人的最大潜力,能动地适应与改造环境。
当代高职人才思想素质教育工作的另一个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高职人才的思想素质培养中,应突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仅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辩,激发其创造潜力,培养其创新精神,还要通过校园文化与学术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在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环境中增强创新意识。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不断提高和全面发展。
(四)主张德育先导,塑造全面人格
人才不光是要有较好的专业技能,业务水平好,同时也要有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素质。一是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二是要有为人民服务的主动意识。这样对人才的理解才够全面。爱因斯坦曾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因此,当代高职人才素质培育应以德育为先导。当代高职人才的素质培养应针对大学生思想素质发展的实际状况,从培养人的基本道德出发,在各方面对其进行德育教育,从事思想教育工作的教师要针对德育工作的内容与方法过于单一陈旧的情况,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方法与途径,使德育为先导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德育手段,提升人的人文精神素养,塑造健全人格。
要培养符合当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就要认清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向,从高职人才的培养规格入手,以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手段,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促进当代高职人才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在当代高职人才的素质培养中,既要针对一定的职业领域,使学生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岗位群能力,又要适应职业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培养其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与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确立人的全面发展的指导地位,是振兴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三、结语
当代社会的人才培养既要坚持技术上的精益求精,又要坚持品德的培养。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提出,在有限的办学条件下,高职院校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依靠现有的思想教育师资力量,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保证学生身心健康,使人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在工作实践中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这就首先要求学校和教师要了解社会发展趋势,先要完成自我的思想转变和理论提高,实施“示范教学”,这是满足当前需要的另一个有效的方法策略。在高职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面向未来职业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道德教育,重视对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当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赖雄麟,李海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源:社会需要还是个人需要[J].理论月刊,2010(3):8-10.
[2]刘婷婷,崔香芬,刘红生.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模式初探――学校社会工作的视角[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2):18-20.
[3]南岳,刘畅.美国思想教育模式对我们的启示[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3-34.
[4]周志群.我校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要求的差距及改进途径[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28-30.
秋思教学设计范文5
一、巧妙导入 课堂激趣
本次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中,老师的导入很有特色,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例如:大堰的彭祖翠老师在《散步》一文导入时,学生先在优美的萨克斯曲《回家》中感受家的温馨,然后自然导入;高坪的黄旭之老师《天净沙.秋思》的导入也是让学生在一首伤感的《流浪歌》中感受了一个在外流浪的游子对家的思念中导入。等等,在此不逐一列举。
语文教育家汪广仁说:“一出好戏是从好的序幕开始的,一首好歌是由美妙的前奏开始的,一节好课是从精彩导入开始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的开讲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就像一块磁铁一样,一下子把学生的心吸引过来,必然能激起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这就是课前导入的魅力所在。
二、教学语言亲切 与学生平等交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第一时间里拉近学生的距离,无疑十分重要。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讲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在本次语文教学研讨会中,有几位老师亲切的教学语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彭祖翠老师,以女教师特有的亲和力和学生平等交流,在对话中完成教学任务;实验中学的侯建英老师,让学生倍感亲切,她的微笑总是毫不吝啬地给了学生;还有几位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总是以鼓励、引导为主,使他们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教学设计新颖 课堂频现亮点
在本次的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中,讲课的老师都非常注重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上力求出新,让学生有说心里话的机会。课堂成了学生张扬个性、表演才艺的舞台。学生激情高,兴趣浓,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频繁出现亮点。
朱伟华老师在《荷叶 母亲》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有一个“抒心声、咏母爱”的环节,教师先做示范“老师每天晚自习后回家,母亲房里的灯总亮着,无论多晚,母亲啊,你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孩儿夜行的路!”教师用自己的生活经历来抒发母爱,打开了孩子们抒发母爱的闸门:
秋思教学设计范文6
一、欣赏内容的选择
聋校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文学积累,学过古今中外一些优秀的文学篇目。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对欣赏的作品选择欣赏方法时,除对某些典型的文学作品进行单一的欣赏外,其余较多地采用了“系列欣赏”“类别欣赏”的方法。也就是在确定一个欣赏主题后,对符合这一主题的一系列作品集中进行欣赏。这不仅在知识上是一个总结和概括,从欣赏的角度看,又能给人以完整、统一的美感。比如“秋的韵味和遐想”———咏秋作品的欣赏,“花的品质与人的精神”———以花喻人作品的欣赏,“美好的爱情是永恒的主题”———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欣赏。这些主题的选择既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能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欣赏就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欣赏课上要让学生始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和强烈的欣赏欲望。教师要对欣赏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设计“秋的韵味和遐想”这一欣赏主题时,我是这样想的,在古今中外众多的咏秋作品中,作者所寄予的明显的感情大致有两种———悲秋和颂秋,所以,我就把对这个主题的欣赏设计成两种。第一种,作者由于不幸的遭遇,或人生的失意、或漂泊的凄苦,创作出悲秋的作品。此类作品首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另外还有李清照、柳永的词。从这类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于萧瑟的秋景中抒发的或游子思乡、或愁肠百转的感情。第二种,作者拥有开阔的胸怀、不凡的气度和乐观的精神,欣赏秋的辽阔和其独特的韵味,故而写出颂秋的作品。我把的作品作为此类欣赏重点,从“寥廓江天万里霜”“战地黄花分外香”等高远明媚的秋景中,引导学生体会一代伟人的思想和胸襟。两条线索、两种情怀、两种感受,这样的课堂设计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欣赏的过程突出一个“美”字
美的事物总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身心的愉悦,比如对一丛鲜花的欣赏、对一处美景的陶醉、对一件精美玉器的把玩等。我们的欣赏课也是如此,在整个欣赏过程中都要突出一个“美”字。如果我们欣赏的作品所蕴涵的意境是美的,老师的讲解语言是美的,那么每个学生的心境也就是美的。聋童天生的缺陷导致他们对语言的美的感知存在欠缺。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能直观表现美的手段,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引发他们对美的联想。这可以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实现。
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比如,在欣赏以花喻人的作品时,我从网上下载了各种花的精美图片,制成课件让学生欣赏。学生通过欣赏感悟到各种花的可贵品质,如梅的高傲、兰的清幽、菊的淡雅、荷的高洁等。又如,在欣赏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时,课件上先出现了一对振翅的蝴蝶,它们美的形态、双宿双飞的美的意境,自然让人联想到“梁祝”这段经典的爱情故事。学生带着这种美的心情去欣赏其他的爱情作品,能不断产生欣赏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