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代宗师台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代宗师台词范文1
【关键词】 关联理论;《一代宗师》;字幕翻译;运用
《一代宗师》是由王家卫执导的电影,讲述了民国时期武林门派宗师级人物的传奇故事和男主角叶问的传奇一生。该电影于2013年1月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一举囊括了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12项大奖。在《一代宗师》英文版本登录北美之后,该电影的3D版本也于2015年在中国内地上映,这部口碑极佳的影片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之中,也重新掀起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的浪潮。
《一代宗师》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除了紧凑的故事情节、实力的表演、丰满的人物形象、精良的画面制作等因素以外,其蕴含哲理的台词也同样为观众所津津乐道。如何将这样耐人寻味且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的台词准确、精彩地翻译出来便成为了重中之重。由于关联理论简单来说就是“让译文读者顺利理解译文内容,而无须作出任何不必要的努力”(Gutt,2000),与国产电影特别是《一代宗师》这一类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电影在进行字幕翻译时所要达到的目的一致,所以通过关联理论对《一代宗师》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一、关联理论翻译观阐释
关联理论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种语言交际解释理论,由Seperber和Wilsion在语用学和认知学的基础上提出。关联理论将交际看作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过程,明示指的是说话者将自己的交际意图以各种方式传达给听话者,而推理指听话者根据其认知和交际情景,对此意图进行评估和识别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听话者需要寻找语境与交际者话语之间存在的关联,“最终实现对交际者的交际意图的认知”(何自然,冉永平,2001)。在这一过程中,关联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处理努力和语境效果。同等情况下,处理努力越小,或语境效果越大,则关联性越强。
由于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既是原语文本的接受者,又是译语文本的传递者。所以从关联理论角度来看,翻译活动也是一种具有明示―推理过程的交际活动。最先将关联理论引入翻译研究的是Ernst-August Gutt。他认为,“翻译的质量是由相关因素间的趋同程度所决定的”(Gutt,2000)。翻译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找出源语作者的意图,在译文中将该意图传递给目标语读者,并结合一定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使译文更容易受到目标语读者的理解。
二、关联理论视角下的《一代宗师》字幕翻译原则和技巧分析
一般来说,电影字幕的绝大部分来自于电影内各个角色之间的交际对话,其目的在于帮助译语观众克服语言障碍,对电影更好地进行理解。所以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字幕翻译也是一种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不过,在电影字幕翻译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影响受众对电影字幕的理解,进而影响其观影体验。所以,想要更高质量地就字幕进行翻译,首先应该把握这些制约因素,并进一步利用关联理论,找出适当的翻译方法,使字幕翻译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1、时空制约及翻译处理
由于字幕是对对白等非影像内容的一种文字性呈现,而对白等内容多为即时性的言语交际,所以观众只能对其进行短暂性的处理,没有时间进行深入思考或是反刍。于是,译者不仅需要注意字幕文本与影片中的语言和图像的同步配合,更要注重对字幕内容进行适当处理,使得观众在有限时空中最大地获取影片想要传递的意图。所以,字幕翻译者应准确判断受众的认知力,通过用词简易、用句精炼简短、浓缩甚至删减无关紧要信息的方式突出重要信息,以最精炼的内容将影片意图传递给观众,令观众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佳的观影体验。
这一类情况主要体现在人名、地名等方面的简化。《一代宗师》影片中涉及到的地名和人物名称等文化负载词繁多,如果通过拼音加释义的方式进行翻译,不仅会让观众觉得十分繁琐,还会由于字幕过长影响到观众的观影体验。所以,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文化信息,可以通过删减或是概括主要信息的方式进行处理。例如,宫羽田在隐退仪式上的台词“最后是撮成了北方拳师南下传艺。民国十八年,两广国术馆成立,五虎下江南,就是我和李任潮先生在这座金楼决定的”中,“两广”被简译为“Southern”。在汉语中“两广”是广东和广西的合称,但是如果译为“Two Guang”,其英文不仅没有任何意义,更会给观众带来困惑。另外,两广国术馆的成立目的和最大的意义就是实现了南北方拳术的大规模交流,促进了北方拳术在南方的传授,所以在字幕中直接被译为了“Southern”。另外,在这句台词的翻译中,省去了非重要人物“李任潮”先生,直接强调了在南方成立国术馆是影片中主要人物宫羽田的一项成就,提炼了主要信息,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影片的意图。
2、文化制约及翻译处理
《一代宗师》讲述的是江湖门派间的故事,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在对其字幕进行翻译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有关思维模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制约。所以,为了使观众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影片,字幕翻译者需要从受的角度出发,重点关注两种文化间的差异,采取适当的翻译技巧和策略,在使观众理解影片内容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保留原影片中的文化特色。
在对字幕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如果文化负载词在对应的译语文化中有对应的词语,可以直接将其进行转化,既能使观众准确地把握影片内容,又能较大程度地保留原文本的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例如,勇哥曾称自己是“打杂家的”,意为自己各个门派的功夫都稍有涉及,贾佩琳将其翻译成了英文中表示杂而不精的俗语“a jack of all trades”。另外,在香港拳师挑战叶问时,曾说“绝不能卖假药”。“卖假药”是中国传统俗语,表示弄虚作假,贾佩琳将其翻译成了“snake oil”,即“蛇油”,在英文中专指用于骗人的万灵油,与原文本想要传达的意思相契合。
在译语文化环境不存在对应的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应发挥主体性,对译文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使观众能够以最小的努力理解影片传递的意图。例如,台词中有一句武林中的老话:言必称三,手必成圈。上半句意思是不要认为自己的技艺数一数二,下半句的意思是见到别人要作揖,以表示对别人的尊重。这句话蕴含了中国人谦虚恭敬的态度和传统。不过由于国外并没有类似的礼数行为,贾佩琳直接化意象为直白,用“Never put yourself first,show respect”来直接而准确地表达出本句台词的内涵。
三、结语
本文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了国产大片《一代宗师》的英文字幕翻译技巧。由于《一代宗师》讲述的是民国时期武学方面的故事,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字幕翻译过程中容易受到时空和文化因素的制约,进而阻碍观众的观影体验和对影片的理解。在字幕翻译时,应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对原文信息适当地取舍,注重译语文化特点,令观众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
【参考文献】
[1] Gutt,E.-A.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Manchester:St.Jerome,2000.
[2] 何自然,冉永平.关联性:交际与认知(导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一代宗师台词范文2
对王家卫十九年的感动延续至今
记者:第一次和王家卫导演合作是否磨合了很久?
王庆祥:没有。虽然是第一次合作,但是我们都很早就看过彼此的作品,1994年我第一次看王家卫导演的《重庆森林》时就被感动得泪流满面,没想到十六年后才终于和这个导演合作。之前的十六年是他的作品感动我,见面之后却是他对电影的热情和敬业精神感动了我。一见到我,他对我说:王老师,你的《天下粮仓》、《生死抉择》等好多部戏我都看过,我非常喜欢你的表演和台词。作为导演,王家卫对我之前出演的作品也做了大量的功课,他最看重的就是我的台词,所以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又是都很了解对方的,合作得也很顺畅。
“老猿挂印”2小时拍完
记者:都说王家卫拍电影很慢,演员会觉得很折磨,您拍摄《一代宗师》是不是也这样?
王庆祥:这要分情况来看,他是精益求精的人却并不是拖沓。我刚进组的第一场戏是与徒弟马三交手,当时在东北调兵山拍摄,我一下飞机,剧组就来电话让我直接到片场拍摄,我一刻没停直接赶到片场,造型完就开始拍和马三讲解“老猿挂印”,然后二人交手我被马三打死的这场戏,这在成片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场戏,因为这次交手宫老爷子离世才改变了宫二的一生。如果你说王家卫拍电影慢,我们拍完这一整场戏只用了2个小时。
一个打八卦掌的镜头,打了一上午
记者:您在《一代宗师》的拍摄中都是这么高的效率完成拍摄镜头吗?
王庆祥:当然不是,我也被王家卫折磨过,哈哈。转场到广东开平后,王导让我拍一个打八卦掌的镜头,我来来回回反反复复打了一上午,他也没说通过,当时我心里真有点躁了,造型师看出我的担心,问我:“王老师,您是不舒服么,您一直皱着眉头。”我跟他说,一上午这场戏都没过,我演了这么多年戏从来没像今天这样,不说一条过吧,一个镜头最多最多三条也就过了,这打了一上午都没过,我觉得丢人。造型师看出我―直跟自己较劲,就跟我说:“不管是章子怡还是梁朝伟,所有演员演王家卫的戏都是这样,一场戏可能要拍好多天。王导随时有新变化和新想法。”随着拍摄时间的增加我也接受了王家卫这样的创作习惯,有时候―场戏―个镜头已经完成了,通过了,过几天王家卫又有新的想法和要求,又要重新拍,这并不是之前拍得不好,而是也许新拍的镜头更适合成片。
和章子怡同一师傅学习八卦形意
记者:您演《一代宗师》学功夫了吗?
王庆祥:学了,王家卫要求我们都学,我和章子怡学八卦掌是同一个师傅。拍摄《一代宗师》王导让来自全国各地顶级的功夫传人,各个门派的师傅都住在组里,不仅平时教我们练习,拍摄时每一个动作都亲自示范要求做到最标准。
记者:您学功夫吃了很多苦吗?
王庆祥:和梁朝伟、章子怡、张震比起来我算很轻松了,虽然我常年坚持锻炼身体,但是毕竟年纪大了,师傅根据我的条件专门传授了我一套养生八卦掌,练不练功夫真的区别很大。刚进组的时候,我摆好一个八卦掌的pose,根本坚持不了几分钟就发抖,三年下来,―直坚持学习和练习八卦掌,明显感觉演得越来越顺畅了。尤其是和梁朝伟掰饼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真的可以跟人交手了,哈哈。
杀青镜头是与梁朝伟掰了五天饼
记者:您在《一代宗师》杀青的戏是哪一场?
王庆祥:我杀青的最后一场戏,是和梁朝伟掰饼的戏。为这场戏去年11月底专门飞去广东拍了5天。这场戏是我和梁朝伟真实对打,最后一次连续拍了5个小时,终于从头到脚每―个细节都完整地完成了。杀青回京后,我才发现和梁朝伟最后双臂一撞两人弹开的这个镜头演完,我从肩膀到手肘整个大臀都青紫了,养了半个多月才好。
一代宗师台词范文3
于是拣了一个上午,买了一堆水果,和同事开车去了怀柔。那时已是北方的十二月份,天寒地冻的,还差三十多分钟车程时忽然起了大雾,能见度不到五米,我们的车在高速路上如蜗牛一般缓缓前行。十分奇特,这团浓雾就集中在这五六公里的地界上,走出来又见到了清冷的天空上高高的艳阳。影视城规模庞大,静悄悄的不知道里面各处正在上演哪几出好戏。过了门卫,有剧组的车来接,七转八拐,路上是一片片融化的雪痕,到了一座簇新的有几进的仿古院落,院子里居然有棵老槐树,三五成群的人员在外候着,我一眼就认出了男主演宋洋,工作人员在给他扮装,而屋里正在紧张的拍摄中。跨过院子一地的电线,进了导演工作的厢房,监视器前站起来一个大高个,徐皓峰似乎比原来胖了一圈。我们怕影响拍摄,免去寒暄,连忙各找各地,在布满了器材的窄窄的导演室里安顿好自己,静静地看《箭士柳白猿》的拍摄。时间不太久,我觉得寒气渐渐从脚下往上逼,虽然屋里有几个暖风机吹着,但房子是不装门的,外面零下十来度,真是周身寒彻,有点顶不住了,拍电影真是个苦差事。我暗自琢磨,这么冷,每天要赶进度,还要管理这么大个剧组,他这么个文明人,不像会发脾气和口出粗言的,导演的权威怎么建立呢?而且水果买得也不对,这么冷的天怎么吃啊!应该买增加热量的食品才行……正在拍的是一个双方一触即发的群殴场面,拍了一遍又一遍徐导演才“过”,恰好助理过来说“开饭了”,我们趁机告辞,但导演用他一贯温和的不紧不慢的语气说出不可置疑的话:你们来了我很感动啊,一定要请你们吃饭。他把我们带到影视基地的饭店里,点了一大桌菜,自己没有吃几口就被剧组请回去接着拍戏了。
隔年五月份,有一天接到徐导演电话,他在做后期了,正在磨音乐,虽然没空写长篇,但写了个短篇。短篇?好吧好吧,虽然没法出书,但快发给我看。这就是《师父》,写得棒极了!隆重推荐给《人民文学》杂志的主编朋友,他们很快决定发头条,后来给这篇小说颁发了年度短篇金奖。获奖词是这样的:
凭借武侠小说的叙事形式,以电影剪辑式的明快节奏,完成了对1933年中国社会片段的文学想象。小说通过人物生存困境叩问中国文化,涵纳丰盈的社会历史质素,展现了作者出色的文学建构能力,也赋予了武侠叙事复杂的现代精神向度和良好的文学品质。
作为一个导演,徐皓峰的小说有电影的画面感,且文字功夫诚属一流,味道十足。描写武术技击,刀光剑影生死一线,既热闹好看又让内行可窥门道;情节上常有神来之笔,转折处出人意表,市井俚俗百味人生、男女情事纠缠怨结,是正宗的中国文人小说韵味。
这会儿徐皓峰已经开始写他的新长篇《武士会》了,而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在拍摄了四年之后,在不断公布映期又不断取消的情形下,那时已到了最后期限,不得不紧锣密鼓地完成拍摄。作为王导演的编剧,徐皓峰彼时同时在做几件事:自己电影的后期、长篇写作,还为《一代宗师》编剧。我只关心自己的事,过一阵就问他:“《武士会》写着呢吗?快写完了吗?”他照例温文尔雅,哦,这两天在给章子怡写台词。我忍不住钉着他问:那《武士会》今年能完稿吗?能啊!他笑呵呵的。事实证明,他完全靠谱。长篇小说《武士会》以民国初年天津武士会掌门人李存义为原型,描写清末明初民间结构、满汉权变及佛教隐情。而《一代宗师》里章子怡扮演的宫二小姐正是武士会掌门人、北方形意拳的第三代传人,某种意义上,相互映照来看,《武士会》可以说是《一代宗师》宏阔而结实的社会背景和生活基础。很多观众热捧《一代宗师》的台词,例如:“刀为什么有鞘,不是为了杀,而是为了藏。”“过手如登山,一步一重天。”“拳不能只有眼前路,没有身后身。”等等。许多徐皓峰的拥趸更是一眼就从电影里确认出徐皓峰的文学痕迹和特色。
一代宗师台词范文4
> 赵本山:没完没了折腾
王家卫拍戏慢要求高是众所周知,众多和他合作过的演员也透露王家卫拍戏经常会为一个镜头纠结许久,刘嘉玲就因为在《阿飞正传》中拍一个擦地板的镜头就拍了不下100遍,拍到刘嘉玲觉得自己都不会演戏了,王导才和她说要的就是这样。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一代宗师》里,连赵本山都说,“王家卫拍片不是NG,而是没完没了地拍,比如我有一场戏,熬了一锅汤,然后尝一口,也就几秒的事,他就是让我尝了一遍又一遍,百八十遍,拍到最后我都不知道自己叫啥了。他其实折腾我还是最少的。”没有人知道王家卫要什么,他也不告诉你,就是要一遍遍折腾下去,赵本山说:“一开始特别受不了,每天给你张纸,上面就写着“走过去”、“看一眼”什么的,他写的台词接哪儿我不知道,应该摆啥情绪我也不知道,甚至我演的是谁我都不知道。”不过这样才有如今电影里美到让人窒息的场景,赵本山也承认:“大家都说我的人物真好,简直都不是赵本山了。”
>拍到大家都进医院
拍片慢还不打紧,拍片累才是众多演员的噩梦,向来沉默寡言的梁朝伟,忍不住在首映礼上大吐苦水:“很累啊,拍了三年断了两次手,有次拍雨中打斗拍了三十多个通宵,我和导演说:“导演我不行了,顶不下去了。”导演说好好好,就这样吧,可是还是多拍了一个星期。”结束后,梁朝伟直接飞车医院照X光,以为得了肺炎结果是支气管炎,在床上躺了五天。“连庆功宴都吃了两次,之后还要回去拍。”梁朝伟补充到。
章子怡也吃不消,她形容练功拉筋时的痛苦“撕心裂肺”,章子怡除了练功还要体能训练。“因为要练呼吸,所以要做很多蛙跳,一天下来整个人摊在地上!”
有一场章子怡和张晋饰演的马三在雪中车站对打的戏。张晋形容:“穿厚衣服一打就出汗,汗水湿透衣服结冰后很容易生病,我都进了两次医院,王家卫和章子怡都病了。就连戏中的猴子都冻到生病。”“有一场戏我要打章子怡肚子两拳,NG了五十次,就是说打了她一百拳,雪和假雪(盐粒)飞洒到她脸上,她也没哼一句。”
最惨是张震。他向八极拳大师学习三年功夫,每天练六个小时,甚至为了积累实战经验还参加了全国八极拳比赛,拿下一等奖。可惜的是,张震的英姿在最终上映的电影里根本没体现,只有几分钟镜头的他,真是一口水喝下去还没到胃了,戏就结束了。
>八个月打造金楼
武戏打得美轮美奂,场景方面王家卫也下足功夫,从每个演员的脚步走位、毛笔滴墨的刹那、雨落的方向烟飘的姿势,到女人抿起的嘴角等,无一不彰显细节的精致和华丽,美轮美奂无可挑剔。其中,电影里最大的拍摄场景――金楼,是一幢三层高的高级风月场所。这座金碧辉煌的销金窝,从大堂到楼梯,每层饭厅的家具到灯饰,足足花了八个月打造。其中不少灯具、桌子、屏风、餐具、摆设都是古董。
顺道说一下,原来王家卫拍完每部电影,都会将珍贵的道具放在私人仓库好好收藏,还有专门人给它们排序打理。
>那些剪掉的故事
其实在《一代宗师》4小时完整版中,讲的是中华武术会第三代主要成员各自创派授艺的故事,故事的主线有三个:叶问、宫二、一线天。主要门派有三个:咏春、八卦与形意、八极。而最让大家莫名其妙的两个人物,赵本山和张震,则代表着民国时期特殊背景下武林的另一脉,也就是和军政有联系的那些人。台湾作家张大春曾为赵本山饰演的“丁连山”做过最详细的注解,他写道“丁连山曾出面斩杀过一个叫“薄无命”的日本浪人这位浪人是北洋军阀为将革命党一网打尽放出来的诱饵,杀了该浪人后,丁连山也走上流浪之路,从此,宫羽田成为面子,其大师兄丁连山就成为里子。”
同样,张震饰演的一线天也是暗杀日本军官后被日军追捕,王家卫接受访问时也说:“一线天是一个八极拳高手,同时也是一个军统特务,类似《谍影重重》,后来流落到香港,开设了一个名叫白玫瑰的理发店隐藏身份。”
在剪掉的这些戏里,藏着王家卫对民国时代背景以及对当时武林及武术宗师的了解,这是他花了3年10地拜访百余位武林宗师的结果。只可惜,2小时的影片未能完整呈现,只看了“面子”,没能看到“里子”。
一代宗师台词范文5
一、视图:叙事与精神价值的失序
王家卫导演擅长拍艺术类型的影片,在场面调度与构图时特别重视其诗意效果。但是这部影片由于高速运转的镜头,使得影片的动作放缓;画面呈现的高度清晰营造出与以往影片不同的意象空间,这使得本来想要追求的“诗意化”艺术效果大大增强。
这种效果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明晰的影像适合现实主义的艺术追求。然而“写实部分与观影的传统有关,我们今天认为是写实的东西可能会被将来的观众认为是风格化的。”(《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著,彭吉象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59页)中国电影,尤其是武侠电影的本质是呈现一个幻像。这个幻象的作用就是使观者在观影的过程中可以从形象身上获得“崇高”的精神特质,从而以想象的方式将对象身上的品质移至自身,以期与作品中人物的性情做知己式的交流。而这部片子在某种程度上,由于王家卫导演的艺术执着偏向,使影片的故事偏离人物中心,使 “一代宗师”的意味不仅仅是单纯呈现叶问的一生。尤其是宫二的爱恨情仇使观众的注意力明显地向其偏离。这种混搭却形成了与以往不同的艺术表达效果。
王家卫导演从《东邪西毒》开始就一直想把武侠片拍成艺术片的形式,这次又在耗时十余年的基础上将一个民国的武林呈现出来,这里面有许多思想与香港前期影片的情感模式出现了很大的裂变。我们可以看出在《东邪西毒》中影片的呈现方式明显自信,而《一代宗师》的叙事过于依赖人物的动作,而情感的传递所使用的物象也缺少文化积淀,这是艺术家在新的社会环境调试个人心理的一个有益尝试。
影片的配色和节奏没能使影片释放强大的象征力量,故事中的各种势力在形式上仍然延续着香港电影的基本叙事精神,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我们对那样一个时代的主体想象。但是,由于搞笑角色的加入使作品的严肃性遭到打击,作品中横空出现了多个戏剧角色,这不仅对于影片的情节推动没有助力,而且还破坏了整个影片的叙事线索。这种类似迎合部分观众群的做法明显是出于商业和票房考虑,而使作品的艺术性受到伤害。
中国电影艺术在现阶段仍呈现形式粗糙的态势,我们没有找到一种能脱离好奇与幻梦而真实表现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呈现方式。中国作品在西方看来有似于巫术,一种脱离常情常理的幻梦式表达。这种作品没有办法在理念上和国际艺术接轨,因此中国电影进入世界电影领域就更成问题。我们的电影只能成为一个被观看的对象,而不是能与世界主流价值形成对话语交流的主体性存在。
中国电影所讲述的故事明显地不是建立在具有普泛的群众基础和人性关怀的基础上的,这种“游戏性”的作品只能让我们的意识迷乱在“幻梦”中,这与我们的实际生活与我们的内心表达相脱节。我们在《一代宗师》的主人公叶问身上已经很难看到一种明确的价值,而影片倒是相对细腻地刻画了他与宫二之间的微妙感情。而宫二对于家仇国恨的态度又显得很迷离,我们没有办法厘清她的复仇行动在家仇背后更深刻的成分。而影片太过追求形式的效果,包括车站打斗的场面有明显地对西方经典影片的模仿。中国电影在此看来已经到了只能依赖形式取悦观众,而没有办法以艺术的方式讲述生命的意义等价值内涵。
这个时候我们要讨论一下电影的本质,法国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巴赞认为,电影是真实的影像,所以他特别排斥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他认为这种剪辑方式会使电影沦为主流意识形态和个人的主观好恶的奴隶。“电影中的一切合理之物——也即一个既定体系中的能指——皆有可能,但这是一个由各种理据性关系所构成的体系,而不是像语言那样,由各种无理据的符号所构成。”(《电影符号学质疑:语言与电影》,让·米特里著,方尔平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版,158页)虽然,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可以有多种表达模式,但是我们仍要基于当下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情感,在秉承电影伦理的基础上对这门艺术加以限制,无论在主题还是技术表现层面。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电影影像的意识形态功能,这种带有纪实意味的存在既能传递一种情感或精神,也能取悦于人的精神和情感需要。这样一味地在声色层面追求新奇的效果,无疑会降低观众的欣赏水平,甚至会在精神层面造成人的价值失衡。这就要求我们在借鉴与创新艺术技法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作品的内容,尤其是图像背后的意象传达。
二、叙事:故事与人物形象的结构化
《一代宗师》通过“影像-叙事”确立故事二元对立结构,话语的导向与界定使电影的整体性更强,使本来有些游离的成分可以更好地向中心靠拢。而这种结构的形成是围绕叶问展开的,叶问的形象不是直接被建构,而是通过多元对比被突出的。“主导叙事结构的构成和由此产生的虚构故事是以制约因素为基础的,文化背景、社会规范、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信仰决定了它们的形式和演变。”(《电影的形式与文化》,罗伯特·考克尔著,郭青春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19页)这与中国传统的辩证思维密切相关,而电影中的台词也明确地对其进行了交代,也就是赵本山所饰演的角色所所的“面子”和“里子”的关系。
影片是通过这种二元对立格局推进情节发展,故事讲述的是民国时被分为南北的武林,这是对故事结构的宏观勾勒。然后就出现想把南拳北传的故事,而叶问就是承载这一任务的重要符号。作为武林的年轻一辈,能和他抗衡就是宫先生的大弟子,而这个角色又称为整个故事向前推演的一个重要元素。首先,回到东北投靠日本人的马三就成为一个道德命题,而这个道德命题又和他把授业恩师打死形成了整个故事的大反面。因此,影片由武林转向了爱情,由爱情转向了国恨,由国恨又转向了家仇,而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成为影片的焦点。叶问没有参与这个问题的解决,但是他借助马三的这个
角色将自身的遭遇和态度表现出来。
叶问与宫二形成了刚柔的二元对比,而这种对比的主导倾向是善的,所以它所引出的事件是两个人内心感情的统一。而马三和宫二也是刚柔的对比,但是这种对比不是走向融通而是走向分裂,这里面一个意象就是他们本是一分为二的整体,而在这整体的内部却出现严重的对立与斗争,而最终的解决必然是一方消灭另一方才能获得平衡,这是一个以消灭获得前进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的一方也被消损了。所以无论是宫二赢了还是马三赢了,他们之间没有了保证自身存在的对立面,最终的结果就是消亡。而叶问是一个外来的异质因素,他本可以为这一系统提供活力,但是他没能做到重启这一系统,而只能让这一系统在其自身的文化整合中获得前进的动力,以一个新的姿态出现,这应该是影片的潜在表达。
影片中老一辈的师兄弟也是一个二元对立的结构,而一线天与叶问也是新派发展的斗争性因素。老一辈的师兄弟是通过这些角色对于各自人生的设计和认识完成的,宫二的父亲以武林的发展为己任。他想看到的未来是南北统一的武林,而这个愿望的实现要依赖叶问在才与德上的发展。而中国的大历史没有给他实践这个使命的机会,他不仅没有能使南拳北传,而是自己也避居港岛,混迹于市井之中。这也表达出“英雄与时势”的关系,如同赵本山所饰演的角色关于“裤衩”台词所具有的隐喻。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他也是宫家功夫的继承者,但是他的士隐情结使我们只能窥其一斑。老一辈对于使命的认识的对立却在另外一个层面互补,这也为后来的南北融合留下了可能与空间。
一线天这个角色所体现的精神与马三具有相似性,他们都是以狠为特征。这里面就涉及了才与德,技与道的深层命题。我们在影片中的部分情节可以看到一线天的功夫与生存能力,他也将自己隐迹于市。他的理发师的身份和赵本山所饰演的厨师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主要在于二者的境界不同,一个是更为通达地看待人世,需找合适的机会完成人生使命;一个是杀人不眨眼,混迹于市朝以寻找和等待改变人生和命运的机会。而这与叶问此时的境遇又何其相似,但是叶问所背负的使命以及他内心让他更偏于德行。这种利义之争必然会带来今后两股力量相遇时不可化解的矛盾。而南北融合抑或是叶问通过对于宫家武术的深谙而最终通过一线天来实现。
这样,影像因为叙事的强大力量从而走出了自身分裂的困境。“我们已经学会如何注意和解释那些最琐屑的细节,并如何把他们连贯起来。未被表现、但经暗示的东西,也可以像潜台词一样产生一种更加深刻的效果。”(《电影美学》,巴兹拉·贝拉著,何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版,124-125页)其中不同角色身上的价值内涵得到彰显,其内在的矛盾关系形成了情节向前发展的张力。电影视图与叙事的较量必然带来新的艺术追求,就是在充分发挥二者的价值后所达到的最佳效果。
三、融合:艺术主题与表达的超越
电影《一代宗师》已经鲜明地将中国电影未来的技术路线倾向展示出来,但是影片的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技术上的成功,还在于王家卫导演讲述故事的方式。这部电影沿袭了他一直惯用的抒情技巧,使观众弄不清楚影片“到底在说谁,到底在讲什么”。我们很难不怀疑它是不是另一种“后现代的杂凑”,是不是一种将多元价值进行艺术缝合的百衲衣。
但是,如果我们从电影的古典模式走出来,不再要求电影应该以一种惯常的模式进行演绎,那么我们或许能够捕捉这部电影的特点,并借此寻找开拓电影表达的新领域。“古典模式源于剧场,它有惯例而无规则,基于主角间的冲突。……冲突升至巅峰,主角和反派的冲突白热化,有输有赢。决战之后就是解决,戏剧张力也减弱,有一个形式的完结——如果是喜剧,就总是婚礼或拥舞,如果是悲剧则是死亡;正剧便是大团圆或一切恢复正常。”(《认识电影》,路易斯·贾内梯著,焦雄屏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版,298页)这部电影显然不是以这种套路来完成这部作品的设计,相反,它也没有完全排斥或剔除古典模式对其的正向影响和积极建构。
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一般以追求形式风格见长,尤其是作品中一些传递情感的话语与物象的运用更能见出他在表现情感方面的天才与能力。影片主要传达的是一种刚性的尚武精神,这里凝聚传统士大夫的价值追求,影片明确地传达出入世的士人情怀。但是在其中有夹杂着不同人的选择。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中国传统精神的衍射,尤其是传统的忠孝仁义在影片中的体现更能激荡我们的情怀。
然而,在刚性的尚武精神背后是人的柔情,这种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被触动后所具有的精神力量十分强大与深刻。我们在前文分析过整部作品的情感转换,而这种转换是通过叶问与宫二的关系改变实现的。从地域的武林争斗到二人的惺惺相惜,又东北沦陷的国仇到替父报仇的家恨,时代变迁改变着人物的生命运程。影片中最为经典的两个物象就是扣子和发灰,这是最能传递两个人感情的麦格芬。
当下的中国电影过于追求艺术效果,而在作品内容的精神方面用力不多。这使得中国电影只是自说自话,没有办法被世界所认可,而且这种硬性的表达使中国电影成为自我娱乐的工具,而不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如果我们希望外面的世界了解中国,就应该在营造视觉符号上下功夫。“某些意象和情节线反复出现或自然化会对组织性政治和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观念产生很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街道、就业中心、家庭中都会有所体现。尽管电影只是形成这种不平等的各种因素中的一种而已,但是这些关于再现的争论把‘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连接了起来,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电影与文化的现代性》,吉尔·布兰斯顿著,闻钧、韩金鹏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215页)我们应该让他们通过这些意象来了解我们的思维方式,并真切地体会我们的情感。
电影《一代宗师》的文字表达强硬地将叙事粘连,这样使情节的悬念效果减弱,从而有失于自然流畅。文字是无声无形的表达,但是其能力很强,它可以自由地调度时间和空间而使作品的节奏符合影片的需要。整个影片的时空节奏和场面调度及最后的剪辑都是依赖文字的导向作用完成的。无论是追述过去还是推动情节发展,都可以依赖语言的力量完成。这就使整个影片具有极强的被缝合感。这些段落式的图像是被一个特殊的观念穿合的,但是由于其节奏过于跳跃,使得影片的中心观念被其稀释而难以见出真实面貌。
一代宗师台词范文6
王家卫是最早提出要将叶问故事搬上大银幕的,但他拍电影素以“慢”著称。他在2001年正式注册了剧本,次年,他带着梁朝伟去叶问长子叶准开设的咏春馆,让梁朝伟学习咏春拳。梁朝伟了解王家卫的“慢性子”,不过他也没想到这件事要耽搁如此之久,直到2007年,已经人到中年的梁朝伟对王家卫说:“再老我就没法拍《一代宗师》了。”王家卫这才决定开工。
那时,“叶问的项目”已经变成了公开的秘密。时逢甄子丹作为新一代功夫明星名声鹊起,2008年,叶伟信联手甄子丹先一步推出《叶问》大获成功,随即又打造了《叶问2》;乃至又有《叶问前传》之类的跟风之作,一时间,叶问成为继李小龙之后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武林大师。而始作俑者王家卫的电影仍然是空中楼阁——看起来,王家卫只是甄子丹版的《叶问》的宣传大使。
这简直是个谜:他为什么这么慢?
王家卫最近的解释是:“我用的演员和幕后班底都是最好的,要集合他们很难,要维持最高水准的团队,就要懂得等待。而在此过程中,会发生很多意外和不能控制的情况。人人都说我拍得太慢,其实大多数的时间我是在等待,等待各个方面最好的状态和组合。”
最初,王家卫只是单纯想拍一部关于叶问和咏春拳的功夫片——实际上,他的《东邪西毒》根本算不上功夫片;同时,李安的《卧虎藏龙》又把功夫片带到了另一个境界——这两种局面让“完美主义者”王家卫举棋不定,因为他既不想重复《东邪西毒》的老路,又不想复制李安。这期间,他阅读了很多武术专著,又遍访各路宗师——从咏春拳追到北方的太极、八卦和形意,甚至东北的螳螂拳——之后,王家卫的“野心”进一步扩张:他要拍一部风格独特的“英雄片”,而功夫是英雄的语言。
“功夫,一横一竖,对的,站着,错的,倒下……就这么简单。”
这句台词的背后是王家卫对功夫的理解,这理解既是返璞归真的,又跟美国的西部片不谋而合,它具有王家卫自认为的“世界意义”。
“为什么武术叫功夫?功夫其实就是时间。面对这样一个题目,我知道是需要很长时间的一条路。但我愿意走下去,因为这条路太吸引我了。”他说。
这的确是王家卫式的态度。不同于徐克,也不同于李安,前者迷恋于展现东方力量,后者提炼东方的道德和价值观,而王家卫执着于对人的生存状态和人格魅力的描述,以此为中心,他对人存在于环境和时代的处境更为敏感。
“一开始的时候,我想拍的是一个人,一条街的故事,看过一些东西后,我感兴趣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一条街,而是一个时代。”他这样说,“那其实是一个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他指的是武术这一行当:“我们可以看,从精武会,到民国元年的中华武士会,中央国术馆成立,民国十七年两广国术馆成立,五虎下江南,北拳南传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之后因为战争到了香港,有一些去了南洋、甚至台湾。这是一个很清楚的脉络,里面的故事都是那个年代的缩影,这里不单只有武术家,也有一些非常珍贵的东西。”
这些“珍贵的东西”指的却是在这一“武术家的黄金时代中”,人的尊严与情感的得到和失去。王家卫决定把“珍贵之物”的得与失,作为他的故事的内在核心。
他带着这种诚意寻访了不少隐世的师父,有些人被其诚意打动,甚至打破武林“门里门外两重天”的限制,把秘密倾囊相传。“我访问了超过100位老师,他们不厌其烦地展示给我看,希望把他们都知道的、一般不跟人讲的话都跟我讲。为什么?因为他们都希望,把一些珍贵的东西保留下来,不要让祖师爷的东西丢在他们这一代。”
早在1996年,王家卫看过一段叶问在离世前三天拍摄的视频。当时老人打拳中的一个停顿引起了他的注意。“你不知道他其实是累了,还是他其实忘记了下面的套路,他就停了一下,后来继续打下去,我当时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到后来才理解,武林当中有一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一口气,点一盏灯。有灯就有人。他希望把他的东西传下去。所以他会说,武学千年,胜负都是过眼云烟,他不在意是一招一式,在意的是整个武林。”
王满成被认为是形意拳宗师,一位真正的武林中人,同时对香港的功夫片也有很深的了解,王家卫邀请他来做影片的功夫顾问。王满成目睹了王家卫拍摄《一代宗师》的过程,对王家卫的认真和探索精神给与了高度评价,他说:“过去香港拍电影,对武术的理解基本是一些形体上的展示,但武术的真谛是什么,没有哪个片子表现得出来。这个片子表现的主要是人内心对武术真正的理解——就是武术的原始驱动产生的放大的魅力。以前几乎所有功夫片都走竞技的路子,但这个电影完全没有,它就是传统武术,讲的也是传统武林中的人……都说王家卫他慢,我觉得慢有慢的好处。大师之后再无大师,他想把逝去的武林找回来,这是没第二个导演能做到的。”