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含有星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含有星的诗句范文1
文/李新华
变体同票成为珍邮
是指邮票在印制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邮票在图案、文字、齿孔、纸质等方面与发行部门公布的资料不同,与原票有明显差异的邮票。变体邮票可分为小变体和大变体。
加盖邮票成为珍邮
其中大清邮政发行的“红印花”加盖票就是其中的一种。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邮票中的“红学研究”。老一辈集邮家称清代邮票有“前四宝”,其中就有三种是由于加盖而造成的“宝”。即“红印花”加盖小字“当壹圆”票、“红印花”倒盖“当伍圆”票、“红印花”小字“暂作洋银贰分”倒盖兼覆盖邮票。四宝的另一宝是指“红印花原票四方连”。而以小字“当壹圆”票最为珍贵。
印样和样票成为珍邮
1968年9月24日至26日,邮电部印制了一批“文15”《给日本工人朋友们的重要题词》手迹邮票。准备10月1日发行,后来因故停止发行,收回销毁。题词内容是“只要认真做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日本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日本革命的胜利是毫无疑义的。应日本工人学习积极分子访华代表团各位朋友之命,书赠日本工人朋友们。一九六二年九月十八日”。此票只有极少数样票流出,成为举世珍品。另外,还有一些样票是送有关部门备案、备查或供宣传及馈赠用的样品。由于其数量很少,“物以稀为贵”,受到集邮爱好者的喜爱。
未正式发行邮票成为珍邮
1968年11月25日,邮电部发行了一套《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首先在北京发行,刚一出售,地图出版社的一位编辑购到邮票以后,凭职业的敏感性,发现票面上地图的轮廓不准确,于是用电话向上级反映了自己的看法。邮电部采纳了他所提出的意见,决定发出紧急通知,停售这套邮票,但还是有一小部分流入社会,成为我国著名的珍邮之一。
保存了25年的十二生肖糖纸
文/李建增
收藏是凝固美好情愫的一种方式,是用一件件老物品去保留内心的记忆――就如同我这套保存了25年的十二生肖糖纸。
20世纪70年代后期,糖块的包装纸变得讲究和花哨起来。那时候,谁要去上海出差,准会给亲戚朋友捎回服装、皮鞋或奶糖等。有次我去上海出差,食物店里一种奶糖吸引了我,奶糖花花绿绿的包装纸上是十二生肖的图案,我兴高采烈地买了一公斤带回了济南。把一张张糖纸展开,便是一套十二生肖画面。我把它们贴到本子上,保存至今。这套生肖糖纸由大红、湖蓝、葱绿和浅黄等彩色油光纸制成,包装纸的长、宽分别为70毫米和41毫米,主画面四周写有“花生太妃”、“上海黄浦区糖业糕点公司经销”等字样,每张糖纸的中央都有一个生肖动物装饰画,姿态各异,惹人喜爱。这种糖的包装方法也与众不同,糖纸不是在糖块的两端随意扭住,而是在块糖的两端很规则地折叠的。而现在的糖果包装,大都改为塑料薄膜彩色印刷、热合封口包装,像我收藏的这种油光纸彩印包装的已经很难觅到了。
含有星的诗句范文2
【关键词】Hopf分支;时滞;局部渐近稳定;平衡点
1.引言
针对一些通过细菌传染的疾病,如脑炎、淋病等康复后不具有免疫力,可以被再次感染,1932年kermack-Mckendrick提出仓室模型。近些年学者们将传染病动力学与种群动力学结合起来建立模型,得到一些成果,如文献[1-3]。而关于模型研究主要特性主要体现在染病者被治愈变为易感者的恢复期阶段,故考虑恢复期时滞更具实际意义。本文考虑加入恢复期时滞,研究如下系统的平衡点及其稳定性与Hopf分支,即:
其中分别表示时刻易感染者的数目,感染者的数目,为传染率, 为内禀自然增长率,为环境容纳量,为移出率,为疾病的死亡率,为潜伏期, 均为正常数。
2.平衡点及局部稳定性,Hopf分支存在性
带入并结合得知,即从小于到大于特征方程(2)的根在复平面上从左到右穿过虚轴。
定理4:若时,是特征方程(2)的根,且满足,,,同时系统(1)也是条件稳定,因此在处出现Hopf分支。
3.结论
本文将种群动力学与传染病动力学结合考虑了含时滞的传染病模型,主要讨论了平衡点及局部稳定性和Hopf分支。当时滞由0变化到临界值时,系统在正平衡点附近发生Hopf分支,即当增加通过临界值时,从平衡点分支处周期解,此时,疾病会出现周期振荡现象。
参考文献:
[1]宋新宇,肖燕妮,陈兰荪.具有时滞的生态-流行病模型的稳定性和Hopf分支[J].数学物理学报,2005,25A(1):57-66.
[2]徐为坚.具有种群Logistic增长饱和传染率的模型的稳定性和Hopf分支[J].数学物理学报,2008,28A(3):578-584.
[3]赵仕杰,李大普.一类具有种群Logistic增长及非线性发生率的时滞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与Hopf分支[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1,27(1):6-9.
[4]郑祖庥.泛函微分方程理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5]J. K. Hale.Theory of Function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M].Springer_Verlag ,New York,1977.
基金项目:
四川文理学院院级项目“具有时滞的传染病模型动力学研究”(2011Z0031)。
含有星的诗句范文3
一、与高中生物学相关的诗词佳句
二、诗词佳句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1. 运用诗词佳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恰当的运用诗词佳句导入新课,既可导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又能在新课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学习《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时,可运用唐・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优美诗句导入新课,让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探究夜晚萤火虫发光的机理.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萤火虫体内有特殊的发光物质吗?萤火虫发光的过程中有能量的转换吗?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的心理和欲望,为学好这节内容奠定基础.再如,学习“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新课前,我让学生给下面的两句典故加上标点,“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在此基础上讲述了民间流传的秀才捉弄财主的的故事,让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酿酒不成会变酸成醋呢? 进而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探讨.
2.利用诗词佳句设疑,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理解新知
有些诗词佳句中涉及的生物学知识,其科学性不强,不够严谨,有的甚至还有错误.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些诗词佳句向学生提出疑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还能抓住问题的实质,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准确的生物学知识.例如,在学习“群落的结构”时,可向学生展示《诗经・小雅・小宛》中的诗句,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让学生查阅资料思考分析这两种生物之间存在怎样的种间关系?从而让学生明确,这句话事实上反映的是一种小青虫被细腰蜂抓来作为幼虫的捕食现象,从而彻底否定过去人们一直以为是蜾蠃养螟蛉作为义子的错误认识.在学习“生物的多样性”时,我让学生欣赏杜甫的七言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同时让他们体味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话所蕴含的生物多样性的美学价值.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我引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让学生知道当草原生态系统遭遇火灾,受到破坏,短时间即可恢复到火灾前的状态,就说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很强.对学生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作了铺垫.
3.借用诗词佳句, 突破难点,深化重点
含有星的诗句范文4
【关键词】意象;意境;风格;抒情
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意象、意境、语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在鉴赏诗歌时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去欣赏唐诗。
一、抓住意象,把握意境
在古代诗歌中,意象是频频出现的,在唐诗中亦是如此,意境是抒情性作品达到的最高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次,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的艺术境界。
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这首诗时,作者正客居他乡,漂泊在外的他饿思念家乡,那又成就拿什么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就以一轮明月来喻指家乡,看到明月仿佛也就看到了自己的故乡。这首诗把“明月”作为意象,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而且也衬托出诗人身处异地 孤独无依的伤感。
在唐诗中有一个很常见的意象就是“酒”,例如:王维的送别诗中经典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自己的友人即将离开,自己内心纵有万般不舍,却也留不住。于是诗人就借“酒”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和与友人之间的情深意长。在古代,“酒”作为意象,它所表达的意境不是单一的,因此在欣赏古诗时我们要根据整首诗来判定“酒”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态度。
中国唐诗中还有很多意象,如“梧桐、浮云、鸳鸯”等。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诗人用“梧桐”一般来表达凄清的意境。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诗人借“浮云”来抒发孤独飘零的际遇。鸳鸯喻指恩爱的夫妻,借“鸳鸯”来表达和谐、欢乐的意境。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是诗人抒感的最基本的方式,也是鉴赏诗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单元。可以说把握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二、赏析语言,辩明风格
中国古代诗歌说到底就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诗歌的语言风格往往决定了作者的创作风格,因此在欣赏诗歌时一定要抓住诗歌的语言特点,分析诗歌语言,除了分析语言的用法,也要分析这种表达效果,进而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都是这种新奇的语言。再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里的“知”、“乃”、“潜”、“润”、“细”几个字,诗人不仅赋予了春雨以人的情感,表现出它了解人们的意愿,适时而降,而且从听觉上描绘了春雨的形与神,深含着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在唐代诗歌语言呈多样化发展。其主要有豪放、雄浑、清新、绚丽、悲慨、沉郁、自然等几种语言风格。
豪放:即是豪迈奔放,李白是豪放风格的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高远,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诗歌的特点。表现其风格的诗句主要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把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展现了出来,体现了作者豪放的创作风格,通过语言可以看出诗人豪迈、大气的人格魅力。
雄浑: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其代表作有王昌龄的《出塞》,气势雄伟,浩瀚壮丽。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多么壮丽。而真正能够称得上“雄浑”的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孤城,有奇塞,有酷热,有寒冷,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从他们雄浑的语言中,可以体会出作者的创作风格,诗人所要表达的强烈感情。
清新: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杜甫《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是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体现作者明朗轻松的创作风格。
绚丽:绚丽是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李商隐的诗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因此在赏析李商隐的诗时,一定要抓住他诗对仗工整,善用典,雍容典雅的特点。
冲淡:冲淡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就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的诗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无不跳动着诗人自己的脉搏,他把主观的情思化入客观的景物中,追求忘我无我的空寂境界。用短短的二十个字,就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新自然,幽静深远的画面,体现了作者对“空灵”境界的追求。也可以看出诗人用字造句的功底很深。
悲慨:即是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睹人民灾难之重,深受命运坎坷之苦,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是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就是以悲慨享誉诗坛。“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面对着悠悠苍天,茫茫大地,其悲壮歌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横绝太空。通过语言艺术就把作者的悲愤之感毫无保留的展现了出来。
沉郁:沉郁是指情感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都是沉郁的力作。他通过语言的描述来展现当时社会的黑暗,民不聊生的残酷现实,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也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
三、分清抒情,理出手法
在唐诗中,诗人用诗来表达思绪,但表达思绪的手法又有所不同,不同的手法表达的情感效果也不一样,因此在欣赏唐诗时一定要明确抒情手法。唐诗中的抒情手法有两种,即是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主要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两种手法。直接抒情即是直抒胸臆,这是一种不带任何“附着物”,由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一句诗人直接表明了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政治态度。
含有星的诗句范文5
芋头也称芋魁、母芋,其周围衍生的小体长大后称为芋子、芋奶、芋艿,其他别名还有香芋、紫芋、土芝等。它们虽然“其貌不扬”,但经煮熟或煨熟,剥除外皮,作为人类食物,给人以香、柔、滑、酥、糯之嗅觉与味觉享受,很受大众喜爱。用芋头、芋子烹调的食品,种类繁多,有简单充饥的粗食“芋魁豆饭”。清代唐孙华曾写有“苦草王瓜随地满,芋魁豆饭一生过”的诗句(《夏日园居杂咏》);也有用芋头或芋子和其他食物合煮成的雅食“玉糁羹”,此处的“玉”字,据认为是“芋”字谐音。宋代诗人坡特别赞赏地写道:“莫作北海金齑,轻比东坡玉糁羹”。其他,如芋子包、芋子饺、芋头糕、糖芋艿等等,都是用芋做成的美食。
每年中秋节前后,是芋头、芋子收成时节。它历来是中国人中秋节前后常食之品,不少地方还形成了含义不同的食芋民俗。广东《顺德县志》有“八月望日,尚芋食螺”的记载。农历“八月望日”(中秋节)前后收成的芋头、芋子质优,此时期田螺肥美。另据说,台湾高山族雅美人对芋头、芋子有特殊喜好,中秋节前后不仅要食芋,倘若某家有新渔船下水,往往把芋头放置于船舱里,因“芋”和“鱼”、“余”谐音,寓意捕鱼丰收和年年有余。在庆祝新船下水仪式后第二天,主人会取出船舱里的芋头,分送给亲友邻居,祝愿大家都有丰收、有余的好运。
根据现代科学知识,进食芋头、芋子,人体能获得不少保健效益:它们含丰富的淀粉,其颗粒大于马铃薯的淀粉,较易消化吸收,食后较容易出现饱腹感,从而减少米、面的进食量,避免增肥;芋头、芋子含有某种黏液和硒,能提升人体免疫力,抑制细胞异常增生,有助防癌;“芋艿莲子羹”即是接受放化疗者的良好辅助食品;芋头、芋子属碱性食物,能中和人体内酸性物质,减少胃酸与胃痛,并兼有健益脾胃、润肠通便和止泻作用。其所含氟元素,有益于防止龋齿。
小贴士
鲜鱼芋艿羹
含有星的诗句范文6
一、课例回顾
师:从大家的回答来看,对《氓》中的难字难词和古今异义词掌握得很好。接下来,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①找出每一章中女子对男子的不同称呼,讨论分析每一种称呼背后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
②女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是哪些因素造成的?(讨论约4分钟)
师: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就题①发言。
生1:第一节中对男子的称呼有“氓”和“子”。“氓”是“民”的意思,而“子”在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您”,表现了女子对男子的情意。
师:“氓”是一个会意字。从民亡声。“亡”在古代有逃亡、流亡之意,“氓”特指外来的百姓。诗歌中的“氓”可能是一个游走的商人。
生2:第二节中对男子的称呼是“尔”。如“尔卜尔筮”“以尔车来”。“尔”就是“你”,表明女子和男子拉近了距离,两人之间关系亲密,称呼随意而亲切。
师:第二节中还有一个称呼,谁来说说?
生3:“乘彼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歌中的“复关”都是代指男子,用地名代称人,表现女子因爱男子而对那个地方充满了柔情蜜意。
生4:第三、四节中称男子为“士”,“士”是对男子的通称,这说明爱意被破坏了,女子和男子疏离了。尤其是“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这句中,应包含有女子的怨恨、不满。
生5:下一节中已没有了称呼,表现女子对男子彻底失望,懒得搭理,不愿提起那个人。
生6:最后一节中的称呼是“尔”“其”。“及尔偕老”是热恋时女子的一种美好期望,而当婚变后,女子彻底失望了;“其”是第三人称代词“他”,“他”的称呼意味着男女两人间,生活距离和情感距离的疏远,在女子心中,曾经的心上人已变成了一个“陌生人”,两人间的亲密荡然无存了。
师:的确,从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称呼变化,我们就能窥一斑而见全貌,发现两人的情感变化。
接下来,请大家反思一下,女主人公的悲剧是哪些因素促成的?
生1:社会原因。
生2:女子过分迁就男子,导致男子行为越来越过分,不懂得怜爱眼前人。
生3:男子喜新厌旧的本性。
二、课堂透视
《氓》出自必修二第二单元。单元提示:“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还要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
以上课例在体察情感方面,教师巧妙地从“称呼”这个角度切入,引导学生通过细致地比较不同称呼来感受人物间微妙的情感亲疏。问题直指课文的肌理,同时又落在实处。而且问题设置提纲挈领,贯通全篇,避免了“碎问碎答”,有利于学生对诗歌获得整体性的了解。但值得反思的是,《氓》的诗性如何彰显?《氓》的内容定位是否恰当?
首先,从学习对象来看,《氓》是古典诗歌,作为“诗歌”这一浓缩的艺术体裁,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通过品析词句、想象等去还原、丰富诗歌,再现情境、画面,使他们获得更细腻、更深刻的感性认识,而不只是从理性的角度解读一份破碎的爱情。
其次,从教学行为来看,在学习字词后直接进入“称呼背后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集中于“称呼”这个狭小的点上,容易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女主人公的纯真、善良等被忽略,或仅仅只是停留在概念上,作品的血肉被榨干,丧失了其原有的艺术魅力,这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初衷。
三、课堂再创举隅
《氓》是叙事性的诗歌,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根据思维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教师可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将学生一步步带入作品。
1. 意读
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一问适合初步感知阶段,它能让学生获得对全诗整体的粗浅认知。
2. 画读
请发挥想象,设计一组连环画,并给每幅画命名。以第一层为例:
贸丝欢谈―送子涉淇―淇边允诺
登高远眺―欢喜相逢―小心卜筮―联姻贿迁
3. 悟读
请根据原文中的有关诗句,给每一层中的女子设计一个“特写”(包括外在和内在)。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男子一听女子的婉言拒绝,顿时面露愠色,女子低头微笑着,脸色绯红,两手绞着有些局促不安。她轻轻地对男子说:“要不,你就秋天来迎娶我吧。”此时,不远处,是青葱的桑树;脚边,是缓缓流淌的淇水。
心理说明:女子虽自作主张却不失少女的娇羞和纯真;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一方面是对“子无良媒”的不满,另一方面有对男子恼怒、一走了之的担忧,同时还有对家人态度的担心。
②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夕阳西下。窗外,桑树上零星的几片叶子枯黄了,秋风一吹,有的就在空中打着旋儿,然后轻轻地落在尘埃里。窗边,蓬头垢面的女子孤零零地呆坐着,脸上有明显的两道泪痕,她的额际,已有浅浅的皱纹。远处,有个模糊的身影,那是正怒气冲冲负心离家的丈夫。
4. 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