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散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张晓风散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张晓风散文

张晓风散文范文1

我并不十分喜欢散文,但独独对张晓风散文情有独钟。她的散文意蕴丰厚、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又叙述自然、冲淡宁静,文辞如水、一笔如舟,引领人们渐渐划入一条条美丽水域。1981年,余光中先生为该书作序,称她为“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称其将文言句法、西式句法、话本戏文熔于一炉。这是多么高的赞扬!

在我看来,张晓风不仅是一位资深教授,更是一位对万物有情的女子。她不仅有秀健的笔风,更有一颗热爱身边事物的心灵。如在《我喜欢》一文中,冬天的阳光、窄窄的山径、油油亮亮的稻田、夏日的永昼、满山芦苇这些极为平常的景色,经过她的解读、经过她的诠释,竟变成了“原始而纯朴的意象”“通向天堂的道路”“集许多翠禽的羽毛织成的毯子”“舒服的包厢”“美而孤立的意境”,无不焕发出奇异的色彩,无不释放出耀眼的光芒,令人读后心旷神怡,不由得与她产生了共鸣。怪不得有人称赞她的文章“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她不仅热爱自然景物,更热爱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如在《种种可爱》一文中提到的卖牛肉面短小精悍的广告词、出租车司机充满善意的一个小举动、隔壁邻居上供的洋芋沙拉、店员富有哲理的一句话……这些平常人平常事都被热爱生活的她尽收眼底,并从中品出了生活中的种种可爱。

有人说,她是从纯净的少女情怀起步,步下红毯,穿越丑恶,见证伪善,最终成就了悲悯大爱。正是对世间万物的爱,让生活中的景色与事物通过她的思想、她的手,在她的笔下流淌出优美动人却又恍若出世的汩汩文思。读她的散文,会使你感觉到一股清新之风,似远离喧嚣,驾着一叶扁舟去寻觅一个尘世之中安静的角落。其实只是心在平静中静静流淌,流淌出一字字一句句的沁人心脾的馨香。这就是传说中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吧!

张晓风散文范文2

1、美,是有系统的,慎重谨敬的、有脉络有缘故的,丑却草率邋遢,自暴自弃。虽然有时美伪装得像后者,但其实不然,美的大自在来自“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素养,而非邋遢。 ——张晓风 《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

2、其实,世事皆可作如此观,有浪,但船没沉,何妨视作无浪;有陷阱,但人未失足,何妨视作坦途。 ——张晓风 《种种可爱》

3、它如此美丽、安然而又不动声色。你的眼睛无法移开,因为广大荒漠中再没有什么其他的视线焦点了。其实它并不抢眼,像古代恐龙一列长长的背脊,而龙正低头吃草,不想惊人,也不想被惊。四野亦因而凝静如太古。 ——张晓风 《星星都已经到齐了》

4、《旧约》创世记里,堕落后的亚当在凉风乍至的伊甸园把自己藏匿起来。上帝说:“亚当,你在哪里?”他噤而不答。如果是我,我会走出,说:“上帝,我在,我在这里,请你看着我,我在这里。不比一个凡人好,也不比一个凡人差,有我的逊顺祥和,也有我的叛逆凶戾,我在我无限的求真求美的梦里, 也在我脆弱不 堪一击的 人性里,上帝啊,俯察我,我在这里。” ——张晓风 《我在》

5、你看到的这篇台北,充满形容词,充满成语,如一纸小学生写的文章,努力想把自己写好,却看来处处装模作样、虚矫夸张。 ——张晓风 《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

6、风从水上走过,留下粼粼波纹;骆驼人沙漠上走过,留下深深的脚印;哨鸽从天空飞过,留下串串欢韵;岁月从树林穿过,留下圈圈年轮。啊,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将给社会留下些什么?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花香;叶从夏走过,留下片片荫凉;风从秋走过,留下阵阵金浪;雪从冬走过,留下种种希望。啊,朋友,我们从人生的四季走过,将给人生留下些什么。

7、爱一个人常是一串奇怪的矛盾,你会依他如父,却又怜他如子;尊他如兄,又复宠他如弟;想师从于他,跟他学,却又想教导他把他俘虏成自己的徒弟;亲他如友,又复气他如仇;希望成为他的女皇,他唯一的女主人,却又甘心做他的小丫鬟小女奴。 ——张晓风 《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

8、生命的红酒永远榨自破碎的葡萄,生命的甜汁永远来自压干的蔗茎。 ——张晓风 《一一风荷举》

9、小庙身后的那棵古树,依然枝繁叶茂,挺拔参天。可是上边一只鸟也没有,就连虫子的叫声都听不到。十多年过去了,它的树干似乎并没有随着岁月的增长而增长。唯一变化的是它那裸露在外的根,那些根曾是多少人的天然座椅,被多少人的屁股磨得光滑、发亮。而今这些树根早已不再似当年那样光滑,变得粗糙不已。有很大一部分都已经被野草淹没了,和着这裸露的树根一并被淹没的还有那数不清的村里人的足迹和他们的欢声笑语,更有那老人们流传了一代又一代的龙门阵。

10、我慢慢走着,我走爱绿之上,我走在绿之间,我走在绿之下。绿在我里,我在绿里。 ——张晓风 《一一风荷举》

11、当心空无一物,它便无边无涯。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张晓风 《我在》

12、句子华美透明到竟像是沾着月光下的江水写成的。 ——张晓风 《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

13、爱一个人原来就只是在冰箱里为他留一只苹果,并且等他归来。 爱一个人就是在寒冷的夜里不断在他杯子里斟上刚沸的热水。 爱一个人就是喜欢两人一起收尽桌上的残肴,并且听他在水槽里刷碗的音乐——事后再偷偷地把他不曾洗干净的地方重洗一遍。 爱一个人就有权利霸道地说: “不要穿那件衣服, 难看死了。穿 这件,这 是我新给你买的。” 爱一个人就是一本正经地催他去工作,却又忍不住躲在他身后想捣几次小小的蛋。 爱一个人就是在拨通电话时忽然不知道要说什么,才知道原来只是想听听那熟悉的声音,原来真正想拨通的,只是自己心底的一根弦。 爱一个人就是把他的信藏在皮包里,一日拿出来看几回、哭几回、痴想几回。 ——张晓风 《一个女人的爱情观》

14、人要活很多年后才知道感恩的,才知道万事万物包括投眼而来的翠色,附耳而至的清风,无一不是荣华的天宠,才知道生命中的每一霎时间都是向永恒借来的片羽,才知道胸襟中的每一缕柔情都是无限天机所流泻的微光。 ——张晓风

15、梦像老狗,把我们不知遗忘何方的东西扒了出来。衔着,放在我们脚前,然后悄悄地,一声不响地走开。 ——张晓风 《星星都已经到齐了》

16、我祈望绝世的美丽,奇迹并没有发生,你说,如果蜜蜂没有索取金冠,蚂蚁没有祷求珠履,你又何需湖水般的澄目或花瓣似的红唇呢?一双眼,只要读得懂人间疾苦,也就够了吧?两片唇,只要能轻轻吟出自己心爱的古老诗句,也就够了吧? ——张晓风 《星星都已经到齐了》

17、贴向生活,贴向平凡,山林可以是公寓,电铃可以是诗,让我们且来从俗。 ——张晓风

18、太好的东西像天惠,在心情上我只敢相信自己是“暂借”来观赏的人,借期一到,必须还给大化,如此一旦相失,才能自宽。 ——张晓风 《我在》

19、给我一抹朝云,给我半缕晚霞,我就能还魂。不管我当时怎样潦倒虚脱,美丽,总能让我起死回生。 ——张晓风 《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

20、原来地球恰似一侧媚的女子,绝不肯直瞪着看太阳,她只用眼角余光斜斜一扫,便享尽太阳的恩宠。 ——张晓风 《星星都已经到齐了》

21、是啊,雪花浑身洁白如玉,晶莹剔透,而其志趣高洁,襟怀坦荡,不愧花中君子。梅花斗雪而开,不畏酷寒,真可比世上那些不畏强权,不媚俗流的侠客志士。文人雅士,并非附庸风雅,而却有傲世救民之志。听雪敲竹,轻盈的雪花落在竹上,发出美妙神奇的音韵。雪花爱着竹子,节节高的竹子,笔直地向着天空的方向成长。附近有人在听,听那大自然雪竹相交那种美妙的音拍。他在憧憬雪的高洁,他在憧憬竹的气节

22、每一张纸都是一截树木为我们粉身碎骨以后的遗容,我们理当感恩怀德。 ——张晓风 《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

23、仿佛我是拼图板上扭曲奇特的一块小形状,单独看,毫无意义,及至恰恰嵌在适当的时空中,却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块。 ——张晓风

24、清清的溪流变得浊臭污秽,绿绿的山峦变得陆离斑驳,如面对一张张污迹遍布的白纸,我不忍心去看。

25、如果我会忘记,那么,就让能记住的被记住,该遗忘的被遗忘。 ——张晓风 《星星都已经到齐了》

26、对,最初结合的构建的幸福之家,能坚持到最后。只是,最初的美好。尽管如此,还是会不停的有快乐的人儿愿意。不管结局如何,不管后话怎样,只能是劝服自己,要活在当下,过在当下。从一从简从真便好!

27、一个炎热而忧郁的下午,我沿着人行道走着,在穿梭的人群中,听自己寂寞的足音。 ——张晓风 《一一风荷举》

28、人活得愈久,跟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便愈有牵连,这真是好事。以前没见过的冰原,现在常来入梦了。以前没吃过的美食,现在令人魂思梦想了。还有花,啊!花真是奇迹,就算你认识了一万种花,当你有机会认识第一万零一种花的时候,你仍然觉得惊奇仍然为之倾倒。 ——张晓风 《星星都已经到齐了》

29、没有照相机,我也许只能记得很少,我也许会忘记很多。但我已明白,如果我会忘记,那么,就让能记住的被记住,该遗忘的被遗忘,人生在世,也只能如此了。 ——张晓风 《星星都已经到齐了》

张晓风散文范文3

《红豆之恋》(太平公主版)、《宋词写意》、《大漠春深》、《笔走大唐》,光看这一串串题目,就能嗅出文章中的古典韵味了。

从刚会张口叫爸爸那刻起,古典文化就在爸爸的安排下与她结伴而行了。每天都要背不知所云的唐诗;根本不知成语为何物,爸爸就把《西游记》读一句,给她翻译一句,“飞沙走石”“魂飞魄散”等成语开始进驻她的脑袋。年幼而没有耐性的她当然也不愿意老是啃大部头的古书,于是就开始品尝各色现当代散文。它们又短小又有古味,读起来真是酣畅淋漓。不过已经在古典文化的浸润中成长起来的她,看散文也要挑有文化底蕴的,什么张晓风、余光中、余秋雨等都是她的心头爱。

“青春像蝴蝶一样翩然而至,莫名的忧愁如梅子雨纷至沓来”(她的话),她游走于古典的脚步因为遇到宋词而停留。她说“宋词是一阵清凉的风,我的前世是天边那朵柔软的云”,她常常于晚上拧开暖黄的灯,握一册线装宋词,享受一天中最醉心的时光。

过目的大量诗词让她具备了一种非凡的能力:看着诗词,眼前就会浮现出多情的女子和多才的男子,然后在小说中为他们安排一段凄美的爱情,比如《红豆之恋》(太平公主版)、《宋词写意》。你不要看到这里就大呼“恶俗”,又是才子佳人的滥小说。她的小说内容上虽逃不出两厢情愿,最后男子因种种原因远走他乡,独留痴情女暗自垂泪的套路,但她把女性心理演绎得让人眼睛发潮。

不要因此就以为这个擅长虚构古典爱情故事的女孩纤柔婉约,胸无大志,满身闺房气。

她最喜欢的词人是辛弃疾和范仲淹。我说为什么不是李清照柳永,就算是大气,那也应该首推坡。她说李清照柳永也喜欢,但留恋于风花雪月,视野狭窄;苏轼的词没得说,但其中时不时冒出的慨叹简直就是在发牢骚。辛弃疾呢,他的大气是她喜欢的那种。这里她有点无法表达出内心的感受了,不过她举例说,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很大气;范仲淹在东台率领民众修建了“范公堤”,也就是现在的204国道前身,而且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也让她感奋不已。原来她是被范仲淹的宏大抱负感动了。我又想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抒发宏图伟愿的,这应该是她偏爱的“大气”的内涵吧。

我们崇拜的偶像类型,暴露出内心想成为哪种人,她推崇有远大抱负的古代文人,那她也一定想当个大作家了。可她的理想是当周旋于国与国之间英姿飒爽的外交官。在外交舞台上的智慧让她这个念头像火苗一样蹿上来,愈烧愈烈。我好奇地问她为什么不想当作家,她似乎没有认真想过,因而没有简短地总结出原因。但我从她的话中明白,用一支笔在小小的纸张上游走远不如在外交场上咤叱风云有风采。

这就是周睿璇,醉心于古典,又思想超前,抱负宏大。

张晓风散文范文4

通过导向强化母语

北京在此次改革中,高考语文分值和英语分值“不分高下”的状况被打破了。2016年,高考语文分值将高达180分,整整高出英语80分。“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都很重视外语教学,但却没有哪个国家会把外语教学置于母语教学之上。”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桑锦龙表示。加强外语能力培养是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桑锦龙曾担忧地发现,语文学习并没有受到学生足够的重视,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少学生为学习外语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远远超过语文,甚至挤占了语文学习的时间。他认为,通过降低高考英语分值、提高语文分值强化母语教学,可能会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新契机,这将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北京高考对英语减分、对语文加分引发热议。这股热议之风也传到了中国台湾。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在厦门参加文博会活动时表示,她赞同提高语文在高考中的分量,认为这是好事,提高语文分数,可以提升学生对语文的重视,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张晓风在两岸有着众多读者,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张晓风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起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有多篇作品入选台湾中学的教科书,她的散文《行道树》还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的初一语文课本。余光中先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她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张晓风说:“国文跟英文比例调整,这是很好的事”。她认为,语文是表达自己、记录自己的很好的工具,掌握好自己的母语才是一件幸运的事。

地位相对下降

教育界很多人认为,母语教育的地位偏低是影响我国母语教育发展的瓶颈。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郑国民表示,在全球化背景下,很多国家都深刻认识到母语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培养优秀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母语教育倍加重视。我国母语教育虽然具有优秀的传统,但是,相对于其他国家,确实面临着很多挑战。首先,对于母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亟待加强。从目前中小学补习班最火暴的是英语、奥数这一现象中,母语教育的地位相对下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母语教育:为了让8岁的孩子具备独立阅读能力,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在白宫亲自倡导“美国独立阅读挑战计划”,并动员联邦政府和社会各界参与其中。法国初小一年级,法语每周为9至10课时,占每周学时总数的35%至38%,比数学多出4至4个半课时。而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占总课时的比例比上述国家都少。其次,我国中小学生的阅读量极其有限。很多孩子一个学期只读一本语文教科书,没有机会阅读课外书籍。而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就不可能保证运用母语能力的发展。一些美国社区图书馆为了鼓励中小学学生多阅读,设计了很多活动吸引学生多借书和多读书。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图书后,会获得图书馆人员赠送的小礼物。同时,学校会让学生每周到学校图书馆上阅读课,有专业人员进行阅读指导。

我国语文学科地位在不断下降,课时数不断减少,学生在校学习语文的时间已不足以为课外自学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主任陈先云指出,我国语文学科的课时数,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减少的。尤其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以后,9年的语文课时数,差不多只有五六十年代小学6年语文课时数的三分之二。也就是说,那时的小学生,在学校学习语文的时间要比现在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加起来的时间还要多!“多读多写”是我国古老的学好母语的成功经验。即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也需要有起码的课时保证。现在如此少的母语学习时间,课外的各种补习班又尽是奥数和英语,母语学习的质量怎么保证?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在打基础的义务教育阶段,提高母语水平的主渠道也应该在课堂。课堂时间从哪里来?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因此,在义务教育的9年中,特别是小学阶段,要在课程设置上把母语学科放在首位。

语文不应成了“小三”

此次大幅度提升语文学科在中考和高考试卷中的分数比重,北京市教委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加强“母语学科的基础性重要地位,注重语文试题同其它课程、同生活实践的联系,注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考查”。“希望通过高考指挥棒来矫正英语学习过热的社会现象,应该是北京市教委意图之一。”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语文特级教师马说。 相关部门统计,上海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12年间,语文和英语课时数比例为4∶3,其中,在中学阶段两者所占课时、学分完全相同,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学习与母语学习已不分上下,而在学龄前和大学,大家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更远远高于母语学习。

“语文学科在中小学的‘沦落’,是到了该警醒的时候了。”上海市第十中学副校长任其斌说,“语文虽然在三门主课中排在第一,但实际上早已落到了‘小三’地位,语文总能混个及格,而英语如果一放松,成绩就会滑坡,很多学生就会想,花这么多时间在语文上做什么呢?”

语文学科一直由于拉分少、进步慢等学习特点,往往容易被学生有意无意地忽视。在平时的考试中,数学和英语更容易拉开分差,这导致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数学和英语上,而不愿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语文上。如今,学生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要远远多于语文,而语文教学的恰恰是我们的母语――汉语,轻视语文学习的一大后果,是现在很多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度不够,写不好字、提笔忘字的现象日趋严重。而实际上,学好语文,关系到母语的前途和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其重要意义怎么说都不为过。语文本来就是最基础的学科,理应得到重视。部分省市现在计划加大语文高考权重,有意引导学生重视语文学科的学习,这对巩固母语地位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

汉字听写唤起新认知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用惯了电脑的人,手写汉字的能力会下降。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该电视节目形态设计研发者的关正文说:“为孩子们举办汉字听写竞赛活动的想法,产生于在美国有英语的全国拼字比赛。从1925年延续至今,一代代孩子参加,成为全民关注的带有民族性质、国家精神的活动。我们的汉字那么美,传承又那么重要,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活动。”

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虽然已经终结,但是余音依旧绕梁。在8月2日开播到10月18日收官的13期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向观众呈现了一席汉字的饕餮盛宴。其倡导的“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的精神,正唤起人们振兴中华文化,传承华夏文明的决心。这次大赛的大赢家当属杭州外国语学校,5位同学入决赛,并包揽了冠亚军。这所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学,同时也是“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组介绍:本次大会共有32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代表队由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在内地接受教育的港澳台学生组队参加。能够参与此次比赛的选手都是各省重点学校或“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中,通过层层选的各省前五名。马认为,中央电视台的“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组的意图应该和北京市教委一致,就是要唤起大家对母语的重新认识。节目中考到学生很多并不常用的生僻字、繁难字,很多语文老师也未必能够正确书写,但这也让大家认识到汉语的博大精深,可以给语文教师很多启示。

让改革有效果

改革最大的难点在于整体改造基础教育阶段语文的教学策略。这包括目标的设定、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要求的回归,还涉及到老师教学方式、教学能力和文化素养、学生学习方式等。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希望未来的孩子具有深厚的母语素养和传统文化积淀,并通过国际交流把中华民族最美好、最鲜亮的东西传递出去,在世界舞台中立于不败之地。李奕认为,语文老师在改革当中也要进行反思和改变。语文老师不仅要知道母语教学是识字或者写作文,而且还要把母语应该承载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跟其它学科必要的关联整合进来。

张晓风散文范文5

每每读到这里,我就会想起呵护我长大的母亲。

天寒屋冷,我的手脚总是冰凉的。同母亲睡在一起,手脚总爱伸进母亲的被窝,冷冰冰地触在母亲热乎乎的皮肤上,母亲常常被激醒。“你的手脚这么凉,我给你焐焐。”困倦中的我会不耐烦地说:“不用,不用,别管我。”但是手和脚还是赖在母亲的身上。

家离学校远,因此早早就要奔出家门挤公汽,早饭只是随便吃点,上午第三节课的时候就饥肠辘辘了。肚子咕咕叫也罢了,课也听不好,说给母亲听,母亲总要说“明天你早点起来”,可一到了早上,母亲还是不忍心早早地把我从被窝里喊起来。于是,每到下第一节课的时候,和我在一个学校当老师的母亲会亲手或者托人给我送一点吃的。班级里似乎只有我才有这个方便条件,有的同学会羡慕我,而我却觉得自己好像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很没面子。

张晓风散文范文6

不可否认,在信息化的今天,我们的学生生活环境与从前已经完全不同。电视、网络等各种诱惑随处可见。如何让学生静下心来,走进书的世界,确实非常考验我们语文老师的智慧和耐心。而当下,我们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关注的远远不够,极大的影响了我们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意识,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或材料、传授阅读方法、创造展示阅读成果的机会并给予适时的评价和激励,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课外阅读是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智能、提高表达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不仅不会影响课内语文学习,反而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巩固课本教材上的知识,语文学习效果会更明显。学语文的根只有扎在丰富的课外阅读中,扎在中外名著中,从中汲取精华,加以生发,才能有所收获。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发现,一些学习成绩优秀或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大多十分重视课外阅读。著名作家王蒙也曾说:“学习是一个人真正的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读书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能提高人的修养;读书是一种德行,能满足心灵的需要;读书是一种修行,能使人从繁琐的世俗生活中挣脱出来,成为一个心灵自由的人。

一、改变学生的阅读观念,认识课外阅读的意义

我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调查分三个内容:(一)什么是课外书?(二)你读过哪些课外书?(三)哪本书对你的影响最大?调查结果显示有很多学生认为,课外辅导书、漫画书、卡通书为课外书;大部分学生没有阅读量,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读过少量的童话;而且对于给自己影响最大的书更是谈的非常肤浅。因此,学生的课外知识极其贫乏,没有读书的习惯,特别是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极差。面对这种情况,我先提出提高语文成绩的方法,那就是改变他们旧有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给学生推荐阅读那些语言优美,传播知识,励志激情,富有情趣的书籍。如结合课本推荐了《舒婷的诗》,鲁迅的《朝花夕拾》,《张晓风散文集》等等。这样一段时间后,学生们惊奇地发现语文成绩有了明显地提高,而且感觉现在才知道语文应该怎样学。最让人欣喜的是业余生活充实了,谈吐儒雅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增强了,性格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课外阅读无疑是给他们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看到一个新的天地,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二、激发培养阅读兴趣,推荐阅读书目

课堂上为学生介绍了一些优秀书籍的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并选取精彩内容给学生进行朗读,到了情节曲折的关键部分,然后停止,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这样就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大大的悬念,好奇心促使他想方设法去了解后面的内容,于是他就会主动读这本书,过几天在课上再和同学们交流内容和读后感,这样让学生感觉他在和老师一起读这本书。同时,新教材选编的很多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文学色彩很浓,涉及的作家及文章的题材又很广泛,这些足以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具体做法是,如果是节选自某作家的一部书,就指导学生去读全书。如果不是节选的文章,那么就布置读这个作家的其他文章,如张晓风的散文,宗璞的散文,周国平的散文等。

三、 语文课堂多多给学生介绍一些比较实用的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会读”的习惯。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是许多学生不懈追求和无比向往的,但许多人只会翻书而不能“破”书。因为,课外阅读有其自身的特点——重在求量,目标多为一般性地了解,就象蜜蜂酿蜜一样,行万里路,采万朵花。所以,学生要学会读,要运用默读、略读和速读的方法。这样才能徜徉于浩如烟海的书中,撷取朵朵浪花;才能跋涉在无限风光的书山上,探寻条条路径。当然,有时候也需诵读、精读和慢读,也需聚精会神、一丝不苟地读几遍,甚至几十遍,才能获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阅读笔记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样化。学生可以对所读的篇章圈点批注、提要钩玄,可以摘抄名言佳句,可以写出读后感受、书评等。以此来积累自己素材的宝库,构筑自己知识的殿堂。另一方面要勤识记,对所摘要的知识经常感知、理解,以期积累运用。

四、创设有效的课题情境,给学生展示阅读的机会,并予以激励

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爱“炫耀”,当他读了一本书时,就特别想让别人知道他读的书的内容,急于想和别人沟通,想展示自己。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给他们这样一个机会,让他们各抒己见。把自己最近读的书的内容向同学们介绍。尽管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对于读书的同学,这是一种成果的展示,是一种肯定,一种激励。对于不读书的同学,是一种鞭策,会激发他的读书兴趣,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愿意自己和同学有“共同语言”。定期举行课外阅读座谈会,让学生交流心得体会,介绍阅读方法。统计、评比、展览,树立典型。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给他们构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把自己平时辛勤阅读的成果——阅读笔记拿出来,以便得到大家的肯定、借鉴,甚至赞美。这无疑将大大增添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和兴趣。

上一篇佛经经典名句

下一篇公输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