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诗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诗词

诗词范文1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诗词诵读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4-0097-02

诗词文化历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甚至使中国有了诗词王国的美誉。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之中,诞生了不计其数的诗词名篇。从初中语文教材对于古典诗词的遴选情况来看,其中所收录的各类诗词以唐诗宋词为主,这些诗词应当成为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塑造以及美学修养培养的重要素材。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诗词教学的方式,以便学生能够真正受到传统诗词文化的浸染,进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所独具的文学魅力以及文字魅力,最终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语文知识素养。

一、注重引导学生诵读古诗词

诵读是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法宝。朱熹在《训学斋规》中曾经指出:“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读一字……只是要诵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因此,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教师依然要奉行诵读这一法宝,让学生自主诵读,在诵读中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从初中诗词教学的角度来看,诵读教学方式需要学生的全身心付出,唯有这般,方能感受到古诗词所具备和承载的意境与韵味。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诗词诵读的过程中,应当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诵读契机。在学生自主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时、适度的点拨和指引,以便第一时间对学生诵读过程中所发生的舛误进行纠偏。具体而言,教师要帮助学生领会诵读古典诗词时应当保持何种语速,如何对诗词中的节奏加以掌控,如何对自身的语气加以调适等等,以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古典诗词的文学之美与意境之美。

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古诗词

古诗词并非是不食人间烟火,远离人们俗常生活的文学形式。在生活中,我们完全可以借用诗词句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感悟等。比如,登山时,望着脚下的群山,可以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表达此刻的心情。又如,当学生考试失意时,教师可以用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安慰他们。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讲到“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三个比喻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时,我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学生引用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回答了这一问题。是啊,“润物细无声”不正是春雨细密、轻盈这一特点的绝好写照吗?

在日常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用心收集各类古典诗词名句,并要求学生将其所收集到的各类古典诗词名句运用于日记、作文之中。我还会鼓励学生对习得的古典诗词进行改写,以此作为提升学生古典诗词素养的手段。

三、注重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

李渔在《窥词管见》中曾说:“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由此可以看出,古典诗词之所以吸引人,关键在于其蕴含与承载了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带领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正确感受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

(一)透过文字去领会情感

教师要善于带领学生透过文字表象,去领会其中的情感。

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一诗的教学为例,在讲解完诗词的内容时,教师要激发学生通过作者的景物描写展开大胆的想象,在脑海中构想出一幅生动的大地回春的景象。如此使得�W生领会到苏轼对美好自然的无上热爱之情。

(二)注重学生个人感悟,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文学并非1+1=2那样简单,对待同一首古诗词,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解读。对于诗词的解读,不仅仅是因人而异,还会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此,教师不能将自己对于诗词的解读强行加到学生身上,而要注重学生对于诗词的个人感悟,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抒发自己独特的见解。课堂教学气氛被激活后,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当然,教师在讨论中的“向导”作用也不可忽视。一般而言,教师讲授的诗意是最合理的,通过对多种解释的比较,可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判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诗词范文2

近年来,全国各地许多中小学校在全国中语会、中央教科所等领导机构和学术机构的领导下,掀起了课题研究,其中“导读导写研究与实验”推广得较为普遍。贵州省沿河县民族寄宿制中学通过层层申报,2006年被全国中语会顺利批复为“导读导写研究与实验”基地。该校的子课题为“古诗词导读研究与实验”,因为课题研究的认真开展,在全校掀起了学古诗词的热潮,大大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活动剪影】

2007年开展了通过学习古诗词,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活动。

题目:我从诗词中学到了________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要有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

4.不少于600字。

【题 解】

这是一道后空试半命题作文。首先,自己要通过深思熟虑后,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写作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比如可根据学习古诗词的认识、感受、体验和难忘情节将题目补充为《我从诗词中学到了语文》、《我从诗词中学到了做人》、《我从诗词中学到了生活哲理》、《我从诗词中学到了诚实》、《我从诗词中学到了练字的技巧》、《我从诗词中学到了李白的阔达》、《我从诗词中学到了杜甫的沉郁》、《我从诗词中学到了苏轼的豪放》、《我从诗词中学到了美》、《我从诗词中学到了李清照的清丽》等等。

其次,根据自己补充完整的题目的关键词语,回忆自己学习古诗词的经历,深刻印象,比如说“我从诗词中学到了苏轼的豪放”一题,就需回忆学过了苏轼的那些豪放词,这些词对自己的印象如何,影响怎样,都需要通过通盘考虑,再作总结,然后写作;又如“我从诗词中学到了诚实”,这就要结合诗作的背景来理解诗人的为人,诗人的风格,因为“文如其人”,找准突破口,从诗词中去体现“诚实”的思想所在,然后才感染自己影响自己,这些就是构思的关键所在。

【佳作选辑】

我从诗词中学到了语文的美

贵州沿河县民族寄宿制中学初一(6)班瞿娅

古诗词,夜空中一颗璨然的明星,大海边一块亮丽的卵石,我心中一朵永不凋谢的蓓蕾。它给了我风驰电掣的刺激,奇趣横生的境界,如诗如画的桃源。

“漠漠水田飞白鹭”、“几处早莺争暖树”,看!“春风又绿江南岸”;“无边落木萧萧下”、“杨花落尽子规啼”,听!是“谁家玉笛暗飞声”?吟着这些清新隽永的诗章,我心也随诗人们一起陶醉了。在落英缤纷的情境之中,诗人们仿佛把我带入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它既美丽又清新。

日落西边了,感受“夕阳无限好”带给我的阳光享受,尽管落落余晖笼罩了大地,可别恼,那也不过“只是近黄昏”而已。漫步于山林小道,欣赏着“鸟向檐上飞,云山窗里出”的世外美景,聆听着春的脚步,“胜日寻芳泗水滨,天边光景一时新。”是啊,春天来了,可那位在“夕阳西下”中骑着瘦马飘落的“断肠人”,你是否仍然行走在天涯?

还记得李白的悠悠乡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还记得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忘不了辛弃疾那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忘不了晏殊那流年易逝,好景不常在的感伤:“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古诗词,它好似生活的结晶,心灵的日记;它似滋润荒原的绵绵春雨,它似敲醒我沉睡意志的阵阵钟声。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你说“你从鲜花中学到了大地,从彩虹中学到了天空,从微风中学到了白云,从太阳中学到了月亮。”而我想对你说:“我从古诗词中学到了语文的美,美的语文。”

【点 评】

古诗词,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它一直受到人们的赞美和喜爱。告诉我,你从古诗词中学到了什么?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新奇喜悦,还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无尽乡愁?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人生悲叹,还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无奈感伤?这一切,在《我从诗词中学到了语文的美》中都有诗意的表达。本文的成功,既源于小作者广泛的古诗词阅读,又得益于她阅读时独到的思考和感悟。

古诗词,中国人独有的文化奇缘,愿我们一代又一代地把它“读”下去。

(指导教师:何海华点评教师:何海华)

我从诗词中学到了语文

山东省邹城市中心店中学张雨宁

诗词,语文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它给我清风与明月,它给我山光与水色,它给我碧海与晴空,它打通了我与自然的界限。

伴着它,陶渊明的朵朵点缀了朦胧的南山,龚自珍的片片落红幻化成软软的春泥,宴殊的独自徘徊落寞了曲径通幽,温庭筠的脉脉斜晖笼罩了悠悠的碧水。

伴着它,我漫步于塞外大漠中,看王维点燃的那一柱孤烟笔直入天,欣赏“长河落日圆”的动人画卷,流连忘返。天空中,雁去衡阳,大漠边是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报国思乡之情。军营中羌管悠悠,倾诉思乡之情。

伴着它,我畅游在书的海洋,坐着轻舟在三峡之中急流勇进,时而感受李太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与豪迈;时而又体验郦道元“巴东三峡巫峡长,猿猴三声泪沾裳”的凄凉,不自觉间已潸然泪下。

伴着它,我在“流水落花春去也”中感受到了李煜人生浮沉的无奈;我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体味苏轼壮志难酬的压抑;我在“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奇”中聆听李清照国破家亡时的心语。

……

精彩的诗词,如细雨过后的梧桐,洗去了浮华,透出青绿。在清闲午后,在落日黄昏,守一杯香茶,翻一卷名著,面对四溢的茶气与书香,一任激情四溢,其间的哲理、睿智锻造了我幼稚的心灵,使我变得成熟而沉稳……

我开始思索,思索人生,思索生命的意义,思索精神的永恒。每一次思索都坚定着我的信心,每一次思索都促使我的心灵更加坚忍,于是我开始真正懂得了人生……

【点 评】

诗词范文3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吉林省政协办公厅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吉林省长春市

种:中文

本:32开

国际刊号:1672-1462

国内刊号:22-1351/I

邮发代号:12-305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诗词范文4

在我心中,中国历史中最博大精深的是唐宋文化,气息浓厚的唐宋时代,是历史悠久的文明,是诗词鼎盛的豪放时代。我爱这个时代,这里有李白的潇洒飘逸;有苏轼的豪放达观;有岳武穆的金戈铁马,有李清照的秋雨春花;有唐琬的悲切幽怨;有李煜的愁苦哀叹。

这里孕育了诗词,涵盖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不同。唐朝是诗的顶端,宋代是词的巅峰,每一句诗、每一首词都寄托了诗人对历史的感叹,对文化的敬仰,在我们大河文明的传承下,繁衍不息,世世流传。唐宋时代,那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唐宋时代,那亘古不变的文明时代。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不管历史如何变迁,都改变不了它原有的风彩!这个时代,有李白“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潇洒感慨,狂饮赋诗,潇洒走四方,再不为权贵而摧眉折腰,也永远不会再有蓬蒿的阴影存在。有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与乐观,也体会他“身若不系之舟”的自我解嘲。那里有李清照“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切秋怨,那里也有唐琬的“玉送黄昏花易落,”《钗头凤》垂泪到天明的意蕴。构思精巧,含义深邃。那里有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愁苦唯美,情感深厚……

这些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感情不正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悠久的历史文化吗?诗词是华夏民族传承了几百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不通,中国何以屹立于世间民族文化之林,被称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诗词的文化博大精深,它让中华儿女感到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形成强大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找不到前进的道路和方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没有了思想和灵魂。

一个国家能不能受万人敬仰,关键的一点是能不能看清文化的本质及价值所在。而诗词正是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看清事物的本质及生命价值的基本条件。在漫漫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诗词是黑暗里的灯光,诗词是绝境中的村落,诗词是迷途中的司南,诗词是中的灯塔。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泉,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撑。

诗词范文5

一、赏诗中之画

坡论唐朝大诗人兼画家王维(摩诘)的《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画外意,待诗来传,才能圆满,诗里具有画所写的形态,才能形象化、具体化,不致于太抽象。如骆宾王的《咏鹅》,就是一幅白鹅戏水而歌的图画;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那是夏日小池即景;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一幅柔媚的垂柳图;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又是一幅色彩绚丽的暮江图。构成图画最主要的要素是线条和颜色,因此,古诗赏析的第一步就是感受诗中的色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中,“黄、翠、白、青”等四种颜色的对比,就表露出明朗、纯洁、活泼、轻盈、淡泊的色彩意境;“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中枫林中那大片大片铺天盖地的红,不禁让人感觉到暖意融融;“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红绿蓝三种高调色彩对比,给人一种色彩强烈、刺激、冲突的视觉感受。类似的诗句还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自古以来红色配绿色是中国人极为喜爱的色彩,这也是一种民族审美心理的流露。如果说,艳阳高照下的美景是油画般的浓墨重彩,那么风风雨雨却是造成间隔化的好条件,一片烟水迷离的景象是水墨一样的山水画意。如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苏轼的“山色空蒙雨亦奇”,刘长卿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即便是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也因为这“斜风细雨”染上了一层朦胧的水意。值得注意的是,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诗人从一个小房间通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也就是从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时间。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从诗中纷繁变幻的景物中摄取最生动、最鲜明的画面,再现古诗词的绘画美,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理解古诗词的寓意,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感诗中之情

古语有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没有情感的诗不成诗歌。中国的诗歌中包容有各式各样的情感:壮志难筹是“拔剑倚柱心茫然”,建功立业是“不破楼兰终不还”,忧国之恨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选编的古诗词中一大部分是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对友情的期待与共勉;《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对友人的恋恋不舍;《别董大》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友人的安慰与赞赏。在欣赏这些诗词时,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对亲情、友情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理解友情的醇浓与珍贵,感悟诗中之情。

另外,思乡情也是古诗词一个永恒的主题。古代的诗人常借月亮的意象来涵咏思乡,如李白在《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安石在《泊船瓜洲》时忍不住吟诵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抒情诗中最突出的是展现爱国之情的诗,如陆游的《示儿》。仓央嘉措说,“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等闲事”,可见诗人陆游连死都看得破、放得下,却放不下“王师北定中原日”,通过这样的对比,就不难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怀。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则是通过“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放歌纵酒”来表现诗人对国家、人民的热爱。古诗词中与爱国情紧紧相连的是悯农之情,如李绅在《锄禾》中由衷地劝告那些“朱门酒肉臭”的子弟要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因此,教师在教学这类古诗词时,要引导学生品读诗句,理解诗句,背诵诗句,让学生透过诗句了解诗人的心与诗人的情,感悟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三、悟诗中之理

哲理诗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如苏轼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朱熹的名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汉乐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等,这些诗句阐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引人思考。教师教学这类诗词时,可以参照说理性文章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品味诗中富含哲理的句子,通过反复诵读,结合相关的故事和自己的理解来验证诗中的哲理,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四、品诗中之趣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精选了古诗词中5首儿童诗,如李白的《古朗月行》、高鼎的《村居》、白居易的《池上》、袁枚的《所见》、胡令能的《小儿垂钓》等。这些儿童诗,作者或是选取儿童天真的语言,或是突出儿童率真的行为,或是展现儿童顽皮淘气的天性,要读懂这些诗词,就必须懂得童趣。《古朗月行》的童趣在于孩子给月亮大胆地起个名字叫白玉盘,给月亮一个烂漫的想象――是飞在云端的镜子;《村居》的童趣在于把儿童能把快乐伴着纸鸢趁着东风飞上天;《池上》的童趣在于偷采白莲的快乐,在于不解藏踪迹的心思单纯;《所见》中的牧童之趣在于忽而“歌声振林樾”,却能为“捕鸣蝉”而“忽然闭口立”的率真;《小儿垂钓》的童趣在于“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的貌似少年老成的一本正经。教学这类诗词,教师要在童趣的主题背景下来引导学生品读诗词,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以学生生活中的童心童言和经历体会来品味诗词中的童趣所在,从而理解古诗词丰富、深邃的意境。

五、立诗中之志

苏教版小学语文精选了古诗词中的很多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如王安石的《梅花》、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郑燮的《竹石》等名篇。教学这类诗歌,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能够表露诗人心志的关键句子,读懂诗人的情操和抱负。如教学王安石的《梅花》时,要通过品“凌寒独自开”和“为有暗香来”来读懂诗人的不畏严寒、高尚纯洁的坚强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读郑燮的《竹石》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咬定青山”“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诗句,读懂诗人的高风亮节、不畏权贵、不怕打压的正直倔强,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读于谦的《石灰吟》时要引领学生抓住“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诗句,读懂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气节与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教育学生树立磊落的襟怀和建构崇高的人格。

六、现诗中意境

诗词范文6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初中生鉴赏古诗词作品,在理解大意、感受意境的基础上还应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要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必须拓展诗词教学空间,开发诗词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了以下几种途径供同行探讨。

一是背景资料链接。学习古诗词前,可让学生自己查阅作者及创作背景相关资料,也可由教师介绍作者相关材料或小故事。这一过程主要是让学生对作者的生活环境、人品等进行了解,从而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入诗情、入诗景。

二是情景空白补充。诗歌语言凝练,语言跳跃性强,为了让学生很好的把握诗词意境,理解作者意图,感受作者情感,教师可让学生用现代的语言补充情景与情节,将诗词扩写、改写或续写。如学习《天净沙・秋思》、《钱塘湖春行》等诗歌后就可让学生在情景补充中感悟精妙的意境。

三是情感心理对话。当学生理解了诗词的大意,感受了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后,教师可设计一些心理情感对话场景,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理对话沟通,在沟通中提升自己对人生、对生活的品味。如学习一些寄情山水的诗歌后就可让学生与诗人进行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学会该怎样面对生活。学生还可与苏轼、陆游、李白、杜甫等诗人进行对话,感受他们的人格美。

四是同类题材鉴赏。为了让学非常透彻地了解诗词意境,学习时还可进行同类题材鉴赏。如同是离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悲一喜,学生在比较中可以深刻领悟古人那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豁达。

五是精美意象再造。古诗词中关于写景、寄情、人生感悟、哲理等等主题留下了许多名言佳句,这些是诗词中的精华,教师在引导学生反复品味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赏析、再造意象(细致刻画、描写)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如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等的赏析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是名句迁移运用。理解诗词的内容和作者情感,达到共鸣不是最终目的。学以致用方能才思敏捷,才能领略诗文的博大、自然与精深,才能大胆张扬个性、挥洒青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人老志不老的豪迈情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顽强的生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美好的祝愿……这些要能脱口而出,意到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