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人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控人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控人才

数控人才范文1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NC technology talents,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NC personnel training of universit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chool, a series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reform is put forward in the NC technology teaching approach, training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of NC technology for employers.

关键词: 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改革

Key words: NC technology;personnel training;reform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8-0225-02

0 引言

数控技术自二十世纪中叶出现以来,给机械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现在数控技术已成为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技术,现代的CAD/CAM、FMS和CIMS,敏捷制造和智能制造等,都是建立在数控技术之上。它不仅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不可少的物质手段,也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理论知识扎实,实际经验丰富,知识面广,适合于担任数控技术开发的人才分外抢手。

1 数控人才的就业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现代加工业的迅猛发展,数控加工设备的应用日趋普及,数控机床技术人才的匮乏也日益凸显。目前行业内已经发出了人才短缺的警报,对数控技术的毕业生每年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数控技术方向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因此,人才的培养成了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成为行业内关注的话题。

2 高校数控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的问题一直都存在,如果能借助这次数控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研究,加强企业和高校的更深层次衔接,也许是件好事。因此,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的研究与探索势在必行,而且是越早越好,研究的越早,收到的成效就会越早,学生与学校才会越早受益。本文就是要在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方面进行研究,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

3 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3.1 数控技术人才应具有的能力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

专业能力――具备从事数控行业所需的技能与其相应的知识,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

方法能力――具备从事数控行业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等。

社会能力――具备从事数控行业所需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环境意识等。

3.2 高校数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 就业单位对数控技术的毕业生每年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数控技术方向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在数控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专业师资数量不足;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实训设备条件数量严重不足且不配套;学生兴趣不浓等问题。

3.2.1 数控专业师资数量不足 数控技术近几年的广泛应用,引起了企业对于数控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造成院校中即具有相当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数控师资数量严重不足,严重制约着现代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从本专业相关方向的教师中选拔优秀的教师送到企业进行实践和见习;同时,也可直接在企业聘用数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并直接承担教学任务。

3.2.2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现有数控技术专业教材,形态单一,内容陈旧,实践性差。适合数控系统原理、数控机床机电控制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维修和数控人才实训等课程的教材非常有限,且与生产实际相脱离。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差距。

制订适合数控技术人才培养的教学指导方案、实训基地建设标准、考核评估标准等指导性文件;开发实用型数控技术人才教育实践的教材,丰富教材形态,及时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增强教材先进性和适用性。

3.2.3 数控实训设备条件数量严重不足,且不配套 近年来,受数控人才需求增长的拉动,我院建立了数控机床实验室。由于数控设备非常昂贵,学校购置设备数量有限,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实际操作机会很少,对培养学生的实际编程及加工操作就有很大的困难,数控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技术,没有通过实践体验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每一种专项能力的培养要求来设计教学模块。在教学模块中既有理论知识传授,也有技能训练。利用市面上已有的一些CAD/CAM实验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加工模拟,即节省时间,又节省加工材料,同时也能使学生在有限的实验器材,有限的时空间条件下学到先进的数控编程及加工技术。

3.2.4 学生兴趣不浓 由于实验器材有限,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实际操作机会很少,影响了学生对数控机床的兴趣,没有兴趣自然就不会用心去学习,实训效果就不会好。数控大赛是促进培养拔尖人才的好途径。通过组织数控技能大赛培养和调动机制相关专业学生的积极性,给与他们荣誉与奖励,通过比赛引起学生的广泛关注,发现并为企业推荐优秀的数控人才。

4 结束语

任何一种教学改革和建设项目的引入,都必须在师资力量、实践设施、教学计划、教材、教具等诸方面做大量细致的工作,都必须要在整个教学系统中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规划、重点建设。在对数控技术的人才培养创新改革上,要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增加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加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增加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扩大视野,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定会在就业大军中获得企业的认可,扩展就业方向,对培养拔尖型数控技术人才的探索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我们要以《数控机床》课程为基础,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很小的投入下尽可能的解决存在的问题,增加课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增加实践技能,提高本校学生的就业技能,为用人单位培养出拔尖创新型的数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任志伟.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J].教育教学研究,2012(01):181-183.

[2]都维刚,靳立红,杜林娟.探求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级数控人才的培养途径[J].科技创新导报,2011(32):235-237.

[3]李宏胜,陈桂.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1):108-110.

数控人才范文2

【关键词】数控;职教

我国数控技术人才不仅数量上奇缺,而且质量上也存在一定缺陷,即他们的知能结构不能适应和满足现代制造业的需求。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相当一段距离。

一、社会需求为数控专业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机遇

我国正处在从“世界制造大国”向“世界制造强国”转化发展时期,随着现代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数控技术日趋成为支撑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企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社会急需一批既懂数控理论知识,又具备熟练数控操作技能的人才。中职学校应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结合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深化教学改革,调整专业定位,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

在确立了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以后,必须构建一套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教学体系。依据职校数控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首先应细化出数控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并以能力为本位构建数控专业的教学体系。在企业中,对“蓝领层”数控技术人才来说,其所需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主要包括:掌握数控机床结构的基本知识,数控机械加工与数控加工的工艺知识,具备数控机床操作,日常维护和手工编程能力,并了解数控加工的自动编程,如利用CAXA数控车软件进行自动编程等。因此,在教学方面,要合理进行课程设置,构建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结合培养目标开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对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要结合实际需要重点安排,适当调整。

三、以技能为本位,实现一生多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和企业越来越重视选用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证书已逐步成为行业选拔人才的通行证。学校在安排专业技术课程教学中,要尽可能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要求纳入教学内容。由学院的教师与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合作教学。在数控专业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熟练运用和操作CAD/CAM软件进行一般机械和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通过省计算机一级或国家计算机二级水平测试和AutoCAD操作四级考试,获得证书;具有熟练编制先进数控机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机、线切割机等)加工程序及操作数控机床和特种加工机床的能力,并取得数控机床操作高级证书,具有本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应用的基本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数控专业教学的关键

职学校要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就必须拥有一批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积极探索教师队伍的结构改革,按照专业带头人、骨干老师、专业教师3个层次和专兼职2个类型进行建设,建成专兼职老师团队。改革教师培养、考核制度,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加强教师培养,实施“青蓝工程”师徒活动,结对帮教,以老带新,定期开展实训老师数控技能竞赛,根据每个老师的专业能力,有目的地引导、培养,使每个老师具有一专多能,全面提升老师的整体专业素养。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选送部分老师参加骨干老师培训学习。有计划有目的选派骨干老师参加校外数控类工厂现场实习训练。了解数控专业最新技术,提高专业老师实际操作能力,部分老师已成为专业建设主力。积极组织专业老师参加校级以上公开课说课比赛,鼓励专业老师提升学历,参加国内外进修学习。同时从企业中招聘一些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为学校兼职教师,对兼职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建立专兼职教师互动交流平台,提高其教学能力。鼓励兼职教师参与学校教学、教研,为学校数控专业发展出谋献策。

五、加强和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突出实践技能是高职教育的特点,在实验、实训车间应掌握基本的技能,包括:数控机床操作、数控加工工艺、CAD/CAM应用、数控机床的维护等专业技能。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调整核心课程的实验、实训等动手能力教学与理论性教学学时的比例,以2:1为宜。

六、建立“理实一体”的教学环境

打破以往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脱离的模式,把专业教学的环境延伸到校内实验实训室、工业中心和顶岗实习企业生产车间等场所。通过努力建立一批定点实习企业,做到前校后厂。

七、将行业和企业的用人标准引入教学,确立具有企业岗位特色

的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上,坚持以文化课为基础、以专业课为主体、以实习操作为重点、以岗位合格为目标。教学计划应以实践为主,突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章节教学,把知识点融入到一个个真实的零件或产品中去。例如:讲授数控车时,可以分为简单零件加工、螺纹加工、成型面加工、配合件加工等,且每个教学任务都对应相应的零件,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的目的性和真实性。

在职校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过程中,我们要正确的把握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首先建立起与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特征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同时建立起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特色,发挥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为实现职业教育与就业的“零距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数控人才范文3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课程体系改革 实践教学条件 教学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020-02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课程设置应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这一题,将课程与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效率较高的专业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育体系。

1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1.1 培养方案的教学设置

专业课程的开发和设计目标指向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以学生形成数控职业技术能力为目标,以提高数控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建立“公共数控技术平台,多个专业方向(数控机床程序设计与加工方向、数控多轴及高速加工技术方向、集成化数字制造技术方向、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方向及数控设备维修与管理方向)”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能力为中心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基础,注重实践,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提高综合职业素质。

能运用CAD/CAM专业软件从事数控加工工艺分析、数控编程设计、加工设备操作调试、维护等方面综合职业能力,同时了解材料加工先进技术及理论,具有基本的从事技术革新能力。

重点培养三大专业能力和四项技能:数控加工工艺设计能力、机械产品加工设计能力;数控机床加工与编程能力、CAD绘图技能,通用机械工种的操作技能,计算机运用技能,特别是对CAD/CAM软件的应用;数控机床装调及维护维修技能。并获得CAD等级证书、数控中级、数控机床装调工中级和高级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按照本专业职业素质和技能培养要求,本专业教学计划(以10级为例)确定了11门核心课程:现代工程图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切削原理与数控机床刀具、数控机床与编程、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数控多轴加工技术、机制工艺与夹具、数控加工工艺、CAD/CAM技术。

确定了10项实践实训项目: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技能实训、车工技能实训、铣工技能实训、数控机床与编程实训(中级)、数控机床与编程实训(高级)、数控特种加工实训、CAD/CAM综合实验、现代测量技术实训、数控多轴加工实训、数控技术毕业设计/校企合作顶岗实训。充分利用了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资源,实践教学明显。

2 实践性环节实施专兼职教师共育的方案

学生培养方案中,3年设置了51周的实践性教学周,达到工程素质、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的综合培养。

到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机械制造基础技能实训,由专兼职教师共同指导。让学生了解、认识专业,使学生了解数控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掌握基本的机械加工机床和知识。

在上海市职业鉴定中心和学校实训基地进行金属切削技能训练,由专职实训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联合指导,实习结束后考普通铣床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实训,在上海市职业鉴定中心和上海市数控技术应用开放实训中心进行顶岗训练,由专职实训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联合指导,实习结束后考数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在上海市职业鉴定中心和上海市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进行数控技能(中级鉴定)(顶岗训练),由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联合指导,实习结束后考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在上海市职业鉴定中心和上海市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进行数控技能(高级鉴定)顶岗训练,由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联合指导,实习结束后考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已经就业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由企业技术人员负责;部分没有到企业顶岗的学生,由专兼职教师指导在校完成毕业设计。

增加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健康心理等选修课,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如聘请企业专家开办有关技术讲座和大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才受企业欢迎等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观当代科学技术和每年的国际模具展等;开展科技节活动技能比赛;开展辩论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通过多种方式,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兼职教师人才共育的形式与途经

数控技术教学团队有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社会资源的兼职教师队伍,其包括参与职业院校数控专业教学改革和数控职业资格鉴定开发的知名专家,这支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开放的,动态的。

3.1 兼职教师积极参与数控专业教材和精品课程建设

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编写的教材中,兼职教师参与培养计划的制定、教材编写大纲的讨论、参编教材或主审教材等,教材和毕业设计中,大量的设计与制造的案例均来自于教学团队中兼职教师的企业。每门精品课程成立课程组,必需有企业的兼职教师参与,必须有他们提供的课程实践案例。

3.2 共建校内外产学研合作基地

校企结合共建的产学研基地,数控技术教学团队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团队的兼职教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选择上海市大中型制造业企业或有特色的数字化制造企业为校外产学研基地,同时聘请企业的管理专家和技术专家为兼职教师充分利用他们的管理经验、技术经验和方方面面的资源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聘请兼职教师参与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把现代数控技术的理念带给学生;在学生毕业答辩中,每个毕业答辩室人员组成中必须要有2位来自数字化制造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并担当答辩小组组长。

4 建设产学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和建设,2008年和2010年得到上海市教委“085工程”项目支持,建成上海市数控技术实训开放中心和上海市模具设计与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在这两个基地的构架下,并以他们为基础结合学校数控技术重点专业建设,校企结合,充分发挥双方的资源,建设了高水平的校内生产性实习工厂,校企结合开发实习实训教程,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实训项目的训练,实践教学特色明显。同时数控技术专业还建有一定数量的,弥补校内实践基地不能完成的或有缺陷的实习实训内容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由于有高水平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于培养目标中。

5 教学资源建设

5.1 图书情报资源

学校图书馆是“上海市高校优秀图书馆”,现有机械类图书资料约4000余种。电子图书使学生和教职工不仅可在图书馆阅览,也可在我校任何一个与校园网连通的地方方便地阅读电子图书,学生和教师还可以通过图书馆登录中国知网,查阅科技资料,使图书馆资源发挥了最大的效用。我校图书馆在不断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还增加了开放时间。

5.2 网络资源

数控技术专业的全部教学管理已纳入学校网络管理体系。学生可通过校园网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专业和公共选修课的浏览和选择、考试成绩查询、电子图书阅读,了解学校近期建设重点,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获取就业信息以及与其网上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其它各类信息。教师可通过校园网参与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文件、资料下载。

6 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建设,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

(1)成立由系主任牵头的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管理及督导小组,由数控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担任副组长,主抓数控专业的教学质量督察和教学管理工作。并且定期地举行有关数控专业教学研讨会,安排和研讨教学改革工作,使教改工作常抓不懈,教学管理有条不紊,教学质量常抓不懈。

(2)每学期末都要求教师按规范写出下学期的学期授课计划和实践性环节、实验计划,经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审批后严格执行。

(3)进一步完善保证教学质量、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的机制。在团队中专门成立加强学生管理、质量跟踪、实践环节的训练等小组。同时建立教研室老师相互听课、集体听课制度;学生座谈制度;导师制度等。这都给教学管理提供了信息的反馈,为数控专业的教改和教学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制定激励教师的政策,每年在数控专业教学改革中设定了2万元的专项奖励基金,对参加教改工作并做出成绩的教师及时兑现,发放一定津贴。系里每学期还发放了一定的教改活动经费,并在项目申报、评先进、晋升职称等方面,优先考虑积极参加教改和教学管理的老师。

(5)加大力度建设专业主干课程的试题库,全面执行教考分离。重视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评价的考查,考核学生的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各个组成部分在成绩评估中都要占一定的比例。

(6)以科学规范、优质高效、开拓创新为目标,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建立完善的教学工作制度和良好的运行机制,对教与学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加强教学检查与质量监控,尤其是加强校外顶岗实习环节的监控管理力度,完善相应监控管理办法,确保教学质量。实行绩效考核,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成一支始终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

7 结语

加强内涵建设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加大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力度,在科学明确的培养目标下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围绕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培养出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当代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雄杰.高职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规划与设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2).

[2] 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数控人才范文4

数控技术,但掌握数控技术的机电复合型人才奇缺,其中每年仅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修人员就缺几十万人。数控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各职业学校数控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笔者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工作者,现根据自己多

年的工作实践和体会,就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模式作简要探讨。

一、当前数控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育教学理念亟待提高

如今在一些中职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没有完全深入人心,职业教育还没有真正跳出学科教学思

维的框架,仍然沿用普教惯用的教育模式,导致教学“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学观念陈旧落后,与现代教育需求不相

适应。

2.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

面对国内外数控技术的迅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应该

是培养高级数控技能型人才。然而,一些学校缺乏市场调研,没有研究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与市场岗位标准严

重脱节,学生技能训练与生产岗位需要难以对接,教学围绕书本转,为完成书本教学任务而完成任务,忽略了数控工艺等技术能力训

练,没有实现学生毕业与就业的有效对接。

3.课程教学体系有待理顺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而目前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还不

太合理,教学内容陈旧。不少学校还是延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模式,技能训练放在专业课学习之后的最后一个学期集中进行,过多强调学科知识的传授,造成课程教学体系不够科学,与中等职业学校以就业为终极目标的人才培养规律相

违背。

4.实践教育基地急需加强

以职业能力训练为重点的实验实训基础建设,是职业学校落

实以就业为导向的物质基础。目前,大部分中职校职业教育所需的实训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特别是对于数控专业实习所需

的精密机械车床、数控模拟培训软件等设备,由于投资大、操作技能性强,一些学校往往望而却步。即便有些学校有部分设备,但往往把实训重点放在数控机床的简单操作上,而对数控加工工艺、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等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不够,满足不了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数控专业人才培养应采取的模式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是由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订人才

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一种模

式。该模式实现了学校专业设置与企业发展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对接,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就可达到“就业即上岗,上岗即上手,上手即有成”的目标。学生在校可以安心学习,不再担心就业,既缓解了企业数控人才的短缺问题,同时又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犹如在市场与中职校之间开通了一条人才培养的快行

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企业和学校的“三赢”效果,已成为当今中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2.“工学结合式”人才培养模式

这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要求参与理论知识学习活动,在校

外根据市场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

工作。

我任教的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学校有自己的铸造企

业、数控车床和实习车间,有自己的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工学结合,学校推出了“把企业搬进学校,使课堂走入车间”的全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以校中厂为依托,将生产内容融入教学当中,并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交替的生产性实习。工学结合,把专业教学从课堂移到企业生产车间等场所,实现了数控专业能力培养的专业

化、教学环境的企业化、教学内容的职业化,改变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教学状况,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为当今一种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另外,学校还推出了工学结合的扶贫助学模式,大大减轻了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

3.“2+1式”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倡导根据对数控技术人才需求的层次结构,走产学结

合的路子。即前两年在学校完成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的锻炼,同时学习部分专业课,结合生产实际选择适当的课题,在学校和企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实践证明,以“2+1”模式实施教育教学,是很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

4.“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是在校企联合的背景下,以逆向工程技术实践课程为载体,开展以指导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项目研发为主线的系统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推动课内与课外科技的研究和应用。具体到数控行业,就是根据行业前沿及时调整数控专业的教学计划,再根据教学计划选择合作项目,将相关的知识点融入数控项目的各个

数控人才范文5

关键词: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中图分类号: TG6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产品的加工制造水平越来越高,社会对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同时也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各高职院校都加强了数控技术专业的建设,加快了教学改革步伐,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人才培养系统性的偏差,集中体现在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而导致这一偏差的最直接原因在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进一步进行优化。文章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为例,探讨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主要依据、基本准则、优化步骤以及有效途径。

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要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要取得更快的发展,必须重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的问题与矛盾,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必要的优化,具体原因有:

1.职业教育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应该和经济技术的发展同步。经济体制的变革,产业结构的升级,科学技术的进步,给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带来了新的挑战。此外,由于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的变迁和科技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要求高职课程设置不能一劳永逸。

2.高职理念的不断更新对高职人才培养产生重大影响。高职教育发展至今,其高职教育改革理念已经历了几次较大的调整。

3.我国的高职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还相当严峻,为应对这些挑战,消除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种种障碍和问题,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研究,既能最大限度地节省开支、避免教育资源浪费,又能分步到位、由点带面地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结合以上原因,必须对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正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依据及原则

针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结合高职教育的观念、相关理论基础,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依据和原则。

1.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依据

根据学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教职成[2011]12号文)”的实施方案》的要求,贯彻落实国家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及《广州城建职业学院2011-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广州城建〔2010〕79号)、《广州城建职业学院2011-2015年专业和课程建设发展规划》为指导,按照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标准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设计与实施,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2.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原则

结合课程设置优化依据,课程设置优化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本原则,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顾及学生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的培养,处理好稳定与更新的关系、通才和专才的关系,满足学生就业需要;符合高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

三、优化整合具体步骤

1.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要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岗位人才”、“职业人”和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甚至是经济全球化要求的“国际人”,必须树立能力本位的教育教学观。学习目标与职业教育不符,学习的应用性不强,学校里学的东西很多在工作中用不上,而且学生也不感兴趣。因此制定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源于企业,源于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

形成高技能人才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技术实践能力,必须与整体化的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必须针对“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进行学习。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必须打破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3. 合理整合课程,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社会需求,按照“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模块”、“基本素质与通用能力模块”及“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基础学习领域、专业能力学习领域、专业拓展学习领域”的课程结构,贯穿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主线,合理整合课程,优化“两块四层一贯穿”的课程体系。同时,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明确列入相关职业资格考证项目及 “课、证、赛”融合的课程群,提高职业资格证获取率和职业技能比赛竞争力。

4.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注重职业能力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采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的方法。在第二课堂中,完成社会实践、文化素质教育、专业拓展技能培训、专业素质教育、就业指导等教育内容。虽然教学时数不计入教学计划,但有第二课堂学习的学分要求,取不到相应学分不能毕业,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锻炼机会,促进全面发展。

5.改进评价方法,推行全面素质评价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多方位考察、多元化评价的考核评价体系。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法。每门课程实施态度、知识、技能、素养多维度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四、结束语

经过学院评估阶段的建设,我们已基本整合理顺了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和相关的措施,制订了科学的教学计划,改革了课程体系内容,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促进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曾冬梅,席鸿建,黄国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5):98-101.

数控人才范文6

关键词: 三二分段 中高职衔接 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是指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对口合作、高职院校自主考试招收中职优秀毕业生的一种办学方式。具体来说,就是一所高职院校某一专业对口几所中职学校相应专业,统筹安排中职(三年)、高职(二年)连贯一体化的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1]。这种培养模式决定了对口合作的中高职学校必须共同研究,并明确分段学制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人才培养方案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行业内技术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行业内一些新的、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不断产生,这一切,都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社会急需面向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2]。因此,中职毕业生就业变得越来越困难。另外,随着高考的扩招,高职生源逐步萎缩,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比较早,积累了大量的资源,高职与中职对口合作招生,使优秀的中职毕业生能够拥有继续接受高一层次教育的机会,可以缓解中职教育的困境,给中职教育的发展带来活力,给高职院校输送更好的生源,有利于整个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我国中高职衔接始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在北京等10个省市地区试点,当时以五年制为主要形式,也有“三二”分段、“三三”分段等形式[1]。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从2011年开始自主招收中职优秀毕业生,对口学校为广东省普宁职业技术学校,学制均采用“三二分段”模式。

1.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同

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既有一致性,又有层次上的差别。中职的培养目标是实用型、技能型中等技术人才;高职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对于数控技术专业而言,中职校强调技能重复训练,缺少理论知识支撑;而高职院校实施理实并重,不仅在技能上有深度,在工艺编制、数控编程上也有广度。两者相比,高职学生有更深更广的专业理论知识,更新更高的技术水平,更广泛的适应性,以及更强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3]。

1.2教学内容重复

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从两个学校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中、高职两阶段大约一半的课程是重复的,重复最多的是专业基础课和实训课,比如“数控机床”、“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数控机床维修”、“计算机辅助制造(数控建模)等课程,学生在中职校学习完后,考上高职院校还要继续学习,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上疲于应付,而且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

1.3专业设置不同

中职发展的时间比较长,目前中职的专业目录已达几百个,而高职发展时间较短,只有几十个专业目录,相差悬殊,很难做到一一对应。特别是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服务新兴产业、服务区域经济,专业设置更多地强调适应市场需求,出现名称新颖的新专业,很多中职学生因在高职专业中找不到对口或相近专业而不能报考,被迫放弃升学选择。

2.构建数控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2.1自主招生考试上的衔接

2.1.1报考证书要求

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在中、高职衔接对口自主招生时,在调研了中职的对口专业及相关专业课程的开设,以及教学情况后规定:凡报考参加高职向中职对口自主招生考试的中职毕业生,需取得下列技能等级证书中级或相当于中级至少一种,才具备报考资格。

(1)CAD绘图员、数控车工等级证、数控铣工等级证、车工等级证、模具工等级证、钳工等级证任一种;

(2)电工类、电子类、机械类专业课程技能证书。

2.1.2考试内容的衔接

(1)理论考试内容。理论考试分综合文化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两部分。综合文化知识主要考查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职业道德、人际交往,以及汉语写作等。结合中职对口专业开设的课程,专业基础知识考查内容设定为: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及金属热处理知识、公差与配合基础知识、机械原理、常用设备知识、常用金属切削刀具知识、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设备和冷却液的使用方法、工具、夹具、量具的原理及使用与维护知识、铣工、车工等基本操作知识。

(2)技能测试内容。选择下列一至两项内容测试:①读图与绘图;②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③零件定位与装夹;④手工编程的方法;⑤CAD/CAM辅助编程;⑥数控程序调试与运行;⑦数控加工参数设置;⑧典型零件的加工方案;⑨数控机床维护与故障诊断。

通过理论和技能考试的严格选拔,考核通过的中职毕业生已具备了继续高职课程学习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技能。经过深入走访和研究,我们制订了符合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

2.2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在制订培养方案之前,我们走访了阳江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普宁职业技术学校等相关中职学校和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等先期开展自主招生试点的学校,对数控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干课程、就业方向等进行了研究。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实现中、高职教育顺利衔接的前提条件,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做好衔接工作[3]。中职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既有共性又有区别,一般说来,两者都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中职教育应以培养“中等技能型”人才,即操作工或初级管理人才为主,高职教育应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即工艺师、技师、生产一线组织者或管理者为主。高职在中职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基础上,进一步培养成为高端技能型人才,从而使培养目标得到有机衔接[4]。在课程设置方面,针对两类学校的实际情况做一些优化和调整(见2.3.2)。这样制订出来的人才培养方案比较合理,兼顾中职和高职的特点。

2.3中高职一体化的课程设置

2.3.1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一体化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综合实践模块、专业能力拓展模块五个模块组成。(1)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包括英语、计算机基础、素质教育等课程。(2)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是培养该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的专业基础模块,对于中职学校,可按专业大类设置该模块,主要教学内容是相关职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3)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是支撑专业核心能力的专业主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是一个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标志性课程。(4)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模块:主要包括职业认知、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毕业设计根据本专业教学实际情况安排,可与顶岗实习同步进行。(5)专业能力拓展课程模块:主要包括专业理论及职业技能拓展课程和专业群内相近专业的核心或主干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的高校学习,具有足够的理论和技能应对技术变化,拓宽学生的专业辐射面,为提高学生的就业奠定基础。

2.3.2各课程模块的设置

表1 数控专业中高职主要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模块的课程设置。设置的思路是:根据学生文化程度和就业需要调整教学目标,不同专业的文化课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开设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块,允许学生进行选择,其理念之一就是“构建必需基础、提供发展平台”,为中、高职课程衔接奠定基石。考虑到多数中职院校没有开设英语和应用数学课程,升入高职后的公共基础模块中应开设应用数学和英语,应用数学的开设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英语水平应达到普通高校英语应用能力A或B等级考试的要求。

(2)专业基础模块的课程设置。中职专业基础模块应开设机械识图、AutoCAD、数控加工机械基础等课程。考虑到机械识图、数控加工机械基础等课程在中职阶段已经有开设,故在设置课程时把三年制高职数控专业的重复课程去掉,保留数控机床电气系统、数控机床液气系统、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等基础课程。

(3)专业核心模块课程设置。中职阶段开设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数控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计算机辅助设计(CAD、Pro/E)等核心课程,因此高职阶段开设数控建模与加工(MasterCAM)、数控机床结构与调试、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课程与之衔接,去掉重复的课程。

(4)专业能力拓展和综合实践模块课程。专业能力拓展模块课程是针对专业设置的各个方向开设的专门化的理论技能拓展提升课程,也是针对特定职业岗位要求设置的专门化课程。中、高职针对的岗位技能要求不同,专业细化方向不同,因此,各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只需注意不同地区、相同方向,中、高职开设同一门课程内容难度的衔接。中职专业能力拓展模块课程应由基础拓展模块和提升拓展模块组成,使学生能够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模块组合课程,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5]。

(5)综合实践模块。对于综合实践模块课程,各中、高职院校可根据自己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学企业等建设及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实际情况进行设置。高职与中职相比,一般多了生产性实习,因为多数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合作或者有自己的教学企业,可以让学生体验真正的生产环境,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连接”。

中职和高职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两个重要层次,中高职实现有机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从自主招生考试、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系统说明了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通过两年的实践操作,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数控专业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玉兰,林彩梅,彭益武.“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6).

[2]王红梅.试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对口招生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1(32).

[3]王新年,王宝刚.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存在问题及对策[J].职教通讯,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